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秋容如拭的上一句是什么(秋容如拭)

秋容如拭的上一句是什么(秋容如拭)

中考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写秋色,照应开头的“中秋佳节”;用明丽的秋景(乐景)反衬词人心中的悲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歌残”的典故来自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的婚姻“风味”,表达作者苦闷低落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或者回答:

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运用典故:用西楚霸王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典故,来形容当时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将国家危难和自身感叹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优美。表达作者苦闷低落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蛾眉”指代美丽女子,作者用“蛾眉”“殊未屑”等词,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连用四个三字句,对比手法,抒发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心却比,男儿烈”直抒胸臆,表达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强烈愿望。虽未有男儿身,却有赶超男儿的心,凸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悲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中。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秋分.平民

秋季中分以秋分,

昼夜长短两平均。

黑白气温差别大,

凉风吹冷光透林。

秋容如拭山河美,

长空万里飘白云。

采菊东篱意未了,

桂子飘香月下闻。

黄花桂秋竞妖娆,

红叶胜过二月春。

大蒜小麦宜播种,

来年沃野收黄金。

中考古诗词鉴赏——《满江红(小住京华)》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意思是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写秋色,照应开头的“中秋佳节”;用明丽的秋景(乐景)反衬词人心中的悲哀。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歌残”的典故来自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的婚姻“风味”,表达作者苦闷低落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或者回答:

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运用典故:用西楚霸王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典故,来形容当时中国被列强进逼、前途危殆的处境。将国家危难和自身感叹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对偶,句式整齐、优美。表达作者苦闷低落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蛾眉”指代美丽女子,作者用“蛾眉”“殊未屑”等词,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连用四个三字句,对比手法,抒发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心却比,男儿烈”直抒胸臆,表达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强烈愿望。虽未有男儿身,却有赶超男儿的心,凸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的结尾发出了莽莽红尘知音难觅的叹息,无限悲情与惆怅,尽在滚滚沾衣的泪水中。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每日一诗。走近鉴湖女侠秋瑾 《满江红 》读词学做题,赏文知人。

一、读诗词:

满江红 秋瑾 清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二、懂词意: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三、做习题

(一)阅读这首词,完成1~2题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2分)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分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1分),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三)做题方法: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重点词意)十相应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典故艺术效果是含蓄,比喻拟人艺术效果是生动形象等)十写出了什么内容(诗句表现的内容)十感情。

这样做一般是不会失分的。

四、巾帼不让须眉的秋瑾: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起因是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2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