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初七可以剪头发吗女孩(初七可以剪头发吗)

初七可以剪头发吗女孩(初七可以剪头发吗)

正月初七是“人胜节”,喝碗“七菜羹”求好兆头,老传统别丢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七,又称为“人胜节”或“人日节”。在汉族的民间传说中,女娲创世后,在造出了猪、狗、牛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类。于是以岁后的第七日便作为人类的“生日”,也就是我们说的“人胜节”。在汉朝的东方朔《占书》中记载:岁后八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由古书看出,自汉朝开始便有“人胜节”的存在了。

人胜节是什么节日?

在古代,人胜节起初是一种单一的占卜活动,例如,人胜节这天,如果天气晴好、阳光普照,预示新的一年便会平安顺遂,吉祥如意。相反,这一天晴雨交加、愁云密布,人们就会进行祈祷、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久而久之人胜节就从“占卜”演变成了一种庆祝、祭祀的节日。

人胜节有什么活动?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到了唐朝,“人胜节”慢慢演变成了民间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妇女都有戴“人胜”的习俗,既镂金作胜,剪彩为人,将剪好的“人形”剪纸佩戴在头发上或是贴在家中的屏风上,以讨取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人胜节”在古时既有祈福之意,也有团圆思亲的情节。古人乡土情结浓厚,在人胜这天,需和亲友家人相聚,而唐代诗人高适就是在人胜节(人日节),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用来表达对故友杜甫的思念之情。

人胜节这个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延传至今日,几乎淡出了大家的视野,甚至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人胜节”究竟是什么。但在民间,一些地区仍保留着“人胜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在潮汕正月初七需吃“七菜羹”,和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一样,七菜羹也是这个节日的一种特色食俗。

人胜节为什么吃七菜羹?

七菜羹又被称为“七样菜”、“七菜粥”,是以7种不同的蔬菜熬制而成的羹粥,也就是一锅杂烩素汤菜。在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古籍《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有民间24节令中的时俗,其中就有“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因此每至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会飘出一阵阵蔬菜的清香,这正是在熬制“七菜羹”。

每至正月初七,民间还有“七样羹,愈食愈后生(年轻)”的俗语,意思是大人吃了越来越年轻,小孩吃了越来越水嫩。再加上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人们认为“人胜节”喝了七菜羹,新的一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一碗小小的“七菜羹”不仅在我国流传已久,就连日本在正月初七也会喝上一碗,他们称七菜羹为“七草粥”,认为喝了七草粥能身体健康,其实和我们的“七菜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菜羹里有哪些蔬菜?

七菜羹需用7种不同的蔬菜熬制,古时的七菜羹由菠菜、芹菜、生菜、萝卜、笋芹、荷兰豆和芥兰这几种食材,将其切碎后煮成羹。而根据不同的地方,食材也有所改变,像潮汕人喜欢用韭菜、芥兰、春菜、芥菜、大蒜、芹菜、厚瓣菜这七种菜,而浙江人则喜欢用芹菜、韭菜、甘笋、生菜、藠头、大蒜、大葱。时至今日,“七菜羹”没有固定的配方,但所用蔬菜都有美好寓意。

七菜羹做法简单,将食材剁碎煮熟后稍加调味即可,选用的都是春季的应季食材,味道鲜、营养足,过年期间吃多了大鱼大肉,来一碗清淡利口的“七菜羹”,期盼新的一年人和家旺,事事顺利!

七菜羹

所需食材:小白菜,香菜,菠菜,小葱,油菜,韭菜,蒜苗,虾皮,盐。

1、将小白菜、香菜、菠菜、油菜和韭菜择好,用清水洗净后切成小段,小葱和蒜苗清洗干净后切碎。

2、锅中加入清水,放入所有切好的食材,丢入一把虾皮。 焖煮上3分钟。

这款三禾小清新双耳汤锅是前一段热播的《中餐厅》同款的,颜值高,使用起来很轻巧,复合的锅底,不挑火源,不沾涂层也是环保的进口涂层,别看体积不大,容量有3.35升,足够炖下来一只鸡了,顺便推荐一下。

3、锅中水开后,放入1勺食盐和鸡精,搅拌均匀后淋入少许水淀粉略微勾芡,一碗清爽可口的七菜羹就做好了。

在老百姓眼中,这些蔬菜个个都有好兆头,比如白菜指“百财”,代表聚财发财;香菜又称为芫荽,意指“延岁”;菠菜有“博才”之意,代表博才多艺,小葱的葱与“聪”同音,代表聪明伶俐;油菜代表“有财”;韭菜的韭同“久”,有长长久久的寓意;蒜苗的蒜同“算”,代表机灵会算钱。因此集所有好兆头于一身的“七菜羹”,也被赋予为美好寓意的“福气羹”。

——老井说——

老一辈讲究,在喝七菜羹时,需要全部吃光喝净,将所有福气吃进肚子里,若是有剩余或倒掉,“福气”也就丢掉了。虽然在现在来看,福气并不能通过一碗汤来决定,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会随着这碗“七菜羹”一直延传下去。#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正月初七是“人胜节”,喝碗“七菜羹”求好兆头,老传统别丢掉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七,又称为“人胜节”或“人日节”。在汉族的民间传说中,女娲创世后,在造出了猪、狗、牛等动物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类。于是以岁后的第七日便作为人类的“生日”,也就是我们说的“人胜节”。在汉朝的东方朔《占书》中记载:岁后八日,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由古书看出,自汉朝开始便有“人胜节”的存在了。

人胜节是什么节日?

在古代,人胜节起初是一种单一的占卜活动,例如,人胜节这天,如果天气晴好、阳光普照,预示新的一年便会平安顺遂,吉祥如意。相反,这一天晴雨交加、愁云密布,人们就会进行祈祷、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久而久之人胜节就从“占卜”演变成了一种庆祝、祭祀的节日。

人胜节有什么活动?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到了唐朝,“人胜节”慢慢演变成了民间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妇女都有戴“人胜”的习俗,既镂金作胜,剪彩为人,将剪好的“人形”剪纸佩戴在头发上或是贴在家中的屏风上,以讨取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人胜节”在古时既有祈福之意,也有团圆思亲的情节。古人乡土情结浓厚,在人胜这天,需和亲友家人相聚,而唐代诗人高适就是在人胜节(人日节),赋诗《人日寄杜二拾遗》,用来表达对故友杜甫的思念之情。

人胜节这个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延传至今日,几乎淡出了大家的视野,甚至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人胜节”究竟是什么。但在民间,一些地区仍保留着“人胜节”的传统文化习俗。在潮汕正月初七需吃“七菜羹”,和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一样,七菜羹也是这个节日的一种特色食俗。

人胜节为什么吃七菜羹?

七菜羹又被称为“七样菜”、“七菜粥”,是以7种不同的蔬菜熬制而成的羹粥,也就是一锅杂烩素汤菜。在南北朝梁宗懔编撰的古籍《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有民间24节令中的时俗,其中就有“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因此每至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会飘出一阵阵蔬菜的清香,这正是在熬制“七菜羹”。

每至正月初七,民间还有“七样羹,愈食愈后生(年轻)”的俗语,意思是大人吃了越来越年轻,小孩吃了越来越水嫩。再加上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人们认为“人胜节”喝了七菜羹,新的一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一碗小小的“七菜羹”不仅在我国流传已久,就连日本在正月初七也会喝上一碗,他们称七菜羹为“七草粥”,认为喝了七草粥能身体健康,其实和我们的“七菜羹”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菜羹里有哪些蔬菜?

七菜羹需用7种不同的蔬菜熬制,古时的七菜羹由菠菜、芹菜、生菜、萝卜、笋芹、荷兰豆和芥兰这几种食材,将其切碎后煮成羹。而根据不同的地方,食材也有所改变,像潮汕人喜欢用韭菜、芥兰、春菜、芥菜、大蒜、芹菜、厚瓣菜这七种菜,而浙江人则喜欢用芹菜、韭菜、甘笋、生菜、藠头、大蒜、大葱。时至今日,“七菜羹”没有固定的配方,但所用蔬菜都有美好寓意。

七菜羹做法简单,将食材剁碎煮熟后稍加调味即可,选用的都是春季的应季食材,味道鲜、营养足,过年期间吃多了大鱼大肉,来一碗清淡利口的“七菜羹”,期盼新的一年人和家旺,事事顺利!

七菜羹

所需食材:小白菜,香菜,菠菜,小葱,油菜,韭菜,蒜苗,虾皮,盐。

1、将小白菜、香菜、菠菜、油菜和韭菜择好,用清水洗净后切成小段,小葱和蒜苗清洗干净后切碎。

2、锅中加入清水,放入所有切好的食材,丢入一把虾皮。 焖煮上3分钟。

这款三禾小清新双耳汤锅是前一段热播的《中餐厅》同款的,颜值高,使用起来很轻巧,复合的锅底,不挑火源,不沾涂层也是环保的进口涂层,别看体积不大,容量有3.35升,足够炖下来一只鸡了,顺便推荐一下。

3、锅中水开后,放入1勺食盐和鸡精,搅拌均匀后淋入少许水淀粉略微勾芡,一碗清爽可口的七菜羹就做好了。

在老百姓眼中,这些蔬菜个个都有好兆头,比如白菜指“百财”,代表聚财发财;香菜又称为芫荽,意指“延岁”;菠菜有“博才”之意,代表博才多艺,小葱的葱与“聪”同音,代表聪明伶俐;油菜代表“有财”;韭菜的韭同“久”,有长长久久的寓意;蒜苗的蒜同“算”,代表机灵会算钱。因此集所有好兆头于一身的“七菜羹”,也被赋予为美好寓意的“福气羹”。

——老井说——

老一辈讲究,在喝七菜羹时,需要全部吃光喝净,将所有福气吃进肚子里,若是有剩余或倒掉,“福气”也就丢掉了。虽然在现在来看,福气并不能通过一碗汤来决定,但人们对于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会随着这碗“七菜羹”一直延传下去。#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正月初七,为什么叫“人日”?怎么过?记住这3点,兔年顺风顺水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春节长假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很多朋友已经回到工作岗位,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在这里,祝大家事业顺风顺水,大展鸿图。

今天还要祝大家生日快乐,可能朋友们奇怪了,今天我不过生日啊。那为什么要祝大家生日快乐呢?因为今天是“人日”——人类共同的生日。“人日”来源于中国神话“女娲造人”的传说。有一次呢,女娲玩累了,随手用泥土捏出个鸡的样子,第二天造了狗,第三四五六天分别造了猪、羊、牛、马,但是她都不满意,直到第七天创造了人类。所以,正月初七又被称为“人日”。

古代很重视人日。比如唐朝,每到人日,皇帝就会赐给大臣们彩缕 “人胜”,就是头上戴的人形的饰物,然后登高宴请群臣,非常热闹。在民间,这一天有哪些传统习俗呢?第一是剪彩纸,戴“人胜”。人们用五彩丝织品剪成人形,或用金箔镂刻成人形,把“人胜”挂在屏风,或戴在头发上。

第二是祭祀神灵保平安。比如山东的一些地方,会举办隆重的送火神活动,用农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

第三是登高赋诗。文人雅士在这一天结伴登高,赋诗雅游。写人日的诗句,最有名的当属唐朝边塞诗人高适赠给杜甫的那句:“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还有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几句能看出来人日节有一种思念亲友的氛围。到今天,也有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要在家团聚的习俗。

总之,人日这一天要尊重每一个人,父母不能在今天教训孩子,古代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正月初七这一天,吃什么也很有讲究。有的地方会吃“拉魂面”。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所以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而且讲究面条越长越好。

有些地方会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在南方一些地区要捞鱼生吃,有“风声水起,越捞越旺”的寓意。生鱼切成条,搭配各种佐料,装在大盘子里,由一人发号施令,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迎个好彩头。还有一些地区的人要吃七宝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可以祛除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蔬菜不同,不过都有好的寓意,比如芹菜表示勤奋,葱表示聪明,蒜代表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等。

你们当地在人日这一天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留言。

过年习俗禁忌: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正月真的不能剃头吗

正月初五的破五日一过完,差不多等于宣告春节即将过去了,在接下来的正月初六、正月初七等日子,在过年习俗当中是百无禁忌,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去做或者忌做的事情,不过有个习俗却是例外。

这个习俗就是老一辈的人所讲的:“正月剃头,死舅”。有人不明白正月剃头,啥就和舅舅联系在一起了,正月真的不能剃头吗?

事实上正月也是可以剃头的,所谓的正月不剃头,“死舅”的说法,原意是正月不剃头,思旧。具体是啥回事,下面我来给你们讲解一下。

正月不剃头,思旧的出处

唐宋元明清,是中华封建时期的最后五大王朝,在清代之前,当代的人不管男女都不会剃自己的头发。

这有是因在【孝经·开宗明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意思也就是讲,自己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给的,不能毁掉,哪怕是毛发也是如此。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因此在当时那年代,就是男的也不会剪去那三千烦恼丝,选择了束发扎头。

不过自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推翻了明朝,坐在九五至尊位后,这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满人,在他们的习俗当中,可没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

虽然清军最初也有要求投诚的明朝汉人官员,也像他们一样留小辫子,不过遵守的人并不多。

但一个山东省淄川县孙之獬的汉人官员,他第一个响应了剃头的号召

清早期时满汉朝臣,满汉分开而站,孙之獬剃了发留了满人的发型穿上满人服饰,站在满人朝臣中,人家嫌他是汉人,不愿和他为伍;他站到汉人朝臣,又是一副满人打扮,汉人觉得他有违祖训,不屑和他为伍。

孙之獬这背弃老祖宗的历史罪人,本想讨好新主子,哪知两面不讨好,羞愧之下就提议所有的汉人,都要像他一样剃发、易服表忠心,也正因为他这一提议,才有了后来的剃发令。

剃发令发出的时间又是在正月,很多汉人在短时间内,接受不了这有违传统祖训的做法,强烈反抗,不愿剃头的原因无他,就是思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过在血腥高压下,剃头易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正月不剃头,思旧,为何变成了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说法

清统治的前期下,当时很多汉人是不愿意剃头的,不过在清王朝的统治下的数百年,在康乾盛世下,满汉民俗文化从最开始的争议,到后来的同化。人们也逐渐摒弃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认可了头发长了,可以剪一剪、修一修。

而正月是新的一年,所谓新年要有新的面貌,如果以顶着一头邋遢、油腻的头发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这种面貌一看就是不精神,也不是好的兆头。如何说服家中孩子,在过年前去理头发。

有老人就想到把以前正月不剃头,思旧的说法,通过思旧与死舅的谐音,来说服孩子在过年前要先修剪一下头发,不要等到正月去剃头,要不然会“死舅”的。

除了思旧与死舅是谐音外,另一个原因在于,很多小孩和舅舅的感情是很深的,舅舅的地位也很高。比如,在传统的民俗文化当中,有舅舅不来,不开席,天上雷公,地下舅公等说法。

也就是说,所谓的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其实只是以前的老一辈人,为了说服那些不愿在年前去理发的孩子,所编造出的一谎言。这是一个带有欺骗性的过年习俗,并不是说正月剃头,会和舅舅扯上关系。

结论: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其实只是个善意的谎言,正月不剃头最初是民族情结。后来的人为了哄自己孩子在年前把头发剪一下,以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将死舅取代思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