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百花赠剑讲的是什么故事(百花赠剑)

百花赠剑讲的是什么故事(百花赠剑)

毛俊辉导演《百花亭赠剑》:做一部人人都能欣赏的粤剧

香港导演毛俊辉是香港戏剧界泰斗级的人物,甚至被称作“香港戏剧教父”。此前,他导演的话剧《求证》《倾城之恋》和舞台剧《情话紫钗》等都曾在上海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香港周上,毛俊辉最新导演的粤剧《百花亭赠剑》将于11月8日、9日在美琪大戏院演出两场。这部剧在2018年香港艺术节上连演三场一票难求、轰动不已,因此在今年的香港艺术节上再度演出。这也是香港艺术节47年历史上第一部“返场”的作品。

毛俊辉此前曾经担任过香港演艺学院表演系主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他的舞台剧作品也大多以戏剧为主。因为自己从小喜欢戏曲,他的作品里也往往融入不少粤剧和戏曲的元素。《百花亭赠剑》是他继粤剧《李后主》之后,第二次导演粤剧。“关于粤剧艺术上发展的可能性,我其实想了好多年,但这是第一次着手做。”毛俊辉说:“《百花亭赠剑》是希望寻找戏曲与现代剧场的结合,我想做的是一部人人都能欣赏的粤剧。”

《百花亭赠剑》剧照 本文图片由香港艺术节提供

传统粤剧表演陷入某种“僵化”,一代演员应有一代人使命

粤剧是中国戏曲里仅有的四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香港,粤剧的观众为数不少,但多以中老年偏多。粤剧的演员和剧团也非常之多,但大多以取悦现有观众为主要的生存方式。

在毛俊辉看来,粤剧的表演和样式都已经陷入了一种程式化,甚至僵化的模式。大部分粤剧演员并没有“创作”的想法,更多是在重复性的演出之中。

毛俊辉在香港戏剧界是无人不晓的人物,但他从小生活在上海,之后又去美国留学多年,接受西方戏剧的教育。1985年,毛俊辉回香港任香港演艺学院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其学生包括詹瑞文、甄咏蓓、谢君豪、刘雅丽、苏玉华、刘玉翠、陈锦鸿及张达明等众多香港演艺界中坚。2001年,他又来到“香港话剧团”担任艺术总监。

毛俊辉

由于母亲是广东人,父亲是上海人,两人都爱戏曲,毛俊辉自小就跟着父母看了很多戏。其中京剧看的尤其多,广东大戏也看了不少。从小喜欢戏曲的毛俊辉,对戏曲的传统深有了解。

但他也非常明白传统戏曲遭遇的困境,尤其是香港的粤剧。“身边大部分年轻人都没办法欣赏传统粤剧,觉得太长,觉得太吵。”

几年前,毛俊辉受邀回到自己曾经执教多年的香港演艺学院,担任全新成立的戏曲学院院长。每天,他看着一群学习戏曲的年轻人,会想,如果只是模仿传统表演,要在唱腔上超越前辈艺术家,对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太难了。“这是时代使然,但每一代演员应该有他们的使命。 年轻一代的戏曲演员,他们应该有新的出路,他们能干点什么呢?”

毛俊辉觉得,可以和年轻人一起做一部戏,探讨粤剧的新方向,吸引到更多层面的观众。

没想到,很快就来了机缘。香港艺术节推出的赛马会本地菁英创作系列节目找到他,希望能为本土戏剧创作新作品,毛俊辉立即提出,可以做一部粤剧。于是,一部全新的粤剧经典《百花亭赠剑》由此开始。这部剧也是由香港艺术节委约及制作,是艺术节历史上第一部委约制作的戏曲作品。

让粤剧有更多可能,但不是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

粤剧《百花亭赠剑》是香港著名编剧家唐涤生(1917-1959)为“丽声剧团”编写的作品,取材自昆剧《百花赠剑》折子戏。剧中最广为流传的核心段落就是《赠剑》一折,讲述青年才俊江六云为入安西王府窥探消息,误闯百花公主不许男刻意儿进入的寝宫“百花亭”,不料百花公主对六云一见钟情,赠剑以订姻缘。

《百花亭赠剑》剧照

《百花亭赠剑》早年由粤剧红伶何非凡、吴君丽首唱,风行数十年,自1958年10月首演,距今已近60年,至今仍受戏迷爱戴。毛俊辉之所以选这部剧,是觉得它的故事里有些有趣的内容。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粤剧,但这么多年唱下来,包括剧本和一些方面都已经跟时代脱节了。”毛俊辉说,他希望在创作这部戏时,好好研究思考,“粤剧的哪些方面可以动,哪些方面不能动。”

前期的筹备就花了一年,毛俊辉找来了年轻的新生代编剧江骏杰,一起对剧本重新加工,注入新的时代感。“我们首先就是要把时长缩短,从原来三四个小时变成现在两个小时左右,其次是故事不再是原来的大团圆,变得更富有戏剧性,人物也要更合理。”

最后的结尾,让很多新观众觉得很有“莎士比亚的味道”。

而演员更是大胆启用新人,两位主演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在毛俊辉看来,他们基础不错,但也容易吸收新的观念。

“广东粤剧有很多锣鼓点,演员的台词往往都是跟着锣鼓点走,很有节奏感,也很有音乐性。这是特色我觉得很好。但时间长了,演员就陷入了僵化。几乎所有的台词都用一个方式说。这其实是对戏剧表演的一种局限。”

于是,在排练过程中,他始终启发年轻演员在程式化的表演之外,更多思考自己的演法。“为什么要这么说? 还有没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相对传统大戏,这个新版本的《百花亭赠剑》也没有了那么多锣鼓点。

不过,毛俊辉觉得,既然是粤剧作品,剧种的特色必须要保留,这其中唱腔是最不能动的,尤其是这部剧里,“赠剑”的唱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次特邀的音乐总监李章明深谙粤剧音乐传统,配乐编曲之后,全剧的唱腔既保留了剧种特点,又具有一种交响的丰富性。

《百花亭赠剑》剧照

此外,全剧的服装、布景、灯光,也都是按照现代剧场做了全新的原创设计。但无论是色调或样式的挑选,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生发。“我想做的创新并不是形式上的创新,不是那种花里胡哨,有很多手段的创新。而是在表演及音乐上提供新的演绎元素,让更多人对粤剧产生兴趣。”

“这个戏是为传统粤剧和经典探索一条路,这条路并不是唯一的路,但可以是一种方向,一个可能,可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粤剧的创作、排练机制。”

《百花亭赠剑》连续两年在香港艺术节上引发震动,两位主演也因此收获了很多粉丝。这让毛俊辉感到高兴,他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依然希望能对粤剧和戏曲做更多不同方向的研究和探索,也让年轻一代的演员可以一起创作,接棒这个事业。

这部经典广告就像一场电影,周润发与江美仪演绎的唯美爱情。

现在广告越来越多,随处可见,广告内容也越来越千奇百怪,不过,能成为人们共同记忆的广告总却很少!说到经典广告,就不得不说当年的那一碗南方黑芝麻糊 (·一股浓香,一缕温暖·)我就记得舔碗了,那时候家里亲戚过年送礼就送芝麻糊,泡上水我喝完总忍不住把碗舔干净…这广告魔性太强了……

还有一个公益广告也被奉为经典·将爱心传递下去“妈妈,洗脚~”,第一次看到最后被感动到哭,公益广告也能从小细节着手,让你从心审视自我,树立自我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广告则是由周润发和江美仪共同演绎的百年润发,与其说是广告,它更像一场电影 百年润发(·青丝秀发,缘系百年·)

为什么女孩子都喜欢周润发?帅气?不是;高冷?也不是;有钱?更不是…那是为什么?因为周润发啊,他能给女孩子洗头发!这只是一个段子,但此广告给把该公司1997年的销售收入推到了8.6亿,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5%的结果足以说明一切。

“如果说人生的离合是一场戏,那么百年的缘分更是早有安排。”

用京剧《百花赠剑》选段,柔情似水的旋律和细腻的情节,让这个广告十分成功。

京剧的唱腔更是为广告片平添了几分韵味和质感,直到现在还有人称这部片子为“广告界的巅峰”,此广告荣获第五届全国影视广告金奖。足见匠心!

广告里,周润发的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年轻相恋时的柔情似水,恋人离去后的怅惘凄凉,再游故地时的物是人非,与故人重逢时的如梦如幻。

这一切,都在发哥举重若轻的眼神与举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那逐渐绽开的笑容,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征服了世界。有人说,这个笑是上帝的微笑。

广告女主角叫江美仪,1971出生,当年的江美仪以模特出道,曾是亚视当家花旦,在这部广告中尤为清纯。

二十多年年过去了,《百年润发》就像一阵风一样,在电视上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一段旋律优美的京腔也只能在记忆中温故着经典带来的绕梁三日般的享受。

广告开始于周润发实验的男主人公来到京城邂逅了戏班的女主人公,并开始了一段唯美的爱恋。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事故变化,女主人公的戏班被迫远迁,两个人就此别过,这一错过就是十年。。。

10年后,故人相逢,周润发以一个迷人的微笑收场;10年后,睹物思情,我却感动得泪眼模糊。

依然是那段京剧,20年前让我沉醉,20年后让我醉得更深。“串串相思,藏在心里,相爱永不渝,忘不了你。”短短的几字,为何让我如此的着迷与难忘?那情味悠长女声,凄美柔似水,那一份调调,那一幕婉约,都在京韵中呈现。怀念!一分钟的百年润发广告,80后的记忆!

100年润发是纳爱斯集团旗下的洗发水品牌,在中国洗发水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先后邀请周润发、刘德华、张孝全等明星代言。该广告的成功传播,帮助"100年润发"在宝洁、联合利华等众多国外大公司把持的洗发水市场中开辟出了植物一派的新天地。当年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5%,仅次于飘柔,位居第二。

【黄梅戏专辑】《百花赠剑》折子戏

百花赠剑。

演出单位: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演出地点: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大剧院。摄影/编辑:晚晴。配唱:韩再芬。融融夜色,照梅庭,脉脉有情心难平,庭空院静人已去。满腹惆怅暗思忖。那海生,气宇轩昂仪容英俊。为什么一见他,思绪难宁,都只为,春情一点心波动。惹下这眷眷相思情。我爱他不畏强暴胆气豪,我爱他笃诚厚道心境高。我爱他文章多绝妙,又精通三略和六韬。莫非是前世的姻缘今生定,月老有意调瑟琴,羞答答,羞答答暗把终身许。但等到大功成狼烟扫,奏明父王再结鸾交哇。谢谢观看,关注更多精彩。人间彩虹工作室。

5分钟搞懂正字戏,陆丰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我们来了解下

正字戏的简介

正字戏,广东省陆丰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

正字戏的起源

正字戏早期为南戏一支。

明宣德七年(1432年),有手抄剧本《刘希必金钗记》,因该本卷末题“ 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卷终下”一行字中有“正字”二字。《刘希必金钗记》是南戏失传本,该本锣鼓谱的记音标识与正字戏文戏的锣鼓经基本一致,其中有丑饰婆、净饰配角插科打诨的表演,正字戏的表演也有这种例规,所以正字戏的来源与南戏有关。

清朝中叶,正字戏在潮州 一带演出甚为活跃,咸丰十年(1860年)重修潮州田元帅庙时,碑文记“正音班每年每班银二元”敬神,捐银数多于潮音班1倍。

现存同治十一年(1872年)贝淑仪手抄《荆钗记》演出本,标有生、旦、外、占、末、丑、净、夫、小、杂10种演出行当。

清末民初,正字戏渐次退出潮州,偏处海丰、陆丰两县演出提纲戏维持。正生郑乃二遗留“宣统元年岁次已酉二月十五日置”的一本提纲戏集载有十多个剧目,除一出《鸿门宴》外,其余均为“三国戏”。

民国以后,正字戏已不如前期昌盛,虽以锣鼓喧阗、弓马武术的提纲戏为号召,午夜串演潮音戏吸引观众,但已不能保持当年盛况。

民国三十二年,发生大饥荒,许多艺人不幸饿死,有的改行他业,正字戏濒临绝境,只剩下4个行头破烂不堪的班社。

建国后,正字戏在当地人民政府扶持下恢复了专业剧团,进行“改戏、改人、改制”的工作,招收女演员改变过去全男班的状况。

1953年后,在老艺人带领下挖掘整理传统剧目,演出的《百日缘》、《百花赠剑》、《古城会》、《金叶菊》、《张飞归家》、《掷钗》、《白兔记》、《断机教子》、《倒铜旗》等剧目,既保持古老质朴的艺术特色,又有所革新发展,颇受观众欢迎。

“文化大革命”期间,两个剧团均被解散。

1980年,陆丰县正字戏剧团恢复建制,整理演出了《包公审白面虎》、《古城会》、《渔家乐》等剧目。

正字戏的艺术特点

一、声腔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特别擅长连台本戏。正字戏设12个行当,以正音曲和昆腔为主要声腔,分文戏和武戏。

文戏的唱腔比较古老,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即昆腔)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受弋阳腔、余姚腔、青阳腔、四平腔等四种腔调影响,一唱众和,多滚白、滚唱。其乐调分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类,并有头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牵句等节奏变化。正音曲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驻云飞”“锁南枝”等。昆腔则被艺人称为“牌子腔”,有套曲结构和单曲结构两种。套曲结构以南北曲四大套为基本唱腔,即“新水令”套、“醉花阴”套、“粉蝶儿”套和“点绛唇”套;单曲结构曲牌则被艺人称为“碎牌子”或“单牌子”,如《山坡羊》《二郎神》《沉醉东风》等牌子。在使用上,联套比较自由灵活,尤以在一段戏里往往由两三个角色同唱一支曲牌为特点。

正字戏中的正音曲演唱,以三公曲和生旦曲见长。二者风格各异。前者极显弋阳高腔的粗犷雄浑,演唱往往“字多腔少,一泄而尽”,直率奔放,高亢激昂,在演唱中显示出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激烈的情绪。正音曲,用三板散的音乐形式演唱,加上大锣大鼓的喧嚣气氛,使剧情更能得到强烈的渲染。正音曲余姚腔的演唱特点是以唱代说,杂白相混,旋律类似唱白。其唱腔以急促、热闹的流水板式出现,以此刻画人物心理,也为紧张激昂的场面做铺垫。

正字戏的昆腔,可以因剧目的同一首曲牌在不同角色的演唱中,以及在不同剧目或同一剧目的不同场次中,形成不同的情境。生行、旦行以及净和丑在唱法上符合各角色性格的特点。每一行当角色的演唱,在音色和演唱力度上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在各行当曲调和唱腔的运用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在念白、音色和真假嗓音的处理和表现上,在唱念技巧配合表演艺术的表现上,力求使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深入。

二、曲牌

曲牌也叫牌子,正字戏最具特色、最为传统的曲牌为正音曲。据《正字戏大观·谈艺录》云,正音曲曲牌大部分失传,仅存《新水令》《山坡羊》《香柳娘》《云飞调》《哭板山坡羊》《锁南枝》《不是路》《尾声》8支。昆腔的曲牌受古文辞体格的限制,变化比较少,如出自唐诗宋词的《锦缠道》《小桃红》《驻马听》《渔家傲》等。各类曲牌依照音乐格律、格调以及它们的调式和调高而分类编入各类套式和唱词,以便在运用中达到统一的音乐风格,从而使音乐结构更趋于严谨、完整。

正字戏的代表曲目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和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记录本。

四大喜戏:《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苦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和四大弓马戏:《忠义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统称十二真本戏。武戏多为连台本戏,如《三国》、《隋唐》等。

你还知道正字戏的哪些小知识点呢?欢迎留言分享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