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湛江“有求必应”的罗侯王庙,民间的传说太神奇了
湛江的麻斜半岛,因军港而出名,但对老百姓来说,麻斜最出名的还是那座“罗侯王庙”,又叫“大王公庙”。清初,当局曾在麻斜渡口设置炮台,故又有“炮台公庙”之称。这座庙建于元朝末年,以“有求必应”而著称,香火特旺,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晚上的“海上游神”轰动全城。
“罗侯王庙”供奉的是谁呢?原来是一位历史上的英雄,他叫罗郭佐,石城(现廉江)博教村人,时任化洲路总管,他和子孙们为了保民平安,率兵八万讨伐海寇,多次交战。后来,他于元至正二年(1342)在与海盗战斗中为国捐躯。罗氏一族被美誉为“七代衣冠三朝济美,一门忠孝五节流芳”,广东人称之为“罗五节”。
“七代”是指罗侯王的祖父、父亲、他本人、儿子、孙子、曾孙、曾曾孙,“三朝”是指南宋、元、明初,“五节”是指罗郭佐、儿子罗震、罗奇。孙子罗玄珪,曾孙罗仕显。《高州府志》、《重修石城县志》、《广东通志》上都对罗郭佐家族的英雄事迹有记载。
位于湛江市坡头麻斜的侯王庙
为什么廉江人的庙(而且是最大一间)会建在麻斜呢?原来,罗侯王庙除罗家的忠烈外,还供奉着一位麻斜张氏的英雄。张友明,吴川(麻斜)人,天性刚勇,每以忠义自负。元至正九年(1349年),罗郭佐的曾孙罗仕显与先锋将军麻斜人张友明在海上追剿海盗,至海南澄迈海域全歼盗寇,但不幸壮烈牺牲。
由于张友明是麻斜张氏人,麻斜人民就为罗侯王一族和本族英雄一起,建了一座“罗侯王庙”,享世代香火。“侯王庙”因罗侯王而出名,但张友明也作为庙里一位人神,受到了后人(尤其是张氏后人)的敬仰,与威名赫赫的罗侯王一族共享鼎盛的香火。
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在古代天灾人祸特别多,不仅有台风海潮,更有海盗横行,作恶多端,不仅危害海上,还经常窜到陆地上抢劫杀人,沿海民众苦不堪言。由于官府无能,人民便把幸福寄托在神灵上——希望罗侯王等英雄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一方水土的百姓国泰民安。而在民间的传说中,“罗侯王庙”落户麻斜,则是因为罗侯王亲自托梦而来——
罗侯王的神像
一天傍晚,在麻斜渡口北侧海边捕鱼的村民,发现沙滩上横一截几尺长的树头,形状十分奇特,树皮还不时闪烁着灵光,越看越玄妙。
不久,麻斜张屋族老便做了一个梦。一位手握铁扇、身披红袍、满面异光、器宇非凡的彪形大汉,立于床前对他说:“我已漂流了几个月,沿海巡察过很多地方,幸得同袍张友明指点,才寻得此地。这里三面环海,岛屿棋布,波浪不兴,易守难攻,此乃天造地设的要塞!若能就地立籍,座北面南,千里烟波,尽收眼底,未捷之志可弘扬了。”
族老问将军此来:“何以握扇弃戈?”大汉呵呵一笑,说:“我身位已变,戈可战,扇亦可战!”族老未及续问,只见一袭红光即飘逝门外。
托梦之事,一经传出,村民欢腾雀跃,兴奋不已。“英雄驾到了!亲人回来了!”于是,村民齐心合力,按梦托所示,将神异奇特的树头雕成神像,在树头横置之地立起庙堂,这就是后来的“罗侯王庙”。
麻斜“侯王庙”落成后不久,张屋族老又得一梦。托梦者还是罗侯王,他说:“我立籍此地,为保一方平安,人民安居乐业,我愿每年巡陆巡海一次。”罗侯王托梦显灵之后,族老与族众商定:每年农历正月初十至十五日为麻斜的“年例”。
在麻斜“年例”期间,罗侯王日夜兼程,穿村过户,不落下一户人家。过去,麻斜人生活贫穷,平日节衣缩食,过大年也很简朴。但不管怎样,一年到头家中饲养的金鸡(阉鸡),是一定留到”年例”敬奉罗侯王的。
麻斜侯王庙的庙会
初十的“罗侯王陆巡”,从早到晚,整整一天。这天,十多尊神像旗队、锣鼓队、武术队等一列几百米长,人流滚滚,浩浩荡荡,锣声鼓声、炮声、口号声,铿锵四野,震耳欲聋;阳光、灵光、珠光、彩光,缥缥渺渺,眩目悦目。陆巡完毕,罗侯王又马不停蹄,深入到麻斜的十四村一街的家家户户,为民消灾驱邪,迎春接福。
正月十五晚,是麻斜“年例”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高潮的一天。这晚,罗侯王要乘船海巡。过去侯王海巡只靠几艘小帆船,若遇无风或逆风,需五六小时才能返庙。现在不同了,有机动大渡船,几条船可同时乘载千来人,既省时又安全。
海巡仪式在码头举行,当夜幕降临时,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炮竹声中,船队披着夜幕由南向北徐徐离开码头。按罗侯王托梦所示,海巡船队要在两个海域稍作停留。一是在今南海舰队基地码头附近,一是在今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码头旁边在船队停留时,族老率众焚香拜祭。
据族老说,每年罗侯王海巡到这两个地方都要显灵。他们依稀看到,侯王双目微合,两颊泛起红光,口中念念有词,这是他对军人保境安疆和工人强国富民的辛劳诚表谢忱。此时,天放异彩,海泛奇光,天连着海,海接着天,自然力、神力和为一体,海净陆净,一方平安!随船海巡的善男信女无不为此情此景而流连忘返……
罗侯王在海上巡游
六七百年来,“罗侯王真灵!”成了祈福求安者的众口之碑。“罗侯王庙”,也叫“大王公庙”、“炮台公庙”,成了麻斜著名的一道风景,也成了麻斜人的骄傲!
“麻斜海最安全!”这既是传说,也是现实。麻斜海海面宽阔水深流急。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它是海东、海西两边民众往来的唯通道。但渡口的交通工具,只有十几艘小帆船和十来艘小划艇。划艇长约1米,宽约1米余,高半米多。渡客多时,一艇挤上六七人,船舷紧贴着水面划行,真是吓煞人!但奇怪的是,几百年来,未有史料记载麻斜海出现过沉船死人的事故。
而在市民的传说中,到麻斜“罗侯王庙”求子、求财、求平安,那更是有求必应。由于“罗侯王真灵”之说的广泛传播,致使罗郭佐等神运大昌,香烟独盛,令麻斜其他神灵自愧弗如。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罗侯王的大诞,信奉者纷纷为之“捐戏”直至月底。粤剧、雷剧、歌舞等节目精彩纷呈。每晚从庙前至渡口,整条麻斜街人头涌涌,水泄不通。庆祝帷幕降落的第二天,海西的海头港等村的村民就接着举行与麻斜“年例”相同内容、相同形式的活动。
麻斜人对罗侯王感情很深
就算是平时,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假期”前往麻斜敬拜“侯王庙”者,也是络绎不绝。庙堂内香烟缭绕,炮声震天,到处摆满祭品热闹非凡。尤其是湛江海湾大桥建成通车以后,前往麻斜“侯王庙”拜谒的更是与日俱增。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罗侯王庙”已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有求必应”的麻斜罗侯王庙,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