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腊月二十三 迎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在做着准备,让房子更明亮,让食物更丰富,期盼过年的心情也一天天热烈起来。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
民间习俗
祭灶王
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里这家人做的善事和恶事,等着玉皇大帝赏罚。于是,人们便在灶头的灶王像前供奉糖瓜,既是送神上天的仪式,也希望吃了糖的灶王爷黏住了牙齿,不会向玉帝说坏话。
扫尘土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贴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的一种,将窗花直接贴在窗户纸上的习俗,在宋朝和元朝时期开始兴起,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窗花的图案题材非常丰富,一般取材于知名的戏曲故事和农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也有四季花卉、十二生肖和吉祥图案等。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人们会在小年时把自己“拾掇”的干净整齐,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来源: 北京头条客户端
中国传统节日之——“小年”
小年,又称“祭灶节”、“灶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是人们为了祈求灶神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而设立的节日。小年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既有祭祀灶神、扫尘洒水等习俗,也有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娱乐活动。
一、起源与传说
关于小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小年起源于古代祭祀火神的活动。古人认为,火神能够带来温暖和光明,驱散寒冷和黑暗,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人们会举行祭祀火神的仪式,祈求火神保佑新的一年里家庭安康、五谷丰收。后来,这个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祭祀灶神的活动。
另一种说法认为,小年起源于古代的“祭灶”习俗。在古代,人们认为灶神是家中的守护神,负责保佑家庭平安、食物丰饶。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人们会将灶神的画像挂在灶头,向灶神献上香火和美食,祈求灶神保佑新的一年里家庭安康、五谷丰收。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小年。
无论小年的起源如何,其核心都是对家庭安宁、生活美满的祈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安宁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小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二、习俗与活动
祭祀灶神
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祭祀灶神的仪式。祭祀灶神的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祭品:祭品一般包括糖果、水果、糕点等食品,以及一碗米、一碗水、一碗菜等。这些祭品象征着灶神的食物和生活用品。
(2)打扫厨房:在祭祀灶神之前,家人需要将厨房打扫得干干净净,以示对灶神的尊重。
(3)摆放祭品:将准备好的祭品摆放在灶台前,然后点燃香烛,全家人一起向灶神祈祷,祈求新的一年里家庭安康、五谷丰收。
扫尘洒水
小年这天,人们还会进行扫尘洒水的习俗。扫尘是指将家中的灰尘扫除干净,以迎接新的一年;洒水则是指将家中的庭院、街道洒上清水,以示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
贴春联
小年这天,人们还会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上吉祥话语的对联,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万事如意。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挂门神”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贴春联的形式。
吃饺子
在北方地区,小年这天还有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寓意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此外,吃饺子还有祈求财运亨通之意。
放鞭炮
在一些地区,小年这天还有放鞭炮的习俗。放鞭炮象征着辟邪避凶,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放鞭炮的习俗源于古代的“辟邪”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放鞭炮的形式。
三、文化意义
小年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信仰。它既是对家庭安宁、生活美满的祈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现代社会,虽然许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小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庆祝小年,人们不仅可以增进亲情、友情,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小年#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小年的来历和规矩讲给孩子听,老传统要传承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是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小年”,南方要等到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虽说除夕才是新年的伊始,但小年已经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被称为“忙年”,也就是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过年了。准备年货、除尘迎新,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忙碌欢快的气氛中。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年”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尤其是对于小孩子,传承民族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把小年的来历和规矩讲给孩子们听,让这些老传统一代代延续下去。
关于小年的来历,讲给孩子听自远古时代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方式就发生了改变,故而人类对火有了极深的敬畏与崇拜,以及对灶王爷的信仰,则是古时候人们对火神敬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灶王爷是民间信仰的“家宅六神”之一(家宅六神分别为:灶神、门神、户神、井神、土地神和厕神),其中灶王爷主管各家各户的灶火饮食,而且在每年的祭灶日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像玉皇大帝汇报所负责的这一家所做的善恶之事,所以老百姓对灶王爷都极为崇拜和敬仰。
关于小年的来历有诸多传说,其中一个版本流传最为广泛。相传古时候有个张姓乡绅,家境优越但娶妻之后发现妻子不能生育,便将妻子抛弃另娶,妻子气不过在自杀时正巧被一个樵夫救下,于是两人便结为夫妻,后来因为这个张乡绅不上进家道中落以乞讨为生,不料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张乡绅乞讨到一家后,发现女主人正是前妻,而且生活非常美满幸福,还生育了孩子,张乡绅想起来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很懊恼,便一头撞死在前妻家的灶台上,玉帝恰巧看到了这一幕,认为张乡绅心怀愧疚还有得救,于是便封他为灶王爷,既能让他吃饱,还能让他时刻铭记于此。
小年到底是哪一天呢?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有诸多争论,其实根据诸多古典记载,从宋朝到清朝前期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直到后来雍正皇帝时期北方小年才改为腊月二十三。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雍正皇帝会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间的神明汇报一年的工作总结,当时为了节省开支,雍正皇帝顺道也祭拜了灶神爷,王族贝勒等也紧随其后,于是宫中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上行下效,北方的小年变成腊月二十三,而当时远离京城的南方,依然保持原来的传统,小年依然还是腊月二十四,便出现了如今南北方小年不在同一天的局面。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习俗,除了南北方的腊月二十四、二十三年过小年,还有江浙沪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年,贵州、四川的小年则是除夕夜等。
小年习俗和规矩,讲给孩子听1、祭灶王
尽管每个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小年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但小年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送灶王爷,也就是在小年的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准备麻糖、烧饼等供品送灶王爷去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
2、吃灶糖
俗话“二十三,糖瓜粘”,在小年这一天吃灶糖是北方地区的习俗,过小年人们会买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里几句,对子中的“上天言好事”讲的正是如此。
3、洗浴、理发
在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不管这一年过得如何,到了新年都要理发、洗浴、换上新衣服或者干净的衣服,开心的过个大年,新年要有新气象。
有些地区还有正月理发会对舅舅不利的说法,因此年前理发后要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能理发,这样的说法虽不科学,但如今人们依然讲究这个说法,故年前理发还是很有必要的。
4、打扫尘土、辞旧迎新
小年之后,距离春节不到一周的时间了,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年终大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洒扫庭院、掸拂灰尘和蜘蛛网等,到处都洋溢着过年喜庆的氛围,干干净净的迎接新春,寓意着辞旧迎新,扫除霉运。
5、婚嫁
在民间有民谣“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老百姓认为过了小年之后,民间的诸多神仙都上了天庭,此时百无禁忌,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随便选一天就是吉日,因此小年到年底,进行结婚典礼的新人会特别多。
——老井说——在北方很多地区,吃饺子也是过“小年”的一项传统。饺子在旧时被认为是最珍贵的食物,不仅有菜、有面还有肉,营养丰富,平时都舍不得吃,只有过年才会准备,饺子形似元宝寓意吉祥,自然小年的食俗中也少不了饺子,饺子在北方堪称“万能”的节日食品了。你的家乡还有哪些关于小年的传统,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你知道小年有哪些忌讳吗 ?
农历腊月二十三,我们又名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就是祭祀那位掌管炉灶的灶王爷。在这一天,诸多忌讳,你得知道,不能恶语伤人,不能不孝顺父母,夫妻不能争吵,不能打骂孩子,更不能暗地里算计别人。灶王爷手里有一本账,记录着家里一年的善恶美丑。在小年这天,他老人家要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玉皇大帝会根据账本对这个家庭进行赏罚。所以,民间有祭灶的习俗。在祭祀灶王爷的时候,供桌上通常供着关东糖和茶,还有一些草料。别忘了,灶王爷他老人家下面还有一个坐骑呢,不是,你净扯淡,有这么供的啊。我告诉你,民间有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祭拜灶王的时候,只允许男人祭拜。过了小年这一天,就是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是扫房节,老北京人管这一天叫扫房节。你要扫去一年来积攒在屋里的灰尘,但是这一天也有忌讳。记住,扫房的时候,灰尘不能落在你的头发上。为什么呢?不吉利啊,扫去一年攒下的灰尘,辞旧迎新,扫去不祥之意。扫完之后该贴春联了,贴上雄健的门神、挂上象征吉祥团圆的灯笼。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你准备好了吗?关注我,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的来历、传说和习俗,别忘了讲给孩子听
文|凝妈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猛一看,马上到腊月二十三了,是我们这里过小年的日子。小年就是过年的前奏,意味着要更加忙碌了。以前,每到小年,集市、商场都会特别热闹起来。现在情况特殊,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
过小年,对孩子来说,不能就这么平平淡淡就过去了,总要在他小小的脑海里留下一些痕迹。就像我们小时候,父母带着我们一起过小年,现在印象都很深刻,每每想来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过小年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怎么过才好呢?要给孩子讲讲小年的来历,还有些习俗,根据自己的条件真的去实践一下。
给孩子讲讲小年的来历民间开始过小年,是从宋代开始。但是那时候的小年不是腊月二十三,只是有这个叫法而已。
宋代文天祥《二十四日》:“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其中的春节是指立春,写诗的那一年,立春是腊月二十六,所以前三日是腊月二十四,从题目中也能看出是腊月二十四。
有文献记载,清代开始,有的地方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
因为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皇帝在二十三日的腊祭之日也祭祀了灶王爷,其他官员纷纷效仿,这一天过小年的习俗就慢慢传播开了。
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说官府过腊月二十三日,普通民家过二十四,水上人 家过二十五日。
其实,小年在哪一天过,也是当地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习惯。我们这里是北方,一直是按照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一些地区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给孩子讲讲灶王爷的传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保护和监察一家。一年后要将这一家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向玉皇大帝汇报。
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有很多,下面两个流传比较广,也比较适合讲给孩子听。
第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叫张单的人,不愿种地,出门做生意,发了财,回家后嫌弃糟糠之妻,娶了一个挥霍无度的人做老婆。张单不再像以前那样勤奋,在外不务正业,家道败落。后来又遭遇大火,财产全部烧光,张单沦为乞丐。
有一年腊月二十三,要饭要到了原来妻子的家中,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炉灶,被憋死。玉皇大帝为了警戒人们不要像张单那样犯错,就封他为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一家人的言行。
第二个传说:
在某个朝代,皇帝派一个大臣到河北大平原当州官。大臣到任之后,天天到百姓家吃酒席,开始是一个人去,后来全家人、随从、家里的鸡狗也一起去。一年就吃得白白胖胖,百姓叫苦连天。
有个叫“张大巴掌”的,力气很大,想教训一下州官。就谎称家里炖了“龙凤肉“,邀请州官去吃,州官毫不客气地带着人去了。到了那里,发现肉没熟,州官质问“张大巴掌”。
结果张大巴掌给他一顿臭骂:“你们把老百姓吃得好苦哇! 这回算跑不了啦! 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巴掌吧! ”
张大巴掌的媳妇说,“就把他们打在墙上,死后看着老百姓吃好东西!”张大巴掌真的就把他们打到灶旁上的墙上了。
有人提议把他们的画下来,每家都贴上一张,看到家家户户的好东西,就让他馋吧!
皇上知道后很生气,但也很无奈,只好贴告示说:州官两口子是皇上的“御膳厨子”,侍候皇上有功,死后封他们为灶王爷、灶王奶,家家户户画上灶王像,贴在灶旁墙上, 以流芳千古。
给孩子讲讲小年的习俗1、祭灶王、吃糖瓜
“二十三,灶上天”。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习俗是送灶王爷。灶王爷画像,从除夕一直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的时候要送灶王爷上西天。
做法就是将灶王爷画像烧掉,为了让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就用麦芽糖封他的嘴,用酒收买他的心。
“二十三,糖瓜粘”就是这么来的,后来演化成了吃糖的习俗,现在仍然保留,但是不会再去粘灶王爷的嘴巴了。
2、备年货
小年后再有一周过年,时间很紧张,要忙着备年货,再不买就怕来不及了。如果有条件,最好带上孩子一起去,预热一下过年气氛。
我们这里一般会买瓜子、花生、坚果、糖果、水果干等零食,以备大年初一拜年,和之后亲戚来串门的时候使用。
也会买一些年夜饭、伺候亲友的食物,像各种牛羊肉、腊肉、熏肉等等,过年一般都要吃得丰盛一些。
还会买一些走亲访友的年货,像烧饼、牛奶、点心、酒水等等,就等着过了初一去串门。
3、理头发
我们这里有个习俗,小孩子正月里不理发,说是会对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才能理发。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大家都讲究这个。所以,年前理发非常重要。
要是理发太早,怕坚持不到二月二。理发太晚,理发店关门,或者人太多、价格上涨。在腊月二十三理发,是个比较合适的时间。
4、吃饺子
在我们北方,过小年也是吃饺子。饺子在过去被认为是最珍贵的食物,有肉、有菜、有面,营养丰富,平时都不能吃。饺子的形状又像元宝,更加显得寓意深刻。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食物,离了它就像没过节一样。约定俗成的东西就是这样,也许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在作怪。
马上就要过小年了,你准备怎么跟孩子过呢?一起来聊聊吧!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