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毙俘61个将军,为啥49年才升军长?邓小平给出原因:傲气
“你早该当军长了, 晓不晓得为何到现在才提拔你?”
1949年2月,时任第二野战军政委的邓小平找到刚刚提拔为第十三军军长的周希汉聊天。
两人曾在百团大战中多次协同作战,可以说,邓小平是非常了解周希汉这个人。
“是因为我平时太傲气了!”周希汉回道。
邓小平见他如此坦诚,直言不讳,“一直没有任用你,就是想杀一杀你的傲气。”
周希汉明白,邓小平是他往后能够加以改正,只是“我知道我的这个缺点。从前在川陕根据地时,徐向前总指挥也这样批评我,但是我改不掉。”
邓小平当即严厉批评他:“你已经是军长了,必须得改!改不掉也要改!”
周希汉见邓小平神情严肃,说话语气中透露着坚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决定在往后的日子里收敛自己身上的“傲气”。
邓、周两人之间有哪些过往?邓小平为什么要周希汉一定改掉“傲气”?
参军失败,被迫回家周希汉于1913年出生于湖北麻城,14岁那年他坚持要参加黄麻起义。
战场上子弹无眼,他是家里的三代单传,父亲周祁耀非常担心一旦儿子出了意外,他们周家就无后了。
周祁耀为了把周希汉困在家里,赶紧找人给儿子说媒提亲,成家立业。起初,周希汉表现得非常听话,谁知在结婚当天,他趁机偷偷溜走了。
周希汉参军后,由于表现良好,接连晋升,很快就成了红九军作战科科长。
1931年4月,张国焘接受中共中央任命,全权领导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推行了一系列错误运动,对革命差生极大影响。
周希汉就受到了影响。有人说他是富农,导致有同志找上他询问情况。
周希汉非常生气地告诉他们,自己祖祖辈辈都是种地人,一年到头都在田里跟泥巴打交道,“我怎么就变成富农了呢?”
为了自证清白,周希汉想到了介绍自己入党的两个人:邓盘楚、丁茂贤。
那时的周希汉并不知道,邓盘楚虽然是工人出身,但是他未婚妻是麻城大地主的女儿,因此,他也正在接受审查。
至于丁茂贤,他父亲做过清朝的道台(清朝官职,为正四品),他的处境也不好。
由于介绍周希汉入党的两个人现在都因为身份不纯正在接受审查,因此,周希汉始终坚持自己是“贫农出身”的言论根本就立不住。
在狱中被关押了一个月之后,周希汉被迫上交军服等红军发放的物品,拿着让他“回乡生产”的军令返回家中。
被徐向前任用,多次得到庇护周希汉并没有就此认命,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找到麻城苏维埃政府,让他们给自己开个“贫农”身份的证明。
待周希汉拿着证明返回军队时,众人正忙着筹建红四方面军,无暇顾及如何安置他,随便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让他去后厨当帮厨。
白天,他负责挑水劈柴、淘米洗菜,晚上,他要帮忙记账。
有天,他正在打扫厨房,听到有脚步匆匆直接闯进来,“还有锅巴吗?”
本就在后厨干活心情很不爽的周希汉,觉得这人太没礼貌了,只顾干活,没有搭理这个人。
而这个人直接走过来,惊讶地询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周希汉顿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来了这么久了,终于有人关心他了。
此人就是徐向前,是培养周希汉在红军队伍中快速成长起来的第一个伯乐。
周希汉把自己为什么从一个作战科科长变成一个后厨帮厨的经历讲给徐向前听。
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却被安排在后厨做饭,徐向前不忍心人才被埋没,于是就安排他去机关工作,做他的书记员。
年仅18岁的周希汉为了报答徐向前的知遇之恩,努力工作。
他聪明能干,很有谋略,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有些恃才傲物,为此差点丧命。
没过多久,张国焘再次在组织内部搞“运动”,周希汉又一次因为身份问题,被抓起来了。
在徐向前的干预下,周希汉很快就被放出来了。
周希汉是性格直爽的人,不会掩饰情绪,为此差点丧命。
不久之后,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周希汉再次得罪张国焘。
当时,我军已经连续作战好多天了,张国焘不顾战士疲劳,以“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为由,再次下令我军去麻城攻打国民党的驻军部队。
麻城不仅没打下来,革命根据地还被国民党盯上了。身为参谋的周希汉,忍不住吐槽张国焘没有军事指挥才能,批评他“瞎指挥”。
张国焘本就是一个小气之人,根本不会容忍一个小参谋如此吐槽自己,于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借机发挥,诬陷周希汉想谋杀他。
为了尽快解决掉周希汉,张国焘根本不给周希汉自证清白的机会,而是直接派人将他拉到河滩上,立即执行枪决。
得知此事的徐向前,立即带着政委陈昌浩,快马加鞭前去营救。
徐向前再次救他一命。
邓、周相识于百团大战,开启长达十年考察期自从得到伯乐徐向前的赏识和栽培之后,周希汉在革命队伍中成长非常快速,同时也得到了邓小平、刘伯承以及陈赓等人的赏识和栽培。
1940年,百团大战正处于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破坏正太铁路,为第二阶段摧毁日军进犯我根据地做准备。
根据军事部署,由129师分为左、中、右等三个纵队完成此项任务。
周希汉担任左翼纵队司令员,负责攻破寿阳至榆次段铁路。
邓小平考虑到战事紧张、任务繁重,关心周希汉,“你这个纵队,没有政委也没有参谋长。只有你一个司令员,行吗?”
周希汉认为这种短期作战,不用政委和参谋长,立即回复道:“行。有两三个实力强点儿的参谋长就行。”
根据我军制度,一般情况下,即使是执行这种临时任务,也要由各团的政委负责做好政治工作。
而周希汉却提出只要几个实力强的参谋长去做这些事。
这种做法在以往的作战中也曾出现过,刘伯承最初的工作就是参谋,后来一步步成长为师长,因此,他认为周希汉的提议是可行的。
此次作战,是陈赓向邓小平等人推荐周希汉当司令员,他见周希汉在邓小平面前丝毫不谦虚,笑着提醒他,“你平时话少,没想到关键时刻很能讲嘛”。
而周希汉并没有听懂陈赓说这句话的真正意图是提醒他谨言慎行,言辞方面要收敛一些。
不过,邓小平是一个识人用人的领导。
虽然他和周希汉是第一次合作,对他不是非常熟悉,但是他对周希汉的评价很客观,跟陈赓等人讲,“周希汉不简单,但是太傲气了”。
之后,这几位首长多次沟通交流关于周希汉,大家一致认同邓小平评价周希汉“傲气”。
邓小平觉得周希汉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军事人才,因此,在往后的工作中,他时刻关注并考察周希汉。
这个考察周期太长了,谁都没想到,这一考察就是长达十年之久。
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众人赞赏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周希汉根据战事需要,随军作战。
1946年秋,周希汉担任10旅旅长,负责攻打赵城(现属于山西临汾)。
赵城的守军是由阎锡山的39师负责把守。
没想到,周希汉用时不到两天就把这个吹嘘非常坚固的赵城占领了,赵城解放。与此同时,我军11旅也解放了洪洞县。
时任西北最高军事长官胡宗南看到驻地接连失守,气急败坏,立即调来了十万精兵应战,这其中包括“天下第一旅”。
“天下第一旅”是由胡宗南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以及蒋介石的卫戍部队组成,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使用的武器全部都是美式装备。
再者,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在国民党军队中作战能力是佼佼者,因此,就连蒋介石也认可“天下第一旅”的名号。
陈赓作为军事总指挥,派人打探到胡宗南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他派出10旅、11旅和13旅,同时向临(临汾))浮(浮山)突袭,接着,由13旅攻打国民党的29师。
胡宗南那边的作战动向在陈赓等人的预料之内,国民党29师无力抵抗我军袭击,只得向“天下第一旅”求援。
国民党方面,决定派出黄正诚打先锋。
狂妄自大的黄正诚根本没把我军放在眼里,我军11旅采用诱敌深入的作战方式,将其引到一个叫官雀村的地方,之后再将其围困在一个包围圈内。
当黄正诚得知已经有两个团被包围时,赶紧率军前去营救。
陈赓把黄正诚这边的战况告诉了周希汉,“你的任务是明天黄昏把黄正诚的第1团歼灭掉”。
黄正诚曾先后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炮兵科、德国陆军炮兵学校学习,带领过蒋介石的“蒋家御林军”,是蒋介石的心腹之臣,他也被誉为国民党的“百战百胜将军”。
虽然两军敌对,作为长官的陈赓不应该“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大敌当前,他不得不承认黄正诚是一名优秀的军人。
他提醒周希汉,黄正诚不能小觑,敌人的武器装备要远远强于我军。
周希汉当即告诉陈赓:“黄正诚在希特勒那里留过学,没什么了不起!请老首长,我不会轻敌的。”
周希汉派28团负责打埋伏,防止黄正诚西逃;29团负责迂回侧击;30团负责与黄正诚的部队正面交战。
而黄正诚没料到周希汉已经做好了应战部署。黄正诚只派出第1团负责前去救援,但是第1团无法抗衡我军30团,前进的道路被堵死了。
黄正诚不死心,亲自上阵指挥作战,仍然没能突破我军30团的防线。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已经被我军围困已久的国民党两个团,不断向黄正诚发出求救信号。
黄正诚发现无法突破防线,只好放弃正面应战我军30团,率部撤退,重新做军事部署。
周希汉乘胜追击,命令30团继续追击黄正诚,29团和28团配合30团,战场集中靠拢。
很快,黄正诚也被包围了。
生死存亡关键时刻,黄正诚只好打电话向总指挥部求救,不过,他的求救信号被我军窃听了。
陈赓根据窃听来的信息,安排周希汉赶紧抓住黄正诚,免得节外生枝。
周希汉不负所托,率29团将黄正诚围困在第1团的临时军事指挥所里。
黄正诚眼见形势不好,准备换上普通小兵的服装逃出去,身上的裤子还没脱下来,就已经被周希汉派人给抓住了。
黄正诚以为自己是败给了陈赓,见眼前人不是陈赓,大声嚷嚷着要见陈赓,周希汉回怼道:“杀鸡焉用宰牛刀!”
战后,大家讨论,周希汉手上明明有3个团,最后抓黄正诚的时候却只派出两个团围歼“天下第一旅”。
陈赓了解周希汉,他知道这是周希汉身上的那股子“傲气”决定的。
周希汉抓住了黄正诚,歼灭了“天下第一旅”,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表扬。
作为周希汉的老领导,刘伯承听完毛主席对周希汉的夸奖之后,他告诉毛主席,“黄正诚是个傲军”,总结下来,这场仗就是“我党的傲将周希汉打败了国民党的傲军黄正诚。”
到了1948年冬,我军以徐州为中心,发动对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周希汉奉命率10旅参战。
根据军事部署,周希汉率领10部,先后完成了:向西攻打位于砀山的国民党第 5 军;向东阻断敌北上的路;配合主力部队,制服徐州的敌军;追击向东逃往的敌军。
另外,在攻打驻扎在宿县(现在的宿州)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驻扎的部队时,情况是最复杂的。
黄维虽然亲眼见证了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兵败如山倒,也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但是他依然试图反抗,到处逃窜。
身为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邓小平立下军令状:一定要围歼该敌。
由第4纵队、9纵队和11纵队以及豫皖苏独立旅组成的集团军,分为东、西以及南三个集团协同作战。
邓小平任命陈赓指挥集团军,而原来由他负责指挥的第4纵队,他想交给别人指挥,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陈赓向邓小平提议,“把第4纵队的4个旅交给周希汉指挥如何?”
邓小平和刘伯承等人均表示同意,周希汉就这样临时被指定为前线指挥。
周希汉不负众望,将黄维兵团歼灭。
战后统计,周希汉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率部共击毙和生擒国民党将领61人,其中包括8名两星上将。
获得如此多军功的周希汉,却一直没有得到晋升。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正是更名为第二野战军,邓小平担任政治委员,刘伯承担任司令。
其中任命周希汉担任第13军军长。
任命结束后,身为第二野战军军长的邓小平找周希汉谈话,既然认识到身上的傲气,就需要改掉。
经过这次谈话,周希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凭借一身“傲气”打仗。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周希汉被任命为海军副司令兼参谋长,为了能够做好新工作,周希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为我国海军建设和海防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周希汉虽然是在解放后才接触海军的,但是他善于学习,周总理曾经评价他是“海军专家”,还高度赞扬他是“少有的英雄”。
结尾晚年时期,周希汉曾这样说:兵是兵,将是将,帅是帅。他告诉大家,光杆司令打不了仗,如果只有一群兵,没人指挥,也是打不了仗的。
这与他当年私自替邓小平决定,让参谋长做政委的本职工作,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不过,回顾他一生南征北战,我们也认识到,正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子“傲气”,能够让他敢于与国民党的“天下第一旅”应战,并且能够勇敢率部应战敌人。
1987年,周希汉离休。往后,他也不再谈论军政。次年11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