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中元节包怎么写 百度网盘(中元节包怎么写)

中元节包怎么写 百度网盘(中元节包怎么写)

中元节乌蒙山人祭祀写包,具有传统文化气息

作者:吴若愚

农历七月十三到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祭祀节日“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据传说,七月十三日,是地狱里的法官地藏王的生日,地狱里要放假三天,在这三天里,整个地狱里的鬼魂都会走出地狱自由活动,到处闲逛,因此,阳间的人们在这三天要准备纸钱烧给鬼魂,因为人们认为,这些鬼魂中会有自己死去的亲人。

在东北,人们烧纸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在天黑后,抱着一堆纸到十字路口点燃,嘴里喊着自己已逝亲人的名字,说已经给他们送钱去了,希望他们来领,而地处西南地区的云贵川人,在祭祀节日里却很讲究,就是要“写包”,放到堂屋的神龛供奉,到了夜晚才将“包”焚烧,以了却心愿。

在我的故乡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逢年过节都要写包供奉,人们认为,逝去的亲人毕竟是在另一世界,就如活人在中国,逝者在美国,相隔遥远,人们就设计了一种类似于包裹的纸钱,写上逝者的名字在夜晚焚烧,就等于向逝者汇款了。

“写包”的具体做法是,用白纸将一沓一沓的纸钱封上,在正面写上烧纸人的名字和逝者的名字,相当于人间的寄信或汇款人,在节日到来之前将写好的“包”摆放在堂屋神龛前的供桌上,到节日的夜晚将之焚化,也就OK了。

中元节是一个特殊的祭日,当然就要更加重视写包了。首先用白纸将事先准备好的纸钱按沓封好,先在纸钱包的封口处写一个封字,然后在正面从右至左竖写。第一行写“中元化财孝男xxx具备”,第二行竖写“冥钱多少封奉”,第三行直接写一个“上”字,第四行写收件人名字(逝者名字),是写给父亲的,写故显考xxx正魂收用,父母双亡的写故显考妣xxx正魂收用,最后一行写年月日火花,这叫“面包”。接下来的纸钱包,称为“串包”,中间写故显考妣xxx正魂收用,右边写同日,左边写火花即可。写包最好写繁体字,因为阴间可能没汉字简化运动,而从右至左竖写,是遵循传统竹简写法,因为阴间没有改朝换代,永远停留在上古。

以上是以写给父母作为例子,若写给爷爷奶奶,就把第一行孝男改为孝孙,把第四行故显考妣改为“故祖考妣”,写给太爷的称呼改为孝曾孙,故曾祖考妣,写给外公外婆的,改为孝外孙,故外租考妣,写给岳父母的,改为孝婿,故岳考妣。如果要写给爷爷的爷爷,就是孝玄孙和故高祖考妣,写给伯伯的改为孝侄,故伯考,写给叔叔改为孝侄,故叔考,。

其实,现在写包,最高也就写到曾祖,也就是太爷那辈,乌蒙山人称为祖祖,是爷爷的爹,爸爸的爷爷。年三十烧的叫“年尽化财”,大年初一烧的叫“新春化财”,清明烧的叫“清明化财”,自己生日写给父母的叫“生辰化财”。由于篇幅原因,牵扯太远也就不一一介绍了,知道以上这些,若以此类推,写再多也能举一反三,知道相应称呼和称为。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元节七月半包袱子传统写法格式,禁忌和忌讳

中国不知哪个朝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月半”烧袱子。其意为祈求亲人庇佑,也是一种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后代的传承身教。

中元节,袱子上面写的“中元之期”,出自中国本土道教。道教有三主官,上元、中元、下元对应天、地、水三官。上元天官喜乐,故元宵燃灯。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

写袱子

袱子一般采用白纸作外封皮里面包黄纸。按照个数6个袱子为半贯,12个袱子一贯、24个为两贯,一般不超过24个。另外还需要包一个地盘业主袱子。

包袱子

包法:传统包法是准备好封纸和黄纸,使用封纸包一叠黄纸,数量适量。然后左右包过来,而后前后四个角向里面叠一点,最后前面后面叠过去用糯米沾好。

如何写袱子?

1、背面、每包好一封就在袱子的背面写上一个封字,这个封字写在袱子折叠相交的位置。

2、正面、写法从右至左一行一行依次写:

今逢中元之期虔备冥财一贯(独占一行)奉上(这两个字在第二行,写最下面)

故显考某公讳名称老大人正性收用(显考为男显妣为女,也可以是先父母。某公就是姓后面跟公,讳后面跟名字,男就是老大人,女就是老儒人)

查明放行,关津渡口(两行并列为一行),孝男某某 媳某某 具

天运多少年月日焚化(天运指农历)

袱子

禁忌和忌讳:

1、地盘业主单独放一边,一般放地上。

2、写好的袱子可供放几天再焚化,但是焚化的时间必须和袱子上面的时间统一。

3、烧袱子应该赶在黄昏插黑前烧。

4、需先烧地盘业主再烧其它袱子。

5、小孩晚上应早点回家

敬香

以上为中国中元节民俗烧袱子传统,这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思想寄托,一种祖宗崇拜的祈福方式。我们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拜佛主祈求佛祖保佑,同时我们也有祖宗崇拜的自由,祭奠逝去的亲人庇佑。

中元节,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播到整个东南亚、尤其韩国。如果我们忘记了,韩国人会高兴的捡起来说是他们的节日,并且申遗。民族复兴,我们的文化也需自信。

中元节封包封面如何写

中元节,在我们农村又称之为过“月半”或“鬼节”。

农村的老一辈人对这个节气还是比较重视的。因为是对先人的纪念,更是对祖宗的祭拜,家家户户都有烧纸钱包的风俗。

在六七年代,一个生产队没有几个人会写这种包,因为这种包一是讲究格式,二是在称呼上也很严谨的,现在,把我们这地方的写法记录下来,看看与你那里有什么不同?

首先用钱纸把封好,封成信封或包裹一样。字是竖着来写,如下所示:

从左到右的写法,第一竖着写上——天運(运)某年某月某日火炼(化);第二行写着“奉上”,奉写在下面,上字写在上面;第三行,也就是正中写的是已故先人名讳,如父母辈,应写成——故显考(女性为故显妣)某公名讳老大人灵(魂)下受(收)用;第四行写上“关津匆阻”;第五行(也就是最右边上),写上最关健的——今逢(当)中元(月半)之期孝男某某(孝子姓名)储备财包多少(数目)封。

左为日期,右为节气,关键在于中期的称呼有些讲究。

上一代为父辈,称呼为男性为显考,女性为显妣。男性为老大人,女性尊称为老孺人。祖辈称之为故祖考或祖妣……依此类推。但是,得注意,过中元写请谏包又有区别——比如叔伯兄弟、岳父岳母、舅爷舅妈、外公外婆……等等。大多一样,只有正中竖着的那行,在称号上该是谁就是谁而已,在最右边孝子栏称呼也得改变,并加上“请谏”的字样。

其实,写法很简单,搞对称号,尤如写信封一样,写清楚就行。

这些都是前传后教,民间习俗而已。现在街上专门有写好的(或印刷的),只要买回来写上名字和日期便可,有些年轻人买上一梱纸,什么也不写,上坟前一烧完事……更有大多数年轻人干脆不过这中元节,有的甚至不知道这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