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吉日

苏联挖到地狱怪物图片大全(苏联挖到地狱怪物图片)

苏联挖到地狱怪物图片大全(苏联挖到地狱怪物图片)

苏联最神秘工程,挖到地下万米深,亲历者说出“地狱”真相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由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法西斯轴心国发起,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20亿人口被战火波及,9000多万人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生命,不过万幸的是,这场战争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为告终。

然而二战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和平的真正到来,二战结束后不久,1946年3月5日,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冷战正式拉开帷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对峙,世界两极格局形成,虽然没有打起世界范围的大战,但是各种代理人战争、军备竞赛等也时常发生,让世界难以安宁。

冷战中,美国和苏联为了压倒对方,无所不用其极,最令人恐惧的,就是双方都制造了数以万计的核弹头,核武器是二战中诞生的最恐怖的武器,也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威力最大的武器,一枚核弹就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城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威力更大的氢弹诞生,更是将核武器的威力推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1961年10月30日,苏联在新地岛试爆了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氢弹,这枚氢弹名为沙皇炸弹,设计当量高达1.7亿吨,但是为了不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特意将威力削减了很多,最终爆炸当量6000万吨,即使如此,这枚核弹的威力依旧将全世界都震动,其爆炸火球半径高达4600米,蘑菇云高64公里,爆炸后甚至影响了上百公里外的人。

除了制造大量武器之外,美苏双方还在太空领域展开竞赛,最开始的时候,是苏联在太空竞赛中取得上风,苏联先后将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船送上太空,但是美国后来居上,利用阿波罗计划,第一次将人送上月球,实现登月计划,苏联在这次太空竞赛中落败。

探索太空中,苏联虽然不如美国,但是在探索地球这一领域,苏联却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冷战最疯狂的计划之一,当年苏联在科拉半岛进行试验,准备在这里钻深井研究地心,苏联利用十几年时间,将地面挖开到了12262米的深度,然而1989年,这项工作却就此结束,有人说是由于苏联人挖到了地狱,听到了灵异的怪声,所以停止,但这只是都市奇谈而已,真实原因是当时各种竞赛已经拖垮苏联国力,再向地下挖已经不再现实,所以最终停止了这一工程。

而这些怪声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有当时参与工程的亲历者解读,这些怪声却有其事,但和地狱没有关系,经过研究,这些声音是由于附近一家采矿企业进行工作时,被高度灵敏的探测仪探测到的,故而这些怪声其实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苏联超深钻探挖到地狱?钻孔深达12公里却仍未触及地壳边缘

人类自古以来都对未知的东西既敬畏又向往。

仰望满天繁星,他们会联想到星座和各种神话传说。

凝视脚下的大地,有人就能想象出地狱的可怕情景。

近百年来,科技进步让人类成功在20世纪登上月球。

向宇宙出发,目标是星辰大海已经不仅是一句口号。

而不为人知的是,在登月计划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有一批人同样憋足了劲向地心进发。

这场“打洞竞赛”始于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老对手都试图首先钻透地壳,为自己创造又一个耀眼的记录。

与月球竞赛中的大获全胜不同,美国付出几年努力后便草草收场。

反倒是苏联不仅向下掘进了前所未有的万米深度,还有坊间传言他们挖穿了地狱的天花板而被迫停工。

这场竞赛的源自于美国海洋物理学家沃特·蒙克(Walter Munkm)的一个想法。

1957年,他首先提议在大洋底部打一口穿透莫霍面*的超深钻井,为地球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我们知道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一般只有10km左右。

因此选择在海底钻探的话,穿透地壳所需的路程会更短。

*注:地壳与地幔间的分界面,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

1957年,一批具有相似想法的美国科学家正式向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出了莫霍计划(Project Mohole)。

这项计划预计会耗费1500至2000万美元,里面包括租用大型钻探船以及每年的钻探费用。

次年计划获得了基金会的资金支持,研究人员红红火火地开工了。

1961年4月,莫霍计划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负责钻探作业的“CUSS I号”钻井船在墨西哥瓜德罗普岛近海3558米水深处钻了5口深海钻井。

这些钻井最深达183m,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深海海底打钻成功。

用于定位的潜水浮标,“CUSS I号”钻井船

然而此后钻探技术并没有取得突破,在深海钻进200m已是操作的极限了。

与此同时,莫霍计划的预算却越涨越高。

到了1965年,计划费用已经高达11000多万美元,是早期计划的6倍。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实现钻穿莫霍面的目标并非不可能,无奈是后续成本太高。

高额的费用没有换来等价值的成果,同时期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计划前景似乎更佳。

于是莫霍计划失去了拨款,美国把精力投入到了其他研究中。

眼看着美国人放弃了,苏联对自己的超深钻井计划却没有迟疑。

他们在1960至1965年间围绕计划共制定了198项任务。

苏联地质部牵头吸收了全苏150多个部门参与到此计划中。

超深钻井计划目标深度为15000m。

有别于海洋钻探的方式,苏联打算在科拉半岛上实施他们的雄心壮志。

此次计划肩负着多项任务,不仅要查明大陆地壳深部的性质结构,还得获取完整的岩石标本供后续研究。

著名的科拉超深钻孔就是出自其中编号为SG-3的钻孔。

实际上深层钻探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它对钻掘工具和动力设备的要求都相当高。

钻头每往下挖100m,周围温度大约就会上升3℃,同时压力也会相应增大。

由于长期在高温高压下工作,钻头变得非常容易损毁,需要频繁更换。

同时,极限深度也对连接钻头的钻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印象中一根钢管也许很结实,但数千根钢管连接在一起就会变得像面条一样柔软。

而且几公里长的钻杆自身重量也是不小的负担。

为此苏联采用了轻铝合金作为钻杆材料,重量仅为钢质钻杆的一半,钻探工作这才得以顺利进行。

科拉井于1970年开钻,正值纪念列宁诞辰100周年。

从地表至7000m深的钻进过程都比较顺利,随后钻头进入到一个相对脆弱的岩层中。

在继续向下挖掘的时候,周围的岩石突然出现了塌落,塌落的碎石正好卡住了钻杆。

操作人员试图提起钻头,不料钻头也在提升过程中意外掉落。

这样的事故发生了不止一次,钻探进度也因此受阻。

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科拉井终于迎来了它首个历史性时刻。

1979年6月,钻孔深度达到了9584m,一举打破由美国奥克拉荷马州Berthar Rogers超深钻孔保持的世界记录。

之后钻头每前进一米,都是在创造人类的历史,但等待着它的是越来越极端的地底环境。

成功进入深度10km的岩层后,钻头和钻杆的自重已经超过了200吨。

再加上与周围岩石的摩擦力,钻杆有些不堪重负,好几次都被拧断了。

为了解决问题,苏联专家开发了不依赖地面马达的牙轮钻头。

这种钻头不仅能够自动旋转,减轻钻杆承担的压力,还可以通过本身的牙轮连续获取地底深处的岩芯样本。

同时他们还使用冲洗液*为钻头降温和润滑,顺便带走孔底的岩石碎屑。

*注:可分为清水、泥浆和其他浆液,在钻进过程中循环泵入钻孔,起到冷却润滑、带走碎石和保护孔壁的作用。

随后的十年里,苏联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到这个计划中。

在最鼎盛的时候,科拉井上聚集有16个实验室,共300名人员协同工作。

据说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都分得了一套莫斯科的公寓房,而他们的月薪甚至能比肩大学教授一年的收入。

巨额的投入换来了持续的进步。

1983年,钻孔首次突破了12000m的深度。

而到了1989年,科拉超深钻孔深度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2262m。

按照人们的设想,科拉井在4年后就可达到15000m的目标。

但由于井底温度比预想中更高,在目标深度更可能达到300℃以上,钻探工作被迫终止了。

这也给不明真相的人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最流行的说法是,钻探工作意外停止是因为遇到了超自然现象。

“研究人员听到钻孔里传出奇怪的声音,于是向其中投入了耐热的话筒与传感器。”

“话筒录下了地狱般的哀嚎声,似乎有数不清的人正遭受巨大的痛苦。”

芬兰一家报纸更声称,钻探进行到一半时,从钻孔飞出了一只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

怪物尖叫着飞走了,吓得一些工人转身就跑。

但若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传言中存在着诸多疑点。

耐热的话筒与传感器为何没有文献记录,也不见实物留存。

只凭网上流传的录音我们也无法确定,这究竟确实是出于科拉井底,还是一段合成音频。

此外科拉井直径约为23cm,实在让人很难想象“怪物”如何在这样的狭小空间中飞行数公里抵达地面。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截至目前这个钻孔仍是人类挖过最深的垂直钻孔*。

其12262m的深度,比11034米的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深。

*注:库页岛Odoptu OP-11号井的井深为12345m,大于科拉井。但由于绝大部分为水平段,其垂直深度仅为1784m。因此科拉超深钻孔在垂直深度上仍是世界第一。

尽管科拉超深钻井是地球上最深的人造物,但它依然没有实现钻透地壳的宏伟目标。

实际上如果将地球半径比作一位2米高的壮汉,那么这个钻孔只有不到4毫米深,比壮汉的寸头还要短,不到总深度的0.2%。

可是科学家连地壳都没有挖穿,他们是怎么确定地壳具体厚度的呢。

其实判断厚度的方法跟我们挑西瓜有些相似。

挑西瓜时常要拍一拍来听声音,而科学家“听”的是地震波。

按照现在普遍接受的理论,地球的构造是分层的,由外至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中间的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总质量的68%;而地核则分为熔融的液体外核与固体内核,温度可达到6000℃,比太阳表面还高。

安德里亚·莫霍洛维奇

1909年,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就“听”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他在计算地震数据时意外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底约54公里处突然有明显的增长。

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这说明在地壳下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不同的东西,也即我们所说的地幔。

大家也终于开始意识到,原来地球内部是分层的。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就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命名为莫霍面。

自从莫霍面被发现后,人们就知道地球由两层不同的物质构成。

然而这个理论还未能完全符合现实的情况。

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宾诺·古登堡就观察到了奇怪的现象。

宾诺·古登堡

古登堡统计了全球的地震数据,他发现地震的纵横波传递存在盲区。

假设在北极发生了地震,那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就完全接收不到地震的纵横波。

而与北极相对应的南极大陆,却只能接收到纵波。

如果地球内部是均匀的地幔,那么理应全球都能感受到地震波才对。

纵波的传递(左),横波的传递(右)

于是古登堡作出了大胆的假设:这是因为地球内部还存在着一个液态的地核。

由于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所以在经过地核时就会被挡住,这样才能解释南极大陆只能接收到地震纵波的现象。

随着各国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地球构造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

地球构造的最后一块拼图是由丹麦地震学家英厄·莱曼补上的。

计算了大量地震波速度后,她发现在深度接近3000km时横波速度消失了,这符合液体不传递横波的理论。

但到了5000km以下,横波又重新出现。

通过推断她得出结论,地核内应该还存在着一个固态的内核。

在1936年发表的论文中,莱曼提出地核是由内核和外核两层组成的,这进一步完善了古登堡的理论。

至此人类终于对地球的分层情况有了基本认识。

对于地球内部的真实情况,我们目前给出的只是猜想和推论。

毕竟从地底挖一勺地核出来研究对目前的科技来说还遥不可及。

就此而言,莫霍计划与科拉超深钻孔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

它们不仅是冷战竞赛的产物,还是地球物理学的一次大胆尝试。

正是通过这些尝试,人们才得以证伪或修正已有的猜想。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就是从这样的实践中一点点构建出来的。

我国首个万米深井开钻,苏联挖万米听到毛骨悚然的声音,真的吗?

5月30日,中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在塔里木盆地正式开钻,这是我国首次向地球内部进行深探工作。

此钻井被称为“深地塔科1号”,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之中,此次钻探深度预计达到11100米。开钻前,此地就竖立起高达20层楼高的钢架结构塔架。

之所以竖立这么高大的塔架,是因为整个钻头,转杆和套管等重量达到2000多吨,只有如此高大的钢结构塔架,才能支撑起如此沉重的重量。

30年前的万米深井

看到我国首个万米科探深井开钻,不由让人想起30多年前那个钻到地下一万多深,带着浓厚的传说色彩,却突然停止的科拉超深钻井。

科拉超深钻井起始于1970年,当时正是美苏两国争霸如火如荼的时候,双方在各个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从海洋,到天空,再到太空之中。各个领域该竞争的都处于竞争之中,而由于苏联的火箭问题,在前一年,让美国率先登上月球,也就是在太空竞争领域,苏联已经处于落后状态。

为了扳回一城,苏联随即把目光瞄向新的领域,也就是地球的地下。对于这个领域,苏联是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在这个领域可以力压对方一头。

因为期望大,所以就肯砸重金,当时听说这个项目不仅规格高,而且待遇也非常的高。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苏联当时的地质部长。并且只要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人,其待遇与莫斯科大学的教授相同。

由于科拉超深钻井规格高,另外待遇丰厚,其在初期项目进展非常顺利,从1970年到1983年,仅花费了13年时间,就钻探到12000深处。

13年时间其实不短,之所以用“仅”字来表达,是因为相对于后面的钻探速度来说的,在挖到12000米深度后,后面从1983年-1993年,花费10年时间,才往下延伸了263米。最终科拉超深钻井的深度,就维持在了12263米,在此后多年成为人类探测地下最深的深度。

从苏联万米深的钻井来看,前面相对容易,越到后面越难钻,由于越深越靠近地幔,当钻探到10000米的时候,温度就上升到数百摄氏度,并且地下压强相当于1700多个大气压,每往下钻一米,难度都曾几何级别增长。

苏联当年为何砸下如此重金,钻探万米深的地下,目前目的不得而知。有一种说法,是苏联想钻到地幔,或许是想得到一些地幔中丰富的矿产。但是相对于地壳最低都有35公里的厚度,苏联显然才挖掘到1/3左右,深度远远不够。

与苏联钻探目的一样成谜的,就是科拉超深钻井在到达12263米后,就突然停止钻探,毫不拖泥带水,就好像遇到什么让人恐怖的事情一样。

科拉超深钻井停工之谜

科拉超深钻井钻井实际是从苏联时期一直延伸到俄罗斯时期,1991年在苏联倒台后,俄罗斯接管后继续运营了两年时间,直到突然宣告停止钻探。

由于停止太突然了,所以就引发了对科拉超深钻井许多的猜想。

其中有种说法,就是科拉超深钻井由于钻探太深,所以碰到了不该有的存在,当时从钻井中传出一些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出于安全考虑,所以就立马关闭了这个钻井。

还有种说法,是有关地底人,传说我们人类住在地面上,而在地底下住着一群地底人,由于科拉超深钻井钻探太深,已经侵入他们的地界,为此发出警告,所以就关闭了科拉超深钻井。

当然,上面只是一些都是传说,而根据当时俄罗斯官方的说法,是经费不足以更深程度的钻探,所以就停止了这项工作。

这种说法也是有些依据的,当时苏联突然倒台,俄罗斯曾经作为苏联的一部分,在分家后,虽然分得最大的一块,但是在很多方面与苏联时期相比,显然要差上很多。

所以为了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万米深井,在资金吃紧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里也有个疑问,那就是为何俄罗斯不再苏联解体后,马上中止这个项目,而是等待了两年,目前根据相关资料,虽然钻井项目停止了,但是相关的研究却一直都没有停止,一直到2006年,整个项目才正式停止,直到2008年科拉超深钻井才被正式放弃,在顶部安装了一个金属盖子。可能是疏忽,其在盖子上写的数字成了12226米。

那么从1993年到2006年的13年时间,到底是在研究什么呢?显然并不像俄罗斯说的那么简单,至于停止钻探的原因,目前也无从得知,也是最大的谜团。

既然科拉超深钻井都停止钻探了,我们为何还要挖,真的有意义吗?

苏联在持续23年的时间里,对科拉超深钻井总共钻探了12263米,虽然没有产生经济价值,但是却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

根据苏联从9000米深度的样品分析,发现此处的含金量非常高,平时的金矿如果品位达到4克/吨,就有属于富矿了,具有开采的价值。但是根据苏联的取样结果,在这个深度的金矿品位达到了80克/吨,是一把富矿的20倍。

如果是在2000米以上的矿区,这个结果可以让人疯狂,但是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没有能力挖掘如此深度来进行采矿。

但是从苏联的钻探结果上来看,无疑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地下蕴含着海量的矿产资源,如果有能力挖掘,将给整个人类带来重大进步。

而我国首个万米深的钻井是有着重大科研意义的,之所以选择在塔里木盆地,自然也有着深远的含义,也许在选址之初,就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最终才选定这个位置,作为我国首个万米深井的钻探地。

期望我国首个万米钻井旗开得胜,在钻探的过程中,为我国寻找到稀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