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一成语:栉风沐雨
【成语名字】栉风沐雨
【成语拼音】zhì fēng mù yǔ
【成语释义】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该成语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在句中作谓语、状语。
【成语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下》
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成语造句】
1、大人们栉风沐雨地在茶园里忙碌的时候,他们的子女们便吆三喝五,一个个背着大竹筐往山林里去拔笋。
2、我每一天栉风沐雨,饱吸天地精华,我的每一根叶子都是碧绿碧绿,鲜翠欲滴的。
3、这些分了盆的菊花枝杈,在露天里,栉风沐雨,顽强生存,它们吸收日月之精华,经历风雨之吹打,朝露晚风,春华秋实。
4、辛苦的差事,需栉风沐雨,不论是酷暑严寒,不论是假日双休,都不能偷懒做逃兵,以前也曾满腹牢骚,也曾抱怨连天。
5、或许,一份感情在栉风沐雨后,爱的花溪才会流淌成河。
6、他为完成徒步环游世界的壮举,五年中栉风沐雨,饱尝困苦,终于如愿以偿。
7、季节更迭,花有凋零,人有离别,多想,做枝上花栉风沐雨,独享宁静,即使会孤独,那也是一种洒脱。
【成语故事】
远古时期,天地苍茫,宇宙荒芜,原始先民饱受海浸水淹的痛苦。尧掌管天下后,派遣大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便逢洪筑坝,遇水建堤,一直采取堵塞洪水的办法来治理洪水,结果导致洪水泛滥的状况愈加严重。舜接替尧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亲自多次到各处去巡视治水状况,然而洪水泛滥的局面始终没有任何改变,于是,舜将治洪不力的鲧予以治罪,并派遣鲧的儿子禹接着治水。
大禹来到洪水泛滥的地区以后,并没有马上动手治理洪水,而是对各地灾情进行认真研究。他发现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的父辈一直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结果堵得越久,洪水泛滥的程度就越严重,所以他决定改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确定了治水方案之后,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开始治水。他根据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设计水道,决定开山劈石,以便让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后再流进大海,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了。
但是治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连年遭受洪灾,生活更加困苦。大禹要开山劈石,掘渠引洪,那劳动的艰苦,真是难以言说。为了治水,人们用坏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坏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风餐露宿,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劳动。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贪黑,亲自掘土背筐。他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趾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大禹没有时间注意这些,他心里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顾不上仪表风范和身体病情。下场雨他就借机洗洗头发,刮阵风他就当老天来给他梳了梳头发。他为了治水终日奔走,但是却从来没有抱怨过。通过努力,大禹终于带领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不能为害作乱,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成语寓意】
大禹“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奔波,为大国而忘小家,终于治水成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我们要汲取这种奉献精神,学习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意志,发奋工作,努力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国梦。
【成语辨析】
“栉风沭雨”的近义词有“风餐露宿”等。
“风餐露宿”的意思是在大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栉风沐雨”与“凤餐露宿”两者都有野外劳动或旅途中跋涉,生活艰苦的意思,但有区别。一是含意上不同。“栉风沐雨”偏重在奔波劳作的辛苦,“风餐露宿”偏重在野外生活的艰苦。“栉风沐雨”还有顶风冒雨的意思,“风餐露宿”则没有这种意义。二是语体色彩不同。“栉风沐雨”多用在书面语中,“风餐露宿”在口语、书面语中都常用。
二下语文 第五单元 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寓言二则(zé) 钻进去(zuān) 从此(cǐ) 教室(shì)
审视(shěn) 半晌(shǎng) 教诲(huì) 马棚(péng)
磨坊(fáng) 挡住(dǎng) 窟(kū)窿(lóng) 叼(diāo)
而(ér)且 驮(tuó) 马蹄(tí) 既(jì)然
二、易写错的字
劝:“又”的第二笔变成一个长点。
钻:第五笔是竖提。
页: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抢:右边是“仓”,不是“仑”。
愿: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突:下部是“犬”,不要丢末笔点。
麦:下面是“夂”,不是 “攵”
疲:部首是“疒”,不要写成“广”。
丢:注意与“去”的区别。
摆:右部上是“罒”,不要写成“日”。
三、会写的词语
明白 劝告 禾苗 钻进 丢失 牢固
愿意 麦子 应该 伯伯 为难
四周 立刻 突然 吃惊 认真 嬉戏
脚步 难为情 掉头 图画 老师 座位 坐立不安
讲桌 座位 教室 五角星 然后 突然
画纸 神情 摆放 角度 哈哈大笑 筋疲力尽 亡羊补牢
四、多音字
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 倒dǎo(跌倒)(dào(倒不如))
坊 fáng 磨坊 钻 zuān 钻研、钻孔、钻木取火
Fāng 街坊 坊间 zuàn 钻 电钻、钻石(穿孔洞的用具 )
五、形近字
宋(宋朝)(牢(监牢)) 去(回去)(丢(丢失)) 咳(咳嗽)(该(应该)) 诲(教诲)
悔(后悔)
空(空间)(突(突然)) 棵(一棵)(课(上课)) 坐(坐下) (座(座位))
六、近义词
巴望—盼望 焦急—着急 急忙—连忙
后悔—懊恼 愿意—乐意 挡住—拦住
认真—仔细 教诲—教导 准确—精确
严肃—严厉—严格
严厉:严肃而厉害(-打击、-态度)
严肃:1,使人感到敬畏的 2,严格认真(多指神情、气氛、作风、态度)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制度、纪律)
正确-准确
正确:谓符合事实、规律、道理或某种公认的标准。与"错误"相对。
准确:严格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谓与实际或预期完全符合。
七、反义词
枯—荣 焦急—平静 后悔—无悔
深—浅 认真—马虎 亲切—冷漠
严肃—和蔼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八、词语搭配
(收住)脚步 (驮起)口袋
(甩甩)尾巴 (挡住)去路
(高兴)地说 (吃惊)地问
(哗哗)地流着 (自言自语)地说
(和颜悦色)地说 (认认真真)地看
九、词语理解
破涕为笑: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 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十、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老老实实 认认真真
类似的词语:大大方方 干干净净 急急忙忙 马马虎虎
②“×来×去”结构的词语:转来转去
类似的词语:飞来飞去 钻来钻去 走来走去
③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类似的词语:呆头呆脑 多才多艺 自卖自夸 谢天谢地
④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亡羊补牢
类似的成语: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笨鸟先飞 虎头蛇尾
⑤量词积累
几只羊 两个杨桃 一匹小马 一头老牛 一只松鼠 一条河
⑥出自寓言的成语
坐井观天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叶公好龙
十一、佳句积累
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这句话同时运用了三种描写方法,“焦急”属于神态描写,“转来转去”属于动作描写,体现了他因为觉得禾苗长得慢而非常着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说明了他想要用自己的办法帮助禾苗长得快些。
2.富有哲理的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这是小马的妈妈对小马说的话,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想,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心理描写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这是对小马的心理描写,小马因为不知道河水的深度而不敢过河,他内心期盼妈妈能在自己身边,得到妈妈的帮助。
4. 反问句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十一、考点提示
1.《寓言二则》常以按课文主要内容填空的形式考查这两则寓言讲述的道理。
2.《画杨桃》的课文内容及告诉我们的道理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3.《小马过河》中小马和老牛、松鼠的对话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语文园地日积月累,要求会背诵默写,会运用到不同语境中。
5.带有“厂”的字与房屋有关系,带有“穴”的字与洞穴有关系,请各记住至少三个。
简记:大厦车厢里的厨房和厕所挨着。
洞穴是个大窟窿,窑洞里面很窄小。
6.会制定简单的图书借阅公约
暑假预习: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句型解析、分析,高效阅读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观潮》
重点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太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两个自然段从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浪潮比作水墙、千万匹齐头并进的白色战马,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变化。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从“人声鼎沸”“沸腾”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选文描写了观潮人的反应,其作用是间接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感况。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奇特、壮观景象,展现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2《走月亮》
是指人们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游玩、散步、嬉戏。
重点句:1.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排比)
2.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拟人)
3.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拟人、比喻)
4.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1)“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夜里散步,选文中写的是“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2)选文中描写的月光下的景物有: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3)“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句中的两个“流着”可以感受
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在秋风的吹拂下飘到了溪水上空,随着溪水飘啊飘;月光酒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
(4)“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中“抱”不能换成“映”,因为“抱”字给人亲切、可爱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5.“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过四次,这样呈现的好处是:在表达情感上,抒
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在文章结构上,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关联词语: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3《现代诗二首》
1.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鸟儿、斜阳、江、芦苇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染
红芦苇,晚归的鸟儿低飞于江面之上的美丽画面,表现了秋日黄昏的静谧、绚丽、和谐,体现
了诗人无比欣悦的心情。
如果给这首诗的每一小节拟个小标题分别是:《归鸟图》 《日落图》
《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代表作有《再别康桥》。这首小诗分别为我们展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四幅富有情趣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4《繁星》
作者:巴金 代表作:《家》《春》《秋》(激流三部)《雾》《雨》《电》(爱情三部曲)
重点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拟人)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排比)2.课文围绕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来写。
3.《繁星>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描写了作者从前在家乡庭院、三年前在南京住所的菜园、如今在海上舱面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享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关联词语:星光在我们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词句段运用
形容声音大或环境喧闹的四字词语: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形容声音小或环境安静的四字词语: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重点词语牵挂 逐渐 犹如 葡萄 地震 满意 招待 水稻 柔和 淘气 浪潮 拍打 宽阔 大堤 庄稼 鹅卵石 余波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闪闪烁烁 坑坑洼洼 密密麻麻 无处不在 摇摇欲坠 半明半昧
心生万物丨你了解汉字里的“心”吗?
导语
我们的汉字里有很多心字底和竖心旁,常说的“思想”,西方人觉得是头脑的事情,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是“心”的事情。人的慈悲,源于心;惭愧也源于心;或者形容有一些人懒惰,懒惰为什么不是手懒脚懒?这也还是心里的事。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心生万物”。
思:来自心灵的理性
包含了心字底和竖心旁的汉字有很多,它们到底又是什么样的概念?什么叫做思想,我们都在想什么?
思,上面其实不是田地的“田”,是囟门的“囟”。小婴儿头顶上有一块软塌塌的地方,逐渐才能封上的那个叫囟门。人的颅脑在发育中,一开始上面是开着一点口的。“思”的上面本是囟门的囟,代表了人的头脑。
下面是一颗心,是人的头脑加上心灵,叫做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只有头脑,没有心灵,就会变得过于理性了,如果一个人只有心灵却少了理性的大脑,就会感性得一塌糊涂,从而迷失了自己应有的判断能力。
所以有思考、有思想的人,其实是头脑加上心灵。
意:来自心中的声音
这些包含了“心”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就比如我们总说“意思”,是否想过其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个段子说得好,下属去给领导送礼,一敲门,领导开门看到拿着东西,不好意思直接说,所以就说“哎呀,你这是什么意思呀”,下属就说“哎呦,领导,其实我也没什么意思,我就是意思意思。”领导说,“那我就不好意思了。”你觉得这个有意思吗?
“意思意思”“什么意思”“不好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看看“意”的构造。
把上半部分当做一个字,心字底上头是声音的“音”,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什么是“意思”。心音为意,要读懂他人的心中之意、弦外之音很难,这其实是人心里的声音,不见得非要说出来,所以庄子才说“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现在人们总觉得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就是能够意会,这个意实则是人们心里的声音。
快、慢:来自心底的动力
竖心旁的汉字同样蕴含了很多道理,快和慢都是竖心旁,时间是绝对值吗?其实我觉得时间是相对值。顺顺当当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挺快,但不论什么情况下,不论是事情还是局势,一旦陷入僵局,我们就觉得这个时间过得好慢。不顺的两分钟比顺利时的十分钟都觉得慢,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竖心旁的秘密,快和慢其实是心里的感觉。
快和慢在组词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快,组词都是高兴事,祝你周末愉快,希望咱们的冬天过得很快乐,孩子们玩耍地很欢快。到了夏天咱们要到树荫底下凉快凉快,跟“快”相关的词语都很正面、积极。
而用“慢”来组词,说这个人好傲慢,看这件事老不给办,好怠慢;慢,往往是人对某个事情不在乎了,不放在心上了,就会慢下来。
如果你的心里在乎某件事,当你跟谁去约会,你一定会到得很早。如果有人到得晚,老迟到,那就说明他心里头就不太在乎。所以快和慢,在中国人的解释里是跟心灵有关的,是一个心的节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打游戏,看电视剧的时候感觉过得特别快,工作日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就会特别慢,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懒惰”两个字也是从心的。
因为人不是手懒,不是脚懒,而是心里懒。当人的心懒了,懈怠的“懈”就是心里加上一个解开了,往后的生活懈怠了,也就是等着躺平了。
今天我们通过汉字要找到什么呢?我们还是要找回来自己的这一颗真心。然后我们就能够解释所有心字底和竖心旁的有关的道理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生活中“慢”下来,不要“忙”的忘了自己的初衷,忘了自己的那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