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历史名人,总有一位让你膜拜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称汉景帝,采用窦皇后的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刘彻(前156一前87),即汉武帝。西汉武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法术刑名;颁行“推恩令”,削割据势力;官营盐铁贸易,平抑物价;治理黄河,兴修水利,移民屯边,行“代田法”;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设郡县于云南、贵州,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能诗善赋,原有文集两卷,亡佚。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kao曹cao、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cao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柳】 唐 刘禹锡 、 柳宗元 的并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几,有八司马之变,使 退之 不贬,与 刘 柳 辈俱陷党中,则终身废锢矣。” 清 唐孙华 《读柳诗》诗:“漏泄谓 刘柳 ,责望致嫌疑。” 严复 《<天演论•群治>按语》:“此其说与 唐 刘 、 柳 诸家《天论》之言合,而与 宋 以来儒者以理属天,以欲属人者,致相反矣。”
【刘根】 汉 代术士。传说能驱鬼、辟谷。《后汉书•方术传下•刘根》:“ 根 於是左顾而啸,有顷, 祈 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 根 叩头。”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刘根 遐寝不食,或谓偶能忍饥。” 唐 高适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诗:“江山归 谢客 ,神鬼下 刘根 。”
【刘晏粟】 唐 理财家 刘晏 ,曾任吏部尚书, 东都 河南 江 淮 山南 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等职,用分段转运方法岁运 江淮 粮食四十万斛,以解决关中食粮。后人因以“刘晏粟”谓善于理财,政绩卓著。 清 赵翼 《寿全惕庄六十》诗:“最绩早同 刘晏 粟,清心仍酌 隐之 泉。”
【刘师哥】牡丹花品种之一。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刘师哥者,白花带微红,多至数百叶,纤妍可爱。莫知何以得名。”
【刘海】1.见“ 刘海蟾 ”。2.传说中的 刘 海 额前垂发,俗因称此发型为“刘海”。《文明小史》第十九回:“众人举目看时只见一个个都是大脚皮鞋,上面前刘海,下面散腿袴。” 巴金 《秋》六:“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 刘海蟾 】亦称“ 刘海 ”。
五代 燕山 人,名 操 ,字 昭远 ,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 燕 主 刘守光 为丞相。一日,道人 正阳子 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 海蟾 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 海蟾 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面同满月,眼若明星,双髻簪花,如世间所绘 刘海 状。”《秧歌剧选•十二把镰刀》:“ 桂兰 打铁手呀手儿软,腰儿闪几闪,越看越好看……好像 刘海 戏金蟾, 王二 我好不喜欢。”
【刘陆】 宋代 刘克庄 、 陆游 的并称。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 元 白 自清浅, 刘陆 但恣肆。”
【刘累】传说中善于驯龙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有 陶唐氏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能饮食之, 夏后 嘉之,赐氏曰 御龙 。” 宋 梅尧臣 《文惠师赠新笋》诗:“ 刘累 死,龙不驯。世间事,不识真。”
【 刘猛将军 】1.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宋 刘錡 。 宋 景定 四年,旱蝗,上敕 刘錡 为 扬威侯 天曹猛将之神。敕云“飞蝗入境,渐食嘉禾,赖尔神灵,剪灭无馀。”蝗遂殄灭。见 罗振玉 《俗说》引 朱坤 《灵泉笔记》。2.传说中灭蝗保穑之神。指 元 刘承忠 。 承忠 元 末驻守 江 淮 ,会蝗旱,督兵捕逐,蝗殄灭殆尽。后 元 亡,自溺死,当地人祠之,称之曰 刘猛将军 。见《畿辅通志•祀典》。
【刘寄奴】药草名。多指菊科植物奇蒿的全草。 寄奴 原为 南朝 宋高祖 刘裕 小名。据《南史•宋武帝纪》载, 刘裕 首得此草,曾用以治愈金疮。,后人因称之为“刘寄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
【刘参军】 晋 刘伶 曾仕建威参军,因称 刘参军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之三题名《刘参军》。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君不见荷锸仙游 刘参军 ,沉饮高风至今闻。”参见“ 刘伶酒 ”。
【刘琨舞】《晋书•祖逖传》载: 祖逖 与 刘琨 同寝, 祖 中夜闻荒鸡鸣,蹴醒 刘琨 ,起而舞剑。后以“刘琨舞”喻志士奋发之情。 唐玄宗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不学 刘琨 舞,先歌 汉祖 风。” 清 唐孙华 《卧闻鸡鸣》诗:“暗蹴 刘琨 舞,急速 田文 行。”
【刘项】 刘邦 、 项羽 的并称。《汉书•诸侯王表》:“ 陈吴 奋其白梃, 刘 项 随而毙之。” 唐 李白 《猛虎行》:“ 张良 未遇 韩信 贫, 刘 项 存亡在两臣。”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诗:“谁为 刘 项 决雌雄,赖有 韩 彭 力相援。” 清 陈维崧 《虞美人•题徐渭文画花卉翎毛便面》词:“愁看 刘 项 兴亡史,且读《南华子》。”
【刘棉花】 明孝宗 时户部尚书 刘吉 的绰号。 明 文林 《琅玡漫钞》:“阁老 保定 刘公 ,屡为台谏所论,而上宠眷不衰,人因称为 刘棉花 ,谓愈弹愈起也。”《明史•刘吉传》:“ 吉 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於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 刘棉花 ,以其耐弹也。”
【刘贾】 汉 代 刘向 、 贾谊 的并称。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一:“ 韦 柳 之视 渊明 ,其如 刘 贾 之视 屈子 乎?”
【刘窟头】1. 五代 刘仁恭 善挖掘地道攻城,因得“刘窟头”之号。《新五代史•杂传一•刘守光》:“ 刘守光 , 深州乐寿 人也。其父 仁恭 ,事 幽州 李可举 ,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2.谓身死入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 从荣 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是不豫转增,以至晏驾。自云:‘我今日自作刘窟头也。’”
【刘随州】即 唐代 诗人 刘长卿 。他曾任 随州 刺史,因称 刘随州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频 不全是晚 唐 ,间有似 刘随州 处。”
【刘纲】 三国 时 吴 下邳 人。传说他能檄召鬼神,后与妻 樊云翘 同入 四明山 仙去。 唐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诗:“ 刘纲 有妇仙同得, 伯道 无儿累更轻。”
【刘毅答诏】《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 毅 曰:‘卿以朕方 汉 何帝也?’对曰:‘可方 桓 灵 。’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 吴会 ,混一天下。方之 桓 灵 ,其已甚乎!’对曰:‘ 桓 灵 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 桓 灵 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札率尔遣兴寄呈苏涣侍御》诗:“ 郭钦 上书见大计, 刘毅 答诏惊羣臣。”
【刘豫州】指 刘备 。 刘备 曾任 豫州 刺史,因称 刘豫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起兵据有 江 东, 刘豫州 亦牧众 汉 南,与 曹操 并争天下。”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昭烈》:“卓矣 刘豫州 ,雄姿类 高帝 。”
【刘卢】 晋代 刘琨 、 卢谌 的并称。 唐 李商隐 《赠赵协律晳》诗:“已叨 邹 马 声华末,更共 刘 卢 族望通。”
【刘宠一钱】 东汉 会稽 太守 刘宠 将内迁为大臣, 山阴县 有五、六老人各赠百钱为他送行。 刘宠 难拂众意,只受每人一钱。后用为称誉廉吏的典实。 清 钮琇 《<觚賸>自序》:“旅食三年,不断 臯鱼 之泪;宦归千里,无馀 刘宠 之钱。” 沈昌直 《寄龙圣江西》诗:“ 刘宠 选一钱, 杨震 凛四知。”
【刘览】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
【刘灵】即 晋代 的 刘伶 。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诗:“ 刘灵 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唐 李商隐 《假日》诗:“谁向 刘灵 天幕内,更当 陶令 北窗风。” 冯浩 笺注:“《文选》五臣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刘灵 字 伯伦 。’ 颜延之 《五君咏》、《文中子》、《语林》并作‘灵’,而《晋书》本传作‘伶’,故他书通用。”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刘徽的数学著作留传后世的很少,所留之作均为久经辗转传抄。他的主要著作有:《九章算术注》10卷;《重差》1卷,至唐代易名为《海岛算经》;《九章重差图》l卷,可惜后两种都在宋代失传。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陋室铭》为传世最经典之作。
刘飞燕(~)西汉,汉成帝(前33年~前9年)年间扬州美女。
刘细君(前140~前87)西汉元封年间(前110年),第一位汉家和亲(江都)公主远嫁西域乌孙国。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据《梁书.刘勰传》记载,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随僧佑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该书共计三万七千余字,分十卷五十篇,书超前人,体大而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出生于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一个世代耕织务农的农家。自幼托身陇亩,生活非常窘困。但为人刚毅任侠,耿介勇敢,平时喜欢耍枪弄棒,练就一身武艺。曾杀土豪、劫富户、捍法网,闯荡江湖,成为官府追捕的要犯。
刘姓皇帝汉朝.西汉 刘 恒 76 西汉孝文帝 公元前202——前157 公元前179——前157 23年
汉朝.西汉 刘 启 77 西汉孝景帝 公元前188——前141 公元前157——前141 17年
汉朝.西汉 刘 彻 78 西汉孝武帝 公元前157——前87 公元前141——前87 55年
汉朝.西汉 刘弗陵 79 西汉孝昭帝 公元前94 ——前74 公元前87 ——前74 14年
汉朝,西汉 刘 邦 75 西汉高 祖 公元前256——前195 公元前206——前195 12年
汉朝.西汉 刘 盈 76 西汉孝惠帝 公元前211——前188 公元前194——前188 7年
汉朝.西汉 刘 恭 77 西汉前少帝 公元前 ? ——前184 公元前187——前184 4年
汉朝.西汉 刘 弘 77 西汉后少帝 公元前 ? ——前180 公元前184——前180 5年
汉朝.西汉 刘 询 81 西汉孝宣帝 公元前96 ——前49 公元前74 ——前49 26年
汉朝.西汉 刘 奭 82 西汉孝元帝 公元前75 ——前33 公元前48 ——前33 16年
汉朝。东汉 刘 炟 85 东汉孝章帝 公元 57 ——公元88 公元 75 ——公元88 14年
汉朝.东汉 刘 肇 86 东汉孝和帝 公元79——公元105 公元 88 ——公元105 18年
汉朝.东汉 刘 隆 87 东汉孝殇帝 公元105——公元106 公元105——公元106 八个月
汉朝.东汉 刘 祜 87 东汉孝安帝 公元94 ——公元125 公元106——公元125 20年
汉朝.东汉 刘 懿 87 东汉前少帝 公元115——公元125 公元125 七个月
汉朝.东汉 刘 保 88 东汉孝顺帝 公元115——公元144 公元125——公元144 20年
汉朝.西汉 刘 骜 83 西汉孝成帝 公元前52 ——前 7 公元前33 ——前 7 27年
汉朝.西汉 刘 欣 84 西汉孝哀帝 公元前25 ——前 1 公元前7 ——前 1 7年
汉朝.西汉 刘 衎 84 西汉孝平帝 公元前 9 ——公元5 公元前1 ——公元 5 6年
汉朝.西汉 刘 婴 85 西汉孺子帝 公元 4 ——公元24 公元 6 ——公元 8 3年
汉朝。更始 刘 玄 83 汉更始帝 ? ——公元25 公元 23 ——公元25 3年
汉朝.建世 刘盆子 85 汉建世帝 公元10 ——公元 ? 公元 25 ——公元27 3年
汉朝.东汉 刘 秀 83 东汉光武帝 公元前 6——公元57 公元 25 ——公元57 33年
汉朝.东汉 刘 庄 84 东汉孝明帝 公元 28 ——公元75 公元 57 ——公元75 19年
汉朝.东汉 刘 炳 89 东汉孝冲帝 公元143——公元145 公元144——公元145 五个月
汉朝.东汉 刘 缵 89 东汉孝质帝 公元138——公元146 公元145——公元146 一年多
汉朝.东汉 刘 志 88 东汉孝桓帝 公元132——公元167 公元146——公元167 22年
汉朝.东汉 刘 宏 89 东汉孝灵帝 公元156——公元189 公元168——公元189 22年
汉朝.东汉 刘 辨 90 东汉少 帝 公元173——公元190 公元189 六个月
汉朝.东汉 刘 协 90 东汉孝献帝 公元181——公元234 公元189——公元220 32年
三国.蜀汉 刘 备 89 蜀汉昭烈帝 公元162——公元223 公元221——公元223 3年
三国.蜀汉 刘 禅 90 蜀汉孝怀帝 公元207——公元271 公元223——公元263 41年
列国.汉国 刘 渊 90 汉国高祖 公元 ? ——公元310 公元304——公元310 7年
列国.汉国 刘 聪 91 汉国烈宗 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0——公元318 9年
列国.汉国 刘 粲 92 汉国少主 公元 ? ——公元318 公元318 1年
列国.前赵 刘 曜 91 前赵赵王 公元 ? ——公元329 公元318——公元329 12年
列国.夏 刘屈孑 94 夏 世 祖 公元 ? ——公元425 公元407——公元425 19年
列国.夏 刘 昌 95 夏 秦 王 公元 ? ——公元434 公元425——公元428 4年
列国.夏 刘 定 95 夏平康王 公元 ? ——公元431 公元428——公元431 4年
南朝.刘宋 刘 裕 96 刘宋武帝 公元356——公元422 公元420——公元422 3年
南朝.刘宋 刘义符 97 刘宋少帝 公元406——公元424 公元423——公元424 2年
南朝.刘宋 刘义隆 97 刘宋文帝 公元407——公元453 公元424——公元453 30年
南朝.刘宋 刘 劬 98 公元 ? ——公元453 公元453 三个月
南朝.刘宋 刘 骏 98 刘宋孝武帝 公元403——公元464 公元454——公元464 11年
南朝.刘宋 刘子业 99 刘宋前废帝 公元449——公元465 公元465 1年
南朝.刘宋 刘 彧 98 刘宋明帝 公元439——公元472 公元465——公元472 8年
南朝.刘宋 刘 昱 99 刘宋后废帝 公元463——公元477 公元473——公元477 5年
南朝.刘宋 刘 准 99 刘宋顺帝 公元467——公元479 公元477——公元479 3年
五代.南汉 刘 晟 南汉中宗 公元920——公元958 公元943——公元958 16年
五代.南汉 刘 鋹 南汉后主 公元943——公元980 公元958——公元971 14年
五代.后汉 刘知远沙陀后汉高祖 公元895——公元948 公元947——公元948 2年
五代.后汉 刘承佑沙陀后汉隐帝 公元931——公元950 公元948——公元950 3年
五代.北汉 刘崇旻沙陀北汉世祖 公元896——公元954 公元951——公元954 4年
五代.北汉 刘承钧沙陀北汉睿宗 公元926——公元968 公元954——公元968 15年
五代.北汉 刘继恩沙陀北汉少主 公元935——公元968 公元968 三个月
五代.北汉 刘继元 沙陀北汉英武帝 公元 ? ——公元991 公元968——公元979 12年
五代。南汉 刘 南汉高祖 公元889——公元942 公元917——公元942 26年
五代.南汉 刘 玢 南汉殇帝 公元920——公元943 公元942——公元943 2年
南宋.金.齐刘 豫 南宋.金.齐帝公元1072—公元1143 公元1130—公元1137 8年
欢迎全国各地刘家人点赞、分享、关注
盘点史上十大帝王,第五位,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刘秀,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济阳县令刘钦之子。
其生于西汉建平元年,即公元前5年,陈留郡济阳县人,九岁丧父,为叔父萧县县令刘良抚养长大。
曾入长安,进太学,随名儒许子威精研《尚书》文采非凡。
此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其随兄刘演起兵于南阳,号舂陵军。
于昆阳之战大败新莽军,更始帝刘玄继位后,令其持节抚河北,授大司马,封萧王。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帝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即位,仍以汉为国号,定都洛阳。
历十二载征伐,连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群雄,结束混战,混一宇内,一统天下。
其以柔治国,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整饬吏治,优待功臣,与民休息,施行度田制,发展经济,大兴儒学,史称“光武中兴”!】
话说西汉自宣帝刘洵开创中兴之世后,继任的汉元帝刘奭便开启了吃老本模式,国力渐衰。
话说也是奇怪哈,西汉自刘邦开始这么多天生渣男,偏在这儿出了个情种刘洵,执意立亡妻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也是奇了。
至刘洵之孙,汉成帝刘骜继位,更是不堪,朝政大事丢在一边,以致外戚王氏专权,独揽朝政。
其流连后宫,专宠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二人,酒色入骨,最后死于赵合德怀中,也是一代奇葩!
因成帝刘骜膝下无子,定陶王刘欣得已入继大统,这位更牛,不好女色好男色,断袖之癖,专宠董贤,国力更加崩坏。
自刘欣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擅权,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位幼主。
其本人地位也是节节高升,封安汉公,为摄皇帝,彼时,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但王莽是什么人,岂能满足于只有皇帝之实?一句话,实权他要,皇帝名分他也要。
初始元年,即公元8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称帝,建国曰: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宣告亡国。
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上天灾不断,以致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天怒人怨,四字本是形容词,但放王莽身上……这是写实派,谢谢!
新莽天凤年间,赤眉军、绿林军、铜马军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加入推翻新朝的队伍中,一时间,狼烟四起,天下大乱!
西汉建平元年,即公元前5年1月15日,刘秀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
与世上千千万万的幼童一样,他的出生也是极平常的,没有异像,也没多少人在乎,仅只有他的父母比较高兴。
不过确实发生过一件奇事,据传,刘秀出生后,他父亲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
那小米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他父亲刘钦也是因此为其取名刘秀。
事实证明,他父亲确实没给他取错名,这家伙,确实秀得不行。
元始三年,公元3年,其父刘钦在南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与哥哥妹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
好在宗族有人,不久之后,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将他们接去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长大后的刘秀勤于农事,对于耕种很有一手,他哥刘演则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看不上刘秀安于现状的样子。
但他不知道的是,刘秀也时常藏匿、结交亡命之徒,且当地官吏根本不敢上门过问。
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达长安,入太学,随名儒许子威精研《尚书》,于此结识了邓禹、朱佑等人。
这二人后来都被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之中,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新朝末年,因王莽推行古制,将豪强、百姓得罪了个遍,且天灾频发,中原残破的缘故,狼烟四起。
刘演、刘秀兄弟见此也不再安分,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闹了饥荒,百姓食不果腹。
当然,这跟刘氏兄弟没关系,好歹是汉室宗亲,他俩又饿不死,但让人无奈的是,不久之后刘演手下宾客抢劫别人,惹得官差追捕。
兄弟俩又不能将宾客绑了交出去,只能各自逃避,刘秀为躲官吏,便前往新野的姐夫邓晨家躲避。
同年秋季,刘秀以到宛城卖谷为掩饰,与宛城人李通及其从弟李轶密谋起兵,定好起事的日子后,李通让李轶同刘秀去舂陵准备起兵。
十月,刘演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这一口号,宣布起义,遣宾客,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
同时,刘秀、李通、李轶等在宛城、舂陵起义,自号:柱天都部,还联合了新市、平林一带的绿林军。
被逼无奈?不存在的,平民百姓?确属平民,却非贫民,简单来说他俩兄弟都很有野心。
同年十一月,刘秀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兄弟俩还将宗族青壮一起拉上,一同起兵造反。
兄弟俩的部队号为舂陵军,主力以南阳的刘氏宗族和本郡的豪杰为主,初时,兵少将寡,装备极差,据说刘秀还曾骑牛上阵。
起事后,义军经过一番激战杀新野尉,占据新野,至此,刘秀方才有了战马!不久后又杀湖阳尉,据棘阳。
声名鹊起的兄弟俩很快便吸引了新军的注意力,遭遇甄阜、梁丘赐所率的新军猛攻,于小长安溃败。
兵败后,新市、平林两地绿林军见兄弟俩不堪一击,非常不愿支援,刘演见此急忙带着刘秀、李通赶到宜秋,面见下江兵首领王常,说服他共击新军。
下江军的加入,无疑大大鼓舞了士气,最终,新市、平林、下江、舂陵之兵联合作战,于公元23年正月在沘水、淯阳等地大败新军,击杀甄阜、梁丘赐等新莽将领。
同年2月,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仍以汉为国号,建元更始,即更始帝。
刘玄称帝后,刘演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受封太常偏将军,但兄弟俩和南阳宗室并不满意,只是绿林军人多势众,且有新朝这个大敌未除,只能暂时放下,携手合作。
但矛盾已经存在,对于这点,刘玄明白,刘演兄弟俩也很明白,只是不知这矛盾将在何时爆发。
另一边,更始政权的建立,大大震动了新朝,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调集各州郡精锐共四十二万,诈称百万大军扑向昆阳、宛城一线,意图一举覆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五月,王邑、王寻率军出洛阳,下颍川,与严尤、陈茂会合,四十余万大军,遮天蔽日,声威赫赫,迫使刘秀的部队不得不从阳关撤回昆阳。
彼时,昆阳城中汉军不过九千,闻听百万大军来攻,皆欲弃城退守荆州,没办法,九千对百万,怎么想都没赢的机会啊!
(此时昆阳汉军并不清楚新军具体有多少人,也是,要让别人随意打听清楚了,还诈称干嘛?)
刘秀见此笑了,笑众人无知、无智,他对众人高声道: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哦!总结精辟,话说两百年后贾诩对李傕、郭汜两人差不多也是这番话,于是西凉铁骑破长安,汉帝再为傀儡。
合兵尚能取胜、分散势难保全!
诸将点头,没错,确实是这么个道理,那就只能固守咯,看是新军兵强,还是我等命长。
此时新军已然逼近城北,刘秀率13名骑兵趁夜出城,赶赴定陵、郾县征集援兵,得步、骑精锐一万七千赴援昆阳。
与此同时,新军之中,纳言将军严尤,建议说不必将兵力用于昆阳这个既坚固又无碍大局的小城,大军应当直趋宛城,击破围攻宛城的汉军,则昆阳将不攻自破。
但王邑、王寻不听啊,自恃兵强马壮,扬言: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耶!
严尤无语了,好良言难劝该死鬼,俩货纯纯没救了。
新军到达昆阳后,立即按照王邑、王寻的命令,开始围攻昆阳城,为了示威,特意将昆阳层层包围,于城外多立营寨,军旗遍野,锣鼓之声响彻数十里。
很快的,攻城战开始了,新军将云梯搭上城墙、冲车猛击城门,举目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新军。
这边刚砍倒一个,那边又有一个登城,前仆后继,绵延不绝,新军更是集中了所有机弩向城内疯狂攒射,箭矢如雨水般倾泄而出。
敌军势大,城中军民连出门打个水都要头顶门板,以防中箭,守将王凤等人怕了,这压根儿没可能赢啊,几人慌忙派人向王邑乞降,只求活命。
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不许他们投降,不然怎么建功立业?决心非要踏平昆阳不可。
得,投降还招人嫌弃,就非要俺们死呗?王凤等人发了狠,事到如今,只能拼命了。
由于王邑、王寻俩货的误判,加上昆阳守军的拼死抵抗,新军是久攻不下,士气渐衰,情况非常不妙。
再加上,夜有流星坠营中……嘛!这运气是真背,话说这没炸营,是不是还得夸一下王邑、王寻俩货?
流星坠营,这是真玄幻,但也是真事儿。《后汉书.光武帝纪》: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实话实说啊,流星坠营倒是没对新军造成什么杀伤,就是这士气……差不多完犊子了。
见此种种,严尤急了,再次向王邑进言,说:兵法讲围城要留一面,我们应当让昆阳贼军逃脱一些,让他们传播失败的消息以震慑宛城之敌,瓦解贼军士气、军心。
总结一句话,战场不能放昆阳,实在怕了,天象可怕,你俩猪队友更可怕!
结果呢?王邑、王寻仗着自家兵多粮足,占据绝对优势,再一次拒绝了严尤的建议,继续强攻昆阳。
(严尤:这俩货真长耳朵了吗?感觉长了跟没长一样啊!)
公元23年5月底,也就是王邑、王寻率众兵围昆阳的同一时间,宛城在绿林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被迫投降。
对,就是那个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早年属新军,后归更始帝刘玄,最后归降刘秀。
岑彭投降,宛城已破,这个消息虽然属实,但在当时还未传到昆阳。
而刘秀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动摇新军军心,四处宣扬宛城已破,绿林军主力将至昆阳的消息。
嘛!这波属实被秀到了!
消息传到昆阳后,守军士气高涨,更加坚决守城,并随时准备出城歼敌,唔~有援军了确实不一样。
反观新军一方,听到这个消息后,那是心情沮丧,士气低落得不行,这也正常,你说打个万人守城的昆阳已经这么难了,再来些援军还打个锤子?
同年六月初,刘秀率定陵、郾城等地援军到达昆阳,为鼓舞大军斗志,自率步骑千余人充当前锋,主动邀战新军。
王邑、王寻……这俩也是人才,该不讲规矩的时候,他俩都挺讲规矩,竟派兵数千前来迎战……
见王邑、王寻这般配合,刘秀简直乐疯了,披坚执锐,亲率人马冲杀敌阵,连斩新军数十人。
随行的将领也很高兴,言: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这一战,新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刘秀所部斩首新军千余级,随后更是连战连胜,大大地鼓舞了昆阳守军士气。
随后,刘秀又精选了三千勇士充当敢死队,自城西处猛攻新军大营,按说三千对几十万,优势该在新军这边,飞龙骑脸,想输都难。
但坏就坏在王邑、王寻俩草包对刘秀太过轻视,自以为很容易打败刘秀,所以没有多设防线,且为防营中生乱,他俩此前曾下令各营将官要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
刘秀率敢死队猛攻大营时,王邑、王寻立刻率军迎战,但不是对手,新军阵列很快便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溃逃。
而其余的新军,皆因王邑、王寻此前下达的军令不敢轻举妄动,都躲在一边干看着,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作战。
哦豁!完犊子了,下个军令把自己坑了,关键其他人还不是故意不救他俩,实在是他俩有严令。
刘秀打爽了,领着三千人一路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并斩杀了王寻。
王邑所部大军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瞬间丧失了指挥中枢,顷刻乱成一片。
与此同时,昆阳城内的守军见刘秀等人取得胜利后,也大喊着冲出城来,内外夹攻新军,一番猛攻后,四十余万新军迅速土崩瓦解。
玄幻的事又来了,大溃的新军争相逃跑时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
王邑军中随行的虎豹都吓得瑟瑟发抖,(注:演义所说的巨无霸,史书中确有其人,虎豹随军也是真事儿!)
新军掉入水中淹死者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王邑、严尤等人仅带少数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逃得一命。
当王邑领着残兵败将逃回洛阳时,王莽简直被惊呆了,尼玛,四十多万大军啊魂淡,你就给朕一口气败光了!
我们来看昆阳一战的后续报道: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迅速土崩瓦解,更始元年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昆阳之战大获全胜后,刘秀是威震天下,声名远播,至此奠定了王业之基,海内英雄无不敬仰!
这名望有多高?
举个简单例子,就像大家都在吹牛的时候,别人要么说我赤手空拳打杀猛虎,要么说我一人杀敌几百人……
到刘秀时,能一脸淡然道:知道昆阳之战吗?我打的。百万新军在我面前不过土鸡瓦狗,破之易如反掌!
瞬间,打虎的缩回了手,杀敌数百的把兵器隐匿,众人都一脸惊叹的望着人,厉害了我的哥,以后带我装叉带我飞呗!
天下十三州,千万生灵,谁见秀哥不得竖个大拇指,秀哥厉害!
而这也是刘秀奉命招抚河北后能够迅速拉起数万大军并获得河北世家资助的原因,毕竟大家都知道你能打,你厉害,不跟你混跟谁混?
而就在昆阳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刘秀马不停蹄南下攻城掠地时,刘秀的长兄大司马刘演已被更始帝刘玄所杀。
也不知道刘玄到底咋想的,竟然在这个时候杀刘演,你哪怕换个时间也好啊,或者你既然要杀就把刘秀一起呗,偏要杀一个留一个,这俩可是亲兄弟啊!
至于刘演到底该不该杀呢?站在更始帝刘玄的角度看,确实该杀,刘演、刘秀兄弟俩名望太高了,战功也实在太显赫,光芒盖压众人,以致于当时的人压根不清楚刘玄是哪根葱。
刘秀昆阳之战海内皆知,人人赞叹,但刘演同样不差,降新野,破宛城,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岑彭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无奈投降。
当然,要只是这样的话刘玄说不定还能忍忍刘演,坏就坏在刘演麾下爱将刘稷的一句话上。
刘稷直言: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大白话就是,第一个起兵的刘氏子孙是刘演兄弟,你更始帝算什么东西?
哦豁!这话捅大娄子咯,刘玄一听这话气坏了,刘演第一是吧?那朕让他继续当第一。
一声令下,刘稷、刘演皆被绑缚处斩,第一,当鬼的第一,没毛病。
前面说了,站刘玄的角度刘演确实该杀,但如果站在刘演的角度呢?刘演会很冤枉,因为他根本没做错什么,只是麾下爱将说错了一句话而已,被骂很正常,被杀就实在太冤了。
刘演被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这毕竟是亲哥啊,但没办法,彼时刘玄被绿林军所拥护,实力雄厚,刚刚打赢昆阳之战的刘秀根本没实力反抗。
他只能强忍悲伤,韬光养晦!为了不受猜忌,更是急忙返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对刘演昔日的部将也不敢私下接触。
昆阳之功首推刘秀,但他不敢表功,也不敢为刘演服丧,还得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且饮食言笑如平常。
只有在独居时不吃酒肉,枕席间常有泪痕,部下冯异曾劝他尽情哀痛,刘秀制止道:卿勿妄言。
要不怎么说能当皇帝的个个都是影帝呢?这表现,刘玄都被他唬住了,觉得有些自愧。
最后,刘秀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拜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更是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门千金——阴丽华。
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秀儿这句宣言不敢说全世界都知道,但只要认识他的绝对都听过。
按说能顺利娶到阴丽华,秀儿应该开心才是,但如果同时间死了大哥……那心情应该美丽不起来。
刘秀心里明白,即便能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演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彼时新朝虽灭,但黄河以北各州郡皆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更始政权,同时赤眉军在山东迅速壮大,河北三王并立,其他地方也有尤来、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盘踞一方,正是乾坤未定时!
当时南方流行着一句童谣:得不得,在河北。
大臣刘赐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并向刘玄积极推荐刘秀前往,认为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
但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的绿林军出身的将领强烈反对刘秀出巡河北,原因嘛,自然是因为杀刘演时他们也有参与,要是让刘秀招抚了河北,他们该怎么办?
刘玄对此很为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也是很有道理的,让他去,刘秀势力壮大,太危险,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
就在刘玄犹豫不决的时候,另一边,冯异向刘秀献计,让他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及其子尚书曹诩,刘秀听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
在曹诩的协助下,刘秀方才得以被派到河北,直如龙入海,虎归山,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公元23年10月,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途中,刘秀的挚交邓禹杖策北渡,追赶上刘秀,对刘秀说刘玄必败,天下之乱方起,劝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邓禹的话正合刘秀的心意,刘秀到河北后不久,河北宗室赵缪王之子刘林拥戴王郎(一作王昌)在邯郸称帝,另一宗室广阳王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
一时间,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甚至有逃离河北之心,幸得上谷、渔阳两郡的全力支持。
上谷太守耿况之子耿弇(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身豪气,对刘秀说:渔阳、上谷的精锐铁骑足有万余,有此两郡兵马,邯郸不足虑也。
万余铁骑对上号称拥兵数万的王郎?刘秀觉得把握有点小,所以他把主意打到了真定王刘杨的身上,欲和刘杨结盟。
昆阳一战大破百万新军的英雄,武信侯刘秀要和自己结盟?刘杨表示结盟就算了,咱俩结个姻亲,让刘秀娶他外甥女—郭胜通。
刘秀答应了,亲赴真定王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郭圣通,此时距刘秀在宛城迎娶阴丽华尚不足一年。
哦豁!渣男秀是实锤,就是郭圣通和阴丽华有点造孽,不过考虑到那个时候的女人都不能作主自己的婚姻……
就算阴丽华知道刘秀另娶,或者郭圣通知道刘秀早有妻子,也没办法改变什么,决定权不在她俩手里。
靠着两郡太守和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不久之后,刘秀便坐拥数万大军,于南栾之战取得大胜,继而攻破邯郸,击斩王郎。
眼见刘秀在河北日益壮大,刘玄极为不安,立即遣使至河北,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接受封赏。
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苗曾为幽州牧,接管幽州兵马,韦顺、蔡允为上谷、渔阳等地太守。
此时刘秀已然击斩王郎,吞并王郎部众,实力激增,拥兵十万余,岂能甘心放弃河北,而接受一个王号?于是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
不久后,刘秀授意手下悍将吴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利用谢躬被于尤军大败的机会袭取邺城,斩杀谢躬,其所率兵马也被刘秀收编。
同一时间,被刘玄派到河北的苗曾、韦顺、蔡允也被吴汉、耿弇斩杀,自此,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公开决裂。
这时候刘玄其实已经没空理会刘秀了,因为赤眉军的缘故,刘玄的最大支持者绿林军损失惨重,眼看都快不行了。
得此良机,刘秀迅速发兵与铜马军、尤来军争夺河北各州郡,并很快迫降数十万铜马军,将其中的精壮编入军中,实力得已大增。
也因此,刘秀有了新称号:铜马帝!
争夺河北各州郡的同时,刘秀派邓禹西入关中,冯异挥军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遍地开花,声势浩大。
公元25年,尤来军覆灭不久后,刘秀早年在太学读书时的同舍生强华献上《赤伏符》,其中有: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的谶语,群臣以此为据,劝进刘秀登基称帝,六月,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仍以汉为国号,建元建武。
建武元年,即公元25年8月,刘秀抵达河阳,调吴汉等将包围困守洛阳的朱鲔,并下旨招降。
但朱鲔担心刘秀清算杀兄之仇,顽抗数月不愿投降,刘秀当即表示:举大事者不忌小怨!派人向朱鲔保证如果投降,决不清算,且官爵可保。
听到这保证,朱鲔降了,刘秀也履行了诺言,封其为平狄将军,扶沟侯,10月,刘秀入洛阳,定都于此。
洛阳既定,展望长安!
彼时,长安极度混乱,赤眉军拥立的傀儡小皇帝刘盆子(这名儿……真棒!)建立了建世政权,拥兵三十万,与刘玄争夺关中。
刘玄遣李松等将与赤眉军交战,大败而归,死伤惨重,加之刘玄多疑,怀疑诸将,滥杀臣下,将军王匡等归降赤眉军。
如此不过数月,更始政权土崩瓦解,刘玄也被迫向赤眉军请降,获封长沙王,后为赤眉缢杀。
刘秀听说绿林军、赤眉军这两大起义军发生火并后,立刻派邓禹西入关中,以观时变。
此时,关中大饥,人竟相食,城郭为之一空,白骨露于野……
数十万赤眉军聚于长安,粮草不日即尽,只得撤出长安,西走陇右补充粮草,途中为割据陇右的隗嚣所败,时值严冬,岁逢大雪,坑谷皆满,士多冻死!
数十万赤眉军见此,只能再次折回长安,并击败趁机进驻长安的邓禹,迫使其退出长安。
闻听邓禹所率西征大军征战不利,刘秀即遣冯异前往关中,代替邓禹指挥西征大军。
冯异到后,邓禹、冯异率军再战赤眉军,复大败,冯异仅带少数亲信弃马步行才得脱身归营,邓禹则是败走宜阳。
战败之后,冯异收拢溃散军士,坚壁清野,没多久后,双方再战于崤底,双方均倾巢而出,直战至日头偏西。
大战之前,冯异曾严选精壮之士化妆成赤眉军,伏于道路两侧,见双方力衰时,作为伏兵杀出,以致赤眉军大败,被冯异迫降八万余人。
崤底一战,赤眉军再遭重创,加之粮草已尽,不得不再次转向东南,力图补充粮草、兵马,摆脱困境。
但很可惜,东、南两个方向都是死路,秀儿早已算到赤眉军败必走东、南,因而老早便派破奸将军侯进屯兵新安,建威大将军耿弇屯兵宜阳,在东、南两个方向堵截赤眉东归或南下之路。
不久后,当刘秀得知赤眉军主力南下宜阳时,即亲率大军驰援宜阳,与耿弇会师,共同阻击赤眉军。
刘秀亲率大军,于宜阳前线摆开阵势,大司马吴汉领兵为前锋,中军在后,骁骑、带甲士卒分列左右两侧。
长途行军,加之粮草匮乏,赤眉军士气已然低落到了极点,迎面撞上刘秀布下的重兵后,赤眉军根本无力再战,且身后还有冯异所率追兵,再回关中已无可能。
绝境之下,十余万赤眉军被迫请降,并向刘秀呈上得自刘玄处的传国玉玺、七尺宝剑。
至此,起自新莽天凤五年,纵横山东十余年的赤眉军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在与赤眉军激战的同时,刘秀在关东一线派出虎牙将军盖延东征梁王刘永。
刘永,西汉梁孝王刘武八世孙,世代为梁王,居梁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并非古梁州),在梁地素有威名,声望极大。
(刘武,就是那个七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忽悠,帮忙挡住七国叛军的家伙)
王莽摄政后,刘永之父刘立因结连汉平帝外家卫氏,被王莽所杀,梁国随之除名。
更始帝刘玄称帝后,大封王爵,刘永被重新册封为梁王,仍居梁地,更始政权生乱后,刘永遂据国起兵。
以兄弟刘防为辅国大将军,沛人周建等豪杰为将帅,连克齐阴、山阴、沛、楚、淮阳、汝南等地二十八城,并遣使拜董宪为翼汉大将军,封海西王、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封齐王,连结兵马占据东方。
更始帝刘玄死后,刘永索性自称天子,在睢阳登基,胆大任性到不可思议。
对刘秀来说,近在睢阳的刘永绝对是威胁最大的军事集团,倒不是刘永有多强,实在是睢阳离洛阳太近了,时刻都在威胁洛阳的安全。
从建武二年开始,刘秀先后派虎牙将军盖延、建威大将军耿弇分别平定割据睢阳的刘永、割据青州的张步。
平定刘永没费多少工夫,但平定张步时,征伐可谓惨烈。
城中沟堑皆满,八九十里僵尸相属!简而言之,杀疯了!
与此同时,刘秀亲征海西王董宪,于桃城之战大获全胜,至建武六年初,公元30年,关东基本被平定。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六年,经过六年的东征西讨,除陇右、巴蜀之外的广大中原之地,基本被刘秀统一。
彼时正是天下三分,刘秀据中原,陇右为隗嚣占据,巴蜀为公孙述占据,鼎足之势已成,不过刘秀不是曹操,公孙述、隗嚣也不比刘备、孙权。
建武六年四月,刘秀至长安,遣使通知隗嚣,言明将派建威大将军耿弇等人借道陇西伐蜀。
隗嚣表示强烈反对,这正常,毕竟春秋时的假道伐虢之事传名千古,隗嚣不可能不知道,他可没虢国君王这么傻。
一口回绝了刘秀的无理要求后,隗嚣立刻派大将王元率兵驻扎陇坻,以阻止汉军进攻。
同月,汉军沿渭北平原翻越陇山仰攻陇坻,被王元杀得大败而逃,王元率军衔尾追杀,幸得马武率精骑断后,使汉军得以撤回。
刘秀闻报后,留耿弇守漆县,冯异守栒邑,祭遵守沂县,另调吴汉由洛阳西进,在长安集结兵力。
与此同时,隗嚣趁胜派行巡攻栒邑,王元取肝县,均被击败。
(注:行巡,东汉初年汉阳平襄人,事隗嚣,拜大将军,隗嚣死后降汉)
此时割据河西的窦融已经归附刘秀,奉命进攻金城,击破隗嚣麾下羌族豪强何封等部,隗嚣腹背受敌。
隗嚣麾下大将马援也在隗嚣反汉时归附汉庭,秀儿予其精骑五千,令马援招降隗嚣部属和羌族豪强,以求从内部分化瓦解隗嚣势力。
腹背受敌、众叛亲离,隗嚣彻底慌了,连忙上书刘秀表示亲善,企图以此为缓兵之计,但秀儿表示,时间已过,不收人咯!
隗嚣无奈,转而遣使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没刘秀挑剔,那是什么都能收,只求能壮大一丝实力。
建武七年春,公孙述封隗嚣为朔宁王,出兵援陇,秋季,隗嚣亲率步骑三万进攻安定郡。
另遣一军攻肝县,意图染指关中,可惜迎头撞上了冯异、祭遵,隗嚣两路大军都被击败,无功而返。
建武八年,来歙率军两千,秘密从番须一带进入陇右,袭占略阳,剑指冀县,隗嚣率军反攻略阳,数月未克。
同年闰四月,刘秀借隗嚣屯兵坚城,士卒疲惫的机会,进兵高平第一城,同时,窦融率河西步骑数万前来会师。
汉军分路挺进陇山,招降瓦亭守将牛邯等隗嚣麾下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军队十余万,略阳之围遂解。
隗嚣率残部逃奔西城,汉军进占天水郡,可惜正在这个时候中原一带农民军余部复起,以致京师骚动,刘秀不得不赶回洛阳坐镇。
同年十一月,岑彭引水灌西城,隗嚣麾下大将王元、行巡率巴蜀援军五千人及时赶到,从高地反击,汉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溃而逃,王元等人突入西城,迎隗嚣入冀。
征战数月,汉军补给困难,粮草已尽,被迫撤出陇西,隗嚣暂得喘息之机收拢残部,一时间又夺回陇西数郡。
建武九年正月,隗嚣去世,隗嚣麾下众将拥立其少子隗纯为王。
建武九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建武十年,来歙攻破落门,行巡、隗纯投降,王元逃奔蜀地投靠公孙述。
刘秀迁移隗氏宗族安置在洛阳以东,迁移隗纯、行巡等安置在弘农,陇右基本平定,此战,历时四年。
有道是得陇望蜀,平陇战后,刘秀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对盘踞巴蜀的公孙述展开攻势。
建武十一年三月,南路军由岑彭率领,臧宫为副,沿长江西上入蜀,北路军由来歙率领,盖延为副,自陇西南下攻占河池入蜀。
且说南路军岑彭所部,溯江西上,俘蜀将程讯,斩任满,迫使田戎退守江州,随即从三峡,长驱直入江关,沿途郡县皆降,大军直逼江州。
江州城固粮多,易守难攻,岑彭遂留兵围困,率主力直扑垫江,攻破平曲。
公孙述急令延岑、吕鲔、王元、公孙恢率军拒守广汉、资中,另派侯丹率军两万拒守黄石。
岑彭见状留臧宫于平曲缠住蜀兵主力延岑,率军折回江州,溯江西上,袭破黄石,倍道兼程两千里,迂回岷江中游,袭占武阳,进击广都。
由于岑彭太能打,于是名将杀手公孙述慌了,不择手段的派出刺客刺杀岑彭,且一击得手,也是厉害,岑彭死后,刘秀命吴汉率兵三万赶到前线,接替岑彭指挥。
岑彭是真冤,也是真无语,自古以来死于刺客手中的都没几个,偏让他占了一个名额,眼看快一统天下了,结果他没了!公孙述也是厉害,派出的刺客能将人刺死于万军丛中。
建武十二年一月,吴汉败蜀军于鱼腹津,进围武阳,歼灭蜀军援兵五千余,西上再破广都,逼近成都。
吴汉求胜心切,仅率步骑两万就敢进攻成都,骄兵必败已是必然,吴汉随即改变战术,乘夜撤到锦江南岸与副将刘尚合兵,并力对敌,转败为胜。
此后,吴汉根据刘秀敌疲再攻的战术,与蜀军转战于成都、广都之间,歼灭公孙述大量机动兵力,兵临成都城下。
另一路,北路军在来歙的统领下大败王元、环安,克下辨、河池,挥兵入蜀,引得蜀中震怖,于是公孙述故计重施,派出刺客,刺杀来歙。
只能说公孙述无愧名将杀手的称号,刺客再建功勋,云台二十八将杀其二,来歙死后,刘秀另派将军刘尚统军,继续率军南下。
建武十二年十一月,臧宫攻克樊、郫两城与吴汉会师于成都。
公孙述招募五千敢死队,交由延岑指挥,准备决战,延岑随后在石桥大败吴汉,吴汉经此一败,再次变得小心起来,隐蔽精锐,示弱诱敌。
公孙述贸然出击,蜀军大败,公孙述伤重而死,延岑见大势已去,遂率成都守军投降。
自公元22年起兵至公元36年平定天下,刘秀共用时十四年,才让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不休的天下再次归于一统。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度一统,历时近20载,其间战乱连年,大灾大旱不断,百姓伤亡惨重,十余二三……
刘秀创建的王朝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果断选择息兵养民。
例如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时,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趁匈奴内部生乱,实力衰弱之际发兵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
这要换了杨广之流,可能就答应了,兴冲冲去打仗,但显然刘秀不是杨广,好大喜功也跟他不沾边,所以他拒绝了,坚持发展民生。
刘秀非常勤政,应该说成为明君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勤政,再加上强大的政治能力,才能成为明君。
刘秀也不例外,朝廷初立,百废待兴,他要做的事很多,所以勤政是基础,总结一句话,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他多次发布释放奴隶和禁止残害奴隶的诏书,让从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隶的问题得到改善,也让战乱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百姓卖身为奴的现象得到减少,发放粮食赈济百姓,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极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重点说说整顿吏治这一块啊,刘秀表现得非常严苛,当然,是对官吏的严苛。有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集团奢侈腐化的积弊,刘秀上位以后即大力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吏,选拔贤能为地方官吏。
他对地方官吏要求非常严格,赏罚都从重处置,有功者重赏,有过则重罚,经过他一番整顿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有“内外匪懈,百姓宽息”的美誉。
对官吏严苛,这事儿只能说有利有弊,利处自然是官场风气为一一变,贪官污吏逐渐退场,至于弊处……
同样是因为严苛,导致了一些高官因为一些小过错而受到严惩,例如大司徒伏湛因为没有报告河南尹和司隶校尉在高庙争执的事而被罢官。
大司徒韩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而被罢官,最终受责自杀,大司徒戴涉因为举荐的太仓令犯罪而受到牵连死于狱中。
大司空宋弘因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弹劾上党太守而被罢官,大司空朱浮因卖弄国恩而被罢官。
三公贵卿,战战兢兢,高官显贵,小心翼翼,以上种种,不得不说确实是刘秀的过错。
但你如果联系他的另一个目的,即中央集权的话,那你会发现,他专门打击的就是三公高官。
同样是因为西汉出现的问题,即三公权重,所以刘秀渐渐将三公权柄下移,虽然设立了三公的位置,但一切行政大权都被他划归给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
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六曹尚书各一人,分掌各项政务,其下设丞、郎、令史等官,所有一切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
至此,天下事皆禀尚书台,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三公,至此彻底成为备胎,虽位高,权力却小,也就能给皇帝递些建议,干着参谋的事儿。
所以,前后联系一下,你就会发现,秀儿之所以打击三公,处置伏湛、韩歆、戴涉、宋弘、朱浮,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夺权。
这就像朱元璋废丞相一样,都要先让丞相犯错,啥?你说没犯错咋整?那嘴长你身上,别人犯没犯错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儿。
秀儿只是没有老朱这么狠,老朱废个丞相,砍人无数,至于秀儿,手上虽沾了官员的血,但是很少。
再说裁撤官吏,合并郡县这一点,这就跟杨坚干的事儿一样,都是将那些多余的官职撤消,无用的废物点心清理出体制之外。
另外,由于西汉郡国并行加上推恩令的缘故,一些封国小得可怜,你说这封国是个县吧,但其对标的是郡,说是郡呢,又没一个郡大。
总结一句话,地盘就一点点,官员却有亿点点,地不多人多,人多事还多,净添麻烦。
要还是西汉那一系当皇帝,可能捏着鼻子忍了,但刘秀忍不了,他最看重的只有南阳宗室,至于其他的,除了一个亲戚的名头还有什么联系?
一旨令下,给朕削他,哦不,给朕合并郡县,清理废物,至于宗室,没出五服的养着,出了五服,该干嘛干嘛去,这天下姓刘的可多了,又不个个都是朕的亲戚!
此外,施行度田制,抑制豪强兼并土地,这是个人认为秀哥除了统一天下外干得最猛的一件事儿。
人人都知道刘秀起家靠的就是河北豪强世家的大力支持,比如上谷、渔阳两地太守,比如真定王刘杨这样名为刘姓宗室,实为地方豪强的人物。
当时河北集团的将领主要就有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王梁、盖延、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等十二人,无不是战功卓越的大将,且当时的皇后郭圣通也是出身河北,势大难治。
此外,邓禹、朱佑、贾复、刘隆、岑彭、杜茂、陈俊、马武、马成,云台二十八的其中九位出身南阳集团。
冯异、祭遵、铫期、臧宫、坚镡、王霸、傅俊,云台二十八将之七出身颖川集团。
这些人都是跟着秀哥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且还都是打仗贼猛的那种,奈何这些多数出自豪强之家,与地方势力联系很深。
所以,开国之后,秀哥一方面给他们封侯赐金,分封列侯三百多位,给足了面子和地位。
一方面却是迅速解除兵权,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仅有寥寥几位如邓禹、贾复依旧享有参政之权。
一切行动都很顺利,将领们都很乖觉,一个个老实听命,看到这里,秀哥满意点头,接下来,该发大招了,比如—度田制。
简单来说这个制度就是要丈量田亩,清查人口,登记造册!
可这个制度一出,所有豪强都怒了,姓刘的不道德啊,你老老实实当你的皇帝,我们没事儿兼并兼并土地,大家和和气气的多好,你查什么户口?量什么田亩?
豪强世家很愤怒,作为豪强世家,谁家还没有点儿隐田、隐户了,大家不都是心照不宣的吗?
鞭打百家奴,醉卧百姓女的日子多快活,泥腿子嘛,贱命一条,跟草一样,死一茬又长一茬,永远割不完的。
以前他们都这么干的,皇帝知道但没管,直到王莽那二愣子,上来就动蛋糕,于是王莽凉了,现在你刘秀又想来试试?
豪强世家很愤怒,所以后果很严重,豪强世家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兵祸再度蔓延,尤其是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说白了所谓贼匪就是这些世家豪强,利益足够时,他们是维护安定的能人,至于利益不够,杀些人让出利益也就够了。
至于战乱会死人?抱歉,那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自家能活舒服就行了,管他万民生死,与我何干?
一时间,这个新生的王朝处处起烽烟,时时有伤亡,见此,秀哥很平静,这个结果他早料到了,所以他才会收归兵权。
说白了单一的豪强世家他不怕,他怕的是手下大将跟着造反,两相联合,那结果……要命。
面对各地的反抗,秀哥实行了剿抚并用的手段,一方面遣使去到郡国,宣扬政令,让百姓知道国家政令究竟是什么,让被鼓动的百姓回归乡野。
另一方面,将乱军首领迁往他郡,赋田授廪,切断他们与老巢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切了豪强世家的基本盘,给了豪强世家最严重的打击。
一番手段实施后,豪强世家安静了,没办法,打不过嘛,只能受点儿委屈咯,这不是怂,这叫从心,然后就出现了牛马牧于野,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了。
要不说豪强世家都是贱皮子呢?你不把他打疼,他就不知道怕,而打疼之后,恭喜你,收获了无数孙子,乖得不能再乖的孙子。
此后,度田制成为了东汉的定制,因各项政策措施的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从而为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明章之治”奠定了物质基础。
所以,以后别说秀哥没动豪强世家,人只是没动干净,且秀哥还在的时候,你见哪个豪强,哪个世家敢蹦跶?真当秀哥碾不死他?
总结一句话,开国皇帝,从无弱者,哪怕是晋武帝司马炎那等贵三代,也跟弱者没关系,他只是后期堕落。
因一系列利民政策的实施,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已再度达到了两千多万,比新朝末年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
最后说说秀儿的后宫,秀儿那句娶妻当得阴丽华俺们都知道,昆阳战后次年,秀儿便如愿娶了阴氏为正室。
但仅仅一年不到,秀儿为巩固与真定王刘杨的联盟,再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为正室亦宠之。
呐!看不出来,秀儿还是个多情种,两个女人他都爱,这一点上,秀儿跟流氓,哦不,刘邦算是一脉相承。
随后,郭圣通和阴丽华共为刘秀生下五子,到秀儿称帝即位之后,两女并为贵人,无高低之分。
建武二年,因为阴氏家族不如郭氏,加上阴丽华看得明白,主动辞后,郭圣通因而被立为皇后,其所生长子刘彊被立为皇太子。
秀儿因此甚感有愧于阴丽华,益加宠遇,至建武十七年,秀儿废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
至建武十九年,秀儿又以阴丽华长子东海王刘阳,聪敏有人君之度,加上皇太子刘彊主动上表辞位……唔~挺聪明,不主动上表的话,可能就是被动让位的结果了。
秀儿于是废刘彊为东海王,改立刘阳为皇太子,并为其更名刘庄,即日后的汉明帝。
不得不说,秀儿属实有点渣,但除了渣之外,也实在没什么其他过错了,总评,这是一个气运、能力双重爆表的男人。
公元57年,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刺史及两千石高官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不久,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曰光武皇帝。
【上榜理由:光武中兴,大魔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