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帑是什么意思(公帑是什么意思)

帑是什么意思(公帑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农民?朱元璋以亲身经历告诉你,他最痛恨的就是贪官

明朝洪武初期,天下甫定,社会底层出生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天下兴亡的道理,登基之后就大刀阔斧地整治吏治推行新政,决心建立一个从未有过的清正廉洁的新王朝,只见又一日的早朝朱元璋神色凛然地端坐在皇帝宝座上高高在上,他耐人寻味地询问文武百官累了吗?为什么这样问呢?因为有人作死创作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意思就是大明朝的官吏每天四更太早了,应该搂着婆娘睡到五更,朱元璋勃然大怒,自己感怀创业之艰难,百姓之疾苦,身为天子的皇帝都得披星戴月的早起晚睡批阅奏章,他却怀念着什么田园生活,一怒之下直接就把钱宰罢了官,赶紧回家种地去吧。

尽管皇上三令五申苦口婆心地劝诫他们,围观者必要吸取元朝覆灭的教训,要安分守法克勤克俭,可剥削百姓的贪官依旧层出不穷,这不是皇上家乡凤阳发生了以高峰、黄纲等农民为首的暴乱。在朝堂御审中,只见高峰出言不逊直言:自己和皇上差不多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也当过要饭的和尚,只是运气没有朱元璋那么好罢了,朱元璋原本念在同乡的份上打算绕过他,岂料他更加肆无忌惮地讽刺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二话不说直接下令拖下去斩了,那么究竟为什么他们要造反呢?黄纲招认原因是“千户”黎洪强、张道光克扣修城劳工的粮饷,以致修城的一千多劳工饿死病死数十人,朱元璋闻言深有同感问他,朱元璋被问的是哑口无言,是啊要不是官员侵牟公帑剥削百姓,各地怎么还会有民变不断地发生,甚至皇上的家乡也同样如此,俗话说民可载舟亦可覆舟,元朝的覆灭就是个例子。

然而工部左侍郎韩铎否认黄纲所说情况,声称黎洪强、张道光爱民如子是不可能激起民变的,应对别有用心之徒高峰黄纲等人严厉镇压。而刑部尚书胡惟庸禀报,根据工部营膳所所丞郑士元揭发,韩铎上任后伙同工部郎中丁嗣忠、翁经正、员外郎胡顺华、姚能玉等官员,不仅卖放工匠,还克扣工匠伙食,盗卖芦柴木炭等物资,私分非法所得款项。至于高峰和黄纲等农民造反引发的“凤阳之乱”,也与韩铎对部下过分纵容有关。四人见韩铎事情败露便直言不讳是受了韩铎指使的,朱元璋查立即将四人凌迟处死夷其三族,但是对于韩铎皇上一向待他不薄,便痛心疾首问他为何要如此呀!韩铎回答,自己作为正三品月奉十石,钱根本不够置田置产,朱元璋质问他们,文武百官无声回答,自开国以来,由于国力有限,朱元璋曾倡导官员们生活要量入为出,不可浪费宁可有余勿令不足,无奈最后皇上以剥皮瑄草刑夷其三族。

朱元璋出身布衣,是没有人比他更了解什么叫农民,四民之中士最贵 农最劳 什么叫农民,春天鸡鸣即起就得扛着梨赶着牛到地里去耕种,好不容易栽下了禾又得拔草中耕,烈日阳阳之下形体憔悴,到了秋天有那么点收成输官之外能剩几何,一遇水患虫灾则全家大小惶惶然不知所终,而历来居官者,多数不念农民之艰难,只顾剥削虐待毫无心肝,因此在皇上的心中,最痛恨的就是贪官,他们永远不知道一千民工暴动,完全是出于贪官的渎政害民,无视王法,才致使民无以遂其生,甚至有朝一日会亡国,朱元璋是造反得到的天下,所以他登上帝位有恨也有怕,恨的是贪官,贪官可以腐蚀朝天,怕的是又出现一个朱元璋,别小看那些农民,他们成群结队拿起锄头便可搬到一个国家,以他的亲生经历自然可以农民起义,所以他绝对防止这世上再出现有一个他,黄冈正像是复制他的人生。

工部营膳所所丞郑士元揭发韩铎等人贪污有功,于是他获得朱元璋的特别召见。郑士元以为告发韩铎等人贪赃枉法一事被驳回,身穿打了补丁的旧黑袍上殿请罪。朱元璋见其清廉奉公,不但没有降罪反而赏赐两千贯钱给他贴补家用,并升其为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但是显示自己的清廉就钱财封存,家中也是家徒四壁,可如今有件事让他困惑了许久,就是安徽定远知县朱恒多有违法乱纪之举,甚至于激起了民愤,朱恒是朱元璋远房的侄子,而且他父亲更是对朱元璋有恩,郑士元一时间难以处理这件案子,恰巧这时朱元璋来到了他家中,看到他家里的景象更是对他十分的信任,于是他建议朱元璋微服到民间多走走,听听百姓们的心声,穿着龙袍是听不到真话的,于是换上便装与郑士元微服私访去了

上千万拍电影被层层转包?公帑不能这么挥霍

张家口水幕电影层层转包举报人:我没压力 中间商有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近日,一则网帖《贫困县的4000万是怎么花的》在网络热传。作者称,自己参与执导张家口市万全区一部斥资4000万、时长30分钟的水幕电影,经层层转包后,被拖欠项目款4.5万元。

6月24日,作者陈熙对此回应称,下午甲方刚把余下4.5万元项目款结清。新京报记者致电万全区区委宣传部一谢姓部长,他回应称,正在核实还没结果。6月25日,张家口万全区人民政府回应,对于发贴人所反映的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的层层转包问题,已成立调查组,正在进一步调查,待核实后将依法严肃查处。

目前网帖爆料尚属一家之言,情况是否属实,还需要查证核实。但目前能查询到的公开信息,部分印证了网帖的说法:其一,万全区在2018年9月份在官网上介绍过名为《佑卫万全·京畿明珠梦幻夜宴》大型激光水幕秀项目,项目投资的确是4000多万元。

其二,2018年5月30日,万全区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万全区水幕电影及音乐喷泉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采购单位为张家口市万全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总中标金额为1992.66649 万元。

官网截图。

从采购信息来看,此事应该不是空穴来风,是否4000万仍有待进一步调查。

据爆料者介绍,涉事项目资金的大部分被用于硬件设施,包括喷泉、灯光、音像、观景台、激光投影等,其中“分出1280万用于影片拍摄”。这跟当地发布的中标金额(含电影拍摄跟喷泉设备采购)1992万余元也暗合。

但上千万也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对此前属于贫困县的当地来说。而若按爆料说法,当地水幕电影项目被“自称能力很大,没有拿不下来的项目”的严某拿到手之后,历经层层转包克扣、多人挂名,最终被执行导演陈某以10万元“接盘”,那这个政府项目无疑沦为了人人都想啃一口的“唐僧肉”,而没“用在刀刃上”。

对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严某拿到上千万的政府项目,是经过了严密、公正的招投标,还是饭桌上推杯换盏而得;对政府采购项目被层层转包,当地监管部门有无及时觉察;若花几万元就能拍出达标的影片,上千万的拍短片经费会不会有些“奢侈”了些……诸如此类的疑问,显然需要解开。

在网帖里,爆料者笔力深厚,事实、图片一应俱全,向公众描摹出一副政府项目遭遇各路“大仙打劫”的现形记。若果真如此,通过酒桌之上的推杯换盏,涉事政府项目沦为一些人借由人情网络完成利益输送的道具,那无疑是对公共利益的严重腐蚀。

毕竟,政府项目资金取之于民,一分一厘皆关涉公众利益,需要有关部门“锱铢必较”,用左手制度、右手法规来捂紧“钱袋子”。这也需要将监管前置,从项目立项到招投标监管都从严,从根源上断绝借由政府项目来人情交换的网络,铲除利益输送的链条。

这不止针对可能存在的项目多层转包,也针对身为原贫困县的当地的“出手阔绰”——这样的大手笔投资是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立项过程是否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和严格的财政审批,也是此事件留下的“连带疑问”。

本质上,此事引发公众强势围观,原因就在:公众不希望看到政府项目变成“唐僧肉”,不希望看到公帑无端的流失。

□ 梅堂(媒体人)

编辑 陈静 校对 柳宝庆

普通话常见拼音差错

一、“冠状病毒”的“冠”

(错误:guàn;正确:guān)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guān)而得名。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冠状病毒的“冠”读第一声“guān”。注:“冠”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guān”“guàn”。当“冠”读作“guān”的时候,常指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如皇冠、王冠、桂冠、怒发冲冠、鸡冠、树冠等。当“冠”读作“guàn”的时候,有如下解释:(1)把帽子戴在头上,如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如冠名等;(3)居第一位,如冠名、夺冠等。

二、“扒车”的“扒”

(错误:pá;正确:bā)

扒车,即攀上行驶的火车、汽车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扒车的“扒”读“bā”(第一声)。此处的“扒”指抓着(可依附的东西)。

三、珺

(错误:jūn;正确:jùn)

“珺”是一种美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珺”是一个单音字,读第四声“jùn”。

四、“舴艋”的“舴”

(错误:zhà;正确:zé)

舴艋,即小船。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舴”是一个单音字,读“zé”(第二声)。

五、“不粘锅”的“粘”

(错误:nián;正确:zhān)

不粘锅,指的是内壁覆有含氟树脂涂层的锅,烹饪时饭菜不易粘在锅底和内壁。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不粘锅的“粘”读“zhān”(第一声)。“粘”还有一个读音为“nián”,旧同“黏”。粘(Nián)也是一个姓。

六、“宁愿”的“宁”

(错误:níng;正确:nìng)

宁愿,即宁可,表明两者相较,只选取某一方面,放弃另一方。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宁愿的"宁"读第四声“nìng”。

七、“公帑”的“帑”

(错误:nú;正确:tǎng)

公帑,即公款。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帑”是一个单音字,读“tǎng”(第三声)。

八、“鼹鼠”的“鼹”

(错误:yàn;正确:yǎn)

鼹鼠是一种哺乳动物,外形像鼠,毛黑褐色,嘴尖,眼小。昼伏夜出,捕食昆虫、蚯蚓等,也吃农作物的根。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鼹鼠的“鼹”是一个单音字,读第三声“yǎn”。

九、“圩田”的“圩”

(错误:xū;正确:wéi)

圩田,即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农田。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圩田的“圩”读“wéi”(第二声)。“圩”还有一个音,读“xū”,特指集市,如圩场、赶圩等。

十、“棱柱”的“棱”

(错误:líng;正确:léng)

棱柱,即两个底面是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多面体。生活中常见的棱柱体有三棱镜、方砖、魔方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棱柱的“棱”读“léng”(第二声)。“棱”是一个多音字,除了读“léng”,还有“lēng”和“líng”两个读音。当“棱”读作“lēng”的时候,用于刺棱、扑棱、红不棱登、花不棱登等。当“棱”读作“líng”的时候,仅用于穆棱(地名)。

十一、“肉夹馍”的“夹”

(错误:jiá;正确:jiā)

肉夹馍是陕西省传统特色食物之一。把馍(烧饼)掰开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夹馍。夹肉的叫肉夹馍。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肉夹馍的“夹”读jiā(第一声)。“夹”除了读jiā,还有jiá和gā的读音。当“夹”读作jiá的时候特指双层的衣被,如夹袄、夹被等。当“夹”读作gā的时候,仅用于夹肢窝(同“胳肢窝”)。

十二、“粗犷”的“犷”

(错误:kuàng;正确:guǎng)

粗犷,即粗野,也指豪放。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犷”是一个单音字,读guǎng(第三声)。

十三、“扎堆”的“扎”

(错误:zā;正确:zhā)

扎堆,即(人)凑集到一处。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扎堆的“扎”读zhā(第一声)。“扎”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zā和zhá。当“扎”读作zā的时候,常指捆、束,如包扎、绑扎、结扎、裹扎、捆扎等。当“扎”读作zhá的时候,用于马扎、挣扎、跳布扎。

十四、“螺蛳粉”的“蛳”

(错误:shī;正确:sī)

螺蛳,淡水螺的通称,一般较小。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鲜、酸、烫的独特风味。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蛳”是一个单音字,读sī(第一声)。

十五、“饼铛”的“铛”

(错误:dāng;正确:chēng)

饼铛,即烙饼用的平底锅。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饼铛”的“铛”读chēng(第一声)。“铛”还有一个音读dāng,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内帑、金花银、内承运库这些名词到底什么意思?一篇文章带你了解

明朝作为一个话题性很大的历史时间段,有很多的事件都能引起大家的讨论,其中争议的最多之一的话题莫过于明朝国库到底有多少钱?传说中的内帑又是什么?为什么户部无法掌握内帑?户部为什么无法管理所有的国家政府的收支?这些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去了解的问题。

那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明朝的财政收入由哪些部分组成,因为明王朝的财政收入构成十分复杂,所以我们需要分别去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明朝的税收过程是怎么样的,明朝各地都设有府库用来囤积收来的税赋,比如粮食,货物或者白银等等,在各地征收完赋税之后,就需要向两京的大型仓库输送,这个时候就需要区分,哪些属于是国家公有财产的仓库,哪些是皇帝私人的仓库。

户部所管辖的仓库主要是以太仓库为主的国库,左顺门,宝善门以东以及南城磁器各个仓库,这是户部所管辖的范畴,而内府十二监,牺牲所,神乐堂,太常寺,光禄寺,国子监则各有自己的仓库,是这些部门自己的部门经费,户部是无权管辖的。还有太仆寺的常盈库,以及工部的节慎库,这也是专属于这两个部门的,户部无权插手。

《明史》记载:其会归门、宝善门迤东及南城磁器诸库,则谓之外库。若内府诸监司局,神乐堂,牺牲所,太常、光禄寺,国子监,皆各以所掌,收贮应用诸物。太仆则马价银归之。

这是属于国家的外库,也就是通称的国库,后续我们还会详细说明各个仓库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了解常盈库和节慎库这两个明朝国家财政的额外的主要来源。

我们俗称的“内帑”则是明朝设置的“内府十库”,这属于是皇帝私人财产,有的人也说是“十二库”,区别就是有没有把“天财库”和“供用库”算作内府仓库的问题,我们把这个十二个仓库统称为是“内库”。

《明史》记载:“内府凡十库:内承运库,贮缎匹、金银、宝玉、齿角、羽毛,而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广积库,贮硫黄、硝石。甲字库,贮布匹、颜料。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丙字库,贮棉花、丝纩。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戊字库,贮甲仗。赃罚库,贮没官物。广惠库,贮钱钞。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䌷绢。六库皆属户部,惟乙字库属兵部,戊字、广积、广盈库属工部。又有天财库,亦名司钥库,贮各衙门管钥,亦贮钱钞。供用库,贮粳稻、熟米及上供物。以上通谓之内库。

其他仓库我们都可以简单知道名字就行了,只有内承运库我们是需要去详细了解的,内承运库专门负责储藏金银,在内府十二库中地位最高,也就是大家最常说的“内库”或“内帑”,明朝官员请调发的“内帑”指的就是“内承运库”。

在《明史》有这样几句话,说什么六库属户部,乙字库属兵部,戍字、广积、广盈库属工部之类的,你们不要以为这些府库就真的归国家部门管理了,内库还是只能由皇帝自己决定用途和管理,户部可以派遣官员巡视和登记内库收支,但是无权管理。工部只负责查验进入内库的东西,史载“洪武、永乐间,各处府县岁贡彩段,工部验中方送内库。”而户部只负责记账,刘最在奏疏里曾提到的: “帑银属内府,虽计臣不得稽赢缩。”也就是说内府收支,哪怕是户部的“计臣”也不能完全了解实际账目到底多少,实际上的管理人员则完全由宦官组成。

史载:内库置“掌印太监一员,近侍、佥书、太监十余员,掌司、写字、监工数十员”,“掌大内库藏,凡金银及诸宝货总隶之。

内帑的主要来源则是“金花银”,所谓“金花银”指的是明朝赋税改革后出现的特定名称的白银。一般的说法认为是为了解决从南京迁往北京的文武官员俸禄支米在途中损耗的问题,于是有官员建议在江西,南京,浙江等地折米为绢布,白银等物,送到京城充当俸禄,这便是“金花银”之由来,当时白银还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所以日常俸禄是支米折俸。后来改折漕粮,便用“金花银”作为俸禄发给在京武臣,其他多余的全部纳入内承运库,成为了皇帝重要的收入来源。

《明史》记载:“至正统元年,副都御史周铨言:“行在各官俸支 米南京,道远费多,辄以米易货,贵买贱售,十不及一。朝廷虚糜廪禄,各官不得实惠。请于南畿、浙江、江西、湖广不通舟楫地,折收布绢、白金,解京充俸。”江西巡抚赵新亦以为言,户部尚书黄福复条以请。帝以问行在户部尚书胡淡,淡对以太祖尝折纳税粮于陕西、浙江,民以为便,遂仿其制。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共四百余万石,折银万余两,入内承运库,谓之金花银。其后概行于天下。”

以上便是所谓的“内帑”的主要由来。

内帑来源我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之前介绍“外库”的时候提到了太仆寺的常盈库和工部的节慎库,这两个仓库又是用来干嘛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太仆寺的职能,所谓太仆寺,负责的是国家的马政事务,马匹作为古代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由太仆寺这个专门的部门管理,并且因为管理马匹耗费巨大,所以很早太仆寺就掌握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为此在成化年间修建了常盈库,来负责储藏太仆寺的经费。而太仆寺的收入来源一般由马驹折银,牧地租金,桩朋银等等,而支出就相对比较单一了,太仆寺的财政支出主要就用于买马,被称为“马价银”。除此之外,太仆寺常盈库的财政收入还用于招募士兵,修筑边墙,派发军饷,犒赏士兵,抚赏边夷等一系列军事活动。

工部所管辖的节慎库则是嘉靖年间设立的,当时为了缓解国家财政情况日益紧张的问题,政府为了加强财政监管而设立的仓库。所谓“明开国以来节俭爱养, 藏富于民之意, 久而不渝。 至宪宗晚年渐不如昔, 及武宗则不知祖训为何物。”嘉靖八年,世宗皇帝下旨,由于国家仓库除了户部管辖的太仓库井井有条以外,其他各部衙门的财政状况因为没有专员管理,全都混乱不堪,弊病丛生。

史载:今在外钱粮各有抚按等官督理查考,岁奏月报,自可稽察奸弊。在京惟太仓俱有成规,其余内外衙门各项钱粮因无官查理,积弊多端。

所以现在我们要进行大范围的财务清查,把财政状况整理清楚,保证国库充足。

史载:户、兵、工三部即便通行查议, 但系有钱粮衙门俱要差委科道官监收查理, 通行岁报, 庶革奸弊, 以裕国用。

于是我们的工部尚书刘麟提议修缮后堂大库,用以存放工部的财政收入,得到嘉靖批准,节慎库得以设立了起来。

节慎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部四司向各省征派的直料银,即用于工程建设的银两,这是工部负责征收的,还有杂料折色也是节慎库的重要收入来源。另外还有违法犯罪的人所贡献的赃罚银,平常的事例银以及捐俸助工的银两,都是节慎库的收入来源。

至此,明朝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都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内府十二库”中的“内承运库”便是我们常说的“内帑”,其来源主要是“金花银”,“金花银”则是由南方各地起运税粮的一部分折征而来。“外库”则主要收入来源则是户部管辖的太仓库,工部管辖的节慎库以及太仆寺管辖的常盈库,这些便是明朝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