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男人鸡

男人鸡

一个被盲目自信的爹毁掉的天才,男人鸡起娃来更吓人

朋友转发了一篇文章,看得我有点唏嘘。

作者是个老师,讲述她班上曾经的一位“天才儿童”的故事。

天才之所以被叫天才,是因为他的知识面极广,写作的时候引经据典,还能用古文写文章。

不过老师很快觉得天才难教。因为上课,这小孩总是举手发言,一旦老师不叫他,他就会很生气,还奚落同学,说人家:你不会是个傻子吧,这种问题都回答不出来?

老师当然不会因此就只叫天才回答问题,还因为他对同学不友善批评过他。结果没多久,天才爹就找上门来,说:我儿子觉得你总是不选他回答问题,觉得你针对他,都不想上学了。

老师解释说一个班50多个孩子,不可能只叫你儿子一个。再说学会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功课。但是天才爹说了:我儿子是天才,你不能用教育普通孩子的方式教他,你得因材施教。

老师后来了解到,天才爹来头不小,是985经济学博士,现在在一家民企当cfo。儿子一直是他亲自鸡的。天才爹因为小时候接受的是打压式教育,从来没得到过自己父亲的半句肯定,所以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儿子进行赏识教育,从来不说儿子半句不是,永远是鼓励,鼓励,再鼓励。为了儿子,光小学的时候他们就搬了两次家,转了2次学,皆因原来的学校混不下去。

后来又发生一件事,学校午饭需要学生去抬餐桶。轮到天才,他先是不肯去,好说歹说劝去了。下楼梯的时候,同学和他说好,两人轮流在前面抬,可是轮到天才他撂挑子了,说走前面的话,重量都在他那。然后他就跑了,同学只好一个人把餐桶扛回来了。

老师当然要批评他,然后天才就傲娇上了,饭都不吃了。喊来家长,他爹表示儿子很有傲骨,不吃不是就可以不抬了吗?为了奖励儿子不吃嗟来之食,从此以后天才就自己带饭了。

天才跑不动1000米,于是他爹说体育成绩和儿子的自信相比不值一提,并找关系给他开了医学证明,从此天才可以不上体育课了。

老师教育天才,被天才怼:爸爸说了,老师是师范毕业的,只有成绩差的人才会去读师范,我还是要相信爸爸,他是985名校毕业的。

这种事多了,你们可以想象天才在学校的人缘会有多差。有一次三个男生打羽毛球,天才要求加入,被拒绝了。他一时火大,抢过同学的羽毛球拍,以一敌三,把同学都打了,连闻讯赶来的保安都给天才揍了。

当事孩子的家长都被叫来学校,天才爹说自己儿子优秀,不可能打人,被其它同学家长说他有精英幻想症,天才爹差点跟人家家长打起来。

后来天才转学了,再后来听说天才出了心理问题,被确诊为神经官能症,学都没法上了,天才爹一改往日对儿子的大包大揽,从来不送儿子去医院,对外则宣称儿子出国了。在此之前,无论妈妈和老师怎么劝说,这爹都无动于衷,坚持己见。

老师讲述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说明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家校合力,她这边一直努力让天才变得合群,奈何那头亲爹一直扯后腿。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件事挺明显的,有问题的是这个爹。

天才爹一直和儿子处于共生状态。他一直在借着儿子补偿当年那个从来没受过肯定的自己。他渴望成为自己的父亲,不管儿子受了什么样的委屈,那个无比强大的父亲都可以站出来为儿子出头。

天才爹享受着这样的共生补偿,沉浸在“我儿子是天才等于我是天才”的幻想里。他看不到儿子的真实状态,看不到儿子的痛苦挣扎,看不到儿子因为找不到边界,已经快在大海里溺亡了。

人是社会动物,天然渴望融入集体,但人的社会性却是后天习得的。习得的方式就是靠不断碰壁来识别边界。好比小朋友打人了,于是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被其它小伙伴嫌弃,慢慢他就不打了。这就是边界的作用。

但是这个爹,却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人为拆掉了儿子的边界。就像一条小鱼,养在鱼缸里,虽然常常碰壁,但它是安全的。如果扔回大海,虽然没有边界,但它很可能没长大就被大鱼吃掉了。

这儿子因为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已经很受同伴排斥了。从他渴望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以及他想和小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来看,天才是极度渴望得到他人认同的。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小伙伴接受他,他甚至都不知道别人为什么会排斥他。

当儿子确诊得了心理疾病后,天才爹的第一反应是逃避,是不能面对。因为共生嘛,儿子就是他,他就是儿子,儿子失败等于老子失败,儿子得了病,等于老子有病……

这事无论男女,当你们看到那种全部身心扑到儿女身上的父母,很大概率就是和孩子共生的状态。她/他的孩子将来多半会出问题。因为一具肉体只能背负一个灵魂。孩子小的时候还不觉得,大了他就会想方设法争取主权,挣脱束缚。很多争取不到主控权的孩子,极端情况下可能连自己的肉体都不想要了。

当然这个案例是极端情况了。群里聊天的时候还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男性都和这个爸爸一样,对自己的基因怀有盲目自信,觉得自己是学霸,儿子女儿也必须是学霸。哪怕自己不是学霸,也认为“自己的种”,错不了。

具体表现就是妈妈考虑报班补习,爸爸通常觉得没必要,自己的基因在那儿呢,压根不用报补习班。妈妈要买学区房,爸爸依然觉没必要,学霸去哪都能发光。孩子成绩落后了,爸爸还是不当回事,“毕竟是xx的种”错不了,将来总会逆袭的。

幸好大部分爸爸都不参与鸡娃具体事务,只负责高屋建瓴地发言。因为鸡娃是个长期、繁琐、且不能马上看到成效的工作,大老爷们通常不屑一顾。他们往往尝试过一阵子后决定放手,还是让妈妈来,然后依然保持盲目自信。

当然,老母亲还是希望爸爸能多多参与鸡娃的。唯一的问题是男人一般不听劝,一旦像这个故事里的爸爸一样钻了牛角尖,很难有人能给他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