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这四个身体“三角区”,将疾病统统拒之门外
听到“三角区”这三个字您能想到的是什么?——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区?我们还是来说说人体三角区吧!
四个重点保护三角区
颈部金三角:怕受寒
颈部金三角区是指颈后枕骨以下包括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之所以被称之为黄金三角区,是因为这个区域两侧有很多的血管神经通过。
但是如果长期坐姿不良或者睡觉喜欢枕比较硬、比较高的枕头,会使颈部肌肉酸痛甚至使颈椎的生理弯曲消失,颈椎变直,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从而导致一些颈椎病的轻微症状,比如头痛、头晕、恶心等。
保养建议
1. 常前、后、左、右活动脖子,同一个姿势维持1小时左右,要做些头和上肢的前屈后伸、旋转运动等。
2. 睡觉时,不要睡太高的枕头,一个拳头高即可。
3. 不要对着脖子直吹空调,以防寒湿侵入,引起酸痛。
4. 要经常端正头、颈、肩、背的姿势,不要经常偏头耸肩。
肩部金三角:怕重、怕不动
肩部金三角区是指肩部、背部和肩胛骨构成的左右两个三角形的部位,被两侧的三角肌包围,此处的活动范围比较大,但是关节周围的韧带却不是很结实。
所以过度运动或者提重物用力不当时,很容易拉伤和关节脱位。而当中老年人久不活动肩关节或不慎受凉后,还容易导致肩周炎,也就是俗称的“五十肩”。
保养建议
1. 背包别太重,最好双肩背;
2. 久坐后活动肩关节,可做做摆臂运动、双臂大绕环。
3. 锻炼前要充分热身,让肌肉、韧带得到充分伸展;
4. 运动量要适度,在运动中各个关节要保持微弯,避免动作过大,避免伤及关节。
膀胱金三角:怕憋尿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这个区域最怕憋尿、怕不喝水。如出现尿不出来、排尿次数增多,可能是此三角区肌肉松弛,或感染病菌了,在夏天应重点防护。
保养建议
1. 要保证每日饮水量,以对膀胱的毒素起到冲刷作用,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
2. 不要憋尿。
3.保持尿道口卫生、清洁,建议做到每日清洗会阴部。
面部金三角:怕挤、怕感染
对于爱长痘痘的妹妹来说应该不陌生,通常指的是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俗的说是从鼻根到两口角,这个区域是公认的危险区域。
此区域内静脉的瓣膜发育不良,少而薄弱,同时封闭不全。当面部发生炎症时,挤压可使脓液和静脉内含细菌的栓子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保养建议
1.嘴唇部位的痘痘不能挤,最好等到痘痘自然“成熟”后自愈。
2.男士在刮胡子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不要用力压痘痘;也要避免剃须刀划伤这个部位。
五个能治病的三角区
腘三角:治关节疼痛
腘横纹内侧有两个肌腱,叫半肌腱 半膜肌肌腱。外侧有一个股二头肌肌腱。
这里穴位:阴谷、委阳、委中、浮郗。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肾经经过的地方。记不住穴位,只要点揉这个三角区。
功效:膝关节的病,用手揉这几个穴位可以缓解疼痛。平时作为预防,也可以用大拇指点揉。拇指点揉腘三角,可以消除膝盖肿胀,对于腰背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扭伤以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膝关节疾病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足三角:补肾治虚
这个三角区内,除了三阴交以外,都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这个区是补肾的特别好的地方。用拇指在这个区域内点揉。发现哪个地方疼就揉。
功效:起到补肾的效果,如果中老年人出现的肾虚症状,可以经常揉一揉。另外,揉这里还可以缓解女性更年期的症状。
锁骨三角区:补肺气
手叉腰,肩前倾,可摸到身体下凹的一块为锁骨三角区,构成的三角形又叫锁骨下窝。其上有气户、云门、中府穴。
功效:这三个穴位组成的三角区对我们呼吸功能有非常好的调节作用。肺主皮毛,肺经由内向外出于这个位置,肺脏受伤了以后,热毒会通过经脉反映到皮肤表面。
通过肩三角区域的皮肤状况可以判断呼吸系统的问题,点按锁骨三角区可以排除肺热,也可有助于补肺气。
膝三角:清血泄心火
位于膝盖前面的内侧上方,先把腿曲成90度,腘窝横纹的内侧端,向上骨头下方有一窝(曲泉穴),再往上肌肉高起的位置一按(血海)再往大腿上一指宽(百虫窝)。
功效:磨擦膝关节的内侧三角形区域,可以调节血液循环,长期磨擦掌心的穴位,可达到泄心火去烦躁的作用。
手背三角区:治疗手麻
手背上食指和拇指交界的三角区,经常按揉可以治疗热病及指痛麻木等症。
淋巴肿痛不是单纯地上火?想得太简单了,或是被5种疾病所牵连
淋巴遍布于身体各个部位,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腺能过滤和对抗外来入侵的细菌以及病毒,同时也能制造淋巴球。淋巴球属于白血球的一类,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人体受伤后组织会肿胀,此时依靠淋巴系统排出积聚的液体,从而让液体循环恢复正常。
当受到病毒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只要炎症消失后淋巴肿痛症状会逐渐消失。大多数人认为,淋巴肿痛是炎症或上火了,但这种想法太片面,有可能背后隐藏着重大疾病。
导致淋巴肿痛的疾病有哪些?1、系统性红斑狼疮
不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发生在腹股沟处和腋窝下,肿大的淋巴结质地柔软且没有压痛感,这种情况下应高度怀疑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发作又或是合并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糖皮质激素来缓解。
2、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受到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大多数是EB病毒感染,颈后部淋巴肿大、咽喉疼痛和发热是其典型症状,同时伴有全身疲惫感和皮肤上有皮疹,通常一个星期左右症状达到顶峰,约2~3星期左右逐渐自愈。
3、淋巴结结核
全身各个器官有可能被结核菌入侵,淋巴结也是如此。结核菌入侵淋巴结后会使得颈前和颈后三角区肿大,有时也会出现锁骨上和下颌下肿大,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瘘,常常持续好几个星期到好几个月,还需进一步去医院做全面筛查才能确诊淋巴结结核。
4、肿瘤
大部分淋巴瘤患者由于外周淋巴结肿大而去医院做检查,肿大的淋巴结没有压痛感、质地坚硬且有弹性。不少患者出现锁骨上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有部分出现腋窝淋巴结和腹股淋巴结肿大。超过40岁的人一旦摸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转移。若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极有可能是胸部和胸部以上结构发生恶性肿瘤,如肺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等;若发生在左侧,常见于卵巢癌、胰腺癌以及胃癌等。
5、细菌感染
口腔、眼睛耳朵鼻子和喉咙等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牙龈炎和生殖系统感染等会使得邻近部位淋巴结肿大;臀部和肛门下部位发生感染性传播疾病会导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温馨提示
除了以上因素会造成淋巴结肿痛外,受到动物抓伤和咬伤、被蚊虫和跳蚤叮咬两个星期后,受损部位易出现淋巴结肿大,严重时伴有肝脾肿大,此时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足量足疗程用抗生素治疗,以免让病情进一步恶化。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预防各种感染,多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抗病能力和免疫力,避免受到细菌和病毒入侵,同时及早治疗和处理各种结核,不能接触有害有毒物质和放射线。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健康明星计划#
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诊断思路
颈部淋巴结分区分7区
I(Ia颏下淋巴结+Ib下颌下淋巴结):上界:颏舌骨肌,下颌骨;下界:舌骨体
II(颈静脉上组淋巴结):上界:C1椎体横突的下缘;下界:舌骨体下缘
颈内静脉后缘作为IIa和IIb的分界。
III(颈静脉中组淋巴结):上界:舌骨体下缘;下界:环状软骨下缘
IV(颈静脉下组淋巴结):上界:环状软骨下缘;下界:胸锁关节上两公分
V(颈后三角区淋巴结):上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界:锁骨
VI(中央区淋巴结):上界:甲状软骨体下缘;下界:胸骨柄
VII(上纵隔淋巴结)下界:主动脉弓水平
咽喉淋巴结:位于咽喉间隙,上起自颅底,下至舌骨体上缘
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常见疾病1.感染性
细菌:结核,猫抓病,梅毒,莱姆病
病毒:疱疹性口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HIV
寄生虫:弓形体病
原因不明:川崎病,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2.肿瘤性
原发:淋巴瘤
转移:转移瘤
3.其他
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窦性细胞增多症,Castleman病,木村病
特点及鉴别点
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缘、范围、病灶内部的改变
转移性淋巴结:大小的诊断标准为: 颌 下、颊下淋巴结最小径>/ mm, 其他区域淋巴结最小 径>/8mm, 气管食管沟淋巴结最小径>/ 5 mm;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呈类圆形, 最大横径 > 1 cm, 相互融合, 常发生中心坏死并环形强化 , 薄壁环多见 (强化环的厚度小于淋巴结直径的 10% );如突破包膜则表现为边界不清, 与周围组织粘连 。有原发肿瘤病史。
淋巴瘤:可以是原发仅局限于颈部,亦可以是全身淋巴瘤在颈部的一部分, 分布的范围较广, 主要表现为多发, 边缘清楚, 融合少见, 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一般无坏死。内可见血管漂浮征;放疗后, 淋巴 瘤迅速消退则有助于诊断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人。
淋巴结炎:双侧,多发,椭圆形, 淋巴结较小,最大横径 < 1 cm,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并且经抗炎后, 肿大淋巴结恢复正常。
淋巴结核: CT表现主要与其病理改变所处的阶段有关, 淋巴结主要是增生或肉芽改变时, 病灶密度均匀; 如发生干酪样坏死和累及包膜时, 则表现为环形强化,不规则厚环强化多见(强化环的厚度大于淋巴结直径的 20% ); 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多伴肺结核病史。
结节病:
1、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非干酪性坏死肉芽肿为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 临床上90% 以上有肺的改变, 其次是皮肤和眼的病变, 浅表淋巴结、肝、脾、肾、骨髓、神经系统、心脏等几乎全身每个器官均可受累。
2、临床表现分:(1).胸内结节病:呼吸道症状一般比较轻,以干咳多见,个别严重者可有痰中带血丝。肺门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肺内早期改变为肺泡炎表现,继而发展为肺间质的浸润,以及晚期的肺间质纤维化。
(2).结节病的肺外表现:
a:周围淋巴结肿大:周围淋巴结受累以颈前、颈后、锁骨上淋巴结多见;腹股沟、腋窝、肘窝次之。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
b:皮肤改变:结节性红斑最常见
c:心脏结节病: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d:眼部表现:主要表现为虹膜睫状体炎,典型表现为视觉模糊,畏光、泪液分泌过多等症状
e:肾脏受累:高钙尿症
f:消化系统:脾肿大,少见,多无临床症状,
g:腮腺结节病:可累及涎腺,如表现为腮腺肿大
h:关节炎:侵犯大关节,症状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极类似
3、诊断标准:
( l) 由于结节病属多脏器疾病, 其症状随受累脏器而不同。在我国从临床角度来看诊断结节病应注意除外结核病或合并结核病, 也应排除淋巴系 统肿瘤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
( 2) X 线胸片示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 伴有或不伴有肺内网状、 片状阴影。
( 3) 组织活检证实或符合结节病。取材部位可以为浅表肿大淋巴结、纵隔肿大淋巴结。支气管内膜 结节、前斜角肌脂肪垫淋巴结活检, 肝脏穿刺或肺活检 以及皮肤损害处活检等。
( 4) Kveim- Siltzbach 试验 阳性反应。
( 5) 血清ACE 活性升高。
( 6) 5u 旧结核菌素 皮肤试验为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 7) 高钙血症、钙尿症、 碱性磷酸酶升高, 血浆免疫球蛋白升高, 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中T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查结果可作为诊断结 节病活动性的参考。有条件的单位可作Ga 放射性核素扫描, 以了解病变侵犯的程度和范围。
具有( 2) 、( 3) 或( 2) 、( 4) 条者可诊断为结节病。第( l) 、( 5) 、( 6) 条为 重要的参考指标, 注意综合诊断, 动态观察。
CT:典型肺内表现为上肺为主、肺门为中心的、双侧对称性的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增粗伴有弥漫性小结节形成,常见累及肺周边的小叶间隔即胸膜下间质,但没有中轴部位明显。+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肿大淋巴结。
一般结节病的淋巴结增大无明显融合和外侵,与周围结构界限较为分明,密度均匀或有钙化灶,增强后较均匀中等强化,没有坏死。
4、鉴别
与肺结核、转移瘤进行鉴别诊断的线索:
(1).结节病肺内结节主要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分布,境界相对清晰,可有多个小结节融合呈较大形态不规则的结节; 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的结节, 境界相对模糊,形态不规则。而转移瘤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球形病灶,以肺野外带分布为主,距离胸膜尚有一定间隙。结节病给予激素治疗后可好转。
(2).结核,肺内均有其原发灶存在,同时由于病变新旧程度不一,可见到纤维索条、钙化、硬结灶等多种性质的病灶共存。因此肺内多形性病灶的存在是结核与结节病鉴别的重要线索之一。结节病小叶间隔和叶间裂的串珠样增厚。结核无间质改变。
Castleman病:
1、病理改变主要为反应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肿大十分明显;不同程度的淋巴滤泡、血管及浆细胞增生为其病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深部或浅表部位淋巴结显著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全身症状和(或)多系统损害,多数病例手术切除肿大的淋巴结后,效果良好。
2、临床分型:(1)局灶型:胸、腹腔内或浅表部位单个肿大淋巴结,可形成巨大肿块,中青年多见。(2)多中心型:多处淋巴结肿大,可形成巨大肿块。
3、病例分型:(1)透明血管型:相对多见,可见增大的滤泡样淋巴结构,其中 有小血管进入; 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浆细胞型:少见,以大滤泡和滤泡间浆细胞浸润为主,血管增生相对较少,动脉期一般不强化,静脉期即延迟期呈轻中度缓慢强化。(3)多中心型:即混合型。
4、影像表现:Castleman 病 CT 平扫:局灶型常沿腹部淋巴链分布,大多为孤立性单发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缘光滑,界清,密度多均匀,大病灶可见裂隙状或星芒状低密度区,右侧病灶可见点状钙化,钙化灶是其特征之一,典型者为肿瘤中心放射或簇状钙化。多中心型主要为多发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多有肝脾肿大、腹水等表现。
增强扫描: 透明血管型:血供丰富,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即延迟期肿块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块较大者中心可见星芒状或裂隙状低密度灶(被认为是其又一特征),星芒状瘢痕并非坏死而是小血管透明样变和纤维化(诊断 CD 的重要特征),实质期及延迟期星芒状瘢痕逐渐缩小或消失,呈有外周向中心渐进强化、逐步填充的特点。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肿块将周围组织血管推压而无明显包绕及侵犯征象。浆细胞型:动脉期一般不强化,静脉期即延迟期呈轻中度缓慢强化。
MRI 平扫T1WI呈等低不均匀信号,中心瘢痕和液化坏死、钙化呈低信号,T2WI即D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界清,增强后同CT: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扫描肿块持续强化。
5、鉴别:
淋巴瘤:密度均匀,轻到中度延迟性强化,无强化迂曲血管显示;
完全性实质性的神经纤维鞘瘤:多位于脊柱两侧,钙化少见,密度较低,轻度强化,可伴有椎间孔扩大;
胃肠道外间质瘤:多位于腹膜后,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形态多样,可液化、坏死。
肠源性囊肿:囊性低密度灶,含蛋白较多者密度较高,囊壁强化、多无钙化;
猫抓病:常有猫接触史,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中央易液化、坏死及周围炎性渗出, 病史大多较短(数周至数月)。
木村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而病因不明确的免疫系统介导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青壮年男性发现头颈部皮下或涎腺内可触及无痛性肿块,伴淋巴结肿大,病史较长,且反复多部位发作,结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 IgE水平明显增高。”良性病变,停药后易复发。
以头颈部发病率高,特别是腮腺区,其次为耳周、下颌区等,多较表浅,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单一或多发病灶,多发病灶可数年内先后出现于不同部位。从形态学上可以把 KD分成两种明确的亚型:边界相对清晰的结节样病变(I型)和边界模糊的斑块样病变(II型)。I型病变大多见于腮腺区及淋巴结密集区 (下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 等),II型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常见发病部位。病灶均为实性, 未见明显囊变、坏死、钙化、出血、无明显侵犯破 坏征象。多数病例合并有病灶主体相关引流区域的成串多发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无粘连、融合倾向,部分病例可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结节型呈显著且均匀强化;弥漫型者呈中度或显著强化,强化多数不均匀,内见条索 状、网格状、斑片状低强化区, Takahashi等认为纤维及血管增生导致不同的强化类型,同时他 们报道病变内纤维组织成分的增加导致MRI T2WI信号的下降。————————————————————————————————————————————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影像分析.《放射学杂志》
木村病的影像学诊断.《中国CT和MRI杂志》
结节病《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Castleman 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医用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