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肖

刘大钧 易(刘大钧)

刘大钧 易(刘大钧)

刘大钧最有名的文章?

刘大钧最有名的文章?

\"发奋追流年\",易学\"泰斗\"刘大钧带给我们的思考

刘大钧,1943年1月生于山东邹平。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径。代表作有《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等。其中,《周易概论》一书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日文、德文及英文在国外出版发行。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发行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形成了极大影响。

"刘大钧"这个名字与《周易》有关。"大钧"之名就是因为他龙年出生,并根据《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而来的。可惜,他的人生道路并不是如龙得雨般自在。1961年高中毕业后,他连续三年报考山东大学,都因为家庭有问题而不能如愿。没办法,他只好到济南市里拉起板车,干起了临时工。

"读读《易经》吧,兴许能找些乐趣。"外公看见自己的外孙名落孙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给他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研究"大道之源"的《易经》。

然而,当时找不到一部完整的《周易》注释,让他感到十分遗憾、无奈和无助。在外祖父的再三耐心开导下,研究《周易》最终成了他奋发向上的支点,成为生活上的一个新起点。对于祖国的文化瑰宝,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挖掘、完善它。渐渐地,他发现对于学问的研究,不是一定要进入学校学习才能够获得,《周易》就像一座宝库,里面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在研究的同时,自己也学习到了许多道理。可是,《周易》里的文字和内容十分难懂。他依靠自己的毅力反复地阅读,才算迈开了自学的第一步。白天,他几乎是拉了一天的车,在拉车的同时还一边琢磨着枯涩难懂的《周易》;晚上回到家时,他已经没有再继续学习的力气了。

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忍心看着回家后的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同时,他硬是逼着自己不管回家后有多累,制订的计划一定要完成后才可以睡觉。他一家7口人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等到晚上全家都睡着了,自己才能够静悄悄地阅读喜爱的书籍。他稳住心性,反复攻读,潜心研究,背诵六十四卦及《系辞传》,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把他打成"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拉出去游街,还抄了他的家。所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读书笔记都被付之一炬。他万分痛惜,但是没有绝望,更没有停下自学和研究的脚步,而是悄悄地转入了"地下"状态。

1968年,他到雕塑厂工作,一天的活半天就干完了,他利用剩下的时间蹲在一个角落里看《周易》。有时,寒风从缝隙中吹了进来,冻得他牙齿打颤,双手颤抖,自己的笔已经掉在了地上还不知道,双腿被冻得发麻,根本就站不起来。实在被冻得受不了,很难再坚持了,他就绕着小屋转圈跑步,等到身上有了一些热量又继续读书。一个冬天过后,他脚上的冻疮十分严重,流着脓血,双手得了风湿性指节炎。老师傅见了,被他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私下里说:

"孩子,你看的书的内容我不懂,但是我懂你的心,以后你就坚持看书吧,活我一个人干。"

刘大钧的眼睛湿润了,下决心"发奋追流年",相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努力总会有回报……

1976年后,他对《周易》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摸到了成功的门环了。他白天到工厂上班,下班后从20多里外赶回家,一进门就坐在书桌旁研究《周易》,为了一个古字的解释,他常常会翻阅上百篇古代典籍,在各种读法和用法中寻求恰当的解释。

1978年3月18日,中国科学大会召开。刘大钧的第一篇文章《读史释易》在《中国哲学》上发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看了这篇文章,给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吴富恒写了一封推荐信,要他破格起用刘大钧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社会学者。吴校长也认为刘大钧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经过哲学系几位教授的答辩考核之后,刘大钧便进入山东大学。他的工作是在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侧重于《周易》的研究。

1980年,他被调到山东大学哲学系任教,这一年他已经41岁,没有文凭、没有政治背景,完全靠自学成才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新华社还发表了他自学《周易》成绩显著的消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他为《哲学研究》的通讯编辑。

他埋头苦干,想要早日拿出《周易》方面的研究成果。于是他勤于钻研,苦心思索,终于在1986年写成《周易概论》一书。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后又多次再版。国际上还有日文、德文及英文翻译本。该书于1998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至此,刘大钧幸福地笑了,劲头也更足了,他暗暗地鞭策自己:不辜负国家和时代,努力弘扬国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易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媒体采访刘大钧关于青年学生的学习问题时,他说,年轻人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摒弃浮躁之风,笃实为学,把心潜入到自己的专业中去,要有一种"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就易学来说,它乃是专门之学而且是难度颇大的专门之学,学习《周易》一方面要研读历代易学名著,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自己的经学素养,对儒家经典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形成一个经学的研究视野,在这样一个视野下去研究《周易》,才能更为切合易学的实际。不仅学习《周易》是这样,学习中国传统的其他学问也是如此,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素养,也要有宽阔的理论视野,这样既有种子又有土壤,假以时日,自然会开花结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上,总是阳光与风雨并存、鲜花与荆棘并肩,所有困境中都暗藏着生机。因此,在挫折面前只有迎难而上,方显勇者之风范。记住,不要怨天尤人。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哪怕后面是悬崖绝壁,我们也千万不要放弃。坦然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心态,努力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培根说过:"一个人的幸运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在他自己手里。"一位诗人也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刘大钧在遭遇生活中的挫折时,总是微笑着坦然面对,相信生活的设计师是自己,认准目标,不断探索,终有建树,给那些整天抱怨命运不公、对生活和社会牢骚满腹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命运之上》刘大铭:拒收死神通知书,我命由我不由天

昨天,新东方董宇辉直播间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刘大铭。

他是现实版的钢铁侠,因为他身体里装着各种螺丝钉和钢板。

他说他身上留下的手术刀痕,见证了外科手术的进步。

瘦小的他虽然坐在轮椅上,但他健谈,幽默,开朗,真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正能量。

他的内心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健全更强大,他比我们大多人都更热爱生命与生活,他的世界比我们大多数人更丰富更多彩。

大铭从一出生就患有成骨不全症,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瓷娃娃病,出生时,医生说他活不过12岁。

18岁前,他骨折了9次,做过11次手术,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般人认为,像他这样的情况,能活着就不错了。

然而刘大铭不只是活着,他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生命意义。

他热爱文学,上高中时,他就写了《命运之上》,成为了人民出版社最年轻的签约作者。

后来又到了世界排名前30的曼彻斯顿大学读心理学,他也成为英国的第一个坐轮椅的留学生。

虽然命运对他非常不公,但他一直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17岁那年,他的脊椎被压迫成了S形状。医生看过片子后摇摇头,劝他和家人放弃治疗,预计他还有5年时间。

爸爸妈妈也安慰他不要有压力,不能上学,就是在床上躺一辈子,他们也会一直陪伴着他的。

但是大铭不想放弃,他想要上学,不光想学习,还想要和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

他不想一辈子都躺在床上,他要生命有意义。

他自己偷偷地联系上了北京瓷娃娃协会的一位姐姐, 述说自己不想放弃,咨询姐姐治病方面的事情。

那位姐姐给了他表格,让他试着向意大利专业治疗成骨不全病医院提出手术申请。

那是全英文的表格,很多又都是医疗专业术语,他看不懂。

他又不想让父母为他担心,于是他就在父母睡觉后的深夜,拿起比他胳膊都重的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自己的病历,填写申请表格。

意大利很快就有回音了,然而却是否定的回答。

医生说, 在给他做手术就好比在沙子里面打钉子,钉子下去,沙子就全散了。60%的可能要失败,而且就算成功了,也有50%的可能留下终身后遗症。

医生不愿意做这样的手术。

但是大铭看到回复的反应是,医生没说不能做,那就是有希望。

于是他连夜又恳切地给意大利医生写了一封信。

他说:在这个世上,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当中都遭受着命运或多或少的压迫和挫折,他们从未尝试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挑战哪些人云亦云的话。我不想要这样,我想要清醒地在这世上活着。我不要白白地来这世上一趟。

我并非惧怕死亡,而是我认为我的存在,能使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意大利医生被他打动了,决定给他做手术,他说: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时,都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与眷恋,只有十八岁的你,却会想不同的事,我愿意为了一个勇敢的生命冒险。

那是一场艰难的手术。

手术长达十个小时,对他的脊椎进行了重建,难度创下了欧盟纪录。

经历了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疼痛,他重获新生。

在意大利手术做完,康复后回到学校,距离高考仅有一年时间。

他开始追逐第二个梦想,写书。

当初他说,他活下来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写书就是让这句话实现。

他的经历,他经受的痛苦,他从经历中总结的思考与感悟,他都写进了《命运之上》。

他用他的书激励人们热爱生命,尊重未知,接受挑战。

他说:生活是复杂的,人需要永远尊重它的未知与发生,但生命是简单的,只需要简单地热爱,人就足以好好过完这一辈子。

因为是高考年,他一面要复习功课,一边写书,于是他跟时间赛跑。

他用秒表控制所有的时间。

吃午饭,必须在5分30秒内吃完,锻炼身体10分钟内搞定,为了减少上厕所用时,他尽量少喝水。

这样他每天中午能有一小时时间写书,晚上大家睡觉后他再用一小时写书。

《命运之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成为了人民出版社最年轻的签约作家。2014年他入选感动中国杰出人物。

大铭小小的身躯里,隐含大大的能量,董宇辉和东方小孙都说,跟他握手都能感受到很有力。

他站在了命运之上,让自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由于高前三个月骨折,他与清华失之交臂,上世界一流的大学成为他的理想。

当他被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录取时,又一道困难横在了他的面前。

英国不接受本科留学生带陪读人员,那么大铭的保姆签证就办不下来。

他说:努力了那么长时间,我是不会因为签证就这么放弃的。我要给英国女王、英国内政部部长,英国首相写信。

于是,大铭用七个月的时间,读了英国的移民法,他晓之以理,通过法律指出英国移民法的漏洞, 又动之以情,用所有人的视角写了一封信,递交了400多页的材料。

最后他收到了一封快递,快递上说:感谢你对英国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并特批了他的签证。

他是第一个坐着轮椅去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但是他说,他不会是最后一个。

因为他的努力,以后中国坐轮椅的学生到英国留学,都可以带保姆去了。

每一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理想搬进现实,大铭不只是想着自己,他想着能给别人带来什么。

命运虽然给了一个不健全的身躯,他没有蹉跎,没有沮丧。他有一颗坚韧美丽而完整的心,接纳自己的不同,用他博大胸怀,让自己清醒地活着,活出生命的意义。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当我们在人生低谷的时候,请一定相信那些简单但美好的品质,持续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让自己清醒地活着。

老俞闲话丨精神的力量——与刘大铭对谈(上)

(本文内容来源于2021.12.05抖音直播“精神的力量——与刘大铭对谈”)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聊天的主题是“身体和精神的关系”。刚好我把《命运之上》这本书的作者刘大铭给叫过来一起对谈一下,大家知不知道刘大铭的故事,等会我会讲到。今天讲的话题是一个蛮有意思,又有点意义的话题,就是人的精神与身体的关系。

刘大铭的书我也完整读完了,真的是很让我感动,我感动不仅仅因为他的文笔非常优秀、优美,更重要的是文字之间所传递的那种对于生命的渴望、和疾病进行斗争的时候的坚强不屈,也让我非常感动。所以等会我会把他叫上来,和我一起讨论一下这个话题,讲讲他自己20多年从出生一个月的时候就骨折开始,一直到现在26年的生活和生命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今天主题叫“身体与精神”。我们祝福一个人的时候,开场白就是“祝你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精神好。一个人只要身体好和精神好才是真正的好,身体好了精神不好或者精神好了身体不好,我们都会觉得有所遗憾。当我们发现自己是一个很正常健全的人,身体上健全、心智上正常,我们就应该感谢老天给了我们一个重大的恩惠。

在中国,身体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体有残缺或者残疾的,也有八九千万。因此,我一直很感谢老天,也很感谢我的父母,不是因为他们让我多聪明,也不是给我留下了什么财富,我父母都是农民,都是不认字的。我感谢他们给我留下一个健康的身体,也给了我心智正常的精神状态。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这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让我们不再处于战争中,大部分人不再处于饥荒中,也不再处于强烈的人间冲突中,让我们有了一个安定的、幸福的甚至是富有的社会环境。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代。我们常常要怀着感恩之心,尽管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人没钱,有的人没房,有的人谈恋爱谈不成,有的人工作不顺心等,有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我得过肺结核,现在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但是不管怎样,对于平静的、健康的生活,我们要有感恩心态。

如果你没有感恩心态,内心充满抱怨、愤恨、不满,对你自己也不是一件好事。在这样的情绪中,你伤害的是你自己,你的愤怒也好,不满也好,抱怨也好,其实伤不到别人。跟你周围亲近的人,天天听到你的抱怨和不满,你可能把亲近的人伤害到。但对其他人来说,你爱怎么抱怨怎么抱怨,谁在乎你的抱怨,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感恩节刚刚过去,感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再赋予自己努力,我觉得会让自己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

人身体好、精神好就是一种福分。身体、精神对于生命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思考。只要是人,他就有思考问题的能力。人跟动物不一样,动物是吃了睡、睡了吃,吃饱了只要躺着就行,饿了再去寻找食物,我们不太知道动物的精神是什么状态,我们也不太知道动物的心智是什么状态。

我家里养过宠物,比如养狗养猫,我能看出来猫和狗有点不开心,也能看出来猫和狗有点开心,但我不太会去关心猫和狗的精神状态到底是怎样的。对于人来说,精神和身体相互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生命要过得好,我们需要既把身体管理好,又把精神管理好。只有把两个都管好以后,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健康充实的生活状态。

人的行为和发展、未来是同时被身体和心智,也就是精神一面,指挥的。身体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身体对我们的作用并不见得会小于精神层面,我们大部分人更多的是被身体牵着走,而不是被精神引领着往前走。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是带有欲望和贪婪性的。人的欲望和贪婪性,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来自精神的追求,而是来自肉体的追求。佛教中所讲的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还有眼、耳、鼻、舌、身、意这些东西,常常是来自于一种生理上的反应或者生理上的需求。生理上的反应和需求都来自于我们身体的需求,一个人如果欲望过度,无节制消耗身体,就会出问题。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控制身体的欲望。佛教中所说的贪嗔痴是欲望,我们平时对于饮食、爱情,还有财富、地位、权力、名声、美女、美酒的追求,都来自于肉体自动产生出来的欲望。有的人欲望过分强烈,有的人欲望在正常状态,有的人欲望上可能稍低一点。

欲望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起到了比较大的牵引作用。为了遏制欲望,佛教讲究人要四大皆空,四大皆空是什么概念?就是你什么都不要有,甚至要求放弃家庭,放弃后代,这样的话没有任何牵挂。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真做到这样,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的。红尘并不是一个需要抛弃的世界,是一个需要自我管理的世界。对于欲望或者愿望,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就行。

我们希望有人文之乐、天伦之乐、家庭团聚、亲人温馨,希望自己能够吃饱饭、穿好衣服、有房子住,我觉得只要不是过分的、过度的要求,都是正常的。但一个人如果被过分的欲望牵着走,可能肉体所产生的欲望就会变成我们人生追求精神的负担。

有了汽车,还要买更好的汽车,因为要面子,有虚荣心。凡是虚荣心的体现,要面子的体现,基本上都来自于你的欲望。要面子,有好车,有大房子,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有社会地位,你是局长,我是部长。这种东西,是无止境的,而且越追求越难控制,最后甚至会把自己带到沟里去。比如最后变成了贪腐,贪污,把自己带到沟里去就麻烦了。所以满足欲望的正常追求,但不要过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过分,只能每个人自己体会。

人生正常追求已经基本满足的前提之下,克制自己进一步的欲望,让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不断上升,是一个人走上充实而丰盈的生活的正确途径。高僧大德们做到了极致,比如弘一法师,摆脱了尘世中所有的花花世界,遁入空门,让自己彻底在精神上超越肉体,达到无上崇高追求的境界。这样的人,我们只能仰望,也可以部分学习,但不一定非要也去达到那样的境界。凡间尘世依然是一个人幸福和快乐的地方,我们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苦行僧一样去生活。

我们追求的是哪种精神和灵魂的升华,也许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只追求欲望的满足,不追求精神的充实,或者灵魂的充实,我们会感觉到很空虚。人天生或多或少是有点精神性的动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于身体,就像油盐酱醋对于我们的菜肴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好的菜,炒菜的时候不放油盐酱醋,是不那么好吃的,甚至没法下咽。精神世界对人来说,也像绘画时候的颜料一样,只有颜料丰富了,画出来的绘画才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生命的丰富性,一定是或多或少来自于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来自于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精神世界第一个追求最重要的,是拥有知识。知识是习得的,知识的追求会使我们的精神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发展的基础。当然光是知识的追求,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知识的思考,转化为人生智慧,才真正对精神的丰富性起到作用。

其实在心理学的研究上面,大家都知道最近积极心理学非常流行,积极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要素是如何积极去投入到生命和世界中,同时通过自己和社会的融合来达到自己生命的自足状态,也就是说人作为一个社群性动物,群体动物,如果只为自己,所有东西都是为了自己的满足,不关注别人的感受,那么你很难达到精神充裕的境界。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觉得自己幸福并且生命最有意义的时候,恰恰是他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而且是在具体帮助到什么人的时候。比如说捐款,如果捐了一百块钱,你不知道这一百块钱花到哪里去了,你心里就会觉得有点失落,但是如果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数据追踪,能够追踪到你的捐款为农村孩子买了三本书或者买了两本笔记本,买了一个铅笔盒,你就会觉得这一百块钱特别意义,你也会觉得我的人生很有意义,因为发现自己能够实实在在帮到别人。

一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既是自足的又是利他的。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其实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利他,做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也有利的事情就行了。所以我说,苦行者太刻意,但是放纵者又太随意,只有润物细无声,对自己生命精神的滋养才是比较重要的。

再回来讲讲身体和精神的关系。我们刚才说过,一个人身体好精神健全,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但是身体的健全与否和精神是否充实,其实并不是有那么大的关联,身体好的人精神必然充实,身体不好的人精神就不充实,这是不成立的。人是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力量超越于身体之上的一种动物。

我们会常常发现一些例子,今天我们要讲到的,等会刘大铭上来,我们生命中常常会被一些身体不那么健全,但是精神坚强的人所感动。有一个成语叫做“身残志坚”。“身残志坚”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身体有点缺陷或者身体不好,但是却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感动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能拉出一大堆来,我把这些人,我自己知道的,稍微提一下。

大家非常熟悉的Helen Keller。Helen Keller活到了80多岁,好像88岁,是美国的一个盲人,又是非常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叫做《THREE DAYS TO SEE》,给我三天重见光明,我们读过后内心都非常感动。

还有大家更加熟悉的是斯蒂芬·霍金。斯蒂芬·霍金大家都知道,非常熟悉了,2018年刚刚去世,他是剑桥大学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全身瘫痪。21岁的时候患上了肌肉萎缩这样一个病,导致全身瘫痪,最后不能讲话,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到最后好像只有一个手指头能动,但是他的大脑思维能力是如此强大。他写的《时间简史》大家都知道,没有读过也听说过。他是精神力量的典型代表。

大家还应该知道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尼克·胡哲是1982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他出生的时候除了长出来小小三个脚指头,没有脚,也没有手,相信中国每一个人都看过他的演讲,听过他的演讲,也看过他的无脚无手在游泳的状态、打球的状态。他从一个对自己失望,甚至想在游泳的时候把自己淹死的一个人,最后奋发而成一个演讲家,成了对生命的歌唱家,成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出了五六本书。他来过中国两次,在中国高校进行演讲,而且还去过凤凰卫视,在《鲁豫有约》做过节目。他肉体很残,但精神无比强大,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中国也有很多例子,我们从小学习的张海迪。我记得张海迪出名的时候我还没有上大学,当时就知道她高位截瘫后,自己学外语。当时张海迪学英语的故事鼓励了中国无数年轻人。她后来不光出了诗集、英语作品、还出了长篇小说。她写过一本长篇小说叫《绝顶》。张海迪现在应该是世界残奥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连续两届中国残联主席,到现在为止,依然在鼓舞着大量的人奋发、努力、向上。

史铁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张海迪以外,大家比较熟悉的,另外一个在文学贡献上、散文贡献上、精神贡献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叫史铁生。史铁生也是当初我们上大学甚至上大学之前就开始阅读他的书。他是在2010年去世的,中国著名的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69年去延安插队,后来是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再到后来他还患了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有一句话,说自己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在2010年12月31日由于脑溢血去世了。他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务虚笔记》,还有《我与地坛》,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没有读过,一定要去读一下。除了散文,他还有短篇小说还有长篇小说。

这些人可以拉一大堆,我只是随便拉一拉,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或者精神强大跟他的身体是否强大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当然我在这祝愿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健康精神强大。

我之所以今天引出这个话题,两个原因,一是前天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我要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残疾人表示问候,感谢他们其中一些残疾英雄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我去滑雪,结果发现有一个双腿都没有的滑雪家,好像也要参加残奥会的,在没有腿的情况下把滑雪器绑在自己的身上,以无比熟练快速的速度滑到山下去,当时我有点目瞪口呆,感动的眼睛就湿了。我觉得人生原来可以让自己如此精彩的。

今天刚好是礼拜天晚上,我常常在礼拜天晚上做直播。前几天刚好认识了刘大铭。刘大铭的故事也是让我特别感动,所以今天我邀请他来跟我一起做这么一个直播,和我一起来讨论一下,当身体遇到问题的情况下,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应该如何走。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精神的力量-与刘大铭对谈”,在把他邀请上来之前,我把他写给我的信读一下。我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也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写的信。

“尊敬的俞老师:

我是《命运之上》的作者刘大铭,很荣幸,也很开心以这样的方式与您建立联系。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向您介绍一下自己。

相对于大多数人,我的情况很特殊,也很罕见。我用两个标签描述自己:病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病人,我于1994年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一个月大时,因左肩骨裂,被确诊为成骨不全症。这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发病率在1/80000-1/120000骨骼系统罕见病。患者骨质相较于常人会异常脆弱,世界范围内无根治办法。

因此,我在18岁前,经历了9次骨折,11次手术。在我肌肤上留下的手术刀痕,见证了中国医学的进步,装在我体内的各式螺钉和钢板,也让我成为了现实中的“钢铁侠”。

我常对身边的人说,我会成为遗产最丰富的人,因为除了骨灰,我还能留下许多金属。

作为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我在过去十年,主要完成了四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2011年,我被国内最权威的外科专家判定生命不会超过三年。事后,我瞒着父母,独自翻译了从小到大的所有病例,撰写了求救信及手术可行性方案,发给全世界最知名的医院和医生。2012年,我在意大利接受了十小时半的脊椎重建手术,手术的难度、风险、效果,均创下欧洲记录,我也战胜权威,重获新生。

第二,2013年,我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命运之上》,成为人民出版社建社以来最年轻的签约作者。2014年,我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截至今年,该书全国发行67,000册,两次获得当当传记榜头名。

创作这本书时,我刚刚接受完脊椎手术,高二在读。为缓解腰部压力,兼顾学业,我利用每天的课余时间,带着保护腰椎的护具,用双臂支撑身体,枕头放在胸口处当作靠垫,用八个月的时间,趴着写完了17.5万字。

稿费让我成为了高中时代最富有的人。但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陆续在微博收到私信,说因为读到这本书,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他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比他不幸的多的人,还在勇敢地活着。

通过比较谁更不幸,谁更惨获得信心,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却让我第一次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不仅只是挑战和奋斗,也是成全。

第三,2016年,我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成为中国首位坐在轮椅上,在世界五十强大学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毕业时大家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回答道,“I am the first,but I won't be the last. ”

第四,2019年,我回到北京创业,致力于“用内容创造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中关村首位坐在轮椅上的留学生创业者。2021年,我受聘为宁夏理工学院终身教授。

在抗争和奋斗的过程中,我形成了“做好自己,成全他人”的价值观。我认为做好自己,是一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无论吃了多少苦,任何一种与他人无关的苦,都应当不以为然地接受并克服;成全他人,是一个人应该做,但很难做到的事,因此,无论享了多少福,与他人幸福无关的幸福,都应当默不作声地感恩和祝福。

第二部分,向俞老师简要汇报我目前在做的事情。

根据中国残联统计,目前我们已完成注册的残障人士,共计8700万,而英国的总人口,不过6600万。

作为一名残障人士,我认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是否能够有效提升残障同胞们的教育和收入水平。

我的创业和我目前的全部精力,都用在这两个方向上。

收入方面,我希望通过创业,以短视频、直播访谈等内容形式,讲述生命故事、售卖能给人启迪、能解决问题的图书。

我和《命运之上》只是万千优秀残障人士的其中之一。比如,南京作家王忆,作为一名从未谈过恋爱的脑瘫患者,凭借一根手指,创作完成了长篇爱情小说《冬日焰火》,感动了许多相爱多年的夫妇;我的师兄张云成,作为肌无力患者,完成了长篇小说《假如我能行走三天》,填补了中国肌无力文学领域的空白,靠创作养活一家人的同时,也为数十万人带来了精神力量。

这些书,都是能救命的书,这些本该受助的人,却用自己的思想和劳动,让千万人受助。

我希望能俞老师能够关注并支持残疾人事业,以《命运之上》为切口,让这个特殊群体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精神力量。

教育方面,我基于宁夏理工学院,正在筹建一所融合教育学院,这是西北地区首个以残障人士高等教育、高质量就业为核心目标的学院。我已向中残联吕世明福副主席,自治区残联马军生书记汇报过方案,我很激动,大家都一致看好,支持这所学院的建成。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今年十四五规划中,习近平主席也多次提到了残疾人朋友高等教育、高质量教育的问题。

我希望这所学院,能够成为中国特殊教育的排头兵,让每个适龄的残障人士,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事一流工作。

我也希望这所学院不仅解决中国残疾人的问题,也能为世界残疾人提供支持,带来助力。

您是教育界的专家,是拿到结果、做出成绩的前辈,希望俞老师能给予我支持和建议。

最后,我想对您说一些心里话。

俞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各自都已完成了“做好自己”的部分。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于青在批准《命运之上》出版时曾告诉我,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有两种,疾病与贫穷。

我们都通过各自的奋斗,战胜了疾病,摆脱了贫穷。

您比我年长一些,与我父母年纪相仿,但通过过往关于您的视频、新闻、和相关作品,我能与您产生深深的共鸣。

当下,我希望和您一起做好人生的下半部分,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成全他人。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青年时代,曾给当时举世瞩目、受人尊敬的思想家托尔斯泰写过一封信。托尔斯泰的回信,让两人产生了超越年龄、国界、政治的友情,促使罗曼罗兰写下了“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穿透人心的文字。

这封信中,有一些也是我想向您表达的,我在此引用:

“假如只是为了向您表达我对您热情的赞赏,我是不敢写信给您的;所以我不能向您说一些俗气的恭维话,这些恭维话是您的伟大思想所藐视的,对于像我这样一个还是孩子的人来说也几乎是失礼的。但是我被一个强烈的愿望所驱使,我想知道怎么生活,而这只有从您那里能得到答复。”

“我相信,世俗生活,实际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它以死亡而告终。只有当我们消灭死亡时,生活才能美好。生活的实际意义,是要彻底放弃活着的人的利已主义的干扰,使我们懂得生活的有机内容。在唯一的统一体中,我们过着唯一的生活。把我们生活融合在共同生活之中,来战胜死亡吧。”

这便是我想对您表达的全部内容俞老师,这样宝贵的通信机会,我不想只说,我希望您能帮我卖一本书。

我想表达对一个特殊的年轻人,对前辈的仰慕、尊重和共鸣;更希望做好自己,成全他人的理想信念,能得到前辈的指导与回应。

我常驻北京,我想过亲自去给您送信,但又担心时间冲突,会打搅您。

期盼您的回复。

刘大铭

2021年11月22日”

好,这就是刘大铭给我写来的信,我也读了他给我寄来的书《命运之上》。信和书都让我深受感动,下面我把刘大铭请上来,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他的精神风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