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哈尼族简介20字左右(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简介20字左右(哈尼族简介)

中国城市No.115--红河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驻蒙自市,是云南的16个地级行政区之一,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曲靖,东接文山,西邻玉溪、普洱,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州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下辖4个县级市、6个县、3个自治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478422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

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红河州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2417.47亿元。

中文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外文名:Hani-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onghe

行政区划代码:532500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地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云南省

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南部

面积:32931 km2

下辖地区:4个县级市、6个县、3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蒙自市

电话区号:0873

邮政区码:661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泸西阿庐古洞、建水孔庙、元阳哈尼梯田等

机场:红河蒙自机场(在建)、弥勒东风机场

火车站:蒙自北站

车牌代码:云G

地区生产总值:2417.47 亿元(2020年)

方言:西南官话、哈尼语、彝语

主要高校:红河学院

人口:4478422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历史沿革

元朝以前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西南夷”地区设置4个郡,其中的牂牁郡设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辖17县,境内(今红河州内)有同并县(今弥勒市北部至石林彝族自治县一带)、漏江县(今泸西县一带)、西随县(今金平县一带)、进桑县(今屏边至河口县一带);益州郡设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辖24县,境内有律高县(今弥勒县西南至建水县曲江镇)、贲古县(今蒙自、个旧一带)、毋棳县(今开远、建水一带)、胜休县(今石屏县、峨山县等地)、来唯县(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县西部、包括越南莱州省西北部)。

东汉时,牂牁郡辖境范围与西汉同,只是将进桑县改为进乘县,将原益州郡西部6县划归新设的永昌郡,将来唯县并入西随县。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两汉的基础上对郡县的设置进行调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原益州郡所属的胜休县及贲古县划归新设的兴古郡,还把进乘县、西随等6县划归兴古郡;毋棳县改称西丰县,也归兴古郡;原属牂牁郡的毋单(今华宁盘溪至弥勒西部)、同并、漏江等县划归建宁郡。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晋武帝将益州所辖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划出单独设置宁州。

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统一南北分裂的中国,在今曲靖设南宁州总管府。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交趾郡为交州。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南宁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

唐调露元年(679年)于交州设安南都护府,驻今越南河内。今红河州东南部的屏边、蒙自、河口县属安南都护府。南诏前期拓东节度的南部控制区只达今红河以北,红河以南的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之地,东南部的今蒙自、屏边、河口、马关、文山等地仍然是唐朝安南都护府的管辖范围。

公元765年,南诏筑拓东城,不久设拓东节度,在拓东节度的军事防守区内,仿唐设府、州、郡、县。境内有建水郡。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仍设部,境内有弥鹿部(今泸西)、弥勒部(今弥勒)。

唐大中八年(854年)以后,南诏拓东节度收管七绾洞(今河口、马关一带),同时获得“棠魔蛮”(今红河、元阳、金平、绿春等地的傣族)居住的地方,不久南诏便把拓东节度南部划出一片设通海都督府,境内大部地方属之。

大理政权后期改通海都督府为秀山郡,辖阿僰部(今建水县)、纳楼部、石平邑、目则城(今蒙自)等,相当于县一级政区。还辖有铁容甸部(今红河县东南之下亏容)、思陀部(今红河县西部之思陀)、伴溪部(今红河县西南之落恐)、七溪部(今红河县东南之溪处)、大甸(今金平县内)。后又从秀山郡中分出另立最宁府,下辖屈中部(今开远东南一带),阿马部(今屏边一带)、舍资部(今蒙自县东部之老寨),哈迷部(今开远市城区)等。

大理政权后期还撤销拓东节度,建石城郡,弥鹿部、弥勒部隶属石城郡。

元至民国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云南行省建立后,撤销原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性组织,改设路、府、州、县,境内属临安路、和泥路、广西路。明朝把元朝的临安、和泥2路合并设临安府,府治驻建水州,辖6州、5县、9个长官司,辖区多在今红河州内;又改广西路为广西府,辖弥勒等三州。

清朝沿袭明朝在云南的设置,但也有一些变化。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广西府为广西直隶州(驻今泸西县城),原所属州降为县。广西直隶州直辖地即今泸西县,下辖弥勒等3县。同年,建水州也降为建水县。清临安府辖3州、5县、28个大小土官,境内有建水县、石屏州、阿迷州(今开远市)、蒙自县、纳楼茶甸长官司(领今建水县南部、元阳县、绿春县部分地区)、落恐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宝华区朝阳村)、左能寨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宝华区嘎他村)、思陀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乐育区)、亏容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勐龙区大寨)、纳更山土巡检(驻今元阳县东南的同春山),溪处甸长官司副长官(驻今红河县南石头寨)、瓦渣甸长官司(驻今红河县中部甲寅区)、阿邦土舍(驻今个旧市南阿邦村)、慢车土舍(驻今红河县东北慢车村)、稿吾卡土把总(驻今元阳县东部稿吾卡)、十五猛土掌寨(在今建水县和个旧市南部的红河北岸一带及元阳、金平县境内,越南莱州省北部的黑江北岸)。

光绪十四年(1888)设临安开广兵备道,驻蒙自,领临安、开化、广南3府。

民国3年(1914年),临开广道改为蒙自道,沿至民国18年(1929年)撤销蒙自道。蒙自道辖建水县、个旧县、阿迷县、蒙自县、石屏县、广西县、弥勒县等16县和河口对汛督办区。民国31年(1942年)7月,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建水成立。1947年12月,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仍驻建水,1949年迁个旧。原第二行政区改编为第三行政区(驻弥勒),1949年3月迁驻路南。第三行政区改为第五行政区后辖建水、石屏、曲溪、开远、个旧、蒙自、屏边、金平等10县和龙武设治局、河口对汛督办。第二行政区改为第三行政区后辖弥勒、泸西、路南(今石林)等县。

建国之后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成立。1950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驻地迁蒙自,12月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署),辖蒙自、屏边、开远、个旧、金平、建水、石屏、曲溪、元江(1954年7月划归玉溪专区)、红河、新民(1951年改为元阳)县、河口市以及龙武设治局。

1954年设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元阳县新街。原属蒙自专区的元阳(驻新街)、红河(驻迤萨)、金平3县划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6年设立六村办事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的派出机关。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1办事处。

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原由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领导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和蒙自专区所属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县划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彝族自治县改为弥勒县。辖12县、1办事处。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个旧市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原六村办事处辖区及金平、元阳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绿春县(驻大兴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1县。

1960年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撤销龙武县,并入石屏县。恢复开远、蒙自2县,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

1961年原由个旧市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1962年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2县。

1963年7月1日,屏边县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7月11日,河口县改设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9个县、2个自治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批复: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金平县,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8个县、3个自治县。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弥勒县,设立弥勒市。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3年红河州辖4个市、6个县、3个自治县。

你对云南的哈尼族了解多少?

#哈尼族#​#云南泛生活##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分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主播。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超级有意思的事件!你们知道吗?云南省的哈尼族,简直是太神奇了!

首先,我要说一下云南省,这个地方可真是美得让人窒息!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文化。而哈尼族,就是云南省最著名的一个民族之一!

哈尼族的衣着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他们喜欢穿漂亮的彩色束腰蓬松裙,看起来像是走出了童话世界。他们还有一种叫做"喜服"的传统服饰,不仅颜色斑斓,还有着鲜花的装饰。简直就是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不仅仅是打扮,哈尼族的建筑也是特别特别有特色的!大家知道梯田吗?哈尼族的梯田可是世界级的超级美景哦!他们把山坡修整成一层层的梯田,看起来就像是大地的阶梯。太壮观了!而且,哈尼族对梯田的维护也是十分用心的,很多梯田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哈尼族的庆典活动也是特别有趣的!有一个叫做"卡秀"的舞蹈,可是哈尼族最吸引人的一个传统表演。他们会穿上华丽的服装,跳起灵动的舞蹈,好像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观众们都会被他们的热情和身姿所吸引哦!

简直是太棒了,云南省的哈尼族!他们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都令人着迷。你难道不想亲自去云南省见识一下,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民族吗!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关注我哦,还有更多好玩的内容等着和大家分享。拜拜啦!

云南特有十五个民族之哈尼族

[太阳]云南特有的民族——哈尼族[太阳]

哈尼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属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和夷”;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中国境内主要聚居在云南红河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现大约有173万人。

经济(梯田)

提到哈尼族,最先想到的必定是美丽的哈尼梯田。梯田凝结着哈尼族悠久漫长的历史,沉淀着丰厚广博的文化和维系着复杂多样的生活,这几乎成了哈尼族的标志。

哈尼族梯田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西双版纳格朗和的南糯山,是驰名全国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

服饰

哈尼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衣服是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成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哈尼族服装,无论男女老少均为蓝色和黑色。哈尼族男子服饰,各地各支系大体相同,一般穿着对襟上衣,宽松长裤,有的黑布包头。妇女服饰纷繁,各地妇女服装上身有长衣、短衣、斜襟、对襟、有领、无领、有扣、无扣、长袖、短袖之分,下身则有长裤、中裤、短裤、长裙、中裙、短裙之别。

哈尼族男性服饰

哈尼族女性服饰

哈尼族服装的装饰和发式,是审美的需求,也是性别年龄的分野。男子头饰、服装装饰均简单,头缠包头,身穿布衣而已,最多银币作扣,以为装饰。妇女则不同,发式有单辫、双辫、垂辫、盘辫之区分,装饰物有年龄、婚嫁、生育、节庆的不同。

哈尼族发式之一

特色饮食

长街宴、暴腌芭蕉心(烹饪时将野芭蕉的幼嫩茎心切细,加入适量盐巴和稀饭拌合均匀,放入瓦坛内腌渍1~2天,即可食用)、清汤橄榄鱼(哈尼族传统风味菜,用橄榄树皮与小白鱼煮制而成)、竹筒鸡、炸竹虫等等

哈尼族长街宴

建筑

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中,哈尼族建造被称为“土掌房”的土木结构住房。哈尼族人家一般都建有耳房,建有双耳房的建筑形成四合院。这种住房有坚实的土墙,厚重的草顶。这草顶不仅遮风挡雨,更为重要的是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

哈尼族住房

一般为三层楼房。第一层多用于关养牲畜(哀牢山区湿度较大,地气严重);第二层则住人,该层内靠墙隔出数室供人居住,一般为房主夫妇及幼儿居住;第三层,堆放粮食及贮藏食物,该层是为顶楼,蘑菇形房顶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粮食及其他物品不易受湿宜于保存。

文化

哈尼族能歌善舞。乐器有三弦、四弦、巴乌、笛子、响篾、葫芦笙等。“巴乌”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用竹管制成,长六、七寸,7个孔,吹的一端加个鸭嘴形的扁头,音色深沉而柔美。

三管组合特色巴乌

舞蹈有“三弦舞”、“拍手舞”、“扇子舞”、“木雀舞”、“乐作舞”、“葫芦笙舞”等。流行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冬波嵯舞”,舞姿健美,节奏明快,气氛浓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群众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哈尼族粽扇舞

节日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众多,最主要的是十月年和六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有条件的人家要杀猪、舂糯米粑粑。亲友互相拜访,有说亲的就趁这个节日请媒人说亲,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探望。

哈尼族十月年

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农业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五月、六月村里容易发生疾病,田间容易遭受虫害,因而清扫水井,夜晚点燃松明火把,照亮屋内,驱赶邪恶,火把插到田间路旁,送走瘟神。“苦扎扎”又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青年男女则撵磨秋、荡秋千,对歌跳舞,尽情欢乐。男青年还串游邻近村寨,比赛秋千,行牛皮鼓舞,热闹非凡。

节日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自然物候的农事节令,体现了先辈的生产生活规律,各地哈尼族关于“苦扎扎”节的种种神话传说,反映了哈尼族先辈们借助想象或幻想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哈尼族六月年-荡秋千

哈尼族苦扎扎节

婚俗

哈尼族的婚姻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在西双版纳比较严格。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社交,谈情说爱。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不少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狼等野兽,就算订婚了。

现在发展状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哈尼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在农业、工业、民族教育、基础设施、医疗事业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尼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现在正在向着更为健康的道路迈进。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中国少数民族》卷)

​​[心]感谢阅读[心]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哈尼族的小故事或者相关知识,欢迎来评论区分享[玫瑰]

关于哈尼族的14个文化常识,生双胞胎最多的民族

在大学的民族课堂上,关于哈尼族的讨论从未停止,这个分布在七彩云南的少数民族总是充满着神秘色彩,纵横交错的哈尼梯田、诞生双胞胎的河西村,让我们对哈尼族充满了向往之情,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哈尼族。

1、哈尼族是古代羌人的后裔,如今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集于红河、江城以及墨江等县,在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存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目前境内哈尼族人口173.31万人。

2、在墨江的哈尼族有个河西村,这个是一个诞生双胞胎的村落,也是世界上双胞胎最密集的村落。行走在墨江你会看到很多双胞胎,而他们基本都是哈尼族人。在哈尼族的河西村有两口井,当地人称为女井和男井,外地人叫双胞胎井,据说当地的人就是喝了这两口井的水才怀上的双胞胎,近年来,不少游客都慕名前往。

3、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哈尼族所在区域也是中国普洱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哈尼族的茶叶产量占到了云南的1/3。

4、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为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它们认为神有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家神,这些神灵都要定期祭祀。在哈尼族,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龙树,龙树被认为是人类的保护神,每年都要祭祀。

5、关于哈尼族的服装,哈尼族男子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女子的服饰多样化,主要看其所处的地区,比如红河地区穿右开襟无领上衣,用银币做纽扣,下着长裤。

6、哈尼族的男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需要把头顶的帽子换成包布头,同时将牙齿染红,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自由恋爱。女子到了一定年龄,也需要把牙齿染红,还要系上围巾,戴上银饰,表示她已经成熟。在哈尼族,区分未婚和已婚非常简单,未婚的围腰是白色或粉色,已婚是蓝色。

7、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没有本民族文字。其现在使用的文字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的一种拼音文字。

8、哈尼族的建筑都是特色蘑菇屋,像蘑菇一样,一般建有耳房耳房由儿女居住,用于儿女自由恋爱,父母不加干涉。房屋之上一般都有晒台,是哈尼族晒衣、晒谷、乘凉的地方。

9、哈尼族有众多节日,其中以扎勒特和十月年最为壮观。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份举行,扎勒特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天神。十月年是哈尼族的新年,一般为5-6天,期间人们杀猪宰羊表示祝贺,亲友之间相互拜访。

10、哈尼族还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母亲节,传说,有一位卡多母亲辛苦将自己的孩子养大,但儿子长大后打骂母亲,母亲羞愧难当,投河自杀。后来这个儿子为了表达自己的悔恨之情,就把母亲去世的这一天定为母亲节。

11、哈尼族有名无姓,实行父子连名制,即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名字的首字,比如父亲叫大山、儿子叫山水,孙子叫水生,一代代流传下去。

11、哈尼族崇尚自由恋爱,父母不加干涉,实行一夫一妻制。墨江的哈尼族订婚有踩路的习俗,即青年男女和双方父母一起走在马路上,如果期间没有遇到兔子、狼等野兽,就表示可以订婚了。

12、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喜欢吃干饭、粑粑和米线等。哈尼族著名的长街宴是哈尼族最大的宴席,全寨农户分为三波,轮流做东招待全村人,数百米的长街宴着实壮观。

13、哈尼族的梯田被大众熟知,距今已经有1300年历史,这里梯田规模宏大,景色壮美。当年哈尼族的梯田入选世界遗产,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红河梯田的入选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二文化遗产国。

14、哈尼族这几年走入大众视野的名人当属米线,米线一个只上过小学6年级的女孩,没有学过音乐,但却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其代表作有《雅鲁藏布》等。

关于哈尼族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