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胆瓶花卉图(胆瓶)

胆瓶花卉图(胆瓶)

从“卧薪尝胆”到世俗玩物,胆瓶这些年真不容易

当一件东西越发的精美,可能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变成“坏事”,比如说:胆瓶。胆瓶的器型因为像悬挂的苦胆而得名,提到苦胆,人们脑海中应该会浮现出“卧薪尝胆”这个成语。胆瓶从唐代开始烧制,一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欢。

宋 哥窑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古代文人喜欢胆瓶,很大程度上是看重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胆瓶代表着是一种励志、养心、坚忍不拔等品质,这些也正是文人士大夫所推崇的,正是胆瓶文化的魅力所在;宋代以后,胆瓶成了高雅脱俗的代名词,不仅得到文人的喜欢,一些佛堂斋室也将其引为圣物;到了元代,由于文人失意,胆瓶仍然可以作为一种品格的标榜,但是到了明朝就变味了。

清雍正 霁红釉胆式瓶 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 磁州窑胆瓶

明朝士大夫的力量达到了顶峰,但是这一阶层变得更加功利化,胆瓶对于他们来讲不再是品格的标榜,而成了达官贵人们附庸风雅、身份地位的象征;到了清朝,胆瓶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丢失,彻底沦为世俗的玩物。是什么造成胆瓶文化内涵的缺失?是人心的变动,但更大的因素在于胆瓶本身。

清乾隆 窑变釉长颈胆瓶

明万历 青花天马人物纹胆瓶

胆瓶从唐代以后开始发展,而从唐代开始真是瓷器发展的高光期。唐代的青釉、白釉闻名天下,宋代的五大窑系人尽皆知,元朝出了青花、釉里红,明朝有了五彩、斗彩,清朝的珐琅、粉彩……对于瓷器来讲,这是一种进步,但对于胆瓶的文化内涵来讲是一种蒙尘。随着胆瓶的越发精美,人们对胆瓶的关注不再仅限于文化内涵,而是当成精美的器具。

清康熙 珊瑚红釉胆瓶

宋 汝窑天青釉胆瓶

胆瓶虽然是一种花器,但早期更多具备的是文化品味。以上面图片的这件宋代汝窑天青釉胆瓶为例,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上面还有些泥土,但是这种淡雅的色泽给人一种高雅脱俗之感。到了明清以后,胆瓶的釉色不再单一,清华、五彩、珐琅……色泽更加光彩绚丽。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胆瓶的文化内涵,更多可能只是将其当作把玩的物件。

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

清乾隆 茶叶末釉长颈胆瓶

到了现代社会,胆瓶是众多瓷器爱好者喜爱收藏的物品之一,人们看重的同样不是其文化内涵,而是……有人对近些年胆瓶在香港卖场的市场价值,做了一个前15的排行,其中排在末尾的“清乾隆 茶叶末釉长颈胆瓶”拍出了183万的成交价,而排在第一的“清雍正 青花穿花龙纹长颈胆瓶”则拥有6000万的市场值。如此也可以理解,藏家为什么喜欢胆瓶了。至于文化内涵什么的,只能作为一种附加值了。

瓶花、盆玩,须宜目养鼻

自古以来,花卉是古代文人生活的一部份,且成为生活美学的重要组成。对若干文人来说,即使再穷也要买花赏玩。清初郑梁有诗曰:

私债官租似火煎,却愁月下与风前。

无花何以医花癖,茉莉三枝八十钱。

在古人居家生活中,对花卉的赏玩主要是盆景与瓶花。中国盆景艺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随着审美要求提高,盆栽技艺有更大发展。相对于豪富于庭院中设假山、盆池栽植花木,小型盆景也在此时出现。

到了宋代,盆栽有更广泛的发展,盆玩又不单是名门望族和士子文人的好尚,民间也大为流行。

吴自牧《梦梁录》载:“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圃,皆植怪松异桧,四时奇花,精巧窠儿,多为龙蟠凤舞飞禽走兽之状,每日市于都城,好事者多买之,以备观赏也。”

这里的“窠儿“就是盆景的别称,元代称盆景为“些子景”。在明人则将盆景称作“盆玩”,盆景艺术大盛,对于树桩盆景的研究更加深入,特别强调景物的意境。

在文人心目中,观赏盆景是一种美学,强调意领神会,则俨然是名山五岳。高濂《遵生八笺》中说最古雅者,品以天目松为第一:

对独株者,“若坐冈陵之巅,与孤松盘桓”,对双株者,“似入松林深处,令人六月忘暑”。

摆置在室内,被文人称为“小景”的盆树或盆花,为文人居家生活增添了不少雅意。有园林者,自可兼有盆景;而无园者,盆景更是不可少之佳伴。

对于居家空间不足的人来说,摆放盆景还成了“脱俗”的方式。园艺学家陈淏子有云:

“山林原野,地旷风疏,任意栽培,自生佳景。至若城市狭隘之所,安能比户皆园?高人韵士,惟多种盆花小景,庶几免俗”。

栽培有画意的盆景,或插出有韵致的瓶花,是一种优雅的事。正如张英《秋窗料理瓶花四首》中所言的瓶花要有画意与诗情:

拣取花枝贮胆瓶,要兼画意与诗情。

最怜影落纱窗上,一幅轻绡为写生。

而这一雅事,是必须亲力亲为,方可取得应有美感。高濂就说过插花是“好事者本身执役,岂可托之僮仆为哉?”

花香也是居家花事相当重要的要求之一。有些文人品赏花卉,论香气重于花色。

为了撷住花香,居室摆设盆花与瓶花,除了讲求画意之外,亦须选择花香浓郁的花卉,妥当放置于上风处。

明《雪庵清史》的作者乐纯说:“余辟爱香,得一香花香艸(草),輙植斋头,爱而不见,踌躇终日”。芳香的花草可取代日常生活中薰焚的香,宋人戴复古有诗曰:

庭垂竹叶因思酒,室有兰花不炷香。

古人认为兰花有“养鼻”的功效。兰花之香,氤氲浓郁,却烈不刺鼻。就近嗅之,如吸甘醇。

白日于书斋闻香之余,也寻求夜间花里眠。古时人们喜欢采摘各种香花插入胆瓶挂在床帐中。高濂说:“四时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

杨无咎《蓦山溪▪和鹜州晏倅酴醿》词中说把香气浓郁的的荼蘼花悬吊在帐中,可省去在床帐中薰焚“帐中香”:

一春花草,陡觉更无香,

悬绣帐,结罗巾,谁更熏沉炷!

熏沉,就是宋人床帐中熏焚的“帐中香”,是由沉香与香花、香果调制的复合型香品。朱敦儒《菩萨蛮·芭蕉叶上秋风碧》中有描写熏焚“木犀沈”的情景:

“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

词中的“木樨沈”就是混合了沉香与木犀(桂花)香气的合香。

常与沉香搭配制作帐中香的香花有桂花、素馨、茉莉等。这些香花也是古人床帐中常备的花品。赵孟坚《鹊桥仙·岩桂和韵》中:

便须著个胆瓶儿,夜深在、枕屏根畔。

描写折一枝桂花插胆瓶里,放置在枕边,伴着桂花的香气入眠。源于对花香气味的着迷,古人发明了各种保存香花的方法。

陈淏子《花镜》“花香耐久法”中记载,让桂花保持花香的办法是,捣女贞实(冬青子)汁,拌桂花半开者,放入细磁瓶中,以厚纸盖住,至花季过后,密室聊置一盘,其香袅袅,可以久留。或以盐卤浸桂花,藏至来年,色香俱在。

桂花的“花香耐久法”,与《陈氏香谱》中制作“桂花香” 的方法很相似,拌过冬青子汁的桂花密封在罐里,放入蒸锅中略蒸一下就是文人使用的“蒸木犀”。

桂花香:冬青树子、桂花香(既木犀),右以冬青树子绞汁与桂花同蒸,阴干,炉内爇之。

用此法制作的桂花香保留了桂花最自然的香气,无花时熏焚此香,便有桂花的芬郁袅袅徘徊于居室之中。

因古人对花香气味的追求,在古香方中有一系列模拟花香气味的香方,其中有梅花香、兰香、桂花香、杏花香等。

待“群芳偶缺,万卉将穷”时,各种凝花香就替代真花滋养古人的鼻观。想念花香时,只需焚上一炉香,便花香满室。

关注微信香道:xiangdao100 发现香与生活的美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