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北斗是什么卫星(北斗是什么)

北斗是什么卫星(北斗是什么)

北斗是个啥?七个问题看懂北斗全球导航系统

新京报讯(记者 倪伟)6月23日9点43分,中国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天上的北斗卫星时刻便利着我们的生活。打开手机,依靠电子地图导航目的地,或查看软件里外卖小哥到哪里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用上了北斗系统。目前新入网的手机,也有70%可以用北斗服务。

2年半、30颗卫星,这个我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卫星系统,到底是个啥?以下7个问题带你看懂。

北斗三号系统30颗卫星分布在三个轨道面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供图

一问:北斗是什么?

通俗来说,北斗三号系统可以看作中国版的GP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运行的,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属于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北斗的发展经历三代,北斗一号系统2000年年底建成,是一个试验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07年至2012年,北斗二号系统建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17年到2020年,30颗星组成的北斗三号系统建成,也就是全球导航系统,可以服务全球。

二问:北斗组了一张什么样的网?

北斗三号不是一颗卫星,而是一个系统,包含30颗卫星。这些卫星组成了一张网,将地球和临近空间笼罩在内。因此北斗三号建设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组网”。

这张网上的30颗卫星,分布在三个不同高度的轨道面,包括24颗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MEO卫星是北斗三号主力卫星,运行在距离地球约2万公里的轨道,主要提供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IGSO卫星主要运行在距离地球3万6千公里轨道上,由于是高轨道卫星,可以有效增加亚太地区卫星可见数,为亚太地区提供更优质服务。GEO卫星主要运行在距离地球3万6千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提供区域短报文、星基增强等特色服务。

三个轨道面的星座设计,是北斗导航系统的独创,也具有显著的优势。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高轨道卫星,卫星越高抗遮挡能力就越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更有优势。同时,利用高轨道卫星,北斗还增添了通信功能,提供全球独家的短报文服务。

三问:北斗有什么特色功能?

短报文是北斗特有的功能,从北斗一号一直延续到北斗三号系统。

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是两类卫星,但北斗导航卫星上却附加了通信功能。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王博介绍,北斗用户利用终端,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短报文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他人。

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区,这一功能似乎鸡肋,但在大量尚未有网络覆盖的地区,如沙漠、远洋、深山、森林等,就必须要依靠卫星通信。一般卫星通信比较昂贵,北斗短报文则成本低廉,且附加在导航终端里,更为便利,在应急救援、远洋渔业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

如今,北斗三号的短报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从一次发送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1000多汉字,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除了短报文,北斗系统还有多种特殊应用,另一个例子是国际搜救。

北斗三号系统的6颗MEO卫星上,装有搜救载荷,可以与其他全球卫星搜救系统一起,为全球用户提供搜救服务。“举个例子,渔船在作业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遇险,搜救终端在触水之后会自动把搜救信号发到卫星上,卫星会把这些信息转发到地面系统,地面系统可以快速计算出遇险者的位置,告诉附近的救援力量快速开展搜救工作。”北斗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此前介绍。

这项服务是按国际卫星标准,与其他国际卫星搜救系统联合开展的一项免费公益性服务,主要用于水上、陆地、空中遇险目标的定位和救援。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转运至发射区。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供图

四问:为什么有了GPS还要建设北斗?

全球共有四个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或在建,除了北斗,还有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和欧盟伽利略。GPS上世纪就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在我国也有庞大应用规模,但我国依然努力建设了自己的北斗系统。

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表示,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甚至是基础设施中的支撑和基础。如果用国外关键技术,采购国外核心产品,一旦被断货,系统就无法长期稳定运行下去。

王博说,在国计民生很多重要行业里面,导航系统提供的时空基准不可或缺。精确的时空基准,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通信、电网、金融等行业,都需要导航卫星的精准的定位和授时功能。

对于国防安全来说,导航卫星也尤为重要,在保卫国家安全的时候,很多武器装备的制导、导航都离不开卫星。所以,有了GPS等其他导航系统以后,我们仍然坚持建设自己的北斗系统,这是北斗的战略意义。

五问:如何用上北斗的服务?

对于普通个人用户,并不需要通过特别的途径选择使用北斗服务,北斗服务已经通过芯片内置到我们的手机、汽车等设备中。我们使用导航定位服务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北斗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介绍,中国新入网的智能手机,70%已经内置北斗芯片,或北斗、GPS双模芯片。双模芯片可以同时使用GPS和北斗系统,这种使用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同时使用北斗和GPS卫星,芯片会自动挑选目前可以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可能是来自北斗卫星和GPS卫星的组合,通过4颗以上卫星,就能计算出当前的位置。

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里,北斗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一些内置北斗芯片的终端设备就可以实现。

六问:北斗系统为什么能“神速”建成?

北斗三号建设堪称“神速”,从2017年11月5日发射首星,到2020年6月23日收官,仅2年7个月就完成30颗星组网,其间还发射了2颗北斗二号卫星,完善了北斗二号星座。

这是我国航天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星座,也是最密集的同型号卫星发射。“高风险的航天领域,质量和进度、质量和数量一直是一对矛盾。”谢军曾说。这样的速度下百分之百成功率,简单来说,依靠的是快速的火箭和卫星制造能力,以及成熟的发射技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说,北斗系统充分借鉴、继承、发扬了中国航天独到的管理模式,同时创新了很多组织管理模式。例如建立了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对所有卫星导航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测,让北斗系统学习改进提升。

北斗卫星发射使用的火箭为长三甲系列火箭,分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构型。长三甲系列也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系列,目前发射次数达112次。从北斗一号系统开始,长三甲系列44次发射59颗北斗卫星,成功率100%。

近几年,长三甲系列火箭一直处于高强密度发射状态,连续5年摘得全国发射次数排名第一的火箭型号桂冠。为了实现两年半发射30颗北斗卫星,长三甲系列火箭还进行了适应性改进,满足三种轨道发射需求。

长三甲研制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还具备大型卫星的双星发射能力、末级长时间滑行能力、窄窗口/多窗口甚至零窗口发射能力、低温推进剂加注后推迟24小时不泄出再次发射的能力,保证了长三甲系列能满足绝大多数有效载荷的需求。

七问:北斗建设中有什么困难?

杨长风曾在一段采访中讲述过北斗二号争分夺秒“保轨道频率”的故事。

导航卫星发射上天的前提是要有合法的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这是世界各国必争的宝贵资源。2000年4月17日,我国在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按规定,必须要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

实际北斗二号立项是2004年,只有3年时间,必须要研制和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这一过程一般来说需要5年。这颗星不仅是北斗二号系统的首颗卫星,更肩负着启动北斗空间轨道位置和无线电频率的重任。

北斗团队夜以继日,赶在2007年4月初进入发射阶段。当时这颗卫星已经与火箭合体,竖立在发射塔架上等待发射,却突然发现应答机出现了异常,研制人员重新打开了火箭整流罩,检查卫星。

研制人员72小时没有合眼,及时排除了隐患。终于,2007年4月14日凌晨4时11分,卫星成功发射。4月17日晚上8时许,卫星传回信号,此时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轨道频率资源,为北斗区域导航系统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杨长风说,国外的技术封锁,成为制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的最大瓶颈。例如北斗二号研制初期,本打算从国外引进核心器部件——原子钟,但由于外方原因最终没能合作。但中国科研人员仅用两年,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瓶颈。如今,北斗系统原子钟精度,已经提升到每300万年差一秒。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张畅 校对 张彦君

北斗正式开通!九图告诉你北斗卫星是个什么星

【北斗正式开通!九图告诉你北斗卫星是个什么星】今天,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北斗是个什么星?它是“浪漫之星”,北斗七星自古就为人们指引方向;它是“创新之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是中国北斗的创举;它是“中国之星”,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导航卫星。戳图了解点赞中国北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994年开始研制,北斗只差一步实现全球精确定位,不用再依赖美国

11月5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三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该轨道组网顺利完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官网11月5日发文称,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为2020年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外媒认为,北斗系统将在全球民用卫星导航市场上与美国的GPS系统展开竞争,尤其是与我们的基础设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

长期以来,隶属美国空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则为全世界的用户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导航服务。不用说美国现役的所有飞机、舰船、导弹等等武器都依赖GPS导航,精确制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到了第二次海湾战争时期,甚至出现了导弹顺着新闻大楼通风口一直钻下去的高精度袭击场景。对于战场指挥系统来说,GPS也可以做到及其准确的时间同步。在民用方面,大到基础设施建设,小到用手机共享位置,连点个外卖都依赖于GPS定位。

但GPS毕竟是属于美国空军的系统,在国家的关键领域过度依赖GPS必然会埋下隐患,比如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期间,美国为了不让印度太嚣张,直接把该地区的GPS服务关掉,导致印度军队瞬间抓瞎,损失巨大,堪称悲剧。为了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洛纳斯\",欧盟也启动了\"伽利略

\"计划。

我们从1994年开始了北斗一号的研制工作,到2003年北斗一号正式完工,标志着在军事领域摆脱了对GPS的依赖。虽然在2000年后,我们加入了欧洲的\"伽利略\"项目,投资超2亿欧元,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但该项目欧洲各国勾心斗角,并不顺利。2007年开始建设自己的北斗二代系统,2015年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一颗卫星,到2020年将有35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实现全球无差别的高精度定位。虽然北斗技术并不逊于GPS,但是GPS发展了几十年,很早就占据了全球市场,特别是在民用商业领域几乎实现了垄断,我们的北斗还需要与国家战略一道逐步走出去。

北斗七星都是什么星?它们有多大,距离地球有多远?

北斗七星,顾名思义,是由七颗星组成的星群。在古代中国,北斗七星是航海者们指引方向的重要工具,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文化及科学领域的代表之一。那么,这七颗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有多大?距离地球有多远?

北斗七星的星型和名称

北斗七星,又称斗柄星、廿八宿中的斗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最为著名的星座之一。它的七颗星呈现出独特的星型,并且每颗星都有自己的名称,其中最亮的北斗星被誉为“天枢”。

北斗七星的七颗星排列成两个拱形构成。其中,位于拱形的前端的两颗星分别称为“辅星”和“禄存”,同时也可以称为“斗魁”和“斗宿”。它们代表着“威武”和“富贵”这两个吉祥之气。这两颗星也是定位时最为常用的标志。而后面的五颗星则排列成一个“斗”的形状,所以这个星座被称为“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中最亮的是北斗星,它也是整个天空中最亮的星之一。它位于天枢星的中央,代表着“权力”的意义。而北斗星上方的两颗星,即天权星和玉衡星,则分别代表天降祥瑞和定命寿符。而在北斗星下方的三颗星,则分别为天玑星、天璇星和天玉星,代表着天赐祯祥、天托孤童和天授福禄。

北斗七星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它曾被用来作为航海、农耕、礼仪、婚姻等方面的参考,甚至还被用来预测天灾人祸。在古代的神话故事中,北斗七星被认为是天帝的坐骑,负责管理人间的吉凶祸福。

北斗七星在现代也依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目前全球多个GPS定位系统中最稳定、最可靠的定位参考点之一。同时,它也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象征之一。

北斗七星的大小和距离

北斗七星的恒星分为两组,分别是较亮的四颗恒星( 北斗一、北斗二、北斗三和北斗四,也称作角宿一、角宿二、角宿三和角宿四)和较暗的三颗恒星(北斗五、北斗六、北斗七,也称为氐宿一、氐宿二和氐宿三)。这七颗恒星都是在同一区域内,但它们的距离并不相等。

北斗一是北斗七星中最亮的恒星,也是它的灵魂,它的视星等为+ 1.97。北斗一是一颗黄色的巨星,距离地球约177光年。北斗二,也称为阿星,视星等为+2.23,是北斗七星的第二亮星。北斗二是一颗白色的亚巨星,距离地球约165光年。

北斗三,也称为天枢,视星等为+2.78,是北斗七星中第三亮的星星。它是一颗白色的亚巨星,距离地球约137光年。北斗四,也称为天权,是北斗七星中第四亮的星星,它的视星等为+3.00。北斗四是一颗白色的次巨星,距离地球约142光年。

北斗五、北斗六和北斗七则是北斗七星中最暗淡的三颗恒星。北斗五,也称为天津,是一颗白色的巨星,距离地球约163光年,视星等为+4.02。北斗六,也称为石门,是一颗黄色的次巨星,距离地球约148光年,视星等为+4.28。而北斗七,也称为张衡,在北斗七星中是最暗淡的星星,距离地球约135光年,视星等为+4.36。

北斗七星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天文学上的重要性 在古代中国天文学中,北斗七星被认为是主导天空运行的重要星体,早在汉代时期就被用于指导航海和农历的推算,用来测量方向和时间。北斗七星的指向被视为天位代表着天帝之位,亦被认为是天地人三界之间的桥梁,对于航海、天文和农业领域的研究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同时,古代中国的农业文化与天文学密不可分,因此,北斗七星在农业写作和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化寓意 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北斗七星有着深刻的寓意。北斗七星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这七颗星被视为“天帝坐骑”,象征着东、南、西、北、中央、上九、下九七个方向。而其中天枢、天璇、天玑三颗星又被称作“三台星”,寓意着“君道在中而民道在下”,在治理社会、教化民众方面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被古代文人用来宣扬“君子以非其位不言”、治国有常,等推崇治国之道的思想。在中国道家文化中,北斗七星是人的增寿星,依据人的生辰八字所受的资质、造化、人品等诸多方面考量,人们会通过特定的方式祈求北斗七星庇佑身体健康、福禄寿命等。

民间传说 民间有许多关于北斗七星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传说中,牛郎是天上的牛仙,织女是天上的织女,两人因缘际会,借助喜鹊搭起“银河凉亭”,相聚天上。当天帝发现后,为了恢复正常的秩序,命令织女返回天宫。

牛郎极力挽留,牵起两只小牛向天宫追去,却在天帝面前被劈开成两半。于是,牛郎变成了北斗七星,织女变成了含着泪水的织女星,每年七月七日,银河两岸的喜鹊会在一起为牛郎织女搭起“天桥”,两人又能相会在一起。

总之,北斗七星是一个极具意义的天体,它在文化、科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当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可以将北斗七星视为一种美丽的景象,令人沉醉。

北斗是不是大红袍?关于岩茶品种的一些真相,看完涨知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曾经,有茶友喝过岩茶北斗后,很是疑惑。

“这也是大红袍吗?我怎么感觉不香哇?”

乍一听,吓了一跳。

彼时那款北斗,刚褪火出来没多久。

整体风味,花开正好月正圆,怎么会一点儿也不香?

后来,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那位茶友倒不是觉得,那泡北斗没有任何香气。

就是吧,和之前喝过的大红袍都不一样。

其它的大红袍,要么花香,要么果香,要么是花果香。

一款接着一款,茶香表现就像直男那样,非常直接。

但那次试喝北斗,怎么是一股类似木头的气味?

作为新茶,出现这种深沉的木质香正常吗?

且慢,别急,这对岩茶北斗来说再正常不过。

因为木质香,就是它的本性。

作为基础品种香型代表,不管是哪处山场的北斗,都能出现这股拥有辨识力的茶香!

《2》

岩茶北斗,它当然是大红袍。

准确来说,北斗是扦插培育而来的大红袍后代品种。

追溯北斗的育种,另有一段故事。

在特殊年代,致力于寻找真正母树大红袍的姚月明前辈,冒着犯错误的风险,着手扦插培育。

当时,姚老得到高人的指点,顺利找到一株苍老的大红袍茶树。

找到后,剪下来两枝嫩枝。

再然后,悄悄地将这两个嫩枝,插到了单位的园地。

不久,扦插下来的嫩枝就种活了,生出了根须。

正当进一步准备研究时,不巧的是,没过多久传来一个坏消息。

原先单位的那片地,被征用了,要建机场。

于是,只好再转移阵地。

多处寻找,找到了一个极适宜种茶的小山场。

名曰,北斗岗。

乍一听,这个北斗岗很冷门,很多茶友估计都没听过这个地名。

但它有着一个现在极热门、极出名的邻居——牛栏坑。

没错,每次去往牛栏坑时,从坑口的亭子那,遥望右侧。

顺着右侧的山壁爬上去,等到了最顶上的那片地方,就叫北斗岗。

作为三坑两涧之首,牛栏坑的山场优势并非这几年才出名。

早在半个世纪前,武夷山的老茶人们都心知肚明了。

由于山场小气候绝佳,后来的剪枝扦插育种,就顺利得多了。

扦插成活,长成幼苗,等到最后,长出一株一株与原先母树极相近的茶树品种。

嫩叶微红,叶脉平展。

尝试性将这些茶青采下来做茶,木质香深邃悠长,茶汤气韵醇厚非凡。

最后的最后,因育种的成功,便将这一优良品种推广开来。

因为是在北斗岗扦插培育成功的,所以特意取名“北斗”。

随后,北斗这一武夷名品,便在武夷山当地推广出来,取得了不少成就。

《3》

再次回顾岩茶北斗的辉煌推广历史,有不少地方值得八卦。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由福建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到海外的“大红袍”, 用的品种便是从北斗岗上培育出来的。

推广之初,先是取名为“北斗一号”。

等到后来,逐渐演化简称为北斗。

它的来源,是从大红袍母树上剪枝。

作为母树大红袍的直系后代, 北斗这个品种,是当之无愧的岩茶大红袍!

将时光倒回到40年前,在八十年代那会,武夷岩茶圈子里,北斗可谓如日中天。

彼时,在武夷山推广的系列优良品种里,虽然也有包括肉桂。

但在当时,肉桂的发展很低调,不显山不露水。

论知名度与人气值,远不如当时的北斗。

话说,这是从哪挖出来的古早岩茶八卦内幕呢?

这是武夷山胡歌亲自分享给我们的一手资料,在他爷爷记录的茶苗购买账本里,写得清清楚楚。

北斗茶苗,一株一毛钱。

肉桂茶苗,一株5分钱。

从茶苗价,就差了一倍。

可见在当时,岩茶北斗是有多么受宠!

《4》

讲一句车轱辘话。

北斗是母树大红袍的直系后代。

但圈内较有名气的红袍后代,却不止北斗。

还有包括陈老培育出来的奇丹;茶科所科研专家通过杂交授粉,育种出来的九龙袍(别名紫红袍);以及武夷山民间,由茶农自行育种出来的小红袍……

北斗、奇丹、九龙袍、小红袍等,它们之间有着相似处。

其一,春季茶树新生嫩叶,微微泛红或者紫红。

与民间故事里,状元归来报恩,为茶树身披红袍官服,所以才导致茶树叶片颜色泛红的传说,不谋而合。

其二,北斗、奇丹、九龙袍、小红袍等,它们的品种香相同。

闻起来,不约而同,清一色是木质香。

但这些木质香的深浅、清新、浓郁程度,有着细微差别。

种种细节巧合,不难验证出,大红袍后代品种之间,基因存在着相似度!

《5》

回到开篇的提问,喝岩茶北斗,它的香气很有特点。

它的木质香,很是深沉。

沸水冲泡,茶香扬起。

那股升腾在四周空气的木质香气息,很像以前看老木匠做木柜、木箱时的感觉。

找到一块放了多年的好木料后,按照木匠活的设计,锯断相应长度。

将木板大致拼接,还要打薄一番。

用刨子在木头表面推动,瞬间能卷起不少木花。

这些刚刨出来的木花,会发散出好闻的清新悠扬木头香。

香型沉稳,闻着很舒服,清新又纯粹。

喝一泡木质香深邃悠扬的岩茶北斗,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回到旧时光的感觉。

只感觉,四周的时光悄然变慢了。

时间,慢慢流淌着。

那种让人惬意安神的感觉,再好不过。

《6》

北斗作为扦插大红袍,与市面上常见的拼配大红袍完全不一样。

那些经过多个品种拼配得来的商品大红袍。

包括花香大红袍、奶油香大红袍、桂皮香大红袍、果香大红袍、花果香大红袍等。

在它们背后,并非是独立个体。

而是包括了多个岩茶品种,齐齐发力,综合得来。

相对而言,岩茶北斗作为独立的品种,更多以纯料形式展现。

简简单单地,呈现出自身独特的木质香气。

纯粹简约地,体现出北斗本身的醇厚汤感。

从骨子里就透着清新与深沉个性的岩茶北斗,细品一番,你会发现很有意思。

它的风味,与现在主流的水仙、肉桂,截然不同。

作为红袍之子,北斗注定是岩茶圈内不寻常的一员。

在百花齐放的岩茶品种大花园里,盈然独放,不流于俗!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正岩茶、半岩茶、岩区茶,都是什么意思?这些岩茶秘辛听过吗?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那种高火岩茶焙焦的味道吗?

不苦不涩不是茶?有苦涩味的岩茶,它才是好岩茶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当年中国被踢出伽利略计划,却卧薪尝胆研发出北斗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部署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北斗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北斗系统快速发展的今天,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卧薪尝胆,“北斗”十年磨一剑

说到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大家脑海中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美国国防部1973年批准GPS计划,并于1994年建成。当时正逢俄罗斯经济不断走低,格洛纳斯系统因失修等原因处于崩溃边缘,因此,美国的GPS系统一度一家独大。

中国和欧洲都想拥有自己的导航系统。

在北斗建立之初,中国的卫星导航技术明显落后于欧美。但欧洲为了不过度依赖美国的GPS,便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共同开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为表示诚意,先汇了2.7亿美元,作为参加欧洲主导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资金。

但当时欧盟麾下各国明争暗斗,项目不断推迟。而中国虽然是投资方,却惨遭排挤,欧盟很多核心技术的研究都把中国排除在外。2007年,欧洲正式将中国踢出了伽利略项目。

美国《太空评论》杂志曾对这一事件报道称:

The Chinese feel that they were badly used and partly humiliated by Europe. They were brought into the Galileo consortium as partners, ...only to see themselves shut out of Galileo's controlling bodies.

中国人觉得成为了欧洲的利用对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羞辱。中国作为合作伙伴加入了伽利略联盟,结果却发现被排除在伽利略的主导机构之外。

consortium n. 财团;联合;合伙

可是中国北斗的发展,却没有如欧洲预料的一落千丈,反而是越挫越勇,并且先于欧洲,发射成功了北斗二代组网卫星。

北斗系统作为后起之秀,在突破了重重困难后,发展势头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

海外媒体称,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彰显出中国航天实力跃升。

高精度军民两用导航系统

北斗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比肩而立。

其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为5米,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定位精度为10米。《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介绍北斗的定位精度:

BDS offers accuracy within 5 meters for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10 meters around the world — better for sending short messages and position information than U.S. or Russian services. Twelve more satellites will be launched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precision.

北斗系统在亚太地区提供5米以内的定位精确度,在世界各地提供10米以内的精确度——在发送短信和位置信息方面优于美国或俄罗斯的定位服务。为了提高精度,未来还将发射12颗卫星。

其实早在中国研发自己的导航系统之前,美国就将其投入巨资的GPS向全球免费开放。

GPS免费对于全球民用领域是个福利,但在军用领域却潜藏风险。印度就曾在这方面吃过亏。

1999年,印巴卡吉尔(Kargil)战争期间,美国直接关闭了印巴战区的所有GPS服务,导致印度的武器和士兵瞬间“失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北斗系统的研发就是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

北斗系统于2000年发射了首颗卫星,2011年底向民间开放后,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民用领域。

从2012年开始,北斗以中国和亚太地区为对象提供定位信息。香港《南华早报》刊文介绍了这一过程:

Similar to the origins of GPS, Beidou started in 1994 as an air defence system with the goal of boosting the country's space programme, while freeing up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rom its reliance on the American-built system. The Chinese navigation system now serves not only China's civil aviation and maritime needs, but is also used in global search and rescu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ass consumer applications for navigation.

与GPS的研发初衷类似,北斗系统于1994年开始作为防空系统使用,目的是提升中国的太空计划,同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服务,使其摆脱对美国导航系统的依赖。北斗导航系统现在不仅服务于中国的民用航空和海事需求,而且还被用于全球搜索和救援、电信和大众消费应用。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

Beidou, which provides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for China's military and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is finding increasing use in everything from mapping services to cars and smartphones.

北斗系统不仅为中国军队和关键基础设施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而且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地图服务、汽车和智能手机等领域。

比起其他三大定位系统,北斗有一项自己的特色——短报文功能。

北斗的短报文功能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特别是灾区移动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或移动通信无法覆盖北斗终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短报文进行通信,定位信息和遥感信息等。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进入重灾区的救援部队就利用120字的短报文功能突破了通信盲点,与外界取得联系,通报了灾情,供指挥部及时作出决策。

美国彭博社刊文报道了这一功能:

Called Beidou, the service works like GPS, using a series of satellites to provide users precision positioning with an error of about 10 meters. Most smartphone chips sold globally will be compatible with Beidou, the first navigation system to have built-in telecommunications features such as text messaging.

这项名为北斗的服务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类似,利用一系列卫星为用户提供误差约10米的精确定位。全球销售的大多数智能手机芯片都将与北斗系统兼容。北斗系统也是首个内置了短报文等通信功能的导航系统。

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瞄准全球覆盖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可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连续稳定的服务。

冉承其称,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

《日本经济新闻》在报道中提及:

BDS represents an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Chinese technology, Ran said. China already has shipped 70 million items of related products like BDS chips, mainly for ships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to 90 countries and regions. China also leads the world for satellite navigation patent applications at 54,000.

冉承其表示,北斗系统代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中国已经向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7000万件北斗系统芯片等相关产品,主要被船舶和公共交通机构使用。中国的卫星导航专利申请量也居世界首位,达到5.4万件。

美国彭博社更是发表如下标题的文章: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比肩GPS,服务范围扩大到亚太地区以外

彭博社在报道中提及,北斗系统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覆盖。

The Beidou system is now in its third stage and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servic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The goal is to have complete worldwide coverage by the end of this decade.

北斗系统的研发目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能够在不同地理区域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其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覆盖。

China launched the 42nd and 43rd Beidou satellites in November, extending coverage to some parts of Europe and Africa.

2018年11月,中国先后发射了第42颗和第43颗北斗系统卫星,将覆盖面扩大到欧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11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图源:新华社

\"This signifies that BDS has officially entered the global era as it expands from a regional system to a global navigation system,\" Ran Chengqi,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said Thursday.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12月27日表示:“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于27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进入全球时代,从区域系统扩展到全球导航系统。”

\"From now on, no matter where you go, BDS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he said.

“从今天起,无论你走到哪里,北斗将始终伴你左右。”

改革开放重大成就,彰显航天实力跃升

曾担任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研究主管的基思·海沃德(Keith Hayward)说:

“凡是需要精确测量时间和空间的东西都需要卫星系统。卫星系统是技术优势的鲜活标志。”

作为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之一,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冉承其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国北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中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

2018年中国火箭发射数量第一,超过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彭博社刊文称:

Earlier this month, China sent a probe to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a place no other country's probe has ventured into. The nation is also developing civil passenger aircraft that could eventually rival models from Airbus SE and Boeing Co., while its private startups are racing to launch rockets to send satellites into orbit at low cost to meet demand for commercial space services.

2018年12月早些时候,中国发射探测器嫦娥四号,造访人类文明从未涉足的月球背面。中国还在开发民用客机,最终可能与空客和波音的机型形成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多家私营太空企业竞相开展卫星发射业务,以低成本将卫星送入轨道,满足对商业太空服务的需求。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

Th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BDS, originally was slated to begin worldwide service in 2020 but the launch was pushed forward. The system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 to join the U.S. and Russia as a major space power.

北斗系统原本预定2020年开始覆盖全球,但实际上提前完成建设。中国希望成为继美俄之后的“太空强国”,北斗系统将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环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到2020年左右完成全球组网后,北斗系统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将与国际水平比肩,甚至更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抬头仰望浩瀚星海,你是否看到了最亮的那一颗?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嘉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