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恐龙类十二种霸王龙(恐龙类十二种)

恐龙类十二种霸王龙(恐龙类十二种)

《恐龙图谱》带你认识各种恐龙

始初龙

腔骨龙

异特龙

霸王龙

伤齿龙

禽龙

慈母龙

三角龙

板龙

地震龙

梁龙

剑龙

甲龙

冥河龙

喙嘴翼龙

无齿翼龙

蛇颈龙

似鳄龙

高棘龙

南方巨兽龙

尾羽龙

玛君龙

食肉牛龙

棘龙

拟鸟龙

冠龙

栉龙

厚鼻龙

戟龙

蜀龙

腕龙

埃德蒙顿甲龙

平头龙

南方翼龙

幻龙

嗜鸟龙

双脊龙

重爪龙

偷蛋龙

镰刀龙

无畏龙

沉龙

牛角龙

古角龙

鹦鹉嘴龙

马门溪龙

迷惑龙

圆顶龙

沱江龙

剑角龙

厚头龙

风神翼龙

混鱼龙

霸王龙一生分为21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最为关键

霸王龙一生分为21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最为关键!

霸王龙是最著名的恐龙和古生物,我们对于霸王龙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在不久之前,古生物学家发表了一项关于霸王龙的新研究,重建了高分辨率的霸王龙生长序列,并且发现霸王龙成长中的关键时期。

霸王龙一生中的两个关键阶段

领导该研究的古生物学家是美国迦太基学院(Carthage College)的托马斯·卡尔(Thomas D. Carr)博士。自从2004年起,卡尔就开始对霸王龙进行研究,起初研究材料只有五具霸王龙的标本,化石非常有限。根据这些化石,卡尔列出了霸王龙的84个生长变量特征。此后卡尔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霸王龙化石,最终达到了31具标本,而与霸王龙有关的生长变量特征也扩展到1850个!

图注:托马斯•卡尔正在研究霸王龙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正是基于巨量的生长变量特征,研究团队获得了关于霸王龙的高分辨率生长序列,并且将霸王龙的一生细分为21个阶段6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幼年期(Small Juveniles),包括4个阶段,年龄跨度在0-12岁;

第二个时期是少年期(Large Juveniles),包括1个阶段,年龄跨度在13岁;

第三个时期是亚成年期(Subadults),包括2个阶段,年龄跨度在14-17岁;

第四个时期是青年期(Young Adults),包括5个阶段,年龄跨度在18-22岁

第五个时期是成年期(Young Adults),包括8个阶段,年龄跨度在23-27岁

第六个时期是后成年期(Senescent Adults),包括1个阶段,年龄跨度在28岁+

图注:霸王龙21个阶段生长序列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获得了精细的生长序列后,古生物学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霸王龙成长存在两个关键性的阶段:前者是第6阶段,相当于霸王龙15岁时。就在这短短的一年之内,霸王龙的头骨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之前狭长的头骨和下颌骨急速变厚变宽,牙齿也变粗,开始具备了成年霸王龙的头骨特征;后者是第8个阶段,相当于霸王龙18岁时,这一年霸王龙进入了青年期,也就是青春期,体重达到了3吨。这个体重是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因为代表着霸王龙正式向巨大结实的超级掠食者转型,之后的十年里它们的体重将再翻两番。

图注:成年霸王龙与幼年霸王龙的头骨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霸王龙宽厚的下颌骨是在15岁时才形成的,图片来自网络

体型并不与年龄直接挂钩

在我们的印象中,体型越大的霸王龙肯定年龄越大,但是体型其实只是包含在霸王龙生长序列众多变量特征之中的一个,所以仅仅以体型来判断年龄的做法其实并不可靠。如果存在偏差,我们就有可能将发育更好的青年个体误认为是成年个体。

图注:被认为年龄最老的霸王龙“I Rex”,图片来自网络

2019年,加拿大的古生物学家宣布他们发现了已知最大的霸王龙“斯科蒂”(Scotty),研究认为这只霸王龙的长度可达13米,体重8.8吨,比著名的霸王龙“苏”还要大。当然许多古生物学家对其体型提出了质疑,毕竟这只霸王龙化石的完整度只有65%。话说回来,正是因为具有庞大的体型,古生物学家认为“斯科蒂”是一只非常老的霸王龙,年龄应该在30岁以上。通过霸王龙生长序列的分析,特别是许多变量特征的比对,卡尔的研究团队就认为霸王龙的体型与年龄并不存在绝对的关联,而最老的“斯科蒂”其实只是一个成年个体,年龄在23至27岁之间,而非之前认为的后成年个体。

图注:霸王龙“斯科蒂”的骨架,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斯科蒂”年龄的重新确定证明了霸王龙高分辨率生长序列的优势,大量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对比,所以仅仅基于一两米长度差别来判断年龄的方法要精确和科学。

矮暴龙并不存在

卡尔的团队在研究霸王龙的同时也研究了一种相当有争议的暴龙科恐龙,它就是矮暴龙(Nanotyrannus)。矮暴龙同样发现于地狱溪地层,其模式标本便是著名的“克利夫兰头骨”(编号:CMNH 7541),还有一个疑似标本是“珍”(编号:BMRP 2002.4.1)。

图注:“克利夫兰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珍”,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学家将矮暴龙化石标本上收集的特征与霸王龙的生长序列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这些特征完全符合,也就是说矮暴龙其实并不存在,它们只不过是霸王龙的幼年个体。

具体到标本个体,“克利夫兰头骨”属于一只年龄在10岁左右的幼年个体,而“珍”要稍大一些,属于一只年龄在13岁的少年个体,它马上就要进入霸王龙个体发育的第一个关键阶段了。

图注:“矮暴龙”的骨骼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卡尔在介绍霸王龙生长发育周期时指出,生长特征也是系统发育学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已经发现幼年和少年霸王龙会表现出祖先的特征,而亚成年个体则表现出成年的特征,这是演化与生长之间的关联。同样的,这些特征可以用来测试“胚胎重演律”(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也就是个体发展模拟或重演种群的发展。霸王龙的生长趋势还可以与其他非鸟兽脚类恐龙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些趋势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哪些趋势是后来独立演化出来的。

雌雄傻傻分不清

卡尔试着通过高分辨率生长序列来区分霸王龙的性别,但是在仔细看过不同个体的数据之后,他竟然找不到能够区别性别的证据,也就是说雄性霸王龙和雌性霸王龙在骨骼和牙齿等发育水平上根本就看不出区别。因此,高分辨率生长序列无法用于判断霸王龙的性别。

图注:霸王龙一家,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我们掌握的唯一能够判断霸王龙性别的办法就是髓质骨(Medullary bone),这种结构仅仅存 在于怀孕的霸王龙骨骼内,其作用是能够为形成中的蛋壳提供钙质,而我们也只在“B-rex”的霸王龙化石中发现了髓质骨,证明该个体不仅是雌性,而且正处于怀孕期。

图注:B-rex长达1.15米的股骨,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霸王龙股骨的切面,其中的MB指的就是髓质骨,图片来自网络

霸王龙高分辨率生长序列的重建为研究这种著名恐龙提供了新的背景资料,特别是其生长演变的过程。基于高分辨率生长序列,我们可以利用其材料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研究霸王龙,获得更多关于霸王龙的新知。之所以能够重建高分辨率生长序列也与霸王龙化石众多有关,这也让霸王龙成为我们认识最充分的恐龙。

参考资料:

1. Schweitzer, M., Wittmeyer, J., Horner, J. 2005. Gender-specific reproductive tissue in ratites and Tyrannosaurus rex.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12158

2. Fields, H. "Dinosaur Shocker". Smithsonian Magazine Online. Retrieved 2006-05-01.

3. Mary Higby Schweitzer, Wenxia Zheng, Lindsay Zanno, Sarah Werning,Toshie Sugiyama,” Chemistry suppor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der-specific reproductive tissue in Tyrannosaurus rex”, Scientific Reports 6, Article number: 23099 (2016),doi:10.1038/srep23099

4. Jun 04, 2020 · A high-resolution growth series of Tyrannosaurus rex obtained from multiple lines of evidence Thomas D. Carr Department of Biology, Carthage College , Kenosha, WI , USA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教你常见9种恐龙画法,简单易学,适合小朋友临摹学习的绘画素材

教你画恐龙

恐龙绘画线稿在绘画中并不是很常见

但是它的绘画线稿却是受到喜爱

成为了很多小朋友喜欢临摹学画的对象

快把这些难得一见的恐龙白描线稿

收藏起来,留着你的孩子放假有时间了画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一起来认识下这几种恐龙吧

在澳大利亚的内陆小镇闪电岭附近的Wee Warra矿区,矿工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韦瓦拉龙的恐龙。这种恐龙与拉布拉多寻回犬体型相当,用后腿走路,拥有用于进食植物的喙和牙齿。韦瓦拉龙属于鸟脚亚目恐龙,为了增强自我保护,它们可能会组成群体一起活动。该发现进一步证实,南半球的食草动物由多种不同生物组成。在这幅插图中,在如今被称为澳大利亚的陆地上,一群韦瓦拉龙正穿越一个浅湖。绘图:James Kuether

科学家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上发表报告称,在澳大利亚发现的异常丰富多彩的化石属于一种新的食草恐龙物种。这些化石不仅属于澳大利亚发现的第一个恐龙群,而且是迄今为止在蛋白石中发现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化石共100多块,发现于悉尼西北720公里的闪电岭镇附近,呈现出罕见的蓝灰色,偶尔还会闪现出宝石般的明亮色彩。图中,在如今澳大利亚的闪电岭附近,一群Fostoria恐龙沿着湖岸行走。绘图:JAMES KUETHER

泰国中部的班沙潘欣村庄附近,1.13亿年前,这片古老的冲积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可怕的生物:长着鲨鱼般利齿的恐龙。新发现的这种食肉性恐龙名为“Siamraptor suwati”。这是在东南亚发现的、在这个年龄阶段最完整的此类恐龙。这种恐龙身长7.6米,是该地区发现的许多大型恐龙之一。研究人员测量了22块新发现的化石,重建了Siamraptor suwati恐龙的骨架。图上的标尺等于1米。图源:CHOKCHALOEMWONG ET AL., 2019

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被命名为Ferrodraco lentoni,远算不上完整:只包括上颚和下颚的部分,五块颈骨,两翼的部分和许多牙齿。不过,研究者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翼龙极其稀少,新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异常完好。图:大约在9600万年前,翼展达4米的Ferrodraco lentoni在天空中翱翔。绘图:TRAVIS R. TISCHLER

在阿尔伯塔省的冰封之地,古生物学家发现了“冻龙”(frozen dragon):一种新的翼龙属,它们曾翱翔于众多恐龙之上,翼展至少4.9米,最长可达10米。这种会飞的爬行动物名为寒翼龙(Cryodrakon boreas),7600万年前,也就是白垩纪时期,它们生活在今天的加拿大西部。绘图:DAVID MAAS

大约9500万年至1亿年前,两只埃及棘龙在河流系统中捕食史前帆锯鳐。现在,这里位于摩洛哥境内。新发现的恐龙尾部化石证明,这种恐龙擅长游泳,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棘龙大部分时候待在水里。绘制:Jason Treat, NG Staff, and Mesa Schumacher 艺术:Davide Bonadonna 来源:Nizar Ibrahim, University of Detroit Mercy

这块来自缅甸的琥珀中,藏着迄今为止最小的史前恐龙的头骨:一种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类鸟生物,它的体型不比今天最小的鸟类大。相关论文发表于3月12日的《自然》杂志,这块化石从后脑勺到鼻尖只有1.5厘米长,大约是指甲的宽度。头骨的比例表明,这只恐龙和蜂鸟的大小差不多,体重比硬币还轻。摄影:邢立达

1.6亿多年前,在今天中国境内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奇怪的捕食者:它们身材短小,会张开像蝙蝠一样的膜质翅膀,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这是古生物学家第二次发现翅膀上有大片膜质痕迹的有羽毛恐龙化石。因此,这种动物的新属名是Ambopteryx,拉丁语中“双翅”的意思。新发现的长臂浑元龙彩图,1.63亿年前,它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绘制:MR. CHUNG-TAT CHEUNG

美国洛杉矶县举行大型仿真恐龙展

正在洛杉矶县举行的“山谷中的恐龙”大型展览展出100多件仿真恐龙展品,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12月18日,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参观大型仿真恐龙展。(来源:新华社)

12月18日,一名儿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参观大型仿真恐龙展。(来源:新华社)

12月18日,一名儿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参观大型仿真恐龙展。(来源:新华社)

12月18日,一名儿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参观大型仿真恐龙展。(来源:新华社)

12月18日,人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参观大型仿真恐龙展。(来源:新华社)

来源:中国日报网

组图:地球上30大最熟悉的恐龙排行榜,霸王龙人人都认识

霸王龙

棘龙-棘背龙

异特龙

三角龙

南方巨兽龙

翼龙

剑龙

伶盗龙

恐爪龙

雷龙

斑龙

鸭嘴龙

禽龙

易碎双腔龙

马门溪龙

安琪龙

始盗龙

棱齿龙

荒漠龙

祖尼角龙

波塞东龙

海拉尔龙

原角龙

鹦鹉嘴龙

弱角龙

巨嘴龙

扁角龙

多背棘沱江剑龙

无畏龙

康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