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朋克:用代码建造“乌托邦”的人
密码朋克的身影伴随着互联网从诞生到繁荣。其秉着“用加密技术构建网络隐私‘乌托邦’”的理念,捍卫着互联网隐私和通信安全,也推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提到朋克精神,想必都不会陌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朋克作为亚文化开始流行起来。而它的表现形式,常常与音乐、服装、电影甚至文学联系在一起。说起对朋克的第一印象,大多数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夸张的发型、纹身、靴子,以及画风诡异的死亡金属音乐。
如果一群搞密码学的技术宅自称“朋克”,你会不会觉得他们走错了片场?
毕竟朋克代表自由和抵抗,密码学这么理工科的东西,有必要来凑热闹吗?
还真有。
正是“密码朋克”这个特殊群体的战斗,为互联网铺就了一条通往自由和安全的道路。读懂他们在抵抗什么,又捍卫着什么,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一、什么是密码朋克?先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密码朋克?
“密码朋克”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993年埃里克·休斯出版发《密码朋克宣言》上。
但实际上,早在20 世纪 80 年代,“密码朋克”就作为一种技术潮流,在旧金山湾区悄然兴起了。
这个群体由一些“天才极客”和IT精英们组成——有来自英特尔的科学家Tim May、维基解密的创始人Tim May、万维网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Sean Parker,当然还包括比特币之父中本聪……
华丽丽的阵容背后,其实做的只有一件事:使用强加密算法来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免受攻击。
就像《密码朋克宣言》中写的:
不能指望政府、企业等大型组织出于良心,来保护个人的隐私权。我们要自己动手开发软件来保护隐私。
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尽管该联盟管理松散,并没有很正式的领导阶层。
但为了实现同一目标,很多密码朋克都在自己的领域,研究出了不少新的加密技术,给人们更加安全的网络。
比如,著名的互联网加密传输协议SSL,就是密码朋克参与研发的。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对数据通信进行封装加密,确保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对网络购物、隐私信息有极大的安全意义。
其他诸如万维网、Facebook、BT下载等重要的网络技术的诞生,背后都有密码朋克的参与。
同时,他们也反对大型中心组织对信息的垄断和干涉。
传奇人物朱利安·阿桑奇,就创立了维基解密,专门公开匿名来源或网上泄露的秘密文件。
比如:美国政府在阿富汗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统计等。
可以说,密码朋克的身影伴随着互联网产业从诞生到全球化繁荣。
他们的很多理念,比如个人隐私保护、通讯加密等,成为网上冲浪的基本常识。
或许唯有读懂它的历史,才能看清真实的未来。
二、叛逆者or保护者?密码朋克简史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硅谷的科技企业享受着令人眩晕的增长率。
个人电脑和网络的快速普及,宽带网速也惊喜地越来越快。
而在炒作泡沫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网络的世界或许缺少了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隐私和通信安全。
大企业利用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来形成用户画像,以便更精准地推送广告和商品。美国政府则掌握着用于解密加密数据的密钥,只要FBI需要,就随时可以阅读用户的邮件或者收听语音通话。
显然,当时无论政府还是大企业,都没有动力也未尽力去维护个人用户的网络隐私。
1992年,英特尔的高级科学家Timothy May,就发起了一个加密邮件列表组织。
该邮件列表汇集了来自全球的上千名密码学家、哲学家与数学家,共同讨论那些用于保护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的技术。
1993年,成员之一埃里克·休斯出版了《密码朋克宣言》,“密码朋克”正式登上了网络世界的舞台,进入大众视野。
在密码朋克们的推动下,密码学、互联网通信等相继迎来了技术的大繁荣,出现了不少重要的发明。
简单列举几个:
1. 盲签名当内容在添加签名之前被修改伪造时,签名就会变成“盲签”。这种技术可以让电子邮件、虚拟ID、网络证书等都无法被追踪到,在网络投票、虚拟交易上有着极强的应用性。
比如:选民可以在电子选票上签名,而不透露选择结果。交易中收付款的时间和金额也无法被第三方探查到。
2. PGP(Pretty Good Privacy)这是一个基于RSA公匙加密体系的邮件加密软件。
RSA原本是军方独有的技术,在李维斯特等人的努力下,RSA成为第一款公之于众的非对称加密技术。
PGP则在RSA的基础上,与传统加密进行杂合,衍生出新的算法。发送方采用公钥加密,接收方采用私钥揭秘。除此之外没有人知道私钥信息,即便消息被第三方窃取也无法破解,因此可以对邮件保密以防止非授权者阅读。
3. 哈希现金(Hashcash)与前面充满古早互联网气质的技术名词不同,哈希算法是不是还挺眼熟的?
实际上,该技术是在1997年,出现在了密码朋克邮件小组的列表里。
哈希算法原本用于反垃圾邮件中的身份验证——要求电子邮件的发送者经过计算得到一个哈希现金标记,并添加在电子邮件上。
如果时间信息明显过早,系统就会被认为是被垃圾邮件制造者重复利用了,自动拒收该邮件。
这种单向加密算法随后便被应用在了分布式匿名现金系统中,成为加密货币的基础技术。
E-cash、b-money、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支付系统大规模出现,并在20年后成为了无数人“暴富春梦”。
4.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该技术可以将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引入数据通讯过程中,增强网络的传输效率。
而最著名的P2P协议——“BT下载”,正是由密码朋克列表成员Bram Cohen在2003年发明的。
不需要资源发布者拥有高性能服务器,就可以轻松把资源传给其他用户。
BT下载共享资源、无需中间实体的理念,正符合密码朋克精神的宗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产业的成熟伴随着一系列加密技术开始被大规模应用。隐私和安全保护成为网上冲浪的共识和标配,密码朋克们也开始向边缘徘徊。
第一批密码朋克逐渐退出了一线,很多技术项目相继失败了,联盟也于2000年宣布解散。
这近二十年中,尽管密码朋克依然创造了不少为人所熟知的项目,比如维基解密、区块链等,甚至还在近年来伴随着数字货币的泡沫迎来了一波新热度。但它最繁荣的时刻注定停留在了那个个人隐私最岌岌可危的时代,历史的车辙撵过,天才极客也难逃“廉颇老矣”的命运。
无论如何,密码朋克的出现与没落,都伴随着密码学的自然生长。它是技术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网络世界在自由和安全之间找到临界点的执剑者。
唏嘘之余,我们不禁想问,未来的网络世界还需要密码朋克这样的“反骨”吗?
三、偶遇还是重逢:未来还会出现密码朋克吗?区块链的火爆,让“密码朋克”重新火了一把。但很难预料,这到底是营销大手操作的偶遇,还是宿命的重逢?密码朋克的生命力,是重新被点燃,还是回光返照再次走入沉寂?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密码朋克是为了追求和捍卫网络中的匿名性、隐私权而生的。那么,如果未来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彻底的分布式网络系统中,密码朋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基础了。
在这样的网络中,不再有大型中心体,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安全地传输信息;交易可以和现金一样在匿名的前提下产生而不被追踪;任何不可信验证都无处藏身。岂不正是,密码朋克追求的“隐私乌托邦”?
但遗憾的是,这个理想世界距离现实还有点遥远。
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
1.新加密技术的不成熟要实现彻底的分布式系统,新兴加密技术——比如区块链,就需要在互联网、智联网、车联网等系统全面铺开。
以现有的算力水平,以全球信息数据的几何式增长速度,区块链的cp大旗想要立起来,显然不可能。
在算力稀缺没有真正解决之前,新技术只能成为超比挖矿的附庸,难逃被投机客“技术污名化”的杯具。
这也是其在短期内无法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2.数字智能化的隐私困境越来越多的智能应用都在要求用户交出更多隐私。
“想要更懂你的手机吗,请授权我读取……”“想要一猜一个准的推荐系统吗,交出你的sns账户吧。”“想知道邻居发了什么视频?通讯录借我读一下呗。”“不让读手机就没办法为您推荐健康计划呢。”……在这种半强迫半诱惑的环境下,用户们希望体验更智慧更个性化的服务,只能喊着“真香”交出自己的信息。
交出隐私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在数字智能化时代,注定是一个身体落后于环境的“进化陋习”。
除了克服,别无它法。
3.中心化管理的必然结局无论是生态化的商业产品,还是强有力的政治意志,都难以避免地模糊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边界。
密码朋克想要改变游戏规则,在个人信息和财产周围筑起篱笆,但中心化组织的意志完全可以拆除这些非法围栏。
如今,英国、欧盟、美国等多个国家都收紧了对比特币的监管,提出了必须实名制等要求,以控制虚拟币扩张对法定货币带来的冲击,有些更是直接禁止用虚拟货币匿名交易。
密码朋克最为反对的大型组织对信息的垄断,在今天看来恐怕不可避免。
可以预见到:未来想要彻底保护隐私,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涉及个人福祉和国家安全,让渡信息是必然的结果。我们所能够争取的,无非是信息让渡的程度、方式和边界。在这一点上,恰恰需要密码朋克这样神秘的无政府组织来为之发声。
正如鲁迅所说,“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就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不妨期待一下,与斗士们的久别重逢。
作者:脑极体,微信公众号:脑极体
本文由 @脑极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源于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密码朋克小组
朋克的起源PUNK 一词最早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起先是一个音乐的范畴。诞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英国。当时的英国还没从二战的伤痛中走出,国家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便滋生了不少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甚至绝望心情的青年,他们愤怒的抨击社会的各个方面,热衷反抗,以消除心中的不满与烦闷。朋克运动应运而生,是一个以朋克摇滚为核心的集团。后来朋克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对抗传统,发泄不满,甚至反对一切,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精神。
密码朋克小组到了 8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暂露头角,计算机与网络的流行,给人带来了网络通信,而这种数字化通信也给强权机构的监控带来的便利,针对通讯数据的自动化监控成为可能。RSA(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出现,使得那些缺乏音乐细胞,搞不了摇滚,偏爱理工科技而被鄙视为书呆子的年轻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武器与手段。去保护互联网中自身的隐私。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不受侵犯。自此,朋克精神进入网络世界。
1992 年底,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家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退休的英特尔员工蒂姆·梅(Tim May)、以及曾是 Sunmicrosystems 第五位员工的计算机科学家约翰·吉尔摩(John Gilmore)邀请了二十位最亲密的朋友参加了一次非正式会议,大家喝喝茶,讨论讨论程序,密码问题。第一次会议上,朱迪·米尔洪(Jude Milhon:一位黑客兼密码学作家,经常使用 St. Jude 化名)将这个组织称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这个名字引入了“cipher”和“cypher”这两个密码/密文含义的单词,旨在结合电脑朋克的思想,在电脑化空间下的个体精神,使用强加密(密文)保护个人隐私。
从此,小组的名字就叫 “密码朋克小组”, 他们也自称密码朋克。
1993 年 Eric Hughes 为小组起草的 “密码朋克宣言” 是密码朋克们的行动纲领。Eric 在宣言中声称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隐私;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企业或者其他冷冰冰的大组织赐我们以隐私权;我们必须自行护卫自己的隐私;我们自己会写代码,我们要写出软件来!”
对于这群神秘的密码朋克是什么样的群体,我们可以从密码朋克宣言中有所了解:
摘选
1/ 我们是特立独行的代名词,是嬉戏在信息世界中的电子老鼠。
1/ We are those,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rats, swimming in the ocean of information.
2/ 我们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默默无闻的小孩。
2/ We are the retiring, little kid at school, sitting at the last desk, in the corner of the class room.
3/ 我们是大家公认的怪人。
3/ We are the teenager everybody considers strange
4/ 我们是黑进计算机程序,挖掘自己潜能的学生。
4/ We are the student hacking computer systems, exploring the depth of his reach.
5/ 我们是坐在公园长椅上的青少年,腿上放着笔记本电脑,用程序构筑着最新的虚拟现实世界。
5/ We are the grown-up in the park, sitting on a bench, laptop on his knees, programming the last virtual reality.
6/ 我们的车库里有数不清的电子器件,桌角的烙铁和附近被分解的无线电都是我们的杰作。我们的地下室放满了计算机与忙碌工作的打印机、调制解调器。
6/ Ours is the garage, stuffed with electronics. The soldering iron in the corner of the desk and the nearby disassembled radio- they are also ours. Ours is the cellar with computers, buzzing printers and beeping modems.
7/ 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我们的见解比普通人更有深度。他们只关注事物的表象,而我们更关心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我们——一群具有梦想家视野的现实主义者。
7/ We are those that see reality in a different way. Our point of view shows more than ordinary people can see. They see only what is outside, but we see what is inside. That's what we are - realists with the glasses of dreamers.
8/ 我们是奇怪的人,几乎不出现在街坊领居中。我们放任自己的思维沉溺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拼命汲取所需。我们不常出门,只是偶尔外出转转。但也仅仅徘徊于家附近的电器商店,或是酒吧,在那里会会朋友,见见客户,亦或去后街找瘾君子聊聊天。
8/ We are those strange people, almost unknown to the neighborhood. People, indulged in their own thoughts, sitting day after day before the computer, ransacking the net for something. We are not often out of home, just from time to time, only to go to the nearby radio shack, or to the usual bar to meet some of the few friends we have, or to meet a client, or to the backstreet druggist... or just for a little walk.
9/ 我们没有很多朋友,只有那些会一起去聚会的朋友。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在网络上。那些人使我们真正的朋友,在网线的另一端。我们相识于IRC频道、新闻组和系统中。
9/ We do not have many friends, only a few with whom we go to parties. Everybody else we know we know on the net. Our real friends are the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e. We know them from our favorite IRC channel, from the News-Groups, from the systems we hang-around:
10/ 我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也不在乎自己长什么样,或者别人如何在背后谈论我们。
10/ We are those who don't give a shit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about us, we don't care what we look like or what people talk about us in our absence.
11/ 我们中的大多数喜欢隐匿在暗处,不为人所知。除非是那些无法避免要联系的人。
11/ The majority of us likes to live in hiding, being unknown to everybody except those few we must inevitably contact with.
12/ 另一些喜欢抛头露面,热爱名利。他们的名字在地下世界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因一件事而团结在一起——密码朋克。
12/ Others love publicity, they love fame. They are all known in the underground world. Their names are often heard there.
But we are all united by one thing - we are Cyberpunks.
13/ 社会不理解我们,对于那些远离信息和自由思想的普通人来说,我们是“怪胎”和“疯子”。社会否认我们的思考方式,而这个社会本身在生活、思考,甚至连呼吸都只遵循一种方式——陈词滥调。
13/ Society does not understand us, we are "weird" and "crazy" people in the eye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who live far from information and free ideas. Society denies our way of thinking - a society, living, thinking and breathing in one and only one way - a clichc.
14/ 他们否定我们因为我们的思想更自由,自由的思考是被禁止的。
14/ They deny us for we think like free people, and free thinking is forbidden.
15/ 密码朋克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是固定存在的。密码朋克是从与大众无异的普通人进化而来的电子艺术狂人、电子音乐家和学者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15/ The Cyberpunk has outer appearance, he is no motion. Cyberpunks are people, starting from the ordinary and known to nobody person, to the artist-technomaniac, to the musician, playing electronic music, to the superficial scholar.
如今看上去,他们只是一群技术爱好者,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技术,算得上是年少有为,有志向与抱负的有为青年,为什么还要躲躲闪闪,玩消失呢?其实当时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他们这个小组,疯狂的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在 90 年代之前,密码学一直是美国政府手中的武器,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防范犯罪为名义,牢牢的控制着先进的密码技术。美国政府不允许密码技术出口,限制民用密钥的强度,甚至立法授权政府部门随时可以对任何民用密文进行解密。针锋相对的,美国出现了不少民间的团体,对抗政府,要求公民的隐私权。密码朋克的一干兄弟们,之后就扛起了反抗的大旗,不过他们反抗的武器非刀非剑,而是密码学与程序。
密码朋克邮件组人物简介Tim·C·May(蒂莫西·梅) 是密码朋克的发起人,他也是 intel 的高级科学家,在 Intel 公司为芯片技术解决了 alpha 粒子问题。 他有一篇著名的 “密码无政府主义者宣言”。在文中他提出,密码学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变革。他算是戴维、尼克·萨博眼中的 “带头大哥”。
Eric Hughes(埃里克·休斯) 是美国的数学家,也是一位程序员。他起草了著名的 “密码朋克宣言”。人们一向将他与梅并列,是密码朋克小组的两个创始人之一。
John Gilmore(约翰·吉尔摩尔)不仅参与创建了密码朋克,还创建了电子前沿基金会。他在开源软件领域贡献甚大,他发起了 Cygnus Solutions 公司,为开源软件提供支持,后该公司并入红帽软件。 他也是 GNU 的主要成员。他参与制定了 DHCP 协议。会 Linux 的同学一般都用过 DHCP 这个命令来分配网址,没错 John 就是 DHCP 之父。他是 SUN 公司的第五位员工。
Jacob Applebaum(爱珀鲍姆) 是个神奇的家伙,他的职业真是要一个很大的数组才能记录清楚。 他是新闻记者、计算机安全专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黑客。人们肯定会好奇,他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他还是 Tor 洋葱网络的创始人之一,也一度对外代表维基解密。 多年来,美国执法部门一直盯着他,他是某些部门眼中的犯罪嫌疑人。
Julian Assange(朱利安·阿桑奇) 是 “维基解密” 的创始人,也是全球知名黑客。他在密码朋克中影响巨大。在计算机领域,他的成就包括开发 TCP 端口扫描器 strobe.c,参与开发 PostgreSQL,开发 NNTPCache,开发 “否定加密法”。阿桑奇因为维基解密这个事业,而受到多国指控。
Adam Back(亚当·拜克)是 “哈希现金” 的发明者,也是中本聪最早通过邮件联系的人。是他让中本聪去接触戴维。 现在他创立的公司 Blockstream,致力于开发侧链技术,也近乎将比特币开发的权力控制在手。
Bram Cohen(布拉姆·科恩) 美国程序员, BitTorrent 协议发明人,他还是CodeCon创始人、旧金山Bay Area p2p-hackers会议的组织者、Codeville的编写者。更为著名的是他亲自开发设计了著名游戏平台Steam。
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 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 他发明了 “world wide web ” 万维网。1989 年他提出了万维网的概念,并成功通过 HTTP 协议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Hal Finney (哈尔·芬尼)是美国密码学家、工程师。他是 PGP 早期的主程序员,后发明了 RPOW,也是中本聪最早的支持者,第一个运行了比特币客户端。
Tim Hudson 是 OpenSSL 的发明人。而 OpenSSL 可称之为互联网的血液,比特币中也应用的 OpenSSL。
Matt Blaze(马特·布雷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破解了美国政府用来监控通讯的芯片 Clipper Chip。
Nick Sazbo(尼克·萨博) 是美国律师、法律学者、密码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尼克提出了 “智能合约” 概念,影响了区块链的技术架构。他在 1998 年的文章中提出了 “比特黄金”,可称之为比特币的思想蓝本。
比特币的发明者: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
有感朋克不是暴力,性,非主流,流氓之类的代名词,发展至今,它已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强权不屈,苦命不折的反抗精神。
密码朋克小组
朋克的起源PUNK 一词最早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起先是一个音乐的范畴。诞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的英国。当时的英国还没从二战的伤痛中走出,国家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便滋生了不少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甚至绝望心情的青年,他们愤怒的抨击社会的各个方面,热衷反抗,以消除心中的不满与烦闷。朋克运动应运而生,是一个以朋克摇滚为核心的集团。后来朋克成为了一种精神,一种对抗传统,发泄不满,甚至反对一切,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精神。
密码朋克小组到了 80 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暂露头角,计算机与网络的流行,给人带来了网络通信,而这种数字化通信也给强权机构的监控带来的便利,针对通讯数据的自动化监控成为可能。RSA(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出现,使得那些缺乏音乐细胞,搞不了摇滚,偏爱理工科技而被鄙视为书呆子的年轻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武器与手段。去保护互联网中自身的隐私。自由自在,不受干扰,不受侵犯。自此,朋克精神进入网络世界。
1992 年底,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家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退休的英特尔员工蒂姆·梅(Tim May)、以及曾是 Sunmicrosystems 第五位员工的计算机科学家约翰·吉尔摩(John Gilmore)邀请了二十位最亲密的朋友参加了一次非正式会议,大家喝喝茶,讨论讨论程序,密码问题。第一次会议上,朱迪·米尔洪(Jude Milhon:一位黑客兼密码学作家,经常使用 St. Jude 化名)将这个组织称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这个名字引入了“cipher”和“cypher”这两个密码/密文含义的单词,旨在结合电脑朋克的思想,在电脑化空间下的个体精神,使用强加密(密文)保护个人隐私。
从此,小组的名字就叫 “密码朋克小组”, 他们也自称密码朋克。
1993 年 Eric Hughes 为小组起草的 “密码朋克宣言” 是密码朋克们的行动纲领。Eric 在宣言中声称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开放的社会需要隐私;我们不能指望政府、企业或者其他冷冰冰的大组织赐我们以隐私权;我们必须自行护卫自己的隐私;我们自己会写代码,我们要写出软件来!”
对于这群神秘的密码朋克是什么样的群体,我们可以从密码朋克宣言中有所了解:
摘选
1/ 我们是特立独行的代名词,是嬉戏在信息世界中的电子老鼠。
1/ We are those, the Different. Technological rats, swimming in the ocean of information.
2/ 我们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默默无闻的小孩。
2/ We are the retiring, little kid at school, sitting at the last desk, in the corner of the class room.
3/ 我们是大家公认的怪人。
3/ We are the teenager everybody considers strange
4/ 我们是黑进计算机程序,挖掘自己潜能的学生。
4/ We are the student hacking computer systems, exploring the depth of his reach.
5/ 我们是坐在公园长椅上的青少年,腿上放着笔记本电脑,用程序构筑着最新的虚拟现实世界。
5/ We are the grown-up in the park, sitting on a bench, laptop on his knees, programming the last virtual reality.
6/ 我们的车库里有数不清的电子器件,桌角的烙铁和附近被分解的无线电都是我们的杰作。我们的地下室放满了计算机与忙碌工作的打印机、调制解调器。
6/ Ours is the garage, stuffed with electronics. The soldering iron in the corner of the desk and the nearby disassembled radio- they are also ours. Ours is the cellar with computers, buzzing printers and beeping modems.
7/ 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我们的见解比普通人更有深度。他们只关注事物的表象,而我们更关心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我们——一群具有梦想家视野的现实主义者。
7/ We are those that see reality in a different way. Our point of view shows more than ordinary people can see. They see only what is outside, but we see what is inside. That's what we are - realists with the glasses of dreamers.
8/ 我们是奇怪的人,几乎不出现在街坊领居中。我们放任自己的思维沉溺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拼命汲取所需。我们不常出门,只是偶尔外出转转。但也仅仅徘徊于家附近的电器商店,或是酒吧,在那里会会朋友,见见客户,亦或去后街找瘾君子聊聊天。
8/ We are those strange people, almost unknown to the neighborhood. People, indulged in their own thoughts, sitting day after day before the computer, ransacking the net for something. We are not often out of home, just from time to time, only to go to the nearby radio shack, or to the usual bar to meet some of the few friends we have, or to meet a client, or to the backstreet druggist... or just for a little walk.
9/ 我们没有很多朋友,只有那些会一起去聚会的朋友。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在网络上。那些人使我们真正的朋友,在网线的另一端。我们相识于IRC频道、新闻组和系统中。
9/ We do not have many friends, only a few with whom we go to parties. Everybody else we know we know on the net. Our real friends are ther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line. We know them from our favorite IRC channel, from the News-Groups, from the systems we hang-around:
10/ 我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也不在乎自己长什么样,或者别人如何在背后谈论我们。
10/ We are those who don't give a shit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about us, we don't care what we look like or what people talk about us in our absence.
11/ 我们中的大多数喜欢隐匿在暗处,不为人所知。除非是那些无法避免要联系的人。
11/ The majority of us likes to live in hiding, being unknown to everybody except those few we must inevitably contact with.
12/ 另一些喜欢抛头露面,热爱名利。他们的名字在地下世界耳熟能详。但是我们因一件事而团结在一起——密码朋克。
12/ Others love publicity, they love fame. They are all known in the underground world. Their names are often heard there.
But we are all united by one thing - we are Cyberpunks.
13/ 社会不理解我们,对于那些远离信息和自由思想的普通人来说,我们是“怪胎”和“疯子”。社会否认我们的思考方式,而这个社会本身在生活、思考,甚至连呼吸都只遵循一种方式——陈词滥调。
13/ Society does not understand us, we are "weird" and "crazy" people in the eyes of the ordinary people who live far from information and free ideas. Society denies our way of thinking - a society, living, thinking and breathing in one and only one way - a clichc.
14/ 他们否定我们因为我们的思想更自由,自由的思考是被禁止的。
14/ They deny us for we think like free people, and free thinking is forbidden.
15/ 密码朋克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它是固定存在的。密码朋克是从与大众无异的普通人进化而来的电子艺术狂人、电子音乐家和学者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15/ The Cyberpunk has outer appearance, he is no motion. Cyberpunks are people, starting from the ordinary and known to nobody person, to the artist-technomaniac, to the musician, playing electronic music, to the superficial scholar.
如今看上去,他们只是一群技术爱好者,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技术,算得上是年少有为,有志向与抱负的有为青年,为什么还要躲躲闪闪,玩消失呢?其实当时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他们这个小组,疯狂的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在 90 年代之前,密码学一直是美国政府手中的武器,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防范犯罪为名义,牢牢的控制着先进的密码技术。美国政府不允许密码技术出口,限制民用密钥的强度,甚至立法授权政府部门随时可以对任何民用密文进行解密。针锋相对的,美国出现了不少民间的团体,对抗政府,要求公民的隐私权。密码朋克的一干兄弟们,之后就扛起了反抗的大旗,不过他们反抗的武器非刀非剑,而是密码学与程序。
密码朋克邮件组人物简介Tim·C·May(蒂莫西·梅) 是密码朋克的发起人,他也是 intel 的高级科学家,在 Intel 公司为芯片技术解决了 alpha 粒子问题。 他有一篇著名的 “密码无政府主义者宣言”。在文中他提出,密码学将对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巨大变革。他算是戴维、尼克·萨博眼中的 “带头大哥”。
Eric Hughes(埃里克·休斯) 是美国的数学家,也是一位程序员。他起草了著名的 “密码朋克宣言”。人们一向将他与梅并列,是密码朋克小组的两个创始人之一。
John Gilmore(约翰·吉尔摩尔)不仅参与创建了密码朋克,还创建了电子前沿基金会。他在开源软件领域贡献甚大,他发起了 Cygnus Solutions 公司,为开源软件提供支持,后该公司并入红帽软件。 他也是 GNU 的主要成员。他参与制定了 DHCP 协议。会 Linux 的同学一般都用过 DHCP 这个命令来分配网址,没错 John 就是 DHCP 之父。他是 SUN 公司的第五位员工。
Jacob Applebaum(爱珀鲍姆) 是个神奇的家伙,他的职业真是要一个很大的数组才能记录清楚。 他是新闻记者、计算机安全专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黑客。人们肯定会好奇,他该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他还是 Tor 洋葱网络的创始人之一,也一度对外代表维基解密。 多年来,美国执法部门一直盯着他,他是某些部门眼中的犯罪嫌疑人。
Julian Assange(朱利安·阿桑奇) 是 “维基解密” 的创始人,也是全球知名黑客。他在密码朋克中影响巨大。在计算机领域,他的成就包括开发 TCP 端口扫描器 strobe.c,参与开发 PostgreSQL,开发 NNTPCache,开发 “否定加密法”。阿桑奇因为维基解密这个事业,而受到多国指控。
Adam Back(亚当·拜克)是 “哈希现金” 的发明者,也是中本聪最早通过邮件联系的人。是他让中本聪去接触戴维。 现在他创立的公司 Blockstream,致力于开发侧链技术,也近乎将比特币开发的权力控制在手。
Bram Cohen(布拉姆·科恩) 美国程序员, BitTorrent 协议发明人,他还是CodeCon创始人、旧金山Bay Area p2p-hackers会议的组织者、Codeville的编写者。更为著名的是他亲自开发设计了著名游戏平台Steam。
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 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计算机科学家、工程师。 他发明了 “world wide web ” 万维网。1989 年他提出了万维网的概念,并成功通过 HTTP 协议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
Hal Finney (哈尔·芬尼)是美国密码学家、工程师。他是 PGP 早期的主程序员,后发明了 RPOW,也是中本聪最早的支持者,第一个运行了比特币客户端。
Tim Hudson 是 OpenSSL 的发明人。而 OpenSSL 可称之为互联网的血液,比特币中也应用的 OpenSSL。
Matt Blaze(马特·布雷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破解了美国政府用来监控通讯的芯片 Clipper Chip。
Nick Sazbo(尼克·萨博) 是美国律师、法律学者、密码学者、计算机科学家。尼克提出了 “智能合约” 概念,影响了区块链的技术架构。他在 1998 年的文章中提出了 “比特黄金”,可称之为比特币的思想蓝本。
比特币的发明者: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
有感朋克不是暴力,性,非主流,流氓之类的代名词,发展至今,它已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强权不屈,苦命不折的反抗精神。
今日推荐 | 龚鸣:密码战争、密码朋克与 Web 3,区块链的技术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市场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火星财经官方立场。
小编:记得关注哦
投资区块链,猛戳:火星财经App下载
来源: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官微
原文标题:《万向区块链蜂巢学院公开课第五课:密码战争,区块链技术之路》演讲者:龚鸣
10 月 31 日,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联合新链空间主办的【万向区块链蜂巢学院公开课】正式开课。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负责人杜宇在第一课上给大家介绍了区块链基础知识及行业发展;新链空间负责人郝玉琨在第二课详细讲解了区块链最经常出现的 10 个关键词;第三课上,趣派科技 CTO 吴为龙为大家介绍了区块链最广为人知的应用:比特币;第四课万向区块链 &PlatON 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博士详细介绍了全球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11 月 28 日区块链行业的知名创业者和投资者——「暴走恭亲王」龚鸣作为第五课的讲师,以现代计算机、密码学 & 区块链历史上十几位重要传奇人物为线索,从他们的故事,为大家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演进之路。
或许我们如今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和便利,但是否曾想到,技术的发展从非一蹴而就,是多少人的智慧、探索、奉献与抗争,才将人类从工业时代带入了信息时代。同样,区块链技术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无数计算机学家、密码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是他们不懈探索、奉献一生的思考和成就。
从 Turing 到中本聪,从密码朋克运动到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站在 2019 年这个在中国区块链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历史关键点上,我们对这些区块链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行者们的讲述,不仅是致敬。更为提醒我们,区块链技术的初衷和一群人曾坚守的信仰。提醒我们所肩负着的前人使命:利用区块链技术,真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每周四晚上七点,蜂巢学院公开课都将在位于上海虹口区塘沽路 463 号的虹口科技金融大厦 19 层金融极客工场准时开课。面向零基础,收取零费用,行业一线大咖亲自授课,欢迎所有对区块链有兴趣的人群。请大家继续关注本公众号,了解后续课程及报名方式。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有部分不影响原意的删减:
暴走恭亲王龚鸣
大家好!我是龚鸣,网名叫「暴走恭亲王」。今天我想通过一些典型的人物以及区块链发展过程中的故事,来分析区块链到底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
先从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物开始:Alan Masthison Turing,如果大家看过《模仿游戏》的话应该都知道他,Turing 不仅是数学家,也被视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事迹一直被埋没,二战之后才逐渐曝光。
Turing 有很多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在密码学上的。他在二战中以很有趣的思路,使用机器对抗机器。这个思路在现在看很简单,但在当时却是惊世骇俗的。Turing 通过破解德军的密码,使二战提前结束。有一部分人认为 Turing 使二战至少提前了两年结束,成百上千万人因此而获救。他让大家意识到密码学对世界的重要价值,其重要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核弹级」的。
Turing 有很多故事,他在二战结束后被英国政府迫害,最后导致自杀,也有一些阴谋论认为是他杀。大家都知道 Turing 的死因是吃了浸了氰化钾的苹果。很多人认为苹果公司的 LOGO: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是为了纪念 Turing。但这是谣传,只是很美丽的巧合罢了。苹果公司在进行 Logo 设计的时候,其实没有考虑过这点。
Turing 的贡献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密码学的发展,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即政府对于密码工具的严控。很多人希望密码学工具不应该仅仅掌握在政府手上,破解密码的工具也开始快速发展。CRYPTO WARS (密码战争)由此引发,才有了我们接下来的故事。
Ralph C. Merkle 是非对称加密的发明者之一。早期他是施乐 PARC 实验室的成员,正是这个实验室发明了鼠标、GU、IPU、以太网、超大规模机器人电路、OOP 等。有一个传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参观 PARC 实验室时,看到了实验室提供的图形界面,之后比尔盖茨就推出了 Windows,乔布斯创立了 NeXT。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正是 Merkle 首先提出了非对称哈希概念。哈希算法是区块链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算法,哈希可以把任何任意字段经过系列算法变成很短的字符串,原来那一段文字或代码,哪怕只改变了一个字节,通过哈希算出来的字符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通俗称其为「数据指纹」。哈希算法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大家登录网站的时候,都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会把用户密码变成哈希字符串传到网上,对方的网站就可以保存你的哈希字符串。这样,即使系统被攻破,用户名和密码也不会泄漏。这是哈希比较常见和简单的应用,后来几乎大部分加密协议都要用到哈希算法。
Diffie 和 Hellman 在 1976 年共同发表了《密码学的新方向》论文,提出了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的算法,并获得了 2015 年图灵奖。Diffie 曾很谦虚地说 Merkle 在其中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他认为应该叫做 Diffie-Hellman-Merkle 算法。他们不仅是现代密码学的奠基人、非对称密码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货币、现代加密学的启蒙专家。
David Lee Chaum 是美国知名的密码学专家,也是密码学思潮和运动的先驱。他在密码学和隐私保护上提出了很多有趣的看法,有着卓越的贡献,也深深影响了很多人。1983 年,他提出开发 Ecash,这是一种完全基于密码学的电子货币,也是最早提出如何把密码学融合进入货币系统的电子货币形式。1995 年,他创立了 DigiCash。他影响了后来美国很多的密码学专家,其中最有名的是 Tim May。
Tim May 同样是密码学先驱。他在英特尔工作到 30 多岁就退休了,因为凭股票实现了财务自由。后面的很多时间,他都花在了密码学上,探索如何通过密码学工具,保护每个人天生应该拥有的权利——「隐私权」。
上图所示的 John Gilmore 也是密码学专家,如果大家有做过网管或者配置 IP 地址的话,会知道有一个协议叫 DHCP——在局域网内自动分配 IP 地址的标准协议,DHCP 就是 John Gilmore 写出来的。Eric Hughes 也是非常知名的密码学专家。
当时这些专家都在旧金山湾区,经常组织会议探讨密码学工具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们认为,密码学工具非常重要而且人人都应该掌握,希望能够通过工具,让所有人再次控制自己的隐私。后来,他们提出了密码朋克(Cypherpunk)的概念。
据说这个名字是 Jude Milhon 提出来的。当时她是 Eric Hughes 的女朋友,也是著名的女黑客,在网络女权方面也提出过很多想法。黑客(Hacker)原来其实是指计算机技术非常好的人而并非指攻击系统的人,攻击网络的人其实应该称之为骇客(Cracker)。翻译成中文后,因为有「黑」字所以变成了贬义词。后来大家就改称这些人为极客(Geek)。密码朋克(Cypherpunk)是提倡通过广泛使用强加密和隐私保护技术,来进行社会和政治变革。Cypherpunk 是一次政治运动,旨在通过密码学工具,让所有人把隐私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1988 年,Tim May 写了一篇文章《加密无政府主义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如何通过密码学工具来达到一些政治诉求。1993 年,Eric Hughes 提出了《密码朋克宣言》,首次提出将利用密码学、匿名邮件系统、数字签名和电子货币来捍卫人类的隐私。1993 年,他们三个人组成了 Cypherpunk Mail List 电子邮件列表。所谓电子邮件列表是指能用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沟通。他们通过不断地回复电子邮件来构建新的列表,这是当时比较时髦的做法,有点像后面的 BBS 社区。此后,随着不断有新的人加入到列表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讨论,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思想,形成了 Cypherpunk 思潮。
这个邮件列表中的很多人,此后都对行业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做出了重要改变。例如,Julian Assange 在 2006 年创办了「维基解密」, Adam Back 提出了新的数字货币 Hashcash,并且之后成为了 Blockstream 的联合创始人。Jacob Appelbaum 是 Tor 洋葱网络创始人, Bram Cohen 则创立了 BitTorrent。Hal Finney、Philip Zimmermann、Nick Szabo、Wei Dai 则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Tim May、Eric hughes 和 John Gilmore 率先提出了 Cypherpunk 的概念。上图是他们的一张合影,这张照片作为《连线》杂志的封面,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很多人前赴后继投身密码学,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Hal Finney 毕业于加州理工,是非常厉害的密码学专家。有一部分人坚持认为 Hal Finney 可能就是中本聪,最大的原因是他最早写出了可重复用的 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他同时也是 Phil Zimmermann 的第一个员工,深受其影响。Zimmermann 是密码学先驱,最早的贡献是写出了 PGP。
当时的互联网是没有加密协议的,这意味着所有信息都是「裸奔」的,美国政府可以轻而易举地查看任何人在互联网上的信息。Zimmermann 既是密码学专家也是计算机专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合理,每个人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但美国当时有《密码学保护法》。这是为何第一个浏览器 Netscape 有两个版本:国际版和美国版。国际版密钥是 40 位,美国版是 128 位。外国人只能用 40 位的,如果私自将 128 位的 Nectscape 分发给外国人是违法行为。
Zimmermann 在 1991 年写了 PGP1.0 版本,密钥有 128 位。PGP 的名字很有趣——Pretty Good Privacy (一个相当不错的隐私工具)。这个工具使很多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一些不希望被美国政府监视的个人或机构。Zimmermann 让大家在 Ftp 服务器上任意下载 PGP,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FBI 层试图起诉 Zimmermann,并阻止他把工具传播出去。
Zimmermann 认为他有责任把「武器」发给每一个需要的人,让每个人可以用「武器」捍卫自己的隐私权利。于是,他和 MIT 合作写了一本书,把 PGP 所有的源代码公开在了书里。根据美国第一修正案,美国人有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包括出版自由,同时书不是武器。Zimmermann 通过出书规避了当时的《密码学保护法》。之后,这本书在全世界大量销售。自始至终,Zimmermann 一直通过个人的努力抵制美国政府的管制,并把 PGP 传播给了全世界的每一个人。
到了 1993、1994 年,大量的金融公司开始使用高级别的密码加密工具来保护自己的金融隐私,导致当时的密码管制完全失效。最终,美国逐渐放松了管制,并撤销了对 Zimmermann 的指控。
之前提到了,Hal Finney 是 Zimmermann 的第一个员工,延续了 Zimmermann 的很多工作,也是 PGP2.0 版本的主要撰写人。Hal Finney 很早就在邮件列表里认识了中本聪。2009 年 Hal Finney 被确诊为渐冻症。他在轮椅上用眨眼睛的方式,以及微小动作继续写代码,并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认识中本聪,如何非常幸运地参与了比特币网络,并且对比特币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2014 年,Hal Finney 告别了这个世界。此前他联系了一家专门的人体冷冻公司,在过世后会把自己的身体冷冻起来,也许有一天 Hal Finney 还能复活。由于 Hal Finney 被冷冻以后,中本聪就再也没出现过,因此很多人猜想 Hal Finney 就是中本聪。
关于中本聪究竟是谁的探讨一直在持续。Craig Steven Wright 也曾经说自己就是中本聪。Craig Steven Wright 在计算机、密码学领域的知识非常深厚,做了很多探索。但 Juola&Associates; 这家公司曾将 Craig Steven Wright 的论文和比特币白皮书进行过文法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是比特币白皮书百分之百不是 Craig Steven Wright 写的。Craig Steven Wright 也回应表示比特币的想法是我的,但是白皮书是他的好朋友 Dave Kleiman 写的。由此 Dave Kleiman 也第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Dave Kleiman 是谁?密码学领域里此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他也是密码学专家,出生在美国佛州,很早就参军了,在柏林服役过,从小就非常喜欢计算机。离开军队后,他成为了计算机安全取证专家,在佛州警局里做计算机安全取证员。此后进入了一家公司,写了「不可篡改的安全审计日志系统」。这个名字是不是很有趣?和比特币、区块链不可篡改的账本系统好像很近似。作为安全取证专家,Dave Kleiman 也精通如何隐藏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踪迹。不幸的是,他在 1996 年时遭受了一场非常严重的车祸,从此瘫痪一直在轮椅上生活,他也因此有了非常多的时间可以花在计算机上。
经过大量资料查证,Dave Kleiman 的确和 Craig Steven Wright 合作过计算机公司,并且也的确提到过比特币。那中本聪和 Dave Kleiman 有没有关系呢?这是个无人知晓的复杂问题。
对于 Dave Kleiman,大家其实了解的并不多。他的病情也在 2013 年之后急剧恶化。由于长期卧床,同时在疗养院里难以得到很好的照顾,他感染了超级病菌。所有的抗生素都没有办法杀死超级病菌,通过治疗只能延缓痛苦。Dave Kleiman 在病床上很痛苦地生活直到去世,于 2013 年 4 月被发现死在家中,被发现的时候尸体已经腐烂了。调查过程中,警方甚至发现了他的床上有弹孔,猜测他很可能尝试过自杀,是否成功不清楚,主要死因还是由于身体感染。
在他死去的差不多时间里,中本聪也销声匿迹。那他会不会是中本聪?大家也是各有看法。Dave Kleiman 留下了一个非常坚固的 U 盘,目前在他弟弟手上。很多人认为如果他是中本聪,那线索很有可能就在 U 盘里。他最好的朋友表示如果你们真的认为 Dave Kleiman 是中本聪,那你们就放弃吧。因为据他所知 Dave Kleiman 的密码不可能低于 40 位,是不可能通过暴力破解。
Craig Steven Wright 拿出了传说中的「郁金香信托」,声称他把手上 110 万个比特币委托 Dave Kleiman 照顾,无论 Dave Kleiman 是否死亡,在某一个时间都会还给他。
很多人认为 Craig Steven Wright 也许是骗子,但很有可能真的认识中本聪,因为他知道很多细节。Gavin Andresen 曾作证 Craig Steven Wright 就是真的中本聪。Gavin Andresen 被认为是中本聪的亲传弟子,因为中本聪在离开社区的时候留了一封信,说所有东西都交给了 Gavin Andresen。Gavin Andresen 是美国计算机专家,他做了很多东西。算法非常厉害,而且比特币系统目前大多数代码都是在 Gavin Andresen 领导下完成的。
Gavin Andresen 是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人。中本聪开了头,Gavin Andresen 真正把比特币带到了全世界。
对比特币网络第二个重要的人是 Jeff Garzik。Jeff Garzik 也是很重要的开发者,仅次于 Gavin Andresen,对比特币网络代码的贡献也比较多。Jeff Garzik 之前是 Linux 的内核开发者,安卓系统里面就有 Jeff 写的代码,非常厉害。Jeff Garzik 表示他当时第一次看到比特币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有趣并且对未来非常重要。Jeff Garzik 把所有工作都推辞了,全心投入到了比特币社区的建设中。他曾表态过认为 Craig Steven Wright 不是中本聪,而 Kleiman 的可能性更大。
「谁是中本聪」短期内很难有结果,也不是今天的主题。无论是 Dave Kleiman、Gavin Andresen 还是 Hal Finney,他们都是对比特币网络代码贡献良多的人。区块链迄今为止已经远远超出比特币的概念,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但区块链技术起源于比特币网络毋庸置疑,这个世界也是由此开始逐渐接受和相信分布式账本。
在进入以太坊阶段时,新的词汇——Smart Contract (智能合约)出现了。
智能合约的发明人是 Nick Szabo,他其实并不算计算机专家,而是数学家和哲学家。1993 年,他提出了智能合约,探讨是不是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不可篡改的合约。一旦能实现的话,很多东西就完全可以自动运行。
在 1993 年,智能合约还是像科幻小说一样的存在,区块链的出现真正使智能合约成为了可能。现在谈区块链完全不能离开智能合约的概念。如果没有智能合约,区块链在未来会面临很大的局限。
我经常说一个笑话,中本聪很有可能是中国人,名字可能是「中国人本来就聪明」的意思。密码学、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今天,似乎没看到任何华人的身影。但其实是有的,Wei Dai。
Wei Dai 是非常神秘的人,也是很厉害的密码学家。他早期在微软研究小组里研究密码学。但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他确切的身份。1993 年,他提供了一个想法 B-money——匿名分布式的电子现金。除了名字与比特币近似之外,B-money 里也提到了所有比特币应有的元素。很多人认为很可能是 Wei Dai 启发了中本聪,但是 Wei Dai 在一封电子邮件里说过,他认为中本聪在构思比特币时很可能没有看到过 B-money,而是在完成之后看到了 B-money 论文,所以中本聪对比特币的构建应该是独立完成的。B-money 的很多思路与比特币非常接近,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引用的第一篇论文就是 B-money。比特币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多人做了无数尝试的基础上产生的。
Vitalik Buterin 把智能合约放到了区块链上。比特币是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Vitalik 希望把所有计算机放在一起共同完成运算,变成智能合约的超级计算机。Vitalik 是个小天才,俄裔的加拿大人。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只有 19 岁,刚到中国,有点内向,完全不会讲中文,一边听我们讲一边翻字典。第二年来的时候就能讲中文了,也能用中文发微信。这给我们带来了「惊吓」,或许天才就是这个样子的。
Gavin Wood 是以太坊的 CTO,以太坊大多数架构由 Gavin Wood 出品。他撰写了以太坊技术黄皮书,很多人都对他的工作评价极高。Gavin Wood 正在领导 Polkadot,主要做的是跨链。
我也很崇拜 Jed McCaleb。他是电驴的创始人。电驴是最早的分布式下载系统。Jed McCaleb 参与了很多知名项目,很早的时候就将哈希索引用于分布式系统,对行业的发展是有非常大贡献的。
迄今区块链已经发展到技术非常多元化的地步。不仅仅是前面所说的 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系统,像跨链、Staking、零知识证明、分片、侧链、MPC 这些技术都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未来区块链行业会以非常多元的方式呈现。
大家都在讨论区块链能否落地、何时落地。其中有个关键因素是区块链很多技术还没有成熟,还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
除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所说的区块链和当年比特币的区块链已经有了很大区别。当年所谓的区块链是信息通过链式结构连在一起,今天很多技术已经不是链式结构了,已经变成了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像 DAG 技术就是网状的数据结构。
区块链标准也在变化。区块链在未来发展中有无限的可能性。有人试图把所有技术融合成 WEB3,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真正让所谓信息互联网变成价值互联网才是最伟大的事情。
现在的互联网叫做「信息互联网」,互联网最强的地方是信息的传输和复制,这也是目前互联网最大的价值。你发电子邮件给朋友,对方收到电子邮件的同时你的这封电子邮件也还在。这是互联网内生的功能——信息传输和复制。
如何做到把 1 块钱转给你的朋友,同时保证精确地他加 1 块钱,你减 1 块钱?互联网做不到,必须要通过中介机构,比如支付宝、银行。但这个功能在 WEB3 是内生的,价值传输是链的最基本功能,不需要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完成。这意味着价值传输变成了内生功能,意味着传输价值和传输信息是同等速度。未来如果价值和信息是同等速度的话,将使金融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 WEB3 阶段,你可以真正把所有东西掌握在自己手上,包括隐私。现在所有支付记录、行走记录、打车记录都控制在第三方中介机构上,而 WEB3 有能力把所有数据通通收在自己手里,这是未来所有技术运用的方向。
区块链并不是由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有很多伟大的人做了无数的贡献,特别是 Hal Finney 和 Dave Kleiman。Dave Kleiman 和 Hal Finney 讨论比特币的时候很可能并不知道对方是坐在轮椅上的人,而这两位坐在轮椅上的密码学专家为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发展提供了卓越的贡献,并且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贡献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勇气。我个人觉得区块链走到今天,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用所有的努力创造出来的。Cypherpunk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希望通过提供密码工具让所有人掌握自己的隐私。此后,很多密码学专家利用自己的智慧,全力推动着这项运动。当我们在谈论区块链有什么用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已经忘记或者完全没有听说过,原来还有这样的初衷——区块链是一种人人可以保护隐私的密码学工具,而非仅仅是赚钱的工具。这些充满智慧的先行者们的不懈努力,是希望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我们手上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活动现场
也许今天我分享的这些故事,大家过一小时就会忘记,但我希望大家在焦虑、彷徨的时候,想想其实很多人都和我们站在一起。有些人付出了一生,做出了很多贡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谈到区块链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炒作。我相信这只是密码战争中的一个阶段,区块链这项伟大的技术,未来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