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八字

仙术秘库pdf(仙术秘库)

仙术秘库pdf(仙术秘库)

道家文化仙品的等级

道家仙品在道家著作《仙术秘库》中被分为五等,G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

一、G仙

此为修炼之下下乘,乃至有些修炼之人未得大道却求其速成,于是造成其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内守,由于其志固结死后Y灵不散凝聚成精,故名G仙,但其虽然称为仙只是有仙之名号,实际上并不是仙终究是G,算不得成了仙。

二、人仙

指修炼之人没有悟得大道,只在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但因其持久故而能成功。绝谷、忘情、纳津、持戒、吐纳、守静等道功道术如能信心苦治终生不已,可以保命固形安乐延年,均可成就人仙之果,是为修炼之下乘。

三、地仙

较人的修为更进一步,能够在长寿的基础上进一步证道长生,惟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但其尚无神通,在丹道中特指完成炼气化神的胎养阶段,地仙未能出Y神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是为修炼之中乘。

四、神仙

古今来修仙得道的人,这类在地仙的层次之上,是进一步用功厌居尘世炼形成气、胎仙自化脱质而举,神仙在地仙之上,为修炼之上乘。

五、天仙

天仙为道教修炼的最上一乘,是仙称中之无上上乘,天仙首迹超乎三乘之外,不为法拘、不为道泥,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

道教把仙人这个说法慢慢形成了体系、划分了等级,并且对应着每个阶段制作出了修炼方法,使得神仙这个这个虚无缥缈的词语在人们眼中,越来越变得实质化。

乐育堂语录 白话本 1_02

白话:各位同修谈到什么是人生道理的时候,理论不只有一种,这些理论归纳的说,不外乎人在出生的时候是无忧无虑、没有什么想法的。(译者:中间可能跳过一些话)拿个常见的例子,如贞女烈妇立志守贞,立志尊从传统礼节的所谓”妇道“,只要遇到强暴侵犯,就宁可自杀以示清白; 又譬如”忠臣烈士“是把”义“当成最高的人生目标,遇到无法控制的灾难时,都原因以死显示自己的忠义。这种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极致的人生观才是值到效法的。不然,怎么能够在遇到不断挫折之后,还能奋起再努力做的呢?

注释:

阳生之道:阳生指活着的有生命的世界;相对于阴生而谈,阴生就是死后的世界。 阳生之道就是为人之道。无思无虑而来:当每个人在出生时,是没有什么想法的。

白话:

由前面这个观念推展开来说,譬如日常行为、或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孝顺进退;或是挡我们遇到鳏寡孤独、有困难,穷苦的人时候;把这一切善事义举能够做到最恰当的时候,哪一个不是令人欢欣鼓舞,这个也是人生必然的现象。但是,这些事情最怕的是,自己忽然觉得做了好事了,又或是突然觉得做错了做不够了,使得心情起伏;或是又怕把自己高捧自己,自高自傲,然后变成瞧不起别人。然后,使得整个个人过去的修养修行都被这个自高自傲的恶习性冲散了。

又譬如一个人可以读书读到专心一意,不被打扰,这个也是人生的一种现象。

注释:

1. 这里的”阳生“,除了有生命的人之外,还包含了另一种定义,就是”阳气“是支撑人生的主力。不过,在举的例子里,有些已经被分析归类为心里现象,或是催眠现象。也不完全是”气“造成。现在人看这类古书要留意这些今古的不同点。

白话:***本段文字,因为非常接近白话,故不做翻译

注释:

本段文字描述的都是人的自然情绪;黄元吉道长把人的自然情绪描述为 ”阳生“的原因。从所了解的医学理论得知,肾上腺激素是影响人类情绪的直接生理现象。于是,我们感觉到黄道长把现代的”肾上腺激素“当成”阳生“来理解。对现代生活而言,肾上腺激素剂量 多少的人体表现,我们叫做”情绪“。”肾上腺激素“的想象和古代道家讲人体气息调整的时候,譬如“内经图”,把人的肾脏比喻成“气”的起源。这个部分是很有趣味的!有趣的地方是,古代中国人为什么知道肾脏是控制“情绪”的主要位置?

白话: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情绪一有变化就要有警觉,一有警觉的时候,就要立刻收敛注意力,就是希望“神”不会四处向外转移,”阳气“就不会随意耗费,能够被保留有剩余。这样的情形下,”丹药“有阳气供应而生长,”胎婴“也会强壮旺盛。这样子的话,就算不能成仙,以往修行的成果也能保持(存),”神“也能常常回归原位(灵台),”气“也能回归原位(丹田)。于是”炉火“常常保持着,时间一久,”真阳“就会不断的自我发生了。

注释:

庶几(shù jī):在古文中的意思一共有5个,a.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b.表示差不多、近似。c.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d.指有幸的意思。e.表示但愿,希望。外慕(wài mù):意思是 犹言他求,别有喜好。余妍(yú yán): 释义为体态无限娇美。指残花。 基本解释: 1.体态无限娇美。 2.指残花。丹药, 胎婴:如果把修炼成神仙比喻为大人,那么修炼还没有成型的就是婴儿(胎婴);那么,”丹药“就是喂养胎婴长大的营养品。那么”丹药“从哪里来?是阳气炼煮肾水而成。(请参考内径图)。”真阳“为什么会不断的自我发生? 因为随时随地把兴奋的情绪收敛到丹田,久了就成习惯了,既然成立习惯,身体就会时时刻刻自动自发的做同样的行为,周而复始。上列注释5.,需要亲自练习打坐以后才能了解说的是什么。千万不要用文字上的强行解释。否则容易以讹传讹。

白话:

尤其需要知道的是,人要有”阳“气就会生,没有”阳“气就会死;从这个观点看出去,如果你不像他人一样,家传功德不多,无法像他人一样上大罗天然后神游太虚,也可以跨越凡俗而延年益寿,或是成为世间的地仙或是人仙。各位从这些方面领悟到,”阳“就是道,道就是虚无的大自然。

注释:

大罗:大罗天 ,道教所称三十六天中最高一重天。地仙 人仙 :晋葛洪引的《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种:天仙、地仙、尸解仙。 ;唐司马承祯的《天隐子》将神仙分为五类:人仙、地仙、天仙、水仙、神仙。 ;清王建章《仙术秘库》关于神仙的种类,归纳起来,将其分五品:1.天仙2.神仙 3.地仙4.人仙 5.鬼仙。本段内容,各位可以把他当成是小说的台词即可!

白话:

子思说:“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道不可以离开我们的思想方法片刻。就因此收敛”阳“气的光芒,不可以有一丝的泄露吗? 各位都有自己不凡的看法,我才会用铺天盖地、从古到今的真正原始的”阳“气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演示给各位。但是,如果把这样的演示给初学的人,反而会混淆思考,不知从哪里开始。把初学者的原始想学的欲望,或是一开始兴奋的学习心情,一把堵死。

注释:

子思说:“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道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因此也就不存在传不传的问题 (《中庸》)欤 [yú] :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或“呢”相同。 2.表示感叹,跟“啊”相同。卓,(zhuó) .高而直。 2.高明;不平凡。 3.古又同“桌(zhuō)”。译者对本篇文章的最后一段,对初学者的提醒是有同感的。文章里的一些文字不适合没有训练过的人理解。就如”子思说,,,“这一段,如果以网路上的考题解释方法,这个”道“就离开道家讨论的道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了!

八仙飞升后,在天庭都担任什么职务?原来“仙”与“神”是不同的

“神仙”二字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神”和“仙”都是宗教观念之一,在人们眼中,“神仙法力高强”,庇佑苍生,人们祷告时常念叨:“神啊,帮帮我吧!”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不是“仙啊,帮帮我吧”?其实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在民间一直有“七男一女不同船”的禁忌,出海时人们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禁忌,乃是受“八仙过海”的传说影响,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这也是大家都认同的一个版本。

一天,八位仙人齐聚蓬莱阁上饮酒,趁着酒意正浓,铁拐李意犹未尽,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色秀美,我等何不去见识见识?”众仙人也喝得正酣,于是齐声附和,此时吕洞宾提了个意见:“我等皆是仙人,此番渡海不能乘舟,只能各凭道法,各位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汉钟离丢下手中的蒲扇,逍遥而去,接着清婉动人的何仙姑将一朵荷花放入大海,荷花下红光四射,仙姑站在荷花中间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众人不甘示弱,各显神通,一时间,百舸争流,那场面,岂是“壮观”所能道尽?于是就有了脍炙人口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仙遨游,顿时翻江倒海,掀起巨大的风浪,东海龙宫都被震动,虾兵蟹将急忙来查探,才知道,原来是八位神仙在这里比赛!在龙王地方如此为非作歹,龙王恼羞成怒,于是双方大战一场,还是观音菩萨解了围。

因此,山东地区的人们都独特笃信“七男一女不同船”这个说法,怕得就是出海时会遇到危险,出现狂风暴雨什么的。不过,话说回来,八位神仙饮酒作乐,每天逍遥快活,难道都没有事干,没有自己的“职位”?他们属于“无事无为”的仙,还真不用干啥!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神”和“仙”的区别,首先,神分为“先天神”和后天神,所谓先天神,是出于天地未分之前,是先天自然之神。而后天神则是天地分开之后,死后才被封神的。

比如,三清尊神,玉皇大帝,南极仙翁等天界大神,它们本身就是神,不需要任何修炼。比如三清尊神中的元始天尊,葛洪的《枕中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来他和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下天皇、西王母,也都属于神。

后天神,如林默娘死后变成“妈祖”、大唐将领秦琼、尉迟恭死后被封为“门神”,关羽死后被封为“武曲星君”……这些死后被晋封的后天神也属于“神”。他们都有自己的职责,比如说保佑出海平安、保佑出路平安、保佑招财进宝等。

然而“仙”则不同,《释名》中说:“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所以仙人往往那些肉体凡胎,经过不断地修炼,摒除三障十恶,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后羽化而登仙,比起神,要想成仙首先就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超高的悟性,才能领悟天地间的真谛。

“仙”的概念早就诞生了,在《山海经》、《楚辞》、《天问》中有关于仙人的记载,他们不老不死、逍遥自在、无事无为,同时拥有超凡的能力,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的丹药,寻求的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仙道”,汉武帝时期,求仙问道的人情也不亚于秦始皇。

葛洪的《仙经》将仙分为3等,分别是天仙、地仙、尸解仙。唐朝时期的《天隐子》有将此分为5类: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后来《仙术秘库》又对宋张君房的神仙分为九品进行归纳,归纳总结的结果是:“法有三乘,仙分五”。这也奠定了“仙”的基础品位。

神的是形容一种处于灵魂、精灵、精气的永生超凡的状态,而仙则是有实体的,所以神来到人世间叫做“显灵”,而仙来到人间叫做“下凡”。神能够受到香火供奉,有职责,有任务,而仙则既不用保护别人,也没有任何管束,所以反而往往羡慕“仙人”,希望自己也能如此逍遥快活。

苏轼的《赤壁赋》说过:“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这不仅仅是苏轼的愿望,很多人的愿望,但苏轼很清醒,他知道这并不可能,所以也只是感慨一下罢了。其实说道低,不管是神还是仙,我们都无法证明他们的存在,他们诞生于人类的意识中,也正是因为从未讲过,所以也不能完全否定。对于此事,希望大家能和苏轼一样,保持一个清醒的态度。

调理阴阳,养肾强身,每个人口中都有的不老之丹!

自古以来,人们就渴望着能够长命百岁,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帝王将相 , 都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古代不像现如今有这么多的保健品,也没有如今如此丰富的物质,那么古人就通过实践总结出来了一套不用任何物质、保健品就能调补五脏、使五脏六腑保持平衡状态的养生方法,那就是咽口水。

有道是“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一百九”,咽唾液就是“吞津”,这种养生方法并不是妄论,其调理阴阳、助养五脏的作用是有依据可査考的。《仙术秘库》就曾讲过:“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六腑失其作用,气绝精尽而至于死。犹如水无源则流涸,灯无油则火灭也。仙家名之曰玉液.......玉浆、神水......练而咽止,则成不老之丹。”看完这段话大家可能觉得很玄乎,其实这正是津液的作用。津液可以滋润五脏六腑,帮助它们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没有津液的话五脏六腑就失去了正常的作用,人也就如灯灭。而唾液作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又被称为“玉液”“玉浆”\"神水\"等,练习咽唾液的话 可以起到“不老之丹”的效果 , 由此就能看出唾液对身体的滋养作用。

“气是续命芝,津是延年药”,唾液是人体重要的阴津,并不是如同汗液般分泌的废弃物。李时珍就非常重视唾液的养生作用,认为咽口水的养生方法就是“清水灌灵根”;明代名医龚居中解释说:“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这也表明了咽口水对五脏的滋补作用以及对病症的防治功效。咽口水对脾和肾的功效尤为明显,早在《黃帝内经》里就有记载,说“脾为涎,肾为唾”,也就是说,我們口腔中分泌的唾液其实是由脾和肾产生出来的,它们再次被吞下之后,经胃肠道吸收,会再次入血以滋养脾肾。

咽口水非常简单,但问题是口腔中分泌的 口水相对较少,养生时,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些办法让口水分泌多一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吞津的具体方法:

鼓簌

闭起嘴巴,咬住牙齿,用两腮和舌头做漱口的动作,每次漱36次。此时会有大量的唾液分泌出来,然后分3次慢慢地咽下即可。咽津液时,就像吞硬物一样,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处。用鼓簌方法时,开始的时候可能唾液不会太多,不过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增加。

叩齿

叩齿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在叩齿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口中的唾液分泌。让口唇轻轻闭起,上下牙齿有节徘地相叩击,连续叩齿36次,也可以叩齿72次。叩齿后,将口腔中增多的唾液慢慢咽下即可。

鼓簌和叩齿,可以于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上床睡觉前各进行1次。除了这两种办法之外,吃饭时对食物进行慢慢的咀嚼也可以增加口水的咽下量。曾经有一位活到150岁的长寿者,在讲述自己的长寿秘诀时说,他的每一口饭或菜,都是通过细嚼慢咽才咽下的,至少嚼上30次;喝水时,则不着急咽下,要在口中保留一会儿,才咽下去。为了促进口水对肾的滋养,我们也不妨效法下这位长寿者的长寿秘诀。

敬请关注“医号讲堂”,一个医生写的头条号,分享实用养生知识,弘扬传统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