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垣的意思和读音(垣的意思)

垣的意思和读音(垣的意思)

​「每日一字」 垣(1909)2019.11.17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楷书《千字文》。需要说明是,单字是从下面作品里摘取制作的,已解析过的字附上链接,方便书友查阅。

【解释】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平时的饭菜,

第七百九十九个字:垣

垣 yuán: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土”字旁斜势抗肩,不可写宽。首横露锋起笔,大抗肩,稍重,勿长;竖笔高起,竖身稍左斜,上粗下细;提笔起笔稍左探,注意角度,过竖笔后不可写长,以让右部。

右部“亘”字布白匀停,平稳端正。首横露锋入笔,注意与左部的相对位置,抗肩,渐重,勿长;中间“日”字上宽下窄,与上面短横对正:左竖起笔靠近左部首横,斜切起,向下略右斜,渐轻;横折实接起笔,横画抗肩,勿重,略呈俯势,到位后向右下方稍重顿笔、稍内擫写竖,厚重,稍左斜,渐轻;里面小尖横虚接起笔,抗肩与上同,轻盈;底横略呈俯势,抗肩,实接两竖。最后长横注意起、收笔位置,略抗肩,稍呈拱形,收笔稍下拉,以稳住整字。

陆柬之

王羲之

赵孟頫

董其昌

怀素

孙过庭

鲜于枢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13《精卫填海》预习策略

朗读:四年级学生 赵家卉

《精卫填海》是部编语文教材中第三篇文言文,另外两篇是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满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一、预习课后生字

1、拼读要求会认的字(每一步都要读三遍,每一步都要扎实)

2、 要求会写的生字

(1)注音

(2)给课后生字组词,每个字组两个词

这一步要注意的是:有的同学把组词写在生字旁边,生字不写或用符号代替,这种做法不好。写组词也是在记生字,生字一定不能忽略不写

帝 dì(皇帝)(帝国)

曰yuē(或曰)(名曰)

溺 nì(溺水)(溺爱)

返 fǎn(返工)(返修)

衔 xián(衔接)(头衔)

这篇课文中多音字有:

少shào (少年)shǎo(多少)

二、读课文

文言文朗读要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三、理解词语

结合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结合生活实际是解词常用到的方法:

之:的

少女:小女儿

曰:有两个意思,一是“说”的意思,二是“叫做”的意思。在文中指的是“叫做”。

游于东海:游,游玩。于:在。在东海游玩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为:变成,化为,变为

堙:填塞

四、理解短文内容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她化成了一只精卫鸟。她经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块儿,填到东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五、围绕单元主题展开预习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本文共有两句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交代人物姓名及身份)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起因)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经过)

也就是说“精卫填海”是故事的重要部分,即经过,结果怎样?文中没有交代。。

2、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神奇的想象:

(1)女娃死后变成一只精卫鸟

(2)精卫鸟从西山衔着树枝和石块儿填到东海里

人物形象:坚韧、执着

断壁残垣的近义词?

梁思成女弟子领衔“复活”的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太震撼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

这段话,出自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像是在用文字描画一个天堂,一个仙境。

有着“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寄予了雍正皇帝的理想和意志。他想要模仿南方的风光,也想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情境。

圆明园从1709年开始建造,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

再现梦境、诗境,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它就是实现了。

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样式雷。

雷家有一门独一无二的技艺:烫样。也就是制作可以灵活组装的建筑模型,然后皇家设计师就可以根据模型画出准确的施工设计图,确保建造的准确。

雨果说过: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帕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然而它却在晚清的浩劫中付之一炬。

如今,唯余断垣残垣,以及两个多世纪前的图纸,供我们想象它过去的辉煌。

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正大光明殿

有一个让我们振奋的消息:据媒体报道。圆明园首次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启数字化存档工作。以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手段,对远瀛观和大水法遗址开展全面记录。

这意味着,在将来,我们只在网上游览,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圆明园的远瀛观和大水法。

远瀛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园,罗马风格的立柱,巴洛克风格的拱门,洛可可彩色浮雕装饰,和中式五彩斑斓的琉璃瓦搭配,雍容华贵之至,可看起来却很和谐。

远瀛观前面的一组喷泉,就是大水法。“水法”是当时对喷泉这个单词的音译。

大水法的水池水池中间站立着一只铜铸的梅花鹿,旁边还有10只奔跑的铜狗,非常生动有趣,背景是个雕刻了狮子头的石龛。

之前也有学者致力于圆明园的复原工作。

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郭黛姮就是一位。郭黛姮教授是梁思成的弟子,她从2009年开始,带领80多位专家学者团队,开始了浩大的圆明园数字修复工程,经过15年的努力,终于以3D复原图的形式再现了圆明园的盛景。完成的时候,郭黛姮教授已经80多岁了。

郭黛姮教授

郭黛姮教授的团队做出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参考的史料数以万计,每一处细节,哪怕是室内摆设、植物景观都要结合史料严格论证。

工作详细到什么程度?郭黛姮教授在一席的演讲中详细介绍过整个工作过程。

比如本来做一个建筑复原的工作量,三千个面到两万个面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对于圆明园的复原,他们每个都做了两万个面到十五万个面,而且不仅是结构、屋顶,砖瓦细节、门窗、花草也都得做成三维的模型。这是十分庞大的工作量。

还有,为了搞清楚各位皇帝到底在圆明园住了多久,有位博士生,每天骑着自行车从清华去到故宫里的历史档案馆,天天看《起居注》,就为了搞清楚皇帝到底在这儿住了多少天,把数据做成了详细的图表。就是任何一件小事,也都要精益求精。

圆明园的核心区有九个小岛,最大的岛叫九洲清晏,《甄嬛传》里甄嬛跳惊鸿舞的地方,就是这里,九洲清晏是一组宏伟庄严的宫殿群。

圆明园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是鸿慈永诂,这里是皇家的祖祠,庄严肃穆。

书院、书楼这种类型的景区在圆明园里特别多,比如有碧桐书院、汇芳书院等等,共有20多处,可见皇帝们对于读书的重视。乾隆曾经题了首诗,叫作“愿为君子儒,不做逍遥游”。

圆明园真正的精华,在于中式园林。

比如杏花春馆,设计灵感来源于杜牧的诗《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跟《红楼梦》大观园里的杏花村是一个意思,低矮的房屋,一派村野景象,种植着各种农作物。

“上下天光”,则取自北宋文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水榭式的两层阁楼,九曲桥连着小亭子,再现水乡的意境。

蓬岛瑶台,有三座岛屿,分别象征着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山,加上福海,就是神话中的一海三山,宛若神话中的仙境。

除了专家学者,在民间,还有一位用自己的精湛技艺,重建圆明园的手艺人。

他叫阚三喜,是来自上海的建筑微雕非遗传承人,他花了10年,制作了以1:150的比例缩刻而成的《全景微雕圆明园》。

模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2500多栋古建筑,12000棵树木,250座山峦,最让人叫绝的是,连喷泉也还原了,400多个宛如发丝的泉眼,都能自动喷水。

2010年,阚三喜的《全景微雕圆明园》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后来被中国园林博物馆永久收藏,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圆明园,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多希望它能以新的方式,重新绽放它的美好,但愿我们共有的文明,能伴随我们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