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乌龟壳有什么作用与功效(乌龟壳)

乌龟壳有什么作用与功效(乌龟壳)

乌龟被撬开龟壳,还能存活吗?科学家切开龟壳找到了答案

在我国,乌龟被赋予着长寿、福禄等美好的含义,一直是人们敬重的动物。很多人都会选择养一只乌龟,一来求个祥瑞,二来乌龟也比较容易养活。

龟的最大特征便是它的“龟甲”,坚硬无比,被称为乌龟的“盔甲”。

关于龟甲的进化,起初科学们并不是十分清晰,困扰了多年,直到他们发现了2.2亿年前龟类的进化轨迹,才似乎找到了一些新线索。

龟壳的进化

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拥有封闭甲壳的脊椎动物,包括龟在内的大多数爬行类动物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大约3亿年前出现的类似蜥蜴的动物。

那个时候,这种动物都还没有甲,目前所知最古老的甲龟是距今2.2亿年前左右在陆地上生活的“半甲齿龟”,不过半甲齿龟只有在腹部长有壳。为何如今的龟类在腹部和背部都长有厚厚的盔甲呢?

科学家通过对龟类化石研究发现,龟的进化历程或许与恐龙有很大的关系。与恐龙处于同一时代的龟,在恐龙的下颚和爪子进化得越来越发达的过程中飞,迫于环境的变化,它们的龟甲也开始发达起来。

不过,科学家发现乌龟坚硬的龟壳是其自身的肋骨渐渐演化而成,而长在腹部的龟壳根本起不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反而会使它们行动变得极其笨重。

既然起不到保护作用,为何腹部还会进化出坚硬的龟壳呢?这令科学家们感到非常疑惑。

进一步研究发现,乌龟在大约2.5亿年前,为了躲避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利用四肢向地下挖掘从而躲开地面残酷的环境,与此同时自己的肋骨不断增宽变硬。

重视“防御”的龟类动物,慢慢进化出覆盖全身的龟壳,帮助它们抵御的外界伤害。

乌龟的外壳坚硬无比

通过对龟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龟壳的形成:肋骨-脊椎-外壳。

首先由肋骨发育变宽,其次是脊椎骨发育变宽,最后是龟壳周边外层皮肤的发育。

乌龟的龟壳坚硬无比,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一位体重约75公斤的成年人,单脚踩在一只体积只有1200cm³的乌龟背部,另一只脚离地时,乌龟无任何损伤。

即使是有着恐怖咬合力的狮子,遇上乌龟的龟壳也无计可施。

著名摄影师约翰·桑普森曾拍到这样一幕:狮子在草原上散步,看到慢慢悠悠的乌龟,直接上去一把抓住,张开大嘴就是一顿乱啃。

无奈龟壳太坚硬,狮子根本啃不动,于是狮子把乌龟翻过来,想从乌龟肚子下手将其咬碎,最后同样失败了。

面对攻击力超高的狮子,小小的乌龟都能轻松化险为夷,可见龟壳对乌龟来说有多重要。

如果乌龟被撬开龟壳,还能存活吗?

进化到现在,龟壳已经是乌龟身上的一部分,却也使它们的行动变得异常缓慢,假如乌龟被撬开龟壳,还能不能存活下去?

带着这个疑问,有科学家专门进行了研究,他们将一只乌龟进行解剖,打开后有了答案。

科学家发现发现:乌龟龟壳的结构十分特殊,大约由50块骨头组合而成,通过肋骨、肩胛骨以及椎骨架构成坚硬的外壳。

乌龟的骨骼是由内而外的,几乎所有的重要器官都集中在龟壳上,就连内脏都看得一清二楚。

乌龟的龟壳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覆盖在身体背面的背甲,背甲包含着乌龟的脊椎;

第二部分是托住整个腹部的腹甲,腹甲包含着乌龟的肋骨和胸甲骨。背甲与腹甲两侧相连,形成了一个拱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能有效保护乌龟柔软的躯体和重要器官。

作为脊椎动物,龟壳是完全将脊椎骨和肋骨结合到了一起,如果没有了龟壳,就相当于没有了脊椎。

因此,乌龟是不能脱离外壳而生活的,脱离外壳后,它就只剩下一坨柔软的肌肉组织了,将必死无疑。若是通过外力将乌龟肉体和外壳分离的话,会使乌龟大量出血,从而导致死亡。

总而言之,乌龟体内是没有任何骨头的,唯一的骨头组织就是它们背上坚硬的龟壳,离开了龟壳的乌龟,就相当于没有了骨骼的人类,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乌龟壳会一直那么坚硬,有些乌龟会感染一种名为“软壳症”的疾病,患上这种软壳症的乌龟,龟壳捏起来软软的,像捏自己胳膊一样。

喜欢养乌龟的朋友,平常时要注意确保乌龟能获取到充足的钙,适当给乌龟投喂鱼骨粉、虾壳粉等。

如今市面上一些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把小乌龟的龟壳涂成五颜六色,这种涂料大多是含有刺激性、腐蚀性,其实对小乌龟伤害非常大,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可取。

--END--

辟谣:幼龟乌龟壳变软真的是因为晒太阳少?龟粮含钙量低才是主因

#谣零零计划#

立秋以后,随着北方天气转凉和气温不稳定,许多龟友纷纷给鸫龟先生留言,反映他们养的乌龟生病了,例如出现了拒食、不下水、感冒或肺炎等疾病,询问应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鸫龟先生倒也不奇怪,这是没有处理好大温差带来的结果,几乎每年秋季都会出现。为了避免更多龟友受害,鸫龟先生建议采用“大水体、撤晒台”的方法来应对,以稳定环境、减少大温差,预防乌龟秋季生病。

“撤晒台”,是将晒台从水中拿出、或降低其高度,淹没于水中,作为浅水区使用。由于当前养乌龟必须要“有晒台,以便乌龟晒背”的观点深入人心,导致不少朋友对此不理解,表示“乌龟不晒背,软甲(龟壳发软)怎么办”。确实,乌龟不晒背就会软甲,或者认为软甲是不晒背造成,这样的观点现在很流行。结果导致大家几乎将“给乌龟晒背”当成养龟第一要务,哪天不晒背就仿佛缺少了点什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晒背、少晒背,真的就会导致乌龟软甲?其实并非如此,这是既不了解乌龟软甲产生的真正原因,也对乌龟晒背“补钙”作用有误解所致。今天,鸫龟先生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乌龟软甲,是指龟壳变软的现象,其专业称呼为佝偻病,也称软骨症,主要出现在生长迅速的幼龟阶段。典型特征是乌龟背甲、腹甲变软,龟四肢关节粗大,运动困难,严重时龟的趾爪脱落。由于龟甲和骨骼软,造成乌龟背甲无法隆起,形成所谓“塌背”现象。

由于促使乌龟骨骼与龟甲坚硬的物质,主要为钙质,软甲则意味着缺钙。而我们又都常说,晒太阳有助于“补钙”。因此,对于造成乌龟软甲的原因,很多人也都认为是缺乏阳光照射,即晒背少造成的。普遍认为只要多给乌龟晒背,即可避免乌龟软甲、塌背。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这样的。

乌龟软甲,确实是因为缺钙不假,但这种“缺钙”,通常并不是因为晒太阳少造成的,这是对晒背“补钙”作用的一种误解。实际上,阳光不产生钙,通过晒太阳,并不能直接“补钙”。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乌龟晒背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乌龟喜欢晒太阳,主要是因为,晒背确实对乌龟好处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吸收热量、提升体温,增强新陈代谢能力

乌龟是变温爬行动物,自身无法调节体温,其活动能力高低主要取决于外界温度。总体特征是当环境温度高时,乌龟体温也高,新陈代谢旺盛,消化能力强;当环境温度变低时,乌龟体温也随之变低,新陈代谢慢,消化能力弱。而通过晒背,乌龟接受阳光照射,吸收其中的辐射热量,可迅速提升体温,进而使得新陈代谢,消化能力和免疫系统等各项身体机能也都得到增强,对乌龟活动大为有利。

(2)合成维生素D3,促进体内钙质吸收

胆钙化醇,又称为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的一员。这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形成与阳光关系密切,所以又叫“阳光维生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动物皮肤中的胆固醇类物质时,可发生反应,合成出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动物体内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液中钙、磷平衡;同时也可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简单来说,乌龟通过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合成了维生素D3,来促进体内钙质的吸收,进而强化骨骼和龟壳。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晒太阳补钙的来源,实际并不是补钙,只是生成了维生素D3。

(3)消毒、杀菌,除体外寄生虫

紫外线可破坏、改变微生物细胞中的DNA或RNA结构,造成细胞死亡,因此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乌龟经常晒背,可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帮助杀灭一些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致病原,避免产生体表性疾病。同时对腐皮腐甲等体表龟病,也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以上就是乌龟晒背(晒太阳)的三个方面作用,其中又以合成维生素D3,促进骨骼和龟壳钙质吸收最为重要,这是乌龟骨甲强健的基础。如此说来,难道不正是“晒太阳(晒背)有助于补钙,可预防乌龟软甲”吗?你可别说,还真就不能这么说。家庭养龟中遇到的乌龟软甲问题,根源通常并不在此。

乌龟软甲,即佝偻病(软骨症),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营养性骨骼症。字面理解,就是乌龟吃的食物太差,缺乏营养造成的。那缺的是什么营养物质?当然这里缺的主要就是钙。而乌龟晒太阳,并不会直接产生钙,它只是合成维生素D3,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因此,想要通过晒太阳补钙,前提条件是体内首先要有充足的钙。如果乌龟体内本身缺钙,就算晒再多的太阳,也是吸收不了钙的,自然也就无法预防乌龟软甲。所以,造成乌龟软甲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喂龟的饲料含钙量太低了,是食物中缺钙。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一定有疑问,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乌龟体内钙质丰富,唯独缺乏维生素D3呢?这在理论上有可能,但实际上很难出现。我们都知道,对于人类而言,有一种药品就叫“维生素D3”,它是有剂量限制的,吃多了会中毒。也就是说,对维生素D3的需求量,并不多,只要饮食均衡,一般都不会缺。目前龟粮中的钙质,主要是通过添加鱼粉和骨粉等动物性饲料来实现的。而在这些动物性饲料中,也同时含有较为丰富的维生素D3。简单来说,如果龟粮中钙质丰富的话,那么通常维生素D3也不缺,自然就不会存在钙不能吸收,进而出现软甲的问题。软甲多发生在幼龟阶段,此时乌龟生长迅速,对钙的需求量大。龟粮中含钙量不足,才是造成幼龟容易出现龟壳发软的真正原因。

综上所述,所谓的“不晒背会导致乌龟软甲”的说法,实际并不是这样。更常见的原因,是因为喂龟的食物质量太差,动物性饲料含量低,致使龟粮缺钙产生的。建议多喂食小鱼虾、泥鳅等含钙量高,同时也含有丰富维生素D3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避免乌龟软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