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用红纸写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里所说的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要挂桃符呢?这一习俗,还要从一段古老的传说讲起: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在很久以前,东海的一座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桃树的枝条可以覆盖三千里远。桃树下住着神荼、郁垒两位神将,桃树上面还住着一只金鸡。
每当天快亮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便会从桃树下经过。如果妖怪在夜里做了坏事,它们经过树下时就会被神荼和郁垒发现。一旦发现,两位神将就会将做坏事的妖怪抓起来,用芦苇绳子捆好后,送去喂老虎。这一举措导致天底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
于是,人们就在除夕这天,将桃木雕刻成两位神将的样子,或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再将桃木挂在门两旁,垂上芦苇绳,画上老虎,以此来驱邪避灾。而这种桃木板后来被称作“桃符”。
桃符是什么时候变成春联的呢?根据敦煌遗书记载,唐代刘丘子撰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说:“立春后,阳光泽润万物,万物又重新生长。”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寄托之情。
而最早写在桃木板上的春联,是五代时候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二副春联。
那时候的春联,还并未被广泛应用。贴春联这一习俗的推广,还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热闹,当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庆祝自己开国立业,便在除夕时下旨,要求全城的老百姓都要用红纸写春联,并贴在门框上,以此来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很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顺便看看他们的春联写得如何。于是,他就换了一身便装来到大街上。此时的大街上,到处都贴着春联,红纸黑字,非常喜庆,朱元璋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是,当他走到一户人家大门前,却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心中顿时觉得不爽快,心想:“谁这么大胆子,竟敢违抗朕的圣旨?”等随从进去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家是阉猪的,主人大字不识一个。自己不会写春联,街坊邻居嫌晦气,也不愿意代劳,所以才没有春联贴。
朱元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立刻转怒为喜,命人拿来笔墨纸砚,稍微构思了一下,便挥笔写下了一副春联,上联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为“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幅春联不但字形洒脱,内容也完全符合主人的行业特征。虽然说的是阉猪的事,但词句文雅含蓄,主人看了直拍手叫好。
从此以后,春联便在中华大地上流行起来,并在后世一直盛行不衰,演化成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
至于春联为什么要写在红纸上,一直有两个说法。
其一,宋代以后,民间贴春联的习俗已经非常普遍。所以,新年要用去大量的桃木。但桃木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春联的普及,桃木变得日渐紧缺,价格也跟着上涨,人们只好寻找桃木板的替代品。由于桃木板材正好是偏红色的,于是人们就开始用红纸来取代桃木写春联。
其二,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它平时都生活在深海里,但一到除夕,就都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有一年除夕,年兽突然闯进了一个村子里,一夜之间,全村的人几乎都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户门上挂着红布帘,身上穿着红衣服的新婚夫妇平安无事。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悬挂红色的东西,来驱赶怪兽。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了能辟邪、代表吉祥的颜色了,而春联也就开始用红纸书写了。
春联从古代延续到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它存在的不同意义。古时候贴春联是为了避邪、避凶、图吉利,如今春节贴春联则有纳福、招财、吉庆之意。
“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今年,你家的春联打算贴什么内容呢?
春节主题|别忘了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用红纸写春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里所说的桃符,就是现在的春联。
在古时候,人们为什么要挂桃符呢?这一习俗,还要从一段古老的传说讲起: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在很久以前,东海的一座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桃树的枝条可以覆盖三千里远。桃树下住着神荼、郁垒两位神将,桃树上面还住着一只金鸡。
每当天快亮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便会从桃树下经过。如果妖怪在夜里做了坏事,它们经过树下时就会被神荼和郁垒发现。一旦发现,两位神将就会将做坏事的妖怪抓起来,用芦苇绳子捆好后,送去喂老虎。这一举措导致天底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
于是,人们就在除夕这天,将桃木雕刻成两位神将的样子,或直接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再将桃木挂在门两旁,垂上芦苇绳,画上老虎,以此来驱邪避灾。而这种桃木板后来被称作“桃符”。
桃符是什么时候变成春联的呢?根据敦煌遗书记载,唐代刘丘子撰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是说:“立春后,阳光泽润万物,万物又重新生长。”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寄托之情。
而最早写在桃木板上的春联,是五代时候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第二副春联。
那时候的春联,还并未被广泛应用。贴春联这一习俗的推广,还要归功于明太祖朱元璋。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非常喜欢热闹,当他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庆祝自己开国立业,便在除夕时下旨,要求全城的老百姓都要用红纸写春联,并贴在门框上,以此来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早上,朱元璋很想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顺便看看他们的春联写得如何。于是,他就换了一身便装来到大街上。此时的大街上,到处都贴着春联,红纸黑字,非常喜庆,朱元璋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可是,当他走到一户人家大门前,却发现门上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心中顿时觉得不爽快,心想:“谁这么大胆子,竟敢违抗朕的圣旨?”等随从进去询问后才知道,原来这家是阉猪的,主人大字不识一个。自己不会写春联,街坊邻居嫌晦气,也不愿意代劳,所以才没有春联贴。
朱元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立刻转怒为喜,命人拿来笔墨纸砚,稍微构思了一下,便挥笔写下了一副春联,上联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为“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幅春联不但字形洒脱,内容也完全符合主人的行业特征。虽然说的是阉猪的事,但词句文雅含蓄,主人看了直拍手叫好。
从此以后,春联便在中华大地上流行起来,并在后世一直盛行不衰,演化成人们辞旧迎新的著名民俗。
至于春联为什么要写在红纸上,一直有两个说法。
其一,宋代以后,民间贴春联的习俗已经非常普遍。所以,新年要用去大量的桃木。但桃木总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随着春联的普及,桃木变得日渐紧缺,价格也跟着上涨,人们只好寻找桃木板的替代品。由于桃木板材正好是偏红色的,于是人们就开始用红纸来取代桃木写春联。
其二,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非常凶猛。它平时都生活在深海里,但一到除夕,就都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百姓。
有一年除夕,年兽突然闯进了一个村子里,一夜之间,全村的人几乎都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户门上挂着红布帘,身上穿着红衣服的新婚夫妇平安无事。这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的东西。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悬挂红色的东西,来驱赶怪兽。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了能辟邪、代表吉祥的颜色了,而春联也就开始用红纸书写了。
春联从古代延续到现在,每个时期都有它存在的不同意义。古时候贴春联是为了避邪、避凶、图吉利,如今春节贴春联则有纳福、招财、吉庆之意。
“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今年,你家的春联打算贴什么内容呢?
过年为何要贴春联?很多大人都被孩子问住了,原来问题有古韵
过了腊月二十三,商场里,集市上到处都张挂着红彤彤的春联。
这些春联的质地有锦缎,有布绒,有红纸。
字色有金,有银,有墨色。
字体,有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还有天书一样的篆书。有手写,但多是机器印刷。
春联篇幅有超大的企事业大门对,有一般大门对,有普通堂屋对,有农村门对,有楼房门对。
春联市场上人山人海,来对联市场的人没有空手而归的。
可是,跟随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买对联的孩子的刨根问底,却让许多大人张口结舌,大丢脸面。
因为很多人只知道过年要贴春联,但回答不了孩子的连环追问:
为何要贴春联?
春联是怎么来的?
春联代表着什么意思?
春联怎么就成了中国人春节的传统文化呢?
★第一问:过年为何要贴春联?春联就是对联。
对联,又叫对子,由上下两句构成,两句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讲究合辙押韵。
对联可以出上联,再由任何人按照上联的字数、结构、词性、韵律对出下联。
这就是对子。
自古至今,五湖四海的中国人,过大年都要贴对联。
因为大年叫春节,所以对子也叫春联。
过年,是庆贺上一年的丰收,迎接新年春天的到来。
此谓辞旧迎新。
所以,过年贴对子有两个目的,第一辟邪。第二祈福。
先说古人辟邪。
辞旧迎新的过年,必须举行隆重的祭祀。举行祭祀必须有神圣的仪式。
古人认为,祭祀祖先、祭祀各路保护人民的神灵时,难免有妖魔鬼怪混杂其中,侵犯人类。
因而,必须在祭祀时有一种镇压各路妖魔鬼怪的灵物。
这个灵物就是桃符。
桃符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东海有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遮天蔽日大。
(东海度朔山的神桃树和神荼、郁壘)
桃树下只有一门,门口有两个专门镇压妖魔鬼怪的神。
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壘。
每逢遇到不守规矩的妖魔鬼怪想逃出桃树门兴妖作怪时,神荼和郁儡就把他们捉住,吊在大桃树上喂老虎。
因此,天下的恶鬼都害怕大桃树下的神荼和郁儡。久而久之,桃树也成了辟邪木。
过年需要辟邪,人们就专门用桃木板刻上神荼和郁儡的神像,摆放或者挂在大门上。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再说古人祈福。
中华民族是个信奉吉祥文化的民族。祭祀祖先和各路神灵的目的就是为了祈福。
每逢过年祭祀时,人们都要虔诚地祈求神灵赐福,祈祷祖先和各路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四季平安。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些祈福的话刻写在桃符上。
这样桃符既有辟邪的功能,也有了祈福的功能。
桃符就是春联的雏形。
★第二问:春联是谁发明的?发明桃符的古人不简单,那么发明第一幅春联的人更不简单。因为春联流传至今。
(唐朝宫殿)
关于春联的发明有如下三说:
第一,唐朝春联说。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记录了十二副春联。
其中,唐朝刘丘子于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所作“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排列第一。这幅春联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
敦煌遗书中还记录了“门神护卫,厉鬼藏埋”、“书门左右,吾傥康哉”等联。
从这些联句看出,唐朝的春联已经初兴,并在驱鬼辟邪的作用之外,加入了祈福迎春等含义,为后来宋朝门神、桃符的分工奠定了文化基础。
第二,五代春联说。
公元964年的春节到来时,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命令学士辛寅逊将一块桃符木板放在寝殿门前,以达辟邪祈福过大年的目的。
但是,孟昶忽然间觉得辛寅逊的字不够工整好看,于是亲笔写下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此事被记入史料,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中国的第一幅对联。
岂不知,早在五代十国的孟昶200多年前的唐朝,已经开始了春节贴春联的文化活动。
第三,明朝春联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簪云楼杂说》载,朱元璋在南京定都时的除夕夜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这是皇帝以国家的名义公开推行过年贴春联的历史记载。
据说,朱元璋颁旨的当夜,便走进市井查看春联普及活动。
他见一骟猪匠还未及请人写春联,便亲手为他的职业题联一幅: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写完春联继续视察,回来时竟然没有看到骟猪匠把对联贴到门上。
经查询,方知骟猪匠把皇帝的御笔题联高悬堂屋,焚香供奉。
朱元璋大喜,遂奖骟猪匠30两银。此事传开,过年贴春联就在明朝兴起来了。
★第三问:春联代表着什么?春联是中国年的象征物。
第一,春联代表着人们辞旧迎新和辟邪祈福的信念
自古至今,谁不想红红火火地过日子,谁不想红红火火地过大年?
想,那就要把自己的门第装饰起来。贴春联是家庭外在的最好的装饰。
热热闹闹的春节期间,如果发现谁家的大门上没有对联,是不是很冷清?
第二,春联是展示理想、现实、文化和书法的最好载体。
古代的春联最早兴起于达官贵人知识分子阶层。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他们会把自己最美好的愿望,最幸福的感受用最美的两句诗句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非常高的诗歌和文化造诣。
另外,光有好的诗句还不行,还必须有好的书法写出来。
好诗配好字,呈现在红堂堂的红纸上,明晃晃地贴在大门之外,可供众人参观阅读欣赏评品。
这是不是展示门第才华的最好时机?当然是。
第三,春联能象征美好愿望
如果古人想通过写春联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么现代人依然是用春联来象征自己的美好愿望。
现在的春联市场上,琳琅满目。
开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从文的,从政的,从军的,追求长寿的,
还有,追求平安的,追求发财的,追求升官的,
都可以从内容丰富的春联中挑选出代表自己想理想、心愿的那一幅,然后兴高采烈地贴在自家的门上。
想一想,你家买对联时,是不是也挑选了最能代表自己愿望的一副?
如今,春联已经成为代表每一个家庭在新年中的美好愿望。
所以我要问:你写春联了吗?
或者说,你买春联了吗?(作者简介:王天祥,高级记者、作家,出版长篇小说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千余篇。)
(特别说明:此文配图选自网络,若侵权通知即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