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张作相简介儿子(张作相简介)

张作相简介儿子(张作相简介)

张作相被推举当总司令,他让给了张学良,称:父死子继,实属名归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成重伤,送到大帅府后不治身亡。半个月后,张学良才才回到大帅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张学良面前,东北军由谁来继续领导。

6月23日,张学良召集奉系元老召开东三省军民联合会议,重点讨论恢复东北保安总司令和易帜问题。不难想象,这次会议事关东三省无数人的命运。会议决定恢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称号,并一直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乍看,张作霖和张作霖两人姓名只有一字之差,两人只是名字上的巧合,仅是结拜兄弟罢了。张作相早年投到张作霖麾下,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深受其信任。郭松龄反叛失败后,奉系其他将领建议杀掉郭松龄的旧部。

张作相站了出来,强烈反对,张作霖听从了他的意见,避免了奉系内部自相残杀的局面。自古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从个人威望以及张作霖所在的位置,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完全没有问题。

张作相会作何选择呢?7月2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会议最终决定:改推选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在这之前,张作相先后三次派人送回“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书和印信。

与此同时,张作相一再表示子承父业,“老帅已逝,子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将全力辅佐之。”张作相还千方百计说服东北军政要,最终促使大家一致赞成张学良子承父业。当张学良准备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东北易帜”时,张作相大力支持。

张学良对张作相也非常敬重,私下里称呼他为老叔,还让于凤至做了张作相二夫人的干女儿,两人可谓亲上加亲。私底下,张作相把张学良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小六子(张学良乳名),你放手去干,我会支持你的。在公的方面,如果我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只管拿军法来办为;可是私底下你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地干,我会在没人的时候,打你的耳光。”

显然,张学良最终辜负了张作相的期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作相本人正在家乡锦州料理父亲丧事。1933年热河失守后,张作相自此离开东北军,举家来到天津隐居。

鉴于张作相在东北军中的影响力,日本人多次以高官厚禄诱降,均遭到拒绝。1949年4月19日,张作相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68岁。

参考资料:《奉系将领们》、《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们》

张作相被推举当总司令,他让给了张学良,称:父死子继,实属名归

1928年6月4日清晨,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成重伤,送到大帅府后不治身亡。半个月后,张学良才才回到大帅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张学良面前,东北军由谁来继续领导。

6月23日,张学良召集奉系元老召开东三省军民联合会议,重点讨论恢复东北保安总司令和易帜问题。不难想象,这次会议事关东三省无数人的命运。会议决定恢复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称号,并一直推举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乍看,张作霖和张作霖两人姓名只有一字之差,两人只是名字上的巧合,仅是结拜兄弟罢了。张作相早年投到张作霖麾下,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深受其信任。郭松龄反叛失败后,奉系其他将领建议杀掉郭松龄的旧部。

张作相站了出来,强烈反对,张作霖听从了他的意见,避免了奉系内部自相残杀的局面。自古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从个人威望以及张作霖所在的位置,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完全没有问题。

张作相会作何选择呢?7月2日,东三省议会联合会会议最终决定:改推选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在这之前,张作相先后三次派人送回“东三省议会联合会”公推书和印信。

与此同时,张作相一再表示子承父业,“老帅已逝,子承父业,顺理成章,自己将全力辅佐之。”张作相还千方百计说服东北军政要,最终促使大家一致赞成张学良子承父业。当张学良准备接受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东北易帜”时,张作相大力支持。

张学良对张作相也非常敬重,私下里称呼他为老叔,还让于凤至做了张作相二夫人的干女儿,两人可谓亲上加亲。私底下,张作相把张学良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小六子(张学良乳名),你放手去干,我会支持你的。在公的方面,如果我不服从你的命令,你只管拿军法来办为;可是私底下你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地干,我会在没人的时候,打你的耳光。”

显然,张学良最终辜负了张作相的期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张作相本人正在家乡锦州料理父亲丧事。1933年热河失守后,张作相自此离开东北军,举家来到天津隐居。

鉴于张作相在东北军中的影响力,日本人多次以高官厚禄诱降,均遭到拒绝。1949年4月19日,张作相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68岁。

参考资料:《奉系将领们》、《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们》

他是东北军二把手,秘密派儿子加入红军,后来成为我军名将

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辽宁锦州后,抓到了一个“俘虏”,战士们只知道这个“俘虏”以前是东北军的重要人物,就把他关了起来,向上级做了汇报。

结果,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林总、罗荣桓听说后,立刻赶过去,向他当面道歉,并派人将他护送去了天津。

这个人是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面子?

此人叫张作相,当年是东北军大帅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也是东北军无人不敬的“辅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以为他跟张作霖是兄弟俩,其实不是的,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张作相生于辽宁锦州,小时侯家里穷,经常受人欺负,后来,他忍无可忍,把一个杀死自己族兄的仇人打死后,投奔了张作霖。

由于他善于军事,而且胆大心细,为人又忠诚老实,很快就取得了张作霖的信任,逐渐成为东北军的二把手。

张作霖对他信任不是没有原因的,张作相对名利看得很淡,看事情都是从大局着眼,务实不张扬。在担任吉林一把手时,张作相在吉林创办了第一个自来水厂、第一条铁路、第一条柏油公路,吉林全省没有一点鸦片,原来财政年年亏空,他上任后就年年盈余。另外值得一提的,著名的吉林大学也是他一手创办的,而且还是第一任校长。

鉴于他出色的政绩,东北几次重要职位空缺,张作霖第一个都会想到他,认为非他莫属,否则难以服众。但是,张作相大多数都拒绝了,主动让给其他人,避免了东北军内部不团结的因素。

郭松龄反奉被打败后,张作霖等人都倾向于将郭松龄部旅长以上将领处决,唯独张作相力阻,要求只惩罚郭松龄,其余人员免罪。张作相说:“郭松龄虽然糊涂,但他的军事能力在东北军里没人能比,他带出的部下没有一个差的。”最后,张作霖采纳了他的建议。

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东北各界联合推举张作相统领东北军,但是,张作相在大会上大哭,痛骂与会人员不懂事,然后将张学良扶到了张作霖曾经坐的位置,说:“老帅在世时,托我多照顾小六子,现在老帅不在了,我却夺他儿子的位,那我还是人吗?老帅没了,少帅还在,谁要是认为自己比他更合适,先来跟我张作相掰扯掰扯。”

正是在张作相的扶持下,张学良才顺利地接过了东北军的大旗。

此后,张作相一心辅佐张学良,等张学良站稳脚根后,他又辞掉了所有职务,在家里当了寓公,只在张学良有困难需要他出来震场面的时候,他才出来,帮张学良摆平问题。

九一八事变后,张作相亲自跑到北平和张学良研究抗日的事,但发现国民政府不愿抗日并令张学良下野后,愤而辞掉军内所有职务,去了天津租界隐居。

但是,张作相没有停止抗日,他派自己的儿子张廷枢去长城古北口与日军作战,部队打散后,他看到蒋介石真是没有希望了,就密令儿子秘密投奔红军。

张廷枢在太原见到了周公,并在周公的帮助下,建立了100人的训练班。后来,就是以这些人为班底,成立了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张廷枢成为纵队司令。

到了抗战时期,日本人和伪满多次来人找他,许诺以高官厚禄邀他出山,都被张作相毫不客气地骂了回去,宁死不当汉奸。

这样的人,也难怪连林总和罗荣桓都非常敬重,得知部下把他抓了,要亲自赶过去道歉。

1949年3月,张作相在天津病逝,享年68岁。周公得知消息后,难过地说:“老先生怎么故去了?我们还要请老先生出来一起工作呢!”

历史客栈作者:荒沙

张作霖除了8个儿子,还有6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她们都是什么结局?

张作霖,187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小时候,张作霖家里很穷,为了吃口饱饭,他卖过包子,当过货郎,学过木匠,最后当了土匪。也许是丰富的社会阅历,让张作霖像狐狸一样狡黠,并兼具狼一样的凶猛。这两点使他在众多土匪中脱颖而出,成了颇有名声的人物。

1902年,张作霖被清廷招安,正式成为了一名军官。接着,在辛亥革命中,张作霖十分卖力,而后便被北洋军阀看上了,提升为中将师长。当时,日本已经开始了在东北进行渗透,北洋政府要求张作霖阻止日本人的行为,他拍着胸脯保证:“有我在,日本人休想在东北拿到一寸土地。”此后,张作霖大肆扩军,开始了称霸东北之路。张作霖从1918年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到1928年被日本人炸死,实际控制东三省10年之久,是当时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作霖在叱咤风云,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还不断娶妻添丁,壮大家族成员,他生前一共有8个儿子和6个女儿,可谓事业和家庭“双丰收”。众多儿女中,长子张学良后来子承父业,也成为了近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其他儿子们也大都从军或从政,各居一方。

儿子们优秀,张作霖的6个女儿更是一个比一个漂亮,都是貌美如花的大美人,可她们的命运却和哥哥弟弟们大相径庭,最后多数生活都不如意。那么,她们到底都是什么结局?请各位耐心往下看。

张作霖的大女儿叫张首芳(张冠英),是张学良的亲姐姐。她从小和张学良关系极好,在众多姨妈们面前,她总是极力护着弟弟不受欺负。后来,张首芳到了嫁人的年龄,却被张作霖当做了社交工具,许给了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儿子鲍毓才。鲍毓一生碌碌无为,与张首芳的感情也甚为平淡。就这样,张首芳过了一辈子没有爱情的生活。1954年,张首芳在北京病逝。

张作霖的二女儿叫张怀英。与大姐张首芳比起来,张怀英的命运显然更悲惨。和张首芳一样,张怀英在适嫁年龄,被父亲送给了内蒙古达尔罕亲王做儿媳。可张怀英嫁过去一看,丈夫包布居然从小就是个小儿痴呆症患者,甚至连话都不会说。可伶天生丽质的张怀英,就这样开始了悲惨的夫妻生活。张作霖死后,在张学良的主持下,张怀英与那个傻子离了婚,后又改嫁,总算过上了正常人的日子。

张作霖的三女儿叫张怀瞳。她被父亲送给了满清遗老赵尔巽的儿子赵天锡。张怀瞳非常幸运,她碰上的赵天锡身体健康,面貌英俊,为人敦厚善良,两人婚后十分和睦。后来,张怀瞳全家迁居美国,终老一生。

张作霖的四女儿叫张怀卿。她是6姐妹中最不幸的一个。张作霖把她送给了臭名昭著张勋的儿子张梦潮。这个张梦潮从小神经就不正常,是个小疯子,整天变着花样折磨张怀卿。张作霖死后,张怀卿立即与小疯子离了婚,才摆脱了水深火热的生活。解放后,张怀卿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天津,一直到病逝。

张作霖五女儿张怀曦曾被许配给北洋政府总理靳云鹏的儿子,还未成婚,张作霖便被炸身亡,这门婚事不了了之。“九·一八”事变后,张怀曦去了美国,结婚生子,生活安定。

张作霖六女张怀敏在张作霖被炸时只有四岁。日军占领沈阳后,随母亲去了天津。辅仁大学毕业后,嫁给原奉天省长翟文选之孙翟元坤。1948年随其母马月清去台湾,在台湾某大学任教授。

来源:历史那点事儿

老子英雄儿好汉——张作相次子张廷枢

张廷枢公馆旧址

沈阳张廷枢公馆旧址。

位于辽宁沈阳和平区北四经街7号,建于1928年。现今的沈阳市和平区北四经街是条幽静的街道。北四经街与八纬路路口东北角,是为沈阳市126中学,就在126中学校园内,深藏着张廷枢公馆的旧址。来到这座小楼面前,这座罗马风格建筑,尽管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剥蚀,主体结构却依然完好。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近张廷枢公馆旧址。请看这座建筑分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每层面积均为300余平方米。十级半圆形台阶之上,左右各有两根直贯顶檐的“多力克”柱子。门厅之上,为宝瓶透龙栏杆弧形阳台。正门为拱门;门内左侧,有楼梯通向二楼及地下室。二楼窗户均为方形;而一楼窗户则为券顶,所有窗框均嵌有装饰性线条。顶层四周,装饰着宝瓶透龙栏杆“女儿墙”。整幢建筑古朴硬朗,在如今校园里的绿树荫蔽之下,变得匀称端庄、大方浑厚。

这座罗马风格建筑,尽管经历了80多年的风雨剥蚀,主体结构却依然完好。

张廷枢(1903-1949)张作相次子,原名柏庭,字蔚久 ,国民党陆军中将。辽宁义县人。1903年生于义州杂木林子村老家。1912年进东北讲武学堂,与张学良同学。

古语有云“虎父无犬子”。在奉系军阀中,“父一辈子一辈”的将领不只有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张作相的儿子张廷枢,也是奉系军阀“子弟兵”。与张学良一样,他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关东汉子。

绿荫掩映“文物楼”

整幢建筑雄浑、秀美、匀称、端庄,在绿树掩映之下,愈发姿容秀丽、落落大方。介绍完这座“文物楼”的建筑风貌,我们将说起小楼主人的往事。

下面由我和大家一起追忆了小楼主人可歌可泣的辉煌往事。

青年将领

张廷枢原名张柏庭,字蔚久,1903年出生于锦州义县杂木林村。父亲张作相,曾任吉林省督军、东三省保安副司令等职,张廷枢是张作相次子,自幼倔犟,喜好舞刀弄枪,深得张作相喜爱。

幼时,张廷枢跟随蔡老师念私塾。1919年2月,张作霖重建‘东三省讲武堂”。张廷枢与张学良等人,成为首批学员,一年后毕业。1923年秋,张廷枢被选送日本千叶县步兵专科学校学习时,已晋升为“镇威军”上校团长。1925年回国后,张廷枢先后升任少将旅长、预备军军长。1928年“东北易帜”后,张廷枢任改编12旅旅长、辽宁省第三区剿匪司令,驻防锦州。

1930年11月,作为颇受张学良器重的青年将领,张廷枢随张学良一道,去南京谒见蒋介石。蒋介石对张学良及其将领盛情款待,进行拉拢。蒋介石着意夸奖张廷枢年轻有为;宋美龄还要张廷枢教她骑马,引起了张学良及张廷枢的警觉。于是,张学良借故令张廷枢返回锦州办事,离开南京。

严阵抗倭

“九·一八事变”时,张廷枢第12旅在锦州驻防。张廷枢立即下令,实行紧急动员,准备作战。继而,锦州地区宣布戒严,进入战争状态。第12旅在锦州、义县一带布防,并在大凌河沿岸昼夜赶筑工事,随时准备阻击日寇西犯。然而,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命令下,1931年年底,第12旅只得奉命撤至北平南苑。1932年,张廷枢晋升为112师中将师长。112师是张学良两个装备精良的独立师之一。

张廷枢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抗日,他寄希望于练好队伍,打回东北老家。他将父亲张作相准备建卫队的10几辆载重卡车、100多支德国新式手枪等武器,装备了一个手枪连、一个自动步枪连,补充在112师内。张廷枢还经常与士兵一起操练,鼓舞士气。

血战长城

1933年3月4日,112师奉命开往古北口。当时,承德失守,长城要塞古北口并无军队防守,形势非常危急。接到命令后,张廷枢当即率部日夜兼程开赴前线。经过一昼夜百余里急行军,5日16时许,112师先头团,便抵达了古北口。

6日清晨,日寇飞机开始轰炸古北口。7日,112师作战部队全部到达前线。师指挥部设在古北口以南村庄内。张廷枢命令部队,在古北口西北方向长城沿线抢筑工事,并在山头架设重机枪打敌机。

古北口正面日寇,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开始向长城进犯。当日寇坦克进至我方有效射程之内时,112师的平射炮、迫击炮、重炮集中火力,猛烈轰击。在敌机协同下,日寇坦克疯狂射击。日寇步兵向我长城阵地逐渐逼近;日寇炮兵开始向我阵地后方炮兵阵地延伸射击。隐藏在坦克后面的日寇步兵,分散于公路两侧,形成散兵线,交替射击,强行向南窜犯。我方轻、重机枪及步枪,组成交织火力网,阻击日寇进攻。

临危不乱

8日,日寇飞机铺天盖地而来,飞临古北口上空,轮番轰炸。突然,一颗炸弹落在112师指挥部院内北边一间瓦房上,将指挥部玻璃震碎,房顶上大土块掉落。尽管情势危急,张廷枢及几名军官,却镇定自若,继续开会。古北口战役打响后,张廷枢废寝忘食,白天指挥作战,夜里经常乘车回北平开会、汇报军情,有时连续几天很少睡觉。一次,司机困倦,汽车冲下公路,造成张廷枢手臂受轻伤。

112师在古北口苦战20余日,英勇抗击日寇,战斗异常激烈残酷,部队伤亡很大。4月2日,日寇攻陷古北口。

请假辞职

古北口战役失利后,112师移驻宣化。张廷枢和驻扎怀来骑兵二师师长黄显声,不顾蒋介石威胁利诱,与冯玉祥将军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了联系。

1933年4月底,中共张家口特委指示,将秘密党员张公干、李平一、郭永照等同志,派往东北军112师、骑兵二师,准备策应抗日同盟军。张公干、李平一刚到112师,张廷枢就对他们说:“是我请你们共产党来的,这事只能我一个人知道。”

张廷枢与黄显声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当时,东北军中有“张不离黄,黄不离张,张黄不分”之说。他们主张国内大联合,一致抗日。当时,在112师和骑兵二师内,官兵们可以看进步书籍,唱进步歌曲。这两个师内,均有许多共产党员,并有共产党组织“中共工作处”。张廷枢、黄显声还经常请共产党执任教官,为官兵们上政治课。当时,共产党员刘澜波,在骑兵二师任教导队队长;张公干、李平一在112师创办军训队。

对于蒋介石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张廷枢强烈不满、坚决反对,但多次设法抵制却一直未果。于是,1935年12月,张廷枢向张学良提出请假辞职。张学良婉言挽留;张廷枢声泪俱下,诉说日寇侵占东北、蹂躏同胞罪行。最后,张廷枢话语铿锵地表示:“如果东北军去打日本,我第二天就来报到!”

在张廷枢影响下,还有4位东北军高级军官,一并辞职。

离家抗日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张廷枢与黄显声一道,在天津搭乘上一艘英国轮船。当时,张廷枢妻子即将临产。他对妻子说:“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顾不了更多了,绝不能在家等着当亡国奴!”当时,家里人只知道他和黄显声去抗日,但不清楚他们要去哪儿。临行前,张廷枢把仅有的几万元钱统统带上,只给家里留下3000元钱。他告诉妻子,钱不够用时,找父亲张作相要。

张廷枢与黄显声,由天津乘船去南京,营救张学良。他们曾找过宋子文和宋美龄,但因蒋介石主意已定,已无济于事。眼见营救无望,他们更加痛恨蒋介石背信弃义,愈发促使他们下决心奔赴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来到武汉,与东北救亡总会取得了联系。不料,他们被国民党特务盯梢。他俩决定,分头活动,联系去革命根据地之事。

纵队司令

1937年8月,张廷枢来到太原。那时,太原集结了很多东北学生、东北军中下级军官。他们企望组织起来,进行抗战。张廷枢表示,愿意组织大家抗战。后来,张廷枢找到了周恩来。对大家的抗战愿望,周恩来表示鼓励和支持。在周恩来和八路军总部直接关怀下,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为100多人办了训练班。其中,有张廷枢以及东北军团、营、连长50多人;东北大学生50多人。

1937年10月,张廷枢与张政枋一道,率领100余人、携带精锐武器,从太原到达晋东南八路军总部,被授予“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番号,张廷枢任司令员,张政枋任副司令员。他们还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切接见。为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八路军总部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周桓,兼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游击纵队”驻扎在河北邢台一带,一方面发动群众,一方面扩充队伍。很快,部队发展到3个支队、近两千人。

抗大学习

1938年秋,张廷枢进入延安抗大学习。其间,周恩来经常找张廷枢谈心,鼓励他靠近党组织。当时,张廷枢患肝病。周恩来听说后,时常给他送去罐头等食品。抗大课间休息时,在山坡前,胡乔木等人经常和张廷枢一边晒太阳,一边谈心。

1940年,张廷枢肝病发作。经党中央同意,他离开抗日根据地,去香港治病。1941年12月,张廷枢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一道,由香港回到天津。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廷枢从天津搬到北平,继续在家养病。为了拉拢东北军旧部,蒋介石委任张廷枢为“东北行营中将高参”。然而,张廷枢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始终愤愤不平,干脆不去上任。

英年早逝

北平解放时,张廷枢病情已很严重。抗日根据地的很多老朋友都来看望他。有的人一进屋就说:“蔚久,好好养病,咱们还得一起南下呀!”在这段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通过医生问候张廷枢,让他好好养病。

1949年3月,父亲张作相患脑溢血去世后,张廷枢病情急剧恶化。1949年7月23日,张廷枢在北平去世,年仅45岁。

如今,故居依旧在,含泪思主人。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铮铮铁骨的爱国将领。谢谢大家,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