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12节气顺序表(12节气)

12节气顺序表(12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啥?什么是节?什么是气?每个节气有什么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季节变换的24个特定节令,并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虽然清明节是唯一一个以节气定为节日的,但节日和节气是两码事。24节气是自立春节气开始,到大寒结束,共24个节令周而复始,是用来反映气候特点的名称。它的名称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上古时期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起源于黄河流域,24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据说,我们的“人文始祖”,五帝之首的黄帝是当时华夏部落的联盟首领,他就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一带,他带领人们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种植,从中摸索去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来才制定的历法。

虽然当时没有二十四节气,但24节气的雏形“四时”“八节”已经诞生。“四时”即:春、夏、秋、冬,“八节”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对于“四时“八节”已有了明确的记载。后来,人们详细划分,便产生了24节气。

节是节令,气是气候特点,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月首叫“节”,月中叫“气”。其实,24节气是由12节与12气组成的,只不过是人们把12节与12气统称为了24节气。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计12节12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一节15天,一气15天。

而阴历每月平均为二十九天半,所以,大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个月仅有节而无气,或仅有气而无节。月中无气便要闰月,有节无气之月,即阴历之闰月,有气无节之月不为闰月。比如2023年农历二月十五是惊蛰节,农历二月三十才是春分气,很明显农历二月没有中气的存在,为了补其中气,于是就在二月后闰了一个二月。

24节气对应农历月份:立春正月节,雨水正月气,惊蛰二月节,春分二月气,清明三月节,谷雨三月气,立夏四月节,小满四月气,芒种五月节,夏至五月气,小暑六月节,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处暑七月气,白露八月节,秋分八月气,寒露九月节,霜降九月气,立冬十月节,小雪十月气,大雪十一月节,冬至十一月气,小寒十二月节,大寒十二月气。对应农历月份,一月一节一气,无气便有闰月。

24节气在阳历上却是固定的,交节时间大致也就相差一两天的时间。二十四节气歌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前六个节气为春季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为夏季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为秋季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为冬季节气。

24节气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是反映季节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象征温度变化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惊蛰、清明两个节气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两个节气是反应农事活动的。

立春,日期是公历2月3-5日,含义是春季开始;雨水,日期是公历2月18-20日,含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日期是公历3月5-7日,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日期是公历3月20-22日,含义是昼夜平分;清明,日期是公历4月4-6日,含义是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日期是公历4月19-21日,含义是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

夏季节气:立夏,日期是公历5月5-7日,含义是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旺盛;小满,日期是公历5月20-27日,含义是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日期是公历6月5-7日,含义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日期是公历6月21-22日,含义是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日期是公历7月6-8日,含义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日期是公历7月22-24日,含义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秋季节气:立秋,日期是公历8月7-9日,含义是秋季开始,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处暑,日期是公历8月22-24日,含义是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日期是公历9月7-9日,含义是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秋分,日期是公历9月22-24日,含义是昼夜平分;寒露,日期是公历10月8-9日,含义是露水已寒,将要结冰;霜降,日期是公历10月23-24日,含义是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

冬季节气:立冬,日期是公历11月7-8日,含义是冬季开始;小雪,日期是公历11月22-23日,含义是开始下雪;大雪,日期是公历12月6-8日,含义是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日期是公历12月21-23日,含义是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日期是公历1月5-7日,含义是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大寒,日期是公历1月20-21日,含义是天气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总之,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此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它指导着农耕的人们的农事活动和安排,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农业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国际气象界,24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春夏秋冬•24节气

时间及节气,时、日、月、年

时间:时、日、月、年晨钟暮鼓

太阳、地球、月亮自身及相互间的运动,形成了人对时、日、月、年的概念,我国以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为六十分,时由分秒累积而成,形成了"时"的概念;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又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的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四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

古代四大计时工具为日晷/水钟/漏刻/沙漏,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人民长期生活实践中根据"立竿见影"日影位置变化或根据物质的流动而产生测量计时的工具,古时没有钟表计时,白天通过太阳的变化,夜晚通过滴漏和燃香成了夜间报时打更的制度,为了大众报时,更夫是最苦的职业之一,刮风下雨打更人道不尽世间的苦楚。而寺庙钟楼鼓楼是报时用的,晨钟暮鼓"叩钟偈""早晚功课"迎着风霜雨雪,伴着朝露晨曦,伴着晚霞夕阳传承着千年的文化传统梵音禅韵。一时时,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向善向上,善行一生"!

农历:二十四节气草木衰荣

我国自古沿用农历,"农历"之称,源于我国以农业立国,制订历法必须以服务农业为本,农历又称"夏历",据说这是因为农历始用于夏代,经过漫长时间的不断观察、研究、修正,我国远在古代就设有专掌观察天象,推算历法的官职。秦汉有太史令,唐代设太史局,宋元有司天监,明清改名为钦天监。在历法中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杰出创造,远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尧时代,人们就提出节以制度的要求,把一年分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季节。春秋时代,管仲进一步选定了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做法。到了战国时代,人们利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冬至)与两分(春分、秋分),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的一些名称已经在许多书中出现。与今日二十四节气名称相符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的《天文训》。公元前104年,由邓平、落下阂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根据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来确定二十四节气。<大暑小暑(三伏天)大寒小寒(数九天)一年中气温变化最热最冷至极点,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代表一天中阳光影子长短的昼夜交替变化之极。>

太阳的日出日落,月亮的盈亏,四季的变迁,草木的衰荣,衣服的增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披星戴月食风饮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

承当、奉献、欢喜、包容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但是真正意识到养生要和节气相对应的人不多。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养生也是一样,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养生联系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养生歌诀。

大寒立春

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

根基不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

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

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

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

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

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

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

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小雪大雪

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

阴盛阳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