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立春咬春咬的是什么(立春咬春)

立春咬春咬的是什么(立春咬春)

明日立春,记得吃合菜“咬春”,6样食材炒一起,寓意开春全家旺

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为芽”,立春乃万物的起始,也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人们总算熬过了漫长寒冷的冬日,即将迎来暖风徐徐、鸟语花香的春天。在我国立春这天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一个节日,因此立春这日有许多传统还被保留着,其中“咬春”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在立春这天吃春饼、吃符合春天时令的鲜味野味。可以烙上几张春饼,再将新鲜的时蔬炒一盘合菜,用饼来卷合菜,咬上一口软糯、清香涌上舌尖,鲜味在口中逗留,迫不及待的想要接着吃下去。

合菜中的“合”,字面意思是将春天里的多种时蔬集合在了一起炒制而成,但“合”也与“和”“阖”同音,立春吃了炒合菜来“咬春”,寓意开春全家兴旺。炒合菜在全国各地都有着不一样的做法,食材的选用也有所不一,推荐一道自家常做的炒合菜,选用六样食材,营养美味,清香爽口。

炒合菜

所需食材:绿豆芽、木耳、鸡蛋、韭菜、胡萝卜、粉条、蒜、小米椒、生抽、老抽、蚝油、鸡精、盐。

1、提前取一小把粉条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半小时后将粉条入锅中煮至没有白芯后捞出放一旁备用,可以加几滴油拌一下,防止粘连。木耳也提前用水浸泡至泡发,过热水焯熟。

2、绿豆芽用水清洗干净沥干水分装入碗中,取两个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盐打散。胡萝卜洗净刮皮切丝,韭菜同样洗净,切成3cm左右的韭菜段,焯好的木耳切丝,大蒜剥皮切蒜片、小米椒切圈备用。

3、起锅烧油,待油热后倒入鸡蛋液炒熟,油温一定要稍微热一点,蛋液才能快速凝固,等鸡蛋炒好后用铲子铲成块状盛出备用。

4、炒锅中再次倒入适量的油,开大火油温加热至六成热后放入蒜片、小米辣爆香,倒入胡萝卜丝翻炒至半熟。

5、倒入洗净的绿豆芽,继续大火翻炒半分钟左右,再倒入木耳丝翻炒均匀。

6、倒入煮好的粉条,放入1勺生抽,半勺老抽,1勺蚝油快速翻炒均匀后,再倒入鸡蛋,大火快速翻炒30秒左右。

7、最后将韭菜倒入锅中,加少许盐调味,鸡精、白糖提鲜,翻炒30秒后即可出锅装盘,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素炒合菜就做好了。

——老井说——

炒合菜时,韭菜要记得最后放,不然容易将韭菜炒老,没那么鲜嫩,颜色也会不那么翠绿避免影响整盘炒合菜的美观度。合菜各样食材的量随自己的喜爱度放即可,喜欢吃粉条的可以多放些粉条,合菜也不分主料和辅料,只要“咬春”了就好。#红红火火过大年#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一年一度:立春“咬春”究竟咬什么,看历代文人吃货的答案

今天是虎年第一个节气“立春”。

这是冬的结束,也是春的起始。“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大自然万物复苏。

中国民间有“咬春”的立春饮食习俗。春而可咬,很有意趣。

但“咬春”究竟咬的是春卷、春饼还是其他,春卷吃甜还是咸,网友们又是一年一度一番争执。

事实上,历代文人“吃货”们早早留下他们的答案。

·五辛盘

立春之时,古人素有“馈春盘”的节俗,因为“辛”与“新”同音,互相馈赠五辛盘成了迎新春的一种习俗。

晋代《风土记》载:“元日造五辛盘。五辛所以发五脏气,即葱、蒜、韭菜、芸薹(油菜)、胡荽(香菜)是也。”五种具有辛辣味道的蔬菜做成五辛盘,在立春时节作为凉菜食用。

立春时,宫廷还会摆设一场春宴,宴上摆着五辛盘,寓意着迎接新的一年,吃这一场春宴,也叫作“咬春”。

从北宋至明、清,都有皇帝在立春前后向百官赐春盘的记载。

明代申时行有《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

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大官。

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

回风入仗旌旗暖,融雪当筵七箸寒。

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

·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少文人墨客的诗词之中都有春盘的身影。

苏轼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中可谓细致地记录下来了属于吃货的“舌尖时刻”: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一食一茶中品味出,人间别有一番滋味的,还属清淡的欢愉。

在唐诗中,杜甫的《立春》诗云: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诗句描写的正是吃春盘的场景,而此时的杜甫正处于困居他乡的悲凉之中,想起了长安、洛阳梅花开时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的场景。回忆太平盛世,不禁寄满腔悲愤于笔端。

清人也专有《咬春诗》:

暖律潜催腊底春,登筵生菜记芳辰;

灵根属土含冰脆,细缕堆盘切玉匀。

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响动牙唇;

帝城节物乡园味,取次关心白发新。

·岁交春

1989年春节,汪曾祺曾题一律赠友人出版家范用。题跋是“忽忆童年春节,兼欲与友人述近况,权时拜年”,诗曰:

醒来惊觉纸窗明,雪后精神特地清。

瓦缶一枝天竹果,瓷瓶百沸去年冰。

似曾相识迎宾客,无可奈何罢酒钟。

咬得春盘心里美,题诗作画不称翁。

1992年春节,碰上“岁交春”,即正月初一与立春为同一天,汪曾祺颇为兴奋,很孩子气地盼着吃春饼——春饼加上萝卜、生菜,就是“春盘”。

汪曾祺还专门为这一天写了一篇《岁交春》,说“北方人立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春而可咬,很有诗意”。一个72岁的老头儿,欢欣鼓舞地等着“咬春”,着实一位终生热爱年节的孩子。

图文综合自中国青年网、诗词世界、中国新闻网等

编辑:徐璐明

立春·迎春神打春牛食春饼 盼来年风调雨顺 | 民俗日历·二十四节气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2月4日,立春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立春的来临,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已经近在眼前了。

春饼(图源网络)

在古代,立春为“四立”之一,“四立”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且春季为四季之首,而立春代表着春季的开始,有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在古时,人们格外重视立春这一节气,也会举行许多与立春有关的民俗活动,来迎接立春节气的到来。

“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春,则代表着温暖。在传统的观念中,立春还有吉祥的含义。立春是农耕时代的一个重大的节气,旧时还流行迎春习俗,举行开耕仪式,鞭打春牛,以祈祷风调雨顺,来年稻谷丰收。”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讲述中,昔日立春时的热闹又隆重的场景似乎又浮现在了眼前。身为一名地道的老成都人,他将记忆中的立春记忆缓缓道来。

春牛图(图源网络)

迎春·迎接春神到来 祈祷五谷丰登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到来时,虽有些地区仍然寒意料峭。但立春的来临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自古以来,人们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刘孝昌讲到,在旧时的成都,县官、府官还会到乡间组织乡民举行迎春和春耕仪式。“这一仪式十分隆重。早在先秦时期,立春之日,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后来,这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

据悉,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而句芒就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在迎春之前,还需要制作一项特别的事物,那就是——春牛。

民俗专家刘孝昌

“牛是中国农耕时代的吉祥物,不管是南方北方,耕作离不开牛。”刘孝昌解释到,旧时在立春之前,官府会早早地筹办迎春诸事,先请匠人用桑木做成牛的骨架,冬至前后把先做好的牛骨架敷几层草纸,草纸外面用黄泥塑成牛身、牛头和牛尾,这土牛就被称为“春牛”。“按照古礼旧制规定,这头泥牛做法十分讲究。泥春牛高4尺、长8尺,尾巴长1尺2寸。春牛上还要画出四时八节、三百六十五天、十二个时辰的图案,泥春牛做好干后还要涂颜色,这都是有规矩的。除了春牛之外,还要另塑一个芒神(即句芒神),而芒神是赶牛的童子。”

据刘孝昌所言,在旧时成都,立春的头一日为了迎春,会将春牛和芒神一起放在县衙门口展示,表示官府注重农耕。立春当天,官员们率众出东门,到春场祭祀春牛、芒神。春场一般设在牛王庙前的空坝上。并按选定好的时辰开始祭祀活动,仪式很隆重。“立春前一天,官吏们要斋戒沐浴,身着素衣,坐轿子出东门过府河,步行三四里到牛王庙前空坝春场上去,焚香、逐词、祷告,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在祈福祭祀的活动完成后,迎春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打春牛,就开始了。

鞭春·打掉懒惰懈怠 盼来年努力耕作

打春牛即鞭春,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并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打春是春耕开始,打春把鞭打在牛身上、目的是打掉人身上的懒惰,望来年勤奋努力耕作,喜获丰收,这也是成都千百年来的习俗。”

刘孝昌描述到,古时在司仪执事的主持下,知县率春官下属及乡绅人等,先围绕春牛一周,再由知县或春官执春鞭,猛抽春牛,边打边高声唱:“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风顺雨顺;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举鞭把泥塑的春牛打碎,这时祭祀活动到了高潮,成百上千的民众一哄而上,去争抢打碎的牛泥巴。“这些泥片是吉祥之物,有些农民拿回去供在神龛上,还有些用红纸包装好挂在堂屋梁柱上。”

而在鞭春之外,还有一项立春时的民俗,也与“牛”有着关系,那就是贴春牛图。据悉,春牛图是中国古时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收成等资料的图鉴。图内画了一头牛及一个牵牛的“芒神”,左右两旁分别载有诗句,这些诗句是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

“春牛图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日历,买卖春牛图很有讲究,人们常在过年前几天购买,更多的是春官挨家挨户送。”刘孝昌解释说,卖春牛图的春官,与打春牛的春官自是截然不同是两码事。“卖春牛图的春官是由谁装扮的?一般都是由无业游民或者乞丐。旧时成都更甚者,一个人扮春官,另一个人用根旧麻布口袋把自己从头蒙到脚,用笋壳做成两只角打扮成耕牛的样子。春官牵着‘春牛’走到一家家铺面、民宅门口,边走边唱:‘春牛春牛到,看到主人家生意好,你这家人丁兴旺财气旺。’就散一张春牛图,当然主人家不好说什么,只能给点钱。”

而一家之长接到春牛图后,将其恭恭敬敬地贴在堂屋的上方,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黄道吉日、何日播种、何日收获等都标示得清清楚楚。图中更印有一头健壮的牛,和眉目清秀的放牛娃,而放牛娃就是芒神。有趣的是,图中的芒神也大有讲究。“当年的收成好不好,关键是要看放牛娃的脚上穿不穿鞋。”刘孝昌绘声绘色地说道,若图中的芒神打一双赤脚,说明要发大水,农家则一定要做好防涝的准备;若穿一双草鞋,说明要大旱,农家要做好抗旱蓄水的准备;若一脚穿鞋,一脚打赤脚,说明今年又不涝又不旱,是一个大好年。“在农耕时代,春牛图可以说是农家一宝。有张春牛图便是对未来丰收的憧憬,也是风调雨顺的祈求与期盼。”

咬春·食春饼咬萝卜 盼无病无灾

老话有云:“不时不食”。讲的就是国人的民俗传统: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立春作为重要的节气,自然也有独特的食俗——咬春。而在过去,成都无论在农村城区,都有咬春的习惯,所谓咬春就是立春这天吃春饼。“用面粉、饭米摊成薄饼,把葱丝、萝卜丝、芹菜丝等放在薄饼上裹成卷,所以叫春卷。再放在盘子里,浇点温江酱油、保宁醋和二荆条海椒熬成的熟油,再撒点芝麻,汉源花椒面使其红白相间、香脆可口、味美色艳。”

至于为何会选择这几种食材,刘孝昌解释到,成都人认为吃了芹菜、韭菜、葱色的春饼,会使人更加勤(芹)劳,聪(葱)明,生命长久(韭)。

萝卜(图源网络)

而在物质条件并不丰富的旧时,也有些家境不好的贫困人家没有春饼吃。但就算没有春饼,也可以“咬春”。“在立春这天妈妈、奶奶还买几根萝卜喊娃娃生咬,生萝卜有一股辛辣味,能够防寒祛邪。成都人爱说:‘萝卜上市,太医关门。’萝卜是祛病的良药,又是好食材。没有钱的人就只有喊娃娃咬几口生萝卜,就能无病无灾,应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咬春习俗。”而明代古籍《酌中志》也有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立春到来,春之伊始,冬之将尽。虽说当下的中华大地上,料峭的寒意还未结束。但立春一来,万物生长、阳光明媚的春日,已经近在眼前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