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997年邓小平去世,大他五岁的继母得知消息,一句话回应让人动容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97年2月,邓小平因呼吸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北京去世。
消息传出之后,举国一片哀悼,而最难接受的莫过于仍在家中殷切等候的“母亲”。
仅比邓小平大5岁,但却与他做了半个世纪母子的夏伯根,只用短短一句话就让众人动容,她到底说了什么呢?
这段“世纪母子情”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
一 你受苦了,夏妈妈19世纪末,夏伯根出生于一个贫困渔家。
家中无田无地,只有一艘破船,靠着嘉陵江,一家人才勉强维持生计。
由于家中贫苦,母亲又病亡,夏伯根早早就辍学嫁人了,婚后还育有一女,有段安稳时光。
只可惜不久之后丈夫也病逝,只剩下夏伯根带着女儿,在动荡的局势中勉强求活。
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夏伯根碰到了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
彼时,邓小平的母亲因病辞世,父亲则是因为不愿意与匪帮同流合污而被迫在外流亡。
邓绍昌和夏伯根结为夫妻后,日子过得依旧很苦,好在夏伯根踏实勤奋,倒也把一家人照顾的很好。
原本,等到全国解放后一家人就能团圆,可偏偏邓绍昌在返乡途中遭到土匪挟持杀害。
以至于家中的一应重担,又全部都落到了夏伯根的身上,她不仅要抚恤孩子,还要照顾邓家一应亲族,很是辛苦。
除此之外,夏伯根还冒着危险,照顾了很多受伤的革命人士,被很多同志尊称为“夏妈妈”。
那个时候,夏伯根和邓家人已经很熟悉了,在周边十里八乡的乡亲中也享有美誉,唯独邓小平,她从未见过。
由于心中挂念,于是夏伯根找到了邓小平的小舅淡以兴,在1949年11月去看望了邓小平。
甫一见面,这个平时精明干练的女性就低下了头,还显得有些局促,明显不知道如何自处。
淡以兴看不下去了,直接抓着邓小平的手说道:
“贤娃子,这是你的继母夏伯根。”
“20年来,整个老邓家几乎靠她一力维持,十里八乡没有不夸赞的,都说你们邓家命好呢!”
邓小平还没开口,听到淡以兴这么说的夏伯根反倒不好意思了,连忙开口说明来意: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你父亲生前一直挂念你,如今你回来了,我想代他过来看看……”
说完,夏伯根便拉着淡以兴想要离开,结果还没迈步,就听到邓小平说:
“夏妈妈,你受苦了。”
“您留下和我们一起住吧,您也是我的母亲,应当由我们来给您养老。”
虽然夏伯根仅仅比邓小平大五岁,但是邓小平却真的拿她当做母亲看待,态度十分恭敬。
这不仅仅是因为夏伯根与邓绍昌的关系,更因为夏伯根这些年的确尽到了一个主母的责任。
与之相比,邓小平反倒是对家人抱着歉疚之意的,毕竟他为了革命,20多年来顾不得小家。
不仅仅是邓小平,卓琳也上前拉住了夏伯根的手,真情挽留道:
“这些年来您付出良多,接下来就让我们陪在身边,照顾好您吧。”
于是1952年,夏伯根跟着邓小平一家,一同前往了北京。
二 半个多世纪的陪伴抵达北京后,邓小平工作比较忙碌,因此主要是卓琳和孩子们陪在夏伯根的身边。
一有闲暇,卓琳就会带着夏伯根出游,碰到相熟的人时亦会介绍道:
“这是我的婆婆,小平的妈妈。”
当然,卓琳不仅是邓小平的妻子,同样也是他工作上的秘书,因此平时工作也是比较多的。
于是夏伯根也会在平时给他们带带孩子,邓小平的女儿和小儿子,就是这么带大的;
平时没事她还会种种菜,养养鸡,倒也改善了邓家的生活。
相处得久了,夏伯根与邓小平夫妇的感情也愈发深厚。1969年邓小平工作变动,要去江西,临行前特意找到汪东兴,
“此去很远,母亲年龄大了,一个人留在北京生活,我实在是不放心,可以带她一同走吗?”
考虑到这是人之常情,汪东兴当即点头答应,于是一行人就乘上了前往江西南昌的飞机。
到了那边过后,邓小平夫妇仍旧和夏伯根住在一起,而且为了她少干活,照顾好身体,很多粗活邓小平都亲自来干。
然而,当时邓小平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卓琳年纪稍微小一些,也已经53岁。
三个老人生活在一块,平时相互照顾,日子倒也过得充实,平时种种菜、养养鸡,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夏伯根过惯了这样的日子,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却担心邓小平不适应,于是时常安慰:
“风吹草动如消热洗尘,你们夫妻要好好的。”
卓琳也是一路相随,虽然因为血压比较高,没法干活,但也一直陪在两人身边。
这样温馨的日子让邓小平十分感动,以至于他曾经说道:
“我们三个是一块的,少了哪一个,都活不成。”
后来,邓小平一家重返北京,邓家第3代也已开枝散叶,夏伯根从夏妈妈变成了“夏祖母”。
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夏伯根不适合再照顾孩子们了,不过她对这个家来说依旧很重要。
因为她是维系一家人“温暖情感”的纽带,邓家几代人都喜欢聚在他的身边,将她当做最亲近的长辈来供养。
此外,虽然夏伯根和邓小平没有血脉联系,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相处,两人俨然亲如母子。
这也就难怪邓小平生病住院的时候,年过九旬的夏伯根依旧时常亲去探望,更是时刻关心着他的病况。
后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夏伯根悲痛欲绝,不过顷刻间,整个人就仿佛没了精气神。
三 悲恸的母与子其实,邓小平的身体状况一直是不错的。
唯独是帕金森症,在邓小平晚年如同附骨之疽,驱之不散,刚开始只是咳嗽,影响吃饭,后来连行动和呼吸都困难了。
可即便是忍受如此折磨,邓小平依旧表现得非常平静,平日里依旧按时起床,做些事情。
直到1996年的12月12日,邓小平没能按时起来,医护人员们赶忙过来对他进行了救治,这也让夏伯根尤为担心。
好在当时没什么事,次年1月,新年将近之时,邓小平还托人转达了他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祝贺。
到了2月份,情况逐渐变得严重了。
果然,2月19日傍晚,邓小平的病情迅速恶化,一直抢救到当晚9点,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当时,待在医院里的众人都悲痛得无以复加。
可是除了悲痛之外,众人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向全国、全世界宣布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准备追悼会事宜。
很快,这些事情便被有条不紊的安排了下去,可该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个年逾九旬的老人,成了个问题。
最终,这个任务被交给了邓小平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
当夏伯根看到张宝忠面色悲恸的走来时,就有不好的预感,得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她更是潸然落泪。
沉默了一会儿,她才在恍惚中开口道:“小平,真的走了啊。”
平淡的口吻,却蕴藏着山岳般沉重的感情,这对相伴走过半个世纪的母子,终于迎来别离。
正如邓小平当初所说的那样,“少了哪一个都活不成”。
得知邓小平去世后,夏伯根仿佛顷刻间便被抽去了精气神,直接倒在了病榻之上。
此后她更是患上了老年痴呆,慢慢的谁也不认得了,只有卓琳仍旧让她觉得亲近。
2001年的春天,这位老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享年101岁,跨世纪的传奇女性终是落幕。
最后剩下的卓琳,也因为接二连三受到精神上的打击,身体情况大不如前,2009年去世。
三人明明没有血缘关系,情谊却深厚如此,还有着这样动人的故事,属实令人叹惋,奈何岁月无情,斯人已去。
其实,除了夏伯根外,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了不起的“伟人的母亲”,母子情谊同样深厚。
比如说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虽然没读过书,但是却拥有高尚的美德和广泛的同理心。
毛主席很小的时候,就看到母亲四处布施,行慈悲之事,所以他在年幼时才会懂得与他人分享食物,长大后才能体悟到人民的苦痛。
只可惜1919年文七妹患病,后来不治去世,这使得毛主席非常悲痛。
比如说周总理的母亲万十二姑和嗣母陈氏,一人品格端正,一人才学过人。
周总理自幼就和两位母亲亲厚,从万十二姑身上学到了善良,从嗣母陈氏身上继承了才情。
他对两位母亲都十分敬重,只可惜两位母亲都早早去世了,以至于他后来时时怀念。
再比如说朱德的母亲钟氏,她去世的时候,延安特意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这是我党历史上唯一一次为领导人的母亲举行公祭,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钟氏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于朱德来说,母亲不仅是长辈,同样也是他革命道路上的引领者和支持者,这殊为难得。
与文七妹等人相比,夏伯根并不逊色,她的身上同样有着各种美德和母性的光辉,值得钦佩。
四 独木难支,众志成城从上述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革命绝非一人能成之事。
每一位了不起的革命者背后,往往都有家人、亲戚或者朋友作为支撑。
这不仅仅体现在邓小平与夏伯根的故事里,同样在邓小平与淡以兴的故事里也有所展现。
前面提到,是淡以兴带着夏伯根找到了邓小平,那么当初为何会由他来介绍夏伯根呢?
原因很简单,淡以兴虽然是邓小平的舅舅,但其实只比他大2岁,两个人自小关系就很好。
直到1919年,邓小平毅然离家去重庆求学,然后又远赴法国,这对舅甥才断了联系。
后来淡以兴带着夏伯根找到邓小平,见面后淡以兴还把自己的大外甥给训了一顿,一边骂一边哭,说自己的老姐姐思念儿子,带着遗憾去世。
骂完哭完过后,眼看邓小平双目湿润,站在那里沉默不言,淡以兴又心有不忍,开口安慰:
“你母亲不曾怪你,你能走上这条路,她很骄傲!”
不仅如此,其实淡以兴也为革命付出良多,当初邓垦要去延安,是他变卖家产凑了路费。
国民党因此通缉了淡以兴,害得他妻离子散,不晓得吃了多少苦,但他也没有一句抱怨。
此次重逢后不久,淡以兴就回了老家,并没有让邓小平替他谋什么差事。
后来到了1976年,淡以兴得知邓小平过得辛苦,一下子就病倒了,可即便如此,依旧拖着病体,给邓小平写信鼓励他。
1989年,淡以兴因病去世,当地政府考虑到他与邓小平的关系,特意将此事报告上去。
邓小平知道消息后,亦是悲怆落泪,可最后他只回复了三句话:
“知道了、规格够高了、不再送什么了。”
简而言之,就是一切从简,他虽为舅舅的离世而感到悲痛,但仍旧恪守着自己的准则,绝不因公废私。
老一辈革命者们,大多有着这样的觉悟,他们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热爱的革命事业,并且不索取任何回报。
在离世的时候,他们也大抵会留下这样的遗嘱:
“烧个干净,不要搞遗体送别仪式,更不要铺张浪费。”
毛主席、周总理以及邓小平都是如此,只不过考虑到全国人民的情感,他们的遗嘱大抵是没法完全执行的。
比如说毛主席的遗体就被保留了下来;至于“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种情况,更是民众自发聚集形成的,足可见人民爱戴。
还是那句话,革命非一人之事,需千千万万国人共同努力,方能成功;
建设新中国亦是如此,唯有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才能让祖国长久兴盛下去。
惟愿以此共勉,与诸君一同砥砺前行。
退休年龄有几种,这些不同的年龄你了解多少?未来会有哪些变化?
你了解我们的退休年龄吗?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60岁退休吗?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退休年龄有很多种,让我们了解一下各种不同的退休年龄和出处吧。
第一,工人正常退休年龄。对于女性工人的正常退休年龄是50周岁,男性工人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周岁。
这主要是依据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中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不过,文件中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是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现在已经统一使用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了。
第二,干部正常退休年龄。对于女性干部正常退休年龄是55周岁,男性干部的正常退休年龄是60周岁。
这主要是依据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中《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还是用身份判定退休年龄的办法,现在主要是以岗位判定。现在主要是女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是55周岁。
第三,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其实,灵活就业人员严格来说是没有退休年龄的。因为灵活就业人员群体原本就不在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的涵盖范围内。
真正为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设立退休制度的文件是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在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并没有提到退休年龄的概念。
第四,特殊工种退休年龄。从事特殊工种满足相应年限的职工,女性年满45周岁、男性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主要依据还是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
特殊工种分为三类,从事高空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岗位,需要从事工作满10年以上。从事井下和高温低温工作岗位,需要工作满9年以上。从事其他有毒有害工作岗位,需要工作满8年以上。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特殊工种的认定都是以职工档案记载的记录为准,必须要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审批,形成审批表,存入职工档案。
第五,失去劳动能力退休年龄。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这种情况下的退休年龄是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
除了1978年国发104号文件以外,1999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也明确了有关的退休年龄。
第六,退职制度不设退休年龄。根据国发1978年104号文件,不具备退休条件,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失去劳动能力,应当办理退职手续。既包括不符合退休年龄条件,也包括不符合连续工龄满10年的条件。
不过,由于有关1978年文件实施范围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干部。所以私营企业联合就业人员能否适用有关规定?还是看当地的文件要求。
第七,病残津贴制度也不设年龄要求。其实社会保险法中,早已经要求各地建立病残津贴制度以替代退职制度。目前已经由广东省、四川省、宁夏自治区等多个省份进行了制度试点。虽然说待遇标准不一样,但条件基本一致:
缴费满15年,失去劳动能力,但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除此以外,江苏省已经试点,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人社部门备案,三方见证下自愿推迟退休年龄。另外,还有一些高级专家等特殊情况可以把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甚至70岁以上。
总之,严格统一的退休年龄,并不适合社会的实际要求。相信未来的退休年龄制度会变得越来越灵活。#6月财经新势力#
新中国历年人口(2022年--1949年)变化
2022年,人口14.1175亿,净增长:-85万
2021年,人口14.1260亿,净增长:48万
2020年,人口14.1212亿,净增长:204万
2019年,人口14.1008亿,净增长:467万
2018年,人口14.0541亿,净增长530万
2017年,人口14.0011亿,净增长:778.82万
2016年,人口13.923218亿,净增长:905.77万
2015年,人口13.832641亿,净增长:680万
2014年,人口13.764641亿,净增长:920.32万
2013年,人口13.672609亿,净增长:803.72万
2012年,人口13.592237亿,净增长:1006.83万
2011年,人口13.431554亿,净增长:824.54万
2010年,人口13.4091亿,净增长:641万
2009年,人口13.3450亿,净增长:648万
2008年,人口13.2802亿,净增长:673万
2007年,人口13.2129亿,净增长:681.36万
2006年,人口13.144764亿,净增长:691.64万
2005年,人口13.0756亿,净增长:768万
2004年,人口12.9988亿,净增长:761万
2003年,人口12.9227亿,净增长:774万
2002年,人口12.8453亿,净增长:826万
2001年,人口12.7627亿,净增长:884万
2000年,人口12.6743亿,净增长:957万
1999年,人口12.5786亿,净增长:1025万
1998年,人口12.4761亿,净增长:1135万
1997年,人口12.3626亿,净增长:1237万
1996年,人口12.2389亿,净增长:1268万
1995年,人口12.1121亿,净增长:1271万
1994年,人口11.9850亿,净增长:1268万
1993年,人口11.8517亿,净增长:1346万
1992年,人口11.7171亿,净增长:1348万
1991年,人口11.5823亿,净增长:1490万
1990年,人口11.4333亿,净增长:1629万
1989年,人口11.2704亿,净增长:1678万
1988年,人口11.1026亿,净增长:1726万
1987年,人口10.9300亿,净增长:1793万
1986年,人口10.7507亿,净增长:1656万
1985年,人口10.5851亿,净增长:1494万
1984年,人口10.4957亿,净增长:1349万
1983年,人口10.3008亿,净增长:1354万
1982年,人口10.1654亿,净增长:1582万
1981年,人口10.0072亿,净增长:1367万
1980年,人口9.8705亿,净增长:1163万
1979年,人口9.7542亿,净增长:1283万
1978年,人口9.6259亿,净增长:1285万
1977年,人口9.4974亿,净增长:1257万
1976年,人口9.3717亿,净增长:1297万
1975年,人口9.2420亿,净增长:1561万
1974年,人口9.0859亿,净增长:1648万
1973年,人口8.9211亿,净增长:2034万
1972年,人口8.7177亿,净增长:1948万
1971年,人口8.5229亿,净增长:2237万
1970年,人口8.2992亿,净增长:2321万
1969年,人口8.0671亿,净增长:2137万
1968年,人口7.8534亿,净增长:2166万
1967年,人口7.6368亿,净增长:1826万
1966年,人口7.4542亿,净增长:2004万
1965年,人口7.2538亿,净增长:2039万
1964年,人口7.0499亿,净增长:1327万
1963年,人口6.9172亿,净增长:1876万
1962年,人口6.7296亿,净增长:1437万
1961年,人口6.5859亿,净增长:-348万
1960年,人口6.6207亿,净增长:-1000万
1959年,人口6.7207亿,净增长:1213万
1958年,人口6.5994亿,净增长:1341万
1957年,人口6.4653亿,净增长:1825万
1956年,人口6.2828亿,净增长:1363万
1955年,人口6.1465亿,净增长:1199万
1954年,人口6.0266亿,净增长:1470万
1953年,人口5.8796亿,净增长:1314万
1952年,人口5.7482亿,净增长:1182万
1951年,人口5.6300亿,净增长:1104万
1950年,人口5.5196亿,净增长:1029万
1949年,人口5.4167亿
退休年龄计划,从几岁开始可以领取养老金?
现在已经2023年了,你知道国家退休年龄和退休年龄吗?为什么有的人40岁就可以退休,而有的人却要工作到60岁?情况不同,原因也不同。我们来看看2023年的国家养老金年龄和退休年龄,看看我们多少岁才能领取养老金?
一是普通职工退休年龄。
正式员工中,女性员工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员工年龄在60岁以上。
它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以1978年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为基础的。当时它的范围仅限于公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雇员。他们必须连续工作10年,达到上述年龄时必须退休。
事实上,这是强制性养老金计划,你不能退休。简单来说,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相关连续工作年限制度改为15年累积养老保险。
二是高管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
事实上,国发104号在1978年就颁布了两项法令,第一项是前述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第二项是《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女性高管达到55岁,男性高管达到60岁,累计工资年限达到15年,必须退休。
一开始,我们对人员进行身份管理,将每个员工分为不同身份的工人和干部。现在“身份思维”已经释放,立场也开始明确。如果女性担任过领导和专业工程职位并满足当地要求(通常为5或10年),则可以在55岁退休。具体规则因省而异。
三是特殊岗位提前退休年龄。
特殊工作退休年龄是指从事井下、高空、高温(低温)特别是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损健康的工作的人员的适当年限。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划分,由设立特殊工种的企业向各区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登记后方可确定。专项工程的审批和退役由设区的市负责,不能委托。
一般来说,技术工人女性45岁、男性55岁即可退休并领取养老金。
针对具体情况,我建了一个这样的表格供参考:
为适应国家延迟退休的大环境,人社部2018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符合特殊岗位提前退休条件的职工可以选择提前退休。养老金和提前退休。与公司协商的年龄和法定退休年龄。因此,延迟退休仍需征得单位同意。
第四,人们残疾和退休的年龄。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如果无法再工作,连续工作10年,男同性恋50岁,女同性恋45岁就可以退休。
如果不符合正确的年龄限制,例如该男子只有45岁,或者连续工作年限低于正确的年限,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办理解雇程序。取消费用较低。
不过,中国目前正在广东、宁夏等一些省份试行疾病和伤残补贴制度。只要缴纳养老保险满15年,并且丧失劳动能力,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领取疾病和伤残福利。另外,达到上述退休年龄的人可以重新申请退休领取养老金,这是非常好的。
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
原则上,不叫弹性工作人员退休。据《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报道,2001年明确了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
此外,城乡居民基本保险退休年限男女均为60年。
以上是我们目前使用的与年龄相关的养老金。你遇见了哪一位呢?
兔年说兔(1),这些人也属兔,看看有你的老乡吗?
网络图片
颜文斌
颜文斌(1915—2014),江西省永新县人,享年99岁。
1931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跟随红2、6军团长征,1941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特务团营长,1949年任解放军第39军第115师参谋长,1955年任解放军第39军副军长,1964年晋升为解放军少将军衔。
戴克明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红安县人,享年71岁。
1929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至1937年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年独立游击战争,1940年任中共豫西区密县县委书记兼县独立团团长,1949年任河南军区洛阳军分区副政委,1964年至1971年任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解放军少将军衔。
魏洪亮
魏洪亮(1915—1990),江西省兴国县人,享年75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1943年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委,1949年任解放军第18军第54师首任师长,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至1964年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
魏今非
魏今非(1903—1983),江苏省句容县人,享年80岁。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安徽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8年任陕南行署副主任,1956年至1961年任广东省副省长,1978年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黎有章
黎有章(1915—1958),江西省吉安市人,终年43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45年任八路军滨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解放军第31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参谋长。
潘纪文
潘纪文(1915—1994),山西省万荣县人,享年79岁。
1934年毕业于太原法学院政治经济系,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秘书主任,1949年任中共绥蒙区包头市委书记,1956年任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副部长。
潘峰
潘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享年79岁。
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41年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冀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1956年任军委防空军干部部部长。
王大珩
王大珩(1915—2011),江苏省苏州市人,享年96岁。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系,1948年回国,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少岩
王少岩(1903—1995),云南省腾冲县人,享年92岁。
1927年起开办云南“茂恒商号”,后在上海、成都、拉萨、香港和缅甸的仰光、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30余处。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云南省工业厅副厅长、省轻工业厅副厅长,政协云南省第一(补选)、二、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云南省副省长(1962—1967),云南省第五、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卢嘉锡
卢嘉锡(1915—2001),原籍台湾省台南市,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享年86岁。
1934年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39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结构化学研究室客座研究员,1945年冬回国,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化学学部委员,1981年至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1991年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是第八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九届中央副主席、第十和十一届中央主席。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