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配对

千里寻夫的主人公是谁(千里寻夫)

千里寻夫的主人公是谁(千里寻夫)

年画之美|年画里的“百花生日是今朝”与十二月花神

邵文菁

清代袁枚的《二月十二花朝》曾记有“除却女儿谁记得,百花生日是今朝”。

农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本是汉民族在春日里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花朝节为女性喜爱。中国人对花神的崇拜由来已久,经过历朝历代演绎,花神的形象也随着人们的想象变得丰富、生动起来,最终形成了广为流传的十二月花神。十二月花神在绘画、陶瓷、雕刻等许多艺术领域都是长唱不衰的创作母题。在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创作中,十二月花神还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与趣味。以现存的江南地区晚清至民国的木版年画为例,可管窥其中蕴含的社会风俗、艺术文化与民间信仰。

关于十二月花神的年画,多为历画。历画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大门类,它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年画。古时编制和颁布历书是皇权象征,百姓不能问津。直到清嘉庆年间这一禁令才被废除。然而对于广大农民来说,一年的农时节气对指导生活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历画就是将民间历法家私制历书与吉祥图案相结合的画作,通过木版印制,销售给百姓。历画上可以明确地看到年画的年份。每年的日历会更新,但图案往往有固定版式。现存许多年画上应有日历和纪年的部分为空白,正是尚未印上新年日历的固定版式。新年伊始,百姓家中张挂一张历画,一挂就是一年。历画中的图案一般都与节气、时令有关。如立春鞭牛图,九九消寒图等。十二月花神与十二个月份相对应,也是历画中的常见图案。画中的花神往往手中持花,表明司花之神的身份。

例如,上海天雅阁藏、旧校场飞云阁印的《十二花神春牛图》,刊刻了宣统元年的月历与二十四节气。年画初印成时应是“大清光绪三十五年十二花神春牛图”,不料次年改了年号,只得将“光绪三十五年”涂改成“光宣统元年”。而右上角的“光绪三十五年” 却未改。年画中上为赵公明、钟馗两位武财神和两位文财神,中下是春牛驮着聚宝盆。两边各有六位女花神,手中持有特征明显的月令花。十二位花神没有具体姓名,仅标注各花神所司月令花名,分别为: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凤仙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茶花,十二月腊梅花。

上海天雅阁藏、旧校场飞云阁印的《十二花神春牛图》,图片来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上海小校场卷》

花朝节与花神信仰

关于十二月花神是谁,版本各异。最早记载的花神,是南岳魏夫人弟子女夷。《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起初古人对于花神的信仰与农耕社会的环境有关。人们祈祷神灵能保佑万物生长,开花结果,带来粮食和果实的丰收。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希望子嗣绵延,生生不息的愿望。而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有了自己的行业之神。花神自然而然成了花农、花匠最崇敬的神灵。茉莉花是江苏特产,可窨制的茉莉花茶,因此江苏的茶商也拜花神。上海棉业也供奉花神。棉花是上海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上海人简称其为“花”,“花神”也就成了棉业的保护神。

春花不仅是秋实的预兆,也给人美好的体验。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心中的花神也发生了变化。据《博异志》记载,唐天宝年间有位处士崔玄微,扎彩帛于花枝上保护了百花,因而羽化登仙,被尊为花神。不过民间更为流行的是十二月花神,每位花神都对应一种月令花。他们有的是流芳百世的历史人物,有的是民间故事中家喻户晓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故事本身与当月的时令花卉有关,比如白居易爱山茶花,为十一月山茶花神,杨贵妃沉香亭前赏牡丹,为二月牡丹花神,古来诗人常以西施比喻莲花,故封其为六月荷花神,而钟馗在民间信仰中能在端午前后除五毒,驱小鬼,因而为五月石榴花花神。十二月花神的组合既相对稳定,也并不完全照本宣科。年画里的十二花神的阵容有时皆为女性,有时男女皆有,全男性的十二花神相对少见。

人们崇拜花神,因而有了对祭祀花神的习俗。祭祀花神一是在百花生日那天,人们在这天庆贺百花生日,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另一是在芒种前后,百花凋零的时节,送百花归位。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十年甲辰月份牌》就表现了十二月花神齐聚庆贺,热闹喜庆的情景。画面中间一座花神祠,其中坐着男性花神,应是崔玄微。两边各六位花神簇拥而立。画面中未标注各位花神姓名,从其妆容可辨认出钟馗、老令婆、老令公等人。

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三十年甲辰月份牌》,图片来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上海小校场卷》

百花生日的说法来历久远,春秋时期《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唐代花朝节为二月十五日,此时的节庆已发展至一定规模,上至宫廷下至百姓都有应节活动。据说武则天在这日令宫女用百花花瓣做糕点赏赐百官,遂使花糕也成为花朝节的时令点心流传民间。文人间还有饮酒、赏花、作诗等雅事。宋代市民文化繁荣,人文艺术昌盛,花朝节的风俗也更加丰富起来,并且与艺术形式相互渗透。到了明清,各地花朝节的节俗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分野。如洛阳二月初二为花朝节,又叫挑菜节,四川、广东等地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而江南的花朝节则在二月十二日。

《点石斋画报》上刊载的《祝花神诞》

花朝节尤其为女性喜爱。清代袁枚的《二月十二花朝》就曾提到,在江南“除却女儿谁记得,百花生日是今朝”。《清嘉录》中也有记:“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黏花枝上,谓之‘赏红’。” 赏红是江南地区花朝节的一项特色活动,即仿崔玄微把彩绸或彩纸系挂在花枝上,庆贺百花生日。“春到花朝染碧丛,枝稍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清人张春华的竹枝词描述的,正是老上海城中的花朝节“赏红”。上海的《点石斋画报》中有一幅《百花生日》,描绘的也是清代吴地妇女巧手剪绫罗,点缀花枝的场面。在上海还有一项独特的花朝节活动,就是晚上的挂花神灯。花神灯形如伞状,有的是六角形,有的是圆形,故称伞灯。出灯时,伴有锣鼓和花灯歌舞表演,场面热闹不输元宵灯会。此外,因花朝节前后天气回暖、百花竞妍,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桃花扇小杏衫新”,城中妇人也趁此节俗换上新装,相伴出游,成为城中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

《点石斋画报》上刊载的《百花生日》

不论是因为出于信仰还是节庆娱乐带来的愉悦,昔日老上海的花朝节曾是热热闹闹的城中盛事。但民间信仰与节日风俗总是相捆绑的,随着农耕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渐渐脱节,到民国以后古老的花朝节已渐渐没落。

花神与民间故事

桃花坞“姑苏王荣兴”版《福寿双全十二花神牛图》与《六十花甲天下太平牛图》都是以十二月花神为主题的年画,构图十分相像。画面整体上中轴对称,四周顺时针一一罗列六十花甲子干支年号,作为边框。左右角分别为“刮锅忌”和“喜神方”。“刮锅忌”是忌讳刮锅底的日子。过去以柴草生火,锅底灰厚容易冒火星,所以每家每户有定时刮锅底的习惯。古人敬重灶神,不能惹灶王爷不悦,认为刮锅底也不是小事,于是就排出了禁忌刮锅底的日子。“喜神方”是指喜神的方位,便于趋吉避凶。主题词“福寿双全”和“天下太平”以上下右左的顺序排开,每个字上都有唐草、花卉、祥云等图案填充装饰。首字“福”和“天”上各有一天官,第二个字“寿”和“下”都有十二生肖环绕。第三个字“双”和“太”都由暗八仙图案装饰。《福寿双全十二花神牛图》的春牛图位于图右边,而左边为财神于聚宝盆,十二花神位于底部,一字排开。《六十花甲天下太平牛图》的春牛图位于图正下方,十二花神位于春牛两旁,两边各六位。

根据画中所示,《福寿双全十二花神牛图》中的十二位花神分别为:正月花神吕蒙正,二月花神杨贵妃,三月花神老令婆,四月花神孟浩然,五月花神钟进士,六月花神西施,七月花神富石崇,八月花神谢素贞(秋),九月花神老令公,十月花神笑乐,十一月花神白乐天,十二月花神柳彩平(江采萍)。而《六十花甲天下太平牛图》的十二位花神分别为:正月花神林(吕)蒙正,二月花神杨贵妃,三月花神杨六郎,四月花神张丽华,五月花神钟进士,六月花神吴西施,七月花神富石崇,八月花神谢素楨(秋),九月花神老令公,十月花神笑乐,十一月花神白乐天,十二月花神老令婆。虽是同一年画作坊的版子,作品中的花神也并不尽同。年画中的这些花神基本都是流传在民间故事中的历史名人,如杨业(老令公)、佘太君(老令婆)和杨延昭(杨六郎)都是《杨家将》中的人物。杨贵妃与梅妃(江采萍)出自家喻户晓的《长生殿》。北宋名妓女谢素秋有其为原型的明传奇《红梨记》传世。北宋名臣吕蒙正因元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被民间百姓熟知。古代美人西施、张丽华,唐代诗人白居易、孟浩然,晋代富商石崇,还有天师钟馗,这些人物的典故不需多说,今天人们也十分熟悉。

一幅历画的实用功能,除了被用作历书外,还是一部故事书。画中代表十二个月的十二花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尽管年画上的人物形象十分简单粗犷,但识字不多的劳动人民却可以通过这样的画作,让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此外,这些花神涵盖了文人、商人、武将、美人等身份,也满足了各个职业、各种人群的追求和向往,满足了多数百姓的精神的寄托。

姑苏王荣兴版《福寿双全十二花神牛图》,《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桃花坞卷(下)》

姑苏王荣兴版《六十甲子天下太平牛图》,图片来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桃花坞卷(下)》

画里花信,歌里戏文

王荣兴版的《六十花甲子采茶牛图》以《十二月采茶歌》为主题,贯穿了十二月花信。这幅画也同样以六十花甲子为边框,左右两角分别为“刮锅忌”和“喜神方”,中轴自上而下分别为天官、被十二生肖环绕的两个采茶女和春牛图。主图为十二位采茶女,手中捧有花篮。在采茶女身后的屏风及画面的空白处,几乎是见缝插针似的写满了采茶歌的歌词。每段歌词头一句以十二月为序唱花信,之后则是一出出戏文梗概。

采茶歌是南方产茶山区的采茶人在劳作时唱的山歌,后来逐渐发展成采茶舞、花灯、采茶戏等艺术形式,在江西、安徽、福建、江浙、广东、广西、云贵等地区也都有流行。明清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元节或花朝节的灯会上,《十二月采茶歌》花灯表演已是保留节目,融入了当地的民俗。各地采茶歌花灯形式,也颇为相似,多是由童男童女装扮成采茶女的形象,手携花篮,篮中点灯,十二人一队,载歌载舞。也有装扮成一旦一丑对唱,其余人应和的形式。这幅年画中的十二个采茶女身着清末时装,手捧花篮,中轴圆中的两个采茶女又似对唱的一男一女。人物体态为婀娜的舞蹈动作,明显为花灯表演者。

王荣兴版《六十花甲子采茶牛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

日本的海杜美术馆收藏的上海旧校场版《六十花甲子采茶春牛图》刊刻了民国二年(1913)的日历,农历与西历相对照。上海旧校场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有着承继关系。苏州桃花坞年画在明清时期为江南年画最负盛名的产地,几乎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市场。遭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火摧毁,才有残余几家年画作坊携版迁至上海旧校场重新开业。因此上海旧校场年画的繁荣时间较晚,在制版上也继承了桃花坞年画的遗风。这幅整体构图借鉴了王荣兴版《六十花甲子采茶牛图》。除了六十花甲子边框与左右两角的“刮锅忌”和“喜神方”外,其余部分格局也很相似,画面与画风又有很大的改变。中轴线最上方为春牛图,也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图中句芒神化身为牛郎,老牛身后有织女,其上还有喜鹊。中间为十二生肖环绕的和合二仙,最下方是聚宝盆。左右各六位古装美人,人手一花篮,体态端庄文雅,应是传说中十二位女花神,而非采茶女。不论是画风还是字形,比起王荣兴版的朴拙粗犷,旧校场版更加秀丽精细。这幅画上的采茶歌基本沿用了王荣兴版的内容,其中一些文字和故事也有更改。

上海旧校场版《六十花甲子采茶春牛图》,日本的海杜美术馆藏

采茶山歌在各地广为流传,被民间歌手代代传唱,并有小调唱本传世。这使采茶歌的基本形式和歌词能稳定下来,基本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一般以十二月为序,分十二段。乡村和城市的百姓社会生活的面貌不同,通过不同版本的采茶歌也能体现。比如,以十二月茶忙起兴,歌唱茶人间的爱情故事的:“正月里采茶贺新年,借奴金钗典茶园,典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契便交钱。二月春分去采茶,茶园树下采茶芽,郎采多来奴采少,奴奴陪笑对郎话。……”这两幅年画中的《十二月采茶歌》版本在明嘉靖年间的时调唱本中已有记载,名为《采茶古人山歌》。歌词中所唱的戏文皆为民间流传甚广的宋元南戏,依次为《忠孝蔡伯喈琵琶记》《苏秦衣锦还乡》《崔莺莺西厢记》《祝英台》《闺怨佳人拜月亭》《王十朋荆钗记》《刘孝女金钗记》《孟月梅写恨锦香亭》《刘知远白兔记》《朱买臣休妻记》《赵氏孤儿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在融入年画创作中时,歌词有了些许更改。王荣兴版《六十花甲子采茶牛图》“八月”段唱词,似将《孟月梅写恨锦香亭》和《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两则故事杂糅在了一起。“十一月”段唱词改为了《昭君出塞》。全文如下:

“正月采茶瑞香开,多情多义蔡伯阶,苦了妻房赵氏女,蔴裙兜土哭坟台。

二月采茶杏花开,苏秦不第转家来,堂上爹娘全不采(睬),妻子不肯下机来。

三月采茶桃花开,张生跳过粉墙来,红娘月下偷棋子,这个姻原(缘)天赐来。

四月采茶墙(蔷)薇开,梁山伯相送祝英台,三年同学书学友,不知祝氏女裙钗。

五月采茶石榴红,瑞兰遇见蒋世龙,招商店内为夫妇,一朝拆散各西东。

六月采茶荷花开,王石朋发妻钱玉连,玉连抱石投江死,按抚相救永团园(圆)

七月采茶菱花香,刘伶父子过长江,孝女寻夫(父)他州去,推头遇见俏张郎。

八月采茶桂花香,月梅小姐伴梅香,百花亭上闲游逛,遇见王然(焕)两眼张。

九月采茶菊花黄,铅(沿)山打猎咬脐郎,并州做官刘智远,磨房受苦李三娘。

十月采茶芙蓉开,朱买臣当年去买柴,只因妻子带十败,逼写休书两分开。

十一月采茶雪花,招(昭)君出赛(塞)好孤悽,只恨奸贼毛延寿,鸳鸯拆散两分开。

十二月采茶腊梅开,蒙正当年来投斋,窑中苦了千金女,吞饥忍饿等夫来。”

旧校场版《六十花甲子采茶春牛图》的歌词中“六月”与“八月”段分别改编为“西子捧心”和“贵妃醉酒”的典故。“五月”和“八月”段似乎因规范排版的局限,使后两句无处可写。全文如下:

正月采茶瑞香开,多情多义蔡伯阶,苦了妻房赵氏女,千里寻夫正□□。

二月采茶杏花开,苏秦不第转回来,堂上爹娘全不睬,妻子不肯下机来。

三月采茶桃花开,张生跳过粉墙来,红娘月下偷棋子,一对姻缘天赐来。

四月采茶墙微(蔷薇)开,梁山伯相送祝英台,三年同学好书友,不知小姐是裙钗。

五月采茶石榴红,瑞兰遇见蒋世龙。

六月采茶荷花开,曲(西)子捧心天然美,吴宫古画人向乐,泛舟五湖疑仙来。

七月采茶菱花香,刘伶父子过长江,小姐开窗去玩月,对面遇见俏张郎。

八月采茶桂花香,贵妃醉酒眠云阳。

九月采茶菊花黄,沿山打腊咬脐郎,辽东天子刘智远,磨房受苦李三娘。

十月采茶芙蓉开,朱公当年去买柴,只因妻子不耐寒,逼写休书两分开。

十一月采茶雪花卷,昭君出塞好孤悽,恨杀奸臣毛延寿,拆散鸳鸯两分离。

十二月采茶腊梅开,蒙正当年来投斋,苦了窑中千金女,忍饥吞餐等团园(圆)。

《十二月采茶歌》的歌词语言通俗、平白朴实,但却非常生动凝练,与年画这种民间美术形式相得益彰。歌词反映了宋元以后市民文化发展,听戏、看戏已成为城中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受限于年画作者的文化水平,用词用字十分随意。今天我们能从这些留下的年画作品中读到这些故事,甚至有一些是已经失传或仅留残本的戏文,也可谓幸事。

十二月花神之印象

十二月花神的形象与故事深得百姓喜爱,是在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上海开埠以来,沪上洋行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打开当地市场,便会吸纳一些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商业推广。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的义记洋行广告画就是一典型例证。在这幅广告画上,不仅有洋行本身的商品、商标信息,也融合了许多中国特色的装饰画。广告画中间的主题部分是一只大花篮,左右两角各一只葫芦。花篮上方插满了各色月令花卉,另有十三位花神,与篮中鲜花能一一对应。分别为:“正月梅花宋柳生梦梅,二月玉兰唐太真妃,三月桃花宋团练使杨公延昭,四月蔷薇宋校书谢素秋,五月石榴花唐终南进士骊宫侍卫使钟馗,六月荷花越女西施,冠领群芳牡丹唐元宗皇帝,七月凤仙花晋石崇,八月桂花五代陈妃张丽华,九月菊花晋陶靖节,十月芙蓉汉貂蝉,十一月茶花唐白乐天,十二月腊梅宋杨太郡君金刀老令婆”。除十二月花神外,牡丹花神唐玄宗为花神统领,位居中。义记洋行是上海开埠后最早进入上海市场的洋行之一。这幅广告画大致出品于19世纪中后期,虽然由英国的石印公司设计制版,但在设计取材和风格上都十分眷顾中国人的审美,应用工笔画法,绘就中国传统纹饰、传统题材,画面对称、工整、饱满,信息丰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从这张广告画中,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中国年画的借鉴。把商业信息植入这种中国人习惯的招贴形式中,这一思路与民国以后盛行的月份牌广告画一脉相承。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义记洋行广告画

民国以后,传统的木版年画被新兴的印刷科技逐渐淘汰。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生活和市民的知识构成、审美品位已日益慕新。传统题材的年画在农村尚有市场,但在城市中不再受欢迎。花朝节与花神信仰也是如此,逐渐与城市化的生活和娱乐方式渐行渐远。十二月花神在人们心中,虽不再是鲜活的神灵,也依然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节日盛况虽不复存在,但这一节日仍为怀旧的人们以时髦的方式追念。文人墨客以节日为由头,做小品戏文刊发于报章。如结合上海新出品的电影评选“银幕之花”,数古今佳丽新选十二月花神。或学古代雅士招友朋赏花作诗,相谈共饮。沪上半淞园和私家园林,都是赏花的好去处。还有一些新型娱乐场所,也以此为由,举办盛大花展以招揽游人。大世界就曾为庆贺百花生日,在共和厅摆上珍奇花卉供来宾欣赏,“佳茗美座,诚为沪上唯一清高之行乐地也”。

1935年2月11日,中国妇女会筹为募教育义捐表演《百花朝舞》,图为演员合照

花卉是自然给人们美的馈赠,也是生命韶华灿烂的象征。它们给人们带来春的喜悦,也伴随人们走过岁岁年年。它们曾经被寄予了古人对先贤的仰慕与神往,也承载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年画中关于花神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回味这些朴实的画作,让今天的我们更能体会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激。

(本文作者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桃花坞卷(下)》,中华书局2010年版。

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 上海小校场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

《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3)》,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4)》,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顾炳权编著《上海风俗古迹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胡晓明,张炼红编著《笔记小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赵景深:《采茶山歌中的宋元南戏》,赵景深著《中国戏曲丛谈》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年版。

[日] 稻畑耕一郎:《<采茶山歌>的流传与分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4期。

李文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义记洋行广告画”研究》,《都会遗踪》(第3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刘威

中国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孟姜女跋山涉水寻夫君,感天动地哭长城

爱情是人世间最奇妙的事物,没有血缘的连接,却可与亲情媲美。我国古代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不论是仍化作蝴蝶双宿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靠着鹊桥一年一度重逢的牛郎与织女,亦或是隔着雷峰塔厮守相伴的许仙与白素贞,更甚是哭倒长城哀悼亡夫的孟姜女,都感动着世人。笔者这几天在山海关以东6公里处的孟姜女庙感受了一番。

刚抵达庙宇,映入眼帘的是108级台阶。此台阶寓意深重,不仅折射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艰难,还使初登者感受到小小庙宇历经千年的顽强\"生命力\"。穿过台阶直入山门便会看到被山脉与红墙围着的灰砖青瓦式小庙与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小庙被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陇上横批\"万古流芳\",两边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反映了当地人们对孟姜女与秦始皇的喜恶之情。另外前殿还有一对闻名全国的奇联——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乍一听有点混乱,但细致品读,却充满悲凉之意。后殿相当简朴,只供奉了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庙后建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观赏区--孟姜女苑及东西配殿,在这里可以\"亲临\"孟姜女的传奇一生。

2014年07月16日,孟姜女传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围绕着孟姜女的籍贯、哭倒的哪段长城等,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传说有历史的影子,但不是历史,我们以口头文学的视角看这个传说即可。

相传秦朝时期有个孟家庄,这家人善种葫芦。有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孟、姜两家为世交,于是便相约结了葫芦后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他们立马拿刀把葫芦切开。只听\"嘣\"地一声,一个小女孩从葫芦中蹦出。粉扑扑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十分惹人喜爱。孟、姜两家都想抚养她,但因孟老汉膝下无子嗣,所以姜家让给了孟家。又因两家先前有平分之约,所以给小女孩取名\"孟姜女\"。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孟姜女慢慢长大了。她心灵手巧,好似织女;她聪明伶俐,美若天仙,孟、姜两家视她为掌上明珠。随着年龄的渐长,前来提亲的人踏破门庭,然而却无一中意之人。直到有一天,孟姜女做完针线活到后花园散心。忽然一对蝴蝶从她身边飞过,落在了池边的荷叶上。她轻轻地走过去想将其抓住,只见她用扇子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滑入水中。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云捞。忽然感觉背后有所动静,诧然转身一探,竟是一个衣衫褴褛、满面风尘的男子躲在其中。孟姜女吓了一跳,急忙跑去找孟老汉。

孟老汉得知后立马赶到后花园了解情况。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自幼读书,满腹经纶。而且他还是孟姜俩人的当朝好友范世安之子。因秦始皇听信谗言将其父杀害、其母也相继气绝身亡,只剩下范喜良一人孤苦伶仃。又碰到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丁。范喜良乔装打扮逃经此处。不料惊动了孟姜女,于是连忙谢罪。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当即收留了他,当孟姜女向孟老汉表明心意后,他十分赞同,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孟姜女和范喜良完婚的第三天。忽然轰隆一声,孟家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了进来,不由分说地直接将范喜良用绳索捆住,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只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带走。

此后孟姜女日夜思念夫君,以泪洗面、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她想到夫君修长城,无衣御寒。北方又不断传来民夫饿冻而死的消息便坐立不安,于是连夜赶做棉衣准备去长城寻夫。第二日她辞别了父母,启程北上。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可她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好不容易来到了长城脚下。

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夫君呢?她逢人便打听,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打听到了,只可惜是个噩耗——范喜良早已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墙底。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愈想愈悲,便在长城上哭了七天七夜。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突然一阵轰隆巨响,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长城骤然间崩塌了八百里,竟露出了一堆尸骨。孟姜女滴血认尸,找到了夫君的尸体。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秦始皇,他得知事情缘由后悖然大怒,亲自率军抓捕孟姜女。可当他见到孟姜女后,被其容貌所引,欲纳其为妃。孟姜女起初誓死不从,后来向秦始皇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给她的丈夫立碑修坟,二是为她的丈夫披麻戴孝,三是陪她逛大海。只要完成了这三件事她便同秦始皇回宫。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并很快地完成了前两个要求。但当秦始皇带她游海的时候,她突然抱着丈夫的遗骨,纵身跳入大海。

孟姜女的故事可谓感天动地,她最初的原型能追溯到《左传》中春秋齐大夫杞梁之妻。虽然当年她于杞梁战死后也将城墙哭崩,但是她并没有哭出声,更没有与时代相结合。而孟姜女以葫芦出世,既有神化的色彩,又与秦始皇修长城这一历史事件相结合。如此一来给后世展示了一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坚强女性,真是令人可歌可泣啊!

《月亮与六便士》:女人的好命,藏在她的选择里

1919年,毛姆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原型,创作了经典小说《月亮与六便士》。此书一经出版,立刻引发了轰动。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一位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却突然放弃了原有生活,抛妻弃子,离家出走,去追寻心中梦想的故事。

初读时,除了感动于主人公追梦的勇敢与执着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主人公的前妻——艾米。

一位居家十七年的全职太太,丈夫突然离开,以往安逸的生活顷刻之间支离破碎,艾米对此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了解了缘由以后,坦然接受,勇敢面对。

最终,她不仅事业有成,也将一双儿女抚育成材。

而今重读经典,少了旧日的冲动,多了生活的理性;屏蔽艺术的光辉,洞悉现实的锋芒,才发现,艾米成功的人生其实早有伏笔。

遇事不慌,思虑周全

艾米出身外交官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容貌端正,举止得体,也养成了她沉稳安静的性格。

在海边度假时,芳心萌动的艾米邂逅了查尔斯,一位风度翩翩的证券经纪人,两人很快相恋结婚。

婚后的艾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仅把他们的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条,与邻里朋友也是相处融洽。

然而,面对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妻子,斯特里克兰德先生却突然不告而别。那一天,距离他们结婚,已经整整十七年了。

十七年的婚姻,此刻,如纸牌屋一般轰然崩塌。

事情发生得突然,而且此前也毫无征兆。

若换做是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日三餐围着锅台转的全职太太,也许早已手足无措,濒临崩溃。

但此时的艾米,一边担心着丈夫的安危,一边却又冷静下来,思索该怎样寻回丈夫。

那个时代的女性,抛头露面被认为是有失身份的。尤其像艾米这样,跻身于贵族阶级的优雅妇人。

因此,艾米的姐夫——安德鲁上校决定代替艾米,去寻找查尔斯。

艾米却在深思熟虑后,拒绝了姐夫,转而委托了丈夫的朋友充当说客,前去劝解。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姐夫平日里脾气暴躁,且与丈夫多有不睦。

而艾米只是希望查尔斯能够回家,并非想要兴师问罪。相比之下,朋友比姐夫更合适。

不得不说,艾米的确是一位遇事不慌,思虑周全的女性。

古语云:“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

生活并不总是顺风顺水,总有风浪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与其慌张抱怨,不如先让自己静下心来。

我们虽不能掌控事情的发生,但我们可以稳住自己的情绪。

遇事不慌,静中思变,才有可能逆风翻盘,绝处逢生。

懂得放手,当断则断

受艾米委托的朋友很快带回了查尔斯的消息——那个别人口中的浪子根本没有出轨,他离家出走只是为了画画。

因为一直以来,画画都是他的理想。

他按部就班地成为了证券经纪人,并且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对他来说都是一地俗不可耐的六便士;画画才是他心中永不落下的月亮。

现在的他,要抛弃在手的六便士,来追求他的月亮了。

面对妻子千里寻夫,委曲求全的态度,查尔斯的答案是——绝不回去。

朋友企图打感情牌,劝查尔斯想一想妻子的痛苦。

查尔斯则冷漠地表示:“我心里已经没有她了!”

如此麻木不仁,令人为之胆寒。

尽管如此,朋友依旧想做最后的尝试:“你总该想一想你的孩子吧,如果你这样撒手不管,他们就只好流落街头了。”

查尔斯却表示,他的孩子们“这么多年都在享福,而多数孩子没有这样的福气”,这一切已经足够,他们不该再奢求什么。

无功而返的朋友,将查尔斯的态度转告艾米。

曾劝艾米离婚的姐姐姐夫认为,这不过是查尔斯一时兴起,他坚持不了多久,早晚会回家的。

艾米听闻后,却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不要他回来了”。

如同一声响彻晴空的惊雷,艾米前后恍若云泥的决定震惊了所有人。

其实,艾米此刻的选择,不是气之极,恨之切,而是十几年的付出,她已然参透,像丈夫这般将一切弃之不顾,只为追求自我的男人是不值得挽回的。

查尔斯那番厚颜无耻的言论,无疑成了压垮艾米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对丈夫仅有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她果断地与丈夫离了婚。

生活中,有些东西,留不住了就该放手。

即便强行留住,最终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挣扎。

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后来所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查尔斯的自私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与艾米离婚后,查尔斯遇到了他的情人布兰奇。后者不仅对他体贴入微,更是为了激发查尔斯的创作灵感,不惜以自己为裸体模特,供其作画。

却不料,在画作完成后,为爱痴狂的布兰奇被查尔斯狠心赶走,最终服草酸自杀身亡。

极度自私的人,内心充满冷漠,无论你怎样委曲求全,无私奉献,都不会获得一丝一毫的怜悯。

假如当初,艾米选择一味的隐忍不放弃,那么,布兰奇的结局未尝不是艾米的另一种人生。

可怜的布兰奇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艾米的未来,却印证了那句话: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另一种获得。”

只有坦然面对,才能绝处逢生

与丈夫分开时的艾米,什么都没有。那时的她,如一叶飘零的孤舟,时刻承受着颠覆的威胁。

虽说当时,法院会判决斯特里克兰德先生支付赡养费,但那时的他早已穷困潦倒,身无分文。他自己都要靠朋友接济,何谈支付赡养费。

这时的艾米,不得不自谋生路。然而,对于一个已婚十七年的全职太太,这一切谈何容易。

为了能够筹到钱,艾米把家具卖掉,把房子出租,又在郊外租了两间小房子,暂时安顿下来。

那个时代,职场女性并不能被世人广泛认可,更何况是离婚的妇人。

找不到工作的艾米最终选择了自己创业。

她刻不容缓地学习速记和打字,用自己的故事吸引客户。

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也因为之前,她爱好读书,乐于结交文人雅士,因此,她进步很快。

她与朋友们相交甚好,大家也都留心向别的客户推荐她。

她想方设法把打印稿做到完美,把色彩运用到极致,即便后来她雇佣了员工,也依然坚持亲自校对,并且赢得了稿件整齐的好名声。

她努力赚钱,努力社交,也努力生活。

她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从不刻意回避别人谈论她和前夫,但说起来的时候,她更多的是遗憾,而不是痛苦。

时间是一剂良药,会冲淡生活的痛,也会报答努力生活的人。

五年后,艾米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她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只会屈居男人背后的女人。她成了一位事业成功,令人景仰的强者。

她把儿子送去剑桥读书,为女儿接受上流社会的邀请函,使他们成长为健康得体的青年。

当别人再次谈论前夫斯特里克兰德时,她的态度是:“如果他真的过不下去了,我准备帮他一点。“

话语之间,满是释然。

有段话说:

真正的幸福,一定不能靠他人给予,而是要自己拥有幸福的本领,将幸福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

这样的幸福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谁也夺不走的。

人生是个大命题,充满了未知与无奈;也许在某个时刻,命运将你裹挟在暴风雨里,你被迫接受一切,却要依靠自己走出去。

我们总在期盼生活一帆生顺,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飓风急浪,与其期待他人掌舵,不如接受自己扬帆。

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

重要的是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态度。

就像艾米,前半生她依赖丈夫,将自己奉献给家庭;后半生突遭变故,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将儿女抚育成材,也成就了自己的绚烂人生。

她从未自怨自艾,将一切归咎于上天的不公;而是努力使自己改变,化成一节跳跃的音符,融进生活这支变奏曲,成功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交响乐。

梅花从不惧怕凛冽寒冬,无论是风吹还是雪压,依然能够开出一抹春色,送给人间一缕红香。

作者 | 田礼,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以书会友,以笔书心。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