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孩子说自己还未嫁人,是说“云英未嫁”还是“待字闺中”?
经常听到有女孩说自己是“云英未嫁”,表示自己还没有结婚,感觉这么表达很有文化,其实恰恰相反,不懂的典故千万不要乱用,真的会出笑话!
唐代才子罗隐,大文学家,擅长写诗文小品。有一句很有名的诗“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出自罗隐的手笔。这首诗叫《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看着好像挺乐观,但是罗隐这个人实际上命运很坎坷,科举考试考了十二、三次都没有考中。因此还受人嘲笑。罗隐认识一个营妓叫“云英”,有一次罗隐下第,又没考中,见到云英,云英问他,“罗秀才尚未脱白?”秀才是白丁,也叫白身,没有功名,云英的意思是说,你还没考中吗?
罗隐也不甘示弱,科举是考不中,和妓女对撕还是可以做到的。罗隐特意写了一首诗叫《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意思就是说,都十几年了,你身姿还是那么妙曼。我没取得功名,你也没有成功嫁人,看来都是自身的问题,比不过同辈、同行。
想起这个典故是因为看过一篇小说,女主又美貌又有身份,但说自己的处境是说自己是“云英未嫁”。这个典故还不是要轻易随便用,多少也带着讽刺意味,略含贬义。
如果形容一个女子成年待聘,可以用“待字闺中”。出自《礼记》:女子许嫁,笄而字。按古代的规矩,一个男孩到二十岁就要梳起发髻戴冠,取个表字,这就是已经成年了。女孩到了十五岁也要把头发梳起来盘到头顶,再用整幅的黑帛包起来,插笄固定。女孩也会另给取个字。“笄”出现得很早,簪就是从笄演变来的。
发型发生了变化就表示已成年,可以婚配了。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叫“及笄之年”,简称“及笄”。所以,女孩子可以说自己是“待字闺中”,千万不要说“云英未嫁”。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等。
每日一诗,知道云英未嫁出自哪里吗
赠妓云英
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白话译文
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春,又见到云英轻盈的掌上身。
当年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难道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
创作背景
罗隐一生怀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唐才子传》),却屡次科场失意。此后转徙依托于节镇幕府,十分潦倒。罗隐当初以寒士身份赴举,路过钟陵县(今江西省进贤县),结识了当地乐营中一个颇有才思的歌妓云英。约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过钟陵,又与云英不期而遇。见她仍隶名乐籍,未脱风尘,罗隐不胜感慨。更不料云英一见面却惊诧道:\"怎么罗秀才还是布衣?\"罗隐便写了这首诗赠她。
赏析
这首诗为云英的问题而发,是诗人的不平之鸣。但一开始却避开那个话题,只从叙旧平平道起。\"钟陵\"句,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风华正茂,才气逼人;歌妓云英正值妙龄,体态轻盈,色艺双全。\"酒逢知己千杯少\",当年彼此互相倾慕,欢会款洽,都可以从\"醉\"字见之。\"醉别十余春\",含有对逝川的痛悼。十余年转瞬已过,作者是老于功名,一事无成,而云英也该人近中年了。
《赠妓云英》意境图
首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由怀旧过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用汉代赵飞燕\"掌上舞\"典故。当诗人在\"十余春\"后再次见到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的时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还同十余年前 一样,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想见年轻时的云英一定是十分令人倾倒。
如果说这里啧啧赞美云英的绰约风姿是一扬,那么,第三句\"卿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说首句有意回避了云英所问的话题,那么,\"我未成名\"又回到这话题上来了。\"我未成名\"由\"卿未嫁\"举出,转得自然高明。宋人论诗最重\"活法\"──\"种种不直致法子\"(《石遗室诗话》)。其实此法中晚唐诗已有大量运用。如此诗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扬,就不直致,有活劲儿。这种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笔法,对于表现抑郁不平的诗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我未成名卿未嫁\"的问题,就应说个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设、反诘之词代替回答,启人深思。它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即使退一万步说,\"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卿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也就很明确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愤,一语百情,将诗人满腔的愤懑、无奈倾泻无余,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至此,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
此诗以抒作者之愤为主,引入云英为宾,以宾衬主,构思甚妙。绝句取径贵深曲,用旁衬手法,使人\"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诗的宾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赞美云英出众的风姿,也暗况作者有过人的才华。赞美中包含着对云英遭遇的不平,连及自己,又传达出一腔傲岸之气。\"俱是\"二字蕴含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长为布衣的问题,使对方从自身遭际中设想体会它的答案,语意简妙,启发性极强。如不以云英作陪衬,直陈作者不遇于时的感慨,即使费辞亦难讨好。引入云英,则双管齐下,有言少意多之效。
这首诗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云英来衬托自己,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