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易经通解(易经通)

易经通解(易经通)

易经:逢难处,则思变,应变则通

《易经》的规律决定了:人的一生,有起有落,有时顺境,有时逆境。这是任何人都遵循的自然规律。

明白这点,我们才可以用平常心,冷静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

普通人的心态,顺境时得意,逆境时焦虑,这是心随境转。自己的心,被外界的环境变化牵着走,由不得自己。所以感到心累。

其实,换一种心态,用《易经》的思路,看待和处理问题,人生就会相对轻松。

本文分享一条《易经》的实践经验:当你遇到不顺时,记得按下暂停,应变则通。

1、不顺,是规律的一部分,接受它。

人是有感情的,所以有顺利,和不顺的心理区别。

而《易经》的规律,没有感情色彩。

规律就像一套活动的数学公式,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往公式里面套,经过自然运算后,得出不同的结果;有时候,结果是正数,我们把它解读成吉利;有时候,结果是负数,我们把它解读成凶险。

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就是《易经》的规律范畴,任何人,都逃不开规律,就像你无法逃离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

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改变人性——只喜欢顺境,厌恶和抗拒逆境。

因为厌恶和抗拒,是徒劳的情绪,无法改变规律,无法改变事实。我们只有接受它,把它当成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认自己的不足和低谷,人生才会完整。由此,转变才会发生。

2、当你遇到不顺时,记得按下暂停。

前面说到,顺境和逆境,是每个人一生的组成部分。接受它,平息厌恶和抗拒心理,就可以换一种心态,去调服它。

因为,《易经》的顺逆,就像阴阳,乾坤,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处在逆境时,可以通过规律变化,逐渐把逆境,转化为顺境。

转化的机要,是:当你遇到不顺时,记得按下暂停。

也就是说,当你遇到不顺,压力和挫折时,人的本能,是难过、悲观和自我怀疑。这个时候,你要克制和控制自己的本能情绪,按一下暂停键,不要放纵自己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说,人正在发怒时,只要自己有意识地克制,暂停60秒,这种怒火,就可以得到控制。

我们做事,也是一样的道理。

当你感到很不顺时,就要暂停一下,把事情放一放,不要死磕,钻牛角尖。大多数人,都犯这个毛病,就是太执着。

背后的规律,我告诉你:你做事不顺,意味着,你已进入逆境的能量场中,简单地说,就是困局。因为你身在其中,当局者迷,所以没意识到,自己身在困局中。

如果你继续执着,钻牛角尖,就相当于你在困局中,越陷越深,越努力挣扎,越出不来。

这个时候,听我一句,一定要暂停。

暂停,并不意味着,你马上就能脱离困局;暂停,是给你一个机会,停顿和抑制,逆境的势能继续蔓延。

暂停的时候,你可以把手头的疑难杂症,放一放,转头做点别的,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约朋友出来玩,运动,逛街,听音乐……做什么都可以。

暂停的目的,是让你这个人,从那种负面的逆境势能中,抽离出来。

通过放松身心,你可以从紧张、焦虑和压力中,释放出来。当你心态轻松,调整到精神抖擞的最佳状态,再回头看你做的事,相信会有一个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3、逢难处,则思变,应变则通。

《易经》变化的规律,很简单,一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大家都懂这话说,可实际上做事时,大多数人都不会用。

当你遇到压力,遇到阻碍,不顺和困境,种种迹象表明:你要思变,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变通。

到底怎么变,做不同的事,就有不同的做法。这个靠自己随机把握。

说个我以前上班的案例。

当时,我做的一个项目,第一轮审核时,被淘汰了,原因不明。

而根据我的评估,这个项目是合格的,不应该被淘汰,可是,我们公司没有关系,无法打听到什么原因导致淘汰。

这个困局,我通过什么方法,来应变呢?

有机会,要上;没有机会,那就创造机会,也要上。(我的做事风格)

主办方,通知其它项目,参加第二轮审核时,我也抱着资料,去参加。

当审核到我时,可想可知,我被他们劈头盖脸臭骂一顿,说我这个淘汰的项目,怎么还来?

人家骂你,就是一个交流和互动的绝佳好时机(虽然以负面形式出现)。我诚诚恳恳地把资料摊开,问他,我这个项目哪里不合格,而被淘汰下来?

他骂了我,见我态度还诚恳,就明明白白告诉我,哪个地方不行。(正中我下怀)

我赶紧把提前准备好的官方证明材料,展示给他看,告诉他,我们这个项目,都合格,可能是填表的时候,描述得不够清楚。

他又认真看一遍证明材料,的确是合格的。于是,他不说什么,把项目书收上去了。

就这样,这个项目,通过我创造的机会,起死回生,进入第二轮审核。

后来,历经半年时间,经过6轮审核,我们公司的项目,凭实力胜出,获奖了!而且是全市(深圳)第二名,奖金近百万。

这是我十年职场生涯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个项目。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随机应变,把这个项目救活的。

我无意在职场发展,后来,才转到读书、写作,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这是一条更艰辛、更有挑战的道路。幸好,也干得不错。

以上,就是今日《易经》运用的分享。每天学一点,让自己的思路更开豁。

当然,你不可能通过一篇文章,就马上懂了,悟了。更重要的,你要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刻意去练习,慢慢改变,你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解《易经》——大过卦九五爻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两句话字面意思就是已经枯死的杨柳居然开花了,老妇人嫁给了年少的未娶过妻的男子。有学者认为本爻爻辞与九二爻爻辞喻义相同,我认为这是对本爻爻辞的内涵理解不到位产生的错误。“枯杨生稊”所表示的枯木逢春,而“枯杨生华”所表示的在我看来则应该是水中捞月。枯杨开花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即使真的开花了,虽然表面上很好看,恐怕更多的是回光返照,是难以持久的。“老妇少夫”呢?表面上光鲜亮丽,但是老妇人恐怕已没有生儿育女的能力,想传宗接代恐怕是痴心妄想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绝对不可接受的问题。

将这两句话与本卦的主旨结合起来看,可以说就是在比喻“大过”整改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已经发现了问题和隐患,不能追根溯源,不能从根本上整改问题,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即使表面工作做得再好、再漂亮,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可能会形成反复整、整反复的局面,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应该可以归纳为当下所说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吧。

这种整改隐患的状况虽然表面看上去很辛劳,对这种行为肯定不能全盘否定,而且过程中应该也不会产生更大的错误。但是,由于这种付出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同样也不会得到各方真正的赞誉,故最终评定为“无咎无誉”是比较中肯的。

“周易与人生”讲稿:过坦荡圆满的人生,必须懂点周易

《易经》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涵盖了天下万物,即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反思,是他们对人类生活智慧和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其中蕴涵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持之以恒;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舍生取义等精神,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周易》的思想,渗透到我们生命的每一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应该如何认知自我,从而做到持经达变,通达乐观。

下面就“周易与人生”,谈一点粗浅的见解,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讲周易与人生之前,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周易。不少人会说,《周易》,那不就是一本书吗!

没错,它确实是一本书,但是《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有人认为它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我认为,《周易》确实是一门科学,只是它不是自然科学,而是属于社会科学,而且是儒家五经之首。五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影响着这个国家的人民。

但为什么叫《周易》,《周易》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周”字。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陕西的岐阳,是一个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

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中,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

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的。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

夏代是否有《连山易》以及商代是否有《归藏易》也都还有疑问,有待继续考证。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对于“周易”的“周”字,历代易学先辈们至少总结、概括为三种不同含义的解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周表示周朝,是朝代的名称,表明这部《易经》是在周代演绎的,是由周文王所演绎的。

第二种解释是,周表示周遍,是无所不包的意思。由于《易经》所讲的“三才之道”的内容包罗万象,正如《系辞传下》中所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既包括了天地自然,也包括了人类社会,所以说是无所不包。

第三种解释是,周表示周转,是周而复始的意思。《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从乾、坤两卦开始,一直到第六十三卦既济卦,表示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从开始(产生)、发展到结束等过程。

济,表示渡河。既济,就是说已经渡过河了。既然已经渡过河了,说明事情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有后面第六十四卦?第六十四卦的卦名,叫未济。未济的意思是说,还没有渡过河。

换句话说,就是事情还没有完成。前面的第六十三卦,说事情已经完成了,后面的第六十四卦,却说事情没有完成。

那么,既济卦与未济卦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相互矛盾?一点儿也不矛盾。第六十三卦既济卦所表达的意义,是说事物的某一发展阶段已经完成了,结束了。第六十四卦未济卦所表达的意义,则是说事物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又开始了。

第二、周解释完了,我们再进行“易”的解释:“易”的含义比较丰富,历代注家多有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日月为易,象征阴阳。(小篆的字体)

3、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易”之甲骨文,学界有人认为是日出东山的景象,故释曰:“日出为易”。

4、易者,占卜之意,故易则有专家解释为占卜之名。

5、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6、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7、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在哲学里面,讲到辩证法规律的时候,里面有一个量变质变规律,就是讲量变如何引起质变,那么,什么是量变?不就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吗?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两个卦,一个叫损卦,一个叫益,讲的是损与益的问题,也就是增与减的问题,所讲的不就是量变吗?

我们身处北半球,早上起来后就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人的影子出现我们的西边;到了中午,人的影子就移动到了我们的北边,到了下午,人的影子又移动到了东边。

人的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的。这种影子的移动和变化,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将是这样,去年是这样,今年是这样,明年还将是这样。在北京是这样,在西藏也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到了国外也还是这样,这就是“不易”,即人的影子的移动和变化的规律不变。

再从字形上看,“易”字由“日”、“月”两个字会意而成。日,指太阳,表示阳的属性,月,指月亮,表示阴的属性。所以,“易”字所表达的是阴、阳两种属性的变化。《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两种属性的变化之道,就称为易。

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

概括地说:《周易》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周易》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周易》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

但从《周礼》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一共出现了三部不同的《易经》。除了《周易》之外,还有另外两部,一部是《连山易》,一部是《归藏易》,《周易》只是其中之一,叫《周普易》。

周朝、周遍、周转,变易、简易、不易,这就概括了《周易》这部书的基本内含。《周易》既然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它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

有一段时间,《周易》文化的价值受到人为扭曲,即便是当代,依然有很多人把周易看做占卜之书。占卜之书故不可不辨,但是它绝不是仅仅是一本占卜之书。为此,全面剖析《周易》的文化内涵,势所必然。

《易经》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并非由于它“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是因为作为一部凝结着原始思维的占卜之书,它仿佛一座桥梁,一头连接着巫文化的彼岸,一头伸入人文文化的核心,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中国文化特色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种概述,未免太简单了,有人用十个比喻,说透了人生。我们不妨也分析一下。

1、人生如书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如一部书。少年,是花花绿绿的连环画;青年,是色彩斑斓的流行杂志;中年,是内容丰富的学术读物;老年,则是厚实的古典线装书。书旧了、人老了,但一颗坚定的心,依然在人生的书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对自我的坚持、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依恋。

2人生如戏

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人生犹如一出戏,以生活为舞台、以时间为布景,以情感起伏为线索、以经历的人与事为情节,而精彩与成功,便是高潮。哭也好,笑也罢;愿意也好,被动也罢。这,是一场无法拒绝的表演。比如一个人,在父母面前,他的角色就是儿子,但在妻子面前,就是丈夫;在孩子面前就是父亲;在岳父母面前。就是女婿,人一生随着时间环境的推移、变化,要扮演好各种角色。

3、人生如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生当如草,不似夏花般绚烂热烈,亦不同秋叶般凄清孤寂,而是在四季轮回中,倔强地长生。野火烧不尽是它,数尺游丝即横路是它,低徊一寸心是它,不敢怨春风也是它。人生当如草,不与大树比高低,不与玫瑰比艳丽,守得住寂寞,也能受得起繁华。惟愿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怀揣一颗清净之心,坦坦荡荡,无惧无忧地做自己。

4、人生如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荣辱得失也在所难免。面对生活,始终从容对待,月缺月圆仅是—个过程,终不是结果。明白这个道理,便会坦然与自信,始终保持一个如月般纯正而平静的心态。

5、人生如酒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人生如酒,趁年少盛世,得意须尽欢。得人生之乐趣,享人世之情意。余生寥寥,学会减轻背负的挂碍,才能优雅向前;看淡恩怨情仇,路途才会风清月朗。及时行乐,无悔无惧。生活,原来是那么美好。

6、人生如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人生如歌,或长或短,或豪放或婉约,或曲折幽深,或浅显直白。无法把握人生短长,也不能确保人生之歌精彩动人,但我们仍努力成为一个奋力前行的歌者,让生命无憾。

7、人生如棋

一白一黑,局里局外,皆是人生。棋子越下越少,人生越来越短。小小棋盘之间,风云变幻。有人过分追求赢局,过分看重输赢而忽略了下棋的智慧和乐趣。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很重。一味注重结果、时时事事想赢怕输,这样的人生不会圆满、快乐。下棋如做人,棋品如人品。赢,固然漂亮圆满;输,也要落子无悔。

8、人生如花

缘来缘去终会散,花开花败总归尘。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人生有相遇,就会有别离。花开花谢,缘起缘落,所有浮沉,终会变成午后的那一窗风清云淡。阳光依旧温暖,时间面前,一切终将释怀。总有一天会发现,曾经想牢牢抓住的,慢慢便放下了;曾经痛过的,伤口慢慢便结疤了。不是不痛了,也不是遗忘了,只是释怀了。

9、人生如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是一只舟。舟,航行在浩渺的大江大海里;人,生活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舟坏了,大海依然汹涌澎湃;人没了,生命的舟搁浅了,而时间长河仍汩汩流淌。又又有一说:人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漂泊在什么地方,自己很难掌握。

10、人生如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又成为记忆。再回首,发觉人生如梦,似真似幻。在如梦的人生里,什么都不易抓住,惟独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好心情。如若带着太多怨气,生活的一切都将变质;怨气将蒙住那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久而久之,美好将不复存在。人生如梦,蓦然回首万事空。为何不活得简单一点、过得快乐一点呢?

那么《周易》到底对人生有什么启示呢?

《周易》对人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周易》的64卦,每一卦给人生一个启示,就是六十四个人生启示。比如: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告诉我们: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作为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又比如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思是告诉我们: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周易》64卦一共有386句爻辞, 每一句爻辞,又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启示。比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来发展自己。指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其德业普施于世,可以有所作为。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爻解:此爻为乾卦第五爻,为龙飞跃到天上之象。以喻人事,则为人登九五之尊,或是事业到达极盛,若是其人为贤明的大人,则天下万民都会因此而获得其福泽。所以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舜受尧禅让,登上天子之位,泽惠天下万民,正可说明此爻的爻义。故事:舜在接受了各种考验以后,尧以自己年事已高,决定将自己的职权全部禅让给舜。

如果像这样分析,未免就太复杂了一些。所以我们可以把深奥的《周易》,对人生的启示,概括成人生的三个境界。用简单的三个字,就可以讲透人生。

第一个字,“上”。

上,代表了发奋上进。人生在世,一定要时刻求上进。

《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发奋努力。少年易老难学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人生百年,弹指而过,若是不努力一把,老了就只剩下后悔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世界很公平,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付出足够的努力。上进是人生的起点。

第二个字,止。

“上”和“止”只有一竖的区别。如果说“上”是进,那么“止”是退。

止中有上,上中有止,就是人生的大智慧。《周易》里说:“亢龙,有悔。”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的地方,再无上进的位置,就要开始思考退路,否则就要遭到祸患。人生要有向“上”的勇气,也要有“止”的心态与智慧。适可而止,止于至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真正有智慧的人,在心态上,他们永远不会自满,在生活中,他们永远谦逊低调。因为他们懂得“止”。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就是这个道理。人生有进,也要有退。退一步,并不是失去所有,而是获得新生。

第三个字,正。

“止”上再加一横,就是“正”。“正”,是道。《周易》里说:“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凝命,指摆正位置,找准位置,凝聚力量,以完成自身使命。中国人常讲慎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内心。大中至正,正是约束,是底线,是生而为人不能突破的良知。做人能守,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周易》告诉我们人生的三个境界,一个人,如果可以对生活抱有希望和热情,不气馁、不颓废,那么这一生必然不会白费,这是“上”。在时机的变化中,能够知进退,能舍得,谦逊低调,不会遭受祸患,这是“止”。无论何种境遇,都坚守内心,活得问心无愧、坦坦荡荡,这是“正”。能进、能退、能守,能做到这三点,人生必将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