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巨额借款久久不还背后藏啥猫腻?
来源:央视网
2000万被借走 等待归还却遭噩梦
一段时间以来,山西阳泉的一位王先生被一笔借款折腾得身心俱疲、寝食难安:四年前,有一位姓谢的公司老总向他借了2000万元用于短期资金周转,承诺一个月归还。然而令王先生预料不到的是,到了约定还款的期限,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被害人 王先生:当时(谢某)来公司找我父亲,就给我父亲说,老王大哥,这次过来拜访您,第一个想见见你在阳泉的产业。第二个是,还有点小的事情,想请你帮个小忙。
仅几面之缘 为何同意出借大笔资金
被害人王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四年前的一天,曾有过几面之缘的谢某来到阳泉拜访父亲和自己。这位谢某亲切地称王先生父亲为“老王大哥”,而他口中的“帮个小忙”,则是想要借2000万元用于其水泥公司的资金周转。当时的王先生万万没有想到,帮这个所谓的“小忙”,最终,竟让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王先生同意出借了这么大的资金?这笔借款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算计?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被害人 王先生:大概是在2014年的时候,我和我父亲去应周总的邀请去贵州玩。当时周总就我们介绍说有当地非常好的朋友,非常有实力的一个大老板,姓谢叫谢总,想介绍给我们认识认识。
周总,是王先生父亲的老相识,也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在他的介绍下,王先生和他的父亲第一次认识了谢某。
王先生和他的父亲得知,谢某在当地经营一家水泥公司,通过多年的打拼,现在生意兴隆,每年都能有上千万的收益。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在王先生父子看来,生意场上多认识一位朋友总归不会是坏事儿,于是他们便结识这位谢姓老总。
被害人 王先生:来了以后他介绍说,他(谢某)在开阳开水泥厂,是非常大的一个老板。就是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因为当时谢总的穿着,包括开的车,都给人一种十分讲究,就穿的特别的考究。并且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企业的发展历史,包括当地的这些影响力。我们当时就觉得这个谢总真的很了不起,而且从言语和谈吐上来讲,觉得这个人很有实力,也很靠谱。
公司看似实力雄厚 参观后留深刻印象
据王先生回忆,他们曾应邀到谢某的水泥公司参观,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很多企业和个人的奖状、荣誉,甚至他们还听说,当地有一条马路都是以谢某的水泥公司来命名的,这让他们对这位谢总的雄厚实力印象颇深。
被害人 王先生:这个包括到路上去开车,看的路上开的私家车,谢总还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说你看这个路上的好多私家车,都是拿当时他们,给他们付的利息来买的。
数月后对方登门拜访 提出借钱一个月 以出资股权作借款质押物
王先生父子通过贵州一行,认识了这位看上去颇有实力的谢某,他所说的自己从最初借钱建厂、逐步将水泥公司发展壮大的经历也让人为之感叹。而几个月之后,王先生又见到了谢某,这一回,是谢某去山西阳泉登门拜访,而拜访的意图正是借钱。
王先生父子尽地主之谊招待了谢某一行人,席间,谢某道出了自己遇到的一个难题。谢某和王先生父亲说他在当地的银行有一笔2000万的贷款到期了,但是因为他企业有一笔货款没有回来,所以想让王先生父亲拿2000万先给他用一用。把这个银行贷款倒出来以后,再还给他们。
谢某的这一番话,让王先生父子感到十分吃惊,同时也有些疑虑。
被害人 王先生:当时我父亲就挺惊讶的,因为我们觉得通过上次的认识,觉得谢是一个特别有实力的老板,我们觉得这2000万,他在当地应该自己就可以筹集到。或者企业自己就可以拿出来,怎么会跑到阳泉来跟我们借这笔钱。
谢某还告诉王先生父子,除了水泥公司,他还在当地的一个磷矿厂持有一定股份,可以作为借款的质押物。将磷矿厂49%的股份就他们做质押,如果到期不能还款,就把股权处置了用来还钱。
席间,与谢某同行的周总等人都对谢某所说的情况加以证实,王先生父子的担忧也被逐渐打消。
最终,王先生的父亲同意出手相助。2015年3月13日,王先生和谢某以个人名义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书,协议书中写明,借款期限为一个月,也就是3月16日起至4月16日止,借款利率以月利率2%计算,利息总额为40万元。到期时,由谢某一次性将借款本息共计2040万元还给王先生。并且,谢某以本人持有的某磷矿49%的出资股权作为本次借款的质押物。3月16日,王先生按照约定将2000万元汇入了谢某的个人账号。
被害人 王先生:快到一个月的时候,给我们付过40万的利息。当时我们收利息的时候,觉得谢总这人挺讲诚信,把利息就先付过来了。然后让我们再等一等,本金回头就给我们还回来了。
40万利息提前归还 却不见还本金
还没到还款期限,谢总就先归还了40万元利息,这让王先生感到十分安心。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到了约定还款的时候,谢某那边反倒是没了动静。当时谢某称银行当时没有倒贷成功,导致这个钱暂时不能还款,让我再等一等。
没过多久,迫于资金压力,王先生不得不再次联系谢某追问还款事宜,没成想这一次,钱款依然没影儿,却等来了一摞账本、和一封道歉信。
被害人 王先生:大概2015年5月份,他的财务会计,就来了阳泉。他当时还带着企业的账本和谢的一封道歉信,道歉信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感谢我们对他的大力帮助。但是因为谢总这个企业在当地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当时跟我说的,可能有2800多户总额大概有十几个亿。没有办法归还了,所以说导致他这个企业十分的困难,已经没有能力再偿还我们的钱了。
在谢某托人带来的道歉信中,他依旧亲切地称呼王先生的父亲为“王总老大哥”,态度恭敬恳切,但信中所写的内容、以及公司账本反映出来的情况却让王先生父子感到震惊。
借钱的时候,谢某说公司所有在社会上吸收的钱,都已经还清楚了。但信中的内容却与之大相径庭。只要能把钱还清,延缓期限也未尝不可,王先生现在只能希望谢某能够尽快将2000万的本金还清。然而不好的消息却接踵而至:磷矿厂股权已经被谢某转出去22%,只剩下27%的磷矿的股权可作质押。
两次重签还款协议 延长还款期限却依然分文未还
考虑再三,王先生最终决定放宽期限,和谢某在2015年7月1日重新签订了一份还款协议,将还款期限延长至2016年1月,总共分7期还清借款本息。
被害人 王先生:第一次打了还款协议的时候,他也没有如期的还我们这笔钱。当时谢总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打的还款协议给他要求太高了,他没有办法按照条款偿还借款。他让我再去一趟贵州开阳,跟他再谈一谈。
无奈之下,王先生一方又去贵州找到了谢某,双方于2015年11月5日再次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这一次,还款期限被延续至2017年6月,分19期还清借款本息。然而,这份协议依然没能让王先生收回一分钱的借款。不仅如此,在之后的时间里,王先生又陆续得知一些更加令他震惊的信息。
被害人 王先生:当时的破产管理人给我们寄过一个函件,说(谢某的工厂)已经破产了。然后谢已经代替我们申报了债权。然后他当时给我们质押的股权也不是他个人的,是公司的。
隐瞒公司十几亿外债实情 “借款” 疑似骗局
王先生回想,从谢某隐瞒其水泥公司真实情况向自己借款开始,他的一系列行动就很不对劲儿,而这也让王先生愈发感觉,从签订借款协议的那一刻起,自己就踏入了一个骗局。终于,王先生于2017年9月,来到了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报了案。
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受了这个案以后,派经验丰富的民警带人去了贵阳,了解企业的状况。当时企业已经破产,进入第三方管理了。
犯罪嫌疑人谢某,1961年生,籍贯贵州,是贵州省某水泥公司的法人。随着阳泉警方迅速开展调查,案件背后的更多细节也逐渐展现出来。
据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侦查员 续佩生表示谢某资金困难,大量从民间借贷,大概有两千多个债主,据调取的审计报告显示,他的民间借贷加上银行贷款大概一共有12个亿的外债,利息大概就有两个亿。仅靠公司生产能力,就根本就还不到那个利息。
审计报告中的这一页页名单,就是谢某从民间借贷的债权人。有证据资料显示,谢某在向王先生借款时,其水泥公司竟然背着超过十亿的外债。然而在向王先生提出借款时,谢某却对水泥公司资不抵债的真实情况一字不提。
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侦查员 续佩生:后边从他审计报告看出来财务状况,他确实是,他就明知道他没有能力偿还这个借款了。连续两三年,已经是资不抵债的这么一个情况了。
2200万贷款用来“拆东墙补西墙”
当时谢某声称银行贷款出了问题,因此无法偿还王先生的本金。然而相关证据显示,2015年4月1日,在约定还款的期限之内,谢某的水泥公司收到了来自银行的2200万贷款。在接下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2200万元都被他几经周转的用来“拆东墙补西墙”、填补之前的债务了。
此外,警方还发现,谢某与王先生签订的借款协议中的质押物似乎也存在问题。
阳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侦查员 续佩生:它这个质押物是有个磷矿,是一个合伙制企业。他(谢某)在借款的时候,他有49%的股权,但是借完钱以后,在还款还不了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把这个49%的股权出让了22%。这个龙水磷矿就没有,就不生产,它质押这个过程就没有生产。从它报表上看,从财务状况看,不是太好的,也是它有这个,大概有四千万到六千万债务。
警方经过认真调查认为谢某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合同诈骗罪,随即对其进行传唤,然而谢某却拒绝到案。
最终,阳泉警方在当地公安的配合下,于2018年4月17日凌晨,将藏匿在贵州省三穗县某宾馆内的犯罪嫌疑人谢某抓捕归案。2019年6月4日,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犯合同诈骗罪 一审被判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院审理认为,谢某的行为可以证实被告人在向被害人借款时,隐瞒了其水泥公司已资不抵债的事实。并且有相关证据表明,作为借款质押物的某磷矿股权为被告人所代持,实际上质押无效。
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庭长 王计元:被告人谢某通过隐瞒其所持有股份公司的资不抵债的事情,隐瞒他个人借款,向被害人提供质押的这个带持实际情况,隐瞒他倒贷成功的实际情况。当时他有能力按照合同与被害人签订合同有能力归还借款,而拒不归还。从一系列可以分析到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通过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被害人财产,拒不归还。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他这个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他(谢某)借款到期后,他就安排人给被害人写信,意思告被害人他没有能力归还借款,说他这个企业欠债太多,负债12个多亿,意思没有能力归还,要求被害人以再转股权的形式偿还这个借款。所以说从这一系列自身的分析,他当时实际上没有告知被害人他这个公司已经资不抵债这个情况。他借款是个人借款,但是他用的这个质押的股份是贷公司出的资金,所以说他是属于贷持,并不是他个人的股份,出资的这个股份。所以说实际上他隐瞒了这个真相。
2019年7月12日,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做出了一审判决。
审判长 王计元:根据被告人谢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六十七条第三款、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一条之规定,判决如下:一、因被告人谢凡聪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二、被告人谢非法所得1960万元依法予以追缴,退回被害人。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谢某不服申请上诉。
销量百万的菜刀巨头是如何炼成的?搭上新电商,靠大数据造刀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徐晓倩
锻造钢铁的场景 摄影:程辉
在重庆某厂房内,火光四溅,捶打之声此起彼伏,其中还夹杂着机器的轰鸣声,这是老字号品牌邓家刀的生产地,厂房里的捶打声已经延续了百年。
在重庆大足区龙水镇邓家刀旗舰店内,一把重达400斤的传统锻打大菜刀,是邓家刀工艺的集大成者。此刀耗时60多天锻造,在大足制刀史尚属首创。
提起当地五金手工艺发展,可以追溯至晚唐。后随大足石刻的兴起,将五金制造业推向顶峰。其工艺也在大足地区“父传子、师带徒”中生生不息,传承至今。
过去五年,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行业,搭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与拼多多为代表的新电商融合,“拼”出上百万把销量,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从传统手工坊走出的菜刀巨头老字号品牌的厚重感往往在于传承。邓家刀历经百年,如今已达五代传人。
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修建,是邓家刀掌门人,也是邓家小五金锻打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随父亲邓孝文打刀,在这一行一干就是40余年。
第一把菜刀是从邓家院子里诞生的,架起炉子,父子俩便开始一天的锻造。当时,生产条件不好,全靠纯手工打造,一天只能打出四把菜刀。
在内行人看来,一把菜刀里也藏着不少学问。“揉钢是做一把好刀的关键所在。别人家往往只用几十分钟去揉钢,而我家要花去两三个小时。”据邓修建回忆,钢块在手中,在不停鼓动的风箱炉子上,从黑色变为银白色。两三个小时都得拿着重4斤的锤子,不停敲打在被炉火炙烤发软的钢块上。上千锤下去,才能造出一片好钢。
在邓家父子精益求精的打磨下,邓家刀积攒下了第一批忠实用户,市场需求与产能出现倒挂。邓修建便开始着眼提升产能,招收徒弟,招聘工人,作坊开始不断壮大。
不过,危机意识始终伴随着邓修建。随着邓家刀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小作坊是否能经受住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因此,邓修建把家族资源整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品牌商标——“邓家刀”,并于2007年成立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
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邓修建还看到了老字号突围的另一面:创新。
厂房的变迁一路见证了邓家刀技术研发的投入。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产能也跟着提高,从纯手工时期的一天四把,到半自动化时期的一天三四百把,再到全自动化后的1000把以上。
工匠精神遇上互联网基因初出茅庐时,邓家刀的销售渠道非常有限,全靠农贸市场的一方摊位支撑经营。小有名气后,品牌逐渐在线下渠道遍地开花。当电商的东风吹过时,邓修建把目光投向了新渠道,销售渠道的新旧更迭也在这家百年老字号身上上演。
2018年,拼多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上市,成为新电商崛起的代表,邓修建也看到了平台用户的消费力量。于是,百年老字号品牌开始与新电商擦出火花。当年,公司组建全新团队,正式入驻拼多多。
进入电商平台后,邓家刀很快打开了局面,一把售价30余元的锻打切片刀成为“爆款”,每天销售上千把。
“上线一年,拼多多便让我们看到了惊喜。这种变化在过去的零售端是无法想象的。”邓家刀第五代传承人邓丽感叹道。
优质的产品总能闯出一条路来,因为过硬的质量和口碑,邓家刀安全地度过线上渠道的适应期。随后,被平台认证为品牌店铺,团队的经营业绩迎来又一波峰值:最畅销的砍骨刀一度排上拼多多同品类全网销售量第一;品牌一度在平台刀具销售排行前三名中占据其二、前十中占据其六;“爆款”锻打切片刀销售量已超30万单……
与此同时,邓家刀背后还拥有一座“数据工厂”,这是拼多多赋能商家带来的长远影响。通过平台消费数据可以即时感知市场的变化,更精准地读懂用户需求,从而拉近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距离。
近两年,露营热引发了野外使用刀具的需求。邓丽看到了新消费潮下的商机,团队结合消费者对刀具外观好看、携带方便等需求,专门开发出新品“砍柴刀”。
“这把刀既能砍柴辟路,又能切菜,还能砍骨头,关键外观也特别酷,甚至有消费者买来收藏。”邓丽介绍,该产品一经推向市场便成为爆品,工厂要加班加点生产才能供应上。
大数据也让工厂能够精确地“按需生产”。比如,大数据显示,菜刀也有淡旺季,临近春节前,砍骨刀销售开始增长,于是工厂便提前作好准备,应对这一波旺季。再比如,菜刀也分性别,女性消费者更喜欢美观、轻薄的产品,因此邓家刀创新生产了一款针对女性用的菜刀,小巧轻便、锋利耐用、纹理美观,一上线便成为“爆款”。
“匠心好物”扎推进入“多多新匠造”在刚刚过去的双11,邓家刀交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销量占据全网的50%以上。
事实上,邓家刀的成功转型,是拼多多助力传统匠造的一个缩影。而今年,拼多多的助力仍在持续。
湖南湘西的凤凰县,是蒲编产业的聚集地。但由于深处山区,当地的销售思路长期与市场脱节,村民编织的蒲扇、草鞋等产品一度滞销。近两年,当地的蒲编产品通过拼多多打开了新渠道,激活了沉默已久的传统手工艺,一批手艺人也跟着涌了进来,有的熟练工仅靠编扇子的收入就能达到四五千元。
安徽宣城榔桥镇,不到3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70多家制梳工厂,被誉为“中国木梳之乡”。近年来,小镇逐步改变最初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进入产业化发展之路。其中,当地头部品牌“缘木轩”也是最早入驻拼多多的当地商家,在获得平台“品牌”黑标后,实现了千万量级的突破。
……
按照“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的计划,拼多多将重点在三个方面扶持乡村手工产业,包括投入10亿级别的专项流量资源和补贴资源,全面促进“匠心好物”出村进城;扶持优质的乡村产业品牌,推动传统手工业、第二产业进行品牌化升级;成立专项培训团队,开发针对手工产品的电商培训课程,培育至少10万个新农商。
“在广阔的乡村地区,传统手工业一直都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很多地区的手工产业常常因打不响品牌,拓不开销路而导致产业式微,甚至是手艺失传。”据“多多新匠造”项目负责人介绍,“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就旨在通过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重新激活并传承乡村的手工产业,带动村民创富增收。
目前,“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已经先后走进湖南凤凰、安徽宣城、河北藁城、山东章丘、山西祁县、浙江义乌等多个乡村产业带,推动当地乡村产业带加速上行新电商,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个个曾经在当地喊得响亮的品牌以及尘封的传统手工艺,正在搭上电商的快车,从小镇走向全国各地,焕发出全新面貌。
2023年春自驾贵州、云南游之五十五:龙水峡地缝
入口在游客服务中心乘大巴来到龙水峡地缝景区。
购买门票,门票55元,60岁半价27.5元,电梯和大巴车票50元。
这个景区入口废除了,估计是以前步行入口。
龙水峡地缝导游图。
乘电梯先走这里。
出电梯,豁然开朗。
对面就是一条瀑布。
刚才就是乘这个电梯下到谷底。
蛟龙寒窟随着往前走,就看见眼前是一个大岩洞。
这块石头摇摇欲坠。
走到这里就不能往里走
只能往下走
往下走这条栈道,好惊险。
仙鹤沐浴银河飞瀑银河飞瀑
一线天光玉泉珠帘
过小小天生桥后乘景区巴士回到游客中心。
仍然经过这些变形金刚。
经过景区停车场。
这是我们昨晚入住的宾馆。
仙女镇
主街道
周边的房屋,然后奔 恩施 。
这是经过的一个小镇,在这购买了食品和蔬菜。这地方地址是 重庆 市 武隆 区双河镇203省道边。
经过一个观景台,地址是 重庆 市 丰都 县仙女湖镇205省道边。
在这停车休息。
15点50分到达 丰都 服务区。
晚六点到达高速冷水服务区
今晚就在这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