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误解的成语“人定胜天”
电影《哪咤》中有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内心都会产生震动:太霸气了!太振奋人心了!
这不由地让人想到一个成语:人定胜天。
大多数人理解的意思是:人的意志和力量能够战胜自然。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人定胜天”这个词语?
因为他们时常觉得“老天不公”,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战胜老天。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本质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天降灾祸吗?
其实,深入探索就会发现,种种不幸都是人祸,都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只不过很多人只看表面现象,不肯深入思考,直接推卸责任,把问题都归于老天。
《道德经》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之道,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亲近任何一方。
其实,老天才是最公平的,那些有事没事就喜欢喊口号:人定胜天,我们要战胜老天!
这纯属于有病,因为你连老天是什么都不知道,慷慨激昂的激动个什么劲?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喊:人定胜天?
因为在大家面前树立老天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让人们更加团结地克服困难,所以,这个口号能很好的鼓舞士气、团结大众。
更重要的是,让无法辩解的老天背锅,能够很好的掩盖人祸的因素。
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看背后的本质。
那么,“人定胜天”到底是什么意思?
“定”是安定的意思,指人的内心安定。
“胜”是能够的意思。
“天”指自然规律。
人定胜天的意思是:人的内心安定,能够掌握自然规律。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意思是: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但规律又处于变化之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人是效法于地的规律,地是效法于天的规律,天是效法于道的规律,而道则效法于自然的规律。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为什么人在内心安定的状态下,就能掌握规律?
《学经》说:
笃静易明心,安神生慧意。
太多人内心无法保持安定,很容易被自身情绪所控。
正如《道德经》所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只有人的内心安定、清静,不被情绪所干扰,才能洞悉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变化。
内心清净是成就一切的基础,当我们内心安定、清静后,不仅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还能够能够在细微之间发现事物的新生之貌,甚至达到“观一露而知朝阳光华,察一叶而知秋霜露暑”的境界。
涨知识了!出生时辰顺口溜,当妈妈的要牢记!
涨知识了!出生时辰顺口溜,当妈妈的要牢记!
第一篇:晨早报到(卯时)
晨早报到闻鸡鸣,阳木时至不负人;
辰时相交地支五,属兔时辰展宏图;
早上五时至七时,属兔时辰来光临。
第二篇:日出东方(卯时)
日出东方晨曦明,属兔时辰展宏图;
阳木时至不负人,属兔时辰来光临。
第三篇:食时(辰时)
食时相交地支五,属兔时辰展宏图;
属兔食时乐无边,晨早光临展欢颜。
第四篇:隅中(巳时)
隅中时至地支六,属蛇时辰展宏图;
属兔隅中喜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
第五篇:日中(午时)
日中时至地支七,属马时辰展宏图;
属兔日中好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
第六篇:日昳(未时)
日昳时至地支八,属羊时辰乐无边;
属兔日昳喜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
第七篇:晡时(申时)
晡时时至地支九,属猴时辰乐无边;
属兔晡时好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
第八篇:日入(酉时)
日入时至地支十,属鸡时辰乐无边;
属兔日入好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第九篇:黄昏(戌时)黄昏时至地支十一,属狗时辰乐无边;属兔黄昏好运添,晨早光临展欢颜。第十篇:人定(亥时)人定。
不要误解荀子的“人定胜天”
更多内容请看北京日报客户端学习频道:“拿病毒抹黑对方”这件事,早在1853年马克思就曾嘲讽和批判过
余自1980年开始研习文化史,文化生态是我40年来始终关注的要处。
近两年病中续写《中华文化生态论纲》一书。庚子岁首,出版社送来小书校样,余修订之际,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武汉、湖北、全囯乃至域外,令吾辈对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严峻性平添切肤感受:生态是人类直面的紧迫问题,切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仅指涉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包含“天人”和“人文”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综汇而成的“文化生态”的历史演绎,正是定稿中的拙著所要探究的范域。
先民的“生态前见”,是传统文化蕴涵的宝贵财富“生态”的汉语本义,是生动意态,而现代所用“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
吾国使用近代义的“生态”一词不过百年,“生态学”研究更在晚近几十年间得以开展,但中华先贤很早就有关于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认知,并有保护生态的践行,这些先民的“生态前见”,是传统文化蕴涵的宝贵财富,可供今人借鉴。
(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全方位审视生态环境的哲思。
(二)有珍惜自然资源的谠论,如墨家谴责贵族“繁饰礼乐”,奢侈耗物,主张“节用”“节葬”;道家“去甚,去奢,去泰”,反对暴殄天物。《资治通鉴》指出,资源有大数,物品制造有大限,故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三)在社会管理层面,各朝设置虞、衡等环境保护机构,周代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等职官,负责制定保护山林、河泽的法规,并巡视林麓,严禁滥砍滥伐。《淮南子》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述。
(四)维护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礼记》载“不殀夭,不杀胎,不覆巢”(不抓小鸟,不杀孕兽,不倾覆鸟巢)。《国语》载,贤臣里革反对鲁宣公在春夏鸟兽孵卵怀孕时捕杀。《孟子》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名论。要求人类放弃中心意识是过高标准,而收敛侵占自然物欲望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是可行之路,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学习。
不要误解荀子的“人定胜天”有哲人更从形上层面作生态议论。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参,则惑矣!”
人们熟知荀子的“人定胜天”之说,但不要误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中之“自然”,或解为形容词,“自”指本身,“然”指如此,合指本身如此。“自然”又解为名词,指物理性的大自然。
而余以为,“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旨。
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
“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然而,吾辈所生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征服自然”衍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得到病态扩张。
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
地球上产生过千万计物种,唯有人类,特别是创制核武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人类,已经具备毁灭地球上生灵(包括人自身)的能力。
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毒,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行为。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而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
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宋人张载所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执此之念,人类方有远大前程。张载《正蒙》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作者: 冯天瑜,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