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才子才女是什么意思(才女是什么意思)

才子才女是什么意思(才女是什么意思)

古代为什么有“才女”这个称号,而很少见人说“才男”?

不久前,鲁豫曾经采访过被誉为“娱乐界才女”的徐静蕾,对于大众贴在她身上的“才女”标签,徐静蕾表示并不接受,这和她在一档以谈话节目为主的综艺节目——《圆桌派》——上的表述基本一致,她表示“才女”的称谓乃是外界强加于她,和她无关。

如果我们仔细考虑“才女”之称谓,多多少少有一种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对于“女性”这一名词的构建和恩赐的意味存在,它更像是高高在上的男性,对于“卑躬屈膝”的女性一种恩赐的标签和定义。

尤其是当我们在谈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那些被后来史官赞称为“才女”之人,我们一提到李清照、一提到管道升、一提到朱淑真,脑袋中一闪而过的一个词,就是“才女”。

而我们把一个人称之为“才女”的时候,实际上就在潜意识中认同了另外一个观点,那就是女性似乎不应该有才能,而他们这一小撮人,居然有其他女性所不具有的才能,所以我们会把他们单独拿出来,用另外一种称谓来称呼他们,这个颇具“男权色彩”的称谓,非“才女”莫属。否则,为什么我们不会说“才男”?因为在古代封建士大夫心目中,男子本来就应该有才能。

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的士大夫们确实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他们主张女子最好大字不识一个,但这恰恰是最矛盾的地方之一。历史上被人们传颂的女性、被人们歌咏的才子佳人的故事,无一不是有才学的女性和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就跟前些年还在电视荧幕上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乾隆微服私访》等电视剧中展现的一样,整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人所喜欢的,并不是那些无才有德之的女子,相反,他们对那些才女,以及被当时社会所摒弃、看轻的名妓抱有极大兴趣。

封建士大夫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女性虽然有一定才能,但不至于超过他,不能达到”牝鸡司晨“的地步,要在他们掌控范围之内。一旦女性的才干、才能超越了他们的掌控,乃至于成为整个帝国的掌权者,比如武则天,那么情形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当我们谈到才女,尤其是对某些女性下这样的定义、贴这样标签的时候,应该格外小心这样的称谓、标签背后所存在的文化意义。

但是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古代的封建社会,会产生”才女“这种看似褒扬、实则透露着浓浓男权色彩的称呼呢?

我认为这是我们社会对于”性别角色” 的刻板印象——角色差异——所导致的。

“刻板印象”这个词是心理学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刻板印象的研究最早是从西方开始的,尤其是在白人黑人问题上的肤色歧视,成为了刻板印象研究的起点,而随着人们对于刻板印象的逐渐深入了解,性别上的刻板印象也随之呈现。

我们大多人或许都会承认,这个世界上,男人和女人归根究底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我们所没有想清楚的问题就在于,这种差异到底是天然就存在的,还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

近些年来,一些认知科学和脑部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和男性在生理上虽然存在器质性不同,但是这些在认知上以及脑部构造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以往我们认为男性所擅长的东西、女性所不擅长的东西,都可被怀疑。

因此,一些科学家相信,男女差异实际上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这个社会环境,当我们长期处在一定的环境熏染之下,这些环境本身所构成、带有的某些观念、潜意识,就会以弗洛伊德的大弟子荣格所说的“无意识”的形式,潜移默化的让我们认同。

所以,当整个社会都会认同“男女应该不同”,甚至“女性不应该有才能”的时候,女性自己往往对这些看似压迫她的事物感到内在性的认同,并且往往朝着社会权威所希望的方向演变下去。

而人的心理并不是万能的,人的一部分灵魂,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心理、心灵的,但是人的灵魂,还有一部分是属于身体的,身体和心灵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身体疾病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的症结,是心理和身体之间的矛盾。当我们心中所想的东西和身体的感知违背之时,身体就会发出“抗议”,而患病并且体验痛苦的过程,似乎更像是一种充满隐喻色彩的苦难经历,只有经过这番痛苦醒悟之后,人才可能过的更好、更明白。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也是我最推崇的一部明代戏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杜丽娘其实就是一个带有上述我们所说的“隐喻色彩的苦难经历”式的女主角,她青春美好的心灵和身体均受到当时社会氛围的压迫和束缚,这虽然不会让她暂时感到痛苦,但是一旦得知真相,那就是巨大的打击。

丫鬟春香有一次带她去游园,这虽然只是他们家后面的后花园,但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见到过。当她看到满园春色之时,不禁暗自伤神,于园中梦遇才子柳梦梅,之后,她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梦醒之际,杜丽娘知道这一切都并未发生,不禁暗自伤神,最后抑郁而死。后来到了阴曹地府,杜丽娘据理力争,重返世间,突破重重阻碍,与柳梦梅重新回合。

“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杜丽娘身上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但是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心理和身体逐渐接纳自己、解放自己的过程。生于封建家庭的杜丽娘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于爱、欲都存在着双重的压抑,“游园惊梦”的意义就是使得杜丽娘在心理上得到了解放,但是当心理的“猛兽”一旦被释放,身体上的渴望就会越发强烈,最终受制于社会现实的杜丽娘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解脱之道,因此含恨而死,似乎在用身体上的

死亡“来抗议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据传此剧一出,闺房女子无不传阅争相观看,甚至有些女性为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汤显祖对于当时社会观察的深刻、笔触的尖锐。

即便《牡丹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即便他最后还是不能逃脱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窠臼,但这一结局的促成者正是来自于封建最高统治者的帝王,得到了他们允许的才子佳人最终在一起了,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讽刺和无奈。

所以,终究来说,《牡丹亭》还是带有很多悲剧性色彩的,而造成这样悲剧色彩的根源,既可以简单的把它归罪于无形社会的制度,也可以说这就是人性中认知的局限所造成的。

我们对于男女的刻板印象,最终作用于僵化的封建体制,就会造成这种压制和不平等。但是在一切封建制度不复存在的今天,在从没有过封建统治的欧美国家,对于人的年龄性别、肤色、社会角色的歧视、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它像一块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缠绕在现代社会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中对于男性的一种“反制”,比如男生如果出门打太阳伞、抹防晒,或者进行一些看别人看起来不那么“爷们”行为的行为,就往往会遭受这种性别角色的嘲笑。这些嘲笑往往不是来自异性的看法,而往往从性别内部开始,从性别内部的认同感危机开始,或者是对于流量小生、小鲜肉的歧视、甚至是地域黑,地域炮。

这些争论其实都非常无聊而且毫无逻辑,但是相信的人却很多,或许这就是人性,或者说它是我们认知中永远都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短板,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那就是永远保持一颗开放的身心,用一种自由、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那么这些被压抑的、被扭曲的东西,就会更少一些吧。

忆青春往事——才子才女

才子,顾名思义,写得一手好文章,出口成章,我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自以为才华横溢,写的文章自然也要在班级里面相互传颂,争相模仿。结果却是始料不及,两个鲜红的大字批注———跑题。

才女,我们“笔友圈”里面封的,人家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语文课代表当的也当出丞相般的感觉了,没办法了,谁叫我们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了,时不时的两者在课堂上还整出一句“我俩之间已默契,沟通并不需言语”这样的话语,整个教室都弥漫了一股老陈醋的味道。真的是一声姐妹大过天,姐妹永远肩并肩。

虽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可在同一空间下,这么两个出类拔萃的人,势必也要比试一番,她身居庙堂,难免狐假虎威,我大隐于市,自会谦谦礼让,可该来的总会来。月末小测试,语文卷子最后的作文让写一遍文章,题目《相见》

备注:他不远千里,身挑一担,来到校园前,只为一睹你的笑脸………

“这很明显,以亲人,父亲,责任,感情等因素构思一篇文章,只要写的不是太离奇,字体工整,字数足够,45分靠上啊;才女拿着发出来的成绩单,在讲台上一一点评着:

你们再看这一篇,“什么红莲成型于火山,白莲长在雪山之颠,两者百年不见。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者相见必会天下大乱………;我不清楚这篇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是天马行空的思路还是浮于表面的词藻的华丽,真的是肤浅,给5分都算多了,明显的跑题。

下面顿时热闹涟涟,起哄的,煽风点火的。尤其是我发小,意味深长的对我一笑。我内心哭啊“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才女,我记下了,此仇不报非君子。

才女,不可置否,文笔是真好,叙事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似“亭台楼月,小桥流水”。这笔法和我发小,如出一辙,但我发小的画龙点睛之笔更深刻。毕竟吗,男人还是有力量的,我呢看不得这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我要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比方才女写山水,山清水秀一弯路

发小接着,男男女女两三步

该我了,打情骂俏被抓住。

我这发小和才女心中万马奔腾了。你这是夹着鸡毛毯子装大尾巴狼。

所以在文学造诣这块,那俩绝对是惺惺相惜的,至于心有灵犀没有?看不出来,再说看多了,心里也酸啊。

还好上天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百年校庆到了,晚上放烟火,烟花绚烂,夺目璀璨。百年的文化沉淀,培养了一批莘莘学子,这会都在仰目观看,享受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天的语文课,老师也是突发奇想,让每个人,临场发挥用一句话概括昨天的情景。有人两三言抓不住核心,有人长篇大论却反复拖沓。发小和才女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我

一瞬间升上天空,一刹那又从天空落下,瞬间的永恒连接过去和未来,回忆过去,憧憬未来,而最美的却是现在。教室鸦雀无声,瞬间掌声响起,出风头的事,咱永远不掉链子。

时光那么短暂,岁月那么薄情,高中校园时光已远行,奔赴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就那么一会发呆,就会想起你们,感谢在青春懵懂的日子,有你们拌嘴,有你们鼓励,你们让我坚持写下去。

古人对女性的35种称呼您都了解吗?不过第34种千万不要再用……

最近“小姐姐”这个称谓非常流行

经常在抖音、游戏、微博里

甚至是走在大街上

都可以看到、听到

当大家和陌生的女孩子搭话时

已不是以前的“这位美女”

“这位女士”、“这位姑娘”地称呼了

更多的时候是以“小姐姐”来代替

“小姐姐”这个词太有意思了

既避免了叫人家姐姐怕把人家叫老了

又能够显得很亲切

而且小姐姐一词也显得对方更加的软萌

因此叫者嘴巴甜蜜似糖

被叫者也心如甘饴

所以以后如果有人叫本编小姐姐

我也是很受用的

现代人对女性的称呼有很多

什么女神啊、美女、女汉子的

都比较的直白和接地气

相比而言

古人对女性的称呼更加有诗意

下面来看看

古代对女性的35种称呼

你都知道哪些?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吴伟业 《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16、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齐宣王之妻钟离春,又名钟无艳,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齐国无盐县人,德才兼备、却容颜丑陋,许多古书里动不动就说“貌比无盐”,跟“貌如西子”呼应。

17、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18、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1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20、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后,诗中多代指男子所恋女子。杨巨源 《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21、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22、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有部电影叫做《霹雳娇娃》。

23、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妓女。《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些富豪公子,慕其容貌,都备着厚礼求见……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弄出天大的名声出来,不叫他美娘 ,叫他做花魁娘子 。”

24、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25、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26、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27、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8、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29、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30、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31、尤物: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有宝玉说尤氏姐妹“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

32、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33、季女:指的是少女。《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毛传:“季,少也。”

3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3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尚有风韵的妇女。现代人把这个词重点在“老”字上面,所以你敢用这个词来形容哪个女人,她会和你拼命的!

35、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看了这么多对女性的称呼

有没有觉得古代人还是超浪漫的

一个个称呼将女性的

美丽、温柔、善良、纯洁、高贵

……

等等很多气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朋友们您还知道古人对女性的

哪些称呼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哦

13岁“洛阳第一才女”,展现过硬诗词功力击败研究生,为何如此牛?

气质如兰,才华比仙;洛阳纸贵,牡丹花首。你能想象吗?这些赞美的词说的都是一个13岁的小姑娘。

这位才女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连续四次夺冠。她究竟多有才华?

她的才华是天生的,还是来源于后期家庭教育的培养呢?

本期子牙童趣恰同学少年,就带领大家了解堪称“洛阳第一才女”的邓雅文。

诗词少女养成记

邓雅文初登节目的时候,刚满13岁。

但在这个一年一度的全国诗词大会上,在这个高手云集的舞台中央,从初一到初四,击败了所有诗词天赋惊人的选手。

能站在这个舞台的选手们,哪一个不是从小诗词入耳,能吟诗能诵?哪一个不是自小便对唐诗宋词的领悟有着惊人的见解?

但他们在跟邓雅文在擂台上交手时,却无一例外纷纷败下阵来。

当年仅13岁的邓锦文获得擂主的时候,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个小姑娘究竟有着什么魔力,让自己在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

邓雅文的妈妈万静慧也是一个痴迷于诗词的奇女子。

听闻她在初初怀上邓雅文的时候,不听音乐,不做护胎操,而是手捧一本又一本的诗集,低低念诵。

或许这份诗歌的浅言低语跨越了两代人,像奥运火炬一般,由母亲交到女儿手上。

据说,年仅一岁的时候,邓雅文便会背诵十多首古诗。像是《春晓》和《咏鹅》,一般孩子五六岁能够背诵便已能被街头巷尾的邻居评为聪明的孩子。

邓雅文竟然一岁多就会背!而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别人两岁的时候都还依偎在妈妈的怀抱,而邓雅文却已经开始登台表演。

更是在5岁的时候当选洛阳电视台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在8岁的时候参加《少年梦想秀》并获得冠军。

11岁登上《星光大道》,13岁便上了诗词大会的舞台,因为四次擂主被人熟知。

在谈到对孩子的培养上,妈妈万静慧却说她并没有刻意培养过孩子。

不管是学习还是上节目都是孩子热衷并且喜欢的。

“她很爱在台上表现自己。”妈妈说,从小孩子就很喜欢诗词,主动学习各类诗词歌赋,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并且善于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公园看到荷花,她便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在家里的屋檐上望见燕子,孩子又会摇头晃脑地念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止于诗词,在学校的生活中,邓雅文的表现也很突出,几乎每次都是年级前十名。

不仅如此,在课余休息时间,邓雅文还会阅读大量课外书,背诵这个年龄段学不到的诗歌。慢慢地,她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多。

她平时也会准备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着生僻的字和容易搞错的词句。

诗词环境的建构

记得有一期《诗词大会》,在飞花令中,究极对决邓雅文的研生肖异瑶就因为把“何须浅碧深红色”,错背成“无须浅碧深红色”,一字之差而失败了;

而邓雅文抑扬顿挫,落落大方,得益于其知识面广。

央视是国家最大的舞台,有些出道很久的前辈明星,都曾私下说过,在这个舞台上自己很害怕犯错。更别说,普通人上了这个舞台难免有紧张的。

但邓雅文在台上却时刻充满了自信。邓雅文说,自己并不怕出错,也不会怕在台上说错话,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对她而言都是一种收获。

她也称自己为“佛系少女”。在学校的时候,邓雅文是班长,活泼开朗,成绩优异,还很喜欢和同学们分享诗歌的故事。

但这样的邓雅文却并不是没有失败的时候。

她也会考试失利,但每当这个时候,她并没有站在自己“高人一等”“天生我才”的高度上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

相反她虚心地接受,很少会沮丧和自暴自弃,总能沉下心来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然后举一反三,最后在下一次的考试中更上一层楼。

邓雅文认为,自己生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快乐,她很享受在诗词的海洋中遨游。

因为她在诗词当中,找到了快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面对生活中起起伏伏的勇气。

她不会因为一次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气馁。

能够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培养成才女,妈妈想到这里,也常常会开怀大笑。

但在教育问题上,妈妈却反对过度干预孩子,也不会给孩子施压。

妈妈万静慧坦言,自己从来没有刻意培养过女儿,而是像流水一样辅助着女儿,当发现她的天赋和本领之后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在参加《诗词大会》比赛的时候,邓雅文也没有经过专门的诗词练习,妈妈也并不横加干涉。母女俩都觉得参加舞台只是一种经历而不是为了刻意拿奖。

当知道邓雅文能连夺4期擂主,母亲万静慧也十分吃惊和意外。

邓雅文也只把这次比赛当做游戏,从始至终也并不感到紧张。

快乐的诗词生活

没有包袱,快乐答题,邓雅文告诉记者,每一场比赛,她都在享受诗歌带来的酣畅淋漓。

有些家长知道了邓雅文的生平经历,发出了灵魂质问:为啥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自家的孩子就只爱玩游戏?

归根到底,没有构建一个诗词的环境。想要让孩子喜欢古诗,学会古诗,一定不能死记硬背。那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如果能用一种通俗有趣的方式,把古诗讲成故事,让孩子听完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轻松记住,那就最好不过了。

诗词中大多都蕴藏着故事,父母只要肯为孩子去讲,孩子都是爱听的。

父母整日拨弄笔墨翻翻诗书,而不是看肥皂剧,孩子也会受其影响,增添一分对阅读诗词的兴趣。

俗话说三岁看大,妈妈万静慧还表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文化知识是第一位的,这个可不能耽误。

有些家长总觉得别人培养的孩子优秀是因为来自诗书世家,其实不然,妈妈万静慧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只是党校的本科。

邓雅文的爸爸也只不过是个销售人员,而且还经常出差。

万静慧因此就成了全职妈妈,她每天都在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给孩子因势利导,巧妙地构建培养孩子的环境氛围,这样的家长又有几人能做到?

邓雅文12岁生日的时候,万静慧还自制了一本书,题名叫《金钗年华》,共有166页,里面收集了雅文的照片和文字作品,还有自己对女儿的寄语。

那些用心培养孩子,在家庭生活在给予孩子关怀和爱的父母,她们付出了很多,放弃了很多。

世界上再没有一种感情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更纯粹更珍贵了。所以,她们要是能够培养出一个小才女,其实是不足为奇的。

看了本期的视频,各位家长们有什么启发呢?邓雅文和母亲万静慧的经历是否给您留下过些许的思绪,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您喜欢我的视频,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资讯,为我点赞并转发,您的每一份鼓励都是我创造更好视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