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三字俗语大全
1.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2.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
3.糊涂虫:指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4.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5.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6.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7.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8.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9.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10.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11.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12.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13.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14.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15.笑面虎:指外表和善,心地凶残的人。
16.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17.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18.铁公鸡:指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人。
19.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20.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21.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22.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23.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24.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25.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26.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27.三脚猫:指技艺不精,一知半解的人。
28.偎灶猫:指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人。
29.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30.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31.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32.孺子牛:指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33.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34.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35.蓬间雀:指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36.地头蛇:指独霸一方,欺压人民的人。
37.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38.过街鼠:指人人痛恨的坏人。
39.井底蛙:指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40.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41.替罪羊:指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人。
42.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
43.无头蝇:指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44.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
45.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46、唱白脸: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47、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捋:抚摸。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翻老账:指发生矛盾时提起从前发生的事情,纠缠对方过去所犯的错误。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打闷棍:乘人不备,用棍打昏,掠夺财物。比喻攻击别人且使人无法申辩。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挑大梁:指在一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捂盖子:比喻利用职权掩盖内部存在的矛盾斗争或坏人坏事。
走过场:比喻做事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
撂挑子:比喻甩下应负责的工作,不干了;主动辞职。
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跌眼镜: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
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或依仗权势,招摇撞骗,收受贿赂。
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吹鼓手:旧指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常用的三字俗语大全
1.瓮中鳖:指落入绝境,难以逃脱的人。
2.跟屁虫:指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毫无主见的人。
3.糊涂虫:指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4.可怜虫:指受人鄙视的可怜的人。
5.应声虫:指随声附和,没有主见的人。
6.寄生虫:指有劳动能力而不劳动的人。
7.人中凤:指出类拔萃的优秀之人。
8.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9.癞皮狗:指死皮赖脸,卑鄙无耻的人。
10.看门狗:指讨好主人,甘当奴才的人。
11.哈巴狗:指驯服的奴才。
12.缩头龟:指胆小怕事的人。
13.吸血鬼:指残酷欺压榨取人的人。
14.纸老虎:指貌似强大,实则软弱的人。
15.笑面虎:指外表和善,心地凶残的人。
16.母老虎:指凶悍泼辣,蛮横无理的妇女。
17.拦路虎:指制造障碍,阻挡前进的人。
18.铁公鸡:指爱财如命,一毛不拔的人。
19.落汤鸡:指浑身湿透,十分狼狈的人。
20.狐狸精:指专事迷惑人的女人。
21.白眼狼:指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的人。
22.老狐狸:指阴险狡诈,老奸巨猾的人。
23.变色龙:指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24.独眼龙: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
25.癞蛤蟆:指肮脏丑陋的人。
26.千里马:指才能出众,有所作为的人。
27.三脚猫:指技艺不精,一知半解的人。
28.偎灶猫:指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人。
29.出头鸟:指表现突出,才能出众的人。
30.比翼鸟:指恩爱夫妻。
31.笼中鸟:指身受束缚,失去自由的人。
32.孺子牛:指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33.老黄牛:指勤恳工作,任劳任怨的人。
34.丧家犬:指失去靠山,到处乱窜的人。
35.蓬间雀:指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36.地头蛇:指独霸一方,欺压人民的人。
37.美女蛇:指外貌美好,内心奸诈的女子。
38.过街鼠:指人人痛恨的坏人。
39.井底蛙:指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40.丑小鸭:指外表丑陋,实际大有前途的人。
41.替罪羊:指代人受过或替人受罪的人。
42.领头羊:指居于领先地位,率领别人前进的人。
43.无头蝇:指行动忙乱,目的不明的人。
44.旱鸭子:指不会游泳的人。
45.夜猫子:指喜欢晚睡,深夜工作的人。
46、唱白脸: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47、和稀泥:比喻调和纷争,多指无原则地调和折中。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
吃小灶:比喻享受特殊照顾。
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打边鼓:比喻从旁帮腔、助势。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挤牙膏:比喻说话不爽快,经别人一步一步追问,才一点一点地说。
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露马脚: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泼冷水:比喻挫伤别人的兴趣和积极性。
捋虎须: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捋:抚摸。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进行讹诈。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冷枪:在人没防备时开枪射击,比喻暗中伤人。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
翻老账:指发生矛盾时提起从前发生的事情,纠缠对方过去所犯的错误。
滚雪球:比喻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过电影:形容对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地回顾。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打闷棍:乘人不备,用棍打昏,掠夺财物。比喻攻击别人且使人无法申辩。
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挑大梁:指在一个单位担任重要职务、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挖墙脚:从竞争对手那里弄走人才或抢走生意。
捂盖子:比喻利用职权掩盖内部存在的矛盾斗争或坏人坏事。
走过场:比喻做事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
撂挑子:比喻甩下应负责的工作,不干了;主动辞职。
留尾巴:比喻事情做得不彻底,还留有问题。
露馅儿:比喻暴露了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情。
跌眼镜:指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令人感到吃惊。
打秋风:指假借各种名义向人家索取财物,或依仗权势,招摇撞骗,收受贿赂。
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资、人力或隐瞒问题。也指事先隐藏起来,待时行动。
一言堂: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一窝蜂: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和行动。
大气候:比喻出现在较大范围的某种政治、经济形势或思潮。
定心丸:能使人情绪安定的东西。
高姿态:指对别人宽容、谅解。
烂摊子:比喻秩序混乱、不易收拾整顿的局面或单位。
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或事物。
小儿科:比喻胸襟狭窄或吝啬的行为,或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
夹生饭:本意为半生不熟的饭,比喻开始没做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情,或开头没解决以后也很难解决的问题。
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迷魂汤:喻迷惑人语言或行为。
马后炮: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的人。
试金石:比喻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口头禅:指经常挂在口头而毫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败家子:指任意挥霍家产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费国家财物的人。
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落汤鸡:形容浑身湿透,像掉在热水里的鸡一样。
吹鼓手:旧指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
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两面光: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替罪羊:古代犹太教祭礼是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比喻代人受过。
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应声虫:比喻自己毫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
窝里斗:形容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争斗或冲突。
阳关道:比喻有光明前途的道路。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农村老俗话“早起三朝顶一工、强于找人落下风”是什么意思
作者:一载无穷年
小时候到地里干活,常听大人说“早起三朝顶一工、强于找人落下风”这句俗语,为此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农村地里的活儿并像以前那么多了,人们自然也不再说这句话了。可是,这句话隐含的意义却常常让我回味无穷。
先来说说“早起三朝顶一工、强于找人落下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里面的 “工”,是指劳作一天。
“工”这个词最火的时代是人民公社时期。那时,农村实行记工分制。
每天收工后,负责记录出勤的人员会记下当天人员出勤情况:出勤一天的,暂记一个 “工”;出勤半天的,暂记半个“工”。到了年底,生产队要根据各人表现评分:劳动能力强、劳动表现好的,评10分,俗称10分劳力。这在当时的农村,相当于工厂里的8级技工一样,受人尊敬和羡慕;劳动能力弱的或是表现差的,就少评分。比如,年龄小、力气弱的的,就评5分,俗称半拉子劳力。在正常情况下,妇女一般记7分或是8分。
分评出来后,就可以正式折算 “工”了。比如,10分劳力出勤一天,就记一个“工”,半拉子劳力出勤一天,就记半个 “工”。
到了年底,生产队会计要搞年终决算,算完了,留出上交国家的,留够下年用度,剩下的用于分配。这样,就可以算出每个 “工”能分多少钱。这也就是农村人最关心的一个“工”多少钱的来源。
在我国,农民普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工作一天,就算一个工。
威海人则普遍是“鸡叫三遍”就起来上工,叫 “起朝”或是“起早”。起来晚了,就催促说“别睡懒觉了”或者是“日头照腚了还不起来”。
在我的记忆里,农民“起朝”上工很是平常。每天天刚放亮,周围就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来:挑担的、牵牛的、相互打招呼的等等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威海特色的清晨上工图。
之所以起早上工,一是源于威海人的勤奋。威海人眼里净是活儿。活多了难免干不完,只好只争朝夕。另外,人休息了一晚上,早晨起来浑身有劲儿,趁着这股劲儿干活,效率总是高些。二是源于农活的特点: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土壤比较湿润,无论是锄草还是翻土,干起来总是轻松些。没有日晒,牲口干起来也会轻松些。
电影《天仙配》有个唱段:“庄稼之人不得闲,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形象地表达了农民的生存状态。
舞台剧《天仙配》剧照
农谚说:农时不等人。农活有强烈的季节性,“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有了活儿就得赶紧干。干不完,那就得求人帮忙。
有句民谚说:开口三分利,不给够本儿。这句话在老辈威海人这并不适用。威海人信奉“求人不如求己”。去求人,未开口先怯三分;开了口,别人不答应,面子上过不去;别人答应了,帮了忙,就欠了天大的人情,要时时想着还清。
威海人说:人情不还,寝食难安。这种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使得威海人总觉得“求了人就不如人”,也就是“落了下风”。因此,对于求人总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表现在日常生产、生活上,就是“有十分的能力就绝不使九分九,有一口气儿就绝不说软话”。
概括起来,“早起三朝顶一工、强于找人落下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觉得活儿多得干不完,就早起去干。早起三天上山干活,就能顶上一天干的活儿。这样虽然累点、苦点,可是总比出上脸去求人强。求了人看似得到别人帮助把活儿干完了,可是欠了人情,再看到别人总觉得直不起腰来。如此一来,求人并不合算。
由此看来,“早起三朝顶一工、强于找人落下风”这句话其实与“求人不如求己”意思基本相同,只不过,比“求人不如求己”内涵更丰富。这句话真切地体现了威海农民自强不息的性格特点。
35个俗语典故背后有趣的故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现在让我们走进它,原来它们身后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1、有眼不识泰山
“有眼不识泰山”作为一个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自己的见识太少,有名望的人在自己眼前也认不出来。但是这个泰山可不是指的五岳泰山,它其实指的是一个叫泰山的人,关于这句俗语的来源,倒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四川话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屁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
“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此属谐音讹传。
8、王XX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X”了。
9、倒楣
“倒楣”一词本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事不顺利或运气差。大约在明朝末年,那时“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限制了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发挥,加之考场舞弊之风甚盛,所以一般的读书人要想中举是极为不易的。为了求个吉利,举子们在临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当地人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做“倒楣”。
10、吹牛皮
用“吹牛”形容说大话,意思非常明白。那为什么不用“吹猪”、“吹羊”来形容呢?从前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插进去捅一捅,然后用竹管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会很方便,用刀轻轻一拉,皮就会自己裂开。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
“吹牛皮”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当地人用整只羊皮晒干漆上油漆,吹上气使它鼓起来,再把几只羊皮扎在一起,就可以渡河了。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千斤重物过河。羊皮筏子较小,人们常用嘴把它吹鼓起来。有个人说他不仅会吹羊皮筏,而且还能吹起牛皮筏来,后来有人真的将牛皮拿给那人去吹,因牛皮太大,那人怎么吹也吹不起来。从那以后,人们就用“吹牛皮”来形容爱说大话的人。
11、无商不奸
“无商不奸”是后人杜撰的,原意为“无商不尖”。“无商不尖”,出典为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凡是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这是老派生意人一种生意噱头,这一小撮“添头”,很让客人接受,故有“无商不尖”之说。“无商不尖”还体现在去布庄扯布,“足尺放三”、“加三放尺”;拷油拷酒都有点添头。
客观来讲,商业是一种交易行为,商人的精明往往给消费者一种“奸诈”的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尤其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低下、诚信缺失、唯利是图,造成扰乱市场的行为频频发生,因此更加印证了“无商不奸”的说法。
12、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古人受佛教影响,相信灵魂不死,并会在人世间转生轮回。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就是说,现在死了不要紧,转世投胎后,过十八年长成人了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这句话是从佛教中传出来的吧。
13、八拜之交
八拜是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表示无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也有向古代八个结拜兄弟学习的意思。 羊角哀左白桃——生死之交 于伯牙钟子期——知音之交 廉颇蔺相如——负荆之交 孟良焦赞——永伴之交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之交 管仲鲍叔牙——同命之交 忽子公子寿——患难之交 程樱公孙杵臼——拖孤之交 14、丑八怪
“丑八怪”用以形容外貌丑陋的人。它来源于“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他们是:李蟮、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罗聘、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陈撰、杨法、李勉等诸人。(在中文里“八”往往用作虚数词,表示数量多,并不意味“扬州八怪”只有八个人。)其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更著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所以被篾成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入情入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
15、六圣
史圣: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自幼读书,博文强识,著有《史记》,他被后人称为“史圣”。 草圣:人称汉朝书法家张芝是“草圣”,他擅长草书,对章草(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医圣:汉未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勤奋学习古人治病经验,写出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本书被后代医学家视为必读经典,张仲景也就成了“医圣”。书圣:东晋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他为书圣,当之无愧。画圣:被尊称为“画圣”的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他最擅长人物画,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诗圣: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一生写下了大量现实主义诗篇,代表作品是“吏”、“三别”。他被世人称为诗圣。另一些称谓: 酒圣: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文圣: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16、二百五
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
版本一: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
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 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
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
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
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
版本二:源于唐朝故事。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这说明了长安群众对作威作福的官吏的反感。流传至今,二百五与二秆子都成了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
版本三:源于民间传说。从前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发奋苦读,可是终其一生都不曾中举,连儿子都没有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贵子,添得双丁。秀才回想一生成败,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给两个儿子起名:一个叫做成事,一个叫做败事。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课子,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写字,大儿子写三百,小儿子写二百。”秀才赶集回来之后询问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写是写了,不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都是二百五!”
版本四:源于推牌九。牌九系一种赌具,其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后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在香港,习惯上又称为“二五仔”。 版本五:据某中学语文书记载,古代人用银子按两划分,一般五百两是个整数单位,用纸包好,当时包五百两是为“一封”,而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银子,因为跟“半疯”谐音,所以后来人们也把疯疯癫癫的人做“二百五”。 版本六:从前有一个傻瓜,家道中落。有一天他去卖传家至宝,宝物上写“卖尽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和他讨价还价,硬是只给250,他想250就250,于是卖得金子250两,很多人笑话他少要了8两金子,笨蛋一个。从那以后人们就把做事糊涂的人称为二百五。
17、半吊子
半吊子、二百五流行甚广的俗语。常指那些憨傻、缺心眼或行为鲁莽之人。那么,为什么称这些人半吊子、二百五呢?
原来这种诙谐的称谓与古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园中间有方孔,曰“孔方兄”。古人为了便于数钱、付钱和携带方便,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后来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一千枚钱称一吊,一枚钱又称一个子,那么五百钱就是半吊子,用半吊不够一吊的数,比喻心眼不够数。五百即半吊,半吊的一半是二百五,比喻心眼更不够数。所以一般人都很忌讳二百五这个数,如商品价格应为250的,标价249或251也不标250,发补助该发250的,发260也不发250等等。
由此可见,半吊子、二百五都是从钱引出来的,用来嘲讽那些智商低、行为鲁莽做错事的人。如某某半吊子,谁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就:“你二百五呀!”等等。
18、店小二
“店小二”是指古时候饭店、旅店里的服务员。那么,为什么要称他们为“店小二”呢? 在旧社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学才有学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如明代常遇春的曾祖父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
古代老秘网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19、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讲的是一个证明因果报应、劝世励俗的故事: 五代后晋时幽州有个叫窦禹钧的人,因为幽州属燕,又叫燕山。他是一个自幼丧父的孤儿,赖母亲抚养长大,事母很孝顺,对于母亲的话,从来不敢违逆。在那个时代的人,多数在二十岁左右就结婚,所以如果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就会感觉到“无后为大”的忧虑。可是禹钧到了三十余岁,膝下犹虚,正在愁眉不展的时候,忽然有一天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已故的祖父对他说:“禹钧!你前生的恶业很重,所以你今生的命运,不仅没有儿子,并且寿命也很短促,我亲爱的孙儿,希望你及早回心向善,努力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转变业力,挽回命运。”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二万银钱,恐怕给主人发觉,就写了一张债券,系在自己小女的臂上,券上写明:“永卖此女,偿所负钱。”仆人从此远逃他乡。禹钧发觉了这件事,把仆人所写的债券焚毁,并且对仆人的女儿抚养得很好,那女儿长大后,禹钧还替她备了嫁妆,嫁了一位美满的贤婿。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窦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对于贫困得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
有一天,窦先生又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纪,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来日都很显达,你将来寿终之后,可上升天堂。”祖父说完以后,又继续谆谆的对他叮嘱:“因果的道理,确实而无虚妄。善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于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的。”
从此以后,窦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因为他家教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儿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儿窦偁,官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窦僖,位左补阙,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当时侍郎冯道赠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当时的士绅人家纷纷传诵,并且称赞窦家五子为“窦氏五龙”。窦禹钧本人,也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预知时至,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谈笑而卒。
善恶的报应,有的现世获报,有的子孙获报,有的来世获报,虽有迟速的不同,但报应不爽,是毫无疑问的,像窦禹钧公,不仅现世获享高寿厚禄,后代子孙昌盛显达,且观其临终瑞相,亦可证明来世必能获生善地。宋朝范文正公仲淹,曾将窦禹钧的事迹,训示其子孙,广修善事,因而范公的后代,亦很昌盛发达。可是世人知悉窦禹钧事迹的很多,不止范文正公一人,但大多闻而不行,如入宝山空手回,岂不可惜! 《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寄托了家人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望。 20、身怀六甲
来历之一:为什么女人怀孕了叫身怀六甲?“身怀六甲”通俗来讲,“古称女子怀孕。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是一些词典中对于“身怀六甲”通俗的解释。 要详细地来解释这个词,确实很复杂。因为很少有人能搞明白天干地支不断演变的过程。 甲甲甲甲甲甲 寅辰午申戌子 乙乙乙乙乙乙 卯巳未酉亥丑 丙丙丙丙丙丙 辰午申戌子寅 丁丁丁丁丁丁 巳未酉亥丑卯 戊戊戊戊戊戊 戊申戌子寅辰 己己己己己己 未酉亥丑卯巳 庚庚庚庚庚庚 申戌子寅辰午 辛辛辛辛辛辛 酉亥丑卯巳未 壬壬壬壬壬壬 戌子寅辰午申 癸癸癸癸癸癸 亥丑卯巳未酉 有人做出这样的解释,其中“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分别领起一竖行,称为“六甲”,这是一个时间观念。上面强调了一个五、六为变化之道的思想。在甲骨的刻辞中,前五甲所领竖行中,皆有子日,唯独第六甲“甲寅”不含子日,所以《汉书》说:“日有六甲,辰有五子”,这样就合于五六为变的趋势了。变化带来的是化生,古代传说天帝造物,也当依循此理,所以六甲所代表的是一种演化趋势。 “六甲”源自天干地支: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从表中可见,每一个天干都有六种配合,称为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甲”属木属阳,为阳木。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六丁六甲放在一起,刚好是阴一半,阳一半。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身怀六甲”可能是房中术和道教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求子说的祝福之语,类似中国人观念中常有的“生个男娃”或“生儿子”好传宗接代之类,希望怀个男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演变,这类“专指”就慢慢演变成“泛指”,怀孕也就通称为“身怀六甲”了。 不过“《隋书·经籍志三》中的《六甲贯胎书》。谓妇女身怀胎儿。传说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是上天创造万物的日子,也是妇女最易受孕的日子。故称女子怀孕为身怀六甲”这种说法也不能排除其正确性。 来历之二:因为六甲在古代是六十年的意思,身怀六甲很痛苦,就像过了六十年。 以前都是用天干与地支相配合来记录年份的,如甲子、丙寅等。甲排天干的第一个,六十年里面有六个带甲的年份,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个甲日,所以六甲代表六十年。从前的人寿命都不长,一般也就五、六十岁,六甲过后人的一辈也就过得差不多了。怀孕叫身怀六甲喻意着孕妇肚中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 21、马大哈
现在人们习惯上把工作上马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的人称做“马大哈”。那么,“马大哈”又是什么人呢?
原来,“马大哈”是风行于50年代时的相声《买猴儿》中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此人马虎成性,有一次竟然把“到(天津)东北角买猴牌肥皂50箱”的通知,错写成了“到东北买猴儿50只”。结果,官僚主义和盲从作风助长了“马大哈”的错误,致使采购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掀起了一场买猴儿风波。《买猴儿》的成功使其成为著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内部讽刺相声”的代表作,“马大哈”这一形象也由于具有广泛而准确的概括意义,同中外文艺作品中的阿Q、堂吉诃德等典型形象一样,成为现实生活中某种人的代名词。
22、古人为啥将太监称作公公
太监应称作“宫公”,就是被阉割的男人,受过宫刑,由于读音相同而念成“公公”。
23、五音不全
来历之一:唱歌时,有人唱得不搭调,常常走音,把握不住do、re、mi、fa、sol、la、ti七个音阶,唱歌变成绝无优美旋律可言的“念歌”或“喊歌”了。
明明是“七音”却叫“五音”,是怎么回事呢?
这要说说“五音”概念。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如用西乐的七个音阶对照一下的话,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当然,古中乐的五音唱名,不可能同西乐的“哆、来、咪、索、拉”叫法一样,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更古则用“宫、商、角、徵(读zhǐ音)、羽”了。所以,如果我们稍加留意,正宗中国古乐曲,是没有“发(fa)”和“稀(ti)”两个音阶的。比如,现在还时有听到的江南小调《茉(蟹)莉(蟹)花》即是古曲之一,它全曲若用唱名哼出,只有“哆、来、咪、索、拉”,全无“发、稀”两音;名古曲,岳飞词的《满江红》亦然。
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成语了。
来历之二: 《礼记》说:“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五音,是指宫、商、角、征、羽五音。《律历志》说;“宫者,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径。商者,章也,物成事明也。角者,触也,阳气蠢动,万物触地而生也。征者,祉也,万物大盛蕃祉也。羽者,宇也,物藏聚萃宇复之也。”这是对五音其义的解释,并从自然生化角度予以说明、从听觉感觉来说。则是宫音浑厚较浊。长远以闻;商音嘹亮高畅,激越而和;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征音焦烈燥恕。如火烈声;羽音圆清急畅,条达畅意;五音又与五行有密切的联系。
《乐纬》说“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上曰宫,三言得火口征,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日商,九言得木日角,此并是阳数。”则进一步明确了宫为土、征为火、羽为水、商为金、角为木的配比关系。
宋朝沈括说:“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尾气始于东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阴阳根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实际上,五行是顺四季之气而生,五音刚逆五行之序而传。相反相成,错综变化。
《蠡海集》说“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光顺行则为五行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出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上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五行之类,土以定位。”这是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说明五音逆行之因。
其实,五音逆行之理,是祖还易象之意,亦即先后天八卦之理、下面,可以从先天图及后天图中予以说明。
先天八卦图中,乾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之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为什么开始于金结束于土,是取乾始坤成之意。金取天之刚,土取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未以生气居中、所以五音逆五行本于先天八卦之序。
后天八卦图中,也是乾居首而逆转,自韩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为离火旺于南方,又次转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再次转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所以退艮坤以后终、因此五音逆五行亦合于后天八卦之序。
24、“做东”的来历
之一: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结束19年的流亡生涯回国登基,想到曾逃亡到郑国,郑国对他极不友好,他就联合秦国攻郑。郑国老臣游说秦国:如果秦国不打郑国,把郑国留着做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向东用兵路经郑国时,郑国像主人一样,很好地接待秦国的兵将,做秦国的根据地。后世就把“东道主”作为了“主人”的代称,请客叫“做东”,把房子的主人也叫作“房东”。
之二:我国古代建造的房屋大都是坐北朝南的,有地位或富裕的人家,房子的正中是客厅,在厅中朝南放置两个座位,一东一西。接待客人时,主人总是先把客人迎到西边的座位上,然后才在东边的座位上落座。 还有的人家更讲究,他们在厅门上修东、西两条并排的路,进厅门的台阶也分东、西两处。迎接客人时,将客人引到西边的道路,由西处的台阶进厅;主人则与客人并排走在东边的道路上,由东边的台阶走进客厅。
在我国一本古书《礼记》上,就写明了这样的规定:“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所以主人又被称为“东道主”或“东道”,简称为“东”,争着做“主人”,当然就变成争着“做东”啦。
25、“两肋插刀”的典故
“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而今却因误传成了在肋上插刀。
26、为什么举白旗是代表投降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 因此,人们一般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
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27、“买东西”的来历
在平时,经常会听到“买东西”这三个字眼。这三个字是从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因为在东汉时,商人们开店交易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人们到那儿去采购物品,就说“买东”、“买西”。时间一久,就统称为“买东西”了。
28、“寿比南山”的来历
在给老年人祝寿时经常会听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一句话,其中的“寿比南山”有什么含义?南山指的是山东的云门山,因在城南,所以称作南山。这山上刻着一个大红的“寿”字,字首直指云端,字脚踏在壁底。真是山象一个“寿”字,“寿”字是一座山。
29、“太太”的出处
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贤妃曰“太姜”,即季历等三兄弟之母。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贞静柔顺,并且极有智慧。教导诸子,至于成人,从来没有过失。古公谋事,必与太姜互相商量。随便古公要迁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辞劳怨,顺从追随。由于太姜品德贤正,教子相夫有功,因此《史记·周本纪》称她为“贤妇人”。
季历即位,又娶有贤妃曰“太任”。史载,称其端庄诚一,德行无缺失。及有身孕,即自开始胎教,所谓“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又有贤妃,曰“太姒”。《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女传》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因此,后世尊称别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从周室有三位“太”字辈贤妻良母,母仪可风的典故而来,并非是随随便便的口头语。
30、七情六欲
“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中医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
“六欲”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佛家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31、胡说八道
原指“胡人”到内地讲解佛经。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胡说∶胡人说讲。八道:胡人讲解佛经八圣道。
而不信佛的人认为,胡人讲解佛经是说荒诞之言。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喻不可信。今泛指一切没有根据的说法。
32、六亲不认
当今“六亲”泛指亲属。其实,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一据《左传》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
33、五毒俱全
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为五毒。
34、三长两短
“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三长两短”和以前的人死亡入棺木有关。棺木是用六片木材拼凑的。棺盖、棺底、左梆、右梆这四片是长木材;前头、后尾这两片是方形的短木材。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因为尸体入棺木后才上棺盖,所以只称三长。“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宽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
35、十恶不赦
指罪大恶极,不可饶恕。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谋反。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无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不和好。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唐《永徽律》所列举“十恶”与隋同。此后,除元代将“十恶”改为“诸恶”之外,明、清两代均将“十恶”列入刑律名例篇。
一课译词:碰钉子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可能处处顺意,有时候难免会摔几个跟头,碰碰钉子。
“碰钉子”,中文俗语,比喻办事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receive serious rebuff; be snubbed),与“碰壁”、“碰了一鼻子灰(suffer setbacks)”意思相近。
例句:
jiǎ rú nǐ bù xiǎng pèng dīng zi,jiù bié qù qiú tā bāng máng
假如你不想碰钉子,就别去求他帮忙。
If you don’t want to be brushed off, forget about asking him to give you a hand.
bù lǎo shi de rén fēi pèng dīng zi bù kě
不老实的人非碰钉子不可。
A dishonest person is bound to meet with setbacks sooner or later.
yào shì wǒ,wǒ jiù bù huì qù pèng zhè gè dīng zi
要是我,我就不会去碰这个钉子。
If I were you, I wouldn’t run my head against a brick wall.
Editor: Jade
来源: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