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叉
叉chā
叉,指事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像在手指的缝里夹了一点什么东西。
说 文 解 字
《說文解字·又部》叉: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
段玉裁注: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从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閒有物也。
“叉”的本意是以错开的手指取物。引申为凡是头部有分叉的器物,都称作叉,如头钗、渔叉。
凡是以「叉」作为偏旁的字,也都与分开、张开的意思有关。
如:裤衩的衩、河道港汊的汊、树枝丫杈的杈、两手扠腰的扠。
小 知 识
叉手礼,是两手十指交错放在胸前,然后低头俯首至两手。是一种向人表示恭敬的姿势。犹如后来的拱手作揖。
文 献 选 读
“东汉《孔丛子·论势》:游说之士挟强秦以为资,卖其国以收利,叉手服从,曾不能制。”
战国晚期,一些诸侯国纷纷畏惧秦国的强势,寄希望于那些靠游说吃饭的纵横家,希望通过他们的外交斡旋来换得自己的苟延残喘。可是这些说客无不以卖国求荣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让自己的国家对秦国“叉手服从”。
成 语 典 故
七步八叉
相传三国时的曹植走七步就能吟成诗,唐代的温庭筠 也是同样的才思敏捷。
唐代的科举考试,是给每个考生发三根蜡烛。当三根蜡烛烧尽时,必须作完八韵的诗赋。可是温庭筠根本不用打草稿,而是一边叉手一边构思,八次叉手就能完成八韵的诗赋,所以号称“温八叉”。
l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见字旁》
田英章毛笔楷书偏旁部首之见字旁:“见”。
今天,继续分享偏旁部首:见字旁。如图:
上部“目”整体抗肩,不要写宽。左竖斜切起笔,略左斜,向下渐轻;横折虚接起笔,横画勿重,抗肩,到位后稍抬笔锋随即向右下顿笔,然后内擫向下写竖,竖身稍重,稍长,与左竖呈相背之势;里面两小横与左竖虚接,抗肩上行,间距相等,不要写重;底横起笔左探,与上面三个横画平行,收笔藏于右竖;下部“儿”字起笔稍靠左,左收右展。撇笔从底横里起笔,撇身稍直,勿粗重;竖弯钩与底横虚接,先略向左下方弯行,渐轻,到转折处稍给力向右行,略带弧度,然后转锋向上出钩,转折处要圆润自然,出钩内圆外方。
具体字例:
砚 yàn
现 xiàn
观 guān guàn
规 guī
觊 jì
见 jiàn
舰 jiàn
觉 jué jiào
宽 kuān
览 lǎn
字例打印本:
字例描红本:
觀/观(1477)|硬笔练习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每日精进
所谓取法乎上,学习行书自然要学习书圣王羲之,而学书圣行书的最佳入门途径是学习和练习《圣教序》,毛笔如此,硬笔亦如此。几种常见形态比较
《圣教序》的特色
觀的行书,在后面心经中多次出现。右面部首小,则下平。开心指数
欣赏指数:★★★★☆易写指数:★★★★☆实用指数:★★★★☆行笔路线(笔顺)
行笔路线如图:
觀左方部首雚的行书笔顺是关键。行楷的结构特征
形体(整体视野)
左右视角——下平:右面部首小,则下平。结构(细节观察)
等距——横笔等距:左方雚的横档居多,基本横档等距。等距——竖档等距:如图,几个主要的竖笔间距相同。姿态(文化特色)
迎与让——笔画迎让: 隹的横笔略高,和見的撇笔之间的迎让。从形体,结构,姿态三个方面去分析一个字的系列文案——“灵飞经中的简体字”。每周单元练习目标
治素无才学,性不聪敏。内典诸文,殊未观览;所作论序,鄙拙尤繁。忽见来书,褒扬赞述;抚躬自省,惭悚交并。劳师等远臻,深以为愧。
贞观廿二年八月三日。内。
(第1462——第1521字,共60字)其中第一次出现,讲解的新字共11个:素,殊,觀,攬,繁,撫,悚,并,等,愧,廿。
总目录:硬笔临习《圣教序》。
公众号用户,后台回复:圣教序练字体会及小结
觀在书法学习中,是个重镇,笔画多,结构复杂,需要花一些精力去琢磨和临帖。每日练习字帖
这是硬笔临习《圣教序》的第330天,也是圣教序1904字中的第1477字——觀。练字到底练什么?
练字练的是眼力和手指对笔的控制,所谓指哪打哪,指需要眼力,打需要控制,需要通过不断的肌肉练习,才能配合眼力达到目的。
如何做到指哪打哪?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临帖。临帖的唯一目标就是写得和字帖一样,写得似是而非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是浪费时间。
临帖通过要求自己写到完全一样,来锻炼自己的手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