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惊蛰出生的男孩命理(惊蛰出生的男孩)

惊蛰出生的男孩命理(惊蛰出生的男孩)

常书鸿:前途无量的留法画家、被妻子抛弃、化身敦煌守护神

“敦煌守护神”,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的常书鸿,从没想到竟然有收到妻子离婚声明的那一天。

在敦煌的工作就绪之后,常书鸿常常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娇妻和孩子,便写信鼓动妻子携带儿女来敦煌安家落户。

可谁也没有想到,妻子却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在报纸上刊登的离婚声明。

在常书鸿自传《愿为敦煌然此生》这本人物传记书中,首次详细披露了常书鸿的从成长到无怨无悔为敦煌奉献一生的故事以及不为人知的情感密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01不经意间洒在心中的绘画种子

1904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中午,风雨交加之际,常书鸿出生了。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贵族家庭,其祖父是东北热河头田佐镶黄旗满族人,姓伊尔根觉罗。

他出生那天是龙年的惊蛰,母亲说:“雷雨交加中出生的龙,是个很好的兆头。”这似乎预示了常书鸿不平凡的人生。

常书鸿的三叔从小喜欢绘画,逢年过节时,他会画一些迎合节日气氛的画片换回一定数目的钱来贴补家用。有时,三叔会让小书鸿帮他填色、临摹画稿。也许是耳濡目染的原因,在常书鸿心中种下了一个绘画的种子,他跟三叔一样的喜欢绘画,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绘画。

但常书鸿自始至终不喜欢当时时行的写意泼墨画,他喜欢能够表现人物光暗的西洋水彩画和油画,一直抱着留学法国的梦想,那是他心中学习西洋画的圣殿。1927年,当浙江省教育厅选拔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的公费生时,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然而考完后迟迟没有公布留法名额,盛传这次考试徒有虚名,名单早就内定了。但这无法撼动他留法的决心,在母校和朋友的帮助下,他踏上了自费留学法国的漫漫征程。

02留学心中的艺术圣殿法国

抵达法国的第一站巴黎,在朋友的帮助下,常书鸿租住在小旅馆的上层阁楼,直不起身来,房间一张床、一个小窗。唯一的优点是便宜。即便如此,为了生活下去,他不得不拿出半天甚至更多时间去做工。其余时间,他全部用来学习法文和绘画技术。

一天,他正在宿舍作画,朋友兴冲冲的冲到房间告诉他被录取为中法里昂大学录取为公费生,随后把报纸递给他看。原来当时选拔的阴谋被发现,国民党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重新选派留法学生。因此等常书鸿到达法国几个月后,才意外获得了留法名额。

成为公费留学生将极缓解了他的生活压力,使他有更多多时间投入到艺术学习中。他毫不犹豫奔赴里昂大学。在里昂,常书鸿的学习算得上如鱼得水。先是因成绩优异几次跳级,接着在素描基础课考试中,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提前选进油画班学习,紧接着经过在油画班的学习,以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为里昂的学习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紧随其后,常书鸿参加了里昂全市油画家公费赴巴黎深造考试,又以第一名的成绩中选。再入巴黎,与第一次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他不用没日没夜打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在他享受公费学习时,妻子陈芝秀和女儿常沙娜也陪伴在侧,并且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工作室。工作室也成为旅法画家经常聚会聚餐的地方。

他的油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油画作品曾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先后获得金质奖三枚,银质奖两枚,荣誉奖一枚,他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些油画作品被国立美术馆收藏,有些被法国国家收购。他的事业如日方升,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和家人在法国度过一生。

然而,谁的人生没有几个意外呢?

03 意外决定回国

常书鸿习惯性地去旧书摊淘宝。忽然,他发现了一部6本小册子装订成的《敦煌石窟图录》,里面包含甘肃敦煌千佛洞壁画和塑像图片600余幅。虽然这些图画都没有颜色,但它们表现出的气魄宏伟的构图、遒劲有力的笔触,让他大吃一惊。

从这些黑白图片上他看到了敦煌艺术无论在时代上或是在艺术表现技法上,都远远超过同时代、同阶段的西洋文艺的发展,他看到了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这为处于艺术彷徨阶段的常书鸿,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他要去那个蕴藏着数千年敦煌民族艺术的宝库,吸收祖国古典艺术的精华,并且发扬广大,使它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1936年,留下妻子和女儿,他只身一人踏上了从巴黎开往北平的国际列车。

04 破釜沉舟去敦煌

回到北平,时代混乱,敦煌也不是说去就能去的。为了先填饱肚子,他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1942年,当时的国民当局迫于压力,要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但是他们中没有人愿意去荒凉的戈壁沙漠,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于是常书鸿才得到了去敦煌的机会。他被任命为筹委会副主任,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

但当时的教育部只给了非常有限的经费。为了去敦煌,常书鸿不得不自筹画展、出售画作。最终筹得了去敦煌必需的几万元经费。

出发前夕,梁思成和徐悲鸿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梁思成说:“你这破釜沉舟的决心我太佩服了!如果我身体好,我也想跟你去一趟呢!祝你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则说:“我们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要学习玄奘苦行僧的精神,要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把敦煌民族艺术宝库的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做到底。”

带着朋友的嘱托和鼓励,常书鸿踏上了敦煌艺术研究保护工作的漫漫征程。

05 心血沥沥敦煌生涯

去往敦煌的路有多艰难,不是一句两句可以描述清楚的,过程之艰难堪比唐僧西天取经。然而在我看来,最难以忍受的是抵达敦煌之后的无边无际的孤独。没有文体娱乐,没有亲人的相伴相守,远离社会的孤独和寂寞侵占着每一个的人。尤其有点病痛的时候,这种孤寂之感,更加让人难以忍受。书中有一例:

有一位同事小陈,偶受暑热、突发高烧,当常书鸿准备用所里唯一的牛车拉他进城时,小陈喊着眼泪对他说:“所长,我看来不行了,我死了以后,可别把我扔到沙滩中,请一定把我埋在泥土里。”

幸运的是他痊愈了。然而病愈之后,他坚决离开了荒凉的戈壁沙漠,再也没有回来过。

常书鸿在敦煌的工作有了眉目之后,便着手动员妻子来敦煌安家落户。妻子刚来的时候,一头扎进临摹敦煌雕塑工作中,后来热情却渐渐消退。当问起原因时,妻子说是生病了。

常书鸿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办法陪她去,便托朋友照顾妻子去兰州就医。然而她走后多日,却音信全无。

一天下午,常书鸿正在洞中临摹壁画,朋友拿出一沓信给他。读罢信件,他简直呆了。原来他的妻子不是去看病,而是抛夫弃子,跑了。

他气得悲怆欲绝,连话都说不出来。但想到家里的孩子和往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他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把妻子追回来。

顾不上天色已晚,他牵出枣红马拼命追赶出走的妻子。月下的戈壁,死一般的沉寂,就像他荒凉的心境一般。而且荒凉的戈壁,还经常有强盗出没,一个孤独的出行者还可能被打劫,被杀害。然而他什么都顾不上了,只知道拼命往前跑,往前赶。

好在天佑好人。第二天,他果然赶到了妻子离家出走的必由之路——安西。但是他找遍了所有的车站、旅店,都没有找到妻子,却在无意间听人说,前几天有一辆汽车开往玉门方向去了,司机旁边坐着一个打扮的特别漂亮的女人,那形容差不多就是他妻子了。

失望和疲惫一下子击中了常书鸿,他几乎要一头栽倒在地。然而追回妻子的强烈愿望支撑着他强打精神,继续向玉门方向追赶而去。“人是铁、饭是钢,一段不吃饿得慌”,经过几日的辛苦奔波,他既没有好好吃饭,又有无法诉说的苦闷,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他最终体力不支,从马背上甩了下来,失去了知觉。

等他被救醒来,已经是3天后了。醒来后,他没有等来妻子,而是在报纸上刊登的妻子的离婚声明。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追回来也是无用,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又回到了敦煌。

在夜不能寐的长夜里,回想在法国时妻子每天涂脂抹粉,回想回国后经历的坎坷风雨,回想在敦煌艰难的日子,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都受不住,更何况是他已经习惯了化妆打扮、曾经共享欢乐的妻子呢。

于是常书鸿原谅了妻子,放过了自己,重新收拾心情,投入了挚爱的守护敦煌的事业之中。

06 愿为敦煌燃此生

自1943年踏上敦煌的土地,常书鸿便日日夜夜守在敦煌,开展洞窟藏品的临摹、保护与研究工作,大半生献给了敦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常书鸿1951年在北京故宫举行的敦煌文物展览受到了周总理的赞扬。

周总理说:“我们敦煌灿烂的文物,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到了帝国主义者的掠夺和破坏!这个展览起到了配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运动的作用。看到你们如此丰富的业绩,我是非常高兴的!”

有人曾经问过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事业呢?”他回答说:“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写到这里,我也好想去敦煌看一看。疫情快点过去吧,这样我就能准备赴敦煌之约了!

如何用24个节气起一个不染世俗的名字?

24节气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它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立的时间观念,具有很独特的意义。那今天起名网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取自24节气的名字,如果你喜欢的话,那就快来看看吧!

立春(立初)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同时,也是春季的开始,它是一个充满希望,并且鸟语花香的时节,所以为孩子起名“立初”,一方面有很美的意境,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来说,也寓意着希望,同时,“初”字也有初心未改,坚持本心的美好寓意。因此,这个名字既好听,又有意义。

雨水(雨润)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时节对于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因人而异。为孩子起名“雨润”,有一种严寒过后,呈现出一片春意黯然的感觉,因此,这个名字既动听,又很适合五行缺水的孩子起名。

惊蛰(日暖)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同时,它也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所以,在这春意浓、天气暖的季节,不仅给人一种舒适感,而且也很适合为孩子起名。为孩子取名“日暖”,一方面是希望其未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另一方面这个名字也能给人温暖的感觉。

谷雨(雨辰)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它是以上古时代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辰位而由来的,所以,为孩子起名“雨辰”,既有谷雨时节的意味,又有“辰位”的感觉。因此,这个名字,比较适合男孩,也很好听。并且,“辰”字也有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寓意。

芒种(芮禾)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就是对这个节气最好的描述,同时,这个时节也是收获的象征。为出生在这个时节的孩子起名“芮禾”,不仅很独特,而且很有韵味。总之,这个名字既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又有五谷丰登的寓意。

夏至(之夏)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同时,它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为孩子起名“之夏”,很有夏天的感觉,而且还很清新雅致,别有一番韵味。并且,“之”是一个助词,很少用在起名上,但其也有赤子之心、持之以恒的寓意。因此,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名字。

小暑(半夏)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同时,这个时节也是夏季的开始,唐代的武元衡也写道:“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所以,这是一个很适合游玩的时节。为孩子起名“半夏”,既很形象贴切,又有一种清新诗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微风徐来的美好环境之中。

本文为起名网首发,禁止转载。

惊蛰:春雷萌动万象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代称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它标志着二月仲春的开始。惊蛰一般在3月5-6日,今年惊蛰交节是在3月5日22时43分34秒,这一时刻,太阳正好运行到黄经345°。

“惊蛰”这个名字,表现的是生物对季节变化反应的一种物候现象:到了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开始震响,惊醒了蛰伏于地下或洞里越冬的小动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类的小动物是听不到雷声的,天气变暖才是它们结束冬眠的原因。

最早这个节气的名字叫“启蛰”,汉代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为“惊蛰”,这个名字更为响亮生动,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今的汉语文化圈中,日本仍使用“启蛰”的说法。在汉代初年,启蛰是排在雨水前面的,改为惊蛰后,人们将它同雨水调换了位置。可能是古人发现,正月就打雷太罕见了,所以将惊蛰移到了二月。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即桃花开放;“仓庚”即黄鹂,黄鹂鸟开始鸣叫了;至于“鹰化为鸠”,古人认为,有些动物会“改头换面”,人们看到老鹰减少了,鸠(这里可能指布谷鸟)多起来,以为这些鸠是老鹰变化而来的。与惊蛰三候对应,在二十四花信风中,惊蛰期的花信风是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

中国农民自古就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作春耕的开始。农谚称:“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今年惊蛰的前一天是“春龙节”,即“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初二,黄昏后繁星初上,在旷野上向东望,会看到东方苍龙星座的龙角——明亮的角宿一冉冉升起,所以称“龙抬头”。中国北方有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古人认为,龙在天上主管云雨,龙一抬头,雨水就多了起来,这时不能误了农时,要及时播种,才能在秋后“大仓满,小仓流”。

惊蛰这天,各地有一些独特的民俗活动。有些地方会举行除虫仪式,在害虫刚出来的时候就将其清除,以保庄稼丰收。在一些地区,全家会聚在一起吃“炒虫”,寓意消灭害虫、人畜安康,“炒虫”并不是炒真的虫,而是玉米、黄豆等。还有的地方,人们在这天手持燃烧的香条、艾草,熏家中四角、墙缝,以驱赶复苏的蛇、虫、鼠、蚁,去除霉味。

旧时惊蛰还有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吃梨象征着远离虫害。惊蛰节气,乍暖还寒,空气比较干,人容易口干舌燥,梨水分充足,有助于去火、润肺、止咳,因此惊蛰吃梨也符合养生之道。

(作者系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