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疆巫蛊 | 苗族人真的会下蛊吗?中蛊后如何解除
旅游文化·民族文化
贵州|苗族|巫蛊|黔东南
/写在前面的话/
民族文化习俗总是给人以神秘的色彩,在贵州黔东南这片土地,由于它的偏远与贫瘠,让很多民族文化得以沿袭传承。
苗族的巫蛊,一直很令人迷幻,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有听过它的“厉害”,但具体的表现,我不曾遇见过。
直到有一天母亲的一次表述,让我想彻底解开巫蛊之谜
“谈不拢,不能在一起,女方那边家里不干净”
“不干净?”“嗯,听讲女方家那边,姑妈是搞那种的,有蛊!”
“唉,可惜了,两个娃娃看起来挺般配的!”
这是母亲和家里人聊天时说到的,我知道苗族人下蛊这事,但在印象里就是个传说,或者说是久远年代的事了,如今的时代不应该存在的,没想到还能遇上。
我凑过去打听细节,俺娘直接回绝了!凶了我几句,大概的态度就是不要去关心牵扯到这些很不好的事。
好奇心已经被成功点燃了,我一定要弄清楚
巫蛊是真实存在的吗?
怎么下蛊?
谁会下蛊?
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苗族人下蛊?
中蛊了如何解除?
我可以学下蛊吗……
这些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需要去解开疑惑。
后来,我的毕业论文选择了苗族风俗文化相关的主题,在论文的相关文案收集和实际调查中,机缘巧合,让我看到了一本书,解开了我的许多巫蛊方面的疑惑。
// 苗寨老人在抽旱烟
苗族人会下蛊,这个传说让生活在西南地区的人们早有耳闻。被外人所熟知的是湘西苗族的鬼蛊传说,实际上,这种文化在各地的苗族群体都有体现。
那么,苗族人真的会下蛊吗?蛊又是什么东西呢?他能对人带来怎样的危害?为什么要下蛊?如何消除蛊?围绕着这些问题,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苗族巫蛊。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背景表述——
先说一个必要的讲述背景,本人是自幼生活在少数民族,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对巫蛊事件有所耳闻。小时候还没有意识去留意这些现象,不过在长大之后慢慢回忆起以前发生的一些生活上的事,多少都会有巫蛊的迹象。这些事情不管是听起来还是经历起来都很玄幻。我一直也没法界定它是真实存在还是老一辈的人们“捏造”出来的。
不过在我看到贵州大学民族学教授曹端波先生的《贵州东部高地苗族的婚姻、市场与文化》一书后,心里有了一些判断,他在书中有对巫蛊文化的详细介绍,最后做的归纳总结也非常符合我的现实经历。在此分享给大家。
(对巫蛊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推荐曹端波先生的另一本书——《 侗族巫蛊信仰与阶层婚研究 》 这本书对巫蛊的介绍更为详细全面 )
——什么是巫蛊?——
巫蛊,也叫酿鬼或鬼蛊。在苗族社会,巫蛊是婚姻选择的第一大忌讳。被大家暗定为巫蛊的人家总是被打上诸多不祥的烙印。他们的小孩被大家遗弃,要么只能找同类进行婚配,要么就远嫁他方。他们是被他人指定的另类群体。
(这事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在现代社会多少还是会有这种现象,越落后的地方月容易看到)
在婚姻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中,“鬼蛊人”显然关联着社会道德情感——“邪恶”与“正善”,“异类”与“同类”之区分。
这是一个社会的两个对立性范畴的概念建构,是社会强加的对立角色,是被社会认定的伤害他人的非自愿获得的角色。就是因为这种角色的可构造性使得巫蛊成了人为划分群体的典型。
(这里的文字表述就说明鬼蛊的出现是为了划分人群,为什么要划分,在下文会有解释 )
/苗寨的静寂清晨
——为什么出现巫蛊?——
婚姻制度实质是人们分类的一种手段,巫蛊也不例外。只不过这种手段进行的更为隐秘,更为难以捉摸。当巫蛊与婚姻结合在一起时,这种分类就更为明显。
苗族社会的整合基点在于亲属关系,非亲属关系的人也就成了他们的对立面异类;这些异类不是有“蛊”便是有“鬼”,以此为据社会被划分为“干净”(无鬼蛊)和“不干净”(有鬼蛊)人家的二元对立。
“鬼蛊”是带有巫术思维特征的社会性分类标签。我群为人,他群为鬼。有了这样的标签,就能够分辨敌友、自我和他者的界限,不过这个标签在苗族中只是人与鬼的分类,衍生到人与人的分类。
这种分类不仅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是“非我族类非人也’。一方面,联姻使小规模的空间得以扩展,这有利于人们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另一方面,姻亲集团必须高度稳定才能满足游动社会的人口再生产。
因此,以“鬼蛊”观念想象与建构我群与他群界限,“洁”与“不洁”的区隔,最终实现了群内资源的稳定利用。根本上,由巫蛊影响的姻亲间结盟有利于实现小社群的高度整合。而整合又反作用于联姻,使得后者更具集聚力。
//恋爱中的苗家阿哥阿妹
所以,区蛊划分的类别加强了婚姻圈的封闭性。但,同样值得一提的是,被划分为有酿鬼的人家,无奈之下,也会做出一些超出婚姻规则的选择,比如,在这些人家,可能族际通婚会更为普遍,因为,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汉族不在乎这些不干净的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封闭性被部分打破,有其开放的一面。
——巫蛊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巫蛊包括“巫/鬼”与“蛊”两类。革东寨的退休老人邰某说:
“酿鬼和蛊是两个概念,蛊比酿鬼更严重。酿鬼是别人的猜测或别人对这些人家的一种隔离方式。”
事实上,鬼是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酿鬼人家的小孩都没有人敢要,虽然我们也知道是假的,但是我们也不敢和这样的人家结亲啊,因为你一结亲了,你的亲戚朋友就都会隔离你,说你家不干净,不是‘好客’。
一般一个寨子有一两个酿鬼。蛊就不一样了,蛊传女不传男。像以前的女人,怕自己男人在外面乱来,就在他身上放蛊,他就会觉得身上不舒服,只有回到这女人身边才会好。
(这种技能,真实存在吗 哈哈 实属神奇)
放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些放蛊在菜里,比如你和别人一起去一户人家吃饭,那个会放蛊的女人喜欢你了,就放蛊在你吃的菜里头。只有你吃了以后才会中蛊,其他人没有反应。这时你会觉得肚子或喉咙不舒服。
放蛊是因为喜欢你才放,而不是因为要害人。因为她身上养了太多的蛊,然后就找喜欢的人放。有时候她用脚轻轻碰你下你就中了,然后她用手在你面前轻轻一挥,甚至都不用碰到你,你又没有了。”
//坐在美人靠上的苗家阿妹
——巫蛊真实案例——
巫蛊人家是“被归类”的人群,这种“被归类”体现最明显的便是婚姻。
采访1:“酿鬼”是不能接触的,它就像现在的甲流和以前的SARS,是一种病毒,并不会因为你这个人本性善良,不想传染给别人和不害别人你就没有。它传染很快,只要被感染了,人就会陷入一种不由自主地害人的境地,使得自己位于一个坏人的角色中。(创河县文物所杨某,男,40岁左右)
采访2:有鬼的人家阁楼上都有乌鸦,家里有几个人,就有几只乌鸦在上面,所以本寨人能够知道寨子里哪家有鬼哪家没有。当地人只要身上有点毛病,就觉得是有鬼人家害的。
他们一般有几种方式可以解决,一是去有鬼人家弄点中柱上的木屑烧水泡了喝,二是去他家弄一只鞋子吊在自己家,这样的话病都自然会好。
蛊事实上是蛇的胚胎。在很久很久以前,蛇的胚胎在河里漂着,从上游到下游。有一天,一个姑娘很早就去河边挑水,蛇的胚胎就顺着她的扁担爬上来,这以后,这个姑娘就有蛊了。
蛊一般传女不传男。据说,很早以前,有个女人身上有蛊,她只生了两个男孩,没有女孩。但是这个蛊一定要传下去,所以她就传给了小儿子。因为她的蛊是青蛙蛊,她就让小儿子每天背一个装有青蛙的箩筐在背上。后来人家就问,小弟弟,为什么你背上总是背一个箩筐呢?那小孩就说,是我哥哥叫我背的。后来他哥哥放火把这个小孩给烧死了,他家也就没有蛊了。(徐英迪调查资料)
/拿到糖果后高兴到手舞足蹈的苗族小朋友
个案13:以前有个媳妇,早上挑水起得太早了,井里有很多虫,她就用扁担搅水,想把那些虫子赶走,但是那些虫子不但没有跑,反而沿着扁担爬到她的身上了,后来她就有药了。药一般只传女人的。
比如说一个老人家有,地就会在死前把衣服给地的女儿,她女儿如果接受了,那也就是带药的人了,如果地女儿说:“妈妈,我不要你的衣服,谢谢你,我自己有很多,你带到那边去吧!”那就不会着,那种药也就随这个老人家一起去了。如果家里没有女儿,老人就会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媳妇,跟地媳妇说,这件衣服啊,或者这些首饰阿送给你,因为只要是地用过的东西都是可以传的。
这个媳妇如果说:“妈妈,谢谢你!”然后接受这些东西的话,这个媳妇就会有药。要是这个媳妇电说:“妈妈,谢你!我已经有很多新衣服了,你自己带走吧!”那地也是不会着的。鬼的苗语音泽是久唤波,也叫蛇。
很早时候,天上有一个大脚生可银动莫和新动扫(传说中苗族的两个祖先),生出来以后发现是个空蛋,里面什么也没有,既把它去到种上,在虎的年岁,也就是13岁的时候,蛋里的两个人才出来。但不知道为什么,没到13年的时候,这个蛋不成事,臭了。那些长长的茅草就把它吃 了,生出了鬼,也就是向勾(苗族传说的鬼灵)。有一天,一个爸爸早上去割草,回家后就著了。然后有人家小孩肚子痛,就喊道:那个人想吃鸡啊,那个人想吃狗啊,和吃我们家里的梅菜啊。大家也就知道是哪家了。
//依山而建的苗族吊脚楼
这个时候,生病的小孩家里就请个鬼师过来。鬼师用一个大筛子,把这些东西都装起来,喊那个人过来吃,口里头念叨:你家是好人,你吃了这些东西以后就不要过来找他了。这样那小孩的病就好了。
又比如说,我家一个嫂嫂生了个小孩,只有3个月,小孩眼睛睁不开了。我们大人就在旁边叫道:“呸呸!我知道你们家里有,我们都是这里的好人家,平常也都一起喝酒吃饭,你怎么还是这样,你怎么好意思啊!你还是走了吧,要不然,以后在这里谁和你来往啊!”那小孩就好了,眼睛也睁开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次,一个刚嫁过来的新媳妇生病了,她在梦里喊道:“妈妈啊,我起不来了,我看见了那个奶奶,她来抓我了!”她婆婆一听就知道是谁了。于是家里请鬼师过来,鬼师说她要吃狗啊、吃鸡啊,还要杀鱼啊。家里就找了一个大筛子,把这些东西煮熟了,放在上面,边筛边说:“你吃吧,吃了你就放了她,你就好好地走吧。”(施洞偏寨刘某,女,63岁)看来,巫蛊除了作为洁净群体与不洁净群体的区分标准外,其内部也有性别之分。巫蛊不仅作为婚姻分类的手段,也是苗家日常生活的社会控制手段。人们通过这些似有似无的传说去划分“我类”与“ 他类”,而“他类”往往是不由自主的无奈选择。而且,从这种日常分类中,苗族社会通过所谓的“巫蛊”群体在根本上划定了联姻范围。
//正在描绘蜡染图案的苗家阿婆
——巫蛊文化存在的真正原因——
巫蛊影响人们的婚姻选择行为从而在事实上划定婚姻圈在苗家,酿鬼是对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排挤,蛊则是对女人的一种指责。在双井龙塘,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地主家的女儿特别漂亮。一穷小伙喜欢上了这姑娘。因为两家的背景相差太大,地主并不答应他的求婚。于是,穷小伙开始散布谣言说他家有鬼,大家听信谣言后就没人敢到地主家提亲了,也没人敢娶地主的女儿。地主没办法,只得答应把女儿嫁给他。尽管小伙子最终得逞了,娶了心仪的姑娘,但自家因为和地主家里联姻也了“鬼蛊人家”。
另外还有人传说,原来有两家争田水吵架,有一家不服气,想报复,就在外面散布谣言,说对方有酿鬼。以至于那家在寨子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儿女也找不到对象。
//用于装蛐蛐或蚂蚱的编箩
巫蛊是划分群体的一种手段, 这点我们在前文已经强调过。并且,我们认为,巫蛊划分群体最有效的途径在于划定联姻群体,它已经深入人们的头脑中,成为清水江苗族婚姻选择中的首要标准之一。
正如革东寨邰老所认为的,巫蛊通过血液传染,一代又代。当双方联姻时,巫蛊传染最厉害。所以当地人我调查的时候首先要调查对方的家庭情况,是否鬼蛊人家,是否有亲戚传染了鬼蛊等。苗家人如果满意对方,就会说这家“客好”;反之则说“客不好”。“客不好”在很多时候就指有巫蛊,或者与有巫蛊的人家有关联。
在龙塘苗寨调查时,刘某告诉我们:”苗族中所谓的家族好不好,一般是划定一个区域,比如说广东人看不起贵州,就不会娶贵州人;另外看亲戚广不广,只要你家有一个亲戚,或者舅舅、或者姑妈找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家, 你也会受影响。还有就是弟兄少、姑娘多的人家也不受欢迎。
//西江山房全景餐厅的巨藤手掌
苗族社会联姻的时候,贫富不是第一位的因素, 巫蛊才是。我受人歧视,在家乡没有姑娘敢嫁给我,就是因为有 人传言我母亲娘家有人有蛊。这么多年来,我直认为巫蛊是一种防身术, 而不是镇人的方法。调查3:我一个堂哥和嫂嫂是同学,两人谈了七八年。堂哥把嫂嫂带回家后我伯母特别不喜欢,因为她听亲戚说这家的“客不好”。我们这些亲戚也坚决不同意。但我堂哥坚持要娶嫂嫂,伯母没办法,也不帮他们举行婚礼。
嫂嫂当天晚上按规矩来了,第二天伯母家就把她送回去。没有请客,也没有办喜酒,连鸭子酒都没让吃。嫂嫂也是地方上的,就因为同一个地方,才彼此知根知底,我伯母他们才坚决不同意。
后来,我堂哥夫妻俩到外面工作了,另外举行了婚礼,我们家这边的人都没有去,连我伯母和伯父都没有去。但女方父母和她们的一些亲戚去了。现在他们还在外面,小孩都生了。我伯母现在的态度才较下点,毕竟是自己的小孩啊。但地对外面的说法也还是要坚持,因为这样人家才不会说家里“客不好”。只要这桩婚事你没有问意,和他们断绝了关系,那亲戚朋友还是会愿意认的。(偏寨张某,男,27岁)
//苗族鼓藏节仪式进行中
调查4:这是我姐的故事。我姐是20世纪90年代结婚的,她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认识了我现在的妇夫。姐夫的村子不远,听说他家有亲戚闹鬼,我妈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还威胁我姐,要是她嫁过去了,就和她断绝关系。就连我外婆和舅舅们也十分生气。
相对我们家来说,姐夫家人少。再说我爷爷奶奶在村上还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我们家里怎么说也不同意。后来我姐偷偷地跑过去了,他家里还大办酒席,而且当天就办了鸭子酒。我爸妈那个气啊,真是没有办法说。
最后大家一起商量,打算第二天把我姐姐抢回来。但考虑到如果硬抢的话,肯定会闹个两败俱伤。所以就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将计就计。我们这边举办婚礼时,第二天男方要派人过来取嫁妆,我们计划先同意给嫁妆,让他们放松警惕,把我姐按常理送回娘家。然后我们就在路上把新娘抢过来。大家商量好了,就按这个法子去办。
第二天,他家派人过来时,我妈他们假装同意,因为那套嫁妆虽然值钱,在我姐回娘家时还要穿回来。因为我们这边的习俗要求妇女接新娘,所以我姐回娘家那天,男人们就在半路上等着。等男方家人到了,妇女们把我姐接到后,躲在山里的男人就直接把人抢走。
//西江苗寨俯视图
我姐回来后被关在屋里,就像电视里头演的那样。有一天,我姐趁爸妈不在的时候,从二楼那个房间的窗户跳下去逃走了,逃走以后就和我姐夫出去外面打工,直到生了小孩才回来。这时候我妈他们知道已经晚了,我舅舅很生气,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满月酒倒还是按常规办的,我爸妈现在只能默认了。
但是,我妹妹在这个基础上就惨了,我家里人怕她走我姐的老路,初中一毕业,18岁左右吧,姨妈就帮她介绍了人。两人没多久就结婚了,婚礼 办得很隆重。在我们苗家,父母双方同意或者安排的婚礼一”般都很隆重。父母不同意的,男女双方就只能偷偷地在一起。我妹妹嫁过去以后没几年就生了小孩。我每次问她过得怎么样,她只是苦笑说什么感觉也没有。(张某,男,27岁)巫蛊对婚姻的限制以及巫蛊影响人们婚姻观念的程度可见一斑
上述调查内容,都是近年发生的真实故事。讲述人告诉我们,他自己现在也受到这方面的困扰。虽然年龄大了,父母也总催自己找对象,但是每次想到这些兄弟姐妹的遭遇就不寒而栗,也不敢轻易跟父母说自己喜欢哪个女孩。
//苗家传统节日时聚在火堆旁
要是对方“客好”还罢,“客不好”的话不知又要闹出多少问题了。就是因为如此,苗家人在联姻过程中,通过客好客不好来暗示婚配的可能性。巫蛊影响了人们的婚姻观念,并指导人们的婚姻选择实践,最终划分出联姻群体。
在这里,婚姻是社会歧视的手段,酿鬼则是载体。联姻可以扩大家族的势力范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婚姻作为最有效的集团表现形式也成为社会反抗或者歧视他者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这家人有酿鬼,那么他们家里的小孩在当地就找不到 对象,也就只能到外地或找当地也是酿鬼的人家了。婚姻一方面排斥了一 群人;另一方面又成就了一个群人。
——答案揭秘——
笔者以为,酿鬼是不存在的一种东西。它只是大家的一一种猜测,或者说是一种古老的集体记忆。在这个记忆里,有酿鬼的人家总是有些特别、有些与众不同。
最初或许是因为嫉妒,或许是因为难以接近,所以大家就干脆隔离,并且以一种理所当然的说法来进行隔离,隔离得坦坦荡荡却又偷偷摸摸。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初只是单纯地不相往来就变成现今这种难以解释的后怕了。
比如说,虽然有人病了,他会做梦说是哪家的人在害他。其他人在遭遇灾祸时也不由自主地会梦到这户人家。难道真的是这户人家有酿鬼,在家里对受害者做法吗?
//苗族小孩在玩耍
如果真是这样,用潘年荣老人的话来说,张秀眉起义就绝对不会失败了,苗家也就绝对不会穷苦潦倒了。酿鬼其实是一种集体记忆中的潜意识在作怪。
事实是,并非每家的病人都做同一一个梦,而是十个遭灾的人当中至少有两个因为潜意识梦到大家所暗指的酿鬼人家。于是,幻象在这种不约而同地指责中变成事实了。
当人们自信自己的怀疑时,就会采取苗家人心知肚明却不明说的手段进行报复或解蛊,这种手段在某些地方表现为砍当事人家的门槛,有些地方则砸他家瓦片,总之,都是所谓的受害者在死马当活马医或破罐子破摔等心理作用下的一种荒唐行为。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大家转移恐惧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转移方式最终成为划分不同群体的界线,使得群体在进行交换时首先确定交换对象的范围,从而加强了婚姻圈的封闭性。
整 理:矜 湘
参考书籍:《贵州东部高地苗族的婚姻、市场与文化》
整理时间:2020年12月14日
说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表述不当欢迎指正
清朝民国湘西苗寨怎样防蛊——苗疆防蛊秘籍
旧时人们深入湘西苗疆,或者不留意吃了放了蛊的东西,或者被放咒语或者指弹咒物,就中了蛊,或送了性命,或枯黄奄奄一息,又不知道原因,心里总是恐惧。
放蛊和草鬼婆那么可怕,人们也一直在寻找着解蛊的方法,湘西人如果自认为遭到“放蛊”,大致会采取以下几种解法: 做法事。人家里有人久病不愈,疑是中了蛊婆的蛊,就请法师(本地称为苗老司)作法驱邪。堂屋中间有一个竹编簸箕,里边放着纸钱、刀头、米粑、酒、清水、铜钱,另有一碗米上插着三支香,并伴以画了眼、鼻、口的鸡蛋五个。老司双手各执法器,对簸箕而坐,念咒请神同时问卜,卜毕用线穿着一只大白公鸡的鼻孔,绕屋场而走,然后到野外三叉路口烧纸送神。这整个过程中,咒语巫乐不绝于耳,更让人吃惊的是,村里那些紧闭门窗的屋子里还传出以刀斧斫木的声音夹杂着苗语与之相应和,那苗语虽然听不懂,可是绝对可以听出来类似于咒骂,一方面帮病家赶鬼,一方面预防蛊婆危害自家人口。
旧时祭师在吃牛祭鬼
覆水碗。如果有人中了蛊,他可以请法术高的人前来“覆水碗”。 “覆水碗”时,施术者在中蛊人的家门口放一水缸,水缸上放一把刀,施术者含一口水向天喷去,口中念念有词,这时水缸里便会出现放蛊婆的糢糊身影。放蛊者知道遇到了高人,就自己走向中蛊者家中请罪,表示愿意收去所放的蛊,并请求施术的高人饶命。施术者见放蛊者收了蛊,也就饶了她的性命。据说如果放蛊者不來,那施术的高人就会把刀刺向缸中的放蛊者,放蛊者就会被杀死,这样也就救了中蛊者的性命。
骂草鬼。中蛊者的家人也可以采用骂的方式要草鬼婆收蛊。这种情况是草鬼婆放蛊放到同一街坊的人了,如某某的儿子中了蛊,家人知道是谁放的,便自己手拿一块砧板和一把菜刀,走到草鬼婆家门口,用菜刀剁砧板,边剁边骂:“你要放蛊就去放树,你现放在老子头上,老子儿子如有个好歹,老子一枪绷了你。”在场围观的人很多,想是害怕家人的报仇,草鬼婆收了蛊。那人的儿子过几天也就好了。 掐姆指。蛊婆的两眼发红,所以大人经常对小孩说,看到两眼发紅的妇人时,就要把大姆指置于中指之间,握紧藏好。然后口中默念:“草鬼婆,放不着。”一直待她走得好远,才松手。一般相传,对于草鬼婆,只能相仇,不能相好,越是与她相仇,她就越放不着你。
湘西致命巫蛊术:蛊婆若3年不下蛊害人,会自发身亡?专家来揭秘
说到湘西,这里有太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法术”了。
这些“法术”都是配合着口诀来使用的。
比如,赶尸、锁蛇、招蛇、定鸡等等。不过,这些“法术”对于湘西人来说,都不算啥事,他们根本就不怕。
他们最怕的是什么呢?
巫蛊。
因为前面的那些“法术”,基本上和大多数人无关。但是,巫蛊就不一样了。万一他们被下蛊了,若是解蛊不成,只能是死路一条。
所以,大部分湘西人,他们都是谈蛊变色的。
那么问题来了,“蛊”是什么东西呢?
《本草纲目》是这样说的: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百虫,此即名曰蛊。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万物皆可蛊,把蜈蚣放进器皿里,把蛇放进器皿里,把万物放进器皿里。肯定会有一种动物存活下来,其它的都被吃了。
若是最终活下来的是蜈蚣,就可以用蜈蚣来下蛊。
若是存活的是蛇,就可以用蛇来下蛊。
......
被蛊婆下蛊
在湖南湘西,尤其是凤凰县,
可以说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能说上几件和蛊有关的事情。
流传最广的一件和蛊有关的故事,当属湘西民俗专家陈启贵说的那一件。
他说的是什么呢?
他们凤凰县里,之前有一个叫陈楼富的地主。
这个地主的妻子唐氏,就被人下蛊了,被下蛊之后她年纪轻轻就死了,也就是三十多岁吧。
她是被下的什么蛊呢?
唐氏死亡后,有人给她梳头,那些给她梳头的人,发现她的脑袋都是空的了。
里面全部都是蚂蚁,也就是说她被下了蚂蚁蛊。
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她被蚂蚁蚕食掉了。
这就是因为被下蛊,导致死亡的,像这样的有关蛊的故事,真的是太多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人有没有中蛊呢?
当地人是这样说的,让他吃生黄豆。若是一个人吃生黄豆上瘾,而且接连不断地吃,还能吃出香味来。
那么这个人就是中蛊了。
凤凰县的高军,他就有点不正常。
他的母亲拿出一盆黄豆来,没多久,她就看到儿子高军吃起黄豆来。
而且吃完了,还想吃。
高军母亲的脸一下就黑了,她知道儿子是中蛊了,这不是什么好事。
她让儿子回忆一下,最近都和什么人打过交道。
高军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他又没有得罪人,到底是谁给他下蛊了呢?
高军说,他也没有和其它人有过交集呀,除了前两天和村东头的一个老太太说过一句话。
当高军说到村东头的那个老太太时,高军母亲的脸又黑了。
因为他们村里的人都认为,那个老太太,她就是蛊婆。
儿子应该就是被蛊婆下蛊了。
可是,无冤无仇的,即便是老太太是蛊婆,她为何要下蛊害高军呢?
当地人是这样说的,蛊婆他们都是有任务的,若是一个蛊婆,她三年没有给人下蛊,没有害别人,他们自己就会中蛊。
中蛊后,不治而亡。
所以, 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向别人下蛊。
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老实人?
反正当地是这样流传的, 他们也相信流传是真的。
现在高军的母亲,她就相信儿子是被下蛊了。
那么,她要怎么救儿子呢?
仙姑施法救人
高军的母亲,她拿着一把菜刀,一个砧板。从家里走出去,到蛊婆家附近敲打,边走边用刀敲打砧板,让砧板发出声音来。
为何要这样做呢?
就是敲打蛊婆,让蛊婆把蛊收回去,已经知道她要害人了。
当然了蛊婆收或者不收,要看他们的道行。
若是道行很深的话,他们就不用管。
那么,怎么区分一个人,她是不是蛊婆呢?她的道行深不深呢?
当地人是这样说的,蛊婆他们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大概五六十岁的年龄,他们的眼睛都是红色的。
眼睛越红,代表道行越深。
他们每个村里的人,都是清楚那些人是蛊婆的,若是见到蛊婆在自己面前走过,他们都会指着这些人的脊梁骨大骂。
因为在他们看来,蛊婆就是害人的。
高军的母亲,敲打了几圈,回到家里。
她去看看儿子好了没有?
他的儿子在床上睡觉,一点都没有精神,有的时候肚子痛的打滚,还经常呕吐。
她知道儿子没有好。
在高军的母亲看来,蛊婆是没有收走蛊的,看来道行不浅呀。不过,她也不用怕,还有其它高招。
既然当地有下蛊的人,他就有治蛊的。
治蛊的人,被称为仙姑。
高军的母亲,请来了一个仙姑,这个仙姑就来解蛊了。
只见仙姑手里拿了一个鸡蛋,他把鸡蛋放在高军的身上。她要用鸡蛋检查一下,看看高军中的是什么蛊?
只有知道他中的什么蛊,才能对症下药。
若是这个鸡蛋的蛋黄,变成了半个黑色,就说明是蛇蛊,若是和鸟有关的蛊,就会在蛋黄上留下一个爪子的形状。
若是是蚂蚁,就会有蚂蚁的斑点图形。
总之,鸡蛋黄上留下什么图形,中的就是什么蛊。
最终,她确定高军中的是蜈蚣蛊。
确定了蛊种之后,她就能对症下药了。
只见她拿了一个空碗,往里面倒上水,然后点燃了一张纸。纸张燃烧过程中扬起的灰烬,都落入到了碗里。
她嘴里念念有词,像影视剧里的大师在施法。
一会儿的功夫,她就说成了。
他让高军把碗里的水喝下去,这样就可以了。
这就解蛊了?就这么简单,喝下水之后,就会好吗?
高军好了没有呢?
不但没有好,反倒是疼得更厉害了。
这不管用呀!
仙姑也不管用吗?还是这个蛊就解不了?
草药师出场
仙姑看到高军的病情没有好转,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她是这样说的,不是她的方法不行,是高军中蛊虫太深了。
已经无力回天了。
意思是让高军的母亲,给他准备一些好吃好喝的......
高军的母亲一听,就更着急了。
儿子也就是30岁上下,怎么就不行了呢?
不得不说,当地还真有各种奇人异士,就有一个草药师,她听说高军中蛊,叫了仙姑后也不管用,她就毛遂自荐了。
她想要试试,她说她应该是可以解蛊的。
草药师在当地,也是很受人尊重的,他们确实有几下子。
仙姑治不好的,他们可能能治好。
高军的母亲,就让草药师给儿子解蛊。
草药师看了看高军的情况,她配了几种药材,让高军喝下。
你还别说,就在喝药的第二天,高军的病情就好了。
不吃生黄豆了,味觉也恢复了。
仙姑没有治好的病,被草药师治好了。
她到底是怎么治好的呢?
这里多说一句,有人可能会问,生病为何不去医院看病呢?
当地的人,若是知道有人中蛊了,他们不会去医院的,因为在他们观念了,去了也是治不好的。必须要找仙姑和草药师。
高军有一个表弟,他就是学医的学生。
表哥生病了,他一直陪着表哥,在草药师给表哥看病期间,他留了个心眼,把仙姑开的药收集了一些。
他要研究一下,这到底是什么草药?
表弟回到自己家之后,他把草药拿出来,这些草药都是很常见的。
是用来解毒的,也就是说高军是中了木薯毒,
吃了这些药,就能解毒。
吃木薯中毒了,若是中木薯毒者,会有呕心、肚子痛,失去味觉的症状。若是严重了,可能还会有性命之忧。
这确实是事实,高军就是中了木薯毒。
所以,那些说高军中了蜈蚣蛊的仙姑,绝对是扯了一个弥天大谎。
至少表弟是这么认为的。
草药师之所以能解毒,她是知道原理的,她学过医术,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但是,她不能说明真实情况。
既然大家都说高军中蛊了,她也说高军中蛊了。
不过,她能解蛊。
套用行业话来说,哪个行业都有一点秘密,就像是魔术一样。
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所以,草药师不点破病人真实的病况,也许,只有保持这种神秘的状态,他们的“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吧。
再说了点破了也未必有人信,因为蛊已经深入人心了在当地。
那么,湘西到底有没有蛊呢?
若是没有的话,为何会有那么多和蛊有关的传说?
我们还得看看专家,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专家谈蛊
专家也都听过很多当地有关蛊的故事,而且他们对这方面颇有研究。
他们说蛊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他们说的蛊,和我们大家了解的可能有出入。
他是这样说的,所谓的蛊,就是指得毒药方面的“东西”。
一般归为三类:
一类就是砒霜、朱砂类的毒药。
大家都知道朱砂在商周时期就被发现了,而且湘西盛产朱砂。朱砂里面有硫化汞,汞是有毒的,若是摄入汞或者砒霜,达到了一定的量,
肯定是会死人的。
被人当成蛊,编造各种故事流传。
还有一类,就是植物类的,比如说断肠草。
若是误食了这些有毒的植物,也是会要命的, 而不是所谓的中蛊了。
最后一类,就是带有毒的虫蛇一类,
就好比毒蛇和蜈蚣。
湘西有各种各样的毒蛇,毒蛇咬人后,若是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人的。
所以,就是因为湘西有太多这个能致人死亡的“东西”了,古代的人他们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就得找一个托辞吧。
于是,各种玄乎的事件,就被一些想要牟利或者利益共同者编造了出来。这些编造的事情,在当地口口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
所以,大家都知道和蛊有关的事情了,也相信蛊存在。
他们都认为,一个人若是被下蛊了,那这个人基本上是没有好下场的。
必须要解蛊。
在当地,甚至和蛊有关的产业,都涌现出来了“一条龙服务”。
蛊婆、仙姑、草药师,这不就是一条龙服务吗?
就好比有下蛊的蛊婆,他们想要给一个人下蛊,只要说几句话,甚至不见面,他们就能下。
说的很玄乎。
甚至还有人说,蛊婆三年不下蛊,他们就会自发身亡,他们下蛊是不需要理由的,有可能对任何一个人下蛊。
很显然在专家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仙姑就更不用说了,和电影里“跳大绳”的那一群人差不多。
反倒是药师,他们还算没有骗人,至少他们是对症下药的。只不过他们没有点破而已,点破也未必有人信。
就像专家说的,他说湘西是不存在蛊婆的,但是,当地的人都不相信,他们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凤凰县大部分村里都有蛊婆。
这就是当地人,认知里的东西,他们都很痛很蛊婆,蛊婆是害人的。
事实上在专家看来,蛊婆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他们被针对了。
可是,他们又无处伸冤。
他们只好默认,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和任何人打交道。
这就是专家对蛊的解释,也是他们研究多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