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迎新春:京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新华社南宁1月23日电(记者 黄浩铭 郭轶凡)粉笔钩边、打版剪裁、贴花钉珠……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樊文英和同事们还坚守在服装厂,赶制一批节日服装。
“春节前订单很多,有参加节日演出的演员、弹独弦琴的学生,还有等着新衣服过年的京族姑娘。提前1个月下订单才能在春节前拿到服装。”樊文英说。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两名京族演员在表演京族独弦琴(2021年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京族滨海而居、以海洋捕捞为主,人口较少。东兴市江平镇所辖的“京族三岛”是京族的聚居地。京族拥有许多特色浓厚、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京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
50多岁的樊文英把自己的服装厂设在江平镇的老街之中。她认为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京族服饰制作技艺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自幼喜爱服饰设计制作的樊文英,年少时经常在纸张上勾勒图画,拿着碎布裁剪模仿服饰制作。“我奶奶是京族人,从缫丝织布到浸染剪裁,她掌握了原汁原味的京族服饰制作技艺。”樊文英说,她小时候就喜欢跟在奶奶身后。虽然老人去世早,但儿时记忆里的京族服饰,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1987年,21岁的樊文英走出江平镇,跟随越南华侨高红杰学习制作京族服饰。“师傅是京族人,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我。”学成后,她在江平镇开办人生中第一家店铺,成为一名京族服饰制作人。
物资匮乏的年代,中国民众衣服的款式很少,樊文英凭着一手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让做的衣服每一季都能在小镇上流行。“手艺出了名,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市不少人也慕名前来。”她说。
2010年,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樊文英被确立为代表性传承人。她可以更加安心地在家制作和改良京族服饰。
过去的京族服饰多以白色、米色等素色为主,不加花饰,简朴美观。随着时代的进步,京族服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演出现场和节日庆典中,人们日益增长的服饰审美对传统京族服饰改良提出新的需求。
于是,樊文英在传统的京族服饰上进行创新改良,选用大红、枣红、湖蓝、祖母绿、米黄等艳彩布料制衣,在衣裙中镶绣各式花纹及图案,领口采用立领设计。在丰富京族服饰的颜色和图样的同时,更加凸显女性的谦和柔美。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演员在展览现场表演京族独弦琴(2021年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经过樊文英改良后的京族女服与旗袍相似,不同在于京族女服前后裙摆开衩至女子腰部,下身配一条长裤,既能显示出女性的婀娜身姿,又能方便海边劳作。近年来,舞台上的京族女子,身着一袭京族服饰,演奏京族独弦琴,飘逸的裙摆和优美的旋律相互融合,成为京族独特的文化名片。
在成衣是主流的今天,樊文英坚持纯手工制作,传承着京族服饰制作技艺。她依旧保存着20多年前的脚踏式缝纫机。“京族服饰看似简单,但是衣服领边、袖口、腰等部位的弧度都特别讲究,高速缝纫机不容易做好这些细节。”
几十年来,樊文英努力探索越南服饰与中国传统京族服饰异同,总结创新,创造自己的京族服饰制作风格。在保留传统京族服饰特点的同时,她将衣裙腰线收紧,更加凸显女子婀娜身姿,并巧妙融入其他民族服饰元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此外,她还将钉珠、绣花等元素加入京族服饰制作中,丰富京族服饰样式。
在赶做春节订单的同时,樊文英说了她的新春心愿:“希望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能够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青少年,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京族服饰。通过不断改良,让京族服饰焕发时代气息,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非遗迎新春:京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
新华社南宁1月23日电(记者 黄浩铭 郭轶凡)粉笔钩边、打版剪裁、贴花钉珠……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族服饰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樊文英和同事们还坚守在服装厂,赶制一批节日服装。
“春节前订单很多,有参加节日演出的演员、弹独弦琴的学生,还有等着新衣服过年的京族姑娘。提前1个月下订单才能在春节前拿到服装。”樊文英说。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两名京族演员在表演京族独弦琴(2021年9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京族滨海而居、以海洋捕捞为主,人口较少。东兴市江平镇所辖的“京族三岛”是京族的聚居地。京族拥有许多特色浓厚、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京族服饰就是其中之一。
50多岁的樊文英把自己的服装厂设在江平镇的老街之中。她认为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京族服饰制作技艺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自幼喜爱服饰设计制作的樊文英,年少时经常在纸张上勾勒图画,拿着碎布裁剪模仿服饰制作。“我奶奶是京族人,从缫丝织布到浸染剪裁,她掌握了原汁原味的京族服饰制作技艺。”樊文英说,她小时候就喜欢跟在奶奶身后。虽然老人去世早,但儿时记忆里的京族服饰,在她心里埋下了种子。
1987年,21岁的樊文英走出江平镇,跟随越南华侨高红杰学习制作京族服饰。“师傅是京族人,毫无保留地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我。”学成后,她在江平镇开办人生中第一家店铺,成为一名京族服饰制作人。
物资匮乏的年代,中国民众衣服的款式很少,樊文英凭着一手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让做的衣服每一季都能在小镇上流行。“手艺出了名,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市不少人也慕名前来。”她说。
2010年,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樊文英被确立为代表性传承人。她可以更加安心地在家制作和改良京族服饰。
过去的京族服饰多以白色、米色等素色为主,不加花饰,简朴美观。随着时代的进步,京族服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演出现场和节日庆典中,人们日益增长的服饰审美对传统京族服饰改良提出新的需求。
于是,樊文英在传统的京族服饰上进行创新改良,选用大红、枣红、湖蓝、祖母绿、米黄等艳彩布料制衣,在衣裙中镶绣各式花纹及图案,领口采用立领设计。在丰富京族服饰的颜色和图样的同时,更加凸显女性的谦和柔美。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演员在展览现场表演京族独弦琴(2021年9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经过樊文英改良后的京族女服与旗袍相似,不同在于京族女服前后裙摆开衩至女子腰部,下身配一条长裤,既能显示出女性的婀娜身姿,又能方便海边劳作。近年来,舞台上的京族女子,身着一袭京族服饰,演奏京族独弦琴,飘逸的裙摆和优美的旋律相互融合,成为京族独特的文化名片。
在成衣是主流的今天,樊文英坚持纯手工制作,传承着京族服饰制作技艺。她依旧保存着20多年前的脚踏式缝纫机。“京族服饰看似简单,但是衣服领边、袖口、腰等部位的弧度都特别讲究,高速缝纫机不容易做好这些细节。”
几十年来,樊文英努力探索越南服饰与中国传统京族服饰异同,总结创新,创造自己的京族服饰制作风格。在保留传统京族服饰特点的同时,她将衣裙腰线收紧,更加凸显女子婀娜身姿,并巧妙融入其他民族服饰元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此外,她还将钉珠、绣花等元素加入京族服饰制作中,丰富京族服饰样式。
在赶做春节订单的同时,樊文英说了她的新春心愿:“希望京族服饰制作技艺能够更多地走进学校、走进青少年,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京族服饰。通过不断改良,让京族服饰焕发时代气息,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了解中国境内的越南族-京族,近距离欣赏婀娜多姿的京族少女服饰
京族最早来自于邻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越族, 越族人自16世京族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等地迁移过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万尾岛、山心岛、潭吉等地发展,在越南,越族是个主体民族,类似于我们中国的汉族,约占越南总人口的86%之多;越族人 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以前大多生活在岛内,以外界来往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58年由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根据 其历史、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提议命名“京族”,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后来越南的官方也接受了这个称谓,使用\"京族\"这一名称来区别于越南境内其它民族。
海洋民族-京族
美丽的京族女孩
京族人有他们的语言,跟越南国语相通,也通汉语和粤语,但没有他们民族的文字,使用我们的汉语文。
婀娜多姿的京族服饰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
京族哈节
京族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衣袖较窄坦胸束腰;京族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衣无领、对襟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外套多以淡色旗袍式长外衣,结“砧板髻”,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权至腰际,活动非常方便;
婀娜多姿的京族少女
京族还有一个最最有特色的装饰就是他们的斗笠,无论大小年龄的京族女性都有三至四尖顶的笠帽。国为现在与周围的人接触交往多了,现在多数青年男女的服饰也与附近汉族相近,节假日有什么重大活动时他们才穿起自己民族的服饰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