
本文目录一览:
公历与农历哪个更准确?过生日应该选择哪一个?其实都是一样的
谈到历法,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国目前使用的两种历法,一种是农历(阴历),一种是公历(阳历)。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将两种历法进行对比,然后试图选出一个更加准确的历法,特别是过生日过哪一个更加准确。
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节日和文化的影响,多数国人潜意识中都觉得农历更加准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大量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生根与发芽,以及星座等文化的传播,过公历生日的人群也在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人在两种历法上愈发糊涂,甚至出现了很多国人用农历来推算西方星座的乌龙。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历法的故事。
十二星座(西方)
农历与公历,说到底只是两种不同的历法,只不过两种历法的编纂是依据不同的周期,得出的结果自然也就差异很大。世界历史上,各国人民根据不同的周期编纂出了很多种不同的历法,但是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三大类,阴历、阳历以及阴阳历。
昼夜交替
四季更替
历法之所以存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计量时间,昼夜交替与四季交替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两种周期。一个昼夜交替是一天,它是世界万物作息的最小周期,而四季更替一次则是一年,它关系着人类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
恒星日与太阳日
昼夜更替立足于地球的自转,但这个周期并非是简单的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而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四季更替则立足于地球的公转,一个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25日),这两者的时间都和太阳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一个月多长时间,这个就看情况了,实际上从“月”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它是以月相的变化来设置的,即月球围绕地球旋转的周期来计算的。
月相变化
首先,来说说阴历。
阴历,是立足于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形成。在人类历史上,对太阳回归周期的测算要远远迟于月相变化的周期,因此阴历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最先产生的历法。月球围绕地球旋转一个周期即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日,因而在阴历的一个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由于阴历12个月的时间最接近一个四季更替,所以阴历12个月为一年。
满月
阴历的优点在于每一个阴历月就是一个月相变化的周期,所以每一个日子都有特定的月相,例如每个月的初一都是新月(理论上看不到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是满月,而每个月的月初和月底看到的则是弦月。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每个农历月都是如此,非常方便人们记忆时间周期。
弦月
但是阴历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阴历是依照月相变化计算的,阴历的12个月总共为354日,比四季更替的周期(回归年)短了接近11天。如果一个地区的人们持续采用阴历来计算时间的话,那么今年在大雪纷飞中迎来新年,17年后就要在盛夏季节过新年了。因此,阴历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是十分混乱的。显然,阴历作为一种推算简单的历法,必须加以调整,才能适应生产生活。
其次,再来谈一下阴阳历。
阴阳历,是一种调整之后的阴历,也是阴历向阳历发展的过渡性历法。与简单的阴历相比,阴阳历充分的考虑到了阴历的一年和阳历的一年(四季更替)的客观差距。因此在12个阴历月的基础上,每隔几年就添加一个阴历月,即闰月。闰月每隔几年就有一个,每一次闰的月可能不同,这次闰五月,也许下次就是闰六月,但是总结起来,19年(阴历年)中安插7个闰月,这就是“十九年七闰”的由来。配合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阴阳历成为了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直通用的历法,一直沿用至今。
天干地支纪年
闰月
一直以来,由于习惯,我们都喜欢把中国的旧历称之为农历,或者称为阴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中国古代沿用至今的历法其实并非是单纯的阴历,而是改进后的阴阳历。
最后,来说说当代通用的阳历。
阳历,又称公历(西历),是依据地球公转周期测算出来的历法。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一次周期移动是一个回归年,平均为365.25日,所以阳历的一年为365日,7个大月(每月31天),5个小月(每月30天),二月则是小月中的例外,只有28天。每隔四年增加一天,即2月的第29日。
地球公转
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也是源于古代罗马时期的一段小插曲。据说阳历最早是6个大月,6个小月,一、三、五、七、九、十一为大月(31天),二、四、八、十、十二为小月(30天),这样一年就是366天。古代罗马的二月是岁末,也是死刑犯行刑的时间,所以二月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月份,减掉一天,所以只有29天。
奥古斯都·屋大维
后来奥古斯都·屋大维称帝之后,他仿效前人,将自己生日所在的月份(一说是登基称帝的月份)改名为奥古斯都(August),并且将该月设为大月。这样一年当中不但多了一个大月,而且下半年的大、小月顺序也发生了改变,九月和十一月变成了小月,十二月变成了大月,更重要的是一年多了一天,变成了366天,于是本来就少了一天的二月又被扣掉了一天,只剩下28天,现代阳历(公历)的雏形基本形成。
公元纪年
在很多人看来,公元纪年是从西方引进的,在我国真正推行也是新中国之后,所以喜欢把阳历(公历)称之为西历,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觉得公历是西洋人的玩意,自称中国人就应该用阴历,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
授时历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阳历,元代的许衡、郭守敬等人编纂的授时历就是一种阳历,准确度与现代阳历只相差25秒钟,可以说已经是非常精确了,这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到底,阳历也好,阴历也罢,或者是阴阳历,本质上都是计算时间的工具而已,本身并没有什么谁准确,谁不准确的说法。如果仅仅是从计算时间的角度出发,每一种历法都是准确的,但是如果从四季更替的角度出发,阳历对于农业的指导意义肯定是要高于单纯的阴历。不过如果拉长时间周期的话,十九年七闰的农历与公历其实都是一样的。所以生活中实际上过生日选择农历还是阳历,其实都是根据个人的爱好,喜欢哪一个就去过哪一个,有钱的话两个都可以过,毫无意义的争论哪一个历法准确显然都是错误的。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还有谁的身份证上生日是农历日子加一个月得来的吗?
还有谁的身份证上的生日是用农历(阴历)日子加一个月得来的吗?
出生于70年代的我,当时登记身份证的时候,要求是登记公历(阳历)的出生时间。但是因为父母都是按照农村的习惯,只记农历的生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当时也没有万年历这种工具,镇上的派出所就因陋就简,采用“农历的日子加一个月”作为公历生日进行了登记,觉得这样处理与实际的公历日子不至于差太多。因此,我的身份证的生日就变成了2月15日(农历1月15日+1个月)。
后来有了万年历才知道,实际上那一年的正月十五对应的公历日期是3月4日,与2月15日还差挺多的。
身份证是权威的国家证件,因此,我日后所有正式的资料信息的生日都是2月15日,这个日子,既不是农历生日,也不是公历生日,显得很尴尬。
可巧的是,2022年的2月15日(今天)就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算是错对相逢了。今天,我正确农历的生日与错误的身份证生日严丝合缝地对上了。
人生很多事,都有这样的情况:错着,错着,某一天就对了。[大笑]
还有谁的生日也是这样情况的吗?你们都过农历还是公历的生日呢?
因为父母都是记我的农历生日,所以我还是更偏爱以农历的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
公历到底是罗马人还是埃及人想出来的?与凯撒和埃及艳后有关吗
一、公历是源于罗马帝国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朱利安历法
公历是源于罗马帝国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朱利安历法(又称儒略历Julian calendar)。
公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朱利安历法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公历又称格里高利历。
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在公元前 46 年提出的朱利安历法是对罗马历法的改革。根据法令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生效。
朱利安历法是当时罗马统治的世界的通行日历,包括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在美洲欧洲定居点和其他地方,直到它被公历取代。
朱利安历法仍然用于东正教会的部分地区,在20世纪和21世纪,根据朱利安历法的日期比公历日期晚13天,并且在21世纪之后差距将扩大。比如今天公历是2019年1月11日,朱利安历法是2018年12月29日。
二、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采用朱利安历法的背景
罗马使用的日历是公元前 7世纪由第二代罗马统治者努马制定的阴历。该历法根据月亮盈亏将一年分为 12个月,共 355天,每隔数年再增加一个月来平衡多出来的天数。这种方法随着年份增加误差也加大。到公元前 1世纪时,日历上的季节已经和实际的季节间产生了近 3个月的误差。
同样在埃及日历中,使用了365天的固定年份,在四年内对着太阳漂移了一天。公元前238年(Canopus法令)未能成功地每四年增加一天。
公元前48年10月凯撒接受克利奥帕特拉(埃及艳后)的邀请,率领军队从亚历山大登陆尼罗河三角洲,很快就卷入了托勒密王朝的战争。
根据卢肯的记载:凯撒实现了和平,举行宴会庆祝活动,凯撒和埃及的智者埃科雷斯节讨论了日历问题。但战争很快恢复,凯撒和埃及军队爆发了战争,几个月后直到他取得了胜利。然后,凯撒在尼罗河上与克利奥帕特拉一起欢庆巡游,公元前47年6月离开埃及。
由于罗马日历和埃及日历的不同计算方式,使得凯撒在埃及期间,对日期感到困惑和模糊。因此,凯撒声称他打算创建一个更完美的日历。
三、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下定决心改革历法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下定决心改革历法,并不只是为了纠正前人的历法,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
他认为在罗马统治范围内统一推广准确的历法的话,那么罗马所辖臣民就有了一致的生活节奏。要真正实现罗马世界的大一统,除了军事上的霸权外,还应当在允许不同文化共存的同时有共同的文明。
统一每日生活所必需的时间计算标准,是实现共同文明的第一步。
四、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的历法的制定
公元前46年,凯撒在罗马召集了当时最优秀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来解决历法的问题。凯撒的日历改革中得到了埃及亚历山大的天文学家索西格尼斯的帮助,他通常被认为是改革的主要设计者。
最后,决定建立一个日历,这是将古老的罗马的个月和埃及日历的固定长度以及365 1 / 4 希腊天文学日子等三者之间的组合。
这些被邀请到罗马的科学家们算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 365天零 6小时。因此将 365天分为 12个月作为一年,再将每年多出的 6小时误差加在每隔 4年的 2月末,这样就有了闰年的 2月 29号。如果说努马制定的是阴历,那么这个就是阳历了。
根据创始人的姓名Julius Caesar,该历法被称为朱利安历法(亦称儒略历)。
五、朱利安历法(儒略历)之后的历法变革和11天租金的趣事
凯撒死后,他的养子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拉丁语:Gaius Octavius Augustus)继位,因为他的生日在8月,他也要仿照凯撒,通过改变历法来体现自己的威严,所以下令将8月份定为大月,并且从8月份以后将双月都定为大月。父子俩总算扯平了,但这样一来,一年就有7个大月,又多出了一天,那就再从不吉利的2月份减去一天。所以,我们今天的阳历中,2月是28天,如果碰到闰年,2月就是29天了。
总体来说,儒略历与地球气候的变化符合较好,特别是与节气的变化基本一致,能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节奏。公元325年,基督教罗马教皇宣布儒略历为基督教教历,以指导教徒的宗教生活和祈祷祭祀。
虽然儒略历的一年与实际回归年差别不大(前者比后者长0.0078天),但时间一久,这种差别就越来越不能忽略。
到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宣布改革历法时,两者相差已有10天。
教皇命令御用天文学家克拉维厄斯在儒略历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历法,这种新历法就是格里高里历,也是我们今日使用的公历。克拉维厄斯是罗马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他的指导和倡导下,新历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为了助兴,教皇将新年元旦恢复为原先的一月一日。当时,欧洲天主教国家采用了格里高里历,但新教徒国家却迟迟未改。
为了使历制和季节同步,格里高里历将公元1582年减少10天,即将公元1582年10月5日直接变成15日,逢百之年只有那些能被400整除的年份才算闰年。
这样一来,每年的误差已小至26秒,因而每3323 年才累积成为一天的误差。
及至1752年,英国及其殖民地才同意将这年删去11天。据说,这个决定曾在伦敦引起骚动,有许多人非常愤怒,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11天被别人拿走了,也被骗了11天的租金,因此他们大叫着,让教皇还给他们11天。这也成为历法改革史上的一段逸事。
总结:公历源于朱利安历法(儒略历),朱利安历法是凯撒下令制定,是当时科学家集体的智慧。所以公历和罗马人、埃及人、希腊人都有关系。
公历与埃及艳后有关吗?你阅读本文后,你觉得有关系吗。
农历转公历
Public Function LTG(Optional xx_date As Date, Optional irow As Integer) '农历转公历
Dim LunarYear, LunarMonth, LunarDay
Dim NongliData(100)
'农历数据
NongliData(0) = 2635
NongliData(1) = 333387
NongliData(2) = 1701
NongliData(3) = 1748
NongliData(4) = 267701
NongliData(5) = 694
NongliData(6) = 2391
NongliData(7) = 133423
NongliData(8) = 1175
NongliData(9) = 396438
NongliData(10) = 3402
NongliData(11) = 3749
NongliData(12) = 331177
NongliData(13) = 1453
NongliData(14) = 694
NongliData(15) = 201326
NongliData(16) = 2350
NongliData(17) = 465197
NongliData(18) = 3221
NongliData(19) = 3402
NongliData(20) = 400202
NongliData(21) = 2901
NongliData(22) = 1386
NongliData(23) = 267611
NongliData(24) = 605
NongliData(25) = 2349
NongliData(26) = 137515
NongliData(27) = 2709
NongliData(28) = 464533
NongliData(29) = 1738
NongliData(30) = 2901
NongliData(31) = 330421
NongliData(32) = 1242
NongliData(33) = 2651
NongliData(34) = 199255
NongliData(35) = 1323
NongliData(36) = 529706
NongliData(37) = 3733
NongliData(38) = 1706
NongliData(39) = 398762
NongliData(40) = 2741
NongliData(41) = 1206
NongliData(42) = 267438
NongliData(43) = 2647
NongliData(44) = 1318
NongliData(45) = 204070
NongliData(46) = 3477
NongliData(47) = 461653
NongliData(48) = 1386
NongliData(49) = 2413
NongliData(50) = 330077
NongliData(51) = 1197
NongliData(52) = 2637
NongliData(53) = 268877
NongliData(54) = 3365
NongliData(55) = 531109
NongliData(56) = 2900
NongliData(57) = 2922
NongliData(58) = 398042
NongliData(59) = 2395
NongliData(60) = 1179
NongliData(61) = 267415
NongliData(62) = 2635
NongliData(63) = 661067
NongliData(64) = 1701
NongliData(65) = 1748
NongliData(66) = 398772
NongliData(67) = 2742
NongliData(68) = 2391
NongliData(69) = 330031
NongliData(70) = 1175
NongliData(71) = 1611
NongliData(72) = 200010
NongliData(73) = 3749
NongliData(74) = 527717
NongliData(75) = 1452
NongliData(76) = 2742
NongliData(77) = 332397
NongliData(78) = 2350
NongliData(79) = 3222
NongliData(80) = 268949
NongliData(81) = 3402
NongliData(82) = 3493
NongliData(83) = 133973
NongliData(84) = 1386
NongliData(85) = 464219
NongliData(86) = 605
NongliData(87) = 2349
NongliData(88) = 334123
NongliData(89) = 2709
NongliData(90) = 2890
NongliData(91) = 267946
NongliData(92) = 2773
NongliData(93) = 592565
NongliData(94) = 1210
NongliData(95) = 2651
NongliData(96) = 395863
NongliData(97) = 1323
NongliData(98) = 2707
NongliData(99) = 265877
NongliData(100) = 1706
Dim m, monthCount, toCurMonthCnt, LeapMonth, theDate, curTime
Dim i1, i2, i3, bit
'获取当前变量日期
curTime = xx_date
'LunarYear = Year(curTime)
LunarYear = Year(Now())
LunarMonth = Month(curTime)
LunarDay = Day(curTime)
m = LunarYear - 1921
monthCount = 0
toCurMonthCnt = 0
LeapMonth = -1
theDate = LunarDay - 1
For i1 = 0 To m - 1 Step 1
If (NongliData(i1) < 4095) Then
monthCount = 11
Else
monthCount = 12
End If
For i2 = 0 To monthCount Step 1
bit = NongliData(i1)
For i3 = 1 To i2 Step 1
bit = Int(bit / 2)
Next
bit = bit Mod 2
theDate = theDate + 29 + bit
Next
Next
If (NongliData(m) < 4095) Then
monthCount = 11
toCurMonthCnt = monthCount - LunarMonth + 2
Else
monthCount = 12
toCurMonthCnt = monthCount - LunarMonth + 1
LeapMonth = Int(NongliData(m) / 65536)
If LunarMonth <= LeapMonth Then toCurMonthCnt = toCurMonthCnt + 1
End If
For i2 = monthCount To toCurMonthCnt Step -1
bit = NongliData(m)
For i3 = 1 To i2 Step 1
bit = Int(bit / 2)
Next
bit = bit Mod 2
theDate = theDate + 29 + bit
Next
LTG = DateAdd("d", theDate, "1921/2/8")
If irow = 1 Then
Sheet1.Cells(1, 10) = "'" & LTG
Else
Sheet1.Cells(irow, 4) = "'" & LTG
End If
End Function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If IsDate(Sheet1.Cells(1, 9)) = True And IsNull(Sheet1.Cells(1, 9)) = False And Sheet1.Cells(1, 9) <> "" Then
aaa = LTG(Sheet1.Cells(1, 9), 1)
End If
Dim i As Integer
For i = 2 To 100
Sheet1.Cells(i, 4) = ""
If Sheet1.Cells(i, 2) <> "" And IsNull(Sheet1.Cells(i, 2)) = False And IsDate(Sheet1.Cells(i, 2)) = True Then
If Sheet1.Cells(i, 3) = "Y" Then
bbb = LTG(Sheet1.Cells(i, 2), i)
Else
Sheet1.Cells(i, 4) = "'" & Sheet1.Cells(i, 2)
End If
Else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False
Application.Quit
End If
Next i
End Sub
用了这么多年日历,公历、阴历是什么,谁更准,这些知识才知道!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用的日历是公历,比如2019年4月3日,但对于生日老人一般喜欢说阴历,比如是八月十五出生的,还有一些传统节日也是按阴历说的。还有大家常说的农历。
但是这三种历法来历是什么、哪个比较准什么的大家可能有些不清楚了。
咱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把公历说是阳历。这个说法其实很准确,公历就是以太阳为基准确定的历法,一天就是地球黑夜白天更替一个循环,之所以有这个循环变化是因为太阳照耀下地球自转的结果。还有,一年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结果,春夏秋冬等季节的变化则是由于太阳照射角度不同产生的。从这里看出来,称呼公历为阳历是恰如其分的。
阴历则是以月亮为基准确定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有阴晴圆缺、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月相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朔望,从一个新月到下个新月之间这叫一个朔望月。
另外还有一种历法叫农历,比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小大暑、秋分、冬至等等,这种历法其实是以地球绕太阳一个回归年而制定的,其实也是一种阳历,不过它的主要用途是指导大家从事农业耕种和表现物候用,而不是用来记年。
我国历史上一直采用的是阴历和农历共同使用的阴阳合历,平常记事、交流用阴历,由于一直是农耕社会,农历也是极为重要的,是安排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依据。记载国家大事用的是某某皇帝的年号加阴历的体系,不过这种方法有弊端,因为皇帝使用年号可不用等到某年的整数再记载,换皇帝了、甚至某个皇帝执政期间换好几个年号,给纪年和记事带来很大不便。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确立我们的纪年方式采用公历纪年。
采用公历纪年对于一些传统思想比较严重的人来说可能无法接受,特别是那些当时看不起西方社会、视西方为蛮夷的人更是如此。可实话实说,在纪年方面,公历由于是采用太阳的运行周期进行计算的,更为科学和准确。而阴历和农历结合的使用,归根结底也是太阳在起作用,特别是农历的各个节气的变化,更是地球绕太阳直接作用的结果,这一点跟公历的记时方式没什么两样。
上世纪一枚既有公元纪年又有农历纪年的邮戳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看出来哪个准确不准确,就看这个历法针对运行期间跟地球和太阳之间实际变化的调整的频率多寡来确定,比如地球绕太阳365.2242天一圈,按一年365天算,实际用时要多一点,这多出来的时间每四年换算成增加一天,为的是让时间回到365天的轨道上,多出一天的这年叫闰年。而阴历则零散的多,它是按照月相29.5306天为一个循环变化的,按一年365天算,还要保证是12个月,那么怎么安排月数呢,于是每年就要有大月、小月还有闰月。大家是不是感觉出闰月的时候要比闰年多的多呢,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以方便生活和纪年说,哪个简单哪个就准确。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