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bā)事(guà)(中)
今日推送之《<艺林散叶>中的梨园轶事(中)》录自郑逸梅先生《艺林散叶》一书,这本书记录近代文艺圈的逸闻趣事,文字短小精悍,涉及人物众多,叙述亲切生动,作者郑逸梅有“补白大王”的雅誉。今将其中有关戏曲的部分辑录出来,分为三期推送给大家。
陈巨来藏袁寒云遗物:——小篆长联,且有长跋;——隶书横幅;——宋代古钱当百一枚;——毛笔一枝,上刻“寒云用笔”四字;——《奇双会》剧照,与程继先合摄者。
袁寒云与程继仙合摄之《奇双会》
赵含英除写字、绘画、刻印外,旁擅京剧、昆曲、钢琴、琵琶、洞箫。
陆灵素,江南刘三之夫人,能诗,长昆曲。刘三宴客,往往自吹箫管,灵素度曲,宾主欢腾一室。刘三于一九三八年病逝,灵素辑刘三诗稿,油印《黄叶楼遗诗》,自号黄叶遗霜,盖霜与孀同音也。
名旦尚小云,演《摩登伽女》新剧,轰动一时,剧本出于常州庄蕴宽手。
易大厂门下,能词曲而健在者,只吕贞白与庄一拂,均白发盈颠矣。两人相见,即唱昆曲《长生殿》,一拂为生,贞白为旦,拍桌为板眼,声震屋宇,客来访,为之骇退。
吕贞白作《浅语词》,经朱古微、夏敬观、冒鹤亭、叶遐庵、汪旭初评选,均毁于浩劫中;近两三年所作,又有三百多阕,加以整辑,仍以《浅语词》为名,行将问世。自谓:“所作大都婉约靡靡之音,不能唱金少山、侯喜瑞之铜锤,只能哼几句梅畹华、程御霜之缓吟低唱。”
魏铁珊精声律,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等请之指导。
齐如山刊有英文本《梅兰芳传》,当时售价,每册七元。
方地山善制联语,曾以《打樱桃》剧中书僮语“我想平儿,平儿才不想我”,对翠屏山剧中杨雄语“您说石秀,石秀也说您”。
方地山善作联语。一日宴集,地山迟到,座客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作对以难之。地山匆促就座,席尚未暖,即对曰:“牡丹亭姹紫嫣红。”
上海新舞台有所谓连环戏,将舞台剧与电影剧相互结合,乃徐卓呆所设计,共演两部:一为《凌波仙子》,一为《红玫瑰》,曾轰动一时。
周作人不涉足剧场,却收集戏剧史料甚多。
张伯驹,人知其工诗词,能给事,擅京剧,精鉴赏,罕知其棋艺之高超。
张伯驹为其表兄袁寒云辑刊《洹上词》,蒙邮贻一册,中有《踏莎行》一阕,伯驹特于书眉亲笔加一识语云:“某岁,寒云与余演戏于开明戏院。寒云与王凤卿、少卿父子演《审头刺汤》,寒云饰汤勤,余演战宛城饰张绣,红豆馆主溥侗饰曹操,九阵风饰婶娘,钱宝森饰典韦,许德义饰许褚。散场已夜二时,寒云与余同宿粉房琉璃街霭兰室。夜雪,寒云左持盏,右挥毫作此词。亦一梨园故事也。”
张伯驹之《空城计》
老报人余空我,客串青衣,善演《女起解》。
章一山太史,晚号抱冬,寓津门,涉足歌场,欣赏章遏云,刊有《遏云集》。一山生于咸丰十一年,卒于一九四六年,八十六岁。
袁寒云嗜戏剧,先后组成饯秋社,温白社、延云社,假北京之江西会馆开演,以昆曲为主。
袁寒云能演丑角戏,学于郭春山。
坤伶王克琴,名噪红氍毹上。樊增祥认为“克琴”二字无意义,为改“琴客”,然克琴以既享盛名,不便改易,谢之。
张聊止藏梅兰芳照片甚多,有一帧乃梅赴苏联向列宁墓献花。
梅兰芳给列宁墓献花
梅兰芳与欧阳予倩,应南通张季直之邀请,在更俗剧场演唱十天。季直特建梅欧阁,并撰一联张之云:“南派北派会通处,宛陵庐陵今古人。”
张季直在南通伶工学校,校址在南通城南望仙桥堍。其时学生有李金章字斐叔者,习旦角,梅畹华至南通,季直为之介绍师事畹华,畹华任之为私人秘书。
程砚秋在北京,经常到三个处所:——长巷头条胡同广州会馆罗瘿公处,——大马神店王瑶卿处,——北芦草园梅兰芳处。
谭鑫培喜吸鼻烟,每演戏必先洗鼻孔。言菊朋无鼻烟癖,亦效之成为习惯。
谭鑫培有“伶界大王”之称,美国芝加哥博物馆藏谭氏所用鼻烟壶,上刻彼所演之《定军山》戏像,马少宣手笔也。谭嗜鼻烟成癖,因此票友学谭派戏者,往往亦多喜吸鼻烟。
谭鑫培,艺名小叫天,有一渔翁装绣像,梁任公为之题:“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廿纪轰如雷。”
谭鑫培《打渔杀家》之画像
京剧须生谭鑫培,有谭派之称,生于道光丁未三月初九日,名金福,湖北黄陂人,小叫天为其艺名。六次来沪,海报称之为“伶界大王”。某岁,其女婿夏月润邀之,既定约矣,不料某剧院以重金聘去,月润很不怿,翁婿遂疏。一九一七年,当道欢迎陆荣廷,谭演堂会于北京金鱼胡同那桐宅,越旬日即逝世,时为丁巳三月二十日。其父擅须生,艺名谭叫天。
“伶界大王”谭鑫培,在上海新新舞台演《盗魂铃》,被喝倒采,引为大辱。
谭鑫培最后一次来沪,在新舞台演出十场。某夕,唱《白帝城》,琴弦忽中断,谭以足按拍,声色不稍动,陆陇梅有诗咏之云:“忽来变徵弦中绝,一座愁听白帝城。”
某次,谭鑫培演全本《珠帘寨》,马连良托人向谭说情,在是剧中充当一名龙套,借以实地学习。
谭鑫培演《定军山》,有特种刀法,红豆馆主溥西园得其真传。
谭鑫培逝世,天台山农撰一祭文,全以戏名缀成,自署上海天台山农,亦嵌入《上天台》戏名。
程砚秋,初名艳秋,因此有人作嵌字联以贻之:“艳色天下重,秋声江上寒。”罗瘿公对之奖掖备至,易实甫亦加称赏,有句云“不见如秋见艳秋”。按如秋为孟金喜,清季誉噪红氍。光绪丙子,好事者为开菊榜,朱霞芬为状元,蒋双凤为榜眼,孟金喜为探花。
程砚秋(时年16岁)与罗瘿公之合影
《剧学月刊》,程砚秋曾主编若干期。
马夷初颇称程砚秋,谓砚秋之歌,婉转促顿,因别有所长。其最佳处,纳音至于塞绝,而忽悠扬清曼,乃如高山坠石,戛然而止。
宣古愚曾为程砚秋绘《玉霜簃图》。砚秋结婚,陈庸庵贺联云:“日暖春烟人似玉,蒹葭秋水露为霜。”亦嵌“玉霜”二字。砚秋本名艳秋,当时亦有嵌字联:“艳色天下重,秋声江上寒。”
程砚秋有日记,有云:“劳累终日,饱食玉米,而感香甜愉快。”玉米,玉蜀黍也,沪人呼之为珍珠米。
程砚秋家,有“四代翰林之家英和之印”。砚秋,旗人英和之后嗣也。
程砚秋在北京,经常到三个处所:一长巷头条胡同广州会馆罗瘿公处,一大马神店王瑶卿处,一北芦草园梅兰芳处。
程砚秋早年喜打牌,罗瘿公严肃规劝之;又喜烟酒,陈叔通赠以镌有“戒烟绝酒”四字之金约指。砚秋从善若流,立即戒赌并绝烟酒,视瘿公、叔通为良师益友。
程砚秋藏罗瘿公之写经册。
程砚秋便装照
当北京将解放,程砚秋在围城中画梅,题诗有“料得喜神将莅至,毫端先放几分春”。
关良喜作京剧水墨画,盖叫天为之讲解每一出京剧之动作意义与特点。
户部尚书立山,以反对义和团被杀,家人不敢收尸,名伶路三宝与之契,备棺殓之。
马连良得一古历本,因名其斋为“古历轩”。
某巨公宴马连良于其私邸,是日所用器皿,图纹悉为骏马,甚至几椅,亦为马之浮雕。
上海延安东路,有洪长兴羊肉肴馆,经营羊肉面点、馅饼与涮羊肉。馆主马某,乃马连良之叔父,因此京剧艺人趋之进食。
赵叔雍摄有唐代伶工黄幡绰之墓影,墓在江苏昆山正义镇,距镇五里许,土阜培塿,即名绰山,与顾阿瑛之园址相近。
陈刚叔,号天刚侍者,工书画,又擅演红生戏,《白马坡起关羽》,尤具功力。
清光绪九年,想九宵设咏霓茶园于上海,演京剧,园中仅电灯一盏,余皆为煤气灯,为各戏园用电灯之始。曾纪芬乃涤生后人,嫁聂缉椝,曾往观剧,载于其自订之《崇德老人年谱》。纪芬一度寓上海虹口西华德路谦吉里,诗人瞿蜕园,其女婿也。
西人观我国京剧,颇以台役在台上出入为怪。林语堂谓中国人看戏的眼光很高,他们专心注意角儿在演唱,至于台役的走动,只当他是空气,是布景,根本视若无睹。
吴伯乔,为程子大弟子,别署我尊,晚号杏友,又号微管,工诗善书,在北京时又从老伶工陈德霖习京剧。
吕思勉不喜观剧,足迹不涉剧场。
汪笑侬,一度署长乐老。
汪笑侬曾与其谱弟欧阳予倩合编《柳如是》《李香君》等剧。
欧阳予倩所演之《晴雯补裘》,乃杨尘因所编;又《黛玉葬花》,乃张冥飞所编。
欧阳予倩夫人刘韵秋,有“针神”之号,曾绣翎毛花卉团扇,贻袁抱存。
欧阳予倩为演剧练习哭与笑,往往于清晨至味莼园空旷处为之,其时欧阳在上海。
欧阳予倩、刘汉臣之《打渔杀家》
况蕙风为梅兰芳作词甚多,但《蕙风词集》中只选入二首。
张次溪于市肆购得《赏花留影图》,乃北京弓弦胡同张丛碧故居所摄。庭中海棠两树,花正盛开,灿然盈目。影中人自左至右,为李释堪、黄秋岳、姚玉芙、梅兰芳、陈亦侯、朱虞生、吴延清、陈半丁、齐如山、陈鹤孙、徐兰沅、白寿之、张丛碧、岳乾斋。
秦清曾与吴湖帆、梅兰芳、周信芳、郑午昌、汪亚尘等二十人结甲午同庚会,曾几何时,同庚先后下世,清曾为鲁殿灵光。清曾名淦,署明尚居士,工画山水,钤印“桐荫曾孙”。盖其先德祖永,著有《桐荫论画》也。
姚鹓雏撰《鸿雪印》说部,书中主人为梅畹华,笔墨赡丽可诵,载《太平洋报》,未刊单行本。
有一次,某剧社演武松,郑正秋饰武大郎,欧阳予倩饰潘金莲,汪优游饰西门庆。三个近视眼除去眼镜,凑在一起,演戏有似捉迷藏。
清廷宠臣,得赏听戏,荣事亦苦事也。翁叔平与其侄菉卿书有云:“今年赏听戏至四日,闻须初更始散,笙簧酒醴,荣幸已极,惟有敬慎自持,竭力当差。即此四日,颇费精神也。”又一札云:“幸未赏戏,得早退。”
吴癯安唱曲,喜唱青衣,但方脸八字须,殊不相称。
吴癯安藏有明嘉靖刻本词曲一百种,因颜其斋名为“百嘉室”。
吴癯安藏《琵琶记》,乃元椠本,常熟钱谦益弟谦孝物,辗转入士礼居,后为端方所得,以赠翁松禅,再由翁家散出,归诸癯安。
吴癯安遗嘱中,自谓“为文得力于盛霞飞,诗得力于散原老人,词得力于彊村遗民,曲得力于粟庐先生”。按:散原为陈三立;彊村为朱古微;粟庐,俞振飞之父也。
吴昌硕卜居沪北山西路吉庆里,附近居民均不知昌硕为谁,及梅兰芳往访,始知为书画大家。
齐白石认识齐如山,再由齐如山认识梅兰芳。
舒舍予喜集扇,有出于京剧演员之手者,如王瑶卿、杨小楼、余叔岩、时慧宝、朱素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等,山水花卉,各擅胜场。
方地山善制联,梅兰芳祖母八十寿,地山有联云:“三月三日,丽人孔多,祝阿母长生不老;一觞一咏,群贤毕至,喜文孙天下知名。”
壬申正月,张伯驹三十五岁生日,梅兰芳临摹佛像一幅,佛手抱一猫,以为伯驹寿,因伯驹爱猫成癖也。
梁任公为父祝寿,王湘绮、梅兰芳均为贺客,罗瘿公见之,乃挽湘绮、兰芳比肩坐,曰:“此我国第一名士也,此我国第一名伶也。”
京剧名演员盖叫天,有“活武松”之称。其演景阳冈打虎,架势极多,俯仰前后,尽其种种动作。或询其敌,曰:“二楼三楼多观众,如此则上下均能看到。梅兰芳演旦角,每出场,妙目四睐,亦群众观点也。”
(《艺林散叶》)
永乐三大地理探索活动: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
文/松陵笑笑生
欢迎关注“松陵笑笑生”,我将持续为您奉献人文领域优质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创作动力。
永乐三大地理探索活动
永乐年间三大地理探索活动,是中国的“地理大发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短视的后任者们,却终止了这些远迈前人的探索,开启了中国“封关”的序幕。
于是,这些伟大的地理探索活动,掩埋在了历史尘沙之中。
明成祖(太宗)朱棣即位后,先后开启了三次世界探索活动,极大的开拓了中国人的世界视野。
-01.-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永乐元年(1403年),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奉差出使暹罗诸国,并震慑日本。郑和将沿途海岛、水势、山川,画成图样,呈请御览。
明朝以此为起点,开启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进程。
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远洋船队首下西洋。船队有240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探索活动持续至宣德八年(1433年)。他七下西洋,到达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根据文献记载,郑和的船队曾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的麻林地、慢八撒以及拉穆等地。
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比欧洲早了半个世纪。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事实上,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宣扬大明国威,“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
在贸易、地理学上,也有重要历史意义。“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国,固远矣,而程途可计。”
郑和下西洋极大的拓展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1414年榜葛剌国表进麒麟,中国人真切感受到了万 里之外的世界。来自索马里的网纹长颈鹿进入京师(南京)时,中国人认为这就是历朝奉为祥瑞的“麒麟”。这种地理探索活动强烈的震撼,让郑和下西洋具有了更多的精神上的支持。
瑞应麒麟图
然而朱棣去世后,朱高炽改弦更张,认为这种地理探索徒耗国力,下令停止。
最让人遗憾的是,他让人烧毁宫中郑和下西洋的日志和文件。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宝贵文献,就这样一把火烧尽。
近年来,中国香港学者李兆良先生在其学术著作、讲座中,多次阐述了中国人绘制世界地图的结论。他认为:
郑和、王景弘等人领导七次以上的大航海,测量了美洲,是真正的“地理大发现”。
1602年中国出现的《坤舆万国图》,事实上并不是利玛窦所绘,这幅地图比200年后欧洲人绘制的美洲地图还要详细、准确。《坤舆万国图》就是基于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成果绘制而成。
而这种成果,在明中期以后通过贸易走私,进入欧洲,于是,西方地图学超越千年空白,从天而降,“地理大发现”一举成功,地图先于勘探。
李兆良先生的学术结论自是一家之言。但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成果,至今仍然被严重低估。
-02.-
陈诚
永乐十一年(1413年)9月,朱棣派使团护送中亚帖木儿帝国使者回国。
这次中国使团团长是中官李暹,随行使者包括副使李暹,典书记陈诚、杨忠等8人。
帖木儿帝国
而典书记陈诚早在17年前,曾出使撒里畏兀儿,并奉诏出使安南。
两年后,使团回国,陈诚撰写《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汇呈御览。《明太宗实录》这样记载:
(十月癸巳)中官李达、吏部员外郎陈诚等,使西域还。西域诸国哈烈、撒马儿罕、火州、土鲁番、失剌思、俺都淮等处,各遣使贡文豹、西马、方物。诚上《使西域记》,所历凡十七国,山川、风俗、物产,悉备焉。
惜字如金的《明太宗实录》竟然将《使西域记》全文记录,不得不说明成祖对这些文献的高度重视。
在他看来,这些伟大的探索,意义不下于玄奘《大唐西域记》。
从各种迹象看,朱棣一生都在持续元朝对外武略,只是这种规划,与儒家传统思想并不一致。《使西域记》这样的文献,直接为他的武略提供了支撑。
此后,陈诚两次出访中亚,翻雪山、过丛林、走戈壁、艰苦跋涉数万 里:
帖木儿帝 国场景
永乐十四年(1416年)护送帖木儿帝国、撒马儿罕、俺都淮等国朝贡使臣回国。
永乐十六年(1418年)10月护送帖木儿帝国、撒马儿罕朝贡使臣回国。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出使帖木儿帝国。累官通政使司右通政。
他在一首诗词中,这样描述中亚的异域风情:
绿野草铺茵,空山雪积银。
四时常觉冷,六月不知春。
朱棣去世后,洪熙元年(1425年),陈诚返回故乡江西临川,修建“柰园”,悠游岁月,32年后去世,高寿九十有三。
陈诚出使中亚,意义不下于郑和七下西洋。自晚唐以后,中国中原王朝影响力极少达到中亚地区。在明成祖宏大的世界格局下,陈诚这样的外 交家有机会进行伟大的地理探索,将中国的影响力再次推向中亚。
中国史学家谢国桢称其功不减于郑和。 “从此万方归德化、不劳征发定三边”。
就连前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也称誉陈诚为十五世纪最杰出的和平使者。
-03.-
奴儿干都司
永乐七年(1409年),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明确将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纳入管辖。
朱棣派遣一位女真人中官亦失哈,率舰队前往黑龙江下游地区,向当地部落宣扬国威。
两年后,亦失哈率领一千人,分乘25只船,从吉林出发,沿着松花江而下进入黑龙江。
他在野人女真部落广宣大明威德,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不久后,野人女真各部落派178人的庞大进贡使团,朝见朱棣:
奴儿干、乞里迷、伏里其、兀剌、嚢哈儿、古鲁、失都哈、兀失奚等处女直野人头目准土奴・塔失等百七十八人来朝、贡方物。置只儿蛮・兀剌・顺民・嚢哈児・古鲁・満泾・哈児蛮・塔亭・也孙伦・可木・弗思木十一卫、命准土奴等为指挥千百戸赐诰印冠帯袭衣及钞币、有差。(《明太宗实录》)。
亦失哈的这次地理探索,探索了松花江、乌苏里江、乌尔米河、牡丹江和嫩江广大地区。
1413年到1414年,明朝再次派遣亦失哈探索黑龙江下游。他从黑龙江入海口,达到库页岛沿海一带,广宣威德,册封酋长,建立卫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探索,亦失哈在特林海岬上修建永宁寺,并用汉、蒙、女真三种文字,竖立石碑,以记其事。《永宁寺碑》成为明朝治理黑龙江流域、库页岛的证据。
此后的永乐年间,亦失哈又三次前往奴儿干。他作为女真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女真部落对明朝朝廷的朝贡频率。
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明宣宗期间,明朝延续永乐时期民族政 策,亦失哈又多次到达奴儿干地区。他前后巡游黑龙江流域下游总时间长达九年。
宣德九年(1434年),短视的“好圣孙”明宣宗废弃奴儿干,亦失哈改派辽东。
职方大一统图
土木堡之变后,这位伟大的地理探索者,就从历史记载中消失了。
清朝入关,修《明史》百年,却刻意把这位伟大的地理探索者抹去。因为亦失哈是女真人,清朝的皇帝要抹去他们祖先曾为明朝官员的事实,隐瞒建州女真曾为明朝臣属的关系。
那块《永宁寺碑》,如今静静的躺在海参崴的阿尔谢尼耶夫博物馆内,静静诉说着六百多年前,中国人地理大发现的岁月。
而《永宁寺碑》所在的中华故土,如今改名叫“符拉迪沃斯托克”。
这个俄文名字的意思,是“统 治东方” ……
-04.-
明成祖
时至今日,明成祖朱棣时代的三次地理探索活动,仍然被低估。
这是中国人的地理大发现。它代表了中国人探索世界、走向世界的决心和勇气。
只是,这样伟大的探索和发现,在明、清两代被淹没。
我们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致力于人文领域原创文章。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