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世代承袭是什么意思(承袭是什么意思)

世代承袭是什么意思(承袭是什么意思)

明清两朝,这两个机构名字虽然相近,但职责却大不相同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璀璨的文化底蕴。在汉语中,往往一个字词的不一样,就会导致字词产生的天壤之别。

举个例子,汉语里有个成语叫不近女色,这个成语中的“近”是亲近的近,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洁身自好,不纵情声色。

但是,如果把这个“近”字改成禁止的“禁”,这个成语就变成不禁女色,这样的话,意思就与刚才的不近女色意思相反,就是说,一个人从来都沉湎于女色,纸醉金迷。

再比如,还有个成语叫悲从中来,这个成语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原文是——悲从中来 不可断绝。意思是说,悲伤从心底翻江倒海的涌了过来。如果这个“中”字改为“盅”,成语就变成悲从盅来,他的意思就变成了,悲伤的情绪涌上来,是因为酒喝多了,颇有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嫌疑。

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

在明清两代,宫廷里有两个机构,这两个机构,一个是敬事房,一个是净事房。

尽管这两个部门的名字非常相近,可是这两个部门日常工作却是大不相同的。

1、敬事房

敬事房隶属于宫廷内务府,主要负责管理太监和宫女的奖惩事务,最高的负责人称为敬事房太监,主要掌管记录皇帝和合之事。

也就是说,皇帝晚上要耕哪个妃子的,这事儿就归敬事房管理,一般程序是这样的。

皇帝吃饭的时候,太监会端过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背面写妃子名字的牌子,皇帝要是想干那个事儿了,就随手翻过来一个牌子,翻到是哪个妃子,然后就有太监去通知被翻牌子的那个妃子。

要是皇帝不想去耕地了,就给敬事房的太监说,今晚就不翻牌子了。

皇帝翻过牌子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耕地。敬事房会让那个妃子香汤沐浴,沐浴好了之后,一丝不挂,用大被子裹着,然后,放到皇帝的龙床上。这个妃子不能上来就睡床上,而是要从皇帝脚下往被窝里钻,钻进去之后,接下来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个时候,门外敬事房太监就会在外面候着。差不多到了一定的时间,太监就会在门外催皇帝,地耕完了就该走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皇帝沉溺于这事儿,或者办事过程中途猝死之类的。

完事后之后,敬事房太监会问皇帝,陛下地耕完了,这个种留不留?

皇帝要是说留种,太监就会在小本上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刻,在某个地方皇帝和某妃子耕地了。要是皇帝说了不留,就会有专门的太监按压妃子后腰的某个穴位,按了之后,种子就被挖了出来,就算种子发芽了,皇帝说不留的种,也得采取人工措施,把发了芽的种子掐掉。

那么,太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只要皇帝说不留的种,任何人都没有留的权利,太监的小本上也没有记录,没有记录做耕也白耕,只能成荒地。谁都清楚,妃子生孩子与否,对日后的位份的高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从明朝就有这种制度,也不知道这样的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直到清朝鞑子入关,还承袭了明朝的这种制度。

2、净事房

净就是干净的意思,这个净事房主要是负责阉割太监。

大家都知道,皇宫里除了有皇帝,还有他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么多的女人,皇帝肯定忙不过来,但是,就算皇帝忙不过来,也绝不会便宜他人。

在宫廷里,不可能只有皇帝和后宫嫔妃,皇帝需要很多人伺候,尤其是伺候他的男人,不能有七情六欲。于是,这些人就给阉了,让他们丧失耕地的功能,这样的人群,在宫廷里有一个特殊的成为,就叫太监。

在明朝,太监是一种职业,很多的人为了获得这样一份职业,就自己把自己给阉了,然后进宫当太监,类似于现在社会的求职应聘。

太监要应聘的地方是大内皇宫,里面管人事的说了,想来工作,得把自己的那玩意给割了才行,否则,没门。

为了获得这份工作,很多太监就自己把自己给阉了。

比如明代第一代专权宦官王振,他原本是一个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在一家私塾里教书,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被迫无奈直下他便自阉进宫。

他没有什么背景,十年寒窗也没考上功名,心灰意冷。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来自底层,所以能看到许多人没有看到的事。

永乐末年,王振入宫当了太监,王振这个人比较狡黠、善于伺察人意。入宫后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朱祁镇。

当时宫中也有很多宦官,论奸佞、论狡黠王振也未必就是超群的,但是他能保全自己,如宣宗朱瞻基宠爱太监金英等人,王振并没能夺去金英在宣宗心目中的地位。而他一遇到英宗,便如鱼得到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了。

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王振掌管着司礼监,可谓权倾朝野。

还有一个自阉的太监,叫魏忠贤,这个人也是为了进宫当太监,自己把自己给骟了,也是权倾朝野,成为阉党之患最难去除的势力。

当然,这些都与净事房无关,因为明代是允许自己阉割自己进宫当太监的,但清朝时期就不行了,你想进宫当太监,就得走净事房阉割。

总而言之,净事房就是掌管太监阉割的地方。

虽然这两个机构名字相近,但从净事房到敬事房,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是前面换了一个同音字,可他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是大不一样的。

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这个机构都是由太监掌管的。

不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精彩,更多内容,请关注【雄观大历史】

《史记》原文 译文(六十七)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平原君虞卿列传

【原文】【注解】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①。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②。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③。民家有躄者④,槃散行汲⑤。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⑥,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⑦,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⑧,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⑨。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⑩,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⒀,楚有春申⒁,故争相倾以待士⒂。

①诸公子:众公子。这里指在众公子之列。公子,古时称诸侯国君的儿女或兄弟叫“公子”,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故称之。②盖:大概,大约。③临:居于高处朝向低处。④躄者:两腿瘸的人,即跛子。⑤槃散:行走时一瘸一拐的样子。也作“蹒跚”。行汲:出外取水。⑥罢癃:身体残疾。罢,通“疲”,废置;癃,体弱多病。⑦后宫:宫中妃嫔居处,借指姬妾。⑧竖子:如今之蔑称“小子”、“家伙”。⑨门下舍人:指寄食门下派有一定差役的食客。稍稍:逐渐地。引去:离去。⑩造门:登门。进:献。?谢:谢罪,道歉。?孟尝:指孟尝君田文。⒀信陵:指信陵君魏无忌。⒁春申:指春申君黄歇。⒂倾:超越。待:款待,礼遇。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②。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③,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④,必得定从而还⑤。士不外索⑥,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⑦,自赞于平原君曰⑧:“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⑨。”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⑩,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⒀,乃颖脱而出⒁,非特其末见而已⒂。”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⒃。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约:约定。食客:指投靠强宗贵族并为其服务以谋取食衣的人。偕:一起去。③使:假使。文:指客气地谈判。胜:成功。④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以口微吸盘中牲畜之血,以表示诚意。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华屋:豪华的厅堂。指盟会、议事的地方。⑤定从:确定合纵盟约。⑥士不外索:(这些)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找。索,求取。⑦前:径自走到前面。⑧自赞:自我推荐。⑨备员:凑数,充数。⑩锥之处囊中:锥子放在口袋中。?其末立见:锥子的锋尖立即会露出来。末,锥尖;见,同“现”,显露。以上两句比喻有才能的人终会显露头角,不会长久被埋没。?称诵:称赞荐举。称,称赞;诵,述说、宣扬。⒀蚤:通“早”。⒁颖脱而出:指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颖,原指禾穗的芒,这里指锥锋。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仅仅露出一点锥尖就罢了。⒃目笑之:用眼光示意,暗笑毛遂。废:当作“发”,发声。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引《正义》:“‘发’字或作‘废’者非也。毛遂不由十九人而得废弃也。”

毛遂比至楚①,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②。”毛遂按剑历阶而上③,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④。”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⑤,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⑥,王之命悬于遂手⑦。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⑧,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⑨,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⑩。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⒀。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⒁。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⒂,再战而烧夷陵⒃,三战而辱王之先人⒄。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⒅。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⒆,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⒇。”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21)。”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22):“王当歃血而定从(23),次者吾君(24),次者遂(25)。”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26)。所谓因人成事者也(27)。”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28)。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29)。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30)。

①比:及,等到。②上:指登堂。③按剑:握紧剑柄,作刺杀之势。历阶:不停足地连续登阶,形容急速。④舍人:家臣。古时王公贵官的亲近侍从。⑤而:你的。⑥恃:依仗。⑦县:同“悬”,系缚,控制。⑧王天下:统治天下。⑨臣诸侯:使诸侯称臣而宾服。⑩据:依据。奋:振作,发扬。?方:指纵横长度相等的面积。?持戟:指武装的士兵。戟,古代的一种兵器。⒀霸王之资:争霸称王所凭借的资本。资,凭借。⒁当:挡住,抵挡。⒂一战而举鄢、郢:指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鄢、邓五城及前278年攻取郢都。⒃夷陵:楚国先王的墓地。⒄辱王之先人:侮辱您的祖先。指楚屡为秦所败,祖先陵庙被毁,又被迫迁都等。⒅恶:羞愧。⒆唯唯:表示应答的声音。相当于“嗯嗯”,“是是”。⒇谨奉社稷而以从:一定尽全国之力来履行合纵盟约。谨,严;奉,献出,倾尽全力。(21)鸡狗马之血:古代举行盟会歃血所用的牲畜之血。《索隐》:“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以下用鸡。今此总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鸡狗马之血来’耳。”(22)奉:双手捧着。槃:通‘盘’。(23)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楚王您应先歃血(用马血)以示合纵的诚意。(24)次者吾君:其次是我的主人平原君(用狗血)。(25)次者遂:再其次是我毛遂(用鸡血)。(26)录录:通“碌碌”。平庸,无特殊能力。(27)因人成事:依赖他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28)相士:观察、识别人才。(29)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九鼎,相传为禹所铸,象征九州,商、周把它作为传国之宝;大吕,《正义》谓:“周庙大钟。”(30)上客:上等宾客。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①,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②,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③,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④:“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⑤,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⑥,余粱肉⑦,而民褐衣不完⑧,糟糠不厌⑨。民困兵尽⑩,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⒀,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⒁,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⒂,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⒃。”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⒄。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⒅:“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⒆。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⒇,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21),割地不言无功者(22),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23)。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24),事成,操右券以责(25);事不成,以虚名德君(26)。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27)。子孙代(28),后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29),及邹衍过赵言至道(30),乃绌公孙龙(31)。

①将:率领,统率。②矫夺晋鄙军:指信陵君假借魏王的命令取代魏将晋鄙来统率军队,晋鄙视破其计,破朱亥击杀。矫:假借,假称。③且:将要④传舍吏子:宾客住所的吏员的儿子。传舍,古代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这里指一般宾客的居所。⑤炊骨:用死人枯骨作柴烧饭。易子而食:指人们不忍吃自己孩子的肉而互相交换当饭吃。⑥婢妾:侍女。被:同“披”。穿在身上。绮:织有花纹的素地丝织物。縠:绉纹纱。⑦粱:指饭食。⑧褐衣:粗布短衣。不完:不能遮体。⑨厌:同“餍”。吃饱。⑩兵:兵器。?剡(yǎn,眼)削尖。?钟:古代青铜制敲击乐器。磬:古代石或玉制敲击乐器。自若:照旧。⒀使:假使。⒁分功:分别承担工作。功,工作、事情。⒂飨士:给士卒享用。⒃易:容易。德:感激。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由替平原君向赵王请求增加封邑。按:平原君系信陵君的姊丈,凭亲戚关系曾力请信陵君出兵救赵,邯郸解围当有平原君之功,故虞卿为其请封。⒅夜驾:连夜驾车前往。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并非因为您的智慧才能是赵国所没有的。⒇勋:特殊的功劳。(21)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您接受相印并不以自己无能而推辞。(22)割地:即指划出东武城封给平原君。(23)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这是(无功时)作为亲戚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来论功计赏。(24)操其两权:掌握着事情两头的主动权。(25)操右券以责:拿着索债的契券来索取报偿。右券,古代借债契券分左右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作为凭证,左半叫左券,左半叫右券。右券为债权人所执。责,索取。(26)德:施恩德,使感激。(27)赵孝成王十五年:即前251年。《索隐》:“《六国年表》及世家并云十四年卒,与此不同。”(28)代:世代。这里是世代相袭的意思。(29)坚白之辩:指公孙龙关于“离坚白”命题的论辩。公孙龙的《坚白论》认为,眼看不到石头的坚度,只能看到石头的白色;手摸不着石头的白色,只能触及其坚度,因而得出结论:“坚”和“白”是互相分离,各自独立的。这种观点夸大了感官对事物感受方式的特殊性,而割裂了人的认识作用的统一性,最终导致而上学的诡辩。(30)邹衍过赵言至道:邹衍访问赵国时谈论正大道理。据《集解》引刘向《别录》载:齐国派邹衍出访赵国,平原君曾就公孙龙与其门徒谈论“白马非马”的名辩命题而询问邹衍。邹衍认为名辩者的高谈阔论使人迷惑,有害于正大的道理。他说:“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惇(dūn,敦),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过,访;至道,大道理;一说“至道”当为邹衍著作《主运》之误。(31)绌:通“黜”,辞退。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①,蹑?檐簦说赵孝成王②。一见,赐黄金百镒③,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④,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⑤。”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⑥。且王之论秦也⑦,欲破赵之军乎,不邪⑧?”王曰:“秦不遗余力矣⑨,必且欲破赵军⑩。”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陽君为媾⒀,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陽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以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⒁,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⒂。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①游说之士:战国时,周游列国,凭口才劝说君主接受其治国主张以取得官禄的策士。②蹑?(jué,撅)檐簦:脚踏草鞋,肩搭雨伞。指远行。?,通“?”,草鞋;檐,通“担”,肩荷;簦,古代有柄的笠。③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④束甲:卷甲,以示决战。⑤重使:重要使臣。媾:求和,讲和。⑥制媾者:指掌握讲和与否的主动权的一方。⑦论:推论,估计。⑧不:相当于“否”。⑨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毫不保留。⑩且:将。?附:依附。指联合。?内:同“纳”,接纳。⒀平陽君:即赵豹。⒁贵人:显贵之人。⒂应侯:即范雎。必显重以示天下:一定把赵国重臣在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显,显扬。

秦既解邯郸围①,而赵王入朝②,使赵郝约事于秦③,割六县而媾④。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⑤?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⑥。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⑦?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⑧?”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⑨。他日三晋之交于秦⑩,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⒀,齐交韩、魏⒁,至来年而王独取饱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⒂,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⒃。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⒄,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以为韩魏不救赵也而王之军必孤有以)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⒅,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⒆,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而多得地[20],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21]。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22],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①秦既解邯郸围:指秦兵进围赵国都邯郸久攻不下,于前257年在赵军的顽强抵抗和魏、楚两国援军的夹击下大败,秦将郑安平率卒二万降赵,遂解围而去。②赵王入朝:指赵王惧怕强秦而去拜访秦王。入朝,拜访。③约事于秦:到秦国订约结交。④割六县而媾:梁玉绳《史记志疑》认为“《赵策》谓‘秦破赵长平归,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邯郸之围,非秦德赵而解,赵赖魏之力耳。何事朝秦而讲以六城?《策》以长平破,惧而赂之,是也。”录以备考。⑤倦:疲顿。⑥助秦自攻:帮助秦国进攻自己。⑦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虞卿真的能全部搞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⑧内:内地,腹地。⑨任:担当,承担。⑩他日:往昔。三晋:指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各立为国,故称“三晋”。?事:奉事。?解负亲之攻:解除因背弃与秦的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事见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前262年秦伐韩之野王,韩之上党道绝,其守冯亭率民归赵,赵受之,后招致长平之祸。[13]开关通币:开启关卡,互通贸易。币,财物、货币。[14]齐:相等。[15]自尽之术:自取灭亡的办法。[16]罢:通“疲”。疲惫。[17]孰与坐而割地:这与白白地割让土地……相比,怎么样?坐,空。[18](以为韩魏不救赵也……):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引《杂志》云:“十六字衍。《赵策》及《新序·善谋篇》并无。”[19]岁:每年。[20]:疲劳,疲困。[21]计:算计,谋划。[22]无已:没有止境。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何)如毋予①,孰吉②?”缓辞让曰③:“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④。”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⑤?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⑥。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⑦:‘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⑧。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⑨。’故从母言之⑩,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13],王昚勿予[14]!”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15],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16]。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17],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18]。不然,天下将因秦之(强)怒[19],乘赵之[20],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21]?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①予秦地(何)如毋予:给秦国土地与不给。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引《杂志》云:“‘何’字衍。如者,与也。《新序》作‘予秦地与无予孰吉’。”②孰吉:哪种做法好。③辞让:谨虚地推让。④私:指个人的意见、看法。⑤公甫文伯母:指鲁定公时大夫公甫文伯的母亲。《礼记·檀弓》:“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也,必多旷于礼矣夫!’”楼缓所言公甫文伯母之事与《檀弓》所载有出入。⑥女子:指妻妾。⑦相室:古代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人,如保姆之类。⑧是人:此人。指公甫文伯。因其母不把他看作是自己的儿子,故称“是人”。⑨薄:指情义淡薄。厚:指情义深厚。⑩从母言之:由母亲来说这样的话。?人心:指说话人的用心、用意。?诺:答应的声音。[13]饰说:虚伪、粉饰的言辞。[14]昚(shèn,慎):同“慎”。表示告诫,相当于“千万”、“切切”。[15]构难: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说:同“悦”。[16]且:将。因强而乘弱:借强国来欺弱国。乘:欺压、侵凌。[17]亟:急,赶快。[18]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用割地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19](强)怒: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疑‘怒’字一作‘强’,旁注误并。”[21]乘:趁着。[21]何秦之图:图谋什么秦国。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①?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②。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③。齐,秦之深雠也④,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⑤。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⑥。王以此发声⑦,兵未窥于境⑧,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⑨。从秦为媾⑩,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13],而与秦易道也[14]。”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15]。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16],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17]。”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18]。”王曰:“寡人固未之许[19]。”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柄之与大国从事也[20],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柄受其祸。今魏以小柄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21],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22]。”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23],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24],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25],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26]。

①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偏偏不说这样做就是拿赵国的软弱给天下诸侯们看。②固:坚决。③赂:奉送。④雠:仇敌。⑤不待辞之毕:不等话说完。⑥有能为:有能力、有作为。⑦发声:发表,声扬。⑧窥:观察,侦探。⑨反媾于王:反而向大王您求和。⑩从:顺从,听从。?重:尊重,敬重。?先:争先致意。[13]结三国之亲:指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14]易道:改换了处事的位置。[15]从:同“纵”,指“合纵”。[16]过:拜访。[17]论从:论述合纵之道。[18]过:错误。[19]固:本来。未之许:没有答应他的请求。[20]从事:办事,处理事情。[21]辞:辞却。[22]便:有利。[23]以魏齐之故:因魏相魏齐的缘故。《索隐》:“魏齐,魏相,与应侯(指秦相范睢)有仇,秦求之急,乃抵虞卿。卿弃相印,乃与(魏)齐间行亡归梁,以托信陵君。信陵君疑未决,(魏)齐自杀。”[24]间行:从小路走。[25]《春秋》: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凡二百四十二年。为后代编年史的滥觞。叙事极简约,相传寓有褒贬之意。[26]《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虞氏春秋》十五篇,今佚,有清马国翰辑本。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①,然未睹大体②。鄙语曰“利令智昏”③,平原君贪冯亭邪说④,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⑤。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⑥,何其工也⑦!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⑧,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⑨。

①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采美好。浊世:乱世。②大体:有关大局的道理。③鄙语:俗语。利令智昏:贪图私利使头脑发昏而丧失理智,不辨是非。④贪冯亭邪说:指前262年,秦伐韩之野王:韩上党守冯亭因迫于上党道绝,愿归附赵。赵孝成王召平陽君、平原君计议,平陽君主张不受,平原君则谓:“无故得一郡,受之便。”于是赵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陽君。此后秦、赵交恶,前260年秦攻长平,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士卒被秦将白起坑杀。其事并见卷四十三《赵世家》、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⑤邯郸几亡:指赵国几乎灭亡。⑥画策:谋划。⑦工:巧妙、周全。⑧庸夫:指能力低或能力平常的人。⑨见:同“现”。表露。

【译文】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一位公子。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宰相,曾经三次离开宰相职位,又三次官复原职,封地在东武城。

平原君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丽的妾住在楼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所以不怕路途遥远千里迢迢归附您的门下,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卑视姬妾啊。我遭到不幸得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耻笑我,我希望得到耻笑我的那个人的头。”平原君笑着应答说:“好吧。”等那个跛子离开后,平原君又笑着说:“看这小子,竟因一笑的缘故要杀我的爱妾,不也太过分了吗?”终归没杀那个人。过了一年多,宾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一多半。平原君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说:“我赵胜对待各位先生的方方面面不曾有失礼的地方,可是离开我的人为什么这么多呢?”一个门客走上前去回答说:“因为您不杀耻笑跛子的那个妾,大家认为您喜好美色而轻视士人,所以士人就纷纷离去了。”于是平原君就斩下耻笑跛子的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跛子,并借机向他道歉。从此以后,原来门下的客人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当时,齐国有孟尝君,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他们都好客养士,因此争相超过别人的礼遇士人,以便使自己招徕更多的人才。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平原君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平原君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是会整个锥锋都脱露出来的,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那十九个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没有发出声音来。

等到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十九个人个个佩服他。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平原君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现在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斥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七十里方圆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善于掌握形势而奋力发扬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所凭借的资本。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谁也不能挡住它的威势。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极大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听了毛遂这番数说,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毛遂进一步逼问道:“合纵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说:“确定了。”于是毛遂用带着命令式的口吻对楚王的左右近臣说:“把鸡、狗、马的血取来。”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下把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应先吮血以表示确定合纵盟约的诚意,下一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就这样,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这时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在堂下也一块儿吮盘中的血,各位虽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说的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平原君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说:“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我观察识别人才多说上千,少说几百,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的贤能之士,现在竟然把毛先生给漏下了。毛先生一次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的传国之宝还尊贵。毛先生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于是把毛遂尊称为上等宾客。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平原君极为焦虑。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同劝说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平原君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邯郸得以保存下来。李同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的父亲为李侯。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平原君请求增加封邑。公孙龙得知这个消息,就连夜乘车去见平原君说:“我听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您请求增加封邑,有这回事吗?”平原君回答说:“有的。”公孙龙说:“这是很不合适的。说来国君任用您担任赵国宰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是赵国独一无二别人没有的。划出东武城封赐给您,也不是因为您做出了有功劳的事情,只是由于您是国君近亲的缘故啊。您接受相印并不因自己无能而推辞,取得封邑也不说自己没有功劳而不接受,也是由于您自己认为是国君的近亲的缘故啊。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郸而您要求增加封邑,这是无功时作为近亲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来论功计赏啊。这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况且虞卿掌握着办事成功与不成功的两头主动权。事情成功了,就要像拿着索债的契券一样来索取报偿;事情不成功,又要拿着为您争功求封的虚名来让您感激他。您一定不要听从他的主张。”平原君于是拒绝了虞卿的建议。

平原君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去世。平原君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终于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

平原君对待公孙龙很是优厚。公孙龙善于进行“离坚白”命题的论辩,到了邹衍访问赵国时,纵论至高无尚的正大道理,驳斥公孙龙的名辩命题,此后平原君便辞退了公孙龙。

虞卿,是个善于游说的有才之士,他脚穿草鞋,肩搭雨伞,远道而来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拜见赵王,赵王便赐给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对;第二次拜见赵王,就当上了赵国的上卿,所以称他为虞卿。

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国初战不利,损失一员都尉。赵王召来楼昌和虞卿计议说:“我军初战不利,都尉战死,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没有好处,不如派重要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主张求和的原因,是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控制和谈主动权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一下秦国的作战意图,是要击败赵国军队呢,还是不要呢?”赵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将要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听从我的话,派出使臣拿上贵重的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的贵重珍宝,一定接纳我们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必定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而且必定恐慌。这样,和谈才能进行。”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与平陽君赵豹议妥求和,就派出郑朱先到秦国联系。秦国接纳了郑朱。赵王又召见虞卿说:“我派平陽君到秦国求和,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不能成功,赵军必定被击败。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都在秦国了。郑朱是个显贵之人,他进入秦国,秦王和应侯一定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到秦国求和,必定不会救援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救援大王,那么和谈是不可能得到成功的。”应侯果然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祝贺秦国获胜的使臣们看,终究不肯和谈。赵军在长平大败,于是邯郸被围困,被天下人耻笑。

秦国解除了邯郸的包皮皮围之后,而赵王却准备到秦国拜访秦王,就派赵郝到秦国去订约结交,割出六个县而讲和。虞卿对赵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大王,是因为打得疲顿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由于怜惜大王而不再进攻呢?”赵王回答说:“秦国进攻我,是毫不保留竭尽全力了,一定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虞卿说:“秦国用它的全部力量进攻它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结果打得疲顿而回,可是大王又把秦国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白白送给秦国,这等于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啊。明年秦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无法自救了。”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国兵力的底细吗?果真知道秦国兵力今年不能进攻了,这么一块弹丸之地不给它,让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赵王说:“我听从你的意见割让六县了,你能一定让秦国明年不再进攻我吗?”赵郝回答说:“这个可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过去韩、赵、魏三国与秦国交往,互相亲善。现在秦国对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大王,看来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一定是不如韩、魏两国了。现在我替您解除因背弃与秦国亲善关系而招致的进攻,开启关卡,互通贸易,与秦国的交好程度同韩、魏两国一样,若到了明年大王独自招来秦国的进攻,这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又落在韩、魏两国的后面了。所以说,这不是我所敢承担的事情。”

赵王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回答说:“赵郝说‘不讲和,明年秦国再来进攻大王,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给它来求和吗’。现在讲和,赵郝又认为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那么现在即使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明年再来进攻,又把它的兵力所不能夺取的土地割让给它来求和。这是自取灭亡的办法,所以不如不讲和。秦国即使善于进攻,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不能防守,终归也不会丧失六座城。秦国疲顿而撤兵,军队必然疲软。我用六座城来收拢天下诸侯去进攻疲软的秦军,这是我在天下诸侯那里失去六座城而在秦国那里得到补偿。我国还可得到好处,这与白白地割让土地,使自己削弱而使秦国强大相比,哪样好呢?现在赵郝说‘秦国与韩、魏两国亲善而进攻赵国的原因,一定是大王事奉秦国的心意不如韩、魏两国’,这是让大王每年拿出六座城来事奉秦国,也就是白白地把城邑送光。明年秦国又要求割地,大王将给它吗?不给,这是抛弃了原来割让土地所换取的成果而挑起秦国进攻的兵祸;给它,也就无地可给了。俗话说:‘强大的善于进攻,弱小的不能防守’。现在平白地听任秦国摆布,秦国军队毫不费力便可多得土地,这是使秦国更加强大而使赵国更加削弱啊。让越来越强大的秦国来割取越来越弱小的赵国,秦国年年谋取赵国土地的打算因而就不会停止了。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要求无限,拿有限的赵国土地去应付无限的秦国要求,那势必不会再有赵国了。”

赵王的想法还没确定下来,楼缓从秦国回到赵国,赵王与楼缓商议这个问题,说:“给秦国土地与不给,哪种作法好?”楼缓推让说:“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赵王说:“虽然这么说,也不妨试着谈谈你个人的意见。”楼缓便回答说:“大王也听说过那个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妻妾中为他在卧房中自杀的有两个人。他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居然不哭一声。公甫文伯家的保姆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个大贤人,被鲁国驱逐了,可是他这个人却不跟随孔子了。现在他死了而妻妾为他自杀的有两人,像这样的情况一定是他对尊长的人情义淡薄而对妻妾的情义深厚。’所以由母亲说出这样的话,这是个贤良的母亲,若由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免不了是个嫉妒的妻子。所以说的话虽然都一样,但由于说话人的立场不同,人的用意也就跟着变化了。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帮忙:所以我不敢回答。假使我能够替大王考虑,不如给它好。”赵王听后说:“嗯”。

虞卿听到这件事,入宫拜见赵王说:“这是虚伪的辩说,大王切切不要给秦国六个县!”楼缓听说了,就去拜见赵王。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楼缓。楼缓说:“不对,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两国结下怨仇引起兵祸而天下诸侯都很高兴,这是为什么?说‘我们将借强国来欺弱国’。如今赵国军队被秦国围困,天下诸侯祝贺获胜的人必定都在秦国了。所以不如赶快割让土地讲和,来使天下诸侯怀疑秦、赵已经交好而又能抚慰秦国。不然的话,天下诸侯将借着秦国的怨怒,趁着赵国的疲困,瓜分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还图谋什么秦国呢?所以说虞卿知其一,不知其二。希望大王从这些方面考虑决定给它吧,不要再盘算了。”

虞卿听到这番议论后,去拜见赵王说:“危险了,楼缓就是为秦国帮忙的,这只是越发让天下诸侯怀疑我们了,又怎么能抚慰秦国呢?他为什么偏偏不说这么做就是向天下诸侯昭示赵国软弱可欺呢?再说我所主张不给秦国土地,并不是坚决不给土地就算了。秦国向大王索取六个城邑,而大王则把这六个城邑送给齐国。齐国,是秦国的死对头,得到大王的六个城邑,就可以与我们合力攻打秦国,齐王倾听大王的计谋,不用等话说完,就会同意。这就是大王虽然在齐国方面失去六个城邑却在秦国方面得到补偿。这样做,齐国、赵国的深仇大恨都可以报复了,而且又向天下诸侯显示赵王是有作为的。大王把齐、赵两国结盟的事声扬出去,我们的军队不必到边境侦察,我就会看到秦国的贵重财礼送到赵国来而反过来向大王求和了。一旦跟秦王讲和,韩、魏两国听到消息,必定尽力敬重大王;既要敬重大王,就必定拿出珍贵的宝物争先向大王致意。这样大王的一个举动可以与韩、魏、齐三国结交亲善,从而与秦国改换了处事的位置。”赵王听后说:“好极了。”就派虞卿向东去拜见齐王,与齐王商议攻打秦国的问题。虞卿还没返回齐国,秦国的使臣已经在赵国了。楼缓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逃跑了。赵王于是把一座城邑封给了虞卿。

过了不久,魏国请求与赵国合纵盟约。赵孝成王就召虞卿来商议这件事。虞卿先去拜访平原君,平原君说:“希望听您论述一下合纵之道。”虞卿入宫拜见赵王。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盟约。”虞卿说:“魏国错了。”赵王说:“我本来也没答应它。”虞卿说:“大王错了。”赵王说:“魏国请求合纵,您说魏国错了;我没有答应它,您又说我错了。既然这样,那么合纵盟约是终归不可以了吗?”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小柄跟大国一起办事,有好处就由大国享用成果,有坏处就由小柄承担灾祸。现在的情况是魏国以小柄的地位情愿担当灾祸,而您是以大国的地位辞却享用成果。我所以说大王错了,魏国也错了。我私下认为合纵盟约有利。”赵王说:“好。”于是就同魏国合纵盟约。

虞卿因为魏国宰相魏齐的缘故,宁愿抛弃万户侯的爵位和卿相大印,与魏齐一起从小路逃走,最后离开赵国,在魏国大梁遭到困厄。魏齐死后,虞卿更加不得意,就著书立说,采集《春秋》的史实,观察近代的世情,写了《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共八篇。用来批评国家政治的成功与失败,世上流传,称为《虞氏春秋》。

太史公说:平原君,是个乱世之中风采翩翩有才气的公子,但是不能识大局。俗话说:“贪图私利便丧失理智”,平原君相信冯亭的邪说,贪图他献出的上党,致使赵国兵败长平,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虞卿分析事理推测情势,为赵国出谋划策,是多么周密巧妙啊!到后来不忍心看着魏齐被人追杀,终于在大梁遭到困厄,平常人尚且知道不能这么做,何况贤能的人呢?但是虞卿若不是穷困忧愁,也就不能著书立说而使自己的名声表露于世,流传后代了。

【说明】

本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

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乱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这的确是深中肯綮的断语。平原君于秦国邯郸的危急时刻,在毛遂的鼎力协助下与楚订立盟约,求得救兵,又能接受李同的意见散金励士,从而取得抗秦存赵的胜利,可算是乱世之中的倜傥公子。但是,他不识大体,在许多问题上表现了一个纨绔子弟的昏庸和无能。他利令智昏,为了贪图冯亭献城的小便宜而招致长平之战赵军覆没的大祸;他有眼无珠,不识贤才,虽招徕宾客数千却不过是显豪富、摆样子而已,对真正贤才竟一无所知,他矫情杀妾以讨好宾客更显出无能和残忍。这篇传记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是作者以动情的笔调记写了两位爱国志士的事迹:一位是门客毛遂,他在赵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自荐随同平原君出使楚国,在同楚王订立盟约的过程中表现出大智大勇,超群不凡的才能,从而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毛遂自荐”的故事流传至今。另一位是舍吏子李同(谈),当赵国处于危在旦夕的严重时刻,他不仅向平原君提出得力的应急措施,而且亲身冒死赴敌,最后壮烈牺牲,表现了舍生取义的高尚爱国精神。

虞卿原是游说之士,因谏说赵王被任命为上卿。他长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媾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梁,遂发愤著书。司马迁肯定虞卿谋略精细周密,赞扬他发愤著书的精神,指出“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这里,显然寄托着司马迁自己的身世之慨,同时也反映了司马迁关于作家创作的动因在于怨愤的文学观点。

由于平原君与虞卿的生平事迹不同,作者采取的写法也各异。《平原君传》以具体事件的描述为主,特别是毛遂自荐和毛遂折服楚王两件事写得富有戏剧性,十分精彩。作者描述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时,抓住毛遂与平原君的冲突,巧妙地安排对话场面,将二人不同的神态状貌,心理气质展示出来;而写毛遂折服楚王时,则通过描绘毛遂“按剑而前”的动作、理直气壮的说辞和楚王连声称“诺”的状貌,把毛遂居高临下的气势,有胆有识的性格和快刀斩乱麻的作风刻画得形神毕肖,活灵活现。《虞卿传》主要是引述虞卿与楼缓、赵郝的论辩说辞,从中也可看出虞卿眼光敏锐,思想深细,对赵负责的思想性格。

喜欢的话请转发、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老子》第五十二章读书笔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通行本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译文:

天下万物有个起始,这个起始是万物的母体(本源)。

通过这个本源就可以认识其衍生出来的万事万物;

认识了万事万物,还能遵守万物的本源,就终身不会有危险。

堵塞耳目孔窍,禁闭欲望之门,就终身不会愁苦;

打开耳目孔窍,增添纷扰之事,就终身不可救赎。

能够观察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坚守柔弱的叫做“强”。

运用其外部光芒,回归内心的光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是所谓”承袭常道“。

逐句解释: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始:起始,根源。母:本源、根源,此处指“道”。

天下万物都起始于本源,也就是“道”,“道”是一切的母体。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子:派生物,指由“母”所衍生的万物。

通过认识本源,就能知道其他一切万物;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复守:回归、遵守。殆:危险。

知道了一切万物,还遵守万物的本源,那就终身不会有危险。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兑:口,孔穴,引申为耳鼻口舌。勤:劳累、辛苦,引申为愁苦。

堵塞耳目等欲望的孔窍,关闭贪婪的门径,就可以终身不用愁苦。人的欲望通过耳目口舌来表达,如果能够收起过多的欲望,就不用那么勤苦劳作,也没有那么多愁苦烦闷。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济:增添。救:救治、救赎。

打开耳目等欲望的孔窍,再增添杂事纷扰,就会终身得不到救赎。开启欲望之门,还增添杂七杂八的纷扰,人内心就无法安静下来。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能够观察到微小是内心明亮,能够守住柔弱是内心坚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坚守柔弱,这些是“道”的要求。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光:发光,光向外照射;明:明亮,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无遗:不留下或不带来。袭常:承袭常道。

运用其外放的光芒,使得内心澄澈光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是依循永恒的“道”。

心得总结:

本章主要讲的是修道之人应该保持清净无为,回归自然。内容与之前章节反复强调过的意思相差无几。总之,老子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克制欲望,保持朴素。只有这样,才是符合“道”的运行规律,才会“没身不殆”。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万物都有本源,这个就是天下万物之母,也就是万物之前就存在的客观本体--“无”。本体启动运行就是“有始”,这个生命的根源,也叫做“天下母”,也就是“道”,万物都是它所生出来的,所以先要把这个根源找到。“道”深奥玄妙,无影无形,无法琢磨,但从复杂纷繁的万物中可以追根朔源,最终找到“道”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认识了万物,又守住其本源,那就终身不会遇到危险。万物在运行过程中遵循本源的运行规律,就是守“道”,也就是要返璞归真。物体可以有很多,但是本源只有一个,这也叫“守一”。守住了这个本源,那就可以“没身不殆”。

老子在前面说“自知者明”、“不自见故明”、“不见而明”,这里又说“见小曰明”。“不自见”是不自我表现,“不见”是不亲见、不用眼睛去见,这里的“见小”也不是用眼睛去观察,而是要用心去观察,去感受,是一种内见或内观。内心明亮清澈了,才叫“明”。

“守柔”就是要守住柔弱的一面,“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老子一再强调守“道”就得守住“柔弱”,也就是保持谦卑、低下,去掉贪婪和显耀。“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要能做到这点,然后生命才能坚强,人生才能光明久远。

附帛书版:

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简述(30):瓷器常见名词术语(7)隐语黑话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几千年历史中孕育发展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和中国汉字一样,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瓷器因其极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而备受世界的推崇。

目前的国人,虽然日常用具都离不开陶瓷,每天都跟陶瓷打交道,但很多人对陶瓷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不少人获取古陶瓷历史文化知识,渠道也不外乎收藏节目、收藏界人士、收藏书籍,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还充满了鸡贼、尔诈我虞和铜臭味儿。从今天开始,我将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角度,介绍一点点普及型的中国古陶瓷历史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敬请包涵。请专业界和收藏界人士飘过,不要在此浪费您的宝贵时间。谢谢!

(三十)

瓷器古玩行业常见的名词术语

常有朋友问我一些关于陶瓷方面的名词术语。好吧,我将用几集的篇幅,把一些可能经常涉及到的简单常用名词术语,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解释。展示的图片,您可以对照参考。由于条件所限,整理不可能面面俱到。您如果还有想知道而我又没有讲到的,请留言,我尽量满足。我们的口号是——掌握名词术语 不被别人整懵!

既然对瓷器感兴趣,就免不了会逛逛博物馆、陶瓷展览、交易市场,在欣赏、接触古瓷器的同时,免不了会和专家、学者、爱好者、瓷器商人、摊主等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咋一接触,你可能会被对方一连串的行话搞得一头雾水。陶瓷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经过历朝历代的承袭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灿烂的文化沉淀和故弄玄虚的糟粕组成的系统,其中历代沿袭而来的行家常用口语即行话,就是一个方面。了解一些行话,对你接触古瓷器行业、欣赏品鉴陶瓷,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这里收集了一些瓷器行业行家常用口语和简单解释,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文中的图片都是示意图,大多从网上收集,向图主致谢!

再次声明,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又并不爱好瓷器收藏和鉴定,我的讲解不一定全面、到位,甚至可能还存在错误,敬请谅解。

(7)古玩市场与瓷器有关的隐语黑话(部分)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在瓷器古玩行业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话,也就是实用口语、隐语、黑话。这些行话数量多、涉及广、口口相传、简练有趣,听着像黑话,行外很难懂。同时,行话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代性,比如北京的和上海的就有些不相同,同时行话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新的行话。

当然,学几个黑话(行话)的词儿并不难,但做到灵活应用就没那么容易。黑话(行话)是建立在传统规矩基础上的独特文化,规矩才是基础。黑话(行话)之所以发展起来,规矩充当了主线,比如瓷器交易行业,虽然充满了我虞尔诈,但大家必须有所讲究,基本规矩还是要遵守的。大家都知道遵守行规、说话留有余地、不能当面剥人面子、表达意思要拐弯抹角......等等。一连串的黑话(行话),就把这一古老行业的众生相,勾画得有棱有角,令人忍俊不禁。

瓷器是古玩市场的主角,所以,瓷器交易的黑话(行话),与古玩市场的黑话(行话),基本是通用的。前面四集介绍的陶瓷名词术语,在瓷器古玩市场也照样使用。下面我试着用一种类似串烧的方式,把北京瓷器古玩市场特有的一些行话(黑话)串起来,同时对这些行话进行简单的解释,中括号【 】里的内容就是串词。行话和北京片儿汤结合着说,更妙。串烧内容纯属杜撰,仅仅为了名词解释,请勿对号入座。

A

【 瓷器古玩市场的前身叫串货场或挂货铺。古玩,旧称“骨董”,从近代的乾隆朝开始,才通称“古玩”。那时流行袖内拉手,人人都会袖内吞金,后因生活习惯改变,大袖衣服淘汰,此方式现已不用。1953年,国家正式改称“文物”,改革开放后民间又复称“古玩”,和“文物”同存,既保持距离、又规避风险,又便于打“擦边球”。一般瓷器古玩市场上有坐商和游商。既做本庄,也做洋庄。】

串货场——指古玩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行内古玩交易场所,民国后期发展为“古物商场”“古玩市场”。

挂货铺——挂货铺隶属古玩业,但较之正规古玩店更加大众化。挂货铺,进出货均在店内公开交易,因价格较低,多为初入收藏的爱好者所光顾。挂货铺只有北京有这种买卖,其他城市没有,其经营范围介于古玩铺和旧货店之间。

袖内拉手——古时常用的一种讨价还价的方式,两个人用大袖子盖住手,在袖子下面通过拉手指头,把价钱谈定,外人看不见也听不见,有利于保持交易机密。袖内拉手是古时很普遍的议价方式,在很多集市场合都使用。瓷器古玩行内人直到解放前后都习惯用“袖内拉手”的方式来讨价还价。

袖里吞金——就是袖内拉手方式的诠释,实际就是一种民间数值计算方法,由秦晋商人发明。古代人衣袖肥大,议价时只见两只手在袖中进行,故名袖里吞金。数额表示方法是,以左手五指设点作为数码盘,每个手指表示一位数,五个手指可表示个、十、百、千、万五位数字。每个手指的上、中、下三节分别表示1-9个数。每节上布置着三个数码,排列的规则是分左、中、右三列,手指左边逆上(从下到上)排列1、2、3:手指中间顺下(从上到下)排列4、5、6:手指右边逆上排列7、8、9。还可以进行十万位以内的任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不过方法很复杂,这里忽略。

坐商——指瓷器古玩市场里有固定店面和固定地摊的卖主。如,老Z是XX市场的坐商,都在,有事电他。

游商——与坐商相对,没有固定店面或固定摊位的卖主。

本庄———做国内人的生意。

洋庄———做外国人的生意。

B

【 市场上除了坐商、游商之外,还有游击队、跑一线、铲地皮、搬砖头和包袱斋,还有很多手艺不错的工手以及满地转悠的拉纤、跑道儿的。在这形形色色的人中,虫儿不少,棒槌也有,真是鱼龙混杂。铲地皮的人总是奔走于商场和窝子之间。行业中往往把古玩都叫“货”。商人之间,有竞争,也有搂货、伙货的,其中撵关的多一些。行里人之间的交易叫“交行”或“叫行”,交行价或叫行价一般不是太离谱,多少都得遵循祖训。老刘头那“爬山头、叉帮车”的工手活儿,一般人都不知道,那真是绝了。爬山头就是扒散头。拉纤的活儿也不好干,有时买主挺烦他们的,怕他们戴帽儿,常常抄后路,让他们白忙活。】

铲地皮、跑一线、游击队——指自己不开店,专门走街串巷、跑农村收货的人,或者自己就是盗古墓的人。得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非自称,都是别人对从事这行当的人的称谓。

搬砖头——指不花本钱拿别人的东西去卖,从中赚取差价,是做生意的一种经营手段。这种人常常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可以不花本钱、无投资而从交易中获利。用“砖头”来形容古玩器物,无非是想隐蔽一点。大多数有了买家再去找货。

包袱斋——行内有的人眼力好,但没钱开店,便用蓝色布包袱到各家古玩铺去“搂货”,然后转手卖出。这种经营古玩的现象被称之为“包袱斋”。

工手——指瓷器古玩修制手艺的功夫,很可能是“工匠的手艺”的简称,有时也指拥有这功夫的匠人。被使用于“工手”的对象,大多是工艺性较强的艺术品,如古瓷器、紫砂、竹木牙雕、金属器物。而对纯艺术品的书画就不能使用。

拉纤、跑道儿——源自“保媒拉纤”。指中间人、介绍人、经纪人,不出资不合伙,只从中奔走。看见顾客来逛,主动去询问关心,发现买主,即介绍到有“协议”的卖主,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卖方出3%,买方出2%,俗称“成三破二”。也有的是与买卖相熟的亲友,有的是专门的经纪人,不一定都遵循说成一笔交易收一次佣金的规矩

虫儿——就是行内的佼佼者,已经收藏了很多压箱底的、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藏品。虫儿指店家,有时也指收藏爱好者中的行家,或者指对一个行业十分熟悉,能钻各种空子的人。对店家来说,就是有镇店之宝的藏品,甚至有整间店的古玩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的说法。

棒槌——就是看不懂东西新与老,好与坏的人。老是被欺骗的人,行内人就说他是棒槌。卖家卖新货给他,背后还称呼他“棒槌”。

窝子——做瓷器古玩买卖的人,如发现某一户人家藏品丰富,可以不断去收购,给这户人家取名“窝子”。

货——古玩行业中往往称古玩为“货”,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行业用语,如荒货、鬼货、水货、上货、新货、俏货、礼货、贼货、封货、掏货、快货、大路货、撂跤货等。

搂货——古玩行商户间相互将对方的货拿走代为销售,即为搂货。也就是现在讲的代卖,互相以诚信为主,不打欠条。老古玩行的人都很守这规矩。行内人士很少发生“搂货”不守信用之事,形成一种行业的传统规矩。

伙货——二人或以上合伙买卖瓷器古玩。售价早已商定,卖时可由一家出售,但必须将实售价格公开,平均分配利润。

撵关——就是合伙买瓷器古玩。一种是买入价平分入伙。另一种按市价入伙。卖了东西再均分。

行里人——从事瓷器古玩生意的同行人员,也指店面。

叫行、交行——瓷器古玩交易用语。旧时古玩是在行会里交易的,交易时的价钱是随市叫喊出来的,是同行之间的买卖,后称这种买卖行为为“叫行”。同行之间买卖成交的价位,也就称“叫行价”或“交行价”。叫行与交行一样,估计是口音问题。

祖——即古玩行的祖师范蠡。其提出的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含瓷器)字画千分利。

扒散头、爬山头——瓷器、古玩修复用语。原用于评价修补过的老字画,在老家具行业特指修补过的老家具。后来也应用到瓷器破碎后的修复上,就是把散碎了的东西偷偷扒起来的含义。“扒散头”在古玩行业中带有一种贬义,它与公开的“修复”不同,“扒散头”常常是隐蔽的,为的是把残破的东西“复原”,再卖给不知情的人。该行为见不得阳光,因语音相同,用隐语“爬山头”代替扒散头。

叉帮车——原指将几件不完整的家具拼装成一件,后来也指瓷器的拼接。贬语,上海话。

戴帽儿——买卖中,卖价在买价高的那部分加价,叫戴帽儿。您这帽儿,是不是戴得太大了?意指加价太多、卖价太高。

抄后路——生意本来是由拉纤人(中间人)中介绍的,但买主和卖主都抛开中间人,自行与对方直接交易(以便事后不提中介费),也防止“戴帽儿”。这是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

C

【 市场上大多数老板都中规中矩、守法经营,大家都知根知底,有信誉,相互间掮做啦、活拿啦、耍活啦、当帐啦,都没什么问题。当帐有时被说成打仗。店家都能对介绍生意的人按规矩提一点,也叫打一。但有一些老板不咋地,常常玩埋地雷、杀猪的把戏,做生意时不时爬栀,有个别愣头青还偷冷饭、下出笼,败坏了行业的名声。】

掮做——古玩生意人的行为用语,上海那边多用。就是掮着别人的货物去兜生意。此语从沪语“掮客”引申而来,有时亦简称一个“掮”字,如“让我掮一掮”,“他要掮我这种货”。虽说“掮做”与“搬砖头”都是利用他人的东西做生意,但“搬砖头”是有了买家后的行为,而“掮做”往往是拿着货兜揽买家,掮不掉可以退还。

活拿——一个商人从另一个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卖出后给钱,在约定时间内如没卖将物品送回,这叫活拿。“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拿货人必须是信誉好、大家信得过的人,言必有信。卖价价位比买断要高,一般说,不再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拿的人可以戴帽儿,多卖归自己,原货主不问。

耍活——是指不需要付现金,就可以把货拿走,全靠平时的信誉。现在的各类批发市场也沿用着这话。

当账、打仗——古玩交易用语。泛指古玩交易当中,互相之间都有搂货,然后帐帐相抵的交易。也是器物交换的一种形式,大多为业内人士所为。当账就是账项对等的交易。把当帐说成打仗,可能是口音问题。

提、提一点、打一——古玩商人对帮助自己卖货的人提出一成(百分之十)做为酬劳金,叫“提一点”。通常说提,就是一成,另有约定的除外。古玩商人对这一做法不能也不会装傻,不然帮你卖货的人就没有积极性了。即回扣。

埋地雷——先把东西拿到乡下或者有背景的地方,编故事,带买主去买,往往东西都是高仿品……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的“埋地雷”。

杀猪——就是经营新仿瓷器的人对卖假货行为的一种口语,把新仿的东西拿到和顾客约好的地方卖给顾客,他们称杀猪。前几年很盛行对一些有送礼需求的买主实施“杀猪”。

爬桅——瓷器古玩商人在交易行为中,突然变卦了,如对讲好的条件、价钱反悔,说了的话不算数,叫“爬桅”。

偷冷饭、下出笼——古玩生意人行为用语。“偷冷饭”与“下出笼”有同义,但又有区别。它常常说的是老板手下人所为,具有瞒天过海、跳过中间人的含义,为贬义词。“偷冷饭”是一种古玩行业的不良习气,因而会被人们谴责。近年来,其他行业也有使用此词语的。 上海话,非自诩词,都是对别人有此行为进行评价的称谓。

D

【 再来看看瓷器古玩市场琳琅满目的瓷器,都是从哪里上货的呢?老板的打底货一般是自己收集来的,后续上货有各种各样的货源,有荒货、鬼货、贼货、水货,比较踏实的还是荒货和落家货。每一个老板都喜欢拿分的俏货、快货,不太喜欢慢货,更不喜欢滞货。海外的水货都由拖工偷偷运抵市场。对包袱斋送上门的,老板看着还满意,就吩咐“留下吧”】

上货——瓷器古玩商从农村市场或者收藏者手中购买或征集的藏品,叫上货。

荒货——是指专门走街串巷,下农村,到处拾荒收购来的古瓷器。这部分荒货是古玩市场的主流。但鱼目混珠,真假掺半。

鬼货——专门指盗墓人,挖掘盗窃古墓得来的古瓷器。因盗墓违法,这种货一般不进入市场,多数是通过中间人买卖,真货多。

贼货——是指由文物部门或私人手中偷来的古瓷器。量不大,真货多。出价低,买了犯法。

水货——有时候是指由国外走私进来的古瓷器。当然,有时候也是指水里出来的古物,广东人也称滥品为"水货"。

落家——古玩生意行话。它相对于行家而言,泛指一般人家或市民,这些人是不做古玩生意的,这是古玩生意人常用的行话,如说这件青花瓷是从“落家”出来的。

拿分——指瓷器古玩商人收到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的货,也指“快货儿”。

俏货——比较精美的的瓷器藏品,艺术价值比价高的,很多人喜欢的,叫俏货。

快货、慢货、滞货——快货指热门的藏品,慢货指冷门的藏品,滞货指非常冷门的藏品,或者指有争论的藏品。

拖工——古玩走私用语。是指那些专门从事秘密运输走私古玩(包括古瓷器)的职业人员。此类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属一种违法行为。“拖工”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指一类人。这些拖工大多是黑道上的人,他们常常具有通天的本领,并以此获得暴利。

留下吧——以前拎包裹的送货上门,买家决定购买他的东西,让送货人将货留下。

E

【 古玩市场那些经营硬片的店家、摊主,不光做古玩,也做今玩或现玩。货品多种多样,有传世的,有生坑和熟坑的,有库出的,有礼货,有动过手的旧仿和新家生,熟坑也称熟玩。生坑有时也叫热坑、生鲜、鲜货,它分干坑和水坑。有的老生坑与传世品区别不大。新家生的来源,有的是从地摊里拿的,有的从固定的小窑进的,很少从坐商拿货。小窑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商家客户,负责生产新货,也帮店家下蛋,有时候自己下蛋,有的小窑还负责做旧和后挂彩,有的属高仿、有的属判眼。总之,瓷器古玩市场坐商的货品有真有仿、有好有次,一般都有压堂的真品,但至尊并不多。地摊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卖有充相的器物,有的卖洗了、扒过皮的老物件,有的装棺材,有的卖瞎货、行货、大路货,摆一堆新加坡,有的做偏门,卖的东西有些别致,真货相对于坐商要少。有空您一定去逛逛,开开眼。】

硬片——行话称书画为软片,瓷器、玉器等为硬片。

古玩、今玩、现玩——古玩指有年头和历史印迹的古代收藏品,今玩是指现代制作的收藏品,也叫“现玩”。

传世——顾名思义,传世是指时代流传下来的意思,它与墓葬等出土古玩相对应。传世品经过长期的使用和磨损,能流传下来很不容易,如有品相好的很难得。传世品一般带有包浆。

生坑、热坑、鲜货、生鲜——新出土保持原始状态的东西叫“生坑”或“热坑”。很多摊主故意把粘有泥土的新瓷器拿到摊上当古器叫卖。鲜货、生鲜就是指刚出土保持原始状态的物件。

熟坑、熟玩、老生坑——是指出土后已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已经过他人盘玩。熟坑一般带有一定的包浆。出土很长时间的,叫老生坑。

水坑——指器物从很潮湿甚至水里出土。器物埋藏地低下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水坑相对于干坑而言,出土的器物往往受沁较重,并对器物有较大的侵蚀。

干坑——指器物从相对干燥的地方出土。由于干坑则相对缺水,器物出土的沁色相对于“水坑”不同。

库出——凡是年代较远的瓷器未经陈设和使用过的,像新产品差不多,就用“刚刚由库里搬出来”做比喻。经验不太老道的商家,对库出品是很警惕的,害怕打眼。

礼货——官场上、商场上相互馈赠的古董文玩瓷器,其货的品质一般,基本上没有什么真货好货,但包装精美。

动过手——对老物件进行过修补、修复、隐瞒缺陷等处理。

旧仿、新仿——明清时期的仿旧叫“旧仿”,而现在仿旧就是“新仿”。

新家生——古玩鉴定用语。系指一切仿冒之赝品。“家生”本是器物的总称,南宋吕自牧《梦粱录》十三“诸色杂卖”云“家生动事,如桌、凳、凉床、杌子……”“新家生”即新的器物。在鉴赏古玩时常说:“这件瓷瓶是新家生”,有时干脆说“新家生”。

小窑——制作仿品的专用窑。

新货——指的是假古玩,现代仿造品。

下蛋——专指复制品。原指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制或学生复制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也指瓷器的复制,比如鸡缸杯拍出天价后,众多的鸡缸杯仿品涌现出来。

后加彩——一种常见的瓷器作伪手法,在前几集里讲过。在洗干净的旧器表面重新画彩再以低温焙烧。后加彩作伪方式多种多样,如在便宜的明清素瓷上后加了贵重的珐琅彩、素三彩、斗彩、粉彩等,以达到使其升值、作伪盈利的目的。

做旧、高仿、判眼——新货做伪成古器叫“做旧”,一般方法是将现代仿品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消除火光,加上包浆污垢以冒充老器。做旧做得好就是“高仿”,做得不好就是“判眼”。

压堂——是主人店堂里最好的镇店之宝。

至尊——古玩鉴定用语,系指正宗的古玩,有可靠的意思。使用起来,常说:“东西绝对至尊。”或者也可以说:“侬这件古玩不至尊。”,“至尊”是“大兴”的反义词。此语来自骰戏的“至尊宝”,它指骰戏中最大的牌色。此语不仅古玩行当用,其他行业也用,也常见于上海社会流行语中。

有充相——复制的器物和旧的差不多,如不细心观察研究就能充当旧器物。

洗了、扒过皮——对老物件表面进行过清洗、抛光、打磨等处理。

装棺材———原指将新画作旧后,找来不值钱的旧书画去掉原来的画心,套上旧裱边的一种作旧方法。后也指将仿旧的瓷器,用古老的包装包上,冒充传世物件骗人。即装棺材。

瞎货——假"货"。

行货、大路货儿——仿得不太好的仿品,一眼假。指工匠为应付市场而批量生产的不精美的仿品。

新加坡——指有些地摊货都是新货、假货、破烂货,谐音“新假破”。

偏门——不是主流产品,或者经营手法不规范,也指不太规矩。

别致——与众不同的意思,对于不常见的器物常用此语。

开眼——长见识。开开眼,即长长见识,有鉴赏、学习、练眼力之意。听说王老板新纳一钧瓷,何时让咱开开眼啊?

F

【 瓷器古玩市场上经营多年的虫儿,大多谦虚好学,看过不少天书,上货时常常请人来掌眼,既把关了货品品质,又学习了知识。由于日积月累,他们懂得多,经验足,眼光都很毒,断代准,看东西很少打眼、走眼,那些到代、够年份的一眼货,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光,更别说一眼假的打眼货了,甚至对有一眼的玩意儿都不放过,所以,他们常常能够捡漏、拾麦、吃仙丹。还有一些商家生意头脑一般,犹犹豫豫,把一些不错的器物卖臭了。也有一些商家比较浮躁,自以为是,自己一知半解,还不愿意情人掌眼常常生吃、胡吐,不光打眼,买到高老八,还经常吃药、走宝、放漏、卖漏、玩漏、漏掉,唐代的聚膏、明代的宝鸭,竟然都当杂品看,结果可想而知,交学费呗。上当后有人想砸浆,谈何容易!】

天书——重要的鉴定专著、鉴定的”葵花宝典“。

掌眼——请行家里手帮忙看看,鉴定器物的真伪,高雅的说法叫请人掌眼。掌眼不光指用眼睛看,还包括上手摸等一系列原始鉴定的方式。这件东西没把握看年代,请个师傅为你“掌眼”看看新老。

断代——指对物件的具体年代作判断。

打眼、走眼——指将假货看成真货。在交易中因走了眼,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假物品,将赝品当珍品购进,受骗上当。在古玩业中,打眼后,一般人不便声张,怕被同行知道了,讥笑自己眼力不济,有失面子,大多甘愿吃哑巴亏。

到代、够年份——收藏品年份好,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或“够年份”。

一眼货——真品,一眼真,不细看就能鉴定是真品。

一眼假、打眼货——赝品,一眼假,不细看就能鉴定是赝品。

有一眼——就是这件东西不错,艺术价值较高,说“这件观音瓶有一眼”,值得仔细看。对高仿有的也说有一眼。

捡漏、拾麦——指卖方误将真品、珍品当赝品、下品出售,被识货人购去,意即捡到遗漏的真品。就是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东西。也称捡漏子、拾麦子。

吃仙丹——以前老北京人古董商,买到了便宜的或者买到很喜欢的东西就叫“吃仙丹”。非自诩,都是对别人占了大便宜的称谓。老章贰哥又吃仙丹了。

臭——顾名思义,指腐烂、人人讨厌的东西。不过,臭是有过程的,就指本来是“香饽饽”的东西,却放陈了,或者日久卖不出去,偏偏让许多古玩商贩拿出去过手,变成任人皆知,谁也不想买的货色(因为从购买心理讲,凡是经过多人之手而无人购买的东西,都认为是内有毛病或问题,从而犹豫不前,不想购买),恰恰此时卖主绷不住了,越卖价格越低,也就越没人买了。这就是古玩商人把东西卖臭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所。以,古玩商人在做生意时都喜欢对“没见过天儿”的古玩伸手。

生吃、胡吐——生吃指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买,胡吐指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地卖,糊涂的谐音。

高老八、八爷——遇到新仿旧的货称,或称“八爷”。

吃药——指上当受骗买到了假东西。

走宝、放漏、卖漏——就是卖亏了,把价值十万的,几千卖了。买家便是“拣漏”了。

聚膏——指古灯。膏原是蝾螈或蜥蜴一类动物的油脂,旧时用以点灯,后来演变成用“膏”来代称灯。北周庾信《灯赋》中亦有:“秀华掩映,膏照灼。” 《切口.商铺.古董业》:“聚膏,灯也。”

宝鸭——即香炉。古时香炉被制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常见者有鸭、鸟、兔、龟形,其中以鸭子的形状尤多,称“宝鸭”。唐代孙鲂《夜坐》诗有云:“划多灰杂苍虬迹,坐久烟消宝鸭香。”宋代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这里的“宝鸭”均指香炉。

交学费——不太懂行总是花钱买到新货,受人骗叫“交学费”。

砸浆——从同行中买来打眼货“没年代”或价钱过高,掌柜可请行内高人帮忙调解,或自己上门求情,要求对方让价或退货,行内话称之为“砸浆”。

G

【 其实,做瓷器古玩这一行当也相当不容易,客人看得多买的少,生意是比较冷清的,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指的就是瓷器古玩市场的写照。所以,当你看中一件宝贝的时候,老板往往说,这是店里的压宝儿,如何如何,可能会开出天价,有时还会出邪价儿。老板都怕输而丢面值,往往即使有人上店里看货,也会绷着。当你砍价,老板可能会绷价。在交易中,老板会信誓旦旦地说,“这是敲锒头”或“这是敲来的”!当你和老板在谈交易时,市场其他商家会守规矩,一般不会栏一道。最后成交的价格可能很低,老板会说,这是行价了,嘚,就当交个朋友。有些买主老板是最欢迎的,比如澳洲土豪老赵,他买老瓷器经常通走,也就常说的一枪打或一脚踢。当然,在瓷器古玩市场里,打闷包还是比较少见的。】

天价——漫天要价,价格高出市场价很多。

邪价儿——出奇的天价。

输——指亏本,买一件瓷器古玩,到手后如果卖不出去,或者要赔本亏损,都叫“输”。行业里商人怕输,还怕丢人现眼,输钱不落好手。

绷——故意装作对卖不卖或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内心很想买或卖的。这时,因某对方自己还要考虑考虑,要做出故意不买或不卖的样子,准备放长线实现自己的交易计划,先绷着。这叫——绷着买或绷着卖。

绷价——坚持要高价,想卖个好价钱。或坚持要低价,想买个好价钱。

敲锒头、敲——古玩生意人经营用语。“敲锒头”,系指古玩生意人在叫行时硬碰硬地交易。如说“这件瓷器是敲锒头下来咯”,有时也简称一下“敲”字,如说:“格件铜器是阿拉敲下来咯”。用“敲锒头”来说明某桩生意,无非是显示扎实、牢靠,说的人常常会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神态。

拦一道——抬高竞买者的价钱抢先买下来,对手就说他被拦一道。

行价——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行价”。

通走、一枪打、一脚踢——将一批货物好的带坏一起卖了,称作通走、一枪打,也叫“一脚踢”。

打闷包——古玩行业中,称不开封检验的买卖为“打闷包”,有时也指没有看到东西而交易的行为。据说此语原流行于上海地区的民间,源于打花会赌博的“打闷包”。此语现在沪上其他行当也有使用。

H

【 面对瓷器古玩市场琳琅满目的瓷品,你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多看多聊不要轻易出手。对古瓷器的鉴赏,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完全凭品相说话。有人仅凭器物的彩头很水淋,样子很生蜡就爱不释手,这是很危险的。要学会观察蛤蜊光、贼光或火光,对传世品和熟坑,还要注意观察包浆,对扎眼的器物要有敏锐的判断。看古瓷器,不一定看它是否锦皮光亮,主要看造型是鬼头还是发呆、纹饰是否死板,釉色是否发闷、发涅等,对于火头大、妖气重的妖怪,更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发愣,当二愣子。有时可以掂掂手头,翻身看看,轻轻摸一摸、敲一敲,总能找到时代的印迹和特征。要搞清楚器物的身份、路份,对非传世的,最好搞清楚坑口。一旦发现疑点,立即看新。】

品相——指藏品保存的新旧完整程度,保存的新就叫品相好。这件东西保存得好不好就说品相好不好,如果有破损就是品相不好的意思。

彩头——指彩色。

水淋——比喻釉彩的光泽,好象刚刚用水淋过一样。

生蜡——古玩鉴定用语。多指完整无损完好如初的收藏品。究“蜡”字的含义,可引申为光亮、光辉,“生蜡”就是生辉。沪语。

蛤蜊光——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的珠光样的光晕,俗称“蛤蜊光” 。瓷器中凡是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粉彩瓷器经过几十年以后彩面自然会氧化出一种彩色光,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位于彩色上面的光芒。还有迎光侧视彩料的周围紧紧围绕着淡淡的五颜六色光圈。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不过,本人认为,蛤蜊光是市场的说法,偏于主观,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贼光、火光——新瓷器或库出的旧瓷因为没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受旧程度,釉面有种刺眼的光、浮躁的色调叫“贼光”或“火光”。不过,本人认为,贼光、火光是商家的说法,偏主观,常常用来谈资,并无使用价值,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包浆——和生坑与新品不同,传世古瓷器表面都有一层自然温润和赏心悦目的润光,似乎都有一层温润的氧化物,行内称之为“包浆”,也叫"豆腐皮儿",是识别器物新旧的手段之一。 古玩之所以会形成“包浆”,主要是因为人们长期把玩和揣摩的结果。比如,经常看见玩家在和朋友喝茶时,还带着“古瓷器”边聊变摩擦,蹭包浆呢。不过,本人认为,包浆是商家的说法,不可作为瓷器鉴古的依据。

扎眼——指器物呈现的状态让人看着感觉不对劲,多属假货仿品。

锦皮光亮——对于年代久远的艺术性较高、彩釉鲜艳、不伤彩、不伤釉的器物的一种赞语。

鬼头、发呆——鉴定瓷器造型时的习惯用语,鬼头是俊俏的意思,发呆就是不俊俏的意思,一般两个互相对照来说。

死板——不流利,鉴定瓷器纹饰的常用语。

发闷、发涅——鉴定瓷器釉、彩时的习惯用语。指釉彩不太漂亮,不太鲜艳,不太亮鉴定釉的意思。

火头——比喻釉彩很鲜艳或纹饰很热闹。

妖气——古玩鉴定用语。泛指后仿品和作伪品,为了做旧而残留下的色、泽、光。这种人为的假象,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故称为“妖气”。妖邪手法的狡诈,常常会让人上当受骗。

妖怪——指具有一定迷惑力的赝品,也指某些改头换面的作伪品。人们在使用时,常说:“这件东西是妖怪”。有时干脆说:“妖怪”,还有时更干脆,只用一个“妖”字。

发楞、二楞——鉴定断代在初步不能解决时,提出疑问的很混语。

手头——胎骨厚的器物常说手头重,胎骨薄的东西常说手头飘。就是上手。用手感觉,摸摸,看手感,掂掂,看份量,等等。

翻身——指瓷器的底部。看底部。

身份——即瓷器古玩物件是什么东西,瓶、盘、罐、尊...等等,什么时期的,做什么用的。不是指人,而是指物。如:这雍正的黄盘,牛!

路份——档次、精美程度。路分高,一般指精品。路分低,则反之。这梅瓶路份很高啊。

坑口——指出土物件所处地层的保存环境,也指出土物件的地域出处。

看新——这个东西有点看新,东西不到代,现代仿品。

I

【 瓷器古玩市场的行话很有意思,碰见熟悉、能看准的器物叫开门,也叫舒服,珍贵的、卖相又好的东西叫大开门,否则叫不开门,也叫不舒服。研究东西,不说假不假,只说对不对。即使你看出店家的东西有假,而店家坚持说是真货,有时为估计店家的面子,也不能说假,只能说看不好。瓷器大小用圾或件表示。讲价时也有一些规矩,比如方表示万,吊表示千,张表示百,美子表示美金,有时一只数、一桶水也表示一万。你出一个指头,表示降价,对方也出一个指头,表示同意降价。有时候说降一块,可能是指降100元,也可能降1000,也可能降10000,得随机应变。有时候说一毛钱,就是10元钱,一块钱就是100块钱,十块钱就是1000块钱。古代瓷器市场的记账方法也很有意思,比如:盘王碗非瓶井,外人看着都一头雾水。如果买家决定要货了,要说包上、拿了或要了,不想要了,得跟店家说回了、收起来。觉得意思不大,不想要了,就说没用。行话称收藏为玩,买瓷器叫吃,进货叫纳,买东西不叫买叫让,有时也叫匀,到市场上去购买古物,叫抓,发现品相不错的器物要追。】

开门、大开门、舒服——开门是古玩圈里的一句很重要的行话。评价一件熟悉、能看准、没争议、没有疑问的器物,说:“这是明初景德镇的影青,开门货!舒服!”,评价一件非常珍贵的、市场又熟悉的宝贝,说:“这北宋的汝瓷,大开门!”。开门这句话内涵很丰富,既是对一件瓷器古玩的认同,又是它的流通性好、顾客喜欢、有钱赚的概括,同时,也是鉴赏人学识、涵养、经济头脑和审美水平的体现。有人认为,开门即代表真货,这倒未必,一件质量上乘的仿制品,你只要明确标识是仿制的,不骗人,很受市场欢迎,照样也叫开门货。所以,开门、大开门,也指受市场欢迎的阳光货。“开门”、“大开门”在瓷器古玩市场常常被狡诈商人用来忽悠顾客,比如,拿一件伪造古瓷介绍:“这是成化斗彩,大开门的”。

卖相——指器物受欢迎的程度。器物显得比较完整、古老、乖巧或精致,易受买主欢迎,这叫“有卖相”。相反,古玩虽真,但有残污或不精致,则不受买家欢迎,即无卖相。“卖相”一词也已流入通语,现在商界所有售出的东西都要讲究“卖相”。

不开门、不舒服——与开门意思相反,是指来历不明、市场多数商家都不太熟悉、不好流通的器物,包括一些假冒古董、残次品、国家禁止流通文物、稀奇古怪的臆造品等。有人认为不开门即代表假货,这倒未必,如果有人拿一件真的秦陵兵马俑,是没有商家敢冒险经营的,也是不开门的货。所以,不开门也指见不得阳光、不受市场欢迎的器物。

对不对——在古玩行里,不说东西假不假,一般只说这东西对不对。看见假货或对方张冠李戴、以次充好时,就说东西不对。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只能说“看不好”。

圾、件——景德镇窑瓷器大小的计量术语,一般指瓷器的高度。数目字与瓷器大小成正比,即数位小瓷器也小,数字大瓷器也大,五百圾(五百件)属大器,高度为二尺以上大瓶,晚清时烧制的地瓶,高度达五六尺,叫一千件。

方、一只数、一桶水——1万元。简化“万”字加一点为“方”,指人民币万元。3方即3万元。

吊——古代制钱一千枚为一吊,现指千元。5吊即5000元。

张——最大面额钞票的量单位。因可随货币的升值与贬值而浮动。上世纪80年代一张指十元,90年代已指百元。7张即700元。

美子——美金的代称。

一个手指头、一块——跟“一块”的情况大致一样,随机应变。可能指的是一百元RMB,也可能是五百,一千,甚至是一万。

一毛钱、一块钱、十块钱——在古玩交易时说“一毛钱”即10元,“一块钱”即100元,“十块钱”就是1000元。这是一种缩小式口语,多用在“赚钱少”的抱怨中。

盘王碗非瓶井——即盘子6个,碗10个,瓶子8个。这是古代古董业账房记账时,记录一些重要数字使用的用隐语。具体将壹至拾的数字分别为“由、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替代,也有写作“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的,与典当行的隐语数字相同,都是取各字的出头笔画数代替数字本身,这种方式有利于保守商业机密。

包上、拿了、要了——买家决定将藏品买下,请卖主将藏品包起来。这件东西我拿了或要了,请您包上。如果是书画、碑帖等就用卷起来。

回了、收起来——买家不要某件藏品了,而请卖家将藏品收回去,就说收起来吧。经营者决定不经营某件藏品,也可以说回了。

没用——买家觉得没多大意思,决定不要这个藏品了,一般对卖家说没用。

玩——行内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你收藏什么。我是玩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收藏瓷器的。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思就是,我是买瓷器的。感兴趣的器物类型。

纳——买进藏品,叫纳入。较早的古玩术语。

让——买卖。有的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而叫让。这件瓷器让给我吧。

匀——买卖。有的在古玩行买藏品不叫买而叫匀。这盘您能匀给我吗?

抓——到市场去购买古玩说抓货,刚抓了一件嘉庆青花。

追——发现很好的藏品追着要,如在拍卖会上追价。

 

等等。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

可能我收集的还不够全面,您有什么补充吗?欢迎留言交流,并收藏、关注、转发。谢谢!

程彦林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