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级台阶不再是座“山”——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调查
伴随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在北京,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也开始复工——3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重汽小区老楼改造工程复工,成为全北京第一个复工的老楼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这里将加装27部电梯……
重汽小区,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首都北京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步伐,近3万户家庭享受到了加装电梯带来的便利。
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后也发现,和北京市摸底统计情况比,和人民群众巨大的需求比,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面对人们的期盼,全社会亟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以攻坚拔寨的决心克服障碍,“提速”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好像做梦似的”——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加速”
楼内,进行机电管线施工;楼外,安装外保温层……3月25日,记者来到朝阳区农光里重汽小区,工程现场,不时有居民好奇地察看、询问。
“这些老居民们,期待了太久。”建设单位首开房地集团农光里重汽小区项目经理李松介绍。
3月25日,工人在北京农光里重汽小区进行老楼改造工程施工作业。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北京,每一部为老楼加装的电梯,都牵动着楼里百姓的心,或喜或盼的故事有很多……
“原来上下楼有点发怵,从没想过能坐上电梯。盼了这么多年,终于坐上了,好像做梦似的。”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市西城区红莲中里社区6号楼是一栋砖红色的六层楼,2019年9月,加装电梯试运行,81岁的住户李国梁感慨不已。
从西城区红莲中里到白云路7号院,从朝阳区常营乡到丰台区莲花池军休所,历时3个月,记者走进北京7个区12个街道和乡镇的老旧小区调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工作确定了“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指导思想,首都北京更是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
宜居,出行得方便,老旧小区更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近10年尤其是近3年多来,北京市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连续出台文件,逐步探索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2010年至2016年,部分中央单位和驻京部队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255部;2017年,完成274部;2018年,完成378部;2019年,新开工电梯693部,完成555部。
2018年春节前,北京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北航社区4栋楼21个单元加装的电梯投入试运行。
兴奋的北航退休教职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电梯》,把关于电梯的喜怒哀乐搬上舞台:因为没电梯不方便上下楼,有的老教授搬了家,有的去了养老院,有的去国外投奔子女……
“我的腰自从做了手术,都五六年没怎么下楼了,我下不去啊!挡在我面前的那88级台阶,就是挡在我面前的一座‘山’呀……”86岁的北航退休教授孙世长当时饰演一位“老教授”,每每背诵经典台词,都不由得百感交集。
投入最大,意义最大,难度最大——加装电梯是老旧小区改造“菜单”里最大的“一盘菜”,北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少居民负担,目前总投资接近10亿元。
“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
小电梯,大民生。记者调研发现,和巨大的需求相比,北京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
2019年,北京要求各区开展摸底调查。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上报估算,全市符合加装条件的老楼大约有10多万个单元门,涉及居民200多万人。
一方面,是近10年已经安装和在建2155部,一方面是10多万个单元门符合加装条件……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稳步推进,但还只是刚刚开始,需求很大,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北京,是全国的缩影。2019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披露:我国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达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
“太多的老人没有条件购买新房,只能住在老旧小区里。”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既有建筑增设电梯研发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史学磊调研后发现,全国17万个老旧小区中,共有将近200万个单元没有电梯。这些小区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建成。
83岁的北航退休教授李宗瑞住校内404号楼2单元4层,每天下午3点都会下楼到校内小公园和老同事们走圈锻炼。
“很多老邻居盼了一辈子,就在等待中去世。”眼看着相隔不远的104号楼已装了电梯,李宗瑞的期盼之情溢于言表,老人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起病重后无法下楼直到去世的老邻居的名字。
“等到了电梯的老人是幸运的,更多的老人等不及,只能搬到养老院、儿女家、国外,甚至在等待中去世。”史学磊说。
“在现场,居民问得最多的不是‘电梯快不快’‘有没有噪音’,而是‘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小区啊’。”负责加装电梯现场吊装施工的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吴迪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日本对5层以下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实施大量加装电梯工程。
“日本通过改善各种政策、设施、护理系统等,保障老人在家养老。”日本宫城学院女子大学严爽教授说。
“应该考虑特事特办”——愚公移“山”亟待迈过“三道坎”
2016年8月,《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明确加装电梯财政补贴政策。目前,市财政对老楼加装电梯项目向区财政定额拨付总计最高64万元每部,各区政府可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有关补助政策。
“以前北京老旧小区安装电梯有很多前置条件。试点方案出台后,就不用办理立项、用地、规划和施工许可等手续,只需办理施工图审查和电梯报装、验收就可以。”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三道无形的“坎”,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迎难而上:
——第一道“坎”,就是劝说单元楼所有住户签字同意。
加装电梯征求意见过程中,不同意的大多是一层居民,担心电梯遮光、有噪音。根据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既有建筑增设电梯研发中心在各省市的调研,如何让居民100%签字同意或至少不明确反对,已成为全国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面临的“第一号”难题。
“由于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后期做好维护管理很重要,这就需要居民之间充分协商。”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宁可前期协商工作做得时间长一些,也要做扎实,避免‘翻烧饼’。”
“挨家挨户做工作,登一次门不行,就登两次,白天见不到,就晚上等着房主下班回来。”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街道胜古北里社区书记黄伟红说着说着,眼眶不禁有些发红。
通州北小园小区都是商品房,居民之间互相不认识。“这增加了入户做工作的难度,只能苦口婆心,没有捷径。”社区书记李利说。
——如何加强后期运营维护,实现长效可靠运行,是又一道“坎”。
“如今在北京,有了政策,想建就能建,有了资金,就能建成,但是要做到管好维护好,还是一个课题!”西城区重大项目办老旧小区组组长郭华刚说。
据了解,在北京,老楼加装电梯主要采取代建租赁、产权单位出资、业主自筹自建3种方式,其中“代建租赁”最多: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作为实施主体,负责出资加装电梯和后续维护,业主按月或按年缴纳使用费。
记者调研发现,虽然北京补贴力度很大,但仍不足以覆盖全部建设成本,因为除安装电梯外,地下管线的改移耗费资金也不少。
通州北小园社区加装了一部电梯。后期运营中,居民需要缴纳使用费,但费用不足以覆盖运维费用。
“尽管只加装了一部电梯,我们也要在小区设立维修保养点。如果能多装电梯,有了规模效应,轿厢内的广告位可以更有效利用,成本就能进一步降低。”负责通州北小园社区加装电梯工程的北京洋溢时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长平说。
“我们正对后期运营管理进行跟踪研究,将对收费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指导意见,同时鼓励企业开拓业务,增加收入。”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加装电梯,管线改移工作往往费时费力费钱,成为第三道“坎”。
北航校园内,一些老楼前安装了绿色围挡,还有已经挖好的大坑。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气等线路的改移往往需要提前几个月报批。
根据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既有建筑增设电梯研发中心的调研成果,目前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都没有针对加装电梯管线改移的专门“绿色通道”。
“针对加装电梯的管线改移,燃气、自来水等单位并不会优先。”史学磊建议,既然加装电梯涉及众多居民尤其是老人的生活质量,应该考虑特事特办。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召集各市政专业公司,研究缩短管线改移审批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将编制加装电梯图集和技术导则,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老楼加装电梯继续被列为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全年开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人员上下楼困难……
人们,翘首期盼,拭目以待!
来源:新华社
肉末烧饼的美食故事
肉末烧饼是民间一道由发面和肥瘦猪肉末为主要材料做成的传统特色小吃。
据说慈禧太后很是爱吃美食,还特别爱吃烧饼,除了特别爱吃周村大酥烧饼(周村烧饼的前身)外,还爱吃一种叫“肉末烧饼”的美食。这期间就有个小故事了。
相传有一天夜里,慈禧做了个梦,梦见吃夹了肉末的烧饼。第二天早膳时,果然上的是肉末烧饼。慈禧一看和梦中吃的一样,心里非常高兴,说是给她圆了梦。问是谁做的烧饼,当差的说是御厨赵永寿。慈禧当即令人赏给赵永寿一个尾翎和二十两银子。
从此,肉末烧饼流出宫外,并作为圆梦的烧饼流传到民间各地。
连慈禧都爱吃的烧饼,香酥可口,咬一口就忘不了这个味道
说道宫廷菜,大家都知道是非常讲究的,在所有的宫廷菜中,小暖一定要提一提圆梦烧饼。
圆梦烧饼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慈禧太后在深夜做梦时想要吃烧饼,第二天御膳大厨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做了烧饼献给太后,因此,太后感觉自己的梦想得到了实现,于是就给烧饼取圆梦烧饼这个名字。
圆梦烧饼不仅口味好,而且寓意也很好,因此是很多人逢年过节来御膳饭庄必须要点的美食,如此好吃的美食究竟如何制作?往下看,你一定会喜欢哒~
本期主题:宫廷御膳招牌菜| 圆梦烧饼 |
| 春笋烧牛腩 |
| 宫门献鱼 |
圆梦烧饼-食材-
面团/木耳/猪瘦肉/青豆/酵母/白糖/冰糖
芝麻/酱油/料酒/葱姜/盐/马蹄
-具体步骤-
面团制作:1斤面中加入2克酵母,2克糖,和成面团,醒发10—20分钟后揪剂子。案板上撒面粉,用手压面团,用小面团蘸香油,包裹在大面团中,团成小圆球。
冰糖水制作:碗中放冰糖,水,熬化即可。
烤制:将团成圆球的面团蘸冰糖水,再蘸取芝麻,放入烤箱中烤10分钟,再取出,托盘翻面,再烤制10分钟,烤箱温度设置在180℃—200℃。
炒肉末:锅中油温1成热时,下入纯瘦肉末,小火炒制,肉末变色后,放入料酒,酱油,炒干后,放入葱末,姜末,盐,鸡粉,白糖,马蹄碎,木耳,青豆,出锅前放入香油即可。
烧饼处理:将烧饼从中间片开,取出包入的面心,放入肉末接口。
春笋烧牛腩-食材-
牛腩 / 春笋 / 小桔瓜 / 葱姜 / 料酒
八角 / 花椒 / 香叶 / 味精 / 油盐
鲍鱼汁 / 海鲜酱 / 春笋 / 水淀粉
-具体步骤-
食材处理:新鲜的牛腩切成3厘米的大方块;葱姜切大块备用。
焯水:牛肉冷水下锅,加入20克料酒(去腥增香),焯煮出血水,撇除浮沫即可出锅
煸炒:锅中坐油,直接加入2颗八角、10几粒花椒、2片香叶、大块的葱姜煸炒出香味。然后将焯水的牛肉直接入锅、加料酒、老抽,大火翻炒均匀。
调味:加入没过食材的清水煮至开锅,然后加少许味精、盐、鲍鱼汁、海鲜酱,开锅之后转小火加盖慢慢炖制1小时。
鲍鱼汁、海鲜酱市场上就可以买到
自制盛器:沿着小桔瓜的一周刻成锯齿形,将里面的籽和果肉掏空。蒸锅上汽,将处理好的小桔瓜放入锅中蒸制20分钟。
煎春笋:平底锅坐油,将处理好的春笋下入锅中煎至双面金黄,倒出备用。
-大厨窍门-
春笋如果直接下锅,不入味还易烂。煎制一下再炖煮,春笋的水分被煎出后能更好的吸收肉汁,炖煮的时间更长,香味也更浓郁。
蒸制:将春笋下入锅中,和牛腩一起大火加盖炖煮5~6分钟。淋点薄芡,待汤汁收浓.
最后将炖好的肉放入桔瓜内再蒸制6分钟,完成。
牛肉和南瓜一起蒸制,口感会更加丰富。牛肉吸收了南瓜的清甜,南瓜也会附带肉汁香味
宫门献鱼-食材-
鳜鱼/鸡蛋/红油/剁椒/葱姜蒜/榨菜
麻辣红汤鲜露/味精/鸡粉/白糖/淀粉/料酒/红椒
-具体步骤-
鳜鱼处理:将鳜鱼的肉片下来,取净肉,鱼肉中放入盐、味精、料酒抓匀,再放入蛋清抓匀,放入淀粉,腌制十几分钟。
鱼骨鱼头处理:将鱼骨与鱼头放入蒸锅中蒸制15分钟。
滑油:锅中油温烧制5、6成热时,下入鱼片,滑油2—3分钟即可。
炒汁:锅中倒入红油,剁椒,姜丁,蒜丁,榨菜丁,清水,烧开后加入麻辣红汤鲜露,味精,鸡粉,白糖。
煮制:锅中汤汁烧开后,放入鱼片,用小火,煮1分钟,将鱼肉放在蒸好的鱼骨与鱼头上。
最后:鱼上撒上葱花,红椒粒,浇入热油即可。
======================
你擅长什么菜品,可以在底部留言,与小暖一起分享哦!
62岁非遗老厨师重新做回了学徒,原来是因为......
几年前,线下实体店变得冷清起来,在北海公园里经营了上百年的仿膳饭庄也是如此。许多餐厅都顺势开了外卖业务,但面点厨师长李文仍在犹豫。
“北京人说‘仿膳饭庄’,都知道是以前皇上去的地方,给皇上吃的饭。”做好了点心,用外卖送到客人家,口感质感肯定都得变,他不想冒险砸了祖师爷留下的招牌。
李文带上徒弟周通,在饭馆外面支起了摊。
北京遍地特产店小吃店都可以买到的豌豆黄、驴打滚、窝窝头,外卖软件下单送到的选择也很多。但对北京居民来说,仿膳的厨师捏的清代宫廷豌豆黄儿,却是独独让人惦记的那一口。不少老北京人即使路途遥遥,也要下订单来取。
那时,周末人多时营业额能破几万元,平日也有几千。仿膳就这样支撑了过那段特殊时期。
2021年,李文60岁,到了退休年纪,但“集团不让走”,又坚持返聘了回来。到今年,他已经在仿膳工作了43年,仿膳的面点他想传承下去。
不久之后,李文就面临了更大的职业挑战——这一两年,餐饮商户都在竞相通过短视频内容建立新的品牌认知,仿膳所属的全聚德集团也将此作为重要渠道,旗下的多个品牌在今年都尝试数字化转型,以期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
仿膳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他们计划拍视频,做直播。作为餐厅活招牌的李文也将更多地面对镜头。
“我怕自己学不来,我就是对捏小窝头有感情。”这个朴实的北京男人还不习惯在镜头前表达,但无论NG多少次,他都耐心地从头说起。他决定站好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班岗,陪伴老东家一起转身。
从小学徒到大工匠
仿膳饭庄的故事,要从一百年前说起。原本在清宫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父子请原御膳房的厨子,到北海公园背山傍水、景色清幽的北岸开起了茶社,取名叫“仿膳”,卖窝窝头、豌豆黄之类的宫廷点心。
这一卖就是近百年。
1955年,仿膳从茶社变成“仿膳饭庄”,除点心之外,也做清宫廷名菜,凤尾鱼翅、金蟾玉鲍乃至满汉全席。2011年,仿膳凭清廷御膳制作工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聚德集团旗下第二例国家级非遗。
1980年,19岁刚毕业的李文稀里糊涂,进了后厨当学徒。
头半个月,什么也不干,就是捏小窝头。将玉米面用细箩筛过,加白糖和桂花,捏成栗子大小的小窝头。看似平常无奇的点心,似乎有手都能捏,却让李文吃了几个月的苦头。
李文拜的师父是于永祥,仿膳第三代清廷御膳面点大师。李文学厨时,师父就在身后,细节哪里错了,训斥自不可少。
师父于永祥的口头禅,是从师父的师父胡庚星那儿传下来的,“孬人当不了厨子”。要觉得苦,随时可以放弃。但李文总归不想就这么当孬人。
在制作方法上,宫廷点心区别于庙会点心,用料、工艺都讲究许多。但讲起背后的故事,却往往都是从民间传到宫里,御膳房厨子们改良后,一代代作为技艺流传下来。
小窝头,据说是1900年,慈禧西逃路上饿了,让当差的找来一个大窝头,吃着觉得美味。回北京后,慈禧又让御膳房的厨子做大窝头。御厨用精细的玉米面,改捏成栗子大小的小窝头,口感更清甜,看起来也更精致,得到赞许。
又比如肉末烧饼,也是慈禧有次夜里做梦梦见吃烧饼夹肉,结果早膳时,御厨赵永寿刚好做的就是和梦中一模一样的肉末烧饼,慈禧一开心,赏了银子,还将它取名叫“圆梦烧饼”。因此,现在仿膳卖的肉末烧饼,就叫“圆梦烧饼”。
李文一边捏窝头,一边听师父讲这些点心的来历,再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笔记本攒了厚厚几十本——点心的名字,配料,炒制,时间,火候,来历,事无巨细,看着笔记本,他有一种成就感——历史在我这儿传承了下来。
李文肯努力,又有天赋。参加各种厨师比赛,代表仿膳拿金奖银奖,给师父师爷挣面子。上个世纪90年代,李文正值盛年,获奖无数。师父到了退休年纪,李文接班。
吃苦的小学徒成了仿膳厨师长,扛起大梁的李文,也见证了仿膳饭庄的“黄金时代”。那时,仿膳一度是全国营业额最高的餐厅。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口碑,都是“行业天花板”。
2021年,北京市老字号协会评选李文为“老字号工匠”。李文也到了退休年纪,但集团不让他走,又返聘了回来。李文也招了自己的徒弟,想把一手绝活儿和笔记本上的非遗故事传承下去。
然而,时代已然变了。许多饭店都不用人工掉擀春卷皮、发面、捏面点,全部改用机器了。“那味道就是不一样。”年轻的学徒有自己的想法,干得不开心,第二天就辞职了——比厨师吸引人的新兴行业多了去。
当徒弟讲起抖音直播、线上团购、流量运营时,李文也感觉到,那是一个他一无所知的世界。
老字号也要换姿态
在李文的记忆中,仿膳是用不着宣传的。
仿膳刚开业不久的1926年,鲁迅离京南下,友人就是在仿膳设宴饯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仿膳为对外定点餐厅,多年来,仿膳饭店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以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等重要外宾。仿膳的匾额是1959年老舍题字,它也是老舍唯一题过匾的饭庄。
老舍钟爱北海,游园散步时也总爱到仿膳,吃最爱的肉末烧饼和豌豆黄,还要打包一例拎回家。偶尔和服务员打趣,“我是给你们题字的老舍,给我找个安静的地儿”。
史铁生瘫痪后常在家郁郁望窗发呆,母亲也是劝他,“咱们去仿膳,吃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豌豆黄儿……”
千禧年后,曾盛极一时的仿膳饭庄,在如春笋林立的新兴时髦餐厅中,显得落寞了起来。在老顾客心里,它还是不可取代的老味道,而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只想吃更新鲜的,玩更新鲜的。栗子面小窝窝头和豌豆黄,太老派了。
没赶上趟儿的,不仅仅是仿膳,也是各种老字号餐厅。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团队来仿膳拍摄过纪录片。进厨房拍,从选料到制作流程,事无巨细地问,认真的工作态度给李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也不是同行,就是真的关心,想知道为什么用这个材料,这个工具怎么用,刨根问底。”
与之相应的,是这些年,日本的“匠人精神”通过各种纪录片在网络传播,年轻人们津津乐道。中华老工匠们的各种绝活儿却因为缺乏宣传,默默无闻,走向被遗忘的境地。
李文仍在坚持。2019年,央视拍纪录片《中华老字号》,其中一集就是仿膳饭庄。李文出镜,不急不缓地做着豌豆黄儿,讲述其背后的门道——
庙会卖的是糙豌豆黄,仿膳的是宫廷细豌豆黄,只用北京四眼井产的白豌豆。用马尾罗过筛,翻炒。这道程序叫“看溜儿”,火小了,豌豆黄水分大。火大了,劲儿大,凝结之后会有裂纹。不同的材料和工序,出来的口感细腻度完全不同。火候的准确,全凭御厨的经验,是几十年攒下的工夫。
现在市场上已经买不到马尾罗这种工具了。仿膳饭庄用的马尾罗,一直都是同一家手工艺人手工制作的,现在已经到孙子辈了。后厨里使的许多器具,都是打李文在的时候就有的,每天使用,也悉心照护,器物才有了长久的生命。珍惜,才能传承。
李文并不是能言善道的人,只有讲起有关点心的事,才会眼睛发亮,娓娓道来。纪录片制作精良,但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人们已经不再端坐电视机前看纪录片,注意力更多转移到手机里。
到短视频时代,老字号纷纷找流量,当“新网红”。内联升开起了网店,跟王者荣耀、如懿传等IP合作。同仁堂卖起了中药养生咖啡。不少老字号凭“抖音爆款”,获得了新生。
地处北海公园,清廷秘传工艺,穿着格格服的员工上菜,人均三百团购的满汉全席,可以坐龙椅……凭借独一无二的口味和地理位置,仿膳现在仍然是各大视频网站的网红打卡地,时常登上抖音热门探店榜,有的探店视频点赞量突破百万。
为了学习,李文也下载了抖音,看大家的探店视频。他尤其喜欢看一些厨师出身的探店达人的视频:“也都是干这行的,都是专家,不可能找个年轻人跟这儿瞎说。无论好坏,都能学习。别人讲你哪些不足,你可以借鉴,吸收改进。”
李文也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和仿膳的厨师团队们一起开发新菜品。原本只有登门才能吃上的点心,结合技术改良,做成了可以配送的点心盒子,只是仍然坚持纯天然无防腐剂,保质期短要尽快吃。又比如正在筹备线上销售的饮料版豌豆黄,只用最好的四眼井豌豆,煮熟后再熬制,豆香清甜,健康养生。
如今仿膳饭庄也开始筹备抖音账号,在抖音上开设了团购,鼓励员工“上镜吆喝”,把仿膳的故事和手艺告诉更多的网友。扛过了央视摄像镜头的李文犯了怵,他选择了让徒弟周通先上。
老字号走近年轻人
周通今年四十岁——严格来说,已经算不上“年轻人”。他是李文在仿膳唯一的徒弟。
2000年6月,18岁的周通被分配到了仿膳,同一拨来的有十多个人,年轻人没耐性,几年间纷纷离开了,最后只剩下周通和另一个同学。
周通也不是没想过走,但就仿佛是着了魔,中午吃饭时间也好,晚上下了班也好,都留在厨房,埋头苦练。回头仔细想来,大概还是因为喜欢。
年轻时的周通性子急,学厨工作磨炼耐性。到现在,周通觉得,自己的性格已经被改变了,就是沉稳了。“年轻的时候遇到事儿先着急,现在遇到事儿咱不慌,就是慢慢的。”
两年前,周通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培训班。除了像他一样的餐饮从业者,还有皮影、京剧、古琴等等国粹。让周通感到震惊的是,他们的处境大都比餐饮还要糟糕。
得知有京剧非遗传承人把唱戏的视频发抖音,周通觉得挺好:“应该多拍点。可能一开始没人看,过一阵,多坚持,慢慢地就有人关注了。”
“非遗传承,困境还是在关注度。拍点发抖音,多宣传,他们才知道,咱还有这些国粹。”饭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通过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才能吸引年轻人,把老字号和非遗传承下去。
2022年,仿膳饭庄成立97周年时,第一次举办了抖音直播专场。依托北海公园的环境,当时还是请外部专业的直播团队,上了七个单品,都卖空了,营业额几个小时卖了近十万元。算是“开门红”。
母公司全聚德注册了集团抖音号,开始调整业务布局。仿膳饭庄也开始筹备自己的直播团队,要给年轻人们讲满汉全席背后的故事,“不希望大家一听仿膳,就觉得是个高大上的、不平易近人的品牌。要主动走出去。”
今年3月,仿膳加入了抖音的“心动老字号”项目,希望能用短视频和直播这种新的传播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到清廷菜品的故事,更希望大家能更多地走进北海公园,体验这些非遗美食。
四十岁的周通,从师父手里扛过了“直播”传承非遗文化的大梁。做点心和说点心,是两回事。他和师父打好配合,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台后,共同完成创新和走出去的重任。
“反正有机会就练,任何事情都是从练开始,谁上来就会说,是不是?”这一次,周通决定和师傅一起,从头开始学。
文/刘锐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