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姻缘

刘有几画多少笔(刘有几画)

刘有几画多少笔(刘有几画)

刘-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liú

注 音:ㄌㄧㄡˊ

繁体字:劉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刂

简体部首: 刂

五笔86:YJH

五笔98:YJH

UniCode:U+5218

四角号码:02400

仓颉:YKLN GBK

编码:C1F5

规范汉字编号: 0517

刘的部首笔画:2

总笔画:6

笔 顺:捺横撇捺竖竖

〈动〉

(1) (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2)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 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3) 克,战胜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名〉

(1) 兵器名。斧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孔传:“刘,钺属。” 孔颖达疏引 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2) 姓

〈形〉

剥落,凋残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明· 刘基《擢彼乔松》

三、姓氏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1%。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刘姓占江西省总人口的7.6%。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样,经历宋、元、明600年,刘姓人口增长同样地缓慢,刘姓人口纯增加率仅仅10%,净增加了40万。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这六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全国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6.7%。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块地区进行,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刘姓人口由近400万激增到6456万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江西、山东、河北五省,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辽宁、湖北、黑龙江和安徽,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别占省总人口的5.5%和6%。全国形成了华北、四川、华中、东北四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在近600年期间,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刘姓人群也大批向东北地区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电文公布了姓氏人数排行榜,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渤海湾、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刘姓人口达到14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5人以上。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7%,刘姓人口大约2718万;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l0.5%,刘姓人口大约1143万;3.5—l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3%。刘姓人口大约2273万;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5%,刘姓人口大约322万。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六、家谱文献

全国:闽杭白沙白莲塘刘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天津静海:刘氏家谱二卷

天津:敦复堂刘氏家谱一卷

天津:刘氏家乘序一卷

河北:丰润刘氏家谱五卷

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

河北:盐山刘氏家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刘氏族谱

河北:上元刘氏宗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山国:洪洞刘氏宗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附合谱分谱不分卷

辽宁潘阳:刘氏家谱不分卷

辽宁潘阳:刘氏家谱

辽宁:锦州白官河刘氏宗谱一卷

辽宁辽阳:刘氏宗谱一卷

辽宁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上海松江:刘氏宗谱续稿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

江苏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

江苏泰县:姜堰刘氏家乘四卷首二卷

江苏:华县姜堰镇刘氏续修家乘□□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六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家谱二十八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异移公直系支谱四卷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卷

江苏江都:安阜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江苏江都:安阜州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分谱二卷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族谱四卷

江苏江都:刘氏族谱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兴化刘氏族谱

江苏南通:刘氏宗谱十五卷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

江苏如皋:皋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如皋:刘氏族谱三十二卷

江苏镇江:润东刘氏宗谱六卷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镇江:京江刘贻德堂支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江苏镇江:东江刘氏续谱四卷

江苏镇江:刘氏族谱十六卷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族谱六卷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宗谱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江苏丹徒:京口儒林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丹阳:云阳小墟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丹阳:云阳嘉山刘氏家乘十卷

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七、郡望堂号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郡望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为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八、字辈排行

广西钦州字辈:日月星辰,彭城堂,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字辈:振世兴家业

山东字辈:志裕广先德 ,现居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

浙江省天台县孟岸:再启昌学金丁吉义。

浙江天台金塘头:江淮河汉,朝宗永长,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侯阶伯宠,功允绍唐,时习先圣,仁里华国,明贤熙康。浙江开化县桐村镇严村刘

福建省三明:清扬建春。

福建三明建宁客坊:在斯方新云日相。

福建上杭:占广志堂。

福建古田县大桥:明华文良世,名大上观延。宗族能积德,兰桂必腾芳。田连增广进,国顺庆清平。盛朝存哲士,枝生亿万年

湖南登科公后裔由广东迁入:才祖受添丹,文白一朝景,春庭本重仁,应时思事友,德盛万年新,振家光世守,华国显宗功,代遇元良起,承恩庆大逢。

湖南长沙水部丛桂支湖北干一、二河分派:庆云冠冕辉先德,

湖北大冶永丰乡流水里七花堡松子山:志本月公廷五代;月辈再续派十字:天朝得定一,世应自长兴;乾隆三十一年续派:仁孝承先泽,文章启来英;克昌其道大.有守以时亨;瑞兆龙光锡,万年相圣明。湖北广水:家

重庆巴县大袖刘紃刘絴刘远猷后裔:远鼎廷文龄大。

重庆刘谊后裔从江西南城县三十三都石龙洞石溪堡迁重庆府江津高歇:季廷邦守玉,文字可国时,士达能宏义,德业光先烈。诗书起后昆,诒谋原式骨,甲地

贵州四川巴县迁入:世子见朝廷,祥光应清明,永长思正大,?照天祖恩。

贵州四川简阳迁入:德建忠立胜国刚。

贵州仁怀:仁义礼智信。

贵州六盘水六枝:国善宗潘文光洪。

贵州天柱县:常其荣

陕西来自安徽潜山,福四公、寿二公传下:福寿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增千古,行义在庭扬。作善承先德,永延泽久长。观光辉上国,积厚有馀芳。

陕西丹凤县蔡川镇:世辛公良赤。

陕西兴平:祥志建腾。

河南内乡县大桥:道德甲生振。

河南永城:思念传家宝,须怀道德方。

河南:应国东德西长。

河南安阳县曲沟乡西曲沟村:寅恭跻峻德,笃厚树丰功,蕃祉三多锡,延年万福同。

河南杞县咸冈村:尚效清化

河北原广西柳州:贵单作治兰。从兰字起,作了世次序:兰兆春景彦,玉荫世泽香。

河北乐亭:正逢书文维,世兆德传家。

河北沧州:世泉福连树德志。

河北沧州泊头原交河县:世志占金振。

江苏老家湖南祁阳:先贤肇景运,际起发昌明。

江苏堂号彭城堂:士学承恩广,心恒克志长。

江苏丰县代庄:世廷统兴,光大志鸿。永怀树泰,培茂常荣。遵守遗训,宗绪修明。卫国保家,刚毅忠贞。承前

江西堂号敦睦堂:发来开泰,盛德敦厚,忠和盈瑞,文章华国。

江西、湖南、四川地区刘开七公派下《通谱》公议派文从广传公之子巨字辈排起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添福承宗

安徽从江西瓦家坝迁来:厚德家声振。

安徽/江苏太湖县:世辛公良赤。

安徽大泽乡:明文绍玉正,锡金传家远。

安徽凤阳临淮关:克明俊德,长发其祥。

安徽文邑客岭村:肇庆于积善,万世其永昌。

辽东大连小平岛:文士克敬德,善吉存忠厚,春高登凤鸣,磊乐震家声。

辽宁大石桥:清应燕章口,国忠成圣贤,德大学问广,功华礼义希。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炮台镇磙桥村:振永世德昌。辽宁大连市:长明德

甘肃民勤县:国礼培天德,生开贤世远。杰章海轶钦,峰泽兆毓文。

甘肃庆阳:万廷明永广沛。

甘肃榆中县:元生济祖宗贻世泽孙子振家胜桃园一薄书。

四川湖北迁入:正文章中良汉。

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上场口刘大石桥:芝澄勋振,从化光昌。含君有明,开国成家。续编:诗书为本,勤俭良嘉;根深叶茂,永焕光华。

台湾老家成都:家子闰流月,文元国天德,智世登朝运。

台湾一四七世崇华千七郎公派:万一四八世孟念仲季,世文宗汉源,益秉奕鼎光,兴进让朝兰,联发荣隆传,长玉成裕常。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世广永继昌。内蒙古赤峰市:星清奉文德,明玉震山河。

内蒙古奈曼旗山东莱阳县高家庄迁入:汗、国、永、两字辈、振、两字辈、升、相、玉、宝凤。

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凤良启世,迁成应光,显明富贵。

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汉朝大有光,文武世荣昌。

云南宣威:汉唯武国荣,清开永大廷,盛德昭广远,兴和启繁丰英。

云南昭通巨深房浪公系:甲第

广西北流市巨波公后裔:元亨利贞善庆。

广西北流:亮福寿元俊杰广,英才维音起达朝天。

广西兴安县漠川乡柘田村:相廷仲永维仁,德尚汝如宏,世代荣昌祖,文武绍先猷。

广西:祥强单

广东从江西龙南定南葛头坳迁来:登上元文章,先成世德昌,良才贤邦国,多士正观光。

广东丰顺县汤坑市赤草乡现更名为益草乡拟定辈序三十六字如下:念源祖宗继宪,经家绍国天建。克广丕基德盛,佐理朝廷文

山东始祖刘汝河:仲朝志胜,洪光必照,远映乾坤,万年永

山东临沂刘姓字辈:凤、景、成、年、清、维。

北京:万国宗天一,光明德懋召,士龙崇正道,冠勉达熙朝。

北京: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着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北京:玉万国文金。北京:国丕元远久,芝馨锡寿长,大靖先治政,

字辈:金朝登开诗,承运真士守,文德应发祖恩正大光明。祖辈维朝正光大德

安徽合肥分支字辈:世道长存。

河南郑州十八里河字辈:家声丕振起燕翼廷训长,继述彰元善聚顺诏前光;仁厚生意盛宽和德泽昌,敦伦本源固睦族风远扬。

九、姓氏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现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刘歆:(约前50-23),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洪:(约130-196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9月19日),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刘元梁:晋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贬为右淮尉,精通诗词,颇有文采,诗作众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残诗作有 反昭新书等。

刘徽: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著有《九章算术》(九卷)、《海岛算经》等。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刘琨:(271~318),西晋爱国将领,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刘渊即汉光文帝,字元海。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

刘牢之:东晋北府兵将领,淝水之战中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

宋武帝刘裕(363—422),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曾先后灭亡南燕、后秦等国。有“气吞万里如虎”之美誉。

刘义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勰:(约465—532)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刘焯:(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

刘文静:(568-619) 唐初开国功臣。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昫xù:(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的编撰者。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刘仁瞻:(900-957) 五代十国南唐大臣。以骁勇名于当世。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使。

刘金定:北宋著名巾帼女将(与穆桂英齐名),高琼之妻。曾大败南唐军,为宋军平灭南唐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刘金定随丈夫高琼北上抗辽,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等重地,后不幸战死。

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主政长达十余年,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锜:(1098-1162年),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建炎十年,金统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大军进攻,刘錡率军以悬殊兵力大败金军于顺昌。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松年:南宋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刘元:元代杰出的雕塑大师,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颠。

刘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刘福通:(1320~1365),元末红巾军首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天和:明代医学家、治河专家。曾官至兵部尚书,后告老返乡。平时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

刘纯:(135?-1418)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即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著作有《医经小学》、《太素脉诀》、《玉机微义》、《杂病治例》等。

刘瑾: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统勋:(1698-1773),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谥文正。

刘墉:(1719~1804),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刘永福:广东钦州人,晚清名将。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战争中指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号永清)并作为继任代总统为保卫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铭传: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湾首任巡抚,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刘锦棠:协助左宗棠镇压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抚。

刘秉璋:(1826~1905),庐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战争期间,他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刘光才:清代名将,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光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刘鹗:清代小说家,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刘步蟾:北洋水师名将。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刘-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liú

注 音:ㄌㄧㄡˊ

繁体字:劉

旧繁体字/异体字: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造字法:刂

简体部首: 刂

五笔86:YJH

五笔98:YJH

UniCode:U+5218

四角号码:02400

仓颉:YKLN GBK

编码:C1F5

规范汉字编号: 0517

刘的部首笔画:2

总笔画:6

笔 顺:捺横撇捺竖竖

〈动〉

(1) (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2) 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诗·周颂·武》

重我民,无尽刘。——《书·盘庚上》。孔传:“刘,杀也。”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 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3) 克,战胜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逸周书·世俘》

〈名〉

(1) 兵器名。斧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书·顾命》。孔传:“刘,钺属。” 孔颖达疏引 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2) 姓

〈形〉

剥落,凋残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明· 刘基《擢彼乔松》

三、姓氏起源

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的改姓

(1)赐姓:项羽的叔父项伯,因在鸿门宴对刘邦有救助之功,刘邦赐其家族姓刘。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即皇帝位后,接受戍卒娄敬定都关中的建议,决定把国都迁到长安,并因此赐娄敬姓刘。

(2)西汉初年:匈奴族刘姓。当时,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挛氏子孙皆姓刘。

(3)魏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的一支为争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称是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的后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刘。他们先后在今山西、陕西、内蒙地区建立了汉、前赵和夏三个政权,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前赵的建立者刘渊即是匈奴贵族。

(4)北魏“勋臣八姓”之一有独孤氏,孝文帝于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实行汉化改革,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

(5)唐末五代时期,突厥别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称是刘邦的后裔。五代十国中的后汉政权和北汉政权就是由沙陀刘氏建立的。

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四、得姓始祖

见姓氏起源

五、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刘姓大约有3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7%,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1%。江西为刘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7%,刘姓占江西省总人口的7.6%。全国形成了赣浙闽、冀豫鲁、川湘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刘姓大约有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4%,为明朝第五大姓。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一样,经历宋、元、明600年,刘姓人口增长同样地缓慢,刘姓人口纯增加率仅仅10%,净增加了40万。在全国的分布仍主要集中于江西、山东、河北。这三省刘姓大约占刘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浙江、湖南、陕西、江苏和湖北,这六省的刘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刘姓人口约占全国刘姓总人口的23%,仍为刘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总人口的6.7%。全国形成了赣浙苏、鲁冀晋陕、湘鄂三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动主要围绕着这三大块地区进行,东南地区主要向北和西扩散,华北地区主要向南移动同时向西和东漂移,而四川地区人口主要向两湖地区迁移。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刘姓人口由近400万激增到6456万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刘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江西、山东、河北五省,人口约占刘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辽宁、湖北、黑龙江和安徽,这五省的刘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别占省总人口的5.5%和6%。全国形成了华北、四川、华中、东北四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在近600年期间,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刘姓人群也大批向东北地区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电文公布了姓氏人数排行榜,刘姓人口有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

刘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东北、渤海湾、四川东南,每平方公里的刘姓人口达到14人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25人以上。刘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7%,刘姓人口大约2718万;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l0.5%,刘姓人口大约1143万;3.5—l0.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5.3%。刘姓人口大约2273万;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39.5%,刘姓人口大约322万。

刘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刘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区是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河北、山东西北、新疆喀什地区,刘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2.1%;在青海以东、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4.2%—7%,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8.6%;在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大部、台湾、广东中部、海南南部、云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东部、新疆西地区,刘姓分布频率在1.4%—4.2%,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5%;在其他地区,刘姓分布频率不足1.4%,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

六、家谱文献

全国:闽杭白沙白莲塘刘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天津静海:刘氏家谱二卷

天津:敦复堂刘氏家谱一卷

天津:刘氏家乘序一卷

河北:丰润刘氏家谱五卷

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不分卷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

河北:盐山刘氏家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刘氏族谱

河北:上元刘氏宗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山国:洪洞刘氏宗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附合谱分谱不分卷

辽宁潘阳:刘氏家谱不分卷

辽宁潘阳:刘氏家谱

辽宁:锦州白官河刘氏宗谱一卷

辽宁辽阳:刘氏宗谱一卷

辽宁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上海松江:刘氏宗谱续稿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不分卷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

江苏丰县: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

江苏泰县:姜堰刘氏家乘四卷首二卷

江苏:华县姜堰镇刘氏续修家乘□□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六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家谱二十八卷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异移公直系支谱四卷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宝应刘氏家谱□□卷

江苏江都:安阜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江苏江都:安阜州刘氏重修族谱六卷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分谱二卷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重修族谱四卷

江苏江都:刘氏族谱

江苏江都:维扬江都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兴化刘氏族谱

江苏南通:刘氏宗谱十五卷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

江苏如皋:皋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如皋:刘氏族谱三十二卷

江苏镇江:润东刘氏宗谱六卷

江苏镇江:京江刘氏宗谱四卷

江苏镇江:京江刘贻德堂支谱四卷首末各一卷

江苏镇江:东江刘氏续谱四卷

江苏镇江:刘氏族谱十六卷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族谱六卷

江苏丹徒:京口刘氏宗谱六卷附世系表一卷

江苏丹徒:京口儒林刘氏族谱六卷首一卷

江苏丹阳:云阳小墟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丹阳:云阳嘉山刘氏家乘十卷

江苏武进:国营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十二卷

江苏武进:西严刘氏宗谱八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大分老七房支谱二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二分支谱二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五福会支谱不分卷

江苏:武进西营刘氏家谱八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十四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昇东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二十二卷

江苏武进:蓉湖柳荡刘氏宗谱三十六卷

江苏武进:毗陵新安刘氏宗谱二十卷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二卷

江苏武进:毗陵戚墅堰刘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

江苏武进:毗陵刘氏宗谱十六卷

江苏武进:晋陵闸头刘氏宗谱八卷

七、郡望堂号

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郡望达27个,其中有名的有18个。

郡望

彭城郡:西汉的时候设立,当时将楚国改为彭城郡,后又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江苏徐州)。

沛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相县。相当于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记高祖本纪》,大历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谓刘氏世居于沛,移在丰。应邵曰:“沛,县也。丰,其乡也。” 历史学家颜师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属县。丰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苏铜山所属。” 西汉初期改泗水郡为沛郡。

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时代顷王刘仲。

河间郡:汉初置郡,治所在乐城。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刘姓多出自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

梁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咀阳。此支刘姓为汉文帝之子刘文所开基。

顿丘郡:西汉、西晋两次置郡。此支刘氏多出自匈奴刘氏。

南阳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宛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定王刘发。

东平郡:汉晋置郡,治所在无盐。南朝宋改称东平郡。此支刘氏,其开山基始祖为汉宣帝第四子东平王刘宇。

高密国:西汉置国,治所在高密。此支刘氏为广陵王之子刘宏所开基。

竟陵郡:西晋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刘氏为后汉刘焉所开基。

河南郡:汉置郡,治所在洛阳市东北。此支刘氏出自匈奴族刘氏。

尉氏县:春秋时郑国尉氏邑,秦时置县。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东汉章帝十一世孙刘通。

广平郡:汉置郡,治所在广平。此支刘氏出自西汉景帝之孙刘苍之后。

丹阳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刘氏为临怀刘氏分支,起开山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7世孙刘会。

广陵郡: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汉宣帝广陵王刘胥。

长沙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临湘。此支刘姓开基始祖为长沙定王刘发。

临淮郡:汉武帝时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刘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六世孙晋永城令刘建。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刘姓宗族中,另一个用得最多的、最为著名的堂号;藜照堂的得名,来自刘向燃藜读经的典故。藜照堂及与此相近的堂号,不只在刘向后裔彭城刘氏宗派中,在中国南北各地各宗派刘氏后裔中都被广泛使用,该堂号已成为刘姓的标志之一。

中山堂:是刘姓中又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号。中山是刘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刘姓的发源地之一。中山刘氏在刘氏各宗派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丁极为兴旺,族裔众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号为堂号。宋朝时期,福建建州、建阳刘氏一门忠烈,有5人死后被朝廷赐谥为“忠”,世人号称“刘氏五忠”,堂号主要在福建刘氏及其分迁到各地的刘氏支派后裔中使用。

墨庄堂:是一个典故堂号。主要在江西刘式后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迁他省的刘式后裔仍沿用这一堂号。

八、字辈排行

广西钦州字辈:日月星辰,彭城堂,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字辈:振世兴家业

山东字辈:志裕广先德 ,现居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

浙江省天台县孟岸:再启昌学金丁吉义。

浙江天台金塘头:江淮河汉,朝宗永长,奇英文章,行立孝义,从心显扬,侯阶伯宠,功允绍唐,时习先圣,仁里华国,明贤熙康。浙江开化县桐村镇严村刘

福建省三明:清扬建春。

福建三明建宁客坊:在斯方新云日相。

福建上杭:占广志堂。

福建古田县大桥:明华文良世,名大上观延。宗族能积德,兰桂必腾芳。田连增广进,国顺庆清平。盛朝存哲士,枝生亿万年

湖南登科公后裔由广东迁入:才祖受添丹,文白一朝景,春庭本重仁,应时思事友,德盛万年新,振家光世守,华国显宗功,代遇元良起,承恩庆大逢。

湖南长沙水部丛桂支湖北干一、二河分派:庆云冠冕辉先德,

湖北大冶永丰乡流水里七花堡松子山:志本月公廷五代;月辈再续派十字:天朝得定一,世应自长兴;乾隆三十一年续派:仁孝承先泽,文章启来英;克昌其道大.有守以时亨;瑞兆龙光锡,万年相圣明。湖北广水:家

重庆巴县大袖刘紃刘絴刘远猷后裔:远鼎廷文龄大。

重庆刘谊后裔从江西南城县三十三都石龙洞石溪堡迁重庆府江津高歇:季廷邦守玉,文字可国时,士达能宏义,德业光先烈。诗书起后昆,诒谋原式骨,甲地

贵州四川巴县迁入:世子见朝廷,祥光应清明,永长思正大,?照天祖恩。

贵州四川简阳迁入:德建忠立胜国刚。

贵州仁怀:仁义礼智信。

贵州六盘水六枝:国善宗潘文光洪。

贵州天柱县:常其荣

陕西来自安徽潜山,福四公、寿二公传下:福寿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增千古,行义在庭扬。作善承先德,永延泽久长。观光辉上国,积厚有馀芳。

陕西丹凤县蔡川镇:世辛公良赤。

陕西兴平:祥志建腾。

河南内乡县大桥:道德甲生振。

河南永城:思念传家宝,须怀道德方。

河南:应国东德西长。

河南安阳县曲沟乡西曲沟村:寅恭跻峻德,笃厚树丰功,蕃祉三多锡,延年万福同。

河南杞县咸冈村:尚效清化

河北原广西柳州:贵单作治兰。从兰字起,作了世次序:兰兆春景彦,玉荫世泽香。

河北乐亭:正逢书文维,世兆德传家。

河北沧州:世泉福连树德志。

河北沧州泊头原交河县:世志占金振。

江苏老家湖南祁阳:先贤肇景运,际起发昌明。

江苏堂号彭城堂:士学承恩广,心恒克志长。

江苏丰县代庄:世廷统兴,光大志鸿。永怀树泰,培茂常荣。遵守遗训,宗绪修明。卫国保家,刚毅忠贞。承前

江西堂号敦睦堂:发来开泰,盛德敦厚,忠和盈瑞,文章华国。

江西、湖南、四川地区刘开七公派下《通谱》公议派文从广传公之子巨字辈排起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添福承宗

安徽从江西瓦家坝迁来:厚德家声振。

安徽/江苏太湖县:世辛公良赤。

安徽大泽乡:明文绍玉正,锡金传家远。

安徽凤阳临淮关:克明俊德,长发其祥。

安徽文邑客岭村:肇庆于积善,万世其永昌。

辽东大连小平岛:文士克敬德,善吉存忠厚,春高登凤鸣,磊乐震家声。

辽宁大石桥:清应燕章口,国忠成圣贤,德大学问广,功华礼义希。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炮台镇磙桥村:振永世德昌。辽宁大连市:长明德

甘肃民勤县:国礼培天德,生开贤世远。杰章海轶钦,峰泽兆毓文。

甘肃庆阳:万廷明永广沛。

甘肃榆中县:元生济祖宗贻世泽孙子振家胜桃园一薄书。

四川湖北迁入:正文章中良汉。

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上场口刘大石桥:芝澄勋振,从化光昌。含君有明,开国成家。续编:诗书为本,勤俭良嘉;根深叶茂,永焕光华。

台湾老家成都:家子闰流月,文元国天德,智世登朝运。

台湾一四七世崇华千七郎公派:万一四八世孟念仲季,世文宗汉源,益秉奕鼎光,兴进让朝兰,联发荣隆传,长玉成裕常。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世广永继昌。内蒙古赤峰市:星清奉文德,明玉震山河。

内蒙古奈曼旗山东莱阳县高家庄迁入:汗、国、永、两字辈、振、两字辈、升、相、玉、宝凤。

云南文山麻栗坡县:凤良启世,迁成应光,显明富贵。

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汉朝大有光,文武世荣昌。

云南宣威:汉唯武国荣,清开永大廷,盛德昭广远,兴和启繁丰英。

云南昭通巨深房浪公系:甲第

广西北流市巨波公后裔:元亨利贞善庆。

广西北流:亮福寿元俊杰广,英才维音起达朝天。

广西兴安县漠川乡柘田村:相廷仲永维仁,德尚汝如宏,世代荣昌祖,文武绍先猷。

广西:祥强单

广东从江西龙南定南葛头坳迁来:登上元文章,先成世德昌,良才贤邦国,多士正观光。

广东丰顺县汤坑市赤草乡现更名为益草乡拟定辈序三十六字如下:念源祖宗继宪,经家绍国天建。克广丕基德盛,佐理朝廷文

山东始祖刘汝河:仲朝志胜,洪光必照,远映乾坤,万年永

山东临沂刘姓字辈:凤、景、成、年、清、维。

北京:万国宗天一,光明德懋召,士龙崇正道,冠勉达熙朝。

北京:天国祖邦钦鸿廷,永文昌德世忠贞,有时显着云龙际,扶保王朝寿宇清。

北京:玉万国文金。北京:国丕元远久,芝馨锡寿长,大靖先治政,

字辈:金朝登开诗,承运真士守,文德应发祖恩正大光明。祖辈维朝正光大德

安徽合肥分支字辈:世道长存。

河南郑州十八里河字辈:家声丕振起燕翼廷训长,继述彰元善聚顺诏前光;仁厚生意盛宽和德泽昌,敦伦本源固睦族风远扬。

九、姓氏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6人,先后建立有西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南朝宋、南汉、后汉、北汉、大齐等王朝或政权。共历时650多年,是中国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称沛公。

汉文帝刘恒:汉朝的第3个皇帝(不包括两位汉少帝的情况下),躬行节俭励精图治,开创治世“文景之治”,其庙号太宗,谥号孝文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父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7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位期间击破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刘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

刘向:(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现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中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刘歆:(约前50-23),新朝开国功臣。封红休侯。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刘洪:(约130-196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9月19日),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刘协被封为山阳公。

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裔孙。一生以仁义为本,颇得民心。

刘元梁:晋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为上卿,后被奸臣所害贬为右淮尉,精通诗词,颇有文采,诗作众多,后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残诗作有 反昭新书等。

刘徽: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著有《九章算术》(九卷)、《海岛算经》等。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刘琨:(271~318),西晋爱国将领,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刘渊即汉光文帝,字元海。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

刘牢之:东晋北府兵将领,淝水之战中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

宋武帝刘裕(363—422),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曾先后灭亡南燕、后秦等国。有“气吞万里如虎”之美誉。

刘义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勰:(约465—532) 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刘焯:(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学家。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

刘文静:(568-619) 唐初开国功臣。李渊在太原起兵,他亦随军南下,俘隋大将屈突通。唐立,任纳言,助修律令,并助李世民击灭薛仁杲,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封鲁国公。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昫xù:(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学家,后晋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的编撰者。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

刘仁瞻:(900-957) 五代十国南唐大臣。以骁勇名于当世。曾任吴右监门卫将军。历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使。

刘金定:北宋著名巾帼女将(与穆桂英齐名),高琼之妻。曾大败南唐军,为宋军平灭南唐做出了重要贡献。北宋建立后,刘金定随丈夫高琼北上抗辽,助丈夫镇守雁门、宁武、偏头三关等重地,后不幸战死。

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主政长达十余年,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锜:(1098-1162年),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建炎十年,金统帅完颜宗弼(即金兀术)以大军进攻,刘錡率军以悬殊兵力大败金军于顺昌。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刘松年:南宋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刘元:元代杰出的雕塑大师,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艺术达到了峰颠。

刘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刘福通:(1320~1365),元末红巾军首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他历任平章、丞相等职,掌握大宋的军政大权。

刘基:(1311—1375) 字伯温,元末明初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民间传说其神机妙算,常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刘天和:明代医学家、治河专家。曾官至兵部尚书,后告老返乡。平时留心医药,辑有《保寿堂经验方》四卷,另刻有《伤寒六书》、《幼科类萃》等书。

刘纯:(135?-1418)明初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即今江苏泰县、如皋一带。)著作有《医经小学》、《太素脉诀》、《玉机微义》、《杂病治例》等。

刘瑾: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统勋:(1698-1773),清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刘墉之父。雍正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年间累官至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为官清廉,颇能进谏,参与《四库全书》编辑,并担任《四库全书四》正生总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谥文正。

刘墉:(1719~1804),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刘永福:广东钦州人,晚清名将。著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战争中指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协助巡抚唐景嵩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国号永清)并作为继任代总统为保卫台湾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铭传: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湾首任巡抚,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刘锦棠:协助左宗棠镇压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抚。

刘秉璋:(1826~1905),庐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战争期间,他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刘光才:清代名将,在固关阻击战中刘光才率忠毅军共打死打伤法、德侵略军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军官多名。

刘鹗:清代小说家,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刘步蟾:北洋水师名将。

以上资料为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在收集中……

“刘”字探源:一宗“千古谜案”,一段“难言之隐”

百家姓系列001“刘”字探源:一宗“千古谜案”,一段“难言之隐”

《说文解字》里没有“刘”字

“张王李赵遍地刘。”这个顺口溜,是刘姓人口众多的真实写照。然而,如此一个大姓,在中国最古老、最权威的古文字字典《说文解字》中,竟然找不到堂堂一个“刘”字!

许慎老先生的“不作为”,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作为文字江湖之霸主,他对“刘”字保持沉默,便使“刘”字的字源释义成为一个“千古谜案”。

主流媒体不发声,小道消息满天飞。对“刘”字的解释,因为没有一个权威解释,后世诸家各传各的道,各念各的经,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致使这个“千古谜案”始终还是一个谜。

“江东二徐”之“疑”点

有人认为,既然《说文解字》里没有“刘”,那一定有一个字是“刘”的本字,这个字是“鐂”。 “鐂”同“鎦”,读liú。《说文解字》解释“鐂”:“杀也,从金,留声。”

文字学卓有建树的“江东二徐”——徐铉徐锴弟兄二人出来喊话:“《说文解字》无刘字,偏旁有之;此字又史传所不见。疑此即刘字也。” 这二位怀疑“鐂”就是“刘”。虽然“江东二徐”没有完全肯定这种观点,含蓄地说是“疑”,但毕竟这俩兄弟一言九鼎,所以此种观点也颇具影响力。《康熙字典》等汉字工具书一般采用此说法,认为“刘”的本义是“杀”,后延伸至表示斧钺类武器等。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刘”字是象形字,

后发展为会意兼形声字。其甲骨文字形是

,左边是一只形似大鸟的动物象形,也像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右边是—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杀动物或人”,直观地表达出了“刘”字的本义——杀戮。此种观点认为,此字形到小篆时一分为二,一种变成“鐂”,一种变成“劉”。

不说“金”“刀”只说“卯”

“刘”的繁体字是“劉”。“劉”字由“卯”“金”“刀”组合而成,所以有人“化繁为简”,撇开“金”“刀”不说,认为“刘”的本字是“卯”。

“卯”的甲骨文字形是

金文字形是

小篆字形是

《说文解字》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 《律书》曰:“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天文训》曰:“卯则茂茂然。”《释名》曰:“卯,冒也,载冒土而出也。”这些解释,都是一派欣欣向荣之气象。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卯”的本义是“剖分”,引申泛指殷商用牲方式之一,又引申指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又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四位等。

观点是观点谜还是谜

对于第一种观点,“江东二徐”也只是猜测,否则就不用“疑”字了。《说文解字》虽然没有注解“刘”字,但书中却拿“刘”字说事。许慎在解释“瀏”(浏)和“䉧”两个字时,都用了“刘”。《说文解字》解释“瀏”:“流清儿,从水刘声。”《说文解字》解释“䉧”:“竹声也,从竹刘声。”由此可以看出,许慎是知道有这个“刘”字的,也是可以来用的。如此看来,把“鐂”当作“刘”的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二种观点还有待考证,第三种观点相对比较靠谱。至于“刘”的本义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这个谜还是待解之谜。

许慎的“难言之隐”是什么

许慎生活的年度,既然有“刘”字存在,他也用“刘”字去解释其他的字,但在收录了9353个汉字的《说文解字》中,为什么偏偏把“刘”字“漏掉”了呢?

许慎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说文解字》被称为“许书”,其学被称为“许学”,因为对汉语文字学的杰出贡献,许慎被尊称为“字圣”。许慎生活在一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作为皇姓的“刘”字,如何解释得恰到好处,恐怕还真是一个大难题。虽然大汉王朝不像满清那样大搞“文字狱”,但司马迁老先生因言获罪且落了个“终身残疾”的先例,还是对读书人有一定心理阴影的。与其一不小心因言获罪,倒不如闭口不谈敬而远之。

这,也许是许慎老先生的“难言之隐”吧!

“遍地刘”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刘姓作为至尊至贵的皇姓,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遍地刘”的呢?

刘姓最早的名人是夏朝的刘累。据说刘累学过驯龙术,给夏王驯养龙,后来因为饲养不善而死了一条龙,只好逃亡,其子孙就以“刘”为姓。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西汉、东汉400多年的繁衍发展,刘姓人口急剧增多,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刘氏为避战乱,不断向四面八方迁移。到唐宋时期,刘姓已经遍布大江南北,逐步形成了“遍地刘”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