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潇潇带你看印度之走进新德里锡克教神庙: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
目录:
1、序言
2、锡克教的起源
3、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由来
4、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旅游攻略
5、编后语
6、往期经典回顾
序 言
想必每一个来到印度的中国人都会去游览印度各旅游景点,印度除了庙还是庙,慢慢就审美疲劳了,那么你去过德里最大的锡克教神庙: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吗?它堪称锡克文化发源地,是一颗印度神庙的璀璨明珠,这个神庙向每位参观信众派发免费食物,虽然食物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有点吃不消,但确是不错的体验,同时这个神庙能让你领略到正宗锡克风情,看到最虔诚的锡克教徒,是我们了解印度锡克文化的一个间接的平台,本文配以大量现场实拍图片、视频让你能全方位了解锡克教神庙: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对于还没有去过这个神庙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假如你想和我一起探讨关于印度问题,欢迎添加我的微信号:651698556,如果你对文章有好的看法请文末留言,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观点,留言必回。
锡克教的起源
锡克教(Sikhism)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
“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
尊崇十位上师并以上师们传授的《阿底格兰特》为经典,《阿底格兰特》象征第十一位上师。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
宗教符号的圆圈代表没有始终的唯一真神,左右两边的弯刀象征捍卫真理与正义;中间的双刃刀代表做饭的刀具。
锡克教神寺每天给穷人提供免费餐饮。圣城是阿姆利则,朝圣地是被称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则金寺。
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由来
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是仅次于旁遮普邦阿姆利则金庙的锡克教神庙,锡克教8岁的第八代上师哈尔·克里香在此用清洁的井水帮助天花和霍乱患者,自己也染疫病去世(1664年3月30日),庙内的池水被世界各地的锡克教徒尊为圣水,被认为具有治疗作用,将其带回家乡。
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本来是十七世纪的印度统治者拉贾斋辛格的别墅,称为 Jaisinghpura 宫。1783年建造了一座小型寺庙。目前的建筑大多建于1947年以后。
谒师所位于靠近康诺特广场,其惊人的黄金圆顶和高大的旗杆(Nishan Sahib)非常容易识别。
谒师所及其厨房对所有的人开放,不分种族和宗教。在谒师所,游客需要遮盖他们的头发,不得穿鞋。向导、头巾和存鞋服务均免费。
班戈拉·撒西比谒师所旅游攻略
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距离购物胜地康诺特广场仅1.3km的地方,整个寺庙大院建筑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显得十分圣洁。大院正面是大理石铺就的广场,广场旁的水池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水池四周围绕着长长的宽大石廊,廊柱和拱门造型精美大方。广场前面,庙宇高大洁白,中间巨大的蒜头形屋顶和旁边几个稍小的拱顶全部覆以金箔,显得十分高贵。 传说这里的水池中的水有治百病的效果,但因为卫生问题不要轻易尝试。这里最富魅力的是现场的演奏的宗教音乐。信仰锡克教的旁遮普人在印度是公认的最能歌善舞的民族,即便不信教,那音乐也能吸引到你。这里还提供免费的午餐。
今天是2018年9月23日,恰逢周日,时值象神节,我们今天能看到象神游街吗?期待……
为了能给大家以更好的体验,找到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的是位置,可以坐黄线或者蓝线地铁到Rajiv Chowk站出来,这里不得不为德里地铁点赞,车间干净整洁,车上乘客秩序井然,有专门的女生车厢和专坐。
然后可以根据定位走路到神庙,大约15分钟路程,在路上还能欣赏到印度独有的风情---鸽子,还有尽职的专职养护人员,她能做到纹丝不动端坐于地上,属于德里一景。
哈哈,我的运气来了,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象神游街表演
来到神庙门口,看到了两把象征象征捍卫真理与正义的弯刀及代表做饭的双刃刀具。
进入神庙参观流程:
脱鞋赤脚——戴头巾——净手——净足——进入寺庙朝拜——参观寺庙——离开
按照流程先存鞋,存鞋免费
存鞋牌非常有创意,也很精致、漂亮,中间阿拉伯数字,周边是印地语文字
头巾就在存鞋区门口一个五颜六色的的桶子里面,自取用完放回,先看戴上头巾是什么样子的,留念下,我和同框中的印度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存完鞋不急于进去,先去免费用餐区喝杯印度茶,在这里每一位来朝拜的教徒都能得到尊重。
然后去免费待用餐区坐下听经后用餐,餐食很印度,是不错的体验,对印度餐特别受不了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
食用印度餐食,一字排开,男女分开席地而坐,等待专人分发食物,记住只能用右手。
用完餐也算是吃饱喝足了,准备进入神庙,整个寺庙大院建筑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中间巨大的蒜头形屋顶和旁边几个稍小的拱顶全部覆以金箔,显得十分高贵。
上台阶前先洗手,表示对上师的尊敬,每个朝拜的教徒都小心翼翼的遵循着先祖留下的规矩,我们都不敢轻易逾越。
在锡克神庙为什么大家都变得如此虔诚懂规矩呢,哈哈,我似乎看到了什么,原来现场有威严的锡克武士手持武器尽职的监督大家,我刚刚偷拍了他,他会不会打我,好害怕。
进入台阶前在武士的监督面前我们都虔诚的进行每一道工序,有一排喷水的小孔不停的喷出水流,另一面是排水的,这样水一进一出永远是干净的,净足完毕,弯腰用手轻点台阶,然后再用相同手指按下额头,以表示对锡克上师的尊敬。
到台阶旁有一块锡克教经书牌匾,虔诚的教徒都会双手合十面向牌匾默默祈祷一遍。
来到神庙前的台阶,是宽敞的神庙广场,人们三三两两的或坐或站互相交流着什么,反正我听不懂。
在广场我们看到很多佩刀的武士,那么为什么锡克教喜欢佩刀呢?经查阅典籍,我来为大家解释下佩刀的由来,也丰富下大家的认知。
每一位锡克人都要佩戴弯刀,这是他们的身份标志之一。在种姓制度里,佩戴刀剑的是第二等高贵的刹帝利人,他们是世俗世界的国王和武士,保护着第一等高贵的神职人员,却没有权利做神职人员;其后第三等从事农牧、手工业和商人的吠舍与第四等做奴隶的首陀罗完全没有佩刀剑资格。在这四个种姓之外的印度贱民,就是那些罪犯、战俘或跨种姓结婚的人与其后代,则完全走路不能看人,且边走边扫去自己的脚印,还要避免自己的影子映在高一级的人身上,以致玷污人家。锡克教的人人佩刀,以示人人平等,跨越种姓制度的高低。佩刀也是捍卫真理和自由。这个背景下诞生的锡克教,其实就是把平等当作了用来捍卫的真理。
也由于他们人人佩刀习武,这个宗教组织逐渐成为印度的一股军事力量。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锡克教徒常被英国人派往其它的英国殖民地去执行守卫、巡捕与保安任务,这些地方包括加拿大、香港和上海。所以海外的印度老移民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讲着旁遮普语的锡克人。因为锡克教建立在旁遮普地区,尽管旁遮普还有着更多的伊斯兰教徒。上海租界时期做门卫的锡克人,包着红头巾,讲着“I see.”,被听成“阿三”,于是“红头阿三”作为印度人的代号从那时候的上海被叫响并传出来。那时,人们不知道印度还有许多不包头巾的人,锡克人只占印度人口的2%还不到。
围着旗杆转圈祈祷
我也入乡随俗,喝神水祈祷一下,企望来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终于进入主庙内了,庙内禁止拍照,但为了给大家以较好的体验,我还是为大家偷拍了几张。锡克教没有神像,他们拜的是经典。他们的祭坛上有两个大箱子,里面放的是经典,外面用布盖起来,有两个人拿着拂尘不断轻拂。信徒们跪在它面前叩头,献上金钱,向上师感恩,退下后在会众中打坐,面向“经典上师”,并跟随长老们唱“经典上师”内的经文。
寺庙的大厅,里面气氛庄严肃穆,中间有个3米见方的台子,摆了许多鲜花,没有供奉神灵,而是供着一本厚书——锡克教不拜人性化的神,而将他们的“经典”人格化,作为膜拜的对象。旁边有三位神职人员,他们边击鼓弹琴,边颂唱着经文,声音经麦克风放大,充满整个殿堂,乐曲神秘而又袅袅动听,地上铺着厚厚软软的地毯,不多的教徒们分散于各处,有的跪着,有的站着,默默祈祷,给人一种虔诚、神圣和高雅的感觉
寺庙的大厅坐满了规规矩矩缠着精心装扮的头巾的锡克教徒,他们盘腿坐在地毯上,朝着神探凝望、祈祷。整个氛围肃穆而庄重。
漂亮的锡克小美女在母亲的带领下,从小就开始来接受锡克文化的熏陶,不过她好像对锡克文化明白不是很深,在袅袅动听的经声中独自玩着自己的脚指头,全然不顾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大帅哥在给他拍照录像,不论我怎么逗她就不正眼看下我,失败。
寺庙大厅出来就看到传说中的水池了,有人在里面洗澡,小孩在里面嬉戏,也有人喝池水, 传说这里水池中的水有治百病的效果,但因为卫生问题中国人不要轻易尝试,说了这么久,我不敢喝水,那么在它旁边拍照有治病效果吗?自恋下。
笔者在神庙前的水池留影
这里的游客来自全世界,遍地美女,当然也少不了中国同胞,我就巧遇两位中国美女左一24岁,左二38岁,倾听他们的故事,讲述精彩人生,感受锡克神庙的神奇,如果你们想要他们的联系方式请告诉我,反正我也不会告诉你。
你们也想来次偶遇吗?那就快来锡克神庙吧!
出去锡克庙是他们的锡克饰品一条街及小吃摊,满足有购物狂的人。
愉快的行程结束了,在我们回程的路上,已经天黑了,遇到两个美女拍照,以为中国人,走过去搭讪,结果是印度东北邦的女孩,和我们中国人长相一样,那个小女孩真的太美了,好想也有一个这样的女儿啊!
你可以不喜欢印度,我相信但你是不会不喜欢这个锡克教神庙。
编后语
当你行走在这间锡克教寺庙里时,周围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参观者,我们就像是走失在另一个星球的人。而周围的人们,不管是虔诚朝拜的信徒,还是威严的守门者,他们的目光、他们的微笑都给了我们温暖。
没有任何人管理游客,其实游客会很尊重锡克教的习俗去照做;没有任何的收费项目,其实教派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没有任何的推搡,这才是宗教的真正魅力。这也是我们国家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原创文章,严禁转载
新疆话教学第一期:“shuo子”到底si个撒?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是新疆方言?
作为一个新疆人,从大学开始就常常出现这样的对话。
“你是哪人啊?”“新疆的,汉族。”“哇!看不出来啊。”“哈哈,因为是汉族嘛。”“那你会说新疆话吗,说来听听?”“……你说的新疆话是指啥?”“就那种像外语一样听不懂的话啊”“哦~那种是少数民族语言,我,不会。”
把新疆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混为一谈,大概是非新疆人常有的误解。其实新疆话或新疆方言,指的是新疆地区的汉语方言。而如果要代指少数民族的语言,我们会直接用该民族的本名,比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
在这里,我们把新疆话简单理解为——疆普,带着皮芽子(洋葱)味的新疆口音普通话。
新疆方言包括兰银官话北疆片、中原官话南疆片和北京官话,但兰银官话北疆片在新疆的形成时间最长,使用人数也最多,所以我们普遍指的新疆方言,都是兰银官话。
好的,别的先不说了,有心的同学可以下去自行百度词条“新疆方言”,接下来开始教学。
张不开鼻腔扭不开舌头新疆人是一群不分前后鼻音的北方人其实和东北人一样,小时候我真觉得新疆人说的就是最标准的普通话,跟新闻联播上一点点差别都没有。
直到我出了新疆……已经被朋友笑到完全没自信了好吗!
举例说明:
1、你看那片yong,像不像万马奔疼?
2、总是把民族打成“名”族……
从此以后,我再也分不清前后鼻音,实在要发后鼻音就硬带儿化音。
当然,分不清前后鼻音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新疆人骂滚的时候就非常有气势。
a:佛(一声,意思是说)个老鹰听一哈嘛~
b:给我gong(三声)!!!
你们可以自己试试。
部分平翘舌不分比如,啥-撒、生-森、茶-擦、是-四、愁-凑等。
举例说明:
大海啊一瞒子都是匪,萨漠啊一瞒子都是都是萨子。
注:一瞒子,表全都是。
因为部分,注意是部分平翘舌音不分,让新疆人说话带有了一种莫名的野劲。
比如:
a:@¥¥%#&¥!&
b:你叽里呱啦佛撒的呢,把舌头给我捋直了从佛!
新疆人,乱用字“骚”字活用骚字,对于新疆人来说,相当于“牛逼”之于北京人,“叼”字之于广东人。
举例说明:
1、哟,今天穿了双新鞋嘛,骚的很~
问:这里的“骚”是褒义还是贬义?
2、你这饭做的也台好吃了吧!太骚了你!
问:这里的“骚”是褒义,还是贬义?
其实,要判断一个新疆人口中的“骚”,究竟是夸你还是骂你,要视当前的环境及对方的语气而定,如果他是笑的,大概率就是在夸你。没事,错了也没关系,能被人说“骚”就已经很牛逼了。
当你学会用“骚”灵活的夸人或损人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是半个新疆人了。
但请记住,不是这种“骚”哦
“球”字活用球这个字,在疆普中相当于天津的“嘛”、东北的“蛤”和台湾的“森莫”。甚至更加灵活,既可做脏话粗口、又可做名词、代词、副词、语气助词。
举例说明:(这个例可是有点难编哦)
a:接起电话:干球?佛!
b:球吗你!语气给我好一点。
a:球~我没有啊。
b:去球吧,么撒事,挂了。
一些可能“致命”的危险词勺子在新疆吃饭,如果你和老板说:“老板,有勺子吗?”老板可能会以为你要搞事。
新疆人陈建斌曾经拍了一个电影叫《一个勺子》,这里的勺子并不是指吃饭盛汤的那个餐具,而是说一个人傻。
《一个勺子》剧照
举例说明:
1、大冬天不穿秋裤,你咋si个勺子么哎。
2、哎,比理那个人,那人勺着呢。
为了避免误会,新疆人会用“shuo(二声)子”或“佛子”来代替“勺子”。
奶子可能每一位新疆游子在外都遭遇过“奶子”的尴尬。
当我第一次在舍友面前像小卖部老板提出:“给我一个酸奶子”之后,我被活生生嘲笑了一个学期,而且她们逢人就讲:阿泽是个小变态,她要小卖部老板的奶子。
那时,我真的在考虑转宿舍。
奶子,就是指喝的那种奶,其实不光是奶,新疆人还喜欢把很多词后面都带一个子字。
比如:酸奶子、丫头子、二娃子、皮芽子(洋葱)、一会子、本本子、巴郎子(儿童)、辣皮子等等。
而且在生活中,随口就来的“子”,也在话语间增添着鲜活气:“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猫儿吃浆子,全在嘴上挖抓呢”“黄嘴鸭娃子坐上席呢(人小辈分大)”“一个瓦崩子跑咧(比喻跑得快猛)”。
好的,本期教学到此结束,下期有缘再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关注【诱知】头条号,每天给你轻松有趣的生活新视角。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期待看到你的点赞评论和转发哦~每月月末会在订阅粉丝中抽取小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