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壶:鱼化龙
在众多经典紫砂壶器型之中,鱼化龙是一个被蕴含了诸多吉祥寓意的壶型。
作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腾,鱼化为龙自古有之,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至史前仰韶文化半坡时期的鱼图腾崇拜。而在《大荒西经》中“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的记述,则是最早化鱼形态的文献。
在民间风俗中,鱼化为龙的互变亦多寓有吉祥之意,《长安谣》中有关“东海大鱼化为龙”与鲤鱼跳龙门如出一辙。而这也被后人比喻为金榜题名之殊誉,《封氏闻见记》有云:“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中道:“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都彰显出鱼化为龙的高升昌盛寓意。
而在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中,最早将鱼化龙这一吉祥的形象元素进行移植的,据记载为明末的紫砂艺人陈仲美。相传他制作过一把名为“龙戏海涛”的紫砂壶,虽然并没有实物得以流传,但经专家考证,“龙戏海涛”壶即为“鱼化龙壶”的雏形。
到了清代道光年间,紫砂大师邵大亨经过精心的设计,最终使得“鱼化龙”壶型得以完善成熟,成为广为流传、深受爱壶之人青睐的经典壶型。
其后,不少紫砂艺人都曾仿制此壶,但无论从造型还是气韵方面皆无出其右。直至民国初期,另一位紫砂大师黄玉麟在邵大亨“鱼化龙壶”的基础上做了部分改良优化,方得以取而代之,并成为如今“鱼化龙”壶型的标准式样。
黄玉麟所制的“鱼化龙壶”,砂质温润细腻,紫里透红;壶面饰云浪纹,生动和顺,舒展流畅;鱼、龙、云浮雕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刻画精细,出神入化;作品整体风格奇巧俏丽,祥和大气。
此后,诸多紫砂名家巨匠皆有制作过精美的“鱼化龙壶”,如民国时期的俞国良,当代的大家朱可心、汪寅仙等,使得这一经典壶型得以光大传承,发展至今。
经典的“鱼化龙”壶型,壶身刻有采用贴泥工艺塑出的飞龙、鲤鱼成云纹。通体皆饰有宽大而疏旷的海浪波纹,层层叠叠,线条流利,简洁明快,给人以鲜明的节奏感。鱼龙吐珠,配合流云的浮雕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精巧细致,出神入化。
壶盖由波浪纹组织而成,运势而上,一如流动的旋律般优美,安装的龙首伸缩自如,龙舌亦可灵活吞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随着波浪线条的盘旋上升收至盖顶,结成如意云纹形状的壶钮,寓意吉祥如意。
壶把仿似龙尾,别具一格。龙鳞片片清晰,雕刻细致入微,仿若隐藏于云层中的游龙伸展于云外的龙尾,跟壶盖上的龙头亦相呼应,妙趣横生。
壶流婉约胥出,似一条波浪延伸至壶嘴顶端,线条优美舒展,恰到好处。
欢迎近距离观赏把玩经典壶型“鱼化龙”!
神话传说中,鲤鱼跳龙门可化龙,蛇也可化龙,那么两者有何不同?
神话传说中,鲤鱼跳龙门可化龙,蛇也可化龙,那么两者有何不同?
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最为常见的生物,的确有很多的种类。而其虽然都称之为“龙”,但是进化原型和象征的意义却各不相同,下面咱们就好好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我国最为基础的“龙文化”,龙文化是我们汉族乃至东亚各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在我们中国,龙拥有行云布雨的能力,是为鳞虫之长,被我们视为权力、祥瑞的代表。可以驱邪、避灾,同时我国古代的帝王都将自己视为龙的可见其地位之高。
虽说龙为鳞虫之长,但是提到它的相貌那可就众说纷坛了,但是龙最为基本的形象就是“九似”,拥有九种动物的相貌,根据不同的种类其粗细有别,长短不一,于天空之上能显能隐,上天下海无所不能。龙和凤、龟、麟共同称为“四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青龙、凤凰、朱雀、玄武。
提到青龙,其也称为“苍龙”,是龙的一种。与我们问题中所问的鱼化龙与蛇化龙是并集关系,其形象是我们东方最具有代表性的龙,频繁地出现在文化作品之中,因此青龙又被西方叫做“东方青龙”。
那么问题中所提到鲤鱼化龙与蛇化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所谓鲤鱼化龙,顾名思义就是鲤鱼进化而来的龙,蛇化龙也是同理,但是两者之间的地位却不是一个量级的。先说这个鱼化龙,此类龙应该是繁多种类龙之中地位最为低的一种了。神话传说也有很多,比如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过朱紫国的时候,孙悟空曾用白龙马的“马尿”制作的药丸治好了国王的顽疾。而猪八戒向小白龙马要“马尿”的时候,白龙马却说道:
“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
小白龙身为西海龙太子,是血统比较纯正的龙。而小白龙说他若在水中撒尿,水中的游鱼食了就能化身成龙,由此可见鱼化龙在龙族中的地位实为下下品。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古话: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
此话都是自身拥有抱负的才子描述自己所用,而鲤鱼跃龙门成为了自古以来家家户户对于成功的向往。逐渐的也就成为了一种习俗,也正因如此鱼化而来的龙也就渐渐失去其最初的意义了。
再说这个蛇化龙那就不一样了,蛇化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其最终形态是应龙。而应龙是地位非常高的一种龙,又称为黄龙,是所有种类的龙中唯一一种背生翅翼的龙。应龙位于五方中央、五行司土,现则雷霆万钧,隐则风雨不歇,但是这样神力无穷的龙不是所有的蛇都可以进化而来的。
蛇起初为“虺”,五百年修炼成“蛟”,“蛟”千年化为“角龙”(白龙马就是这一类),“角龙”再修炼千年才能化为“应龙”。而应龙是可以与烛龙、青龙相提并论的真龙,是比白龙马还要高等级的龙,由此可见这成龙之路上,不知有多少蛇死于半路。
说到应龙,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当初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应龙就是黄帝麾下的一员大将。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甚至更胜一筹,大雨眼看就要淹没了黄帝的军队。
黄帝随处于弱势也不肯坐以待毙,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杀了蚩尤和夸父,由于战争损耗颇大,应龙剩余的神力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闲居南方。时过境迁,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爆发,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又一次拯救了亿万生灵。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了,这个鱼化龙和蛇化龙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无论是修成正果的过程之艰辛,还是身负的本领和能力之高超,蛇化龙都远远超过鱼化龙。不过说到底这些也都是神话故事中所记载的事物,龙这种生物是否真的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谁也不好说。
不过老祖宗既然把龙这种生物作为十二生肖之一,绝不是空穴来风,说不定不久的将来,考古重大发现,龙这种生物就真的出现了。
那么,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龙吗?
一首不出名的唐诗,仅二十个字,借对鱼的劝诫来警醒世人
在众多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诗词富含哲理,喻世警人。这些作品,语言生动又精简,可却含义深刻,读之发人深省,既能让读者从中享受到诗之词美,又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深刻的道理。
今天就为朋友们介绍这样一首唐诗,作者仅用二十个字,通过对一条被放生的鱼儿的谆谆劝告,来警醒世人。
放鱼 (唐 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作者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是唐代澧州人,现在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据说李群玉极有诗才,时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得到唐宣宗的称赞,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被追赐进士及第 。
放生,现代人还在做的一件事。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用不多的笔墨,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富于生活气息的画面。作者并没有把读者引入俗套的世人的慈悲、鱼儿入水的欢快,没有铺叙而是直奔主题。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开头便引入鱼化龙的传说,劝告鱼儿不要在江湖中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不要忘记自己“鱼生”的远大目标,不要为眼前的享受、眼前的欢乐、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要知道香甜的鱼饵下面就是锋利的鱼钩啊!当美味在口之时,也是身陷囹圄之时,脱身不得也悔之晚矣。在作者语重心长的劝告之下,会有多少被眼前美味所吸引而被诱惑上钩的鱼儿呢?
陷阱,或是诱惑,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小孩子,不论地位高下或成功与否,是从来都不会缺席任何一种社会任何一种人生的。而一种不可缺少警惕与自律,就显得尤其重要。
这首诗是劝世人要做到两点,一点是一定要把眼光放远,即是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鼠目寸光,不要因为自己的渺小平凡而妄自菲薄,也不要轻易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另一点是不要只看事物表面的光鲜,要看到事物的实质,要禁得住诱惑,更要认清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陷阱隐藏得非常完美。
这正是江湖风光虽好,但也江湖多风险,风浪难自平,而且还处处有暗流涌动,处处有渔人撒下的网和诱人香饵。就如世事难预料,人生多磨难,既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为实现目标的途中不要贪恋诱惑,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这首小诗短小精炼,语言直白,语意浅显,但形象生动,道理深刻。作者用二十个字,胜过了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