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三笠宫宽仁亲王(三笠宫)

三笠宫宽仁亲王(三笠宫)

这是最有良知的日本人,在国宴上公开向中国人道歉

昨天介绍了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朝香宫鸠彦王,因其日本皇族身份而逃脱审判,让人扼腕长叹。

不过,日本皇族并不都是像朝香宫鸠彦王这样的战争狂人,还有不少人向往和平,对侵华战争心存愧疚,比如三笠宫崇仁。

三笠宫崇仁是裕仁天皇的亲弟弟,而且是皇位的第五继承人,在皇室中的地位比朝香宫鸠彦王还要高。

三笠宫崇仁和朝香宫鸠彦王一样,也是早早参军,毕业于著名的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成为日本军中为数不多的皇族成员。

1943年,三笠宫崇仁作为南京日军司令部参谋来到了中国战场。但是等他真正上了战场,才发现所谓的“圣战”,并没有军部在日本国内吹嘘的那么好,在见证了日军所犯下的种种暴行之后,三笠宫崇仁彻底丧失了对战争的热情,转而成为一名反战人士。

1944年初,三笠宫崇仁根据自己在中国战场上的考察和见闻,对日本军部递交了一份名为《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报告,报告中特别指出了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诸多恶劣行径,“无所不取、掠夺殆尽”,并要求整改及严惩这样的行为。

换句话说,这份报告承认了日军曾百般抵赖的违反战争原则的暴行。结果,这份文件被当做“危险文书”被封存,直到1994年才被相关的日本学者找到并公开发表。

除此之外,三笠宫崇仁还曾把揭露日军暴虐行径的录像带回日本国内,放给哥哥裕仁天皇看,希望能改变其对战争的态度。只可惜,他这个哥哥可没有他这样的好心肠,所以三笠宫崇仁的诸多努力,基本上都告吹了。

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当时没有完全认识到战争的罪恶性,时至今日还在受到良心的谴责。虽然是以圣战的大义名分,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我完全失去了对圣战的信念,只想追求和平。”

二战结束后,三笠宫崇仁退出军界,进入学界,曾担任东京女子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学校的教师,在日本学术界的影响也非常大。

但在研究学术的同时,三笠宫崇仁也没有忘记当年那场战争,经常发表对那场战争的反思,并对受害的中国人表示歉意。比如1998年,三笠宫崇仁就曾在接待中国人的国宴上公开道歉,说:“我的良知现在仍然令我很痛,我想向中国人民道歉。”

比起那些至今仍在为自己的罪行狡辩的无耻战犯,三笠宫崇仁的表现,真的可以说是真诚至极了。

而且,对于很多日本人都拒绝承认的“南京大屠杀”,三笠宫崇仁也公开承认:“用活生生的俘虏当靶子,演练刺刀拼杀术……这不叫屠杀叫什么?”

另外,三笠宫崇仁还承认“徐福是日本人的国父”一说,在他的鼎力支持下,《徐福入日本建国考》一书正式在日本翻译出版,这等于是承认了日本是中华文明的分支。而在此之前,日本人对这样的说法是极其排斥的。

不要说日本皇族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日本民众,恐怕也难以做到如此大气。

对这样有良知的日本人,上帝也是对他格外恩宠,于2016年才去世,享年101岁,也是明治维新以来最长寿的日本皇室成员。

历史客栈作者:水木

有了“论持久战”,日军再生猛,中国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38年5月,距离全面抗战已经过去10个月。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手握着劣质卷烟,一手握着笔杆,冷的时候烤烤火,一天两顿稀饭就咸菜,经过8天9夜写就中国抗日战争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论持久战。论持久战的出现,给当时迷茫困顿的中国人民带来一种全新的抗战思路。书中是这样认为,中国与日本的较量,不单是现代化武器的较量,还有国民意志和人心的较量,更有军队素养的较量。中国军队应该依靠不断提升的素养,来弥补与日本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所以,要把人民组织起来,要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样的军队必定是无敌于天下。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思想发声后,无异于深夜里一声响彻云霄的号角,惊散了笼罩在大家心头的雾霾,重新点燃中华儿女的抗战热情。自此,论持久战如同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燃起抗击消灭日军的熊熊大火。毫无疑问,“论持久战思想”是当时抗击日军最为有力的武器。

一是剧本一样的神预言“论持久战”的厉害之处是,它像剧本一样,把日本发动二战的各种动作作了精准的预言,把历史拿来跟“论持久战”对照,也不难发现两者竟是高度重合。比如,毛主席告诉大家一定要坚持住,抗战的转折点即将来临。因为经过徐州会战,日军会在武汉、广州、兰州这条广阔的战线上对中国发动进攻。如此一来,日本将面临巨大的兵力损耗,随后它会转为巩固已经占领的地盘,没有进一步进攻的实力。敌我双方会进入“战略防御相持阶段”。

借助这个时机,我们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抓紧发展壮大,一定会迎来对日本的“战略反攻阶段”。果不其然,一周后的1938年6月11日,武汉会战爆发;10月12日,广州会战爆发;1939年2月20日,兰州空战爆发……它不单是一部鼓舞士气的作品,更厉害的是它在给出胜利的结果后,又把如何取得胜利的每一步写得清清楚楚。

最早发现“论持久战”威力的人是远藤三郎。他曾做过关东军的参谋长,后转为海军航空兵司令官。在日本战败投降后,很多日本人表示不服,他们认为中国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打败的他们。直到远藤三郎得到“论持久战”后,才惊讶地发现,日本的战败跟美国没有关系,即便没有美国的加入,日本败局已定。因为“论持久战”精准地指出抗日战争各个时间环节的状况,有它的存在,日本是战胜不了中国的。从那以后,远藤三郎彻底服了。他开始反思自己此前的种种行为,并转变思想从事反战活动,以此告诉自己的国人,没有必要继续跟中国打仗,因为中国有“论持久战”,日本发动再多的战争也是徒劳无功,不如两国友好相处。远藤三郎对毛泽东崇拜的五体投地,并在1957年远渡重洋访问中国,把自己家传的宝刀送给他最为敬重的毛主席。

二是千古第一阳谋“论持久战”诞生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发表于7月1日的《解放》期刊。受制于战时条件的限制,它在当时社会并没有引起全面的反响,但有眼光的人在读到它时,整个人的思维维度得到空前的提高。“论持久战”厉害之处就在这里,它类似一篇我军作战的“计划”,但又以文章的方式在报纸公开发表,根本不怕被日本人看到。我要告诉你,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你下一步的动向也已被我猜透,我也想出该如何拿捏你的办法,而且我还要把拿捏你的办法告诉你。

有些爱国人士看到“论持久战”公开后表示很惊讶,认为公开发表是不是不妥,毛主席自信微笑地说,他们看了也无妨,这不是什么秘密,可以互相学习。毛主席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他掌握了绝对的因果规律,他早已把问题的本质看得明明白白。过程和结局都已经准备好,日本必须按照剧情去演,而且跳不出来。冈村宁次拿到“论持久战”时,心想坏了,这仗没法打了,所有的环节都被“剧透”了。于是,他赶紧往后翻阅,看看有没有破解之道。越往后看,内心越失落,最后绝望地说,最了解中国情况的还得是中国人。

三是改变敌人思想的能力一个人要想让队友接受自己的观点容易,但要让敌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实在太难。然而,“论持久战”做到了。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了对当时日本人的思想改造。很多日本人在看过“论持久战”后,已然感受到没有胜利的希望,心中萌发悬崖勒马的想法。1943年,昭和天皇裕仁的亲弟弟三笠宫崇打扮成买卖人来中国考察战争状况。走到内蒙古时,底下人送来一份“论持久战”。三笠宫崇看后,下巴都惊掉了。他意识到,在日本有一种错误的宣传,此时的中国人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落后蒙昧。中国有高人存在,而且把中国和日本都研究的透彻无比。他看到的两国问题,是日本无法解决的。三笠宫崇草草结束行程返回国家,他已经明白论持久战策略天克日本的以战养战策略。回国三年中,三笠宫崇一直在密谋,希望阻止战争狂徒把日本送上不归之路。终于在1944年,亲手策划刺杀东条英机,但是行动失败。

从这里可以看出,“论持久战”不光指导着中国人组织抗战,更对一大批日本高层进行了思想改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日本是很想全面战胜中国的。你为了战胜中国,必然要研究中国,等你把中国研究透彻了,在无形中已经具备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了,那到时候还有你吗?你不就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份子吗?这招实在太厉害了,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魅力。我们站在时间轴线的右端,回望历史轴线的左端,历史上没有一场战争比抗日战争更加残酷。而“论持久战”单凭它指导中国人实现抗战胜利这一点,也足以说明它不是一部简单的著作。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