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曹嘉睿(曹嘉)

曹嘉睿(曹嘉)

前朝勋贵新朝臣:曹魏宗室在晋朝的仕官情况

在中国历史上,皇族宗亲一般与其王朝休戚与共,改朝换代之际,好一点的没落为平民,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遇到心狠手辣的主,更是可能惨到屠戮,如秦朝赢姓、北周宇文氏,当然也有例外,不但没有没落,反而频频出仕于新朝,那就是曹魏的皇族宗室。由于一直有传说曹嵩是由夏侯氏过继给曹腾,加之陈寿把夏侯氏和曹氏列为一传,因此这两支都被视为曹魏宗亲,在魏晋更替之际,除了曹爽一系惨遭屠戮外,大部分都还是过得可以,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后,为了收拢人心,加之本人性格宽厚,对于这些前朝皇族、宗室还是颇为照顾,本文来介绍一下曹魏宗室在晋朝的仕官情况。

曹操一系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曹操一系的曹魏皇族,在司马氏取代曹魏的过程中,仅有两名曹魏皇族成员死于非命,一是曹彪、二是曹髦,在算是历代改朝换代中死的最少的皇室(赵匡胤取代后周虽然说一个没动,但是柴荣诸子全部英年早逝,虽然也没啥证据说是死于非命,但也难免让人怀疑)。

曹操之子曹宇、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也都活到了西晋年间,不过有爵无官,曹芳去世后还被上了恶谥,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下都是曹操的孙辈

曹奂: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末代皇帝,在逊位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陈留王王府设在在邺城,出入可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朝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魏朝初期的制度,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待遇,当然,这些一般亡国之君也不敢用就是了。

曹奂在太安元年(302年)于封国去世,终年58岁,在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皇帝里,算是比较长寿的,死后还得到皇帝的谥号。

永嘉之乱,曹氏后裔随晋室衣冠南渡,到了太元十二年,司马曜的下诏让陈留王王位在皇太子之上,成为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晋太元十二年间,诏陈留王位皇太子之上。

历经两晋、刘宋,直至南齐,在建元元年(479年)被废除,享国214年。

曹奂

曹志:陈思王曹植幼子,从小文武双全,深得曹植喜爱,被曹植立为王位继承人。在司马炎到邺城迎接曹奂登基时,曹志便与司马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也算得上是发小了。

到晋朝建立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司马炎因十分喜爱曹志,任命他为乐平太守,之后仕途一帆风顺,又先后任章武太守、赵郡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齐王司马攸一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一个心病,由于太子司马衷比较愚钝,因而朝中呼吁传位司马攸的呼声很大,司马炎为此忧心忡忡,冯紞乘机建议令司马攸归藩。诏书下达后,一时间朝野舆论哗然,扶风王司马骏、光禄大夫李熹、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纷纷上书反对,曹志因其父曹植在魏朝不得志的遭遇,对司马攸同病相怜,因此也上书极力反对,惹得以知音自居的司马炎黯然神伤,愤怒地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但司马炎还是念及往昔交情,对其他上书的人交给廷尉治罪,而曹志只是免官而已,令其闭门自省。

曹志这一不顾自身的劝谏被当时和后世当做忠臣的典范。梁朝时,萧衍鼓励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萧子恪、萧子范为新朝效力,即举了曹志的例子。

曹志,魏武帝之孙,为晋忠臣。

不久,曹志又任散骑常侍。在其母去世时,服丧过分超礼,因此得了重病,喜怒无常,不久去世。

曹嘉:楚王曹彪世子,曹彪因参与王凌谋立事件被赐死,曹嘉也被免为庶人。到了正元元年,魏帝曹髦重封曹嘉为常山真定王,晋朝建立后,曹嘉被降为高邑公,先后官拜国子博士、东莞太守、员外散骑侍郎等,与石崇交好,但没有什么具体事迹记载。

曹翕:东平灵王曹徽之子,晋朝建立后,被降为廪丘公,具体事迹缺失,但在曹魏宗室中,名声是仅次于曹志。此外,曹翕还是一个著名的医学家,与皇甫谧齐名。

曹洪一系

曹馥:曹洪后代只有一个混得好,那就是他的幼子曹馥,此君一直活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还是因为这一年刘曜攻破洛阳,才被乱兵杀害,要知道曹洪死于太和二年(232年),假设这一年曹馥只有十岁,那么他卒年也有89岁了,和他同辈份的曹丕、曹植等人都死了七八十年了,真的能活,官当得挺大,当到尚书右仆射,也就是宰相。

曹休一系

曹摅:曹休的子孙没啥没气,不过曾孙倒是出了一个名人,就是被称为圣君的曹摅,因善于治理地方被列入《晋书·良吏传》,在晋朝担任记室督、襄城太守、征南司马等等,在永嘉之乱,因兵败遭王逌所杀。记得在某年的高考中,还考过曹摅的传记。此外,曹摅有个兄弟曹识官至右军将军,和王羲之一样的官职······

夏侯渊一系

夏侯渊的传记在三国志中称得上是佳传,这归功于他子孙出息,保留了大量夏侯渊的史料。夏侯渊的几个儿子都很出息,在西晋建立前去世的就不多说了,仅介绍在入晋后还有活动的人。

夏侯和:夏侯渊第七子,晋朝建立后,曾劝贾充支持齐王司马攸,贾充默然无语,司马炎听说这件事后夺了贾充兵权,反而提拔夏侯和做了光禄勋,莫不是钓鱼执法?

夏侯和

下面几位都是夏侯渊的孙辈

夏侯绩:没有什么事迹以及生卒年的记载,他的虎贲中郎将也难以确定是在曹魏还是西晋时担任。

夏侯骏:晋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州大中正、尚书、少府、安西将军、并州刺史,与汝南王司马亮、司徒魏舒结为姻亲。在梁山之战中,逼迫周处率领五千军队进攻齐万年的七万大军,导致周处战死。

夏侯庄:其妻为司马师第三任妻子羊徽瑜的妹妹,入晋后担任淮南太守。

下面几位都是夏侯渊的曾孙辈

夏侯湛:先后担任中书侍郎、南阳相、太子仆、散骑常侍,曾撰写魏书,不过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就把自己写的烧毁了。

夏侯淳:官至弋阳太守,为官没有事迹,不过却是颇有文采,可惜作品多数已散失,仅存《怀思赋》《笙赋》等寥寥数篇。

夏侯光姬:夏侯渊这一系能成为混得最好的曹魏宗室,这得益于与司马氏结亲,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她嫁给了琅琊王司马觐,晋元帝司马睿便是夏侯光姬之子,不过《晋阳秋》《魏书》《晋书》都言之凿凿说夏侯光姬私生活不检点,与小吏牛钦通奸生了司马睿,留下了牛继马后的说法。

牛继马后

曹仁、夏侯惇、曹真一系

这三支是混得比较惨的,曹仁的子孙在曹仁死后就没啥记载了,夏侯惇情况和曹仁差不多,儿子里唯一一个出名的是演义中被诸葛亮称为鸭子的夏侯懋,到了晋朝时甚至出现了夏侯惇长子一系绝嗣的情况,司马炎追念夏侯惇是魏之元功,特意找了夏侯劭来继承夏侯惇的爵位。说个题外话,相较于夏侯渊的佳传,夏侯惇在三国志中的传记可谓糟糕透了,全传一大半内容写夏侯惇被绑票,夏侯惇的战绩全都要在别人的传记找,另一个有这样的情况是袁绍,不过袁绍作为曹操的大敌被黑是正常,夏侯惇作为司马炎亲口褒奖的人,传记却出现这种情况,百思不得其解啊,仅仅是因为后代不给力?非要找个原因,难道因为配祀魏太祖庙首位的是夏侯惇,后来被司马懿取代,夏侯惇功绩写得太多,打司马家的脸?

至于曹真,不用多说是最惨的,由于曹真之子曹爽和司马懿是政敌,在高平陵之变后被夷灭三族,不过到了嘉平年间,还是找了曹真的族孙曹熙来作为曹真的后嗣。另外,但是整个家族没有再复兴了。另外按照魏略记载,曹真本姓秦,他算宗室都是比较勉强的。

曹嘉睿:曾被赵本山力捧,因拒绝陪酒被封杀,现在如何

提起赵本山,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常客,连续十几年荣获春晚小品一等奖,在小品喜剧方面有极高的造诣,被誉为"东方卓别林","小品王"的称号,这是对他喜剧天赋的一种肯定。

而他的赵家班弟子,至今仍活跃在观众的视线,而有的却刚刚崭露头角后便销声匿迹,今天所说的主人公就是属于后者,她叫曹嘉睿。

01

曹嘉睿原名曹雪,籍贯辽宁沈阳,出生于1982年。长相虽然不是倾国倾城,但也十分的清秀,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邻家女孩的甜美。

曹嘉睿热爱舞蹈,自幼就表现出了对表演的极大天赋。在她还没有进军娱乐圈的时候,就凭借着高挑的身材和出色的外貌与其他三个女孩成了一个组合,并且她们四个人经常去学校做模特。

曹嘉睿小时候学习也非常的认真刻苦,成绩十分优异,拿到的奖项无数,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沈阳音乐艺术学校,2003年曹嘉睿在参加LG集团举办的微笑形象大使比赛中,获"最佳微笑奖"。

随后又担任形象代言人。2004至2008年间,就读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在校期间曾担任学院文艺部部长以及学校艺术团副团长的职务。

02

曹嘉睿进入演艺圈也是出于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在她读高中时期,《马大帅》剧组在沈阳招募女演员。

曹嘉睿在同学的怂恿下,便进入到剧组进行试镜,被赵本山一眼看中。

赵本山认为这个小姑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感觉,便毅然决然的将剧中的一个配角"小芸"给了曹嘉睿饰演。

而曹嘉睿也没有辜负赵本山的厚望,凭借其学舞多年的经验再加上拍广告的经历,依靠不俗的演技顺利拿下《马大帅》中女主角好朋友"小芸"一角,并正式进军演艺圈。

而这个时候,她才仅仅18岁,就已经尝到了成名的滋味。

曹嘉睿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娱乐场所的坐台小姐"小芸",在看似浓妆艳抹的美丽、年轻甚至有些世俗的外表下也藏着善良、可爱的另一面。虽然曹嘉睿在剧里戏份并不多。

但是她把剧中角色拿捏的很好,凭借不矫揉造作、浑然天成的演技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许多观众认为她把这个角色演活了,甚至风头一度盖过女主角"小翠",因此也收获了众多粉丝。

对于这次表演,曹嘉睿在采访时也感谢了"伯乐"赵本山给了她出演角色的机会和对她演技上的指点。

凭借《马大帅》一剧的爆火,再加上观众对《马大帅》的喜爱,瞅准时机,赵本山准备筹拍《马大帅》续集,又邀请了曹嘉睿来出演《马大帅2》和《马大帅3》。

而曹嘉睿也不负众望,将"小芸"一角饰演的活灵活现,更增添了观众们的喜爱。

此外再加上赵本山的大力提携及重点培养,曹嘉睿演艺事业可谓顺风顺水,又接连出演了《关东大先生》,在剧里饰演"荷花"这个角色,虽然没有出演过主角,但是也算小有名气,演艺事业也十分顺畅,一时间风光无限。

03

由赵本山这个"伯乐"将她领进演艺圈,再加上自己不俗的表现,本来可以在演艺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演员的出名也不例外。一方面,出名增加了演员的知名度与薪酬。另一方面,出名也格外的吸引了娱乐圈大佬们的注意。

好景不长,有一天拍完戏后,曹嘉睿刚回到房间里便接到了经济公司的通知,经济公司让她打扮好去陪娱乐圈大佬一起吃饭喝酒,并且声称如果同意的话就可以出演后面一些戏份的女主角,曹嘉睿一听就明白经济公司是什么意思,便义正言辞的一口回绝这次"潜规则",直接给经济公司甩出三个字:"我不去"。

曹嘉睿的态度惹得经纪公司和娱乐圈大佬的极为不满,也因此断送了自己的大好演艺前程,从她拒绝吃饭陪酒之后。

导演们也把她下一部戏要拍摄的角色替换成其他演员,并联合各大制片方将她"雪藏",而这一"雪藏"。

曹嘉睿也渐渐无戏可拍,她也曾经思考过自己确实也并不适合在娱乐圈待着,于是她也索性放弃了她一直热爱的演艺事业,直接退出了娱乐圈,不再沾染娱乐圈的名和利。

04

褪去镁光灯,淡出娱乐圈,曹嘉睿便回到了家乡农村,由万人瞩目的明星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普通人,过起了简单平凡的生活,她留在了曾经毕业的辽宁大学,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取了人民教师,成为讲台上一名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专职教师,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曹嘉睿也结识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丈夫是个圈外人,但对她十分宠爱有加,两人也生活的十分幸福美满,婚后不久便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三口之家也其乐融融,过起了简单平淡朴实的生活,这也何尝不失为一种幸福。

结语

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许多人在名与利的诱惑下,渐渐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向名与利妥协,而曹嘉睿仍然坚守心中那份净土实属难能可贵,她没有选择在娱乐圈的大染缸里沉沦,而是选择退出,甘愿回归平凡人的生活,这既是她自己的选择,也是她对自己、对生活、对人生所一直所坚持的态度。

曹嘉明:大上海小尺度,城市更新应因循“在地”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

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1927年,第一代留洋归来的中国建筑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行业组织——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升级”为中国建筑师学会。

由此,在上海迈入城市化的童年时代,我们看到了拥有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的中国银行大楼,飞檐翘翼、檐下饰斗拱的青年会大楼。

百乐门、大世界、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第一百货(原大新公司),都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一代精英将智识与创见写入大地,招展在城市上空,屹立成民族崛起的一座座丰碑,“筑”就海派文化中西合璧的气质。

“上海的第一张城市名片应该是城市建设和建筑。”成立于1953年的上海建筑学会与上海建筑师学会一脉相承,理事长曹嘉明表示,建筑讲究因地制宜,城市更新同样应因循“在地”精神,“延续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避免‘千城一面’。”

归来:中国建筑师“出发”的城市

1925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建筑工程系的庄俊辞去清华学校的职务,在家乡上海创办了庄俊建筑师事务所。几乎与此同时,杨廷宝、关颂声的“基泰工程司”,赵深、陈植、童雋的“华盖建筑事务所”纷纷崛起,一代精英将学贯中西的创见筑入城市,打破洋商建筑师对上海建设的垄断,让这座城市的建筑语言不局限于公和洋行、贲安洋行与邬达克,飞檐、翘翼、四方攒尖顶,满载着一个民族数千年沉积的文化质感,招展成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景。

“最近20年兴起了邬达克热,诚然是一件好事,人们对城市的建筑语言、空间美学更加关注,但是上海不止有邬达克,说‘邬达克的上海’有失偏颇。”曹嘉明表示,单讲匈牙利建筑师,除了邬达克,还有创作了外滩交通银行(现上海市总工会大楼)、淮海路国泰电影院、新新公司、东亚银行大楼的卡罗里·鸿达。此外,还有设计了早期的汇丰银行大楼、圣三一教堂及有利大厦(外滩3号)的苏格兰建筑师威廉·凯德纳,设计了恩派亚大楼(淮海大楼)的中国建筑师黄元吉等。

“群星闪耀,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一起开启了上海的城市化,而这其中,中国建筑师筑就了上海了不起的城市景象。”

1927年,中国第一代留洋归来的建筑师云集上海,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学术组织——上海建筑师学会。

最初的7位发起人,包括设计了金城银行(1928年,今江西中路交通银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庄俊,设计了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美琪大戏院、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今上海锦江青年会宾馆)的范文照,设计了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吕彦直。第二年,上海建筑师学会“升级”为中国建筑师学会,曹嘉明表示,“先有上海建筑师学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建筑师学会,历史诉说了上海是中国建筑师的孕育发展之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教授曾担任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长,他曾表示,近代上海建筑师群体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者。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学习并应用了中国古典主义、西方新古典主义、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和外国建筑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姿的上海近代建筑。

与中国第一代“海归”建筑师的作品一道在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的,还有建筑学这一全新的概念和学科。曹嘉明介绍,建筑师已突破了工匠的概念,他们思考的是文化问题,如何将民族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大上海计划》)。特别是由赵深、陈植、童雋组建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Allied Architects),在20多年中承接了约200项工程,创作“以吸取传统中国固有形式精华,追求务实的现代主义风格成其特点”,在近代中国建筑历史上留下浓厚笔墨。

时至今日,中国城市的地图上,依然闪耀着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的华彩。上海,作为中国建筑师出发的城市,也凭借灿若星辰的中国建筑师杰作,被赋予中西合璧的城市景象与有机更新的城市底蕴。

基石:从“大上海计划”到“一江一河”

1928年,上海建筑师学会“升级”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庄俊当选首任会长。也是在这一年,从清华学校毕业、先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董大酉入职庄俊建筑师事务所。一年之后,南京国民政府计划以江湾为市中心区,建设道路、市政府大楼和其他公共设施,启动“大上海计划”。刚刚当选为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的董大酉被聘请为大上海计划顾问,同时兼任主任建筑师。

尽管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断,董大酉还是为上海留下了旧市府大楼、旧上海博物馆、旧上海市图书馆等一系列被梁思成称作“能呈现雄伟之气概”的公共建筑。在庑殿式屋顶、涂彩梁柱的民族外表下,是钢筋混凝土的现代结构,内部设施亦力求现代化,电梯、消防、卫生设施一应俱全,体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突破欧美建筑式样的束缚,从传统建筑中寻找中国现代建筑的出路。

曹嘉明表示,自1927年成立以来,上海每一轮大规模城市建设与规划都能看到建筑师学会的“身影”,这体现了上海城市建设的专业精神。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收回租界首次为上海制定完整的城市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1946-1949),时任中国建筑师学会理事长陆谦受担任了具体编制工作,首任中国建筑师学会会长庄俊是都市计划小组研究会成员,这两位都是上海的开业建筑师。

参与大上海都市计划的开业建筑师还有毕业于包豪斯的鲍立克(Paulick,德籍),毕业于伦敦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的黄作燊,毕业于伦敦建筑学院的白兰特(A. J. Brandt,英籍)、甘少明(Cumine,英籍)等,与“大伦敦规划”几乎同期,“大上海都市计划”把现代城市规划,特别是战后西方世界新兴的规划理念迅速融入了规划编制过程中。很多专业理念被倾注到上海第一部整体规划中,包括建设现代大型集中港口、浦东开发和陆家嘴商业布局、高速路建设等,成为日后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的基石。

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开启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曹嘉明认为,1990年代后,上海的城市化建设经历了三次飞跃,这三次飞跃都体现了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建设的先进性,以及“以人为本”的建造理念:

第一次飞跃是1990年代的浦东开发。曹嘉明表示,在此之前,世界大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像上海一样沿着一条江(河)的单边发展,一片白纸的浦东是历史赋予上海的机遇,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新城建设提供了足够开阔的处女地。而关于浦东开发与陆家嘴建设,在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参与制定的大上海都市计划中已然明确,这个开辟了上海总体规划时代的规划不仅躺在历史档案里,它余音袅袅,引领并启迪着后人。

第二次飞跃是1993年开始的内、中、外环快速干道建设。环线建设不但连通了浦西浦东、解决交通问题并促进城市“扩张”,并且还“附赠”了多块城市中心的公共绿地。以延中绿地为例,修路拆迁后,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并未采取卖地造楼的模式以实现经济效益,而是以开放绿地的形式还诸城市、交予市民,为高密度的市中心留下一片低密、低碳、可漫步、可呼吸的公共领地。

第三次飞跃是2010年世博会,不同于其他城市将世博会址置于城郊的惯例,上海将世博会“安放”在城市中心的浦江两岸。此前,因为航运便利,黄浦江两岸为大型国企工厂占据,“临江不见江”。借由世博会这个契机,黄浦江完成了从生产之江向生活之江的蜕变,为日后“一江一河”的贯通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上海能够成为世界都市绝非偶然,是一代人引领着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是在每一个时代都以前瞻目光做出超越时代的布局。

在地:永不拓宽与不断长高

作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曹嘉明很欣赏日本著名的建筑师丹下健三,后者的代表作——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一座现代建筑,不仅以结构力学来表达建筑形式之美,同时兼顾日本文化的充分表达,体现建筑的在地性。

“建筑与城市都是历史文化的承载物,所以建筑讲究因地制宜,城市更新应因循在地性。”

精致,就是上海的地域特性。曹嘉明认为,“螺蛳壳里做道场”,指的是上海人在有限空间中发挥最大效用,这种文化特质至今反映在生活之中,各类空间的设计甚至城市的尺度观——不同于北京、西安、南京等由古都发展而来的城市,上海的建筑、道路、街区,都呈现更为宜人的尺度。

2007年,上海确定了144条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其中64条作为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将“永不拓宽”。曹嘉明认为,永不拓宽也是在地性的体现,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道路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功能,还有历史文脉的传承。

“目前全国各地都出台了历史街区的保护办法,将‘永不拓宽’写入保护方案的,唯有上海。”曹嘉明认为,永不拓宽代表了上海对尺度的固守,“好的城市更新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发展的脉络,方便于人的出行,使街区更具有活力,充满生活气息。”

被称作“巨富长”的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都“跻身”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在过去,基于吸引外资等经济利益的考量,这片飘曳着浪漫情调的街区也曾出现过糟糕的城市更新,巨富大厦就被曹嘉明视作败笔,“粗暴强势地俯瞰一片优雅的区域,‘金鸡独立’,突兀至极。”

曹嘉明认为,城市更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有机更新应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有四类更新形式值得借鉴:

第一类,在原有建筑空间植入新功能,赋予其有使用价值的生命,在使用过程中体现历史文化的价值,目前大多数的城市更新都属于这种;

第二类,保留建筑风貌,延伸原有建筑的体量、色调、手法,充分尊重周围建筑之下“低调的”融入,由郑时龄院士主持的“外滩镶牙”是其中代表;

第三类,不是以文物的形式保留,而是通过风貌保留,新建筑的尺度、色调、形式恪守原来的记忆,比如石库门更新项目新天地和建业里;

第四类,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生长”出与之匹配协调、功能互补的新建筑,形成新与旧的共生,在法国俱乐部基础上扩建的花园饭店、在法国公学基础上扩建的中环广场,都是经典案例。

城市勃勃生长。中国633个城市中,省会级甚至地级市不少都是百万级、千万级的人口的城市,曹嘉明表示,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3%以上(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急剧导入,高密度成为趋势。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土地资源有限性导致了城市竖向发展的趋势,所以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对于城市而言,超高层建筑有时也作为精神追求或形象追求而存在,但不能‘为了超高层而做超高层’,它要符合城市自身发展规律。”

“上海2035”规划将“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写入城市愿景,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超高层数量最多的国家,高密度竖向发展是否会与“城市始终有温度”相背离?

曹嘉明表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必刻板拘泥于平均容积率的指标要求,而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在改造后人们的出行、生活、工作更加方便了,原先封闭的街道和空间被打开来还给城市,那么适度提高新建建筑的高度和容积率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会让空间更具活力。比如日本涩谷的容积率达到了16%,堪称高效、便捷的城市案例。只要是对社会有贡献,对城市界面有提升,那么就应该鼓励。

“至于容积率的具体高低,应该是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与专家共同论证和确认的,对于每个项目都是不一样的。例如,CBD的复合性可以形成超高层群,而住宅区还是希望更多由多层和小高层组成,有疏有密。如果机械地用一个容积率上限去框定,反而不利于未来城市的发展。”曹嘉明说。

被称作“垂直森林之父”的意大利建筑师博埃里曾经与曹嘉明有过多次交流,他在米兰打造的垂直森林实现的高层建筑与绿色自然的相遇。曹嘉明认为,高密度与绿色低碳并不背离,目前的城市更新中频频出现空中连廊、飞天梯等立体形式,未来的城市将继续向立体化向天空发展,未来的城市更新,将实现空中社区。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张艳

台行政部门负责人为进口蛋争议道歉,岛内网民:下台负责吧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2日报道,台行政部门负责人陈建仁今日(22日)上午到立法机构针对专案进口鸡蛋相关事项进行报告。他会前受访时称,对于在进口蛋的过程中,因难免会有所疏失,而且造成了社会的纷扰,愿意在这里向社会大众及所有民众表达歉意。对于他的说法,有岛内网民并不买账,批评称“下台负责吧”。

陈建仁22日到台立法机构报告农业部门专案进口鸡蛋相关事项。 图自台湾中时新闻网

报道称,陈建仁表示,由于禽流感疫情蔓延和俄乌冲突引起的原料上涨,岛内鸡蛋供应大幅减少,因此台当局就采取了这一个专案进口措施。他声称,在过程当中,政策已达到目标,显示专案进口的政策是必要的。

陈建仁还说,由于是第一次大规模地、紧急地从岛外进口,所以在所有进口的过程当中,难免会有所疏失,而且造成了社会的纷扰,“我愿意在这里向社会大众还有所有人民表达我的歉意”。

对于这番说辞,有岛内网民认为陈建仁是最无能的行政部门负责人。

还有人批评称:“从没人说进口蛋是错的,而是整个操作让人失去信心。”

“政策没问题,是执行有猫腻!不要转移话题,全民又损失了好几亿,又是谁得了好处呢?”

“廉价的道歉?这个党不思悔改,票还一直投给他们才是问题!”

“道歉没作为,脸皮厚天下无敌。”

更有网民喊出:“下台负责吧”。

据此前报道,民进党当局进口巴西鸡蛋先是被揭发由一人公司超思主导,接着又爆出标示不清楚、有感染禽流感风险等丑闻。面对外界批评声浪,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吉仲19日晚在社交平台脸书宣布请辞,台行政部门一小时后发表声明称,陈建仁准辞,21日生效。

陈吉仲深得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的信任,被嘲讽为“小英男孩”,之前经历进口美国莱猪风波、缺蛋风波,都没有下台,为什么这次终于走人了?岛内普遍认为,这是民进党内斗以及挽救党主席赖清德选情的结果。

即便陈吉仲下台,仍无法平息岛内的怒火。国民党主席朱立伦9月20日批评称,陈吉仲下台不是重点,民众要的是真正的负责与真相,该负责的是整个民进党当局。彰化县议员曹嘉豪在脸书发文“混蛋走了,坏蛋还在”,表示后续的“未爆蛋”仍需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