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君王视角下的泰山信仰
岱庙“权舆造化”匾额
乾隆十三年戊辰二月初四,皇帝启銮东巡,“祭阙里秩岱宗”。途中,乾隆皇帝“得诗八韵”,但见得威仪天下——“千官纷祖饯,万骑拥旌旗。”
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这是乾隆皇帝首次登临泰山。据《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初一日,乾隆皇帝连续三日诣碧霞宫拈香祈福。就此番东巡的缘起,颁于乾隆十二年丁卯六月初一的上谕中已然备述。“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泰山灵岳,坤德资生,近在鲁邦,宜崇报飨”当是一大来由。
“泰山者,万物之始,阴阳之交,众岳之宗。”在《重修碧霞元君庙碑记》中,乾隆对这座神山极尽尊崇之意,且“愿揭其虔于元君”。作为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长岁月的一代帝王,在泰山以及泰山女神面前是怎样异乎寻常的一种谦卑!
何以泰山?“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的清代大儒阮元,在《泰山志》序中慨叹道,“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今人蔡尚思先生也曾讲过:“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泰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华夏民族精神与文明本源的象征。
“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惟其“灵应”,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碧霞元君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绵延至今。碧霞元君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最著的女神之一,无怪乎张岱所言:“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大部洲所无。”而乾隆皇帝淡化了民间奉事碧霞元君与国家秩祀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之间的边界,可视为对民间碧霞元君信仰的一种认同。
乾隆与泰山的不解之缘可以上溯至其即位之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诏曰:“朕思小民进香祈祷,应听其意,不必收取税银,嗣后将香税一项永行蠲除。”遂于次年六月,下旨革除泰山香税。似在不经意间,乾隆皇帝留下了泰山信仰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乾隆五十五年,二十七岁的才子阮元得授翰林院编修,“三朝阁老”此时刚走上仕途未久。同一年,乾隆皇帝已“八旬万寿”。据前述乾隆朝实录,是年春三月初四日,乾隆皇帝东巡至泰安府谒岱庙,次日登岱“命诸皇子随诣碧霞宫瞻礼”。这是乾隆皇帝最后一次登临泰山。与此前祀神遵循祖制行二跪六叩礼不同,乃行三跪九叩之礼。其《谒岱庙瞻礼》诗云:“九叩申虔谢,八旬实罕逢。”虔敬如斯,可见一斑。
史学家戴逸曾言,乾隆皇帝“是中国诗史上创作最宏富的第一名多产诗人”,录入《御制诗集》者凡四万一千八百首,自称“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乾隆十至泰安六登岱顶,据称留诗一百七十余首,另留碑碣一百三十余块,并于所经庙宇、亭阁、行宫遍题匾额。
在王子正史编著的《泰山名匾》中,收录乾隆皇帝御题匾额三十六块(或含集字匾额)。乾隆匾额数量为本书之最,并未出人意表。可以想见的还有,文治武功经国济世的大清国皇帝,其时以最为谦恭的姿态为毕生仰望的大山挥毫命楮——
“独尊宇宙”“上摩苍昊”“震维灵岳”“神威巨镇”“造化神秀”,诸如此类,是为乾隆皇帝眼中的灵岳泰山;“资生普润”“权舆造化”“紫垣凝命”“灵府慈光”“赞化东皇”,凡此种种,是为乾隆皇帝心中的泰山诸神。
泰山红门阁东为弥勒院,北侧大殿所奉即是弥勒佛,殿内悬有匾额,上书“有容乃大”,亦为乾隆皇帝御笔。泰山之博大,亦在兼容并蓄。作为道教名山,泰山并不缺少佛家古刹。比如传为肇造于六朝的普照寺,比如始建于东晋的灵岩寺,又比如创建于南北朝的玉泉寺。乾隆皇帝所题匾额,“普门圆应”“性因妙果”“现因果法”“灵岩胜境”“卓锡名蓝”自是关乎佛教。
窃以为,匾额研究当置于泰山宏大而厚重的历史人文背景之下,而以泰山信仰切入也无非是予以多维度解读之一端。诚然,当下的泰山信仰绝不仅仅停留在宗教层面;对中华文明根脉的守望,对民族精神灵魂的敬畏,或是泰山信仰的真正内核。(范正利,文化学者、财经作家;本文系方志出版社出版《泰山名匾》序言。)
来源:中国日报网
「今日各地历史习俗」农历闰二月初四,都有哪些传统风俗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的民间传统习俗广为流传,迄今仍被保留着。今天是3月25日,星期六(农历闰二月初四),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今天是农历闰二月初四,滁州市南谯区腰铺镇每年这个时候举行“二郎庙会”。腰铺“二郎庙会”也称为“备耕节”,由民间自发形成,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过去主要是善男信女到当地二郎庙烧香拜神、祈祷消灾延寿的宗教活动。因原寺庙建在腰铺镇二郎山,又叫二郎庙,故称二郎庙会。
老百姓在春社日多喜欢进庙烧香祈福,时间长了,原本向土地“社公”祭献的仪式被老百姓理解成了向二郎神祭献的仪式(传说中二郎神真正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久而久之,也就没人追究其真正来历了,反倒是聚众参加庙会,进行农产品贸易逐渐成了重头戏。
原二郎庙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新的二郎庙即祈福寺,于1995年重建,占地10亩,坐落于腰铺镇街道附近。据悉,由于历史原因,“二郎庙会”曾一度中断很多年。自1998年开始,南谯区和腰铺镇两级党委、政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载体,挖掘历史文化遗产,重新办起了赶“二郎庙会”活动。
近年来,“二郎庙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成为了南谯区一个独特民俗文化品牌,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同地区的习俗也许会有所不同,但它们有其美好的寓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您的家乡都有什么传统习俗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守望食安每日为您整理传统习俗
欢迎大家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
谢谢观看!
关注守望食安,您会得到最新原创资讯! 为家人的健康,欢迎您评论转发朋友圈!
2月4日立春,老人说:双春兼闰二月,三人要躲春,“三人”指谁?
导语:2023年立春,“双春兼闰2月,3人要躲春”,指哪3人?该怎么躲?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于每年阳历的2月3-5号之间。今年立春时间是2023年2月4日,星期六,10:42:21。立春节气到了,就代表着冬季要接近尾声,春回大地,马上就迎来了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春天。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今年农历闰二月,所以农历就成了13个月,一年不是355天,而是385天,13个月有25个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所以今年就有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是在阳历2月4号,而第二个立春则是在年末。
老话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指的就是“双春年”。民间一些会看老黄历的老人,会说:“双春兼闰二月,三人要躲春”。那么,这里的“三人”是指谁呢?又该怎么躲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哪“三人”需要躲春吧!
一、“犯太岁”的人
今年有五种属相的人“犯太岁”,分别是属兔、鸡、龙、鼠、马的人。“犯太岁”是指:人们对当下遭遇的困难、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的通俗叫法。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由此可见,“太岁”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的运程。所以,在“犯太岁”之年,凡事不可掉以轻心,遇事要多冷静几分钟,保持头脑清醒,不要莽撞。
二、年龄“逢9”的人
农村老人经常会说道:“明九不算九,暗九大关口”。这里的“明九”指的是年龄中带9的人,比如9岁、19岁、29岁、39岁、49岁~99岁。“暗九”指的是逢九能够被整除的年龄的人,比如:18、27、36、45岁等等。大家都知道,“九”这个数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特别看重数字“九”,比如:唐三藏去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祭奠去世的人要“七七四十九天”才圆满等等。
三、脾气暴躁的人
大家都知道,脾气暴躁的人,平时遇到一点小事或与人发生一点不愉快时,心胸狭窄,容易钻牛角尖,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大骂出口。而立春这一天,脾气暴躁的人,最好是躲在家里不要出门,不要接触外人,避免与人发生口角,影响他人心情,影响自己一年的运气。
如何“躲春”?躲春的意思是在立春这一天躲起来,不要出门照太阳,在家里别出门,避免意外发生与人发生口角,惹是非、破财招灾。中国传统民俗认为,上面这三种人,只要躲过立春这一天,就会顺顺利利度过一整年。
最后提醒大家:想身体好,多锻炼少怄气,吃好喝好睡好;想长寿,除了基因之外就多做善事、少管闲事。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喜欢厨娘分享,请将厨娘的分享,转发给您身边更多爱生活,爱美食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