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剜读音(宛读音)

剜读音(宛读音)

“宛”字音考——“宛陵”之“宛”到底怎么念

邢少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937期

宣城,古称宛陵,古县名,汉初置,隋才改名为宣城。一般的宣城人把“宛陵”读成“宛(wǎn晚)陵”,这种读法到底对不对,有必要对“宛”字的字音作一番探讨。

中国的汉字往往多音、多义,也就是说,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用法;就是一个字,同样的读音,也有不同的用法。“宛”是这样一个多音、多义字,也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它的读音有这样三种情况。

第一,读成“宛”(wǎn晚),它可以作形容词、 动词、 副词和名词用,有着不同的词性。

宛,如果作形容词用,它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可当“屈曲”讲,如《汉书•扬雄传下》:“如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宛舌,舌头卷曲,说不出话来。二是可当“委婉、婉转”讲,如《水浒传》:“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三是当“四边低、中央隆高”讲,如《尔雅•释丘》中有“宛中,宛丘”。四是可当“小貌”讲,如《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宛,小的样子。鸠,鸟名,似山鹊而小。翰飞,高飞。意为:那小小的斑鸠呀,奋力高飞有时也能接近天上的云彩啊!

宛,如果作动词用,也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可当“弯曲相盖”讲,因为这个字本来是形声字,从宀(mián绵),夗(yuàn怨)声,像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说文》说:“屈草自覆也。”二是可当“晃荡、摇动”讲,如《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三是当“释散”讲,如《庄子》“纷乎宛乎”,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如果作副词用,主要有四种含义。一是可当“好像、仿佛”讲,如,《聊斋志异•促织》:“如宛然尚在”。二是可当“真像、非常像”讲,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三是当“圆场、圆成”讲,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主人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四是可当“辗转”讲,如《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路宛转石间。”,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用法。

宛,如果作名词用,一般用于姓氏。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叫“宛春”,他是春秋时的郑国人,卫国大夫。

第二种读法是读成“宛”(yù玉),通“郁”,当“浓烈”讲,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寒温气宛,与苑郁通。”这是个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古人作文或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就造出一个字,或用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渐渐人们认可了,就成了通假字。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了,便“合法”了。

第三种读法是读成“宛”(yuān冤),这时的“宛”(yuān冤)字专用于地名或人名。宣城,古称宛陵,不读成“宛(wǎn晚)陵”,应读成“宛(yuān冤)陵”。在古代用“宛”字作地名的不只是宣城,还有河南省的南阳。后来,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日,“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另外,各地的方言读法不一,粤语,客家话,台湾四县腔,潮州话都有不同的读音。

对“宛”字,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有一段注释曰:“宛,屈艸自覆也。上文曰奥,宛也,宛之引申义也。此曰屈艸自覆者,宛之本义也。引申为宛曲,宛转。如《尔雅》宛中宛丘,《周礼》琬圭,皆宛曲之义也。凡状貌可见者皆曰宛然。如魏风传曰宛辟貌,唐风传曰宛死貌,《考工记》注“惌,小孔貌”皆是。“宛”与“薀'声义皆通。故《方言》曰宛蓄也,《礼记》曰兔为宛脾,《春秋露》曰鹤无宛气皆是。从宀,夗声。夗,转卧也。亦形声包会意。于阮切。”段玉裁的这段文字,除讲了宛字结构,它上头是“宝盖头”,下文是奥,是一个上下结构,还讲了它本义与引申义,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并列举古代文献中的许多例子。最后特别强调它的读法,虽从“宀(mián绵)”,但读“夗”夗(yuàn怨)声,是形声加会意。

那么,古代的“宛(yuān冤)陵”,现在我们大多宣城人为什么读成“宛(wǎn晚)陵”了呢?我想,产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这个古地名的形成,离现在几千年了,这种读法,现在的宣城人知道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一些研究宣城历史的专家学者知道,所以成不了气候。

第二,宛陵这个名字的来由与宣城的地理形势有关。宛,四方低中央高;陵,大土山。宣城的地理形势与河南省南阳的地理形势差不多,既然读“wǎn晚”有低平的盆地之意,所以读成“宛(wǎn晚)陵”,也似乎在理了。

第三,这“宛(yuān冤)字从语音学上是撮口呼,而读成“宛(wǎn晚)”是开口呼,声音比较响亮,容易传播,人们起名往往求名字响亮。从音节的组成来看,“宛(yuān冤)整体认读音节,短音,而“宛(wǎn晚)”有声母与韵母,两拼音节,长音,停留时间比较长。

第四,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有约定俗成性,即使错了,大家认可了也就这么读了。例如,“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叶”,应该读作“shè舍”,后来大家都读成“叶(yè页)”,如果再有人读成“叶(shè舍)公好龙”,反而觉得不对了。

然而,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有错不能纠,但对于语言这东西,随着时代、人群的变化,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就行了,最后由大家来认可,况且由“宛陵”延伸出的“宛陵电影院”“宛陵大酒店”“宛陵湖”“宛陵路”,它是另一种事物了,你要人们再读成“宛(yuān冤)陵”,是不大可能的。当然,作为专家学者,特别是研究宣城历史的人一定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昏昏”。

(作者系原宣州区第二中学校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宛”字音考——“宛陵”之“宛”到底怎么念

邢少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937期

宣城,古称宛陵,古县名,汉初置,隋才改名为宣城。一般的宣城人把“宛陵”读成“宛(wǎn晚)陵”,这种读法到底对不对,有必要对“宛”字的字音作一番探讨。

中国的汉字往往多音、多义,也就是说,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就有不同的用法;就是一个字,同样的读音,也有不同的用法。“宛”是这样一个多音、多义字,也是个形声字,上形下声。它的读音有这样三种情况。

第一,读成“宛”(wǎn晚),它可以作形容词、 动词、 副词和名词用,有着不同的词性。

宛,如果作形容词用,它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可当“屈曲”讲,如《汉书•扬雄传下》:“如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宛舌,舌头卷曲,说不出话来。二是可当“委婉、婉转”讲,如《水浒传》:“一面收拾礼物,径往东京,投宿省院诸官,令其于天子之前,善言启奏,别作宛转。”三是当“四边低、中央隆高”讲,如《尔雅•释丘》中有“宛中,宛丘”。四是可当“小貌”讲,如《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宛,小的样子。鸠,鸟名,似山鹊而小。翰飞,高飞。意为:那小小的斑鸠呀,奋力高飞有时也能接近天上的云彩啊!

宛,如果作动词用,也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可当“弯曲相盖”讲,因为这个字本来是形声字,从宀(mián绵),夗(yuàn怨)声,像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说文》说:“屈草自覆也。”二是可当“晃荡、摇动”讲,如《白居易•叙德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三是当“释散”讲,如《庄子》“纷乎宛乎”,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如果作副词用,主要有四种含义。一是可当“好像、仿佛”讲,如,《聊斋志异•促织》:“如宛然尚在”。二是可当“真像、非常像”讲,如《汉书•李广苏建传》:“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三是当“圆场、圆成”讲,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主人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四是可当“辗转”讲,如《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路宛转石间。”,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用法。

宛,如果作名词用,一般用于姓氏。中国古代有一个人叫“宛春”,他是春秋时的郑国人,卫国大夫。

第二种读法是读成“宛”(yù玉),通“郁”,当“浓烈”讲,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寒温气宛,与苑郁通。”这是个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古人作文或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就造出一个字,或用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渐渐人们认可了,就成了通假字。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了,便“合法”了。

第三种读法是读成“宛”(yuān冤),这时的“宛”(yuān冤)字专用于地名或人名。宣城,古称宛陵,不读成“宛(wǎn晚)陵”,应读成“宛(yuān冤)陵”。在古代用“宛”字作地名的不只是宣城,还有河南省的南阳。后来,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日,“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另外,各地的方言读法不一,粤语,客家话,台湾四县腔,潮州话都有不同的读音。

对“宛”字,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有一段注释曰:“宛,屈艸自覆也。上文曰奥,宛也,宛之引申义也。此曰屈艸自覆者,宛之本义也。引申为宛曲,宛转。如《尔雅》宛中宛丘,《周礼》琬圭,皆宛曲之义也。凡状貌可见者皆曰宛然。如魏风传曰宛辟貌,唐风传曰宛死貌,《考工记》注“惌,小孔貌”皆是。“宛”与“薀'声义皆通。故《方言》曰宛蓄也,《礼记》曰兔为宛脾,《春秋露》曰鹤无宛气皆是。从宀,夗声。夗,转卧也。亦形声包会意。于阮切。”段玉裁的这段文字,除讲了宛字结构,它上头是“宝盖头”,下文是奥,是一个上下结构,还讲了它本义与引申义,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并列举古代文献中的许多例子。最后特别强调它的读法,虽从“宀(mián绵)”,但读“夗”夗(yuàn怨)声,是形声加会意。

那么,古代的“宛(yuān冤)陵”,现在我们大多宣城人为什么读成“宛(wǎn晚)陵”了呢?我想,产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这个古地名的形成,离现在几千年了,这种读法,现在的宣城人知道的人很少,大概只有一些研究宣城历史的专家学者知道,所以成不了气候。

第二,宛陵这个名字的来由与宣城的地理形势有关。宛,四方低中央高;陵,大土山。宣城的地理形势与河南省南阳的地理形势差不多,既然读“wǎn晚”有低平的盆地之意,所以读成“宛(wǎn晚)陵”,也似乎在理了。

第三,这“宛(yuān冤)字从语音学上是撮口呼,而读成“宛(wǎn晚)”是开口呼,声音比较响亮,容易传播,人们起名往往求名字响亮。从音节的组成来看,“宛(yuān冤)整体认读音节,短音,而“宛(wǎn晚)”有声母与韵母,两拼音节,长音,停留时间比较长。

第四,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有约定俗成性,即使错了,大家认可了也就这么读了。例如,“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的“叶”,应该读作“shè舍”,后来大家都读成“叶(yè页)”,如果再有人读成“叶(shè舍)公好龙”,反而觉得不对了。

然而,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有错不能纠,但对于语言这东西,随着时代、人群的变化,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就行了,最后由大家来认可,况且由“宛陵”延伸出的“宛陵电影院”“宛陵大酒店”“宛陵湖”“宛陵路”,它是另一种事物了,你要人们再读成“宛(yuān冤)陵”,是不大可能的。当然,作为专家学者,特别是研究宣城历史的人一定要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昏昏”。

(作者系原宣州区第二中学校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洁癖不读(jié pì),51个易错字你读对几个?

考前有些学员好不容易把短文都过了一遍,但回头把字词都忘记得差不多了!

我整理出51个易错字词和生僻字,如果不看拼音,你都能读对吗?

拗: ào/niù/ǎo

瘪: biě

痹: bì

埠: bù

编纂:

biān zuǎn

抻: chēn

嗤: chī

舂: chōng

踌躇:

chóu chú

皴: cūn

锉: cuò

反刍:

fǎn chú

吠: fèi

分蘖:

fēn niè

坩埚:

gān guō

豢养:

huàn yǎng

喙: huì

蚶: hān

麂: jǐ

臼齿: jiù chǐ

绺: liǔ

孽: niè

扦: qiān

锹: qiāo

拴: shuān

卅: sà

缫: sāo

杉木:

shā mù

砷: shēn

溯: sù

铁锨:

tiě xiān

绦虫:

tāo chóng

剜: wān

下颌: xià hé

铣: xǐ

霰: xiàn

楔: xiē

癣: xuǎn

矣: yǐ

铀: yóu

掖: yē

痈: yōng

壅: yōng

酉: yǒu

篆: zhuàn

鬃: zōng

攥: zuàn

砧: zhēn

炙: zhì

铡: zhá

洁癖:

jié pǐ

5月考试冲冲冲!特别是想考一级普通话的同学们,不要在字词等小细节上丢分啊!

你不知道的国家冷知识(立陶宛篇)

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语:Lietuvos Respublika,英语:Republic of Lithuania),简称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287万。

(1619年立陶宛疆域)

1.立陶宛面积最大的时候达到1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东欧最大的国家,称霸整个东欧。现在只剩下个零头,可谓是“祖上阔过”的典型。

2.苏联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但立陶宛在1990年3月11日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脱离苏联而独立的国家。

3.立陶宛,国名源于波兰语,意为“多雨水的国家”。

4.立陶宛首任总统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最开始是一个音乐学教授。

5.首都维尔纽斯是全国工业中心,全市工业产值占立陶宛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

6.立陶宛国家不大,人口不断,但很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很多领域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生物技术,通信、激光和医疗设备等。其中对网络、手机等现代通信的利用居欧盟前列。

7.立陶宛农业以水平较高的畜牧业为主,占农产品产值的90%以上。农作物有亚麻、马铃薯、甜菜和各种蔬菜,谷物产量很低。

8.1387 年立陶宛改宗天主教,从那时开始就守护着天主教的欧洲北境。

9.别看立陶宛不大,但它是欧洲湖泊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超过0.5公顷的湖泊有2830个。

10.立陶宛每年庆祝两次独立日,分别是每年的2月16日和3月11日。一个是脱离德国独立、一个是脱离苏联独立。

11.立陶宛是一个非常平坦的国家,最高的山大约只有200米高。(比新加坡强点)

12.立陶宛的自杀率世界最高,可能是因为那里爱下雨,阴雨绵绵的,人比较忧郁吧。

13.立陶宛主要体育活动为篮球。立陶宛国家男子篮球队在世界排名前十。曾经三次获得欧洲锦标赛冠军,曾四次参加奥运会男篮比赛,三次获得铜牌。中国男篮前主教练尤纳斯也是立陶宛人。

14.立陶宛盛产琥珀,在琥珀出产国里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15.立陶宛和波兰的国骂都是kurwa,记好了,去了不吃亏。

16.立陶宛整个国家十分重视国民医疗,立陶宛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7左右。(据说那里叫救护车不用交钱)

17.立陶宛的总统府基本没有安保,也没有士兵站岗,看门的是个阿姨。

18.都说西方人家庭观念比较单薄,但立陶宛更像欧洲的中国,立陶宛人家庭观念比较强,和父母关系亲密,父母也会给孩子买房买车付结婚的钱。

(图文无关,我就是喜欢这大长腿)

19.立陶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动物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地,有很多种哺乳动物被列入保护名单,其中包括白兔。

20.咱们过春节,立陶宛过名叫“Užgavėnes”的节日驱逐严冬,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季。

21.立陶宛的官方语言是立陶宛语,他们谢谢的发音是“啊啾!”(可能是冷吧)

22.立陶宛有4处世界遗产,其中之一是自然奇观库洛尼亚沙嘴,一条 98 公里长的狭长沙丘带将波罗的海和克莱佩达海岸隔离,形成了一块泄湖。

23.有个说法,立陶宛是一个现代豪华版的农村,因为到处都是大自然美景,房子特别可爱漂亮。

(为啥感觉像两个蛋蛋)

24.立陶宛的国菜cepelinai是由生土豆和熟土豆混合物制成的大饺子,里面装满猪肉,浇在酸奶油和培根酱的勺子里。最初称为didzkukuliai,但由于它们与齐柏林飞艇相似,因此在20世纪改名为cepelinai。

25.每年立陶宛的维尔尼亚河都会被染成鲜绿色,这是为了庆祝他们的圣帕特里克节。(为了节日更快乐,就让河里多点绿?[泣不成声])

26.立陶宛有自己的香气,被称“立陶宛香气”,带有野花、生姜、檀香和麝香等气味。(这不是狐臭吗[思考])

27.立陶宛很多人认为乌鸦肉很美味,有壮阳作用,因此不少人喜食乌鸦肉。(果然壮阳这东西全球通用)

28.立陶宛人的婚礼一般在教堂举行,由神父主持。若在其他国家,至此就算正式结婚了,可是在立陶宛,对于很多人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那就是到首都郊区风景优美的所谓定情山“抛锁”。即新郎、新娘两人一同将一把新锁锁牢,然后把锁和钥匙分别丢抛到山下,意味着锁住双方的心和感情,永远不分离,直到终老。

29.前一阵有个新闻,立陶宛打算在咱们某东南省份设立办事处。真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 。

30.作为一个东欧国家,立陶宛的姑娘,那是真漂亮。

PS:我是吐猫猫的鱼,求关注,共同拯救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