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诸葛亮的特点和品质(诸葛亮的特点)

诸葛亮的特点和品质(诸葛亮的特点)

王者荣耀:诸葛亮现状及优缺点分析,他为何被称为打野弟中弟?

文//丹青解说 原创

他,是司马懿的宿命之敌,他,是峡谷中的连环收割狂。

近几个赛季以来,他被称为中单下水道,打野弟中弟,曾被称为脆皮梦魇的他,却为何难续辉煌?

大家好,我是丹青!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一聊诸葛亮的现状,以及关于他的诸多缺陷之处。

诸葛亮的近期数据表现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强力的收割型法师,我只能说机制犹在,只是强度不复往日。

现版本的诸葛亮,在各大榜单中的热度和强度,数据非常一般,不仅优先级不高,而且长期徘徊在二线法师的地位,以下是诸葛亮在三大榜单中的数据表现。

在全分段榜单中:出场率12.90%、胜率50.21%、热度T1

在巅峰赛1350+榜单中:出场率11.80%、胜率50.33%、热度T2

在顶端排位榜单中:出场率9.80%、胜率49.55%、热度T2

质量越高的比赛,胜率和登场率下降越明显,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低端局炸鱼尚可,高分段就别想了。

正是因为优缺点太过两极分化,才导致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诸葛亮最大的优点

优点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阿轲、百里玄策一样,是一个能做到连环收割的英雄,只要经济大幅领先,一打五问题都不大。

顺风局的诸葛亮,几乎是无解一般的存在,若论滚雪球的天花板,非诸葛亮莫属,只要经济足够领先,无论敌方前排后排,被动的法球轻轻一扫,秒接大招直接抬走。

只要发育路速度快,伤害爆发就来的快,如果再有一个良好的节奏,搭配一个明世隐,几乎能做到全期压制,往往会领先敌方数千金币,甚至能在游戏中期就终结比赛。

细数诸葛亮的诸多缺点

现在流行辅助先走中路,本身诸葛亮就没有中路线权,很难有机会踩小兵刷被动,而且还容易被压塔,由此导致支援效率低,还很难攒齐被动去支援,所以打野的诸葛亮,才会慢慢成为主流。

但打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他是一个严重吃经济的英雄,不仅要埋头当刷子,还要四处游击找残血收,不仅特别吃阵容,还很需要队友创造收割的机会,对整体发育节奏的要求偏高,有诸葛亮的对局绝对不能逆风,否则带线、守塔、就连刷被动都成问题。

而且,现在的玩家都很聪明,四分钟后组团反野,尤其是面对李白和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前中期野区防守能力差,把野怪刷光让他们连攒被动的地方都没有。

但无论中路还是打野,技能方面的缺点是最多的,我们简单来聊一聊:

首先是被动,身边环绕的法球,可触发装备的法球效果,但伤害存在衰减机制,需要通过走位脱离攻击范围,再达到重置伤害的目的,但实战中难以去实现;一技能在4月15日减少了冷却缩减,在5月18日优化过一次,增加了100码的技能射程,同时也提高40%对小兵的伤害,官方本意是使其能回归中路,但根本问题没解决,那就是一技能伤害仍然太低,顺风压塔逆风守塔远程消耗,都没有太大优势可言;

二技能可叠满三段位移,虽然机动性较强,但一般情况下不用来赶路,常备两个位移,用来保命追击或调整大招角度,这个技能需要贴脸去踩,只有高额减速没有任何硬控效果,踩兵踩野怪好用,一二技能贴脸踩人有爆发,但风险系数很高;大招元气弹是一个指向性技能,成功击杀能快速刷新,而且还是一个AOE伤害技能,敌方英雄的血量高低,和元气弹的伤害能力成反比关系,这个技能收割残血好用,但很容易被挡;

并且近两个赛季坦克职业雄起,对于诸葛亮这种打野是非常不利好的,经济低你刮不动,贴脸踩被动你不敢,从被动到大招各种被前排挡住;那么就算前中期刷起来了,那后期呢?当敌方清一色穿上魔女斗篷,站位密集的情况下,被动和技能伤害会被分摊,伤害输出大打折扣,如果大招被挡或者没有击败刷新,团战性能只会更弱。丹青小结

从目前版本来看,诸葛亮走打野位,仍然是明智之举,游戏体验一定会比中路要好一些,但由于玩法和技能机制上,存在的优缺点较为明显,因此对细节方面的要求很高,无论是操作还是意识。

我相信,喜欢玩诸葛亮的小伙伴有很多,但优点和缺点的分水岭太过明显,玩中路没有线权容易被压制,走打野位又要化身为刷子,而且节奏参团各方面都要跟得上才行。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及看法,无意褒贬任何一位英雄,敬请见仁见智。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丹青,峡谷不大,我们有缘再见。

END.

王者荣耀:诸葛亮现状及优缺点分析,他为何被称为打野弟中弟?

文//丹青解说 原创

他,是司马懿的宿命之敌,他,是峡谷中的连环收割狂。

近几个赛季以来,他被称为中单下水道,打野弟中弟,曾被称为脆皮梦魇的他,却为何难续辉煌?

大家好,我是丹青!本期内容,我们就来聊一聊诸葛亮的现状,以及关于他的诸多缺陷之处。

诸葛亮的近期数据表现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强力的收割型法师,我只能说机制犹在,只是强度不复往日。

现版本的诸葛亮,在各大榜单中的热度和强度,数据非常一般,不仅优先级不高,而且长期徘徊在二线法师的地位,以下是诸葛亮在三大榜单中的数据表现。

在全分段榜单中:出场率12.90%、胜率50.21%、热度T1

在巅峰赛1350+榜单中:出场率11.80%、胜率50.33%、热度T2

在顶端排位榜单中:出场率9.80%、胜率49.55%、热度T2

质量越高的比赛,胜率和登场率下降越明显,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低端局炸鱼尚可,高分段就别想了。

正是因为优缺点太过两极分化,才导致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诸葛亮最大的优点

优点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和阿轲、百里玄策一样,是一个能做到连环收割的英雄,只要经济大幅领先,一打五问题都不大。

顺风局的诸葛亮,几乎是无解一般的存在,若论滚雪球的天花板,非诸葛亮莫属,只要经济足够领先,无论敌方前排后排,被动的法球轻轻一扫,秒接大招直接抬走。

只要发育路速度快,伤害爆发就来的快,如果再有一个良好的节奏,搭配一个明世隐,几乎能做到全期压制,往往会领先敌方数千金币,甚至能在游戏中期就终结比赛。

细数诸葛亮的诸多缺点

现在流行辅助先走中路,本身诸葛亮就没有中路线权,很难有机会踩小兵刷被动,而且还容易被压塔,由此导致支援效率低,还很难攒齐被动去支援,所以打野的诸葛亮,才会慢慢成为主流。

但打野也不是那么好打的,他是一个严重吃经济的英雄,不仅要埋头当刷子,还要四处游击找残血收,不仅特别吃阵容,还很需要队友创造收割的机会,对整体发育节奏的要求偏高,有诸葛亮的对局绝对不能逆风,否则带线、守塔、就连刷被动都成问题。

而且,现在的玩家都很聪明,四分钟后组团反野,尤其是面对李白和诸葛亮这样的英雄,前中期野区防守能力差,把野怪刷光让他们连攒被动的地方都没有。

但无论中路还是打野,技能方面的缺点是最多的,我们简单来聊一聊:

首先是被动,身边环绕的法球,可触发装备的法球效果,但伤害存在衰减机制,需要通过走位脱离攻击范围,再达到重置伤害的目的,但实战中难以去实现;一技能在4月15日减少了冷却缩减,在5月18日优化过一次,增加了100码的技能射程,同时也提高40%对小兵的伤害,官方本意是使其能回归中路,但根本问题没解决,那就是一技能伤害仍然太低,顺风压塔逆风守塔远程消耗,都没有太大优势可言;

二技能可叠满三段位移,虽然机动性较强,但一般情况下不用来赶路,常备两个位移,用来保命追击或调整大招角度,这个技能需要贴脸去踩,只有高额减速没有任何硬控效果,踩兵踩野怪好用,一二技能贴脸踩人有爆发,但风险系数很高;大招元气弹是一个指向性技能,成功击杀能快速刷新,而且还是一个AOE伤害技能,敌方英雄的血量高低,和元气弹的伤害能力成反比关系,这个技能收割残血好用,但很容易被挡;

并且近两个赛季坦克职业雄起,对于诸葛亮这种打野是非常不利好的,经济低你刮不动,贴脸踩被动你不敢,从被动到大招各种被前排挡住;那么就算前中期刷起来了,那后期呢?当敌方清一色穿上魔女斗篷,站位密集的情况下,被动和技能伤害会被分摊,伤害输出大打折扣,如果大招被挡或者没有击败刷新,团战性能只会更弱。丹青小结

从目前版本来看,诸葛亮走打野位,仍然是明智之举,游戏体验一定会比中路要好一些,但由于玩法和技能机制上,存在的优缺点较为明显,因此对细节方面的要求很高,无论是操作还是意识。

我相信,喜欢玩诸葛亮的小伙伴有很多,但优点和缺点的分水岭太过明显,玩中路没有线权容易被压制,走打野位又要化身为刷子,而且节奏参团各方面都要跟得上才行。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及看法,无意褒贬任何一位英雄,敬请见仁见智。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丹青,峡谷不大,我们有缘再见。

END.

诸葛亮的识人七观法

我国古代“三国时期”,人称“谋圣”的诸葛亮,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识人用人提出的七条标准,后人称为“七观法”,富有哲理。

其具体内容是: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辨别能力。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度”。就是同他反复辩论一个问题,看他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就是把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在开怀畅饮的场合,看他的自制能力和醉酒以后显示的本色。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他有利可图,看他是否廉洁奉公。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有意同他约定某种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这识人七“法”,即要求能用之人须从“志”“变”“识”“勇”“性”“廉”“信”这七个字来观察选取。也就是说,这七个方面都好的人,必是有用之人才、能成功之人士。

山人认为,这诸葛亮的“七观法”,指导了世人的成功之路!在宝贵人生路上,我们只要懂得珍惜人生,懂得按这七个字努力做好,便能获得“伯乐”赏识重用,获得、贵人关心力助,走上成功之路,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这第一个字“志”,就特别重要。“志”是指心的倾向、志向、志愿。

古语说:“有志者事竟成!”志向专一,立场坚定,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志不强者智不达。一个人如果胸无大志,即使再忙碌劳累也走不上成功之路。

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元帅没有了,那都不算什么;作为单独的个人,如果失去了志,这人就完了。因为“志”是一个人的精神灵魂,一旦失志,必一失皆失,满盘皆输。所以,在任何时候,尤其在学习的时候,要充满饱满的热情和斗志。世间做任何事也要有志,有志,对手也会尊重你;没有志,人家都不会尊重你,何谈人生价值!

第二个字“变”,指适应时事变化、应付事态变化的能力。这沉着应变很重要,可看出其出色的智慧、敏捷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

因此,志在走上成功之路的人,必须努力锻炼自己应变能力。不怕跌倒、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举一反三;不断积累、活学活用;即以不变、应付万变。在如今网络信息化时代,潮流时尚也是瞬息万变,更要求我们具备超强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方能前途无量!

第三个字“识”,是指有知识、经验丰富,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堪当重任。知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知识决定着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高度,能明智地、正确地作出判断。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特别的苛刻。如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如何使自己在社会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是每个有志之士的考虑主题,必须勤奋学习和实践,不断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使自己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四个字“勇”,是指临危不惧,处惊不变,敢于面对现实,勇担责任,充满魄力,果敢行动,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在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勇真正胆识和勇气。是人生当中可贵的品质。

“勇”是有非凡才智的体现,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做正义的事而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同时,也是勇于进取,善于自我保护的好举动。

第五个字“性”,是指本性和修养。人的本性简单来讲就是说人本来的习气与习惯。本性本是不分善恶的,唯有修养好才能有自制能力,克制自己,从善抑恶。

修养好的人最优秀的性格特征是能自制自控,对偶发的事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面对充满诱惑和激动人心的时刻能自制,能用自我控制力,控制诱惑,克制激动,抑制出错。能够自我控制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成功。

第六个字“廉”,是指廉洁,是我们做人要有的清清白白、光明磊落的态度。廉洁,已逐渐从一种高尚的个人修养发展到对道德要求。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说的直白,不贪钱财,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苏轼也有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是古人给廉洁做的最好诠释:清廉地做事,刚正地为人。

我们应把廉洁看成信念,用以指导着我们在茫茫的大千世界中做出正确的抉择;头脑中时刻要记住廉洁,告诫着我们需拒绝诱惑,坚守生命的本质;把廉洁崇尚为一种精神,伴随着我们在这个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时代艰辛跋涉,使我们保持心灵的纯洁。因为廉洁,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第七个字“信”,是指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是作人交友的基本准则,是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为人处事的立身之本,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信”,强调人无信不立。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立足于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只有养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行为品质,诚信待人处事,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得以全面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应重视这人生哲理,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每个人的人生,只要自己有志、有识、有勇、能应变、能自制、能清廉、能诚信,就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欢迎,就可获得“伯乐”、贵人的重用和支持,走上成功之路。

诸葛亮这一生你了解多少?读完这7个成语再说

依然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一鸣惊人,再到五丈原一届残躯,接近30年的跨度,此间的记载里也有这7个成语典故。

强弩之末

刘备在荆州被曹操追得狼狈不堪,所幸遇上了鲁肃,接下来就是诸葛亮人生中的第一次出使。曹操轻松接手荆州后有些膨胀,孙权目标又这么大,曹操就想着直接和孙权会猎与东吴。显然,孙权也是倾向于孙刘两家联手的,但这无妨他拿捏一下。

孙权随口调侃了刘备一句,诸葛亮就直接使出激将法,随后还为孙权好好分析了一下形势“曹操人马虽然多,但远道而来已经很疲惫了,就像强弩射出的箭,在射程尽头的时候连白绢都穿不透。北方人还不擅长水战,成败就在此一举啦。”接下来就是赤壁之战咯。“强弩之末”是指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到什么作用。

约法三章

裴松之引注了郭冲五事,5件诸葛亮不为人知的事情,旨在力捧诸葛亮,但被裴松之一一反驳了。第一件事就提及诸葛亮与法正谈论刑法,法正觉得诸葛亮的刑法太过苛刻,就劝他“当年刘邦入住关中,还和百姓提前约定好,让百姓感恩戴德,现在刚打完仗需要休养生息呀。”

裴松之在底下反驳,诸葛亮那么谦虚的人,不至于回答得太嚣张,再者律法这事还有刘备做决定呢。不过,诸葛亮、法正确实都参与了《蜀科》的制订。“约法三章”是指事先约定好或明确规定的事。

暴虎冯河

也是郭冲五事其一,这次曹操派刺客来刺杀刘备,先假装陪刘备谈论天下大势,没成想聊得还挺尽兴,但诸葛亮一进来就发现这人神色慌张,不一会儿借口如厕翻墙跑路了。就像裴松之说的,这事确实挺假的,刺客都是勇往直前之辈,刘备又以识人之明著称,哪有看不出来的道理。“暴虎冯河”是指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以一当十

还是郭冲五事中提到的,诸葛亮第4次北伐时,掏出了一项黑科技:木牛,还联络了一统漠南鲜卑的柯比能,孙权其实也有相应的动作,不过柯比能被刺客韩龙给刺杀了...而司马懿带着沙场宿将张郃来对抗。

诸葛亮这边鼓舞了一下士气,接下来发生的事就是蜀军奋勇争先,1个人能挡10个的那种。张郃当场战死,死因是膝盖中了一箭,这位魏国的“韩信”,连诸葛亮都忌惮无比的名将,就这么交代在这里了。“以一当十”是指军队勇敢善战,十分精锐。

七擒七纵

夷陵之战蜀国元气大伤,连人才都出现断层了,因此诸葛亮足足5年都没有妄动兵戈,大规模军事行动更是没有。只在225年进行了一次南征,由于地理原因很容易出现,朝廷大军一到纳头便拜,大军一走揭竿起义的情形。

所以,这次南征的目的不仅是要平定叛乱,还要让孟获等人心服,这点马谡也看得很明白临别时就献上了攻心之策。诸葛亮也确实是这么做的,7次抓住孟获7次放走,借此稳固了后方。“七擒七纵”是指善于运用策略,让对方心悦诚服。顺便,孟获可不是南蛮王,充其量算一个南中豪强。

死诸葛走生仲达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每次读到这个典故的时候,都觉得分外解气。翻看《三国志》的时候,发现裴松之引注的《汉晋春秋》也是有这个典故的。秋风五丈原,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病逝,本来司马懿是打算追击的。

但杨仪反过来大张旗鼓,做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司马懿这才默默退去,这也给了姜维、杨仪撤退的机会,给了魏延、杨仪撕破脸的机会...自此民间多了个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是指人虽死但还有威慑力,已经过世的人还能吓跑活人呢。

肝心若裂

诸葛亮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上,也是当年黄忠阵斩夏侯渊的地方。很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人的传记里都看到了“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意为穿着百姓的服饰下葬,也不需要陪葬品,各个都是清正廉洁呀,可惜三国时期没能纠正过来厚葬这个习俗。

国之栋梁过世,刘禅自然要有所表示“我的心好痛呀,肝胆都像要裂开一样”,并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肝心若裂”用来形容极其痛心。

当年布衣,如今卿相。

诸葛亮:诸葛亮:我初出茅庐,这6个成语你肯定认识

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你知道多少?

自古以来,四字成语因其朗朗上口又寓意简练而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在文章中出镜的次数更是不少。

但是你知道吗,历史上很多成语都出自名人之口,或是从他们的名句中摘录,或是他们的事迹总结。

01 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02 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03 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04 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05 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06 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07 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08 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09 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 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 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 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 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 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 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 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 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 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 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 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 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 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 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 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 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 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 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 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 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 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 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4 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 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 赤膊上阵(许褚)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 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 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 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 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 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 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3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 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 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 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48 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 讳疾忌医(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0 鞠躬尽瘁(诸葛亮)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经常会使用到这些四字成语吧?它们文字简练,又能清楚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经久不衰,流传千秋。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